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窟】旧称蕉滩或蕉滩碗窟,位于风景秀丽的玉龙湖上游,距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城20公里,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最美丽的乡村”和“中国民族民间建筑魅力名村”。
古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古居民的活化石。古村沿山而建。早在300多年前,此地生产的陶瓷器皿就远销东南亚诸国及台湾地区。
【自驾车】G15(甬台温)高速观美路口下,往桥墩方向可到古村。自驾方便,但是此路是盘山公路,开时要精神高度集中哦~~~(有高德地图,万事OK!)
【其他】火车、班车从苍南站下,在灵溪站坐莒溪方向车到碗窟站下车,但是这趟车班次少,可以乘坐桥墩车在松山路口下车转腾翔到莒溪的车,票价5元/人,不用自驾很轻松,但是等车时间可是很漫长哦!
奋不顾身的爱情早已成过去式,说走就走的的旅行倒是可行。五月份的出游因为小咪的脚受伤搁置了许久,呆在家里,加上这梅雨季的发酵,心里都长出了疹子。天气通里显示这周还是梅雨季,在半夜就一直看手机,希望会出现奇迹,早上起来看窗外,知道奇迹是很少的。但是想想只要没有下雨,天阴的,还是凑凑运气,灰蒙蒙的情况下,出发了!
严格意义上说碗窟这是第二次去了,4月20日的周末去因为功课没有做好,把“碗窟”输成了“瓦窟”,结果从早上9点出发到下午6点龙港、灵溪、金乡、宜山把苍南转了个遍,最后到达碗窟景区门口时已经近下午4点,想想时间不早,孩子们也累了就打道回府了。
两条路线南辕北辙,200公里,这是我至今一天之内开得最多的,累西了~~~
最要命的是回来的第二天收到信息:你在苍南华侨北路违反禁行标志,没有异议请到。。。。。。。高德地图,你都干嘛去了,我的分数啊~~~~~~
二个小时后到达景区,因为上一次的失误这一次顺利到达!
【玉龙湖】位于苍南桥墩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以玉龙湖湖光山色和古窑村寨、民俗风情吸引四方游客。玉龙湖是桥墩水库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库容840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2.6平方公里。这里以“苍龙揽胜”、“水库龙宫”、“西山风景”、“田园风光”、“泻洪渠”、“临风廊”、“松林听涛”等12个景点成了以水为主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一幅湖光山色画卷,是人们泛舟垂钓、游泳和观光的理想所在。
两姐弟合影,做不出剪刀手的弟弟一直纠结中~~
老桥已经不能通车,可以停车在些步行进去,或者再往前到景区的停车点。
我们选择了在此步行进去~
弟弟发现了一只彩色的蝴蝶~
【门票】成人20元一张,1.4米以上儿童10元一张。
不想走路的伙伴可以开车到这里的停车场。
景区示意图,其实看门票也行~
碗窟古村就三个景点:半岭、三折瀑、博物窟
两姐弟马上盯上了路边的玩具摊~
麻麻我只能乖乖掏钱~
这个农家乐的地址真是笼统啊~因为你上山后会发现有许多株百处仙人掌~
又一个农家乐~
弟弟发现了一只小猫马上用水枪进行攻击~
猫咪转过身抗议~
【半岭景点】
沿着石路往上走,都是用石头垒的房子~
其实村里常住民已经非常少了,不少屋子也都有坍塌的现象存在。
石头房子让我想起了外婆家的老房子,就是石头垒的~
精致的石头窗户为这石屋添色不少~
许多人的家门都是锁着的
就这么点路,两姐弟就说要休息一下了
仙人掌大的不得了
几乎每家每户都种了仙人掌,忘记问当地人是怎么回事了,难道是入药?防盗?
记忆里的石头盆,我老家也有一个~
鸡在这里不用圈养,可以到处走,想必味道肯定鲜美@—.—@
灯笼家家户户也有,估计是成为旅游区后挂上去的吧
不少仙人掌的头上都开出了花
木头扶梯与仙人掌相映成趣
绿藤沿着扶梯攀爬着,依附在一起,似乎它们是一体的
连花去也是用石头垒的,真是环保啊,而且有创意
帅哥美女两枚,村子里的孩子对游客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盯着我笑,看来我很受孩子们欢迎,哈哈
本地鸡蛋做的茶叶蛋与自产土豆
留下的村民大多做起了小生意
村民的保安在检查监控设备,在这个古老的村子里,现代化的设备倒显得与之格格不入
【陈氏祖宅景点】
姐姐领着弟弟走在了我前面。景区门口碰见好些三口之家,其中好几个人问我:“一个人带着两孩子,不累嘛?”当然累啊,可是LG上班时间与我不一样,婆婆身体又不好,怎么办,只能都是自己了,其实习惯了也还好~
景区里的指示牌标记
陈氏祖宅,也是景区的办公室
发现蝴蝶的姐弟俩马上进入备战状态
姐弟俩像“鬼子”进村扫荡一样
这个门把手几乎也与村子同年龄吧
陈氏祖宅里的大厅
石头垒的围墙、石头做的水缸、石头铺的路。。。。石头无处不在
木头与石头在此处完美结合在一起,古朴
红红灯笼成为点睛之笔
晚上灯箱点起来的时间应该会更美吧
满山的覆盆子
无处不在的邮政服务
【夹缬】"夹缬"做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是一种以雕刻精美的对称图案的木质夹板为工具,以民间土纺棉布为主要布料,以蓝草炼取的靛青为染料的民间防染工艺。
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官兵的军服也用"夹缬"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的诗句,夹缬艺术到了唐代非常的盛行,(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二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迫趋向单色进入元明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湮灭于典籍,一般认为已经绝迹.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而是又回到民间顽强地生存下来。
苍南县的民间小作坊里,至今仍断断续续地保持着这种最古老的织染工艺.这就是中国最后的夹缬作坊。
盛行于唐宋时期的彩色夹缬
后期流行于民间的靛蓝色夹缬
景点赠送的苍南旅游指南
【吊角楼景点】
蜿蜒的路上长满青苔
吊角楼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傣族的
天开始下起毛毛细雨
手工制作扫帚
孩子说:“麻麻,你看这不是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笋嘛?”BINGGO!
【古陶瓷手工作坊景点】
因为开始下雨的关系泥路湿湿的
陶瓷制作坊四面通风
古老的作坊看出时间的痕迹
【陶瓷制作过程】
师傅慢慢捏出泥坯
开始塑型
用工具慢慢修边
师傅用竹刀片将碗取下
坯品还需要进行煅烧,上面图片中看到的窑就是烧这个用的
【古水碓】
水碓依旧,但物是人非
廊亭可作小憩
不断给两个毛孩子灌水枪的麻麻
终于麻麻也走不动,只好稍作休息,小咪的摄影技术日渐增长
【古戏台景点】
调皮两姐弟把石碑打得全湿
【三官宫】
【古戏台】
右边的那个就是煅烧陶瓷的窟
小店的美女老板只管自己看手机
别动小队两姐弟
掉队的弟弟
因为雨天景区里找不到半个人替我们照相,幸好相机有定时自拍功能
试了好几次,挑出两张,这张最喜欢~~相机,你也不错!给你一个赞
蔷薇弄得鲜艳,估计游客不讲文明,村民不得不出此招
古老的脸盆架
石屋的通风窗
村民自家门口种的芋头,叶子鲜翠欲滴
村民光着脚,光脚踏在这石头上,夏天时应该很凉爽吧
随便可见的灯笼花
从半山腰看村里全景
【水渠游步道景点】
清澈的山水滑过孩子们的指间
山、水、氧气
我为孩子戴上了山间采来的紫色小野花
途中的小木亭
孩子买凉粉吃
菠萝与腌萝卜,味道OIX
吃货们完全忘记了麻麻的存在
两点钟的时候雨越下越大了,古村子笼罩在烟雨中
孩子对脚下的悬空栈道非常好奇,透过玻璃看悬崖下面
水渠里的小小睡莲
自己走的时候没有感觉,但是看对面的悬空栈道,还是感觉有些惊险,三折瀑已经出现了
小雨变成中雨,而且空中雷声阵阵,堰坝的水声震耳欲聋
一会儿的功夫,豆点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途中没有躲雨的地方,游客只能加快脚步
雨打在湖面上泛起点点涟漪,孩子说要是没有下雨就好了
大雨夹着雷声,身上、脚全湿,我抱着楠楠边走边拍,小咪大叫:“麻麻,雷雨天在山里没有躲雨的地方,很危险,我全身都湿了,你不要拍了,小心弟弟与你都摔倒~”孩子长大了也懂事了
雨直接变成了挂面,直泻而下
观瀑亭也没有时间上去了,大家都匆匆下山
执着的我冒着生命危险站在观瀑亭上拍(观瀑亭是铁的,天中雷声阵阵,真是太危险了,请大家不要模仿!!)
【碗窟博物馆】
满满都是躲雨的人,我有密集恐怖症就没有进去了~
雨后的玉龙湖烟雾缭绕,相机根本表达不出我看到的美景,真是可惜(BOSS,请多给我发点工资买个相素更高的相机哦!)
开始起雾了,灰蒙蒙的,孩子说今天要是没有下雨就更好玩了,我告诉她,旅行与人生其实是一样的,即使准备得更充分,旅途上还是会有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坐以待毙,还是勇敢面对,就是我们的选择,困难可以让我坚强,也可以让我们看见别人所看不到的美景,正如雨后的碗窟,雨后的玉龙湖更有韵味。
孩子说:“麻麻,我知道了,下次出门如果是这种天气的我们带件雨衣和水鞋,准备做得更充分些!”
孩子,你可能要花许多的时间才能懂得麻麻说的话,麻麻能为你们做的,就是陪着你们认识更多的人、物,开阔你们的眼界,最终的选择在你们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