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自由行
出发时间
5月
行程天数
2天
人均花费
500
和谁出行
夫妻
在长沙游览了岳麓书院、爱晚亭、橘子洲头、清水塘、杨开慧故里。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门票40元,65岁以上老年人免票。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东面山下,是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书院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书院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北宋有四大书院之说,南宋亦有四大书院之说,至清末全国共有书院2000余所。今天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已不存,如丽正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徂徕书院等。认可度较高的十大书院是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东林书院、武夷书院、鹅湖书院、洙泗书院和万松书院。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可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在北宋时期,私学中以“四大书院”最为有名。北宋时代,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被称为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地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该书院是由五代后晋时期的商丘人大儒杨悫所创办,经过其学生的发展,至北宋初年,应天书院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的登第者多达五六十人。后来,北宋的晏殊、范仲淹都曾经到此讲学,应天府书院的知名度得以更上一层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宋史》更是这样高度评价睢阳书院:“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岳麓书院在今天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脚下,故而得名。五代时期,智璇等二位僧人在此讲学而初步形成了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进入南宋,大儒朱熹曾和张栻在此论学,岳麓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都得以大大提高。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在几个书院中,岳麓书院可谓是最命运多舛的,它自创办后,几经战火所毁,屡毁屡建。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现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
白鹿洞书院地址在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的南麓。该书院始建于南唐的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权在都城以外的地方建立的国家官学,白鹿洞书院曾一度被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嵩阳书院地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区,因为坐落于嵩山的南面,按照古代风水学中山南水北为阳的说法,因此称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当时称为嵩阳寺。到宋代时期,当时著名的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颢、杨时、范纯仁等诸位大儒均在此讲学,这一时期,书院十分兴盛。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岳麓山属南岳衡山山脉,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山。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是在智璇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岳麓书院门口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很具盛名。清朝嘉庆年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惟楚有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为: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原句为: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前半句指楚国有材。湖南作为楚国故地,历来自称楚地。后半句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赫曦台两边墙壁上的“福”“寿二字”,相传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一道人用扫帚所书。
赫曦台是岳麓书院文化中的一处人文胜地,“赫曦”有观日之意,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题名。
岳麓书院,有六个专祠(濂溪祠、四箴亭、崇道祠、六君子堂、船山祠、慎斋祠)祭祀对岳麓书院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先人,位于岳麓书院后面御书楼两侧。
濂溪祠祭祀的是周敦颐,号濂溪先生。周敦颐是著名的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的鼻祖,也是湖湘文化的鼻祖,被称为孔子之后第一人。
四箴亭祭祀的是宋明理学的两位大家,程颢、程颐。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理学的奠基者。
崇道祠供祀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与书院主教张拭,六君子堂供祀六位有功于书院者,船山祠祭祀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慎斋祠祭祀岳麓书院山长罗典。
崇道祠供祀的朱熹(朱文公)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张栻字敬夫,是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与张栻岳麓书院同台会讲,论辩“中和”之学。岳麓书院从此次会讲之后,形成了绵延八百多年的朱张学统,逐渐成为湖湘文化的中心。
六君子堂又名慕道祠,供祀朱洞(北宋潭州[今长沙]太守)、李允则(北宋潭州太守)、周式(北宋山长)、刘珙(南宋湖南安抚使知潭州)、陈钢(明重建书院,设专祠供祀朱张,突出书院程朱理学传统)、杨茂元(明长沙府同知)等六位有功于书院者。
船山祠祭祀的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的双子星座。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慎斋祠又名罗山长祠,专祀岳麓书院山长罗典。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官至鸿胪寺少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始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主持岳麓书院27年,对岳麓书院的人才培养、基本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传播基地,参观岳麓书院得知,在汝城参观的濂溪书院的濂溪先生周敦颐是湖湘文化的开山鼻祖。
湖湘文化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上发挥了很显著的影响,尤其是近现代。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才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都是湖南人。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
爱晚亭几经沧桑,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相继进行过修复。其中宣统三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刻在亭柱上,“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次修复爱晚亭之事还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世人称为《放鹤》石刻或《二南诗刻》,两首诗为宋代张南轩和清代钱南园两位大文人游岳麓山的七韵诗。石刻后移至清枫桥南端的六角茅亭中。解放前,亭破败不堪,四周荒芜。解放后,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复。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因为这个缘故,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致书毛主席,请求提书亭名,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请求。
在长沙米粉一条街预定了宾馆,距离清水塘很近。
次日游橘子洲头,参观清水塘、杨开慧故里。
由于橘子洲头难以停车,因此乘地铁前往橘子洲头。
橘子洲头是一个开放景点,可以购观光车票,40元/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半价20元/人,也可以选择免费步行游览,从景区入口到毛主席青年塑像有一段距离。
笼罩在阴雨云雾中的长沙。两次去长沙均遇到阴雨天气。
橘子洲头,湘江北去。阴雨天气,看不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景色。
橘子洲头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塑像超有创意。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虽然是雨天,但由于是五一假期,游人仍很多。
毛主席看着他熟悉的长沙,是否应如故。
从橘子洲头乘地铁前往清水塘毛泽东杨开慧故居。清水塘毛泽东杨开慧故居与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同馆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全面系统展现了中共长沙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英勇卓绝的革命斗争、艰难奋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阔步前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光辉历史,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门厅中矗立的毛泽东、何叔衡赴会中共一大塑像。雕塑展示1921年6月29日傍晚,毛泽东、何叔衡从长沙城西的湘江轮船码头乘船赴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的情景
长沙清水塘22号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是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回长沙后,于10月10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当年秋,易礼容经手租下这栋房子,作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办公和毛泽东及其家人生活的地方。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区委机关仍设在此。毛泽东在这里领导中共湘区委员会开展湘区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这里也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且共同居住时间最长的家。1921年至1923年,毛泽东、杨开慧和向振熙(杨开慧的母亲)、毛岸英、毛岸青一起生活在这里。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住房。
杨开慧母亲向振熙的住房。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竖立的毛泽东的诗词《贺新郎·别友》石刻。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923年11月,杨开慧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二个孩子毛岸青。孩子刚满月,毛泽东就要到外地开展革命工作,此时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当时,毛泽东写下这首词送给杨开慧,词中既有离愁别绪,又有豪情壮志,充分展示了革命伴侣献身崇高事业、甘愿忍痛分别的高尚精神境界和彻底砸碎旧世界的宏大理想抱负。
毛泽东塑像广场上的毛泽东铝镁合金塑像。
毛泽东铝镁合金塑像由鲁迅美术学院设计、黑龙江省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塑造,是1968年黑龙江省人民捐赠给湖南人民以建设毛泽东革命纪念地的礼物,建成至今保存完好。
清水塘建有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碑廊始建于1993年,共镶嵌湘白玉碑刻89块,镌刻毛泽东诗词、对联和书法作品92首。
毛主席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我失娇杨”,在这里是“我失杨花”。李淑一上中学时与杨开慧是好友,其牺牲的丈夫柳直荀烈士是杨开慧介绍给李淑一。
据史料记载,毛主席的诗词原作本为“我失杨花君失柳”,诗人在草写时灵感突发将“杨花”改为“骄杨”,并特别解释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一个“骄”字瞬间让悲哀化作了敬仰。
离开长沙前往岳阳,途中在高速上看到杨开慧故居的路标,临时决定前往。
长沙县开慧镇杨开慧故里有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生平业绩陈列馆、杨开慧烈士陵园。
杨开慧与其母亲向振熙同穴的墓。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1962年逝世后,遵照毛主席的嘱托,将杨开慧和向振熙的葬棺从原来的地方迁葬至陵园中央,将杨开慧与向振熙同穴安葬。
杨开慧烈士的原墓。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烈士英勇就义牺牲后,板仓(现开慧镇原名为板仓镇)人民将烈士遗体连夜运回安葬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在江西得知杨开慧被害的消息极端悲痛,来信深切悼念并寄回30块银元,当地群众以毛泽东三个儿子(岸英、岸青、岸龙)的名义修墓立碑。1969年修建杨开慧烈士陵园时,依据毛泽东的嘱托,将杨开慧烈士原葬棺从此迁往陵园中央,在此地建亭为念。“光辉长照后人心”石碑是1959年7月1日开慧人民公社为纪念杨开慧烈士而敬立的。
杨开慧烈士陵园内还有毛岸英的衣冠冢和毛岸青、邵华的合葬墓。
参观杨开慧烈士生平业绩陈列馆得知,邵华是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思齐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刘思齐的父亲刘谦初1931年牺牲,刘思齐是烈士遗孤。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毛岸青与邵华的结婚照。
毛主席与毛岸青、邵华。
毛岸青一家三口。
杨开慧烈士生平业绩陈列馆展示杨开慧成长和革命的生平事迹。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1904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
1908年,杨昌济从国外来信,嘱咐杨开慧的母亲一定要送开慧上学,随后杨开慧破例进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在当时的板仓女孩子还没有上学读书的先例,杨开慧开了风气之先成为该校第一批女学生,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杨开慧在杨公庙小学读了三个学期后,转到离板仓五里路的储能学校。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杨开慧回家动员不识字的妈妈也进学校读书,便和妈妈一起转到离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妈妈读实业班,她读附设小学班,母女同校读书一时被传为佳话。后因衡粹女校要迁到长沙,杨开慧又转到麻林桥附近的县立第一女子高校,一直读到毕业。
1913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杨开慧跟随母亲陪伴从国外留学回湘的父亲。从乡下到长沙大鹅塘居住。杨昌济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经常去杨家向老师请教各种救国救民的大道理,正是在这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从迁居长沙到杨昌济病逝,杨开慧没有再进入学校,一直在家里由父亲指导自学。当毛泽东等来家向父亲请教时,她总是搬一条小板凳坐在旁边,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研讨朝代兴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毛泽东和杨开慧日渐熟悉。
杨开慧父亲杨昌济和母亲向振熙。
1918年6月,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同年秋,为了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前去看望老师杨昌济并在杨家小住,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毛泽东虽是暂住杨家,小师妹和他接触的机会却多了,毛泽东每天清晨起来坚持洗冷水澡锻炼身体,而且寒冬腊月都是这样坚持着,这也使得杨开慧从内心深处对他产生了一种敬佩,正是这时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始相爱。
1919年12月8日,毛泽东率驱张(敬尧)代表团第二次到了北京,也住在杨家。不久,杨昌济染病,杨开慧日夜侍于病榻之侧,并为父亲读书读报。每期《新青年》是必读之书,从这里,杨开慧汲取了许多新思想新道德。
1920年1月,杨昌济不幸病逝,北京和长沙的教育界都为杨昌济开了追悼会,毛泽东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参加守灵,帮助料理后事,父亲病逝后杨开慧随母亲、哥哥回到湖南。
杨开慧回到长沙,得到父亲生前好友的关照,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入教会学校福湘女中读书,和后来成为柳直荀烈士夫人的李淑一住在同一寝室。杨开慧在校期间不做礼拜,破坏校规,还经常出去搞学生运动,奔走于各校组织讲演队走上街头,宣传学联的主张。因此不久被保守的福湘女中开除。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这年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后在板仓家中被捕。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故居,始建于1759年,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在此诞生,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30年。杨开慧在此被捕。
杨开慧故居的私塾,1890年杨济昌科考落榜后,在家中设蒙馆,开始教育生涯。
1982年在维修杨开慧住房时,在墙上的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的手稿。
陵园里有杨开明(杨开慧的堂哥)、杨开英(杨开明的妹妹)等烈士的墓冢,毛主席一家和杨开慧一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都献出了很多亲人的生命。
陵园里还有杨开慧的父亲、毛主席的老师杨济昌的墓。
板仓的杨公庙。
杨公庙始建于清道光29年,原为祭奉杨泗将军(民间信奉的水神)的庙宇,光绪年间辟为私塾,光绪末年改为官立四十小学(开慧小学的前身)。1908年杨开慧就读于此;1929年毛岸英亦在此就读。
推荐阅读
_WeCh****99913.9万12
Alejandro韦9.3千16
旅行臭皮酱5.0千9
小惠去旅行4.4千7
_WeCh****99912.3万0
3妖精688.0千12
_WeCh****99912.5万11
拿相机的尤3.6万20
焗油膏点蒽7.7千11
旅行臭皮酱1.7万18
歪歪女人2.8万29
旅行中的青蛙5.4千8
旅行中的青蛙7.3千11
绵绵小宇8351
M31****74298.0千12
M32****53604.4千7
生活中德天6.8千12
旅行臭皮酱7.0千11
霹雳火79096.7千6
M32****53605.1千9
至往丶7.6千15
M32****53601.0万11
行人记5.1千11
邂逅魔女猫7.3千12
旅行中的青蛙9140
M26****77873790
舒凯_5.8万13
旅行臭皮酱5.9千11
旅行中的青蛙3.4千17
阿奇iklb1.3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