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
家乡是一个有点模糊的地方
虽然道不清楚那里到底有多好
但离开久了,却忍不住也仍然会想念
有人说,我们是归人,也是过客
家乡在,根即在,灵魂即在
小年农历二十五,在公司处理完年前的手头工作,我就急急忙忙的收拾好行李,驱车从繁华的广州踏上回乡的过年之路。对于那些眷念家乡更深的游子来说,在春节回到家乡,那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朝拜。这样的感触,我不禁也在归乡的路途油然而生。
780km的征程,一路万水千山,家越来越近,心也越来越快乐。大约10个小时,终于在夜幕中回到了老家-江西省宜黄县。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在嗖嗖寒风中,家乡的屋子灯火依然,爸爸妈妈早就在门口等着我的归来。那一刻,有莫名的感动和幸福,或许在爸妈心中,自己的孩子无论年龄多大,无论是走到了海角还是天涯,家始终是可依靠的港湾,过年啦,终将要回到家的怀抱。
妈妈早就为我的归来准备了一碗热腾腾的红薯饺子,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饺子,是无尽的温暖,更是无尽的幸福。
第二天醒来,已经是早晨,暖暖的阳光洒满了房间。过年的气息和愉快的心情,就像这太阳,暖意融融,喜气盈门。
迫不及待的赶紧起床,来到街口的早餐小店,吃上一碗地道的家乡泡粉。泡粉是用慢火熬制的筒子骨汤和细嫩又有粘性的米粉煮出来的,再另外洒上一些小菜配料一起下肚,爽滑可口,味道极其鲜美。
午后跟着爸妈来到我出生的地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漠沅。老屋常年关着,只有过年我们会到这里看看。房子虽老了, 但回忆却永远在我的心中。
近些年来村里的很多人都常年出门打工,村里的孩子也开始走出山里到外面上大学,因此平常留守在在村里的70%为老年人,剩下一部分中青人在家务农,做些小本生意。
春节来临,外出打工、念书的的游子们都回来了,小山村因此变得格外的热闹了起来。每年大家这个时候返乡聚到一起,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说说这一年的好与不好,听听三姑六婆各种“终极关怀问候”,开心和幸福写满脸庞。
来到这里时,最热闹的还有老乡们在打糍粑(以糯米为主料),这是小山村一到过年必不可缺的风俗,打糍粑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团团圆圆。
手工打糍粑很费力,蒸熟的糯米要通过特质石材凹槽用力反复冲打,虽然会很累,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光滑玉圆,也格外可口香甜。
家乡的各种小吃。
小时候的我觉得过年是一件很热闹的事,有新衣服穿,有炮竹放,有压岁钱,有各种好吃的东西可以吃,最主要的是那时过年热闹的气氛似乎比现在更浓烈。长大后,当初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慢慢的成家立业,话题从小时候的考多少分,转变到现在的收入、房、车,谈权谈钱,有点庸俗,但这或许就是年长后互相了解彼此近况的话题吧。
美味的菜肴。
爸爸在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喜气洋洋过年啦。
家乡和城市,就是我们生活的两端,我们需要打拼,也渴望稳定;希望改变,也希望找到归属。慢慢的,家乡成为内心的怀念的留白地,不管我们在大城市混的好不好,买不买得起房,能不能找到对象,工作顺不顺利,薪水高不高,我们终将会成为新城市人,或者光鲜,或者苟且。
我只希望在家的这几天,能好好地陪陪家人,听听他们的唠叨,撒撒娇,做个简单的孩子。也希望时光能走慢些,让他们年轻些,再年轻些,不老,留着美。
青石板的老街,
还回响着儿时的欢笑,
你的小手心包裹在爷爷温暖的大手里。
金黄的田野,清清的河畔,
是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过的地方。
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你曾经厌倦,想独立,想逃离,
也曾在失眠夜,阳台上,
深吸一口气静静追忆。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因为那是我们的根——故乡,无法,也永远不会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