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仔游玩攻略-香港仔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团购票价预定优惠-景点地址在哪里/图片介绍/参观预约/旅游游览顺序攻略及注意事项/营业时间-【携程攻略】
1/0
香港仔
全年全天开放
实用攻略
香港香港仔
地图·周边
景点详情
查看全部
香港仔原本称为石排湾(现多指香港仔半山的石排湾邨)。1841年,一批英军登陆香港仔,并问当地居民所在何地。当地居民回答Hong Kong(香港),所以整个岛屿就被称为香港岛,此地则被称为香港仔。后来港英政府将此地命名为鸭巴甸(Aberdeen,香港仔的英文名称),以纪念当时英国的外交大臣鸭巴甸勋爵。香港仔曾被改名为元香港,代表“香港的起源”的意思。随著时代发展,香港仔很多渔民于1960年代起已搬到陆上居住。而香港仔旱厂原址已于1970年代被填海,成为今日南区的一个大型私人屋苑——香港仔中心。香港仔昔日是香港地区的一个主要转口港。古时香港地区内生产的石砖,大多先运到香港仔的海湾分行排列,以便运到广州,因此该海湾得名为“石排湾”。到了明朝,石排湾也兼营香树制品的转运。从沙田及沙螺湾等地生产的制品会经尖沙咀用小艇送到石排湾,再用俗称“大眼鸡”的艚船运至广州。传说明朝建立的香港村因而得名。而香港仔的转口事业随着清朝初期的迁界而式微。另一方面,早于香港开埠之前,已经有渔民在香港仔居住。开埠后,除了渔业外,香港仔一带也开始发展工业。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坞,是香港首个大型船坞,后来于1860年代被黄埔船坞收购发展成香港仔旱坞,其后成为香港四大船坞之一。20世纪初,香港仔东部设立了大成纸厂,但到了1920年代因香港仔水塘的扩建,导致不能再使用该水源,业务需要结束,原址后来发展为香港仔儿童工艺院(今香港仔工业学校)。初期居民大多居住在香港仔黄埔船坞东面的香岛道(今香港仔大道)及香港仔大街(今香港仔旧大街)一带,艇户则多聚居于香港仔避风塘内以及黄竹坑西面的十五间和涌尾海傍。香港仔原本稱為石排灣(現多指香港仔半山的石排灣邨)。1841年,一批英軍登陸香港仔,並問當地居民所在何地。當地居民回答Hong Kong(香港),所以整個島嶼就被稱為香港島,此地則被稱為香港仔。後來港英政府將此地命名為鴨巴甸(Aberdeen,香港仔的英文名稱),以紀念當時英國的外交大臣鴨巴甸勛爵。香港仔曾被改名為元香港,代表“香港的起源”的意思。隨著時代發展,香港仔很多漁民於1960年代起已搬到陸上居住。而香港仔旱廠原址已於1970年代被填海,成為今日南區的一個大型私人屋苑——香港仔中心。香港仔昔日是香港地區的一個主要轉口港。古時香港地區內生產的石磚,大多先運到香港仔的海灣分行排列,以便運到廣州,因此該海灣得名為“石排灣”。到了明朝,石排灣也兼營香樹制品的轉運。從沙田及沙螺灣等地生產的制品會經尖沙咀用小艇送到石排灣,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運至廣州。傳說明朝建立的香港村因而得名。而香港仔的轉口事業隨著清朝初期的遷界而式微。另一方面,早於香港開埠之前,已經有漁民在香港仔居住。開埠後,除了漁業外,香港仔一帶也開始發展工業。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塢,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後來於1860年代被黃埔船塢收購發展成香港仔旱塢[3],其後成為香港四大船塢之一。20世紀初,香港仔東部設立了大成紙廠,但到了1920年代因香港仔水塘的擴建,導致不能再使用該水源,業務需要結束,原址後來發展為香港仔兒童工藝院(今香港仔工業學校)。初期居民大多居住在香港仔黃埔船塢東面的香島道(今香港仔大道)及香港仔大街(今香港仔舊大街)一帶,艇戶則多聚居於香港仔避風塘內以及黃竹坑西面的十五間和湧尾海傍。
5分
超棒
4分
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