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为啥叫“少林”?郑州那些好玩的地方
行程天数
3天
和谁出行
一个人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在“河南博物院”一文中,给大家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主体建筑仿造的是元代的古观星台。古观星台是元代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建于1276年到1280年,是为了完成元世祖忽必烈提议的“四海测验”而建的27个观测台之一,为后来《授时历》的编制做出了贡献。
观星台位于郑州登封市,这里还有名扬天下的少林寺、嵩阳书院和中岳嵩山等名胜古迹,古寺古塔数不胜数,一起构成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不仅彰显了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灵感。除了仿古观星台的博物院,郑州的新地标——“大玉米”,也是模仿了登封太室山上的嵩岳寺塔。
(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时期)
(郑州“大玉米”)
今天的文章,将带大家逛逛郑州,你会领略到嵩山少林的气派古老,也会感受到摩天大楼的时尚新潮。
(少林所在地——登封少室山 | 图为站在太室山登封台拍摄)
地标
郑州有句话叫“没到二七塔,等于没来过郑州”。
可见,“二七塔”是郑州人民心目中当仁不让的地标。
“二七塔”能够作为郑州的地标,首先在于其纪念意义。
“二七塔”全称“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是为了纪念发生于1923年2月7日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而修建的。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普乐园(现二七纪念堂)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了反动军阀吴佩孚的镇压,为抗议军阀暴行,总工会决定举行罢工。2月4日总罢工从郑州开始,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线陷于瘫痪。2月7日罢工惨遭镇压,林祥谦、施洋等罢工领导人英勇就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京汉铁路工人精神,郑州市人民政府建造了二七广场,并于1953年在广场中建造六角形木质塔一座,1971年,在木质塔原址重建五角联体双塔,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二七塔。
如今塔内是郑州二七纪念馆,馆中陈列有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图文资料和文物,可以从中了解那一段历史。
(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就义的烈士高斌)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信号——三头汽笛)
“二七塔”能够作为郑州的地标,其次在于其地理位置。
二七塔所在的二七广场位于郑州中心的繁华商业区,是展示河南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这里东临历史悠久的商代遗址,西依郑州火车站,南靠著名的百年德化步行街,北有人民公园,是本地人休闲娱乐和外地人游览的必到之处。
(二七广场周围商铺林立)
(北面不远处的人民公园鲜花正盛,环境怡人)
二七广场还是河南公路零距离起点,广场中有一副地图,以郑州京汉总工会为中心,绘有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铁路的沿线地名,再现了1923年以郑州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和沿线主要城市区域。
“二七塔”能够作为郑州的地标,再次在于其造型独特。
二七塔共有14层,寓意“二七”,登上塔顶,可以俯瞰市容风貌。
塔平面呈两个五角并联结构,集亭台楼阁各种建筑形式和功能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连体仿古建筑,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
(东西方向观塔)
(南北方向观塔)
塔基座为三层花岗岩围栏,周围有阅台环绕,塔每层设仿古飞檐挑角,用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钟楼设有六面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钟楼顶端是旗杆,上置红色五星。
(夜色中不同角度的二七塔:入夜后周围的建筑虽有灯光,但二七塔的红光最为亮眼)
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曾经的小县城发展成了如今的大都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动辄一、二百米的高度,虽然取代不了二七塔在郑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但也代表了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成为了郑州的新地标,其中被人们亲切称呼为“大玉米”的如意湖会展宾馆,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如意湖位于郑东新区CBD中央公园中心,由两座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接,构成了一个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
如意湖周围分布着三大建筑——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和郑州会展宾馆,这些建筑的设计灵感大都来自于河南出土文物陶埙、石排萧、骨笛,是古代中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湖畔有亲水平台和木栈道,栈道上等距分布着许多花岗岩石柱,每根石柱都“戴着”一顶代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帽子,寓意“多元文化,相融共生”。
白天可以沿着环湖栈道观赏湖中的游鱼,湖岸边林木成荫,建筑飘逸流动,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鳞次栉比的高层楼群,景色令人心醉。
夜晚灯火辉煌,“大玉米”红光满面,周围的“骨笛”、“陶勋”、“排箫”金光闪闪,如意湖中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少林
郑州市区西南约70公里处是登封市(郑州所辖县级市),少林寺就位于这里,具体地说,少林寺坐落在登封嵩山之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中,因此叫作“少林寺”。
“天下功夫出少林”,这座无数次出现在武侠小说和电影中的武林圣地让人无限遐想,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少林寺》更让不少那时的青年励志献身武学。
(少林寺门前的武僧)
(少林寺武馆前的功夫雕塑)
此外,少林寺还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从南天竺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创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一致认定为“禅宗祖庭”。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北约一公里的小山丘上,始建于1125年,是宋代人为纪念初祖达摩面壁而修建的,又称“面壁庵”)
然而不巧的是,疫情期间,少林景区中的初祖庵、少林寺等寺庙都没有开放,紧闭的大门前古柏森森,游人寥寥。
(少林寺常住院:门额上的“少林寺”是康熙皇帝御书)
(少林寺外桃花正盛)
平日里会有武术表演的武馆和拳坛,也是空无一人。只好看看其他的景观,等疫情结束,有机会再来一次吧。
少林寺常住院对面是十方禅院,始建于明代正德七年(1512年),用来接待云游少林寺的十方僧人,是十方僧众瞻仰古刹少林,朝拜禅宗祖庭,礼佛演武聚居之地。
少林寺另一处圣地是塔林,位于寺院西300米处,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这里共有从唐代到现代的248座佛塔,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建塔时间最长的一座塔林,被誉为“古塔艺术博物馆”。
塔林不远处可以乘坐嵩杨隧道前往炼魔台和二祖庵。
二祖庵位于少室山钵盂峰顶,与北面的初祖庵相对,也被称为“南庵”。
据传,禅宗二祖慧可曾在建业(今南京)与初祖达摩和梁武帝萧衍论佛,他傲气十足,极不谦虚,后在神人的点拨下,识破了达摩的祖师身份,便历尽千辛万苦,追随达摩到长江边,并最终想方设法渡过长江,追到少林寺。达摩在少林嵩山五乳峰上的洞里面壁坐禅,并不理会慧可,说除非天降红雪,否则不予传法。为追求达摩祖师学法,慧可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雪中断臂以明志。这就是立雪断臂的故事。
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到钵盂峰顶养伤修炼,后寺僧为纪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
二祖庵往南约500米处是炼魔台,二祖慧可正是在此处养伤,故又称“养臂台”。
站在炼魔台上,可以远眺少室山风光,也可以俯瞰少林寺和塔林,风景非常优美。
在少室山五乳峰封顶下十多米处,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初祖达摩就在此洞中面壁九年,因此称为“达摩洞”。
五乳峰顶有一座高大的汉白玉达摩像,是1995年由数百名佛教徒捐资修建的。
太室
嵩山是五岳之中岳,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上面介绍的少林寺位于少室山,我们接下来要去的是少室山东面的太室山。
嵩山之所以被称为“中岳”,是因为西周时,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周公姬旦在登封垒土圭、立木表测量日影,定出了二十四节气,确立了嵩山居天地之中的历史地位,“中国”、“中原”、“中州”皆缘于此。
东汉时,朝廷在嵩山创建了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礼制建筑。
北魏时,朝廷在太室山上建造离宫(后来的嵩岳寺)并修建一座佛塔——大名鼎鼎的嵩岳寺塔,被誉为“华夏第一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二边形砖砌佛塔。
唐朝时,武则天在太室山上登坛封禅(“登封”名称就是来源于此),尊岳神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
(武则天封禅所在的登封台,毁于北宋政和年间,现仅存遗址)
北宋时,朝廷重修嵩阳观,赐院额“嵩阳书院”,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颢、朱熹等相继到此讲学,使之声名大振,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太室之旅,就从山脚下的嵩阳书院开始吧。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之阳,原名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北宋时更名嵩阳书院。这里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也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中心。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第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
“程门立雪”的故事也发生在嵩阳书院。
北宋时,书生杨时来书院拜见程颐,他在窗户外看见老师在屋子里睡着了,不忍心打扰,就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老师醒过来,这时,天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直到雪已经下了一尺厚,这时他的老师醒了过来,他才走进屋内。后来杨时成为了天下有名的大学者。
二祖慧可在西边的少室山上“立雪断臂”,儒生杨时在东边的太室山上“程门立雪”,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嵩山雪大,冬天来的时候多穿点......
这些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嵩阳书院在明末时毁于兵火,后历经多次增建修补,目前书院保持着清代的格局,由高山仰止牌坊、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五进院落组成,其中还珍藏着一些珍贵的文物。
中岳嵩阳寺伦统碑:立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记述了嵩阳寺生禅师造塔之事,规整大方,雕工精美,布局匀称,是中原石刻艺术的上乘之作。
大唐碑:刻立于唐天宝三年(744年),碑制宏大,雕刻精美,有“中原碑王”之称。
除了碑刻,书院中还有两株古柏让人称奇。
据说原来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大将军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三将军柏毁于明末。
经专家鉴定,将军柏树龄有4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大将军柏)
(二将军柏)
出了嵩阳书院,从东侧山路开始爬山,一路上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
(岩壁石刻处处有)
(奇松怪石遍地生)
老母洞是第一处人文景观,又称“老君洞”,是唐代女道士潘师正所凿,她在此隐居20多年。这里曾供奉着太上老君,后来又敬奉无极老母,被当地百姓称为老母洞。
再往上爬,来到了峻极宫,高台两进院落中有数孔石洞,房舍五间,其中供奉着无极老母的雕塑。
峻极宫也被当地百姓称为“石船”,是因为宫后有一块巨石形如舟船,这是山体在快速隆升时发生崩塌,岩块掉落形成的。
距今约25亿年前,地球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名为“嵩阳运动”的地质运动,这是划分太古宙与元古代的界限,是我国的地质学家张伯声于1951年在嵩山南坡发现并命名。可见,嵩山的形成是对地球演变过程的见证。
(距今25亿年的嵩阳运动、距今18亿年的中岳运动和距今8亿年的少林运动等地质运动共同型塑了今天的嵩山)
中岳行宫:中岳大帝巡察时的行宫,被称为“小中岳庙”。
中岳行宫后,爬过天梯,来到了三皇口。
这里已接近峰顶,视野开阔,可以向西眺望少室山。
三皇口东南四百米处是二仙洞,又称“嵩阳洞天”,这里三面环高崖,一面临险壑,相传商朝初期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在此修仙,后人便建庙祭祀。
此处还有一奇观:一块攀附在山体上的巨石形似人脸,同伴说它像佛脸,我看像大胡子、高鼻梁的老外。
还有形态各异的松树,
有的像鸟:
有的像黄山迎客松:
(黄山迎客松)
过了二仙洞是白鹤观,相传这里是东周灵王泄心太子晋修炼30年骑鹤升天的地方。
再往上,来到了登封台,如前所述,这里已然颓圮,徒留残破的基底和零落的构件。
登封台周围树木繁盛,偶有小鸟停在枝头,观望下一步的落脚点,古代皇帝祭天祭地的场所,视野自是极为开阔。
(登封台上俯瞰太室山)
(登封台上远眺少室山)
终于来到了太室山主峰——峻极峰。
峻极峰得名于《诗经》对嵩山的描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这里海拔1492米,是太室山的最高峰,嵩山的第二高峰,少室山的连天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但峻极峰却是嵩山的主峰,因为除了武则天到此封禅,乾隆帝曾游历此峰并赋诗立碑(峻极峰因此又被称为“御碑峰”),范仲淹曾写道:“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
现在的峻极峰上已看不到御碑,只有兀立的乱石和一块标记海拔的碑刻,但站在峰顶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崚嶒参差,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登高望远后,从西线下山,一路上仍有好多景观。
法王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比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四周绿树环绕,溪水潺潺,是登封八景之“嵩门待月”所在,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
寺中最有名的建筑是法王寺塔,这座古塔建于盛唐,是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优美的古塔,塔身上下收小,整体呈梭形,檐端连成柔和的弧线,体现了唐代艺术家高度的审美能力。
法王寺西侧不远处是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原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寺。
嵩岳寺最有名的仍是一座塔——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被誉为“华夏第一塔”。该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不仅美观,而且精巧,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充分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
从嵩岳寺出来,已接近太室山的山脚,也到达了郑州之旅的尾声。
有些遗憾,没有见识到少林功夫(疫情原因),没有领略到少室山三皇寨风光(行程原因),所以我想以后会再来一次。
马上就是“五一”了,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假期打算来郑州旅行的朋友一些参考,少林寺等寺庙也许还不会开放,但是郑州还有以上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推荐阅读
落榜进士V3.8万11
JOJO带你游世界4.2万21
行摄人生路7.2万11
游走旅行的摄影人6.4万8
CAESARLL1.3万14
夏宁葆4290
Jason的游记5.0千11
cindyxu1.1万13
M35****28814.5千0
兔子Tuki2.1千1
玩美驾日10.2万0
Sir小虎牙1.1万11
凌珏aaa9.4千16
连连2219.0万17
王小龙闯世界7.2千11
歪歪女人7.7千17
Pull-难挽4.5千6
爱玩的旅行家3.7千7
轩尼诗@19637.4千15
ThomasLuo2.3千1
黑白的触动6.1千16
_WeCh****6439794.7千10
四处探店的佳同学4.1千8
王小龙闯世界4.7千10
一切随意117.9千12
书煮日月8.0千11
M36****66061.8千3
M36****66065.0千9
M36****66064.2千9
悠然见五山7.8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