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文荟萃,拥有3个世界文化遗产,有人说过5000年中国文明看山西,中华文明的曙光出现在三晋大地,于是在2014年的7月开启了“穿越千年,探寻三晋”的人文之旅!
D1,7月18日 上海-太原
因为想去参观山西博物院,所以选择上午8:15的航班到太原,飞机延误了一个多小时,中午到达太原,导游已在机场等候,太原阳光猛烈,又是正午时分,紫外线非常强。
导游 把我们送到在太原的下榻酒店-太原万达文华酒店。
放下行李,在去山西博物院前先填饱肚子,在一家看着还干净的小店点了服务员推荐的小罐面食和蔬菜
吃完打车直奔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藏品丰富,荟萃山西文物精华,其中青铜,玉器,雕塑尤具特色
鸟尊,西周时期.接近3000年历史,和背上的小鸟遥相呼应,更称奇的是鸟的尾巴是一个大象的鼻子,大象的眼睛栩栩如生
兔尊,西周时期.接近3000年。静卧兔形盛酒器,尊口粗硕,逼真表现兔子负重形象。以兔子作尊,在青铜器时代尚属首见
刖人守囿车-春秋时期.2500年历史。厢式六轮车,车厢顶有盖可启,整器有14种鸟兽形象,能转动部位15处,构思奇特,制作精巧,十分罕见。
菩萨立像-身姿婀娜,体态优美,被称为东方的维纳斯
鎏金准提菩萨像-明朝.准提菩萨是密教六观音之一,以十八臂较为常见,能使众生消灾延寿消灭罪障
商代作品,2000年历史,前端龙首形。商代青铜器上鳄鱼纹仅此一见
鳄鱼纹
博物院共四层,以晋魂为主题,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40万件,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里面有很多小小讲解员,都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里面担当义务讲解员,他们非常认真,我就跟随这些小讲解员的脚步,在每个主题馆认真地听,仔细地看。
小小讲解员
不知不觉在里面一个下午,因为安检水不能带入,只觉得口干舌燥两腿酸,却还是甘之若饴。到了清场的时间才带着满足感离开博物院。打车回到酒店。
晚上六点大堂集合,全团14人出发去晚餐。
山西会馆-晋商文化主题餐厅,藏有明清古董珍品,被称为“能吃的博物馆”
到了山西,少不了山西面食
这个好像叫栲栳栳
面食表演
拉面拉到最后能用火点着
晚餐结束,走出餐厅,外面已经华灯初上
今天只是拉开山西之旅的序幕,期待明天的旅程。
D2 ,7月19日 太原-雁门关(战国)-云冈石窟(北魏) 住大同
酒店早餐后,8:30出发,我们导游小杜身穿晋商迎宾服致欢迎词
因为限速,所以到雁门关已经11:30,因早饭吃的饱,所以我们还是决定先游览再吃饭。
雁门关-长城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时光倒流2200年,战国名将李牧大战匈奴,雁门关便硝烟不断,千余年的连绵战火,留下的不仅是长城,烽火台等遗迹,还有薛仁贵,杨家将等诸多英雄的名字。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游览的雁门关并不是当年的遗迹,而是后来新修的。下图中一段长草的泥土才是古代留下的夯土城墙。
下图中的青石板路是原汁原味的,石板路上留下了二道很深的车轱辘印,可想而知当年的车辆有多重。
游览结束,就在景区门口的雁门关大酒店午餐,午餐后我们去云冈石窟。
导游让我们注意车窗外,那山顶上的夯土城墙和烽火台才是明代朱元璋下令整修后一直遗留至今未进行过任何整修的古城墙!已经残败不堪。。。
下午4点左右到达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以西60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主要洞窟45个,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它是与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齐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穿过这些石塔,我们乘坐电瓶车来到此行非常期待的云岗石窟前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宏内容丰富。
按照开凿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较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因为1-4窟风化严重,也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直接从中期的第五窟开始参观。
第五窟(大佛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中间的石壁只有2厘米,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第六窟(释迦洞),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四面雕有佛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故事浮雕
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本是今尼泊尔境内的一王子,释迦是其种族名
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梦象受孕
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右腋出生
释迦牟尼出生时,九龙吐水为其沐浴
占卜先知告知王子是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
青年王子厌烦宫中声色喧嚣生活,经常出游
王子出游看见一老人(右边的手执拐杖者),举步维艰,有感人生老苦,心生忧郁
看见残疾人(右下,右脚残缺),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还有很多没有时间完全拍下来,最后王子决意出家修行,以求解脱人的“老”,“病”,“死”的痛苦,最后得道成佛。
此窟规模宏大,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很可惜,9-13窟因为在维护,不对外开放,所以无缘欣赏音乐窟的魅力
第15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照片中三尊佛像被盗,空留下三个窟窿,据说被盗的佛像在法国等国家出现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北魏文成帝令沙门童昙曜开凿,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据说是要显示北魏皇帝权利无限,而五个石窟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佛像,象征北魏五朝的五位皇帝
第18窟,正中立像高15米,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下图中间的造像,双手合十,面带笑意,双眼凹陷,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据说正是昙曜本人
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有名的大佛,俗称“露天大佛”,是释迦坐像
因为前壁和窟顶崩塌,本来藏在洞窟内的主尊像完全暴露在外面。高13.7米保存完好,两肩宽厚,双耳垂肩,面型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
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沐浴在夕阳中的大佛,浑身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他那细细的弯眉和微启的双目,使人感到慈悲为怀。
自20窟以后,就是云冈石窟的三期工程,这些多数是属于小集体或个人开凿的洞窟。
后期的洞窟规模都比较小
在这连绵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他们的形态神采动人,栩栩如生,这些佛像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敦煌的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造像都不同程度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游览结束,我们还深深地沉浸在美的享受和由衷的赞叹中,坐电瓶车返回到景区门口,坐大巴回今晚的住宿地--大同。
今天的晚餐饭店
烤羊排,很嫩,浓郁的羊肉味
羊杂
浑源凉粉
黄馍馍
最赞的大同刀削面,此行最好吃的刀削面
晚餐结束,回今晚的住宿地-大同国宾大酒店,就在大同古城墙边上,晚上站在房间宽大的飘窗前泡上一杯茶,欣赏古城美丽的夜景甚是享受,只是此处没有留照。
因为房间靠马路一边,所以晚上有点闹,睡得不太好
D3, 7月20日 悬空寺(北魏)--五台山(唐朝) 住五台山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离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因为它只有上午的3-4个小时有光照,为了有好的拍照效果,所以我们8点就离开酒店,这样9:30左右就来到悬空寺。
这里要赞一下这次我选择的这条携程五星臻品游的线路,一路吃住都是当地最好和最有特色除外,线路设计也很合理,像云冈石窟就安排在下午,能感受到夕阳下的大佛的神圣感觉,悬空寺就安排在上午,在最好的光影下感受这座神奇古建筑的魅力。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古代工匠根据北魏天师道长仙逝前留下的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以及“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它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1500年历史.
“奇”是悬空寺的一大特色,奇在设计与选址,它建在悬崖凹回去的部分,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东边的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只有2小时,所以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这是悬空寺能保留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还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创始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河床历年淤积,现仅存58米。
下图最高处即为三教殿,供奉着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三位教主共居一室,是三教思想融洽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做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修缮,维护。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大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实际上它们根本不受力,我就曾用手轻轻推一根木柱,木柱微微弹晃,说明根本没有压力。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的各部分建筑,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因是周日,来游览的人很多,下图为排队进寺的人流
这个巧妙镶嵌在岩石里的殿堂是不对外开放的
下图,“壮观”二字为李白所书,但他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
这么一个构思奇特,设计精妙的古建筑却没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导游介绍说,一方面是因为在附近修建了水库,破坏了环境,另一方面,为防止悬空寺整体坍塌,用水泥加固了山体,在现场能清楚看到山体上加固的水泥,这挺让人遗憾的。
参观完悬空寺,去午餐,然后去五台山,一路顺利,在下午3:30到达五台山
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素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说,五台山寺庙始建于东汉,佛国盛誉则结缘于唐朝,寺庙鳞次栉比多达360座,五台山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佛教徒竞相朝拜和无限景仰的灵山圣境
因时间尚早,所以就把应该明天游览的景点-黛螺顶提前到今天下午。
黛螺顶,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寺院内供奉着五台山五座台顶的五种文殊菩萨,所以登黛螺顶朝拜俗称“小朝台”,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但1080个台阶还是让我望而生畏,所以我选择了缆车
俯瞰台怀镇
缆车上所拍
游览结束,下得山来,今天晚餐安排养生素餐
妙吉祥原是一座讲经堂,为康熙乾隆年间皇帝朝拜五台携众臣吃斋念佛的地方。
素菜做得还是惟妙惟肖的
晚餐结束回酒店休息。
D4,五台山“禅修”体验 住五台山
晚上下雨,早晨起床雨已经停了,外出溜达,空气非常清新
8:00出发去白云寺,为了让我们更切实体验出家人的感觉,在车上导游给我们发了礼佛海清服装,就是出家人的服装,为了穿上这些衣服,大家一阵手忙脚乱,都搞不清楚应该如何来穿
这里发一张大家穿上海清的背面照吧,是不是很有感觉呢?
白云寺,五台山最大的女众寺院,该寺周围群山环抱,风光秀丽。该寺创建于唐朝,曾经香火繁盛,信众络绎,高僧辈出,可惜在白乾隆十三年间,白云寺被一场大火烧至半月有余严重损坏,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衰败,这里游客稀少,不是主流的旅游景点,反而能够静静地感受礼佛带给我们的心灵安宁
按照原计划,今天应该上锦绣台(南台)进行“多背一公斤,践行慈善心”的佛国布施活动,即背上1公斤米交给南台普济寺高僧,随缘获赠随喜物。但因为昨晚下雨造成上山道路坍塌,何时能上山还要等通知。
所以导游临时改变计划,把“多背一公斤,践行慈善心”的目的地改为南山寺(佑国寺),背上导游给大家准备的装有1公斤米的布袋,向佑国寺出发
佑国寺在南山寺的最顶端,我们沿着环山路向上攀登
终于到达佑国寺
进寺前,首先站在望峰台远眺,在这里如果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中台,北台和南台,可惜今天能见度不行,但在此远眺风景也是挺美的
佑国寺以石刻浮雕而闻名,在望峰台的围墙和栏杆上,以及寺院内到处可见浮雕,这些民国时期的作品造型生动,技艺精湛,被誉为“现代石雕艺术宝库”
导游说,佑国寺还是比较清贫的,所以它的一些建筑和雕刻都没有进行过修缮,保持了原汁原味
彩绘木雕
进得寺来,把背上来的米交给悲凉师傅,悲凉师傅和大家一起沟通佛法,领悟佛道,最后进行“一亮慧光照心田”祈福活动,手捧莲花灯绕佛许愿,悲凉法师赠送开光佛串。为尊敬佛法,此处没有留照。
此时已经不早了,今天中午我们要去普化寺用寺庙斋饭,因为佛教中过午不食的规则,所以我们必须在12:00之前结束午餐
终于在11:30赶到普化寺
吃饭前,导游说,能吃多少要多少,不能浪费;吃饭时不能说话,手机关机,保持安静,筷子要横放在桌子上。我就看到有个女孩把筷子搁在碗上,被僧人毫不客气地挑下来并训了一顿。
11:40拿到僧人分发的食物
老实说,除了饭有点硬,菜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时间太紧,20分钟里面要全部吃完,不能浪费,一阵狼吞虎咽,总算在12:00前完成,我们团里有几个吃得慢的被留下打扫地面。
午饭后继续游览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灵鹫峰上,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是五台山最大的黄教喇嘛寺庙(藏传佛教)
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到了清朝,它实际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
沿108级台阶登高,按佛教的说法就是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
站在台阶上,小憩片刻
因为是皇家寺庙,建筑非常气派,各殿均用琉璃瓦覆盖,虽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色泽如新
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所以留下很多御碑
康熙御笔:五台圣境
反面是拓本
菩萨顶后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有名
这些铜锅,过去每年“六月大会”用一次,做斋饭,蒸白面魔王,供所有黄庙喇嘛们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动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还用一次,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腊八粥,菩萨顶施粥一天。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是五台山最大的寺庙,与洛阳白马寺同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寺内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梁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阁自南向北依次建造,是我国寺庙建筑的典型格局
寺内楼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差期间,佛教气息浓郁
青铜制造的铜殿
是在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的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如今仅存五台山一座了。
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四周隔扇上有花鸟装饰,形象生动,工艺绝佳
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布局,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三座,仅东西两座原塔尚存
铜殿,铜塔皆饰以金箔,远远望去,金碧辉煌
远眺菩萨顶
因为还是无法去锦绣台,所以今天的计划已经完成,此时是下午14:30左右,大家商量后决定,先回酒店休整,还想出去逛的团员15:30分大堂集合去龙泉寺。
到集合的时候,有7位团员参加,我当然是其中之一了
龙泉寺,始建于宋代,明朝时重修,清末民初扩建,寺内建筑均为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遗物
汉白玉影壁
影壁中间镶嵌有石雕刻,为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刻工精细,构思巧妙。堪称一绝
往上走108级台阶,就是这座三门四柱牌坊,全部用汉白玉雕造而成
前门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飞龙,花卉,山水等形态逼真,技艺精湛,堪称近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五台山特产--台蘑
龙泉寺东侧有一眼山泉,泉水清如玉液,称为龙泉,我们带了瓶子前去灌水,那里有一个僧人专门负责给游人灌水,听说用着泉水泡茶特好。
带着灌好的水我们回酒店,连着两顿吃素,团里的小朋友都受不了了,想着今晚要好好吃一顿
晚餐后回酒店休息
D5, 7月22日 五台山-太原晋祠(宋朝)-平遥(明朝) 住平遥
因为清早要去五台山面积最小,香火最旺,传说中许愿最灵的五爷庙,所以,6:00就从酒店出发
五爷庙,原名万佛阁,传说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据说当年康熙皇帝在五台山遇险,五爷显灵救驾,于是康熙皇帝就将一件龙袍赐给了五爷,所以现在供奉的五爷身穿皇袍。
雨下得很大,但还是没能挡住虔诚的人们,善男信女们冒雨排队朝拜五爷
我们没有时间跟随人流去排队,所以点燃三支清香,在看得到五爷的龙王殿外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
回到酒店早餐,8:00出发去太原
一路上雨下得很大,神奇的是快到太原时雨渐渐停了,在这里不得不夸一下自己爆棚的人品,山西7月应该是雨水较多的季节,而此行雨水根本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行程,在五台山晚上下雨,白天雨止,天气反而比较凉爽,离开五台山一路下雨,到太原雨止,舒服游晋祠,后来在平遥也是,此乃后话以后再表。
晋祠,原为晋王祠,为纪念晋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优雅舒适,风景秀美,极具汉文化特色
晋祠三匾:水镜台,对越,难老
那我们进得祠来,一一欣赏
从大门进入,沿中轴线,水镜台映入眼帘
水镜台,规模壮观,始建年代不祥,呈明代建筑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殿,台,楼,阁四种风格,是古时迎神赛社演戏的舞台
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作为后幕
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清康熙年间晋祠镇人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
台上西部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演戏时为前台,台下埋8个大缸为扩音之用。
水镜台的侧面姿态万千,非常漂亮
晋祠三匾之一:水镜台
清乾隆年间翰林,名书法家,晋祠镇人杨二酉1757年所题,以秀丽著称。
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他们一文一武,各题各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
金人台,所谓金人就是铁人和铁汉,因铁为五金之属,故称金人台。护祠,镇水,以壮威仪。四个铁人中以西南隅的铁人为最,是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所铸,溜光锃亮,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造型独特,威武雄壮
东北隅的铁人为民国2年(1913年)补铸
对越坊
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属功德牌坊,“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对越”在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
晋祠三匾之二:对越
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写
穿过“对越”坊,即来到献殿
献殿为金代建筑,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整个建筑没用一颗铁钉
献殿两侧建有钟鼓楼,创建于明万历34年(公元1606年)
它是古人用来报时的工具,有“晨钟暮鼓”之说
古人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故曰“飞梁”
借用山西博物馆模型更直观
东西桥面宽阔,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
古建筑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它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立交桥
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重檐歇山顶,面宽7间,进深6间。大殿四周围廊,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前廊进深2间,极为宽敞。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高19米
大殿檐柱侧角升起明显,给人以稳重之感。殿内外采用“减柱法”,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梁架,殿内无柱,扩大了殿内空间。
廊柱上8条蟠龙,传说为宋代遗物,是中国现存古建中的孤例
殿内共有彩绘塑像四十余尊,均为北宋时期作品,可惜现在为保护文物,不能入内参观,只能在殿门口远观,故照片有点模糊
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凤冠蟒袍,端庄气派。周围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她们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
圣母前面这位宦官大概是负责传令的,他的身姿微微倾向圣母,双目侧斜视,生怕听漏了一字半音。导游说,他的左耳也比右耳大一点
这组侍女应该是唱戏侍女,最出色的便是这位头扎红饰唱花旦的宫女,她喜溢眉梢,含蓄带笑,大改是刚刚唱罢得到了圣母的夸奖。可是从侧面看上去,隐约可见其红肿的眼睛和含泪的眼角,生活的艰辛和艺人的苦楚被她强压于心却又不自然的展露无遗。梅兰芳大师曾在此尊侍女像前伫立良久,反复品味她的内心和动作,并且大加赞赏。
周柏,晋祠三绝之二,至今已有3000年的树龄
在这棵树面前,人就显得渺小和脆弱,3000年前的人早已灰飞烟灭,而它依然故我,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晋水源头位于晋祠内,共有三泉。鱼沼泉和善利泉时流时枯,难老泉则长流不息,泉水自地下5米的岩石中涌出,常年水温保持在17度,清澈见底。
可惜的是,因为地下水位的下降,1993年4月30日,难老泉断流,现在看到的是用自来水替代难老泉泉水了
晋祠三匾之三:难老
“难老”由明清思想家,书法家傅山(又名真山)所写
游览至此,我们已经全部看到了晋祠三绝,建筑三宝和三匾,看看尚有时间,就去了唐叔虞祠。
唐叔虞祠,又称晋王祠,是奉祀晋国开国诸侯虞姬的祠堂。虞姬,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始封为唐候,亦称唐叔虞。
现在里面陈列了14尊元代乐伎的塑像
她们手中分别持有笛子,琵琶,三弦等乐器,是研究元代服饰,礼乐制度以及音乐发展的珍贵资料
在另一侧殿陈列一些残缺的石雕造像
走出唐叔虞祠,又在晋祠慢慢逛,细细看,晋祠虽然不大,但很精致,特别是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建筑美感让人欲罢不能,真的很过瘾
这棵树,其扭曲的树皮是不是也是另有一功?
到了集合时间,回到停车场,去下一站--平遥
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下午五点左右到达平遥,车辆统一停在停车场,我们乘坐电瓶车进城。
电瓶车在古城窄窄的蚰蜒巷中穿梭,我们好像穿越到了几百年前,巷子两边都是古宅深院,有的破败有的翻修过,导游说围墙比较高的都是比较富裕的人家。这些老宅有的当地人自住,也有的装修成客栈供游客居住,门口挂着今日有房的招牌。
一会儿工夫,到了我们在平遥的住宿地--平遥会馆
平遥会馆,位于城隍庙街,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平遥票商招待友客的地方,现在原址修复后的平遥会馆,为晋商文化主题宾舍
拿了行李上楼,进门
我的炕
导游定好时间,晚上6:30晚餐,收拾妥当,出来溜达。
会馆里到处可见精美石刻
通往房间长长的通道
平遥街景
今天晚餐在平遥大戏堂,就在九龙壁边上
平遥大戏堂,始建于清康熙年,旧为官绅商贾听戏,赏艺的“演艺民所”
启功的墨宝
赫赫有名的平遥牛肉
山西面食花样繁多,都叫不出名字
这个记得,叫猫耳朵
晚上8点,看印象系列的“又见平遥”
这出情景剧颠覆了我对印象系列的一贯看法,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故事,故事情节更强,另外,他把剧场挪到了室内,把古城元素和演出融合在一起,看实景演出就像一次穿越,观众有时像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就是整场演出一个半小时,基本都是站着的,还要随着故事场景的变化而走动,有点累。
演出结束,乘电瓶车回酒店休息。
早晨起床,听见外面淅淅沥沥的声音,打开门一看,原来下雨了。也好山西干燥灰尘大,下点雨空气和街道可以干净点。到早餐时间,雨渐渐小了。
8点出发去王家大院,此时雨已经完全停了,天空也渐渐亮了起来,这就是我之前说的运气了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县静升村北端的黄土高坡上,距平遥2小时的车程
王家大院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他是清代汉族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他规模宏大,是乔家大院的4倍,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朱镕基的手书
王家大院总面积25万平米以上,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间1118间,分为新院和老院两大建筑群,两院以桥相连
我们先参观新院,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门窗到础石,构思奇妙,造型逼真。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故事和寓意在里面。可惜导游讲了记不住啊
这些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
注意下图屋檐两边“双喜”图案
加固墙体的铁钉
下水道盖子也做成钱币造型
参观完新院走过这座桥,就到了老院,由此就可知道这王家大院规模有多大。
站在桥上,远远看见这些房子,导游说原来也是属于王家的,现在变成了五星级的酒店。
精细的彩绘木雕
古朴的门锁
绣庄
过了绣庄上城墙,看王家大院全貌
看到这宏大的场景,你不得不赞叹,这王家大院不愧为“山西的紫禁城”,“民间的故宫”
对这些活龙活现的石雕尤其钟爱
参观结束,就近午餐,然后返回平遥。今天下午,我们将游览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拥有27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
古城墙及城楼
相传平遥古城墙始建于2700年前,现在的砖石城墙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转。外观略呈方形,东,西,北三面俱直,唯南墙蜿蜒,形势神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高约12米,城墙外是新城,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清形制
在城墙上眺望明清一条街,远处即是“市楼”
下图右中即是最原始的投石机
导游说过是个什么遗址,不记得了
古县衙坐落在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除少量元代建筑外,大部分为明万历年重修,属明清规制。
衙署门外的观风楼,属于县衙建筑群的一部分,全城的制高点。
整座衙署坐北朝南,成轴对称布局,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由牌楼,仪门,六部,牢狱,大堂,二堂,大仙楼,内宅,花园组成,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
亲民堂,亲民多一点
跪石
衙署建筑
日升昌票号创立于公元1823年,是中国首家票号,被称为“中国银行的乡下鼻祖”
它是中国金融史上的里程碑,即使到现在对于经营管理仍有及其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市楼,位于古城中心地带
今天团队最后一个活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剪纸
民间艺人侯全英老人
侯全英和他儿子的作品,全手工作品
我的作品,还不赖吧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在回酒店的路上,顺路又逛了同兴公镖局,和城隍庙
同兴公镖局:时为平遥名扬京城,威震全国的王正清武林大师创立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其子王树茂尽得其真传且有青出于蓝之势,因而同兴公镖局创立之始就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镖局之一
其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艺术叫人称奇,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青冷色调,渲染了神秘意境,其仙人走兽,龙吻脊刹,造型精美,色泽如初,是清代琉璃工艺杰出的范例。
酒店就在城隍庙对面,所以回酒店休息。
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晚上7点左右,外出觅食,看见同团的母子两个在做脚部按摩,说做得还不错,看看卫生条件也挺规范,都是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套在泡脚桶外,这次旅行接近尾声,人的确是疲劳了,那咱也按一下吧,每小时30元,价格不贵,舒服地躺着泡脚,按摩师又说要不要再加30元按一下肩背,一路上背着相机,肩颈酸痛,那就再按一个呗。一个小时以后神清气爽,脚步轻快,肚子也饿了,看到一家店有一个可爱的院子,那就这家吧
点了手工饺子(大葱猪肉),青菜钵
美美地吃了一顿,又去城墙看看夜景,可惜灯光昏暗,又回到明清一条街逛了一下已是晚上10:30了,打道回府。
明天是自由活动,因为对双林寺的彩塑慕名已久,况且在晋祠看圣母殿里的彩塑是在门口离得较远,所以和同团的祖孙三人包了辆车去双林寺,明早8点司机师傅会来酒店接我们。
早餐后,司机准时来接我们,双林寺离平遥古城不远,一会儿工夫就到了。我们来得太早,还没开门,那就先拍照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北宋更名为“双林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到8:30,寺庙开门,我们成了第一批游客,并请了一位导游给我们讲解
寺内2052尊彩塑形态各异,极具神韵,古代壁画异彩分层,飘逸俊美。被中外艺术家称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天王殿
为保护文物,里面不能拍照,参观结束觉得意犹未尽,所以买了一本画册,以下的彩塑照片均是从画册翻拍
渡海观音,双林寺彩塑的精彩之作
自在观音,她弯曲右腿,左腿轻踏莲叶,给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
千手千眼观音
韦陀,威武雄壮
壁塑菩萨
这些彩塑少则几百年,多则几千年,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雕塑技艺上的高度智慧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仍能保存较完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遗产
这棵唐槐,也属稀世珍宝
里面的游客包括我们不超过10个,所以导游讲解完后我们又一个殿一个殿地再欣赏一遍,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结束游览,上车回平遥,感到这双林寺来得真的很值
看看尚有时间,去酒店边上的文庙转转
文庙始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是全国各地孔庙中最早的,唯一的宋代建筑。
里面陈列着孔子的生平介绍
11点退房,午餐后,我们即将结束这7天的旅程,出发去太原机场
继续坐电瓶车回到停车场,上大巴前,再回首看一眼平遥古城
再见,平遥,再见,山西!
这次山西之行,深刻感受到山西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人文艺术气息,人文,历史,艺术信息量太大,脑子有点晕乎乎了,回去真得好好消化才行。
在机场附近的土特产商店,买了山西小米,平遥牛肉,五台山的台蘑酱在五台山已经放入囊中了,这次旅行,该看的看了,该买的买了,堪称完美。
到机场,因为上海受台风影响,本来挺担心航班会延误很久,还好最终一切顺利回到上海。
驿动的心又在寻找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