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60
兰州等(11)
黄河铁桥等(14)
初秋,敦煌城外,青海湖边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八月初才决定去大西北,由于准备时间有限,所以考虑跟团。平时出门都是自己设计线路,所以特别不喜欢普通的旅游团。后经朋友推荐的一个初级户外团。看了下线路,心心念念的青海湖和敦煌都会去,而且是在兰州集合,有直达的飞机和火车,交通比较方便。所以索性就交了定金,出行前一天付了尾款,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整装出发。
<strong>行程信息</strong>
时间:8天
人数:参团(与夜雨小伙伴同行)
费用:6500元
目的地:青海(塔尔寺、青海湖、茶卡盐湖)、甘肃(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玉 门关、汉长城、雅丹魔鬼城、嘉峪关、张掖丹霞地貌),途径西海镇、金银滩大草原、橡皮山、克鲁克湖、大柴旦、瓜州、门源、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土族文化庄园)
<strong>准备物品</strong>
亮色民族风长裙(茶卡盐湖拍照必备!!!)、短袖、长袖、冲锋衣(加抓绒衣)、薄羽绒服、长裤、运动鞋(初秋青海还是很冷的,需要备点厚实的衣服)、电子产品(手机、相机、自拍杆(提高旅途乐趣)、IPAD(车程很长,娱乐必备)、充电宝(出远门必备!!!)、各种充电器)、洗刷用品(不用多说)、护肤品(大西北的紫外线真是润物细无声啊,虽然姑娘们用的BB霜之类的有防晒功能,但是收效甚微,记得一定要做到全方位防护,无死角,一定要涂防晒霜!!!)、防晒品(帽子、墨镜、百变巾(既防风沙又能防止鼻子及以下部位晒黑)!!!)、水杯(记得带个保温杯)、湿巾和纸巾(可以一次性带足,也可以边旅行边补给)、脖子靠枕(车程较长,必备)、药品(感冒药、止泻药、抗高反药品(去青海和甘肃基本上没有高反,可带可不带))
<strong>中山桥</strong>
上午11:10的航班,在天上飞了2小时40分钟,又经1个小时的机场大巴,下午四点之前终于到达了集合酒店。办好入住,收拾好东西,背着相机就直奔黄河而去。从小接受“黄河是母亲河”的教育,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北方孩子,对黄河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现今黄河上架起了几座桥梁,其中以中山桥最为古老,被冠以“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它修建于1907年(清光绪33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并从2013年开始,全面禁止机动车同行。
<strong>白塔山公园</strong>
沿着中山路往北前行,穿过中山桥,呈现在眼前的便是坐落在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其上建有白塔山公园,公园内设有多处观景亭,登高而往,黄河美景尽收眼底。可能是河床底部地势较为平缓的原因,近观黄河少了那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磅礴。它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水波轻柔、小心翼翼地流淌着。
<strong>正宁路夜市</strong>
此行来兰州有两个愿望,一是看黄河,二是吃正宗的兰州拉面。推荐安泊尔和东方宫,但是千万不要去吃“马子禄牛肉面”,和在其他城市吃的几块钱的拉面没什么区别,难吃极了。正宗的兰州拉面讲究的是“黄绿红白”的搭配,黄色的面、绿色的香菜末、红色的辣子、白色的萝卜,再配上精心熬制的牛肉汤,想想就口水直流。
离开中山桥,我便一路问着扎进了正宁路夜市。原以为是一条又宽又长挤满人的夜市小吃街,没想到却是如此不起眼的一条小巷子,以至于走过路过就是认不得,明明就站在巷口,却问人家“正宁路怎么走”。“马爷牛奶鸡蛋醪糟”占了这条小吃街的半壁江山,而且名字都一模一样。夜雨推荐的是拐进去排最长队伍的那家,于是,我想都不用想,看到入口处第一家排了很多人就开始盲目地排起来。其实,味道真心觉得一般,就是牛奶、鸡蛋、米酒、花生、葡萄干煮在一起,放上很多糖,最后除了甜什么味道都没尝出来。这种东西走过路过尝尝就好,不要指望它多好吃。
考虑到第二天要早起HIGH,完成任务后直接打道回府了。
吐槽一下:兰州的交通指示做的不到位,像“中山桥”和“正宁路”这样的“景点”,除非靠嘴巴和网络,否则还真找不到。兰州作为西部重镇,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了,可是火车站建得很一般。机场建在离市区75公里外的郊区,到市区至少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是知名的央企国企建得办公大楼倒是气派很多。
<strong>塔尔寺</strong>
早上八点从兰州出发,经高速公路于11:30抵达西宁。眼前的西宁与内陆其他城市无异,宽阔的柏油马路,两边耸立着高楼大厦。但是空气清新湿润,与兰州的灰头土脸大有不同。
吃过午饭,直奔今天的目的地—塔尔寺。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与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拉卡楞寺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六大寺院。宗喀巴16岁去西藏深造,其母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趟。宗喀巴收到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回,给母亲捎回自画像与狮子吼佛像各一副,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喂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次年,其母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这就是塔尔寺的由来。
无论是藏传佛教还是塔尔寺、宗喀巴大师对我们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文化,避免走马观花和到此一游式的游览,可以几个人一起请一位讲解员,平均一个人也就20块左右,参观时间建议为2-3小时。对藏传佛教十分感兴趣的我,自然是带着虔诚的心去参观和学习的,生怕自己的什么行为亵渎了那份神圣。
与汉传佛教不同的是,藏传佛教重视来世,所以塔尔寺有的殿里正中央供奉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而是掌管未来世界的弥勒佛。藏民深信,今世所受的苦难源自前世,今世只有不断修行,才能在来世脱离苦海。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藏民的种种虔诚之举了。佛法是十分深奥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参透全部佛法,那么他们就需要一些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积累功德的行为,比如磕长头,比如转经,比如向寺院进贡,等等。
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那些在大殿及白塔前磕长头的藏民们了。这次在塔尔寺亲眼目睹了磕长头的情形。藏民们身下铺一块长毯,手腕上佩戴有计数器和保护手腕的东西。根据祈求的东西不同,磕长头的个数也不同。没有时间限制,只是磕够就可以了。每天的量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而定。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藏民的服装是很有讲究的。别看他们套在外面那件露出一个肩膀和一条胳膊的袍子让整个人看起来很臃肿。出远门时,这可能是他们的铺盖加棉被。去拉萨,你可能还会见到在袖管里做成生意的人。我想,那些在殿外磕长头的人,是不是也带了简单地只够果脯的食物,脱下这种袍子变成棉被,在大殿外度过无数个磕长头的日子的呢。除了磕长头,还有在围绕大殿以顺时针方向转经的人。大殿外也设置了若干个转经筒供信徒们使用。我想,比起这种毫不费力的修行方式,他们还是更喜欢身体力行来增加自己的功德吧。
参观塔尔寺这类藏传佛教的寺院,除了感受佛法的神圣外,还可以欣赏随着藏传佛教的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艺术。酥油花、唐卡与堆绣被誉为藏传佛教的艺术三宝。酥油花,顾名思义,用酥油做的花,也可以用来做佛像。每年有重大活动的时候,会做一批酥油花。等活动结束后,把表面的一层挂掉,储藏气来,留作来年再用。唐卡自不必说,据说给唐卡上色的颜料使用矿物质磨成的,在水中沉淀出不同的颜色,由工匠师将这些细碎的颜料涂抹上去,没有一定的基础,新人是绝对不能把这些微小颗粒状的颜料涂抹上去的。塔尔寺现存有九副堆绣,现在这门技艺已经失传,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这些看似与信仰无关,其实也是信徒积累功德的一种方式。
<strong>温馨提示</strong>
参观这类寺院之前,一定要注意:(1)大殿门槛不可踏;(2)大殿内不可以拍照;(3)进大殿参观一定要是顺时针方向;(4)一定不要用手指指佛像;(5)摘掉你的帽子和墨镜;(6)不要吸烟(有一个游客在大殿外的院子内吸烟了,被我们讲解员制止,我们讲解员还不解气,多送了他几个瞪眼。每遇到这样的事情,真心觉得很丢脸。自己没有信仰无所谓,但不要到人家的圣地去捣乱。)
<strong>塔尔寺——西海镇</strong>
参观完塔尔寺,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到了西海镇。西海镇虽然是个小镇子,但是人不多。镇上都是一排排低矮的公寓,镇上主干道两侧有餐馆,大都是川菜馆,有的价格不菲;超市和水果店的东西有的甚至要比内陆地区贵。酒店房间的暖气很足,夜里睡觉可以稍微开下窗户,不然会被热醒。
<strong>金银滩草原</strong>
早上八点从西海镇出发,途径金银滩大草原。夏天,这里开满了金色和银色的花,草原因此而得名。我们去的时候已是初秋,举目望去黄色苍茫一篇。虽然有点惋惜,毕竟金秋美景也是难得一见,别有一番风韵吧。往前走一点,有一个私人马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这里骑马,费用好像是100块。可以自己骑,也可以让马场的人带着你骑。当然,还是马上的人带你骑得比较过瘾,可以体会到纵马飞驰的感觉。自己骑只能叫遛马了。不想骑马,还可以在108国道上尽情拍照。对于折腾动物这类事,我不感兴趣,所以我属于拍照一族。
可以放心地跳,不会有高反哒。
<strong>青海湖环湖</strong>
继续往前走到了开始骑行的地方,夜雨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辆自行车,选择的是一条远离大路的小公路(其实也不算小,双车道呢),路面有起伏,整体坡度不大,只有一处让我惊心动魄、心惊肉跳、胆战心惊的下坡路。
这次骑行对我来说意义很大。首先,这是在高原上骑行,这种体验是从来没有过的。其次,这是我两年来第一次骑自行车。两年前,骑自行车在一段下坡路上,坡度跟你所看到的差不多。但因为是第一次在下坡路上骑,突如其来的加速度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方寸大乱,结果重重地摔倒在地,身上多处擦上,一颗牙齿可以用连根拔起来形容,害得我得去种牙,前前后后煎熬了一年。那次意外在我心中留下了阴影,不但不敢骑自行车,只要想一下在下坡段骑车的画面,就心跳加速,不敢再想下去。再次骑车在下坡路段,虽然知道是山地车,而且也知道怎么用手刹,在往下冲的过程中我还是把最坏的情况想好了。而且,骑行的过程中,“不行就刹车吧”,这个声音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但是我不敢。其他小伙伴觉得这个下坡路段速度还不够快,大喊不过瘾的时候,这段路对我来说,确是最艰难地。当我顺利冲到底,开始渐渐爬坡的时候,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对小伙伴说,“我终于冲下来了,我终于冲下来了”。
10公里的路2个小时是很宽裕的,我几乎是慢悠悠的晃过去的,中间还时不时停下来看看羊群。我想称呼这些披着厚厚羊绒的羊群成为高山草原上的明珠。眼前这一大片羊群有可能来自同一个主人,所以不要以为牧民都很穷。
藏传佛教信徒有种修行方式,“马年转山,羊年转湖”。没错,这些就是转湖的藏民。
<strong>海南藏族共和扎西新村牧家乐</strong>
在刚察镇简单吃过午饭,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到了青海湖畔的扎西牧场酒店。老板就叫扎西,我推测是个“土豪”,除了经营这家酒店,放牧的老本行也没丢,有几十头羊,几十头牦牛,时髦一点说,就是“隐形富豪”。酒店是上下两层的,饿了可以在他家一楼点餐,味道和价格还可以。扎西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活泼机灵,霸道地可爱;小女儿乖巧可爱。我哄她说要给她好吃的,结果她当真了,篝火晚会结束后问我要好吃的。她喜欢吃奶油味的妙芙,不喜欢吃巧克力味的。
<strong>青海湖</strong>
青海湖是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行成的。最初是一个淡水湖,通过倒淌河泄入黄河。后来由于构造运动,变成了现在的咸水湖。这是地理学上的解释,但是在藏民心中,它是一个圣湖。羊年的转湖转的是青海湖,360多公里的青海湖,藏民们要重复多少次前进的动作才能完成一次修行,虔诚之心可见一斑。湖中心有岛,也有虔诚的信徒把自己封闭在岛上潜心修行。待冬天湖水结冰,借助厚厚的冰层出来补给必需品。以前在想,藏传佛教到底有何等魅力,竟能叫这些信众心甘情愿地忠实于它。藏民生活在高寒地带,其生老病死、生产生活受自然环境影响巨大。人在大自然面前总归是渺小的存在,为了抵抗大自然带来的厄运,他们只能必须有一种精神依托,藏传佛教便是。当一个人极其渴望平安,渴望摆脱厄运、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他便会尽其所能做去努力。所以,他们不但能承受肉体上的磨练,而且还会省吃俭用将财物捐给寺院。目的就是增加现世的功德,祈求来世的幸福。
其实,这一天一直走在青海湖畔。我们只不过赶在日落前来到这个地方安营扎寨,走近青海湖边,静静地欣赏她的那份静谧、那份神圣。
各种造型摆拍后,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夜晚的青海湖畔,冷得微微使人发抖。但是我们的篝火晚会开始了,发几张照片暖和暖和。
<strong>坑羊肉大王</strong>
结束茶卡之行,见过了萨萨说的,在茶卡镇上开超市的帅老板。风尘仆仆地赶往大柴旦,在此稍作休整,明天一早赶往敦煌。在大柴旦中转的小伙伴,一定要吃两样东西。一是,“坑羊肉大王”家的坑羊肉。南方的小伙伴饭量小,所以我们五个人点了两斤,一斤69,刚刚好。里面有羊肉、土豆片和洋葱,羊肉太好吃了,土豆片太好吃了。而且一定要点几个烤饼,实在是太好吃了。稍微凉一会再吃,外酥里嫩。临走我还打包带走了一个。
<strong>圣湖牌青海酸奶</strong>
二是,圣湖牌青海酸奶。太好喝了,长这么大喝过的最好喝的酸奶。我们团把酒店楼下超市的存货都承包了,一个买了两瓶。听说,一开始是5块一瓶,我们买的多,后来给涨到6块了,哭晕。接下来甘肃就没有这种酸奶了,所以有货就多存点吧。
<strong>青海湖</strong>
来青海湖,怎能错过日出。日出时间大约在早上七点。七点前赶到青海湖畔的时候,已经有好多人在静待日出了。
每次出门总会有点遗憾,只可惜云层太厚。
好在嫦娥姐姐也在。
为我们的太阳公公鼓掌吧!不管多少乌云压身,它总有办法搞定。
连日的阴霾终于散去,可以安心去茶卡拍照了!
<strong>橡皮山</strong>
路上翻越了海拔三千八百多米高的橡皮山,是此行的最高点。上午十点到达茶卡盐湖。
到达橡皮山垭口
<strong>茶卡盐湖</strong>
“茶卡”在藏语中是“盐池”的意思,它是柴达木盆地的东大门,历史上是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它虽然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但是面积相当于16个西湖,储盐量可供全国人民使用85年。所以,以后别随随便便相信那些盐慌的谣言,跟着抢盐了。
茶卡盐湖中间有一条火车道,可以深入盐湖中心。但是我们去的时候,小火车正在维修,所以火车道只算是道具。可以选择在景区里面或外面租雨鞋,15块一双。进入景区后,通往盐湖的路上有许多小石子,雨鞋底子有点软,会搁脚,所以建议在景区租雨鞋,价格都是一样的。
去茶卡一定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最好是蓝天白云。上午太阳在东边,所以选择在火车道右边的盐湖里拍照。上午的拍照时间最好赶在十一点之前,这时候阳光不是很强,湖面不至于很闪,所以人在湖中的倒影相对清晰。下午太阳移到西边,可以选择对对面湖中拍照。衣服尽量是艳丽的民族风长裙,颜色越俗越好。长裙还有个好处,可以把雨鞋遮住。
<strong>大柴旦到敦煌</strong>
从大柴旦到敦煌市区的车程大概是五个多小时,我们早上八点出发,下午不到一点到达敦煌市区。上车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干瞪眼”,想必大家都玩过吧。平时离群独居独行的日子多了,很渴望这种集体活动。而且是和一群青春有活力的小伙伴们,真的很开心。一路上也感谢他们的幽默风趣,让这段旅途不再寂寥。走到一半的时候,会经过一个检查站。警察叔叔会对所有经过此地的车辆进行仔细检查,我们的车子等了四五十分钟才被放行,不知何故。
<strong>胡羊焖饼</strong>
去敦煌市区的路上路过敦煌古城,车子行驶在主干道上,窗外的敦煌古城清晰可见。曾经有一期跑男在此录制。从市区搭乘公交车就可以到。
一路上所见的村镇与家乡那边无异,一进入敦煌地界,看到道路两旁的飞天造型路灯,才相信自己是真的来到了敦煌。
舟车劳顿,当然要用美食来犒劳下自己。我们一行人兵分两路,大分队直奔“胡羊焖饼”排队
<strong>顺张驴肉黄面馆</strong>
小分队先到“顺张驴肉黄面”打包驴肉(听说驴肉黄面里的黄面并不好吃,反倒是这驴肉味美无比,正所谓“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他家的驴肉不知道甩驴肉火烧里的驴肉几条街,可是也很贵的,89一斤。我们打包了一斤去吃焖饼。这种驴肉搭配辣椒碟一起吃。不过,你也可以试试餐馆里的辣子,有惊喜哦。)这两样都是敦煌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是敦煌本地人常去的。来到大西北,点菜千万不能按内陆的量,自动降低一个档,否则真的是“吃不了兜着走”。我们八个人点了两个大份的焖饼,还有打包的1斤驴肉,结果剩了一盘。两个人点小份就OK了,以此类推。推荐它家的羊肉焖饼,真的很赞。土鸡的味道一般般。说是“焖饼”,其实有点像盖浇面,面是宽的,不硬不软,滑溜溜的,让爱吃面的我大饱口福。
<strong>鸣沙山月牙泉</strong>
酒足饭饱,开始HIGH。下午的目的地是鸣沙山和月牙泉。原以为鸣沙山是一处无人看守、无人开发之地,没想到竟是个景区,而且玩得项目还不少。你可以坐滑翔机俯瞰整个鸣沙山;也可以坐骆驼穿越到古代;还可以坐沙漠越野车,感受驰骋沙山的刺激。如果你对这些都不敢兴趣,那就可以像我们三人小分队一样,边走边拍,走到月牙泉边,找个绝佳位置观赏。
不知不觉已是下午六点多,我们开始折返,在山脚下买好滑沙的票,踩着铺好的梯子,一口气爬到山顶,静静地等待日落。
建议大家避开人最多的那个山头,没准会欣赏到更美的风景。第一次看日落,太激动了。早就把相机调好,找好位置,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瞬间。这边的日落时间是七点半左右。物以稀为贵,日落的美之所以让人难忘,大概也是因为太短暂吧。
<strong>鸣沙山月牙泉</strong>
拍月牙泉最好是天黑以后,四周一片漆黑,唯有那月牙泉闪耀着光辉,看它像不像天上的一轮弯月。
欣赏完日落,可以踩着沙子,昂首阔步,走到半山腰,在那里可以滑沙。工作人员会发一个木板给你,然后把你一把推下去。等待的过程很煎熬,因为滑沙看起来确实够刺激。就当我准备好要享受冲下去的感觉时,刚出发便停下了,无奈只好用双手拨动两边的细沙,艰难地划了下去。听到小伙伴在下面为我加油助威急得我呀,事后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是我的身体太往后仰了,导致木筏失去向前的推力。如果你准备要去滑沙,千万要记住放松!
这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抬头仰望星空,群星闪烁。如果不着急回去,可以再爬到山顶,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滑完沙我们一行五个小伙伴就打道回府了,不过,我们可以边走边看呀,真的好久没见过这么多星星了
<strong>莫高窟</strong>
敦煌莫高窟现在实行网上预约制,每天接待6000人次。这次跟着夜雨,省去了这些买票取票缓解的麻烦。早上7:30出发,从敦煌市区开车前往莫高窟也就十几分钟的车程。路上经过市区一个取票点,七点半多一点,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八点前到达,经过一系列排队查验等程序,终于开始了今天的莫高窟之旅。首先,统一组织观看影片。第一个是介绍敦煌莫高窟开凿历史的。第二个介绍了莫高窟代表性的洞窟,因为是4D球幕电影,所以有种置身洞窟之中的错觉。相信来参观的大部分游客也仅仅知道敦煌有个莫高窟,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所以,敦煌研究院才有此谋划。参观洞窟之前先扫盲。
看完电影,便可乘坐景区的大巴车前往继续参观洞窟。敦煌莫高窟现在有编号的是七百多个洞窟,但是淡季开放12个洞窟,旺季更少,只有8个。洞窟配有专门的讲解员,每25个游客分为一组,一个发一个耳机,跟着讲解员的指示参观就可以了。莫高窟里有固定的参观路线,每个讲解员的路线都是随机配置的,所以,去了能看到什么洞窟完全凭运气。除了这8或12个不定的洞窟外,其他三个洞窟是固定的,九层楼、弥勒大佛、涅槃佛。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经过此处,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一千多年的营建, 形成巨大的规模。洞窟内不但有彩塑,而且还保存有精美的彩色壁画。甚至从藏经洞里还发现了五万多个经卷。提到这些,我们在为先人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技艺以及虔诚之心赞不绝口的同时,想必内心也会十分地惋惜。清朝末年及以后的岁月里,不管是我们自己人,还是外国人,都对这里进行了掠夺性和毁灭性的破坏。藏经洞里那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人文、社会、佛学等诸多方面的五万多件经卷,经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颚登堡等国外探险家之手,挑挑拣拣,最后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的只有九千多件,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民国时期,曾经有的学者为了研究这些敦煌卷子,自费到英国去。那时候电子产品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可以用手机拍照保存。他们只能整日埋头在国外的图书馆中亲手抄写。这些还只是拿走了卷子,那那些对彩塑和壁画的毁灭性破坏呢?
那天,我们看到的几个洞窟,其中有几个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一个是当年清政府关押俄国战俘的地方,那些军人肚子饿了,就把洞窟的木门拆下来烧火做饭,不但对毁坏了建筑,还把洞窟内熏得黑黝黝地。再者,看过余秋雨先生那本《文化苦旅》的人也许并不陌生。对,就是当年余秋雨笔下,张大千为了临摹洞窟壁画而对其进行的破坏。也看到过为他申辩的文章,但孰是孰非也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当然,外国人拿化学品把整张壁画刮走的行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就是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那自以为是的破坏行为了。他本是一番好意,把卖经卷的钱拿来对一些彩塑进行修复,重新涂抹了颜色。以他的觉悟,他是不知道他这是在搞破坏。经他重新粉刷过颜色的塑像无一不色彩艳丽,表情呆滞,其艺术价值大打折扣。看到这些伤痕,实在是痛惜。竟然还有游客在工作人员三番五次的制止之下拍照的。这样的游客真不该让他们进来。
参观完洞窟,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可以再去参观下莫高窟陈列馆、敦煌研究院院史馆。喜欢明信片的朋友,还可以去莫高窟邮局挑选几套精美的明信片。莫高窟的明信片都是壁画的内容,有一种是不同朝代的,比如,初唐、中唐、盛唐、晚唐等,也是挑选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朝代。第一次给自己寄明信片,也是几年自己即将迈入而立之年吧。不过,邮局的速度可真是慢呀,12天了还没有收到。
<strong>玉门关</strong>
下午的日程排得满满的,玉门关、汉长城、亚丹魔鬼城。历史方面的没仔细研究过在此省略,只做一下参观体验吧。在古代,玉门关更像是个边境口岸一样的存在,出了这个关,就出了汉人的地界。现在留下来的玉门关像一个空心的、四方形的土堆。所以叫“小方盘城”。那苍劲雄壮的玉门关只能通过历史或文学作品想象了。
任凭风云如何变换,我自坚守在此。
<strong>汉长城</strong>
汉长城更是出乎意外,如果不刻意解释,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断断续续的一届墙体,被被大风侵蚀出了一道道“沟壑”。
<strong>雅丹地质公园</strong>
从汉长城开车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传说中的雅丹魔鬼城。因遇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所以给它起了魔鬼城这个名字,但其实是一种地质地貌。看上去像被风蚀过的土丘,发挥你的想象力,还可以看见各种造型。比如,西海舰队、观音、狮身人面像、孔雀展翅等。景区一共四个观景点,有专门的摆渡车。看完前三个,可以去最后一个观景点欣赏日落。我们四个人拼了一辆越野车,去了景区摆渡车不到的地方,在那里看到了长这么大最美的日落。
镇园之宝——“西海舰队”
焦急地等待空驶的越野车
驶向夕阳
最后一抹晚霞
<strong>嘉峪关关城</strong>
到嘉峪关又是四个小时的车程,途径瓜州。瓜州,顾名思义,产瓜的地方。嘉峪关这个城市说来奇怪,80%的人是东北人。据说是酒泉钢铁集团的领导层带过来的人在这边开枝散叶。
你来或者不来,嘉峪关就在这里。
美好的夜晚,怎能少了吃!来到大西北就是要吃羊肉!吃羊肉!吃羊肉!
<strong>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strong>
摄影爱好者发现的这别样的色彩,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途径一片金黄的青稞田
<strong>仙米林场</strong>
从仙米峡国家森林公园穿越回兰州
一路上见识了这秋日的醉人的风景。
清晨的羊群,扭动着红彤彤的屁股。
整个山谷沐浴在晨曦中
秋日的静谧
收获的季节
<strong>再见了</strong>
行程结束: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颠簸,最后回到了青岛老窝。
2016-11-14发布拍摄于2018-04-23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