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等(3)
九门口水上长城等(3)
家乡美---葫芦岛(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止锚湾碣石宫)
<strong>关于绥中县</strong>
绥中县位于葫芦岛市的南部,濒辽东湾。东隔六股河与兴城市相望,南临渤海,西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接壤,北枕燕山余脉与建昌县毗邻。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点城市,辽宁省五点一线环渤海开发战略起点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绥中县地处关内外咽喉地带,京哈公路、沈山线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贯全境西东,绥在克公路穿越县境东北往兴城、建昌及河北省。此外,县乡公路把县内各乡镇连接起来,为绥中县海上货运、振兴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strong>九门口长城</strong>
长城九门口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和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交界处河道上,距山海关15公里,是长城跨越河道的一段。由于该段河道为季节性河流,既有行洪的需求,又必须防止胡骑在枯水期从河道突入,故修筑成形如拱桥,拥有八个桥墩、九个行洪券门的关口,俗称九门口。又因关内做通道的河床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故九门口又被称为“一片石关”。九门口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的李自成大顺军与清军在这里有过“一片石大战”。
1986年经冀辽两省协商,由辽宁省出资维修,景区也归辽宁省开发与管理。管理者在对外宣传中称之为“绥中九门口长城”。九门口及其邻近长城段于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过了这个桥,就到了景区正门。票价80元,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正门
景区中心的广场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伟人说的呦
<strong>明长城隧道</strong>
明代以前,一片石是一条京--秦之间的交通要道。到了明洪武十三年,著名将领徐达奉旨修筑九门口段长城,竣工后,徐达大将军和设计师们根据九门口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设计开掘出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不经九门城关,而秘密直通关外的山中暗道,这条坐落在长城下面山体中的暗道全长1027米。
隧道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直对点将台,一个出口为一片石战场。一个出口直通关外,洞内有29个大小岩洞,分别为号钟室、卫生间(茅房)、禁闭室 、中军室、水牢、存粮库、伙房、水井房、碾房、兵器室、练功房、炮室、刑具展室、驻军室、佛室、关公和山神祭拜室等洞室,暗道中既可以屯兵又可由内城突发奇兵至攻城之敌后部如神兵天降,暗道中可以驻扎约2000人,洞内设计了排水系统和通风孔以保证驻扎在洞室中的士兵活动自由,洞内的水井清澈见底水质甘甜清冽,可供2000余人饮用。
一六四四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分兵长途奔袭夹击山海关。首先在内侧攻占九门城关,吴三桂所引多尔滚清军在关外久攻不下,抓住一名原明代守城军士,探到暗道位置,遂派奇兵由暗道外面直扑城内,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终使长途奔袭的农民军败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片石大战",最终以清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长城古暗道现已被辟为旅游景点,当您参观完长城之后,再到"城中城"之称的长城隧道中浏览一番,当别有情趣。
进入景区,经过了绿荫长廊
明长城隧道入口。
出隧道后,看山背面的景色。
从这个门,折回隧道。
出了明长城隧道,直奔水上长城而去。
<strong>九门口长城</strong>
九门口长城在建筑上颇有一些特色。长城自东向西翻越无数高山、跨过无数大河,都是遇山连绵不绝,遇水中断不接。而九门口长城确是遇山中断,遇水不绝。关隘就建造在九江河之上,形成独特的水上长城。河上修筑九孔城门,河水中流,河床铺砌过水条石,水漫其上。过水条石上凿有燕尾槽,然后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形成牢固的河床,号称"一片石"。后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清军在这里发生过一片石大战,"一片石"由此更加著名。后来民国期间,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也曾在此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九江河已接近干涸,人们在下游建起了一座橡胶坝,截流少量河水,刚好漫过城门下的一片石,不过河水还算清澈,燕尾形银锭扣还依稀可见,水中还游荡着小鱼儿呢。
九孔城门横跨河上构成一座桥城,桥的两端各突出一座百姓俗称"水牢"的围城,向桥头堡一样与桥上形成交叉的军事力量。围城的设置据说也是长城关隘中独一无二的。它看起来更像个竖井,内侧用砖砌成,有圈门和向外的射击孔,外侧用石砌成,与桥城浑然一体。"京东首关"的匾额刻在最北侧的城门之上。
九门口关城两侧长城蜿蜒交错,向南一侧上风陡峭,敌楼林立,向北山一侧势舒缓,敌楼遥相呼应。登临城墙,两侧田园风光秋色正浓,果园里的果树正结满果实,果农们则各自提了篮子守在路旁向游人兜售,叫卖声倒也简单:刚摘的噢,5块钱一筐。
九门口长城是在邓小平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后,最早修复的长城地段之一,但是知名度却远不如十数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虽是"黄金周"期间,游客依然不多。从高速公路出口到九门口长城的十余公里乡村公路修得很好,但车辆稀少,要不是远处隐约的山峰和路边的干涸的河床,还真有点不敢相信前面就是曾经闻名的九门口关呢。
水上竹筏很是休闲呀
<strong>止锚湾</strong>
止锚湾位于辽宁省西部的渤海之滨,隶属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毗邻山海关,交通便利,海水优质无污染,食宿便宜,当地海鲜,渔家饭菜,是您避暑旅游、周末度假、自驾游的好去处。这里有海鲜市场、烧烤、海鲜大排档等餐饮服务,渔船捕鱼、卡拉OK、沙滩车、篝火、烟花、骑马、天然浴场、汽艇、滑翔伞、许愿灯(即孔明灯,建议不要把包装的塑料袋随意丢弃)等娱乐项目。
止锚湾曾是东北最富庶的渔港,止锚湾拥有辽宁最优质的海滩,这里尘封着秦皇汉武东巡祭海的行宫,这里承载着徐福求仙不老的梦想,这里流传着孟姜女投海殉情的动人故事……止锚湾海滨由东盐锅、老户、杨家、止锚湾港、姜女坟、贺家等海域组成,这里海水清洁,沙细水浅,是天然的海滨浴场,这里盛产海鲜,让您一饱口福。踏波逐浪、赏日观月是您休闲疗养、周末度假,放松自我,呼吸新鲜的理想之所。
<strong>碣石宫遗址</strong>
碣石宫位于绥中县城西56公里处的止锚湾海滨,距山海关15公里,长10公里。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海水清澈见底,水浅波轻,海滩宽阔平缓,白沙细腻无泥,海中无礁石。海滨浴场的海底坡缓,距岸边百米之外海水仅齐胸深。止锚湾东侧的海域浅水区,海底坡度更缓,水拂脚面,极适于儿童游玩。在距岸边200余米的海面之中,耸立着三块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约20余米.民间传说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处.每逢落大潮,从岸边到礁石隐约现出一条巨石铺就的海中栈道,可直达礁石脚下。在姜女坟的东西两侧海岸,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东侧叫红石砬子,西侧叫黑石砬子(又称黑山头),象两条巨龙静卧在海中,构成似"二龙戏珠"(海中礁石)的独特景观。近年来,经过考古发现证明,姜女坟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红石砬子、黑石砬子和碣石正对的石碑地都发现了秦汉皇帝巨大的行宫遗址。
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句早已脍炙人口。经专家考证,当年的“碣石”就在这里。我们在岸边观赏海滨风光,但见沧海茫茫,波澜不惊,一碧万顷,“碣石”近在眼前。脚下这片土地,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魏武等帝王东巡、登临观海的著名地方。距海滩400米浅海中矗立着三块礁石,即传说中孟姜女寻夫不见,哭倒长城后投海葬身处--姜女坟。她千百年来屹立海中,向人们讲述着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我们乘船走近这组暴露出海面的天然礁石,但见其中一块类似人形的黑褐色巨大礁石,赫然直立在海中,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姜女坟”,也就是专家新近考证的“碣石”。
<strong>关于绥中县</strong>
绥中县位于葫芦岛市的南部,濒辽东湾。东隔六股河与兴城市相望,南临渤海,西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接壤,北枕燕山余脉与建昌县毗邻。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点城市,辽宁省五点一线环渤海开发战略起点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绥中县地处关内外咽喉地带,京哈公路、沈山线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贯全境西东,绥在克公路穿越县境东北往兴城、建昌及河北省。此外,县乡公路把县内各乡镇连接起来,为绥中县海上货运、振兴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strong>九门口长城</strong>
长城九门口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和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交界处河道上,距山海关15公里,是长城跨越河道的一段。由于该段河道为季节性河流,既有行洪的需求,又必须防止胡骑在枯水期从河道突入,故修筑成形如拱桥,拥有八个桥墩、九个行洪券门的关口,俗称九门口。又因关内做通道的河床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故九门口又被称为“一片石关”。九门口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的李自成大顺军与清军在这里有过“一片石大战”。
1986年经冀辽两省协商,由辽宁省出资维修,景区也归辽宁省开发与管理。管理者在对外宣传中称之为“绥中九门口长城”。九门口及其邻近长城段于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过了这个桥,就到了景区正门。票价80元,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正门
景区中心的广场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伟人说的呦
<strong>明长城隧道</strong>
明代以前,一片石是一条京--秦之间的交通要道。到了明洪武十三年,著名将领徐达奉旨修筑九门口段长城,竣工后,徐达大将军和设计师们根据九门口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设计开掘出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不经九门城关,而秘密直通关外的山中暗道,这条坐落在长城下面山体中的暗道全长1027米。
隧道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直对点将台,一个出口为一片石战场。一个出口直通关外,洞内有29个大小岩洞,分别为号钟室、卫生间(茅房)、禁闭室 、中军室、水牢、存粮库、伙房、水井房、碾房、兵器室、练功房、炮室、刑具展室、驻军室、佛室、关公和山神祭拜室等洞室,暗道中既可以屯兵又可由内城突发奇兵至攻城之敌后部如神兵天降,暗道中可以驻扎约2000人,洞内设计了排水系统和通风孔以保证驻扎在洞室中的士兵活动自由,洞内的水井清澈见底水质甘甜清冽,可供2000余人饮用。
一六四四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分兵长途奔袭夹击山海关。首先在内侧攻占九门城关,吴三桂所引多尔滚清军在关外久攻不下,抓住一名原明代守城军士,探到暗道位置,遂派奇兵由暗道外面直扑城内,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终使长途奔袭的农民军败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片石大战",最终以清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长城古暗道现已被辟为旅游景点,当您参观完长城之后,再到"城中城"之称的长城隧道中浏览一番,当别有情趣。
进入景区,经过了绿荫长廊
明长城隧道入口。
出隧道后,看山背面的景色。
从这个门,折回隧道。
出了明长城隧道,直奔水上长城而去。
<strong>九门口长城</strong>
九门口长城在建筑上颇有一些特色。长城自东向西翻越无数高山、跨过无数大河,都是遇山连绵不绝,遇水中断不接。而九门口长城确是遇山中断,遇水不绝。关隘就建造在九江河之上,形成独特的水上长城。河上修筑九孔城门,河水中流,河床铺砌过水条石,水漫其上。过水条石上凿有燕尾槽,然后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形成牢固的河床,号称"一片石"。后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清军在这里发生过一片石大战,"一片石"由此更加著名。后来民国期间,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也曾在此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九江河已接近干涸,人们在下游建起了一座橡胶坝,截流少量河水,刚好漫过城门下的一片石,不过河水还算清澈,燕尾形银锭扣还依稀可见,水中还游荡着小鱼儿呢。
九孔城门横跨河上构成一座桥城,桥的两端各突出一座百姓俗称"水牢"的围城,向桥头堡一样与桥上形成交叉的军事力量。围城的设置据说也是长城关隘中独一无二的。它看起来更像个竖井,内侧用砖砌成,有圈门和向外的射击孔,外侧用石砌成,与桥城浑然一体。"京东首关"的匾额刻在最北侧的城门之上。
九门口关城两侧长城蜿蜒交错,向南一侧上风陡峭,敌楼林立,向北山一侧势舒缓,敌楼遥相呼应。登临城墙,两侧田园风光秋色正浓,果园里的果树正结满果实,果农们则各自提了篮子守在路旁向游人兜售,叫卖声倒也简单:刚摘的噢,5块钱一筐。
九门口长城是在邓小平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后,最早修复的长城地段之一,但是知名度却远不如十数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虽是"黄金周"期间,游客依然不多。从高速公路出口到九门口长城的十余公里乡村公路修得很好,但车辆稀少,要不是远处隐约的山峰和路边的干涸的河床,还真有点不敢相信前面就是曾经闻名的九门口关呢。
水上竹筏很是休闲呀
<strong>止锚湾</strong>
止锚湾位于辽宁省西部的渤海之滨,隶属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毗邻山海关,交通便利,海水优质无污染,食宿便宜,当地海鲜,渔家饭菜,是您避暑旅游、周末度假、自驾游的好去处。这里有海鲜市场、烧烤、海鲜大排档等餐饮服务,渔船捕鱼、卡拉OK、沙滩车、篝火、烟花、骑马、天然浴场、汽艇、滑翔伞、许愿灯(即孔明灯,建议不要把包装的塑料袋随意丢弃)等娱乐项目。
止锚湾曾是东北最富庶的渔港,止锚湾拥有辽宁最优质的海滩,这里尘封着秦皇汉武东巡祭海的行宫,这里承载着徐福求仙不老的梦想,这里流传着孟姜女投海殉情的动人故事……止锚湾海滨由东盐锅、老户、杨家、止锚湾港、姜女坟、贺家等海域组成,这里海水清洁,沙细水浅,是天然的海滨浴场,这里盛产海鲜,让您一饱口福。踏波逐浪、赏日观月是您休闲疗养、周末度假,放松自我,呼吸新鲜的理想之所。
<strong>碣石宫遗址</strong>
碣石宫位于绥中县城西56公里处的止锚湾海滨,距山海关15公里,长10公里。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海水清澈见底,水浅波轻,海滩宽阔平缓,白沙细腻无泥,海中无礁石。海滨浴场的海底坡缓,距岸边百米之外海水仅齐胸深。止锚湾东侧的海域浅水区,海底坡度更缓,水拂脚面,极适于儿童游玩。在距岸边200余米的海面之中,耸立着三块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约20余米.民间传说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处.每逢落大潮,从岸边到礁石隐约现出一条巨石铺就的海中栈道,可直达礁石脚下。在姜女坟的东西两侧海岸,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东侧叫红石砬子,西侧叫黑石砬子(又称黑山头),象两条巨龙静卧在海中,构成似"二龙戏珠"(海中礁石)的独特景观。近年来,经过考古发现证明,姜女坟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红石砬子、黑石砬子和碣石正对的石碑地都发现了秦汉皇帝巨大的行宫遗址。
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句早已脍炙人口。经专家考证,当年的“碣石”就在这里。我们在岸边观赏海滨风光,但见沧海茫茫,波澜不惊,一碧万顷,“碣石”近在眼前。脚下这片土地,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魏武等帝王东巡、登临观海的著名地方。距海滩400米浅海中矗立着三块礁石,即传说中孟姜女寻夫不见,哭倒长城后投海葬身处--姜女坟。她千百年来屹立海中,向人们讲述着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我们乘船走近这组暴露出海面的天然礁石,但见其中一块类似人形的黑褐色巨大礁石,赫然直立在海中,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姜女坟”,也就是专家新近考证的“碣石”。
2017-02-22发布拍摄于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