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的ABC小环线,一直是久闻之、心向往之、未敢轻言赴之的一个目标,去年没张罗成、今年在又差点儿虚度寒假的不甘心绪下决定一搏,因为是老妈和“骚年”的老幼妇孺组合,情绪时间都紧张得不行,因此果断放弃自由行而选择了携程的9天、半自助游、难度系数为初级的布恩山经典徒步线路,事实证明这个选择非常合适:穿越雪山、拍摄雪峰日出、感受韶华一日尽冬夏的奇景,一场圆梦之旅。
先说一下行前准备和行程中的一些经验吧:
衣:最好带齐一年四季的衣服,除了速干衣多带2件,其他一套足矣,可能需要随时穿/脱——太多了带着麻烦,太少了则会因冷热都有可能出现而不便,我亲眼看到山下和城里都要穿短袖,而山里穿着羽绒服都打抖的情形;当然如果不是很讲究、耐热耐寒的话就是速干衣+抓绒衣+冲锋衣三层即可。户外头巾一定要有,用途很多,帽子墨镜要有、主要功能是防晒;更换的内衣袜子要带够,途中是绝对不太可能洗洗晾干的。其他就是可选项了,比如手套。
食:巧克力牛肉干带一些确实是必要的,不仅自己可以路上补充体力吃吃,也可以分点儿给向导和背夫,毕竟要相处好几天,除了小费,平时亲近些比较愉快。其他的就算了,食物又占地方又占重量,真的很累赘,我们的行程里几乎包含了每顿餐,所以不管好坏都能有吃的——有餐标、不够吃或觉得不好吃可以自己贴钱再点一份,反正那边消费低,吃的都不算贵。
住:拖鞋一定要带。山里很冷,至少需要盖两层被子,如果自己没有带睡袋的话一定多要一床被子,我在格瑞帕尼冻得手脚冰凉不说、手机要在被窝里暖着才能用。睡袋是否要带完全看个人吧,有洁癖的同学估计带上比较合适,但背夫要一直背着,背包就得准备个大的。山里住处房间可能是没有电的,所以需要照明设备,比如手电筒或头灯,当然用手机也能对付,有些客栈可以花钱充电,但有些客栈连花钱也没有电可以充,所以至少要准备一个大容量充电宝,多功能多转换头(有多个USB接口的)的充电器也很必要。
行:有人带了两双鞋子,一双轻便徒步鞋、一双雪地鞋(主要是高帮、防湿防滑),但实际上对于我们遇到的大雪来说,鞋子再好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在向导的建议下买了“冰爪”(见后图),这个是特别必要的,当有些人雪径下山一路惊叫时,我们则可从容拍照,一点儿不用担心脚下。鞋子要防水是必要的,不过客栈都有壁炉可以烘干,普通的徒步鞋也行。登山杖是一个鸡肋,我买了4根,准备每人两根的,可是一来儿子嫌累赘根本不用,二来登山杖必须托运,导致我算计好的随身行李失去优势,后来手杖还要一直背着运着很啰嗦——其实可以到了尼泊尔再根据需要买上一根两根就够了,走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丢掉,这样也不必为了登山杖而非得托运行李了。头灯只有在第三天看日出的时候能用上一段时间,或者晚上没电可以用来照明,但这个我觉得没必要,手机有点的话直接用手电筒功能就可以,手机上弄个挂绳什么就更好,可以挂在手指上或者衣服背包上,也能腾出手来。大容量水壶我个人也建议不要带,一路上都可以花钱买热水,我们带了400毫升的一个保温杯,每次花50卢比折合3元多人民币买上一满杯,就算在3165米海拔的雪上顶上也是这个价格,还是很划算的,比一路背着重重的水壶好多了。
这个就是冰爪(出山的时候在溪水里涮洗它们,儿子说想起了涮毛肚儿…)
说:英语好的同学此项可以忽略。我因为英语太烂,所以事先买了个翻译机,支持英语等常用语言的离线翻译,事实上这个东西的意义不大,有网的情况下手机里的翻译APP都比这个好使,没网的情况下尼泊尔人说的英语翻译机其实听不懂,所以只要英语口语稍微能应付,就没必要带这个了——我基本用它来替我说英语,多少也是有点儿用处。
网:出发前开通了国际漫游服务,又购买了中国移动10天期的一带一路国家数据流量包,平均每天20元,不限量但会限速,其实对于我们的山里行程来说,这个是不划算了——山里绝大多数时间都没有信号,偶尔有一下、一般都在凌晨或者早上,对于只需要发几条文字微信报个平安的我来说也够了、划算不划算的就不用算得那么清楚了。在甘杜克时信号无限强大,连发了3条朋友圈,传了一堆照片,还分享了热点给儿子用,总体算起来还是值得的。
相机:这个真的是见仁见智,我背了佳能60D,是我一路背包里最重的负担了,其实以我的摄影水平,用不用专业相机根本没多大差别,朋友圈里分享的被朋友们夸赞的照片都是手机拍的,后来冲印了几张有手机有相机的也看不出多大差别,所以如果不是摄影控、技术也不高端的话我个人觉得也没必要背。在布恩山顶有个老外请求借用我的佳能镜头,他带的是长焦,反而不适合拍日出的延时,结果借走我的镜头接上去一秒一张连拍了5分钟,我也装上他的长焦胡乱拍了几张,雪山是近了很多,但也只是拍拍山脊上的雪而已——长焦对于雪山实在没什么意义,要是后来在山中或湖边拍鸟还差不多。所以如果不是那个老外那种水平,就不带也好,行李可以轻省很多。
小费:整个行程里这件事情是我最晕的,出发前行程单里提示每位客人要给英文向导60美元的小费,这个我预先就准备好了,还多准备了一些,第一天见到向导就给了,我以为这个费用是向导要和背夫均摊的(别人好像都只有1位背夫或向导陪同,只有我们有2位),所以一路上都没在意这个,直到最后一天向导跟我费了半天劲解释说我必须再付给背夫小费,最终说清楚了钱数我也利索付了,但一直觉得不太得劲儿:给背夫的小费算下来其实只有向导的三分之一左右——我自认为自己总体给的小费不算少,但估计背夫那里一定觉得不多——如果不是先前多给了向导一些,我是可以再多付一些给背夫的。总之出境几次都是觉得小费这个事情很别扭,毕竟不是同一种文化,难免把握得不好,最好出发前仔细追问一下、做好准备。像我刚出机场的时候,有个拿着我名牌的尼泊尔人一把“抢”过我的箱子就拎起来走了,其实我的箱子很小、轮子也很方便,自己拖着完全没问题,但既然是来接的,我也没多想,结果一到车子跟前,那个人就拿出20元人民币示意我给小费,但我刚落地根本还没来得及兑换本地货币,手里的人民币幸亏还有一些,但最小面额是50元的,没办法只好给了50元。后来咨询我的旅游顾问,她说100卢比(人民币6元多)就够了,最多200卢比,可是这一路上地接、司机、拿行李的来来往往的实在不少人,我真的不太清楚给谁、给多少合适了,其实没多少钱的事儿,真的不如明码标价来得舒心。反正后来是准备了不少零钱,司机和送行李的人都给了,因此零钱很关键,早点备好比较踏实。
花费:尼泊尔一般使用美元兑换当地卢比,我们在加德满都住在泰米尔附近的酒店,周围到处是兑换货币的,汇率基本都一样,所以不用特别去找,在机场换也差不多,回头用不完还可以换回美元。我们在尼泊尔7天用了300多美元,包括所有小费(约2万卢比)、2副冰爪(爬雪山用的,4000卢比)、下山的吉普车费(5000卢比)、山中5天的加餐饮水洗澡充电、还有加德满都和博卡拉买了些食物礼物什么的,算起来那边的消费水平确实很低的。
俗事儿说完了,现在来说说最关键的行程体验——
布恩山小环线的起点在博卡拉的南丫浦,从北京到南丫浦需要先飞成都,从成都飞加德满都,这就需要一天时间。加德满都到博卡拉可以汽车去,车程长达7个小时,据说路很险很颠簸,我们果断选择升级为飞机,飞机只需要半小时不到,每天很多航班,携程均可安排,多交点儿钱连机场接送等服务都包含了。如果选择自由行,所有的中转交通住宿这些就都要自己事先筹划预订了。
第一天(2019年2月9日)都在飞行的路上,自由行的话可以先在成都吃吃玩玩再走。我们选择的时段是春节、北京的冬天,后来听在尼泊尔的中国徒步者们说这个季节其实是最好的,山外不太热,山里温度更好,我们其实只是歪打正着。
第二天一早从加德满都飞博卡拉,尼泊尔国内航线的小飞机,半小时的飞行距离延误了一个多小时,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停机坪,跟一个操场差不多大小,摆渡车跟飞机交错着彼此避让。飞机起飞时噪音大到听不见说话声,但因飞行于雪山群侧、机舱外的风景真是美得无话可说,整个飞机的人都在拍照和录像,一座座绵延的雪山、雪峰下雪白的云雾,都随着倾飞的舷窗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地袭来眼底。
博卡拉机场就有向导和背夫一起来接我们了,寄存了行李箱(后来才知道行李箱已经直接送到我们5天行山出来后将要入住的酒店鱼尾山庄去了),收拾了给背夫的背包和我自己的背包,坐车前往南丫浦,路上导游说山里大雪,带我们去买了防滑的“冰爪”,当时看着山外青翠的树木和曝热的阳光,真的很难想象能用得上这个东西,但后来翻越雪山下行时才不时感叹这个太有用了,尤其当别人一路惊叫着而我们逍遥地边走边拍摄雪地美景时。从南丫浦初进山的路基本是土路,没有台阶,我们因为是下午进山,路上基本没人,有一条清溪一路伴着,有点像九寨沟的水、清而碧,有捕鱼的孩子在河中撒网,下午渐落的阳光打在他们身上,在镜头里色彩斑驳。
这个分别是飞机舷窗外的雪山和刚刚进山时的溪、牛以及捕鱼人
行程上5天行山的第一站应该是走到乌乐力休息,但我们是下了飞机直接进山本来就有点晚了,又是第一天开走有点儿不在状态,所以走到天渐晚时都有点走不动了,询问了下得知到目的地还有2小时的攀升路,估计力有不逮,于是决定在路边客栈入住休息,明天再赶路。我们休息处的海拔大约1500米,走了预订行程的2/3,攀升600米、行走18000余步、不足4小时(标准的第一天行山应该攀升900米、6个小时,南丫浦-乌乐力),这个选择利弊相当,其实再坚持一下努力走到乌乐力也是不错的,条件风景肯定更好些,也不影响第二天行山。不过说是卧看炊烟,这些乡村景象应该是一致的。
第三天的目的地是格瑞帕里,因为前一天少走了2小时的路,这天一早我们就出发了,一路都是攀升,最终达到海拔2900多米处落脚。这一天行山路多是台阶,爬得非常辛苦,对我而言是有点吃力的,幸亏走走停停都是自己可以做主了,累了坐一会儿喘一会儿,然后再接着攀行,我总结了下,于我来说坚持下来靠的是毅力、于小朋友而言则靠的是体力了。一路上遇到不少原路返回的行山者,中国人最常遇到,在尼泊尔行山的感觉有一半是中国人,他们说因为大雪ABC线路封了,他们被拦回来了,只好下撤回去。我们到达尼泊尔时就听说因为大雪我们的布恩山小环线也有可能改为原路返回,但直到这时我们都还没有看见一点雪的影子。终于到了中午吃饭的地点,这时已经走了3个多少小时,过了乌乐力很远了,海拔2300米左右,我已经觉得走不动了,终于见到了雪。
阳光晴好、雪融化成水顺着屋檐不停滴落、路上则化水成冰,客栈的大黑狗慵懒地躺在台阶上午睡,台阶下繁盛的杜鹃花树上红花冒雪盛开。午餐很慢,正好也给了我修整的时间,压压腿、找找中国移动的信号、晒一晒阳光充足但温度清冷的太阳。午后再出发时就多是雪泥路了,上升坡度没有上午那么明显,因而也较好坚持了。行山路两侧都是积雪的山林,雪很厚,但路上的雪因为一直有人行走所以也不停地在融化,常常要踩着泥泞、松滑的石头、漫过道路的水流前行,到处湿湿的只有到了有客栈的地方才能找到干爽的石头坐下来休息会儿,休息的时候可以玩儿雪,儿子随便抓一把就可以轻易团成一个雪球,扔起来踢飞它、变成漫天的雪粒,用运动模式抓拍了好多张,回看的时候雪影延成一条雪色玉带,高踢的腿脚缠在玉带中,非常灵动。雪地湿滑,因此走得有点小心翼翼地,其实没怎么看路边的风景,当然就是那种原始森林的感觉,山中很静,很多没见过的鸟掠过或者在林间叽喳、偶尔可以看到猴子。一路踩着雪慢慢走的时候一直想起苏轼定风波里的那句“何妨吟啸且徐行”,就是这样吧:美景中、湿润的空气中,徐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吧。
格瑞帕尼是行程中一直能看到的一座雪山的名字,也是我们行山第二晚住宿区的名称,应该也是我们这个小环线海拔最高、最核心、最深入山里的区域,所以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雪山之冷——房间里没有电、没有任何光源,整个客栈只有楼上的餐厅有灯光,中间有个烧着旺火的壁炉,入住的人们在壁炉边烘烤踏湿的鞋袜、烤热冰凉的手和身体,也可以围坐聊聊天,很轻易可以找到中国人交流一下路线和感受。房间里冷得不行,下午住进去时还亮着,雪山就在窗外,云在雪峰高处舒舒卷卷,云淡时可以在云端看到更高更远的雪顶,日落时又染上夕阳的颜色,仿佛传说中的天国金璧,手机在被窝里埋了十分钟捂热了才勉强拍到几张,可见凄冷,天彻底黑下来以后就只能埋在两层被子里睡觉了。
第四天的目的地是塔塔帕尼,但最精华的行程是晨起去布恩山看日出,凌晨5点多出发,攀升300多米、一个多小时到达布恩山顶,可以清晰观望和拍摄格瑞帕里峰、道拉吉里峰、安娜普尔纳双峰以及鱼尾峰,这5座雪峰就是布恩山小环线最精华景致的依托(ABC小环线和ACT大环线除了路线更长、海报更高、也可以看到更多的雪峰),所有行程都围绕着这些雪峰。去看日出的路很不容易,前一天融化的雪在早上冻结成冰,刚出客栈就不小心滑了一跤,幸亏没大碍,然后就是踩着咯吱作响的深雪小径前行,人很多,周围住宿的人都在这一刻出发了,头灯和手机手电筒的光束交织在雪坡上,形成蜿蜒的游龙。日出非常壮观,从一开始的彤色朝霞到后来雪山披上金衣彤彩,时间很从容,可以慢慢观赏。当时以为不经意,发了朋友圈看到朋友的评论才知道那些染了朝霞的云很容易遮挡雪山,让人瞬间失去美景,我们的运气真是不错。
下山回到客栈,早餐后继续出发,这时终于用到“冰爪”了。以为后面都将是下行路,可是其实又花了小半天攀升400米到达了另外一个雪顶,应该是跟布恩山相对,这里眺望群峰更加清晰、有种群山之巅的感觉,蓝天、云与雪峰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清朗。从这里开始算是下山了,但山路起伏,其实也是不断要攀爬一会儿的,觉得走了太多山路总是不到头的,以致于向导突然跟我说再有10分钟就要到达客栈时都不敢相信似的——这一天行山超过3万步,是几天之最。
第五天的目的地是甘杜克,全部下行路,也穿了“冰爪”,2个半小时左右下降到海拔1900米处。我回来才看到网上介绍说甘杜克是布恩山小环线上看雪山最好的观赏点之一,另一个是格瑞帕里。但当时没什么感觉、中午前就到了,下午又没什么事儿,就窝在客栈以及在周围散步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很不错了,周围是高高的雪山,然后本身是高低起伏的一个山间村落,很安静、很自然。因为甘杜克的网络信号特别好,对于几天没有网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我和儿子用了不少时间刷网。本来下午说带我们看一个当地博物馆,但因为所谓的博物馆里没灯所以没看成,其实就是一间小屋子,堆了不少尼泊尔民俗的一些东西,实在没什么可看的。
第六天的目的地是博卡拉的鱼尾山庄,从甘杜克往下走了1个小时左右,然后被向导动员坐了吉普车去往南丫浦,再从南丫浦换车到博卡拉,中午前就入住到湖滨区了。
回顾来看,第5-6天的行程是完全是可以合并的。当初因为心里没谱儿,觉得这个行程对自己来说有些困难,所以经典行山安排都是4天3晚的我没敢选、看到携程这个5天4晚的欣喜不已立马订下了,但后两天加起来只走了3小时、不到2万步,最后一段的吉普车我坐上去其实就以后点后悔,这个完全是向导忽悠的(对于前面向导没有建议我们原路返回,而是尊重我们的选择走了环线翻越了雪山我是很满意的,所以对于后面这个吉普车的建议我也接受了),我对于最后一段没有坚持徒步出山一直是有点遗憾的,吉普车让我们没有看到最后一段风景不说,还危险得无以伦比,很多地方我都觉得会翻车、一路担惊受怕的,好在儿子很喜欢这种惊险,我只好安慰自己说一来儿子喜欢、二来可以早点到达博卡拉湖滨区多玩玩,也算值得吧。
鱼尾山庄也算我们行程的一个亮点吧,预订时也是升级加了不少钱的,因为介绍说可以窗含雪山、湖畔吹风,被蛊惑了。酒店位于湖中岛上,要乘专属渡船进出,水鸟与落霞齐飞、夏花伴细雨盛开,对于在山中“吃苦”数日的我们而言,确实惬意悠然。我们在岛上逛了个遍,拍摄了各种妍花、追踪了无数飞鸟,然后坐在酒店房间窗外的躺椅上、对着庭院风情品一杯当地红茶,估计因为风景和情境的缘故吧,连一向不喝茶的儿子都爱上了红茶。我们也在附近的博卡拉街区买了件画有ABC线路的T恤,算是此行的一个纪念吧。
鱼尾山庄坐拥的鱼尾峰与湖
后面3天基本上就是返程了,由于航班的原因加德满都和成都均停留了一下,尤其加德满都有大半天的时间,还是去了杜巴王宫广场以及泰米尔。可能因为没有事先攻略一下尼泊尔的历史与文化的缘故吧,对于街区与佛事建筑这些实在是没有多少感触,只记得满眼的砖红雕黑和成群的鸽子。加德满都太杂乱了,很像80年代中国某个商业刚刚起步的二三线城镇的感觉,喧闹无序、尘土飞扬。我的酒店就在泰米尔几十米之外,随便走走就到了,杜巴广场按我的导航月1.5公里,我直接穿街走巷徒步过去的,中间甚至穿越了尼泊尔的菜市场,对这个城市真的好像太过深入了。本来不想买任何东西的,实在怕了一程程的托运和检查,但还是被花色奇巧又便宜的披肩吸引了,随手买了几件,回来后看别人的攻略、又回想起飞机上一位徒步者说他买了十几条的羊绒围巾,是有些后悔没有在博卡拉认真地选几件高级羊绒的,我们住的鱼尾山庄对面其实就有好几家专卖店,当时没兴致、又怕英语说不明白所以没进去,有点儿遗憾。
加德满都回成都的飞机经停拉萨,因为时差的关系大多乘客都错过了午餐,在拉萨经停时机场里卖食物的小店堆满了人,一桶方便面、一袋泡椒凤爪、一杯奶茶吃得无限香,觉得还是祖国的食物好吃呀——虽然都是平时不吃的,估计这也是旅行的乐趣之一了——很多感触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发生,于平淡不变的生活中成为一种种的点缀。
回巢、上班、继续拼孩子,等待下一次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