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定东陵
出发时间
5月
行程天数
16天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傍晚从吉林的敦化坐火车出发,又是一天一夜的煎熬,抵达河北的唐山火车站,现在已经回到了关内,但我们的行程还没有结束。第二天上午,大家先去参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距北京市区125公里的清东陵。
按照清代陵制,皇帝陵和皇后陵设有下马碑,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字样,而唯独慈禧陵的下马碑刻的是“官员至此下马”。汉字少了两个,但满、蒙两种文字却与其他下马碑的一样,字数并没有减少。
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下马碑标新立意,既然规定“官员至此下马”,那就管不了平民百姓,大家买了门票,就可以随便闲逛。至于骑马坐轿,那是大清朝的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待遇,我们外出旅行,一般只坐汽车、火车或飞机。
调侃两句,恕我不敬,闲话少说,路过碑楼。在石桥北侧有一块丹陛石,其中的故事听导游娓娓道来。定东陵竣工时,慈安与慈禧率群臣前来验看,东西二宫都很满意,西太后唯独对丹陛石上刻的一只壁虎(像一只老鼠)极为不快。
一只小小的壁虎,竟惹得慈禧凤颜大怒,其中必有缘由。相传,清朝以前的皇宫内,用朱砂来饲养壁虎(别名守宫),等壁虎长大后逮杀,放在阴瓦上烤干,磨成细粉调制成红色的“守宫砂”,点在皇后、妃嫔的肢体上而永不褪色。
尤为奇妙的是,皇帝没有临幸,而宫中的后妃若有乱宫之事,肢体上的“守宫砂”就会自然消逝。清代宫廷中已不再饲养壁虎,但对其守宫的声名却深信不疑,因而在兴建后、妃的陵寝时,丹陛石上都暗刻一只壁虎,作为“镇物”。
慈禧大权在握后,重建陵寝时用心良苦,新雕刻没有壁虎的丹陛石,安放在隆恩殿前月台下,将原来旧的丹陛石压在了下面。我们能看到那块旧石雕,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陵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无意中发现,取出放在这里供观赏。
一只壁虎成了慈禧的“天敌”,不惜耗费银两重刻换掉,其所作所为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皇家风流事,都付笑谈中,改一个广告词:难言之隐,一换了之。老话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还是留点口德,不能打胡乱说。
两块丹陛石的构图打破了传统的龙凤并排格局,而是凤在上龙在下,采用高浮雕与透雕结合的技巧,把凤舞龙飞的气势刻画得惟妙惟肖,乃石雕中的珍品。这正是:丹凤凌空展翅,穿云俯身向下;蛟龙出水曲体,腾空昂首向上。
皇家建造的石栏望柱中,在望柱头上以一龙一凤相间排列。而慈禧陵隆恩殿月台的76根望柱头上,却仅雕刻有翔凤,在柱身的里外侧分别雕刻有两条飞龙,昂首仰望着柱头上的翔凤,这刻意构思的“一凤压两龙”造型,格外的醒目。
这分明是她挟制同治、光绪两代皇帝,为所欲为而向世人的一种暗示。在月台周围的栏板上,雕刻的图案也是“凤引龙追”。这些独出心裁的构思,精美的汉白玉石雕,纵观古往今来,也是绝无仅有,为慈禧陵三绝之中的“石绝”。
重修后的慈禧陵三殿,梁枋架木、门窗隔扇全部选用珍贵的黄花梨木制作,用此木建殿堂,在整个东陵唯有慈禧陵,其棺椁更是用极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把珍贵的木材当成建筑材料用,慈禧陵三绝中的“木绝”,真是世所罕见。
大殿内的梁枋彩画和仅存的五块半天花板直接沥粉贴金,明柱上盘绕着半立体鎏金铜龙,墙壁上雕刻的五蝠捧寿、万字不到头等图案都贴金饰。只是贴金一项,用掉的黄金就达四千多两,其奢侈程度可见一斑,此为三绝之“金绝”。
慈禧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在内忧外患、国库空虚的时局下,仍不惜耗费巨资重修自己的陵寝。西太后虽然没有称帝,但从金碧辉煌、别出心裁的慈禧陵建筑可以感受到,其君临天下的内心已昭然若揭。
打油一首戏言:这个女人不寻常,唯我独尊胜帝王,耗费千万雪花银,旷古三绝修灵堂。慈禧为了将生前的权势与威望延续到死后,不但精心建造自己的陵寝,其地宫里的陪葬品更是价值连城,为她极尽奢华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走出隆恩殿,迈过琉璃门,绕行石五供,在前方明楼下面就是慈禧的地宫。1928年发生震惊中外的孙殿英盗陵巨案,慈禧陵墓内的奇珍异宝已经被洗劫一空,地宫里只有一块黄布遮掩着慈禧的棺椁,阴森森的寒气逼人,还是赶紧撤漂。
慈禧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本想身后也能“颐养天年”,没料到落了个陵墓被盗、抛棺扬尸的下场。她的是非功过,后人贬评甚多,不再赘述。但就其陵寝来说,建筑之华丽精美冠绝东陵,很值得一看。今天就此打住,改日再说下文。
推荐阅读
ThomasLuo1.3万15
幸福花园儿7.1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