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万隆市

万隆和雅加达随笔

行程天数

1

万隆世俗点滴 来印尼已经快两个星期了,我静静的坐在酒店的桌前,点燃一只印尼烟,窗外断断续续的飘进穆斯林做礼拜的时的歌声,噼噼叭叭的烟有一丝甜。 万隆是印尼第四大城市,四周环山,相比雅加达的喧嚣,万隆以其独特的氛围成为印尼首选的会议之城。1998年雅加达反华暴乱的时候,万隆没有受影响,即便如此,当地华侨谈起印尼的种族政治,还是心有余悸。新政府上台后,情况有所好转,华族可以学习中文,说中文也被允许,而2004年的春节是三十多年来第一个法定国家节日。 有一次和朋友(当地华人)坐在车里听到一个教华文的节目,两个女主持声音极其柔和甜美,朋友不会中文,却乐呵呵地拨了电台的电话,把手机塞到我手里,让我跟女主持聊聊。女主持出了一道谜题,谜面是:百兽中称王,一吼动山林,远看是只猫,近看魂魄散。打一动物。谜底当然是老虎,但要求复述谜面。我(有意无意慢吞吞地)复述完以后,女主持先是夸我发音很标准,然后由纠正我“一吼动山林”的“一”在此不读一声,读四声。我欣然受之,夸她们声音好听,人也一定漂亮。大家皆大欢喜。 华人在印尼总共1000万,占总人口近5%,大多为中产阶层。去高级一点的餐馆,就会发现华人的面孔占了大多数,而侍者大多是本地人(Sodanis)。我了解到印尼的教育普及程度比较低,虽有70%的公立中小学,但现在也都乱收费,大学就更不用说了。上学很大程度上成为富人的特权。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一群必然能获得较好的收入,而另外的人就不那末容易了,一部分人只能是游荡于街头巷尾,无所事事。这些对球赛有着宗教般热情的年轻人就像印尼境内遍布的火山,不知哪一天又会爆发,湮灭一座城市。这是印尼之患。“政府应该给他们一点希望”,我对朋友说。 万隆街头,比出租车更普遍的是一种人力三轮车,和我们通常所见不同,这种车是两轮在前,车夫在后。 乘客面前直接面对路上的车水马龙,看上去更适宜观光。 有两种街头行乞的人。一种是满街都是的街头吉他手,一般岁数都不大,十几二十岁,三两成群,手中一把吉他。平时站在路边或路中间的隔离带上,红灯一亮就跳下来,在车流中走来走去,弹着吉他边走边唱,期待着能有某个汽车的窗户会摇下来,里面递出几个硬币;他们的一个分支则出没于路边的小吃摊,在食客面前展示动听不动听的声音,直到有一个硬币出现在桌子的一角。这些吉他游民,对钱的执著远远超过音乐和满足听众后的自我陶醉,这和我们在世界任何地方,地铁、通道、广场、博物馆等地见到的民间音乐家不一样。 甚至有一次,我们在朋友公司一楼大厅里谈话,竟然有一个马路吉他手抱着吉他,推开半扇门,并不进来,就倚在门口弹唱起来。我们这边赶紧拿出两个硬币塞到他手里算是打发了。事后朋友问我,在中国你会怎莫办?我回答说中国的乞丐根本不会如此嚣张,如果真有这种强行乞讨的,我也是挥一挥手,不甩给他一个铜板。朋友叹口气说,我们华人在这里是少数民族,不给钱不行。想起来,我们在国内真是不太容易有这种无奈的感受,不过谁知道北京建国门立交桥下被城管追逐的卖牦牛角的藏族姑娘或者在上海处处被旅店拒绝入住的维吾尔大叔的感觉呢? 这些靠弹唱为生者这是如此之多,不禁让我联想到国内饭店酒吧里为数不少的东南亚乐队,我们在国内常常纳闷儿为什莫那末几个人口不算太多的国家能在世界很多国家的民间乐坛里占有如此的份额,而眼前这些游荡着的吉他游民们是不是就是那些出类拔萃者的群众基础呢? 另一类人,我不知道该不该称他们为街头行乞的,则让我觉得可以接纳。这些人同样是站在交叉路口或停车场里面,如果有车要拐弯、调头、泊位,他们就会神奇的出现在你的车前车后,为你导航,而你只需在顺利离开时地给他们1000盾的小票就行了。他们的指挥行之有效,好像大家已经认可了他们的权威,当地人叫他们私家交警 (private police)。 雅加达独立纪念碑 坐火车从万隆到雅加达是上午11点半,中间还有几个小时的空闲,我就顺便到雅加达火车站附近的独立纪念碑去看看。 进入院子不需要门票,只是如同所有的旅游景点,会有人一路和你搭讪,“你从哪里来?要在这里多久?”等等...一直跟着你走,这种人说实话本人比较讨厌,于是拍拍他的肩膀,客气地跟他说这样跟我聊下去只会浪费他的时间,用坚定的眼神和淡淡的语气打发了他。 售票窗口前很多人在排队,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伊拉克小伙子,大概是太兴奋了,不停地在用手机打国际电话。我注意到他的钱包插在后裤袋里。天气很热,队伍基本不前进,中午的阳光晒得大家都无精打采,后面排队的一个干瘦乌黑的印尼人不惧炎热,采取人贴人方式,若即若离地贴在我潮湿的后背上,我不得不向左跨出一步,在他和我之间留出一点空气流通的空间。过了一会我突然注意到原先身后的印尼人已经靠上了前面的伊拉克小伙子的后背,我猛然紧张起来,瞥了一眼小伙子的后裤袋,钱包不在那里,我也记不清是否他早已把钱包转移到了别处。Just keep cool,旁边那个黑瘦的家伙也没有走,只是又换到另外一队里。看到伊拉克小伙子不知从哪里掏出钱买了门票我才松了一口气,也许自己太紧张了。 纪念碑地下大厅是一个从远古开始介绍印尼历史的博物馆,环绕墙壁四周的全是玻璃橱窗,展示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我最关心的自然是印尼和中国的关系以及当地华人的状况。橱窗里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经过印尼,记述了万隆会议(不过我仔细辨认了半天也没觉得里面的泥塑小人那个像周总理)。65年的反共排华事件倒是毫不掩饰地大书特书,让人觉得有些纳闷-新政府都建立5年了,为什莫这些专制体制下的东西还在大庭广众下展览着?!介绍的最后部分是1969年,正是苏哈托权力集中的时候。我斜瞥了一眼,转身离去。
2014-07-09发布 阅读量1.2万
1
2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印尼之行 大海蓝、凤凰红
喜欢出去行走的日子,新的一年,不安分的心又蠢蠢欲动。正在犹豫去海岛或者东南亚,刚好同

zmhong6.1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