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大门,苍南桥墩镇,满足了我对旅行的十二个愿望
出发时间
8月
行程天数
3天
人均花费
2.0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浙江温州苍南县桥墩镇,因桥墩月饼和桥墩水库而远近闻名,其实桥墩镇的美名不仅于此,还是一处旅游度假胜地,不论是看乡野风景、访名胜古迹、游古村古镇,体验民风民俗,还是游园玩乐、品美食、住美宿都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桥墩镇位于苍南县西部,东临灵溪镇,西连泰顺县,南接福建福鼎市,北、西北分别与平阳县和文成县交界,地处山海之间,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来往浙闽两省之间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浙江的南大门。近年来,桥墩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了许多很有质量的景点,成为苍南县的后花园。三天时间,我们走过桥墩的十几个地方,让我们对这座浙南山区小镇有了很棒的印象。
五凤茶园,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最美茶园之一
五凤茶园位于位于苍南、福鼎、泰顺三县交界的八亩后村,群山环绕,云雾蒸腾,生态优良,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产出的茶具有极高的品质。上世纪70年代,八亩后村从五个党员、五件蓑衣、五把锄头、五十块钱开始起家,相继开发了3000多亩的茶园,年产值达5000万以上。2006年开始,通过连续十年举办开茶节,形成了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不仅打造了茶品牌,茶旅游也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我们的车在山路上行驶,山坡上的茶树依地形错落有致分布,形成一条条优美的曲线,伴着声声鸟鸣,阵阵芬芳,仿佛走进了世外仙境般的山水田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五凤茶园景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成了茶园游步道、骑行绿道、“凤凰山庄”观光园、茶文化墙、茶文化雕塑、茶文化舞台、茶文化中心、名牌楼、特色民居等旅游观光设施。观茶海、品香茗、农家乐、风情游……五凤茶园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生态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为特色的AAA景区。茶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还获得了“中国茶文化之乡”的美誉。
自驾线路:
温州市区—甬台温高速苍南方向—苍南观美高速出口—出高速收费处前进往马站方向—至第2个红绿灯—右转6公里至分坪村—右进走马分线5公里—直到八亩后村五凤茶园(全程约1个半小时)
云海草原,在浙南圆一个草圆梦印象里草原是北方和西部的风景,然而在东南沿海的温州苍南也有片草原,隐现于云海之间,这就是位于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苍南县桥墩镇五凤村的云海草原。
不同于北方大草原一望无际的一马平川,这片草原绵延于山坡之上,随着山势高低起伏,更多了几分曲线之美。云海草原远离城市,周围山体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不仅是看风景拍照的好地方,还有很多好玩的项目。
登上彩虹滑道,从高坡上滑行而下,过程中身体不能保持向前,而是转着下来,体重越大,速度越快,滑得也更远,乐趣也更多。
打一场真人CS,利用工事掩护,躲闪腾挪之中,果断出击稳准狠,水弹珠射出来很有力量,准确度也很高,瞄哪儿打哪儿。
乘坐橡皮艇,沿着玻璃滑道曲折回转,时快时慢,最后一跃激起一片浪花。
驾驶卡丁车,考验车技的时候到了,既要快又要稳,无碰撞先抵达才是胜利。
乘坐微型小火车,慢慢悠悠环绕一圈,一路风景一路欢笑。
云海草原还有网红秋千、网红摇摆桥、喊泉、射箭等十多项游乐项目,晚上可以搭起帐篷露营,啤酒大串烤全羊,在草原宁静的夜空下数星星。
交通线路:苍南动车站(汽车北站)乘公交车,Lw25路至八亩后文化礼堂站,步行925米到达。
南山头村藏着皇帝陵,还有红军的足迹百家姓是我们最熟悉的启蒙教材之一,开头第一姓“赵”是宋朝皇帝的姓氏,而排第二、三的“钱”、“孙”是何人,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是何等人物有如此尊贵的身份?直到来到温州苍南县南山头村,我才找到了答案。
南山头村所处地带统称五岱山,山峰过去称为松山,又名五公山。松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以来就是一片风水宝地。据民国时期《平阳县志》记载:“分水山与松山相连;分水山东为松山,高秀与玉苍山相亚”。
“松山”是桥墩古时的地名,也是五岱山脉的山名。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松山”地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据《温州府志》记载“松山又曰五公山,俗传钱令公入闽,五子从行,尝宴于此”,乾隆年间的《平阳县志》记载“松山……又名五松山”,猜测可能是以五公山——五松山——松山这样的过程演变而来。走在田野间的小路上,天气时晴时雨,路边田地里种着大片的茶树和栀子花。路边残留着一处民国时期的碉堡遗迹,被一片茶园包围着。远远看去茶树间突出一片,但走到近前却看不出什么,只有几块大石头湮没于荒草之中。
下车走过一条小路,绕过山坡转到山前,我们终于见到了这座神秘的帝王墓,半山坡上已经没有什么遗存,眼前看到的大多是后人增补上去的物件,还有钱氏族人供奉的记录。从地势上看,背有靠山,前面开阔,山水环绕,不失为一处风水佳境。钱王陵,当地人称作皇帝墓,现在是苍南县的一处文物保护点,也是南山头村重要的人文景点之一。民国时期的《平阳县志·古迹志》有记载:“钱王墓在归仁乡松山,世传为钱王冢”。后来经过专家考证,推测墓主人为吴越国忠懿王钱俶。
钱俶,原名钱弘俶,生于929,卒于 98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钱俶948年-978 年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减轻税赋,很受百姓爱戴。钱俶信佛,登基后不久就开始托高僧寻找风水宝地,吴越国大兴佛法,修建了很多寺庙,据说杭州的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都和他有关,钱塘江的“钱塘”二字也源于此。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实施“平边策”,偏安一隅的钱俶为了保境安民免遭战事,向宋朝称臣,年年入贡。宋太祖赵匡胤对钱俶十分优待,钱俶到汴京朝贡时,迎接仪式十分隆,还封了钱俶的夫人孙氏为吴越王妃。赵匡胤终于攻取南唐时,紧邻南唐的钱俶拒绝了李煜的求救,派出兵马策应宋军,因此被宋太祖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978年吴越国主动“纳土归宋”,江浙一带躲过了一次战争的浩劫,杭州也因此超越了被战争严重损毁的金陵、苏州、扬州,成为江浙一带最繁华的大都市,为后来南宋偏安于此打下基础。988年,钱俶六十大寿时,宋太宗派遣使者前去慰问,并送来美酒。当晚钱俶暴毙。据《宋史》记载,钱俶死后葬在洛阳北邙山,谥号忠懿。族人为了实现钱俶生前落叶归根、魂归松山的心愿,在钱俶死后到发丧的两个月里,通过亲信联络实施了调包计,将衣冠装在棺木里发往洛阳,秘密将尸体灵柩护送到南山头村,在之前修好的陵寝埋葬。为了保全族人,钱氏子孙不敢将这个秘密诉诸文字,以防被扣上欺君之罪遭致灭门之祸,以致如今南山头这座皇帝墓找不到一个文字,低调得不能再低调。
钱氏家族家教严明,钱俶作为帝王勤政爱民,功绩荫恩,“吴越之民,追思钱氏,百年如新”。钱氏家族人丁兴旺,随钱俶来到中原时便有三千余人。后世为官者层出不穷,到北宋末年已达万人,“忠孝盛大,惟钱氏一族,信为善之报不虚”。钱氏子孙人才济济,名人辈出,当代国内外仅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百位之多。
相传宋朝初年的《百家姓》据说就出自吴越国钱塘(杭州),是一位书生编写的启蒙教材。皇帝姓赵,排在第一理所应当,“钱”紧随其后排第二位,钱俶妻子的姓氏“孙”排第三。一位亡国之君,不仅有一人之下的尊贵身份,还为治下百姓所尊崇爱戴,在历史上可谓凤毛麟角,钱俶不仅做到了,还成就了后世千年的名门望族,百家姓第二,果然当之无愧。
南山头村是一处红色景点,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活跃在五岱山一带,村南的苍南“井冈山”红军广场上,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碑巍然屹立,旁边还建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馆。
纪念馆以红军挺进师的历史为主线,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图片展览、实物陈列、绘画、场景再现、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展示、叙述了挺进师和五岱山革命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先辈们艰辛、惊险、曲折的革命道路。走进纪念馆,大厅正中间的柱子是火炬的造型,代表着传承红色精神,也代表着英勇的五岱山人民在浙南革命最低潮时期接过的薪火。火炬右前方四块白色大理石是烈士墙,上面镌刻着在挺进师三年游击战争中牺牲的苍南472名烈士英名,其中有75名为五岱山烈士。
1935年3月,挺进师在刘英、粟裕同志的率领下,进入浙江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五岱山是当时挺进师的后方基地、鼎平县委的常驻地,也是时任浙南红军游击队队长,温州唯一开国少将陈铁军的故乡。大厅中间的四位塑像是当时挺进师的在浙南革命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刘英、粟裕、叶飞、陈铁君。
挺进师的前身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组成,组建地在苏区中央瑞金。方志敏同志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寻淮州任红七军团团长;刘畴西任红十军团团长;乐少华任先遣队政委。1935年1月17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在江西怀玉山区陷入国民党七倍的重兵围攻,血战数昼夜,弹尽粮绝。方志敏、刘畴西、胡天桃等领导人被俘后牺牲。
1935年1月17日,先遣队突围部队在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到达赣东北苏区。按照上级指示,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全师共538人,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
五岱山处于浙闽两省鼎、平、泰三县通衢之地,有五座高山相连形成天然屏障,境内沟壑纵横,丛林密布,地形非常复杂,俗话说:“五岱十八窟,能进不能出”,隐秘的地理环境和开放的信息渠道使得五岱山区人民较早接受进步思想,投身到伟大光荣的革命事业中。纪念馆的第二部分:巍巍五岱,主要介绍了五岱山的革命史。
1935年11月,挺进师进入鼎平地区后,鼎平地区成为了挺进师的后方基地。1936年8月,建立了人民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烧毁地主的田契和债卷,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五岱山革命群众团体也蓬勃兴起。
纪念馆的第三部分:三年游击战争,主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组建后于1935年3月进军浙江执行任务。在浙西南、浙南广大地区发动、联合地方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进行两次反“清剿”斗争的艰苦历程。
纪念馆的第四部分:联合北上抗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公署谈判的成功,标志着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11月,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北上抗日,编入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五岱山纪念馆展示了挺进师军史和五岱山的革命史,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挺进师孤军深入,以五百精锐之师,沿着艰辛、曲折的历程,谱写了浙江人民革命史上威武雄壮的篇章;五岱山革命先辈在浙南土地革命斗争时期所做出的贡献是五岱山人民和全体苍南人民的骄傲,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山水人文莒溪,古建筑荟萃,满满历史感
莒溪位于苍南最西端,景区面积21.7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莒溪是苍南县也是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和数量最大的乡镇,其中畲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
莒溪素有浙南九寨沟之美称,溪水穿过小镇。莒溪风情水街是近年来新打造的景观,临水而建的小楼富有层次,与远山近水完美融合,给人惬意舒适之感。过去这次曾经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经过一番治理改造之后,溪水干净了,小镇漂亮了,还成为一处景观,独具特色的风情水街成为游客们的拍照打卡点。
到莒溪,刘基庙是一定要看的地方。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文成)县人,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深得赏识。他参与谋划了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奏请设立军卫法,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为明朝开国立下功勋。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1375年逝世后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在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可见这是一位智慧和功绩可与诸葛亮相比的千古奇才,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也留下了很多故事和传说。
在浙江的文成、青田和苍南共有三座刘基庙,其中苍南这座为刘基六世孙刘启宪从文成县南田迁居莒溪后,于明弘治七年所建。庙宇依山面水,坐南朝北,由前厅、正厅、厢房等部分组成,为三进木结构四合院,两翼建有庑廊,大殿飞檐斗拱,古朴庄严。据《刘氏族谱·重建祠堂记》记载:“莒溪之乡,南山之麓,有刘氏宗祠在焉。枕山面壑,庙貌雄壮,腾岫屏乎前,龙舌嶂乎后,纱帽山拱其左,金字山列其右。背依修竹千竿,门对溪流一带。晴则层岚耸翠,夕照扬辉;雨则野碓舂云,水声鸣玉。此固天然之福地,为刘氏先灵之安宅也……”
庙中塑有一世祖明诚意伯文成公刘基、二世祖刘琏、刘璟父子三尊仪像,与其他地方刘基庙不同的是,苍南莒溪刘基庙多了门将许一、许二二郎两个人物,侧面还供奉有土地,塑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庙内不仅有歌颂人物生平的文字,还有刘氏家训以及有关忠孝廉洁的诗词文章。
过去,刘基庙每年都会举行“春秋二祭”,已有500多年历史。据《刘氏族谱·重建祠堂记》记载:“每届春秋祭期,值祭者先一日到祠,洒扫陈牲献果,音乐铿锵,子姓毕集,凡近处之好事妇孺者,莫不携手同行,争来瞻仰吁盛。”1987年中秋节起,正式恢复了这一颇具浙南宗庙祭祀特色的刘基庙祭典活动。
一路溯溪而上,我们来到了一座廊桥,这里位于莒溪大峨村,是“浙南九寨沟”莒溪大峡谷入口处,也是去“苍南西藏”天井村的必经之处。廊桥投资300多万,是全县首座全木质结构廊桥。
廊桥桥面至屋顶共有三层:第一层桥面为游览通行层,宽5.2米,屋檐滴水宽8.2米,高为4.8米,距溪床水面11.2米;第二层与第三层建有两层结构的景观亭三个,分布在廊桥中间和两端第二层上,高度各为1.8米,廊桥南端跨过游步道,北端跨过碗天公路,全长48.8米,桥中屋顶至水面高达19.6米。
虽然是现代建筑,但修旧如旧的手法看上去依然显得古朴而精美,走廊中央顶上是盘龙的图案,两边溪水潺潺,山林青翠,特别是竹林很有质感,加上廊桥独特的造型,特别适合穿上古装拍照。
矴步头,古村、老街、老宅
走进矴步老街,有一种穿越时光的年代感,街边木质的老房子一看就很有年头了,据说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矴步头原名古鳌头,意为温州第三条大江鳌江的源头。村庄沿莒溪和清水溪两岸而建,东为老街,西为新街。
古时,矴步头是连接浙南山区与福建东北部的交通要道之一,有多条古道在这里交汇。往南过清水溪,登上柯山岭或者出碗窑、经桥墩而上分水关,这两条道路就是进入福建的分水关古道,可直达福鼎。自桥墩北上,就是南港古道,可通平阳、温州。往西有三条山岭石路通往泰顺,可进入福建的寿宁等县。往北沿峡谷而进、溯溪流而上,就是莒溪,再往前行可达文成,因此这里被称为“两省四县通衢”。周边山区是产茶的地方,随着茶业的兴旺,四通八达的矴步头成为人员货物的集散地,来来往往的商旅行人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人气,街边饭店、旅馆、商铺鳞次栉比,可以想象当年的繁荣。
老街不算长,也就100米左右,沿街建筑均为二层阁楼式,门面间宽约3米有余,进深10—11米。街面用石块铺设,经过多年的打磨已变得十分光滑。我们来的时候正是盛夏季节的午后,街边很多店面没有开门营业,错过了当地的美味小吃。街口溪边有两棵百年老树,一条长长的石矴步桥跨溪而建,连接起老街和新街。
到矴步头,一定要参观一下当地的大户人家谢氏的大宅。谢氏民居俗称广昌内,临溪而建,坐西朝东,由台门、前屋、厢房、正屋组成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为清代所建。据当地资料记载,矴步头谢氏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福建永定斧冈迁来,至第六世裔孙谢传职、谢传玉等五兄弟,其中老二谢传玉聪颖勤奋,读过几年私塾,年纪不大便进入茶行当徒工,数年后成为年轻的茶师。他见矴步头周边山高云雾重,所产茶叶均为上品,于是以“广昌”为名创立商号,在周边村落大量收购茶叶,卖到苏州、宁波、温州等地,没过几年就发家致富了。
清道光七年(1827年),谢家建“广昌大屋”。随着资本不断积累,清咸丰六年(1856年),又在广昌大屋南向新建了一座大屋,称之为“下广昌”,之前建的大屋称“顶广昌”,两座建筑仅隔一堵围墙,当地人合称为“广昌内”,共占地30多亩,建筑总面积3873多平方米,有各式房间百余间。从房子的装修程度可见当年谢家的财力。老房子里檐柱、斗拱、屏窗等构件上都有精美的雕刻,有浅浮雕牡丹、梅兰、历史人物等图案,雕工细致,形象生动逼真。如今看到的矴步头谢氏民居为顶广昌部分,建筑面积为580平方米的下广昌毁于1957年除夕的一场大火,十分可惜。
谢氏民居体现了主人生意的兴旺,也记载着家风的故事。传说清道光年间,谢传玉走水路运茶到苏州。船行江上,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船在江心无法进港避风,致使一部分茶叶被水浸湿。谢传玉又急又心疼,只盼天气转晴赶紧把茶叶拿出来翻晒,以防发霉。但春季雨水连绵,经过数日,船到苏州时,浸湿的茶叶已经发霉。伙计们建议将霉茶清洗后翻晒低价售出,还能挽回一些损失,但谢传玉觉得卖发霉的茶叶有愧良心,影响广昌号的声誉。于是痛下决心,将霉变茶叶全部倒入江中。广昌号苏州倾茶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苏州商圈,广昌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在苏州名声大振,很多外地商户也慕名前来。
还有一次,也是一个春天,谢传玉去苏州贩茶途经杭州桃花岭,路上口干舌燥,见树下有泉水,便下了马车上前饮水。刚要起身离开时,见泉边有一个大皮囊,打开一看全是闪闪发亮的银子。正在高兴之时,忽然想父亲在他小时候叮嘱过的话,于是他决定留在原地等待失主。直到天色渐晚,他才看到一行三个人急急忙忙跑过来。在确认失主之后,谢传玉拿出皮囊给他。失主是苏州一大商行的掌柜,当天出去收账,路过桃花岭时口渴饮水,回到商行时才发现将皮囊落在了路上。广昌号谢传玉拾金不昧的事让苏州这家商行老板十分感激,经他引荐助推,广昌号的生意越做越大。
除了北上苏州、杭州、宁波等地,广昌号还南下福州、厦门、泉州做起竹木和羊畜生意,在浙闽两省三县(福鼎、平阳、泰顺)买田置地,灵溪韩桥头有几百亩良田都为广昌谢氏所有。谢氏发家致富后,乐施好善,广种福田,修桥造路,造福桑梓,出资建造莒水大溪矴步、清水溪矴步和四方路亭。清同治五年(1866年),温州府儒学正堂方夫子赐给谢家“英杰联芳”匾额,挂在大厅之上,以示表彰。
谢氏民居在选址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颇具宋韵遗风,是清代浙南闽东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作,也是苍南山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古民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2011年,谢氏民居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碗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苍南桥墩镇,有一座古村落以烧制瓷器而著名,这就是距离苍南县城20公里的碗窑古村落。碗窑村地处玉苍山脉南麓雷石湖山和车水贡山之间,村落坐北朝南,房屋建筑依山分布,错落有致,形成“山、水、村”的聚落格局,古朴而精美。
相传明万历年间,福建汀州府连城县巫人(传称'黑人老')开始在此建窑制瓷,清代中后期进入鼎盛,当时有龙窑18条、作坊数百间,人口上万,俨然一座分工细致,规模庞大的手工业工厂,也是浙南地区商品经济萌芽之一。碗窑古村落原分顶窑、下窑、半岭三部分,下窑因建造桥墩水库而淹没,大部分村民移民桥墩。到2010年,保护区范围内的仅剩40户、76人。碗窑古村落依山傍水,村中分布着众多明清时期的民居、古庙、古戏台,还有保存完整的古陶瓷生产线,堪称“明清时期手工业制瓷的活博物馆”。
在碗窑古村,我们参观了古法制瓷的生产线,一个个雕塑,生动展示了制瓷工艺的不同步骤。村民利用自然坡度,将溪水引入村中,建成了八级水碓,共计46个捣臼组成半自动生产流水线,将山上开采下来的釉石原料舂成粉状,经过加工成为“熟土”,整个工序溶合了水利动力学、机械学、力学、液体力学和陶瓷工艺学等诸多学科,让我们对古人开发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十分佩服。老师傅为我们展示了拉坯工艺,一块块泥在他的手中做成了不同造型的碗。
在碗窑村中,保留着一处龙窑,龙窑是瓷窑最初最基本的形式,有着热效高,节省燃料,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烧制成本低,建造费用低廉的优点,被称为青瓷的摇篮。龙窑的缺点是劳动强度大,耗费人工,且不易保温,成品率低,质量差,后来官窑中的龙窑逐渐被其他形式的窑所代替,但作为烧制民用瓷的用途,龙窑因成本优势仍广为应用。
碗窑的陶瓷生产可追溯到300多年前,生产日常生活用具、文房四宝等,产品远销台湾及东南亚各国。早年平阳和瑞安的市场上,卖的吃饭用碗多为南港桥墩和北港顺溪碗窑生产的粗碗。南港桥墩碗窑旧称蕉滩碗窑,产量最大。《顺溪瓷厂记》中记载:“平阳瓷业之兴,始于南港焦滩,其出口可方浙闽诸窑。”
到碗窑,不仅看制瓷工厂,古村落也很有味道。依山而建三百多座明清风格木质建筑,还有独具民族风情的吊脚楼。当地人告诉我们,村民在建房时,前后高度、距离、院落大小都有讲究,一般都是一层或两层小楼最高不过三层,以不遮挡后面邻居家采光为原则。
村里有一座大戏台,因为碗窑地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加上制瓷业兴旺,往来客商络绎不绝,村中客栈饭店商铺林立,戏台夜夜好戏不断,碗窑也因此富甲一方。外地姑娘以能嫁到碗窑村为荣,本村的女孩子一般也不外嫁。
碗窑村在建村时,充分考虑了地形因素,将溪水引入村中,按照规划布局沿着街道有序流动,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水系。溪水流经各户民居、水碓作坊,供生产、生活、消防三种用途,是村里的“自来水”。先人在村落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构造、装饰技巧、制陶技术等方面的高超水平,是非常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浙南乡土文化、乡土建筑和陶瓷发展史的鲜活教材,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日出、云海、怪石,玉苍山满足您对风景的想象
玉苍山,是温州苍南县的著名景点,属南雁荡山支脉。苍南县因地处玉苍山之南而得名。玉苍山以怪石、日出、云海著称,我们的玉苍山之旅,就从一场日出开始。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给山林石壁披上了一层暖色,远处的苍南县城群山环抱,阳光透过云层间隙投射出一道道丁达尔光,再往远看,海平线依稀可见。
石海,是玉苍山的自然景观的精华所在,奇峰怪石遍布山间,无处不石,无石不奇,姿态各异,妙趣横生。在这里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故事。
玉苍山是佛家圣地,三段祖师在法云寺开山,创立了佛教玉苍派,成为佛教重要学派之一。寺中有一块形似寿桃的石笋拔地而起,上面题刻“皇朝寿山”四字,相传为明正德皇帝游江南时留下的笔迹。
玉苍山也是道家清修之地,古时称“寿山”,传说是王母娘娘做寿的地方,每年众神仙向王母娘娘祝寿献宝,山上堆满了宝贝,成了宝玉的仓库,因而得名“玉仓山”。
在玉苍山,有一个蘑菇岩,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组成蘑菇的形状,也被称为“华盖石”、“雨伞石”。蘑菇岩高约9米,重达百吨,号称天下第一大蘑菇,玉苍第一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月饼小镇,百年老字号,风味独特
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早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北宋时月饼从宫廷流传至民间,明朝时成为全民的节日食品。苍南桥墩镇也被称为“月饼小镇”,产自桥墩的月饼因独具特色而远近闻名。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月饼,桥墩月饼个头大,外面粘着一层芝麻,馅料以脊膘肉、花生、冬瓜条等为特色,经过高温烤制,里面的油脂熔化溢出,被面皮和芝麻吸收,吸满了油脂的外皮和芝麻变得酥脆,香气四溢。相传在苍南流传着中秋节外婆送月饼的习俗,寄托着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望,但看月饼十足的用料和精美的包装,就能体会外婆满满的心意,一块月饼承载着亲情的味道。
在桥墩镇,我们参观了始创于民国初年的老字号“丁源兴”,经过百年来几代人的打造,“丁源兴”从一家小作坊发展到生产上万块月饼的食品厂。在重油重糖的传统潮式月饼基础上,加入少油少糖的健康理念,传承前辈工艺,继续保持着原来的老味道。
如今在桥墩镇,有上百家月饼商户,三千多人从事与月饼相关的职业,经过岁月的洗礼,技艺的传承,口碑的打造,形成了多家月饼老字号,月饼成为桥墩镇著名的产业,月饼小镇名副其实。出自桥墩的月饼,融合了浙、闽、粤三地的风味,不仅满足了本地人记忆中的味道,还远销各地,给身在异乡的温州人送去来自家乡的亲切感。
食在桥墩
品当地美食是旅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苍南桥墩,不仅有好吃的月饼,还有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在南山头村红军廉政食堂,我们品尝了一顿红军饭。食材来自当地山野田园,饭是略带甜味的地瓜饭,光顾着吃了回来发现竟然没给饭拍照。桌上有鱼有肉,我们心想当年红军打游击那么艰苦,可没有这么好的伙食,当地人说,这是红军打了胜仗后的庆功宴,如此说来倒也合情合理了。
在莒溪,也有以红军为主题的餐厅,不过我们的午餐没有在这里,走过廊桥来到大峨村的溪山滨水楼,敲糕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上来就被一扫而光。河鱼虽小,味道很新鲜,上来就被夹走一条,笋汤没有太多的调料,鲜笋的本味就以足够鲜美。田螺当零嘴吃了,如何把肉吸出来也需要技巧。
在桥墩水库大坝下面,有家农家乐,还没到地方,已经看到路边停了很多车,来水库玩的游人很多,来吃饭的也很多,停车场已经快满了。这家饭店主打乡土菜,色香味俱全,客人这么多看来是有原因的。院子很宽敞,还有孩子们玩的地方,傍晚时候灯亮起来,五颜六色的,太阳落山,天气凉快下来,在院子里小坐十分惬意。
在松山酒店的午餐,有鸡杂汤、羊肉炖萝卜,剁椒鱼头是这几天少有的一道辣口菜;鲜笋挺嫩,自带鲜味。白色的杏仁豆腐在夏天很受欢迎,口感凉爽舒服;桥墩敲糕是当地特色,也很受欢迎,每顿都剩不下;大螃蟹很新鲜,虽然没到海边,也吃到海鲜了。
住在桥墩
桥墩镇的旅游搞得红红火火,特色民宿也随之发展起来,每个景点旁边都有各具特色的民宿。莒溪是著名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占了近三分之一,我们入住的溪东民宿就是以畲族风情为主题。民宿依山而建,门口是一片竹林,一山一水一田间,一食一宿一乡闲,枕山而眠,自在悠然。晨起推开窗,阳光洒落在窗台,温润的山风吹来,远山云雾缭绕,仿若仙境,山野风光尽收眼底。
溪东民宿在设计风格上融入了大量的畲族风情元素,每间客房都配置了智能家居系统,有标准间、大床房、套房等多种房型,风格简洁、清新而富有韵味,有着如家般的舒适感和亲切感。我们的房间里还有一处临窗品茶的地方,用心的设计让房间已不仅仅满足休息的需要,显得更有情调。
民宿主人告诉我们,她一直有个梦想,想开一个具有特色的民宿。为了打造自己的梦中的家,2005年她终于下定决心,辞去银行的职务,回归初心去实现梦想,创办了文化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坚持和打拼,她终于找到了能让自己愿意投入一生精力的事业,为家乡文旅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21年,公司以优秀的创意设计得到了畲族风情民宿项目,精心打造了这家风情浓郁的特色民宿。在这里,可以品尝畲茶、长桌宴、还可以穿上漂亮的畲族服装,做一天畲乡人。
走进苍南莒溪大峨村的溪山•村舍民宿,拾阶而上,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满足了我们居有竹的心愿。民宿环境优雅,装修风格简洁精致,却不失高级感,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家一般的温馨。
民宿的主人是土生土长的苍南人,从事多年旅游相关工作,在外漂泊十多年,走过大江南北,却始终惦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随着这份思乡的情绪越来越强烈,她最终决定顺从自己的本心,回到家乡,回归乡野自然,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为了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份归乡的情怀,她用心打造了这座民宿,从设计到建造装饰,处处细节都要亲力亲为,民宿取名溪山•村舍,与周围环境十分贴合,高低错落的庭院设计了多处室外小坐的设施,为住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空间,听溪水潺潺,鸟鸣声声,呼吸着山林的气息,享受大自然里的温柔时光。
在玉苍山我们入住了一座圆形土楼形状的酒店,这就是山上的华玉山庄,圆形中央是自助餐厅,客房环绕四周。酒店在景区之内,出门就是景点,非常方便。
三天时间里,走过桥墩镇的山山水水,美丽的茶园,好玩的草原,幽静的村落,还有壮美的云海日出,令人惊叹的奇峰怪石,才感到这是一个被月饼美名掩盖的旅游佳境。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红色遗迹、帝王陵寝,还有古村古宅、美食美宿……在桥墩,能满足我们对旅行的多种愿望。浙南看一看,苍南第一站,来到桥墩镇的三天,已让我的苍南之旅不虚此行。
推荐阅读
陈美辉说2.6千7
边嬉边走5.3千12
170****0634.6千13
陈美辉说3.5千9
陈美辉说5.1千11
M39****35876.1千11
无影无踪7.8千12
雁行江湖1.5万18
钥匙找锁的旅行1.7万0
第1001个小梦想Qoo6.6千11
黑揍红1.3万22
楠溪行者5.0千12
陕西旅游5.8千10
陈美辉说5.3千11
Insipid伍Sir1.4万20
雁行江湖5.2千11
雁行江湖4.4千11
蓝湿1.6万18
陈美辉说5.7千11
雁行江湖4.8千11
雁行江湖4.9千11
陈美辉说3.2千6
陕西旅游5.1千11
陈美辉说2.3千10
瓯江之畔3.9千6
瓯江之畔7.8千11
陈美辉说2.1万11
陈美辉说4.6千11
十里笙歌991.2万18
陈美辉说5.9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