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凡是吃大米的人,都应该来浦江朝圣一次。
浦江

凡是吃大米的人,都应该来浦江朝圣一次。



[ Holy Rice ]

稻源


神农是第一位敢吃大米的人,我想他应该没有恐高症,浦江的秀外慧中,须登高才有资格见识。凡是吃过大米的人,都该来一次,此言不虚。


我来,是为了参加一个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素宴,就设在浦江。这是一个地方小,却大名见经传的地方。2000年发现的浦江“上山文化”遗址,将浙江文明史提早到一万年前。遗址发现的稻米遗存,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至万年前,同时也证明钱塘江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今年4月9日袁隆平院士为上山文明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此时,我像古代大内护卫一样,以飞檐走壁的视角,俯瞰这个让我神往的800年古村。




登高,看见登高村,也看见上山文化。

这里是世界的稻源。


这个村,叫登高村,源自南宋理学三杰之一吕祖谦的名言“山下不曾见,登高才可见”,他也是朱熹的好基友。


约莫850年前,这里其实叫皋山村。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274)重阳节,吕祖谦和朱熹到此一游,就是我今天的视角。






我站在浦江县仙华山上,从日初站到日落,看落日余晖映衬着古村的安详,只看见一个小屋亮着暖色的灯光,像夜色的眼睛。而那满树的红黄色开始湮没在深蓝中,那是柿子树的眼睛,它们白天睁着,夜里就休息。


如同一幅神曾驻足的画,无人打扰,如果有杂人,那一定是我。村庄炊烟袅袅,远处一个农人左手提着菜篮,右手扛着锄头,身后一头老牛慢慢走来,现代“只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也就是这样吧。


“登高才可见”是“登高村”名字的词根,也多少诉说了些这里的文脉。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后,宋宗室五世孙赵士翮扈驾从君南渡到浙江,曾孙赵不玷率族人迁居至此,此后800余年这里一直是赵氏聚居地。


浦江人自古崇尚耕读,从小受诗书礼乐的教化,向往安逸生活。骨子里不太看重金钱,却看重仕途,想要在更高的领域有所建树,这也是重视教育的另一个原因。村庄虽已古旧,但是老宅上那幅“大宋皇裔村落,宗臣嫡派门楣”的对联依然向世人宣示着这个村落的与众不同,书写着这支皇族血脉曾经享受的繁华和遭受的苦难。


我似乎突然明白了“山下看不见村落,村里却可以看遍山下”的意思。



“离家登高做官,回家登高种田”,登高已经成为这里人们一种内外兼修的精神境界。浦江相信勤劳致富,靠自己耕作,鼓励孩子读书出去,考取功名。这里没有恶劣的环境,导致地域的文明比较发达,社会的中产阶层比较多。农村文化也崇尚奢侈,正月里要祭祀、谢年神。这个情况下比较殷实,有多余的粮食和牲畜才能祭拜。


在11月7日,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立冬。


850年后,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联盟主席赵暖邀请世界三大建筑师、普里兹克奖得主:矶崎新、努维尔和王澍,与当年朱熹、张栻、吕祖谦南宋三杰一样,登高揽胜,在登高村启动“登高艺术计划”。


2018年12月1日 让·努维尔到访登高村



2019年7月4日 矶崎新到访登高村


当年,朱熹为村里所题“居敬行简”四字,至今还保留着。什么意思,就是心里恭敬认真至极,但行动上是简明派。我问这次活动中为什么有稻源飨宴的安排,同样信仰、奉持“居敬行简”的发起人赵暖老师答:浦江有“上山文化”。


建筑家们去看了20年前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如考古学家所说,表面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有大量稻壳、稻叶,在遗址中还有稻米遗存。浦江上山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种新颖的地域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距今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


考古专家、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曾带队前往浦江万年上山实地考察,看如今已经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词的“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上山遗址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张柏形象地比喻为人生的拐点。



著名媒体人&最美的一餐发起人 朱建(右)设计师方未来(左)



浦江于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古称“丰安”,历朝历代水旱不侵,所以浦江是殷实的,古至今丰衣足食。


浦江从古至今丰衣足食,山川水土很好,是浙江书画之乡。拿起锄头种田,放下锄头写字。浦江人人能写字,人人都是书法家。中国美院国画系主任几十年都是浦江人,先有吴茀之,后有吴山明。


“仓廪实而知荣辱”闲下来才能陶冶情操,美学也是稻种。一场“望乡·登高雅集”活动在悄悄孕育。



一场与天地长在一处的「稻源飨宴」。

"梦"的艺术餐桌,稻谷与麦穗的南北时空交汇。


柴扉小径,是通幽的。


望乡·登高雅集就在仙华山上举行,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曾说这里是“天地间秀绝之区也”。宴席所在的孝友堂,是一栋三层木结构,雕栏画栋的房子,「稻源飨宴」是一个古今时空对话的作品。




浦江饮食与别处不同,大米与白面是同食的,南方的稻谷与北方的麦穗在浦江人的舌尖接壤。朱建策划这场稻源小宴的题注,是从一万年前第一颗人工栽培的稻谷开始,展开稻谷与麦穗的南北交流。先人在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培育稻谷,逐渐适合水稻生长。眼前的场景故事翻越时间隧道,一万年前——一千年前——北宋灭亡——宋朝皇室衣冠南渡来到杭州,杭州往南就是浦江。



一千年前北方的先进文明带到当时蛮荒地带的江南地区,虽然杭州已经开发,但白居易的诗词里真正从繁华集市变成国际中心就是这次南渡。一起来的还有北方的饮食习惯。这些人来了之后,非常想念故土。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讲的是河南,开封汴梁的吃喝,作者随北宋更替至南宋,被迫南迁,因为记忆里的昌盛而感到惆怅,其实是思念北方旧土的吃货梦华录。浦江人与毗邻的杭州人一样,是极爱面食的。


有一种爱是把心爱的人变成自己思念的样子,浦江西部山区的特色米粉面就是这样的情况,明明是米做的,偏要说面。传统做法非常繁琐,用水浸10天后石磨磨成粉,米浆过筛后隔水蒸,蒸好剥离晒,再切成面条形状,总耗时12天以上才能吃。



浦江距杭州开车才一个半小时。浦江话跟义乌东阳不一样,语音很难懂,杭州人也不懂。里面出现很多河洛的古音,中原的古音,跟南渡有关系。


浦江人的祖先在从北方南渡之后,为了缓解慰藉思乡的愁绪,发明了将米揉成面。中国南北方文明分野的标识之一就是小麦和水稻,在浙江标准的南方,那么多米做成面,要把米碾成粉,水里泡,去掉杂质,就跟豆腐一样。3斤米做1斤米面,从这些看出浦江米很多,就需要精细化来吃。那时浦江人家家户户酿米酒,还有甜酒酿。这些特产代表米的不同生命状态,也是文化表达。一千年前吃麦子的人到了南方,由于是社会富裕阶层,浪费粮食,用大米精华部分做了米面。以米做面食的美食创新,有清明粿,檑揉粿,杨梅粿,米粉面……代代流传。


今天的浦江人,50岁以上的人童年记忆里都会有丰收或新年的情景,祭拜时候用的米粉面和米粿,用最好的食物敬神是虔诚的表现。



而今对古的探寻,也是一场难以割舍的“梦”,在浦江这张画布上铺陈开来。


从饮食到文化到民风,到今天浦江五水共治,水好,面也好。水分、阳光、种子作用下的东西,天公造化。


朱建说,这个故事是探索,叩问星辰,用纯天然的食材,比如蔬菜都是农民当场去割,大棚的不会要,都是当季食材。关键词就是历史、地理、自然,一万年水稻栽培的历史,为什么一万年前选择这里,所有东西都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出来的,没有人工干预。尽可能少用过分的炫技,要食物原材料原来的风味。



一场崇尚自然的古宴席,是充满仪式感的,这次味觉、视觉与嗅觉也是古今的一次牵手。立冬这个时候,花道传承者杨幼玲移景入室,一路上山一路采摘,让老木屋子与天地生长到一处。






方未来的设计是书桌上铺好笔墨纸砚,一瓶梅酒在侧,竹子削来做器皿,杨幼玲不折断旁枝,保留野趣。日本京都的考究女主人至今对贵客沿袭唐代中国的礼遇,吃饭前也会庭前采花,再在客人身旁插饰在器皿里,作为餐食前连接内外的美好陈设。



风雅气质晕染之后,入画的妙人也在山野间等候。国内首屈一指的汉服“中国装束复原团队”,此前出版《汉晋衣裳》、《中国妆束》两本权威著作。在古宅里,他们呈现自先秦至两宋的历代华服盛装。


一场关于衣冠与礼乐的对话沙龙在眼前展开。“华夏者,衣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餐中,“古人”重视衣冠,以表示对“今人”的敬意。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昆剧团和中国装束复原团队的专家团队,以对话讨论形式诠释衣冠、礼乐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相伴相生关系。



天地山川之间,自然山水与衣冠礼乐的交融辉映。被誉为"第一流剧团、第一流演员、第一流演出"的上海昆剧团,在古戏台上上演了保留剧目《牡丹亭》,“游园惊梦”尤为引人入胜。


上海民族乐团曾为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演出,被赞誉为“最优美的中国乐团”,中国青年打击乐演奏家郑瑀的《星雨》与中国青年琵琶演奏家夏馨的《十面埋伏》动人,天人合一的即兴美让礼乐再现。




当晚活动最让人意外的是,没有清场,没有门票,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会场,只有当会场已经达到饱和时,古宅的大门才关上,但村里广场上则竖起了大大的显示屏,来不及进入的游客和村民在外面也可以享受到这场文化盛宴。整个活动的立意是:任何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这才是最本质的,活动所在地也没有过多人工干预的痕迹,就是让这种最原始的美呈现出来。


我想说,食物也是一样。



在宋朝璀璨的美食星空之下,也有一颗落在了浦江,这颗星星就是《吴氏中馈录》。



《吴氏中馈录》出自浦江吴氏,她是南宋烹饪能手,中国烹饪史上卓有贡献的女厨师,首位出版食谱的女人。


南宋时期,厨娘已经成了少数独立女性的高级职业。浦江县文化馆的洪国荣老师在《纵谈【吴氏中馈录】》以及金华饮食文化专家唐梓桑先生都曾撰文作证。



「稻源飨宴」以世界稻种文明发祥地——浦江上山文化为背景,举办的一场以稻米果蔬为主题的素食古宴。就这样以孟元老的魂,结合了浦江吴氏的神,借用名厨的手去表达:利用稻、米以及果蔬烹出七道素食,食材取自山野,菜式中西结合,口味上追求返璞归真。


五味素斋拼盘:青山绿水好栖居

Vegetarian appetizer combination


古镇马兰头石榴包(Green vegetable parcels, mushroom)、香油手撕羊尾笋(Hand-shredded dried bamboo shoot, sesame oil)、意大利黑醋粒牛油果藜麦沙拉(Mixed green wheatgrass salad, quinoa, avocado)、琉璃苦瓜山药冻(Terrine of Chinese yam, bitter melon)、香草橄榄油浸意大利节瓜(Preserved zucchini, garlic, rosemary, thyme)


这前菜五味酸甜苦咸鲜平衡,如窗外层峦叠嶂,主厨表达的是对在地和谐自然环境的敬意。


精选热菜:幽静古村竹绕篱

Hot dishes


云南松茸竹荪菌汤

Double boiled chicken soup, wild mushroom, bamboo fungus


田园秀色如诗画


白松露奉化芋艿,有机芦笋配雪菜汁松露油泡沫

Mashed “Fenghua” taro, white truffle, asparagus, truffle oil foams


鹅卵巷道映小院


稻米酿羊肚菌,水晶蔬菜包

Vegetable parcel, stuffed morchella, rice


宴席与交谈一样,重要的是节奏感。一道山珍暖汤下肚后,雪菜汁做的泡沫交缠的芋头,是对胃的温柔。而热菜的第三道,我熟悉的稻米,以弹性与脆感的奇妙一面呈现在石榴包里,唇齿得到即时犒赏,香!


山村古树绿新芽


黑松露上汤煨萝卜,红油脆鸡枞

Simmer turnip, black truffle, deep-fry termite mushroom


炊烟袅袅稻米香


三色鲜汁拌浦江米粉面

Stirred “Pujiang” rice noodle, carrots, cucumber, bean sprouts, spicy sauce


我原来以为鸡枞、松露与萝卜的清鲜承接,大概会衬托得米粉面老气横秋,难登大雅之堂。主厨却别出心裁地借鉴了川菜冷面的出品方式,常温的状态让米粉面柔韧度达到远超过热煮的质地,竟然弹牙爽脆起来,出众品质一嚼就立刻显现。鲜汁渗入黄瓜、胡萝卜、豆苗的三丝,也与难挂汁的米粉面相得益彰,调味艳绝。


甜品:泥墙黛瓦忆竹马

Dessert



香脆米黑芝麻糊,枣泥稻米方糕

Black sesame soup, crispy rice, jujube rice


黑芝麻与稻米同磨,出现沙沙的崭新口感,脆米又增加一个蓬松层次,北方人一尝倾心。旁边的枣泥米糕,不用说,厨师懂得江浙孩子的甜蜜记忆之髓。我感叹这是南北可以同乐的一道甜品。自然之美,从舌尖到了心里。


才发现历史的一切,都是前有古人栽树,后有子孙乘凉。美学与美食是“连接古今”的通道。万年前代表生命的稻种传输到今天,用这个方法也灵。


既然来浦江朝圣了,我决定多呆几天。



神 婆 问

你喜欢吃什么碳水 ?





“故乡之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于右任


Food Bless You!

中国国际美食博览会顾问

《神一样的餐桌》制片人





2022-08-01发布 阅读量4.5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24
11
1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寻味浦江美食:百县千碗,浦江十碗(附美食攻略)
序言浙江金华浦江 有众多美食,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一碗牛清汤了。说到 金华 最让人想起

唐伯虎20129.5万11

马岭古道
马岭古道始于浦江县虞宅乡马岭脚村,一直到桐庐芦茨埠,蜿蜒于浦江、建德、桐庐三地交界处

七哥行天下8.5千13

凡是吃大米的人,都应该来浦江朝圣一次。
[ Holy Rice ]稻源神农是第一位敢吃大米的人,我想他应该没有恐高症,浦江的

神婆爱吃4.5千11

钱塘江源头怀古探幽
2019年11月底,喝茶闲聊中志强同学说计划12月份把2019年的假休掉。于是,我们

锚子摄影人1.6万19

国庆长假金华游
但凡长假也好,短假也罢,是不打算出门旅游的,可是今年的国庆长假,我却不得已出游了。说

快乐的紫馨2.9千12

青山庭院古镇,小桥流水人家!——金华市浦江县乌台门民宿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间。在金华浦江县的地界,一位名叫郑琦的老人,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

宿说20203.1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