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关隘行之八-右玉三十二长城、杀虎口
出发时间
4月
行程天数
11天
和谁出行
和朋友
20214月19日,行程第八天,老牛湾-三十二长城-杀虎口-右卫城。
01一路风景看长城
告别老牛湾景区,驱车向北行,前往晋西北右玉县,那里有名闻遐迩、历史厚重的杀虎口,还有暂露头角、令人叫绝的三十二长城。
这像是一条新修的路,柏油路面平整,盘绕在黄土高坡的山峦之间,长城的身影不时显现,更棒的是路上几乎没有车,太适合自驾游了,太适合逍遥观景了。
看一看,黄土高原已经不再是从前光秃秃的模样,长起了成片成片的绿树。
10:49分,路桩上写着:长城1号 23 (公里)字样,立在路旁的蓝牌为:老牛湾镇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点。
继续行驶15分钟之后,路桩显示:长城1号 35(公里),路旁不远处就矗立着长城土墩。
完全是无意中走上长城1号旅游公路,搞不清1号公路的具体走向,全然依赖导航指引。更没料到的是,导航指引的路再度走入内蒙境内。
这边依然是黄土高原地貌,层层梯田上矗立着长城的夯土墙与烽火墩。
事后在地图看行走路线,从水明线上G209国道不久经过水泉桥,桥旁的村落应为水泉镇,路牌指向清水河方向,前方山腰建有房屋的黄土坡就是内蒙清水河县地界。清水河县位于“蒙、陕、晋”三省交界,东南以明长城为界,与山西偏关县、平鲁区接壤。
路的左侧一栋二层楼,游客中心,后方山坡上有长城,还有砖墙包裹的高大城楼,好生奇怪,怎么这里又冒出个景点?
再看路右侧,景区导览图: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配有蒙文。图上蜿蜒的长城应该是晋蒙两省的分界线,目前所在位置的红圈好像又处于山西一边的长城内侧。
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岩石平缓,黄土覆盖较厚,这里也是农牧区交汇地带,坡上有梯田,沟底牧牛羊。
路边修建了一处观景台,位于209国道与北堡川入口处,可以观赏长城内外壮美风光。
清水河境内的明长城遗址是万里长城的中段,它从盆地青新村入境,跨越韭菜庄、北堡两乡到西南的黄河边上,全长150公里。以北堡乡的口子上村为中心,是明代外长城与内长城间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塞。
荣乌高速路清水河服务区,在这里简单自助解决午餐。
到达右玉县永昌国际酒店,县城中最好的酒店。
02三十二长城
三十二长城位于右玉县右卫镇西南大约十公里的桦林山上,因其边上的三十二村得名,三十二村又得名于明长城进入右玉境内的第三十二个敌楼,是明长城的一段,因雄腾山岭之上,山路崎岖,人烟稀少,现存较完整的边墙和烽火台,是山西明长城遗址之中一个极具特色的观赏点。
右玉县现存古长城84公里,古城堡70多座,烽堠哨嘹墩140多个,集中而完整地体现了我国古关隘文化的各类建筑,被誉为“中国古堡之乡”。
稍事休息,驱车前往三十二长城。之前一直担心找不到去这里的路,经过右卫老城后,路口出现指示牌,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这块路牌更具体:通村公路,全程陡坡、急弯、路窄······。
果不其然,道路有点险峻,关键是太狭窄,仅容一辆车通行,很担心对向来车,一旦会车可不是一般的麻烦,尤其在坡道或拐弯处。
驶过大风车林立的地段,天际线上出现了绵延不绝的长城,城墙看的不是很清楚,间隔不等的烽火土墩十分醒目。
前方的路愈发的窄,而且变成了土路,坑洼不平,让人心中无底。
终于看见一块标志牌:长城天路-三十二边,终于与你亲密接触,握手言欢。
长城天路,中国唯一可以紧邻长城,自驾车自由穿梭旅行,而且是原汁原味,未加修饰,自然与人文景致融合交汇、亲密无间的景观路,对之心仪许久,今日终于如愿。
长城天路途径九个长城边塞村庄,两座古堡遗址,三块明代界碑,穿越六座山,两个省。听听这些村庄的名字:三十二、三十八、四十二、十三边,似乎叫的那么随意,不拘一格,细细品味,又都像经久沙场、历尽阵仗的军中劲旅番号。
长城天路风光别致,风景这边独好。但崎岖土路的艰辛与未知令人望而却步,很想继续前进,最终没能走完全程,就此止步,依依惜别。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不舍,走上返程路,在颠簸摇晃的车上再抓拍几张让人一见倾心的长城天路。
回返路上遇到一辆施工机械,不能超越,不敢鸣笛,低速跟随。好在前车司机很快发现了我们的车,主动靠边让行。
看见这群大风车,已经走出最险要的地段,所剩的路变为水泥路面,惴惴不安的心终于落地,每天平安、顺利归来,也是旅行的重要元素之一。
杀虎口旅游开发后,昔日人迹罕至的三十二长城,却忽然热闹起来。当地人说:“现在游客来右玉,都不看杀虎口了,直接到三十二长城那边看原汁原味的古长城。”
03酒店晚餐
晚餐就在永昌国际酒店餐厅。
菜肴制作精细、摆盘讲究,味道也还不错。结账500多元,是此趟旅程消费最高的一顿。记得上次来右玉,也住永昌酒店,开车进县城找了一家小餐馆,出乎意料的便宜,性价比超高。
房费含早餐,品种丰富,食客还不少。
04杀虎口
杀虎口位于右玉县最北面,晋蒙交界处,是历代古长城的雄关要隘,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杀虎口也是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指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这个胡字代表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后来康熙亲征北方,战事平息,这里才改叫“杀虎口”。
尽管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又是右玉到内蒙古的必经之路。但这里原来不过是一座破旧的夯土城门,两边的城墙也是夯土堆。因为旅游开发,整个杀虎口城门被重修,推倒了原来的高门窄道,旧址荡然无存。新城门由两座城楼组合而成,在城门东南面,新立了一座康熙雕塑,建了一座博物馆。文物专家对此深感不满,认为历史原貌遭破坏。
康熙西征铜像,高头大马,威风八面。
与杀虎口城楼拍照合影后,先去走一走西口古道,探访古道那一端的杀虎古堡。
通顺桥,全长14米,位于古长城南侧、沙虎堡的西北端,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当年从这里走西口的人走过此桥,泪别故土,内心企盼走上漫漫长路之后能够通通顺顺,故起了一个饱含寓意的名子:通顺桥。
脚下就是历经风雨的西口古道,青石斑驳,车辙犹在,老态龙钟,颇显沧桑。
我们沿西口古道逆行,石板路延伸的前方,一座砖砌门楼和两边相连的土墙就是杀虎古堡。
这是连接西口古道的杀虎堡西门,确切地说,是中关西门。
杀虎堡由杀虎堡、中关、平集堡三部分组成,“三堡”堡墙连为一体,为连环堡,平面呈长方形,由六面堡墙组成,现堡墙基本完整。
杀虎堡在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城周二里,万历二年(1574年)又用砖包筑堡墙,成为异常坚固的军事堡垒。城堡只开南门,并筑瓮城;平集堡在南侧,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规模与旧堡相同。后来由于边境贸易的繁荣与人口增加,在南北二堡中间筑东西二墙,将两堡连接起来,称为中关,前后左右开门,东西南北四通,成为周三里一个大堡,习惯上通称杀虎堡。
堡墙残破,可以轻松登上墙头,举目四望,一片荒凉。
杀虎堡经历了450多年的风雨冲刷和人为破坏后,残堡尚存,关隘依旧。现在旧堡内已无人居住,被当地人开垦成农田;平集堡内居民也都拆迁完毕,南北堡门之间,建起了仿古建筑的衙署、商铺及大街;而中关只有少数村民还在老房子中居住。
虽然残破、荒凉,但没有大兴土木,保持了原貌。
杀虎堡戏台,位于平集堡北门西侧,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遗构。
戏台旁还有一户民居。
安澜门,应为平集堡的北门,门楼包砖,两侧夯土堡墙。
穿过堡门,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直通平集堡南门。
安澜门内两侧有白底红字大标语,还是繁体字,都是抗战标语,一下子将岁月带回到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
临街的房屋墙上同样刷着当年的标语,平集古堡曾经作为影视基地使用,估计标语是当年拍戏留下的。
南北向一条主街,前面是古堡的南门,街道两边的房屋虽然是明清样式,但看着都比较新,该是近年重建的。
平集堡南门,门楼包砖完整,两边同样是残缺的夯土墙,杂草丛生。
杀虎堡初建时主要用于屯兵,用于防御。明正统三年(1438年)堡内设立马市后,蒙汉边贸开始,但边贸时关时停,至隆庆年间马市才稳定下来,到明末时马市繁荣,成为杀胡堡、镇羌堡、得胜堡、弘赐堡、新平堡五堡中第一要地。鼎盛时期,堡内设有“八大衙门”,驻军、衙门、居民、商贾、流民等总人口达四万多人,学堂、庙宇、客栈遍布街巷,光庙宇就达50多座。
南门外侧,看着还挺气派,毕竟这里是军事要塞和商贸重镇。
广义桥,位于平集堡南门外的小河上,建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长24·4米,宽6·75米,舒展大方、比例适当、雕刻华美。
桥东拱圈上是龙头,双目圆睁,张口炸须,似欲凌空而去。
桥西拱圈露出龙尾。
石桥柱头上分别雕有石猴2只、石狮4头、仙桃8个、石榴2个、木瓜2个,刻工精细,形象逼真。
走上西口古道,到逛完杀虎堡,都没有见到其他游客,当了一回专场贵宾,而且是免费的,不胜荣幸。
循着西口古道再度回到杀虎口关楼前,这里开发中的大拆大建始终存有争议,至今质疑声不绝。变化发端于2000年前后,当时国内掀起一股“晋商”文化热,杀虎口作为清代的“第一税关”,同时也是晋商“走西口”的关键站点,自然被人瞩目,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开发。有当地人言:“现在的杀虎口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长城的城墙也是后来烧的,没有以前那种味道了。“
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群体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
杀虎口简介 - 漫漫西口路,深深晋蒙情。当年此地辉煌一时,驻杀虎口税关的官员为“钦差”;税关为户部直管;清代驻守这里的将军为一品大员。
明代马市遗址,为方便边贸交易,在长城上专门开建的,马市口的高与宽仅够一人牵马通过,便于马匹的检验。2004年,右玉县政府重修长城时,发现此口,使其重现光彩。
登上关城,眺望长城内外,发思古之幽情,忆边塞诗之豪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城楼楹联:大漠高天汗马追云,西口长歌征驼伴月。
砖墙尽头,绵延不绝的夯土长城直通天际,这可是原版、正宗,未加改动、修整的长城。
杀虎口外。
杀虎口关城前与同伴们暂时分手,晚间在大同市相会。他们直接去往云岗石窟观光,我们多次去过大同,想将时间更多地留给右玉。
驱车从杀虎口关城下穿行,进入内蒙境内,我们也试着走一回西口。行驶若干公里后,公路开始上坡,又出现不断驶来的大货车,果断掉头回返,前方路标:距杀虎口2公里。
05右卫老城
右卫镇位于右玉县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北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接壤,曾是朔平府治所在地和右玉县人民政府驻地,现为右玉县四大建制镇之一,是山西省的北大门。
右卫镇历史悠久,自古为北方重镇,著名的“胡服骑射”的倡导人赵武灵王当时所置的善无县,就是现右卫镇的前身。北魏复置善无县,唐为静边军城,辽金为云中县地,元为大同县地。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大同右卫。正统十四年(1449年)改为右玉林卫,大同府辖。清雍正三年(1725年)撤卫置右玉县,设朔平府,府县同治。
卫,是明时一种军事编制。右卫作为古代的军事重镇,特别是作为明代的九边之一的大同边卫,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长城脚下,古城右卫,是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
右卫城外修建了环城路,沿路开车兜风,浏览一番城外风景。
右卫城外的苍头河生态走廊,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天然的水系、河岸草地、灌木乔木林带和缓坡状态的农田形成了自然生态的原生基础,也是北方黄土高原罕见的田园景观,成为右玉县生态化旅游的一处景区。
“山无头,水倒流”被人们称为右玉县的两大奇观。水倒流,指的是苍头河的滔滔河水,不像其它河流那样东流或南流,而是向北流,流经内蒙40里入洪河,又转向南入黄河。苍头河独特的流向,使其名声大振。
善无古城遗址,右卫古城下压着一座秦汉 “善无”古城,
如今,右卫镇依然保留着较完整的土筑城,城周10里,有四门。瓮城依存,南北各是双瓮城,过去比较残破,现在都已修缮一新。
右卫老城允许车辆驶入,几度驾车从不同城门出入,浏览老城风貌。
右玉县委旧址。
2011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新中国建立初,右玉全县林木绿化率不足0.3%,年均气温只有3.6℃,降水量不到400毫米,无霜期不到100天,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右玉县委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治沙造林改善生态。70多年来,人工造林近17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6%,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同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右卫镇从一个人口外迁、经济衰落的偏远小镇,逐渐蜕变为全国闻名的写生基地和“艺术小镇”,也带动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右卫这座边塞古城,静静地诉说时代风流,见证历史沧桑,因为承载着昨天的辉煌与骄傲,必将孕育出明天的希望和曙光。
离右卫古城,去往大同市,经停右玉服务区。
推荐阅读
悠哉女郎8.5千17
草莓双层蛋糕1.9万17
那年一九九七6.1千6
空青mo7.2千10
冯赣勇5.1千11
津门网2.0千5
私享世界6.2千9
哆啦a的梦7.4千11
爱谁谁iii1.4万30
哆啦a的梦1.3万16
柚子有点甜呀1.1万11
小可爱探店1.0万11
扁舟听雨1.9千6
哆啦a的梦7.5千11
扁舟听雨4.8千16
行走山水之间9.5千14
M6533401015.5千6
行走山水之间6.4千18
M38****12738.4千11
尛乄尛静jj8.6千11
花梨5.9千13
呆呆03257.4千11
张艺摄影7.0千11
小可爱探店7.0千11
向阳花开027.2千11
呆呆03251.5万11
顾敷3.3千9
西门庆大1.0万14
完美的旅游5.2千12
爱游泳的云yy3.1万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