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超及西班牙】八地12日,又美又可心儿
科尔多瓦、马德里等8地

【超及西班牙】八地12日,又美又可心儿

出发时间

2

行程天数

14

人均花费

1.7万

和谁出行

和朋友

【致美美的,可心儿的人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文字间,在曾经的建筑前,在市井街道上,在本地人的轻言浅语中,才是打开一段历史,了解一个城市的正确方式。这也是我希望给你的旅程,多看看,多想想,精神世界的成长,既有润物无声一般的潜移默化,也有如破茧出壳一样的思想开悟,一本书的某句话,一个城市的某条街,也许就是这样的契机。

带着你去丈量世界,读的书,走的路,遇到的人和事,感悟的岁月故事,都是播在心间的一粒小小种子。当未来的你,再次触及到某些人物、某个地方、某段历史、某种风情,可以眉心清扬的笑谈晏晏:“奥,这些老朋友呀。。。。。。”

航班,从巴塞罗那入,从马德里出。整体行程涉及西班牙国徽六个区域里面的三个,也是故事最为精彩,对西班牙影响最直接的三个区域:卡斯蒂利亚、阿拉贡、格拉纳达

行程设计:城市选择,斟酌了再三,剔除了里斯本,也就是说从西葡调整为西班牙一地,主要是里斯本无论是自驾还是航班,都有些折腾,不太适合带着小孩子来回奔波。里斯本、辛特拉、罗卡角,暂时就不去了,“路止于斯,海始于斯”,留下一个小遗憾作为再次回来的契机。

选择的理由,第一个是行程的顺畅考虑,一段飞行之后,全部是自驾,行李搬运和住宿转变都不算辛苦。第二个理由,则是因为这几个城市在西班牙历史的重要程度,或多或少,都在曾经的一个时期左右过伊比利亚半岛的风云变幻。

【北京,出发】

孩子们为了这次出行,精心准备,自己行李打包带着全套的过家家玩具、电子设备和学习用品。

初二的晚上,早早的到了北京机场,大人和孩子都对西班牙之行,充满了期待。

从北京飞,行程12个小时,时差7个小时,凌晨北京起飞,当日清晨巴塞罗那落地。

大厅空旷旷的,游客并不算多。

【巴塞罗那】(第1日至第3日)

第1日,落地后从机场找到酒店,办好入住,今天主要是作为调整过渡,逛逛城市和零散的景点。设置的重点是老城区和哥伦布广场,原计划一直走到海边港口的,但实际上小伙伴们第一天的行程比较疲劳,最终没有去港口,也没有去市场大吃一顿,回到酒店做晚饭,尽量早早休息调整。

主要打卡:加泰罗尼亚广场哥特区,巴塞罗那主教堂,皇家广场,哥伦布纪念广场

第2日,重中之重的高迪建筑,圣家堂,不和谐大街上的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

主要打卡: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圣家堂

第3日,早上,先去的古埃尔公园,然后再去波盖利亚市场,之后四只猫假装文艺。原定计划的西班牙广场就不去了,因为之后的形成中有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已经足够期待。

主要打卡:古埃尔公园波盖利亚市场,四只猫咖啡厅

格拉纳达】(第4日至第5日)

第4日,中午飞机抵达格拉纳达,下午是在阿尔拜辛区,老城区随意闲逛,看看,吃吃,感受千年古城的气氛,追寻摩尔人的历史痕迹。

主要打卡:阿尔拜辛区,格拉纳达主教堂

第5日,上午,阿拉罕布拉宫,位于西班牙旅游打卡景点的顶端存在,感受摩尔人对伊比利亚半岛8百年统治的终结。

主要打卡:阿尔罕布拉宫

龙达】(第5日至第6日)

第5日,下午,租车在傍晚左右抵达龙达。当晚住宿龙达,悬崖边体会“最适合私奔”的小镇。

主要打卡:新桥

塞维利亚】(第6日至第7日)

第6日,从龙达到达塞维利亚,吃过午饭逛逛城市,享受这个最合适旅游的城市风情。关键是,晚上看一场弗拉门戈舞,跟着节奏喝上一声“嗨!”

主要打卡:塞维利亚老城区,西班牙广场弗拉门戈博物馆

第7日,细逛塞维利亚,下午去科尔多瓦住宿。

主要打卡:老城区,塞维利亚大教堂和皇宫区域,马车游览

科尔多瓦】(第7日至第8日)

第7日,傍晚时分抵达科尔多瓦,去老城区找个好的饭馆,去吃著名的炖牛尾。

第8日,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教堂,午饭后离开赶往托莱多

主要打卡:大清真寺教堂

马德里(第8日)

第8日,孔苏埃格拉去看唐吉珂德的风车群。傍晚到达托莱多,住宿古堡。

主要打卡:孔苏埃格拉风车群,托莱多古堡酒店

【托莱多】(第8日至第9日)

第9日,上午逛托莱多古城,下午绕马德里郊外的奥特莱斯购物,夜晚入住马德里。

主要打卡:托莱多古城,马德里拉斯卡扎斯奥莱

【马德里】(第10日至第11日)

第10日,马德里,逛博物馆,逛广场。

第11日,马德里,逛市场,逛皇宫(审美疲劳,没进皇宫),在广场上休息,看街头艺人的表演。

主要打卡:马约尔广场,跳蚤市场,马德里皇宫区域

返程,马德里(第12日)

五个人,两件大行李,避免折腾,从旅游网站订的专车。早早的起床,格拉西亚大街上一片寂静。

到了机场排队等到7:00中开始办理退税,需要先在安检之外进行退税的核验,位置在197号窗口旁边。

安检之后,拿着退税单到银行窗口可以拿到退税的现金。感慨一下腾讯的强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错的。12天,万里航程,千里车程,孩子们明显有所成长。

一起出行的日子,真好。

圆弧屋顶用,拉丁式的黎明。颜色暧昧的勾引,我已经开始微醺。 /  火红的舞衣旋转,在绿荫小径。连脚步都,佛朗明哥的声音。 /  悬在窗棂,小酒瓶,晃的轻轻。对著风温柔回应,原来爱可以寂静。

巴塞罗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传说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船队抵达现今巴塞罗那的沿岸,其中乘坐第九艘船的人上岸定居,地名便从古罗马语中的“第九艘船(Barca Novena)”衍生而来;经过演变,如今的“Barcelona”一词由加泰罗尼亚语中的“Bar(酒吧)”、“Cel(天空)”和“Ona(波浪)”组成。

巴塞罗那的这段旅程的主基调是“格调”。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赋予巴塞罗那的精神气质是流浪,从高迪到哥伦布描述成流浪者的形象很是牵强。首先,高迪不是流浪的,而是根植于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其次,巴塞罗那不是属于哥伦布的,而是属于高迪、毕加索、达利。。。乍见不解,阅目难忘,不迁就,不苟同,自成格调,整个城市被巴塞罗那人赋予了强烈的个人范儿,浓烈到必须用“加泰罗尼亚”来自我定位,而不是泛泛于伊比利亚的西班牙一词。(为此查看来龙去脉,于我而言难以认同,世界上很多事情,不需理解,但要尊重)

喜欢西班牙“热情的拉丁民族”人设:唱歌跳舞是西班牙人的必修课,酒吧小酌则是他们惯常的休闲方式。

对于游客而言,巴塞罗那还有一个老幼皆知的标签,就是“建筑”。

每个城市都有关键时刻,巴塞罗那的关键时刻是19世纪末期第一届和第二届世博会。借此契机巴塞罗那彻底改变了模样,由一座古老、破旧的小城变成了自豪的现代化大城市;为了吸引游客,兴建了宏伟的纪念性的建筑、宾馆和文化中心,而巴塞罗那人也变得更具世界性,也更加的野心勃勃。

12+小时左右的直航飞行,在北京上飞机的时间是凌晨2点,由于时差因素,到了西班牙时间仅是当日的清晨7点钟,办完海关入境时间也非常早,稳稳当当的在机场等待行李,吃了一些面包饼干和水果当作早点。

春节期间,是整个欧洲的冬季,虽然西班牙位于欧罗巴大陆最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气候相对温暖,但仍旧是西班牙旅行淡季。

机场游客不多。

从飞机场乘坐摆渡车去R2线到巴塞罗那市里。

整体距离不远,地图标识也非常清楚,我们仔细记下行程和站点,因为三天后我们仍旧乘坐R2线飞去格拉纳达。

火车站人不多,车次又比较频繁,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比较宽敞舒适。

一路的阳光相随,12天的美好旅程,从阳光灿烂的清晨开始。

阳光明媚,心情明媚。

又美又可心儿的西班牙之行,正式开始。

火车/地铁在格拉西亚大街站下车,从地铁站台出来,马路的对面刚好是巴特罗公寓。

初临贵地,拍照,留念,打卡。

虽然之后回再次仔细游览。

太过喜爱巴塞罗那城市街道的布局。乃至回国多日后的今天,让我给巴塞罗那的行程做个总结,我一定会把格拉西亚大街放在首位。甚至在一切的高迪建筑之前。

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师叫做塞达,曾经的职业是桥梁道路工程师。他主张的是开放性与包容性共存的城市,打破阶级与穷富的界限,城市公民可以共享城市资源与设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解决的是城市规划的辐射格局。如同我们的城市,一环,二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有环就有中心,有中心就有远近。

大家比较阶级和财富地位,直接报地名,比环数。把偌大一个城市,变成立在柱上的标靶,人人瞄准的都是标靶正中心。

转载一个巴塞罗那的俯瞰图,如果用我IT工程师的视角看,就是模组化,就是去中心化的设计思路。上帝视角看,发现每一个小小八卦阵自成空间,甚至还有空地广场。再加上散布在每个八卦阵中的小小商铺和超市,呈现的是微服务的设计理念。

塞达这位兄弟,搁现在板儿定是一个大牛程序员。

喜欢格拉西亚大街,纯粹时个人偏好。事后诸葛亮,个人觉得巴塞罗那的建筑,整体有夸大造势之嫌,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偏偏格拉西亚大街,让我从第一天就真心喜爱。中间极其宽大的步行道路,两侧宽度是一车单行的对向机动车道,形成了一条完全以人为中心的城市主干道路。

中间的人行道,足足比机动车道路宽上若干倍,座椅这种标配暂且不提,就连大排档也能一溜儿排开,整条街虽不华丽,但足够繁华。又因为道路极长,城市中心分散,摊铺没有必要争抢一处,所以自然也就不会有交通瓶颈。

阳光下,即便一行五人并排前行,也不会对其他行人造成麻烦。

两侧的道路供机动车行驶,再两侧则是鳞次栉比的店铺。

拖着行李邂逅星巴克,先补充一下能量,提一提精神。

按照导航,很方便的找到了酒店位置,就在一个八卦阵的一角。

由于中午才能CHECKIN,我们先寄存了行李,出来先去解决中午饭。

考虑水土适应问题,我们西班牙第一餐,比较保守的选择了麦当劳。

巴塞罗那第一天中午,入驻酒店。

午饭后回到酒店,说实话,作为西班牙的第一站,被酒店小小的惊艳了。

历史建筑,石质墙壁,实木大门,装饰以铁艺为主。

公寓里面是老式电梯,那种在老电影经常看到的类似推栅栏门的那种。

如果走楼道,则会注意到整体公寓里面的装饰比较考究,细节处都有着曾经的主人热爱生活的痕迹。

天井一通到顶,说实话,对孩子们有些危险。

公寓前台给我们强烈的温馨感觉,仿佛不是公寓的前台,更像是一个有着品味人家的咖啡室和餐厅。

至于酒店房间,延续着前台的一直风格。很宽敞,布局也是居家格局,超大的客厅,提供了更宽裕的共享空间。

拉开窗帘,阳光洒在沙发上,让我们懒洋洋的不想动弹。

在阳台上,可以看到巴塞罗那的街道。

稍微休息,满格回血,顺着格拉西亚大街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

中间的人行步道上,大排档已经陆续开始营业了,人气比之前热闹了不少。

巴塞罗那的市井街道,虽然建筑都非常整齐漂亮,但其实辨识度很低,大部分的建筑从格局到外观都很相近,很难一眼辨别出我们的所在。

巴塞罗那,在旅游指南中,一个主要标签是建筑和设计。

但从街头雕像看,确实是现代主义风格,甚至很是风骚。

虽然在西班牙城市偶见摩拜单车,但其实巴塞罗那有自己完善的本地共享单车的体系。

在人行步道上,

玩出了广场的感觉,喂着鸽子的孩子们挪不动脚步。

本次的12天西班牙行程,养成了随处随时喂鸽子的习惯。

继续,继续,顺着格拉西亚大街向哥伦布广场的大方向行进。计划中要依次经过加泰罗尼亚广场,巴塞罗那主教堂,哥特区

一个宽阔的路口,真正吸引我们的路口四角的商店。之前在付给订阅的文化连载上介绍过这个路口,《巴塞罗那街角的全球三大服装快消品牌的商战硝烟》

四角的商铺分别是:H&M,ZARA,Dutti,优衣库+MANGO

我们选择建筑最为漂亮的H&M,逛了逛,感受一下西班牙购物气氛。

前行不远,就是加泰罗尼亚广场。不愧被称为鸽子广场,孩子们完全陶醉在了鸽子中。

加泰罗尼亚广场居于巴塞罗那市中心位置,作为旧城区大型广场,又被称为鸽子广场,以广场上的鸽群、雕塑与喷泉著称。加泰罗尼亚广场也是巴塞罗那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靠近巴塞罗那大部分的热门景点,如兰布拉大道米拉之家等。加泰罗尼亚广场作为兰布拉大街的起点,左手老城,右手新区,直通港口。

广场的C位是巨大的喷泉区域,APPLE商店在远处恰好作为喷泉的视觉背景。

虽然是西班牙的冬天,但是气候维持在15度左右,足够鲜花植物的维持一个冬天不败。

一侧有个小小的水池,没有太多的特色。

紧邻水池,有一个雕像,是一名女子骑着马,托着一艘船,就是巴塞罗那行政区域的代表。

从广场继续前进,是一个热闹的商业街,完全的步行街,宽阔整齐,两侧更多的是服饰店。

顺着道路越走越窄,店铺也越来越小,但紧紧相邻,顾客也是不少。

顺着街道往深处走,建筑也逐渐的变得更加古旧杂乱起来,基本上在往前行,就是老城区,或者叫做哥特区

城区的历史,是巴塞罗那最原本的那部分。

街角的瓷砖形象,让我们小小调笑了一下。

在巴塞罗那,逛街是个挺享受的事情,物美价廉都暂且不说,但是色彩样式足以让我们赏心悦目。

恰好赶上周末的巴塞罗那跳蚤市场,就是国内旧物市场的做派,但没有那么嘈杂。

物品也类似收藏旧物,没有什么跳蚤市场闲置物品售卖的意思,全是旧物的收藏转卖。

巴塞罗那大教堂是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始建于13至15世纪,总共耗费约150年。

最惬意的不是游览教堂,而是像当地人一样,坐在教堂台阶上,无所事事的消磨时间。

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主要特色是细长的线条,圆顶和内部结构则带有新哥特的风格。通过教堂穹顶边的电梯可以上到教堂顶端,饱览巴塞罗那老城风光。

教堂的整体格局很大,周边都是教堂区域所在。

没有进到教堂里面。

教堂门口有巴塞罗那的字母铜像,据说是圣家堂继任建设者苏克拉比的作品,叫做“巴塞罗那之诗”。

共七个字母,纯铜制作,形状各异,其中字母A是一个金字塔形状,而且标有重音;字母C则是一弯新月;字母N形状类似帆船,指向北面;字母O是太阳的样子,象征地中海。表示巴塞罗那对游客的欢迎。

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大楼坐落在圣哈乌美广场,广场是加泰罗尼亚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貌似正在进行一些政治活动,不感兴趣,没太多关注。

【哥特区】

哥特区是巴塞罗那老城的中心,除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一些变迁外,许多建筑都始于中世纪,其中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哥特区保留了错综复杂的街道规划,布满了小街道和广场。该区大部分都不允许普通车辆进入,只对服务车辆及出租车开放,漫步其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岁月悠久的气质,随便走走就能遇见巴塞罗那大教堂或是皇家广场又或者是奥古斯都神庙遗迹。

这个塑有纪念雕像的小广场居然是名家作品,为了纪念反法入侵的五位起义英雄,上方的胜利天使浮雕也是另一位名家作品。

很难想象,这样一条街道曾是巴塞罗那的主街道,中轴线。

哥特式过街楼,在这里合影留念的游客还是比较集中的,而且哥特区的旅游照片也是此处。

其实吧,走两步也就过去啦。

阳光真好,把我们的影子拉的很长,暖暖的,我们的心情一样,不急,不燥。

慢慢向目的地“哥伦布广场”进发。

偶遇一个广场,意外的喜欢。细查导航,原来是皇家广场,也是巴塞罗那的景点之一。

方方正正的广场格局,四面是三层建筑圈隔。

强烈怀疑天津五大道的先农大院和改造后的民园体育场,设计原型既是于此。

这个灯柱大大有名,高迪设计的。看不懂,莫名其妙的东东。

还不如路边的无名建筑更顺眼。

【转】建筑大师高迪的早期作品。灯杆顶端那个插有双翅的头盔象征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罗马神话中叫墨丘利),传说他将手中的神杖扔到两条正在撕咬的蛇中间,两条蛇立刻重归于好了,因此他也是商业的守护神。我们在头盔下方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条张着血盆大口的蛇缠绕在灯杆上。

“格拉西亚”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为“河床”(raml)。格拉西亚大街全长近2公里,分为五段,从每段街道名字的背后,可以读到这条大街是如何从最初的河道演变到沿岸街区的兴起,最后发展为一条欧洲最生动、鲜活的步行街。分别是卡纳雷特斯喷泉街(La Rambla de les Canaletes)、学院街(La Rambla de les Estudis)、花卉街(La Rambla de les Flors)、La Rambla de les Caputxins嘉布遣会修道院街、圣莫尼卡街女修道院街(La Rambla de les Santa Monica),这些街道统称为“兰布拉斯”(Ramblas)。

兰布拉大道是巴塞罗那市中心一条繁盛的步行林荫道,西班牙诗人洛尔卡曾称赞这条街为世界上唯一他希望永远不会结束的街道。起始于加泰罗尼亚广场,终于哥伦布纪念广场。

【转】连接市中心的加泰罗尼亚广场(Pla?a de Catalunya)和旧港哥伦布纪念碑(Monument a Colom),在许多人心中是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齐名的著名街道。格拉西亚大道(Pg. Gracia)又名感恩大街,是巴塞罗那最繁华的一条街,相当于纽约的第五大道、巴黎的香舍丽榭大街。。白天,这里游人如织,到处都是街头艺术家,两旁的花店、小食店、手艺店更是鳞次栉比;到了夜晚,这里褪去了旅游商业的气息,透过树荫是摇曳的光影与杯酒,意乱情迷。

看导航,经过海关大楼所在的路口,就是哥伦布纪念广场。

其实越过哥伦布纪念广场,仍有一小段道路,直通海港。

【哥伦布广场】

格拉西亚大街的终结在哥伦布瞭望塔,从这里向东望去,可以看到旧港Port Vell)的港口大楼。向西南看则是巴塞罗那海关大楼(Duana de Barcelona)。哥伦布瞭望塔为巴塞罗那万国博览会设计建造,巍峨高耸的圆柱形纪念碑由赭棕大理石建成,塔高60米,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瞭望塔是个组合式的罗马柱。顶部哥伦布雕像左手持航海图,右手指向港口,也就是1493年哥伦布第一次航海归来,投资人基督双王等待他报告他的西向航海发现的巴塞罗那旧港

塔座上方展翅的胜利女神下端坐着的四尊雕像分别代表西班牙王国的四个地区:加泰罗尼亚、莱昂、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

徽章头像和周围的人物雕像,分别记录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重要人物。

雕像下方的浮雕,则记录哥伦布航海的重要事件。

1492年4月17日,天主教双王在接见哥伦布后与其签署圣塔菲协议。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队从西班牙南部的帕洛斯港启程与众人告别。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手举西班牙旗帜持剑跪地,感谢基督的保佑,他面前是的印第安人。

整理出来我们此行会与哥伦布产生交集的城市与地点。

西班牙是最为崇拜并且正向赞美哥伦布的国家,但美洲很多国家则视之为掠夺者与恶魔。观其生平,具备了作为成功者的诸多恶德,至少我是深深厌恶的。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是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和达伽马,好望角之后神秘东方的召唤;实践地球是圆球的则是麦哲伦,西向的终点是东方的起点。哥伦布的贡献,是发现美洲大陆,并随之开启掠夺美洲财富,消灭温和文明的血腥大幕,是由美洲黄金堆积起来的无敌战舰和西班牙帝国。是利己的,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根本谈不上,反而让阿兹台克文明,印加文明从悠悠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

其实,整个哥伦布航海的故事中,让我激赏不已的是伊莎贝拉女王的眼光与气魄,双王时代,光复半岛,驱逐摩尔人,资助哥伦布,世界殖民,毫无疑问,伊莎贝拉女王时代是西班牙光辉的起点,也是历史上西班牙辉煌的顶点。哥伦布作为一个投机者,三次得不到全球航行的资助,最后偏偏是一介女流,以一己之力说服西班牙资助哥伦布的西向航行,阴错阳差的开启了美洲大陆的发现之旅。另外,对于我们现代人,处于法治社会的一员来看,《圣塔菲协定》简直是对契约精神的最大实践和遵从。

历史悠悠千载,与我们短暂的西班牙过客无关,是非成败,也不过是我们的街边笑谈。

阳光灿烂,笑容如阳光一样灿烂,心情如笑容一样灿烂。

一座陌生的城市,一栋异国的建筑,阶脚下,看往来熙熙攘攘,这是属于我们的旅途故事。

巴塞罗那第一天晚上

累了,虽然道路不算远,还是选择地铁回酒店。

(会有流浪汉模样的人,热情的帮你使用自助售票机,当然,小费是免不了的)

下了地铁,顺便超市采购。劳累了一天的我们,并不想继续在外解决晚餐,而是希望回到酒店,悠闲的,热乎乎的边吃边聊。

披萨,馄饨,水果,鸡蛋,玉米。。。

关于作息:西班牙人一天的工作时间为早 9 点上班,下午 2 点到 4 点是午休时间,晚上 8 点下班,晚上9点晚餐。

晚上十点钟很多国家的厨师们都已经脱下围裙准备打烊了,但在西班牙人们正享用美味的晚餐,吃着蒜油虾和马德里杂烩(鹰嘴豆、猪肉、香肠等大杂炖),街道上的餐厅忙碌热闹,觥筹交错。多数游客都认为西班牙特有的较晚用餐习惯是因为这个地中海国家悠闲的生活态度所致,然而真正的原因才没有他们想的那么浪漫。这是西班牙特有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在错误的时区里生活了 70 多年,看世界地图会发现,西班牙和英国处于同一条经线,也就是说属于格林尼治标准的零时区,但西班牙使用的却是欧洲中部时间,西班牙人的生活作息比它的地理位置时区晚了一个小时。

【高迪印象】

巴塞罗那,无法回避巴塞罗那的高迪,甚至可以说,高迪的巴塞罗那。

高迪(1852—1926),西班牙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以其复杂、新颖、独树一帜、个人色彩强烈的建筑作品知名,被誉为“上帝的建筑师”。

高迪与西班牙“九八一代”共处同一时代,但如果硬要拉扯上关系则是牵强了(这点不赞同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九八一代”的催生背景更多的类似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文化思考,而高迪是孤独的,是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个体,他的建筑我更认为是自己情感的宣泄,是与自然的对话,是写给自己的情书,是游离于身体之外另一个精神魂魄的平等交流。如果穿越附身其上,想来看着每一个竣工的建筑,以我东方的浪漫,会感慨“我看青山多妩媚,念青山看我应如是”。他认为“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可恰恰他对自然的忠实描述成就了他的伟大创造。以至于成就了“高迪的巴塞罗那”。

可以说,高迪塑造了巴塞罗那的气质。高迪有七处作品被列入了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其中六处均在巴塞罗那。

高迪不像林达所言木讷,是有激情的,是一个羞涩内敛或者孤僻安静的形象,但只要看过他的建筑,就深刻理解激情所在,融在了作品中,融在了对巴塞罗那故乡的留恋中。好像是梁晓声说过一种人,生活在平静无波,但内心波澜大海,似走过万水千山。

作为经典的导游手册的作者,丹布朗《达芬奇密码》的巴黎卢浮宫,《天使与魔鬼》的梵蒂冈,《地狱》则是佛罗伦萨和伊斯坦布尔,近期的《本源》则出现了大量巴塞罗那高迪建筑的描述。详见《西班牙导游手册,丹布朗的本源》

清晨,不顾还有些寒意,很骚包的在阳台上摆放好茶水咖啡,装作本地人一样看清晨中慢慢醒来的城市。

米拉之家,巴特罗公寓,圣家堂,古埃尔公园,都已经提前购票,约好时间,并打印了出来。

提前也看了一些影像资料。

路上,看到了行色匆匆的本地人,如西班牙足球队一样,西班牙男士普遍的颜值不错,最难得的是对自己身材的管理。

很少见到大腹便便的本地人。

【米拉之家】

属于米拉公寓的关键词是"雕塑感",一个枯燥沉闷的公寓性质的建筑在高迪手下呈现出不规则墙体的雕塑感。

米拉之家无一处是直角,屋顶高低错落,而整栋建筑如波涛汹涌的海面,极富动感。屋顶是奇形怪状突然物做成的烟囱和通风管道。米拉之家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米拉之家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建筑,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酒店距离米拉之家很近,大概300米左右的距离。很快就隔着路口见到对面的米拉之家。

摘录《西班牙旅行笔记》中一段关于米拉公寓的文字:人们从外面看到里面,从下面看到上面,甚至一直钻出顶层可能到屋顶。屋顶上,烟囱和通风口竟然被做成一片扭动着的精灵塑像,粗犷却又精致。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米拉之家它本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不论是内墙外墙都没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所以内部可以随意改建。米拉之家的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内部的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房间也几乎全是圆型设计。米拉之家的天台是最大的看点之一,奇妙造型的烟囱配上无际的蓝天,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即视感,雨天的天台有可能对外关闭,所以有意前往的同学记得挑个晴天去哦。

【转】建筑正面,如同一件建筑雕塑,米拉之家以其美轮美奂的石质建筑正面所闻名。形似一片浮现于格拉西亚大道的巨浪,一座高达30米、宽达84米的巨型雕塑凸现眼前。高迪基于可再生元素,充分发挥艺术自由,为阳台栏杆创作出抽象雕塑般的铁艺,令我们如临植物天堂,而远处,或许是漂浮着海生植物的水面。

丹布朗在《本源》中有大篇幅的对于米拉之家的描述。小说中该建筑顶楼为主人公埃德蒙?基尔希的住处,兰登教授后来正是在这里发现了解开埃德蒙所留密码的线索。

《本源》: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著名建筑物之一,一栋令人眼花缭乱、富有创意的“房子”,层叠式的立面和波浪起伏的石造阳台,看上去就像一座被掏空的山。正因为如此,现在人们才给它起了个广受欢迎的绰号“米拉之家”,意思是“采石场”。尽管邻近社区起初都对高迪震撼人心的现代主义设计嗤之以鼻,但艺术评论界普遍对米拉之家赞誉有加,所以它很快成为巴塞罗那建筑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委托高迪设计这幢大楼的富商佩雷·米拉与妻子在大楼不规则的主公寓里住了三十年,同时将大楼剩余的二十套公寓租了出去。时至今日,米拉之家仍被认为是整个西班牙最别具一格、最令人垂涎的公寓大楼。

走近米拉之家,恰恰在米拉之家的正门C位,立着一个广告牌。

支付宝,“福”;阿里巴巴,“服!”

除了感慨依据中国影响力之大,同时也感概我们的互联网公司早已走出去,并在国际竞争中的居于强势。

由于提前预约了游览时间,所以虽然排队但很快。西班牙相对空间封闭的旅游景点基本采用预约购票的机制,票上标明了进入时间。但是在景点内驻留多长时间是完全不管的。

这个机制,非常好的保障了排队的顺序和人流的疏散。尤其在景点之中的时候,也非常有效的避免了人多拥挤。

【转】庭院如同色彩纷呈的鲜活大自然,在米拉之家,庭院是万物都变得生机勃勃的空间。 墙壁是名副其实的形状,光线和颜色构成的景象,与建筑正面的朴素形成鲜明对比。 装饰它们的壁画提供了主要是花卉图案的颜色,这些花纹也可以在天花板和两个入口大厅的侧墙和主楼梯上看到,其中有若干神话典故和大自然场景。 不要忘记观察通往主楼的壮观楼梯。

《本源》:在接下来的三十秒中,兰登看到巨浪把山雕琢成米拉之家,其独特的外观犹如活生生的有机体。接下来海浪涌入米拉之家,开凿出洞穴和石窟一样的房间。在这些房间里,瀑布雕琢出楼梯,藤蔓开始蔓延。藤蔓下方苔藓滋生,覆盖了整个地板,同时,藤蔓开始扭曲变形,拧成铁栏杆。最后镜头又拉回到辽阔的大海,全景展现了“采石场”米拉之家被雕琢成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山。

《本源》:米拉之家的整个外观神似数学中的无限大符号——一条环状曲线首尾相连,形成两口贯通整个大楼的波浪形采光井。两口开放式采光井都差不多有一百英尺深,采光井皱皱巴巴的外形看上去就像坍塌了一部分的隧道,从楼顶俯视下去,犹如两个巨大的排水口。 兰登站在比较狭窄的那口采光井底楼抬头仰望,采光井的视觉效果绝对让人不安——站在楼下的人就像卡在一个巨兽的喉咙里一样。

从电梯进去,直接到达高迪空间。宣传上说“在一个神奇的空间中探索高迪”。确实如此,而且就是因为这段空间,让我觉得米拉之家胜于之后的巴特罗公寓。

【转】米拉之家的阁楼是高迪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空间。 进入它就像进入一个巨型的生物,它呼吸着,也欢迎着我们。 再一次,大自然的元素变得明显,表现在其形似鲸鱼骨架的270个链状拱门。 然而,除此以外,在这个神奇的空间中,还有着唯一一个献给高迪及其所有作品的展览; 你将通过视听,设计模型,平面图,展品和设计,认识到其架构中最为特殊的线条及其天才的关键之处。

门口时一个投影仪,通过视频介绍米拉之家的建筑理念和解读。

悬链拱,时高迪建筑中非常频繁使用的建筑结构。也是在没有计算机模拟的时代,非常有意思的基于经验的建筑理论。

《本源》:兰登将目光转向弯弯曲曲的肋式拱廊,再次感觉到自己好像站在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体里面。

尽头位置处,有一个视频,介绍的不仅仅是米拉之家,而是高迪的全部建筑理念和作品介绍。

强烈建议大家耐心看完全部视频,非常的惊艳。

感觉米拉之家潜意识的把自己当作了高迪的长子,有义务有责任的对游客介绍自己的父亲,炫耀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说,游览顺序先米拉之家,而后才是巴特罗公寓,圣家堂,米埃尔公园,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

高迪空间里面有高迪各个作品的模型,结构图,和设计元素。

在这里,可以看到圣家堂,古埃尔公园,巴特罗公寓拆掉砖瓦后的筋骨脉络。

把这些高迪作品脱给你看。

一些小模型的小细节透着小可爱。

有一面镜子和悬链,来讲解高迪悬链拱的原理和方法。一根自由悬挂着的链子, 形成了一条称之为悬链线的曲线,该曲线看起来很像一条抛物线,以至于伽利略最初竟误信为它就是一条抛物线,当把重物系在悬链线等间隔的地方,链就变成抛物曲线。

高迪使用链条等距坠上重物制作出悬空模型,由此计算出弧线的形状和承受力。他利用镜子或者照片将其形状倒转过来,由此设计出平衡的拱形。这种拱在圣家族教堂的内殿模型中可以看到。

从高迪空间进入顶层露台,想来在绝大部分游客心中,这里才是米拉之家的神魂精魄所在。

什么也无需多说,先上全景图。

【转】屋顶露台是一件独一无二、不同凡响的作品。米拉之家的露天平台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您可以在那里欣赏城市的壮丽景色。 这是一个充满艺术力量而不同寻常的空间,与当时的建筑格格不入。 楼梯间作为大自然的地球力量出现:土、水、火、空气……而烟囱,作为来自远古时代的建筑物守护者,栩栩如生,并向我们道出建筑的起源。所有这些元素都具有动态和象征性的表现形式,并且可以自由解读,但总是体现出预先筹划好的实用功能。

这个头盔武士的形象,被很多人形容为外星人。很多的旅游杂志,攻略指南都很是偏爱选用这个形象作为封面。

包括在巴塞罗那,各个报刊亭,纪念品商店的明信片,冰箱贴,小模型,也是最受欢迎的形象。

露台上流连和很长的时间,转而下楼,按照介绍应该是“时代公寓”。

【转】一百年前的生活。坐落在第四层的这座公寓仿佛一次穿越时空之旅。 当你漫步其中时,你近距离接触到20世纪上半叶巴塞罗那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方式,公寓中旧式的家具和家用设备将其氛围得以重现。 公寓还可以让你了解内部布局,以及高迪设计的装饰元素(旋钮,把手,装饰线条,门,地板等等)。 游览还配有视听设备,可以向你展示20世纪初期巴塞罗那市的快速转型和现代化。

【转】展览厅是米拉家族的旧时府第。在主楼层是米拉家族的住所,该家族是其第一批业主,也真是他们将该项目委托给安东尼·高迪。 虽然在这个楼层存留下为数不多的原始元素,因为米拉太太在高迪死后换掉了大部分的装饰,但是你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雕刻的石柱,上面浮雕着海浪形状和铭文; 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天花板的一些片段,高迪意在体现出,这些碎片是建筑立面起伏节奏的延续。

然后,估算着时间,距离巴特罗公寓的预约时间尚有余量,也就安心在纪念品商店选购纪念品。

从这个位置看下去,刚好就是我们层隔街相望的路口,能看到路边的游人在拍照留念。

自己的照片无法体现米拉之家之美,附上纪念壁纸的作品翻拍。

【转】不和谐社区

米拉之家和巴特罗公寓相隔500米左右,所在的区域也是大大有名。

在格拉西亚大道(Pg. Gracia)上有巴塞罗那著名的不和谐街区(Illa de la Discòrdia),为什么被称之为不和谐街区(Illa de la Discòrdia)呢?因为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汇集了三位设计大师设计的风格迥异的三座建筑,即梦幻的“巴特略之家”、端庄的“阿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和柔美的“狮子和桑树之家(Casa Lleó Morera)”(也被称为:杰欧·莫雷拉之家)。这三座建筑比邻而居,巨大的反差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就连这条路上的街灯,都是风格华丽的铁艺作品,使得整条大街充满了艺术气息。

既然说起阿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那必须也要提一下阿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的一楼,因为这里隐匿着这一个漂亮的咖啡店。(我们没进去)

走进大厅,你可以看见上百年的加泰罗尼亚风格的地板砖,尽头就是被装点的blingbling的Faborit咖啡店。Faborit咖啡店是西班牙一家连锁咖啡店,以提供100%健康的咖啡和食品著称,在环境上也颇下功夫。他们的座右铭——喝咖啡是一种享受。

【巴特罗公寓】

如果米拉之家表现的是力度和粗犷,那么巴特罗公寓是极度的精致。

摘录《西班牙旅行笔记》中一段关于巴特罗公寓的文字:我们不由自主就跟着抬头往上看,那是一片熟悉的彩点墙面,就是印象派点彩的那种,还有那精美的窗户,阳台,那有着鱼脊造型的小屋顶和装饰小角楼。巴特罗公寓令人惊异。高迪有能力保留艺术灵魂的雄性气势和坚质,却同时把手艺的柔美质量,做到无可挑剔的地步。今天的建筑装饰,假如要有曲线,都是两维的平面的流动,整个巴特罗公寓,里里外外却是三维的扭动。一种心劲,一种灵魂要破壁而出的张力,在每一个角落存在。巴特罗之家耗时2年,米拉之家耗时6年,桂尔公园耗时14年,除去要为圣家堂呕心沥血,高迪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建筑师,高迪还负责建筑内的家具和装潢设计。在巴特罗之家和桂尔公园的室内部分,平坦的天花板被设计成了漩涡的形状。从融合了贝壳与珊瑚形状的吊灯,到彩瓷拼贴成的圆盘和海胆图案。高迪对线条的运用出人意表,但又有迹可循。你能看得出他的曲线出自何处,但你想不到它会被用在这里,以这种方式。

当然,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会玩概念和讲故事的,高迪也不例外,他用这栋六层的公寓楼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这座房子点滴展现都追求者象征意义和风格元素。

海底世界一般的气泡彩窗,让游客有一种在水底,甚至实在龙的身体里向外张望的示意。虽不明显,但经提示也能感觉的到。

大厅比较空旷,而且游客也较之前多,没有找到足够惊艳的大厅拍照角度。

外立面正在装修,从外侧看不见骷髅头的阳台,从里侧向外张望,也被脚手架煞了风景。

转载一个网上的大厅和阳台的图片吧。

巴特罗公寓的导览很有意思,大概属于AR的技术范畴,当你透过屏幕观看巴特罗之家,它会给你附着上曾经的家具,或者解析出高迪的仿生元素。

比如,简单的窗户栅栏,通过导览,会知道原来开合关闭,通风散气,都是仿生的鱼鳃。

在游客留言上写下感受和心情。

花园,在我看来,乏善可陈。

顺着楼道想顶楼走,两旁的玻璃,栏杆,墙砖,都在极力模仿着水底世界的感觉。

配合光影,让游客也产生了代入感。

还有天井的瓷砖,由浅入深,恰如一潭深渊碧水。

又见悬链拱。

巴特罗公寓的露台,较之米拉之家,小了太多,空间和功能性远不如米拉之家。

最为有名的是龙脊背的设计造型。

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可以让恶龙与圣剑同框。这也是大多的旅游风景照的取景策略。

下楼的时候,可以观看公寓曾经的生活场景。

楼下,有一个视频,是巴特罗公寓的资料片。

巴塞罗那第二天中午,午餐,按照攻略网站的推荐,特意去了位于不和谐社区的一家评分很高的西班牙饭馆。餐馆很大,进去后发现顾客大多是本地人模样,至少没有旅游团。

按照我们之前听闻的西班牙美食印象,点的都是西班牙特色美食。

其实吧,味道SO...SO...SO...

不过,至少吃饱了。

但是,此时恰好是国内春节期间晚餐时间,吃着西班牙美食,看着朋友圈里面形形色色的晚餐刷屏。。。。

我们的心态,你懂的。

要说的太多太多,反而很难尽述,详情可参见《巴塞罗那圣家堂》

因为,圣家堂太美太美,“知道”和“感受”都需要不同的篇章来表述,所以圣家堂相关的知识和解读,单独《巴塞罗那圣家堂》成章,游记内尽量把图片提供出来,同学们自行感受。

来西班牙之前,也算看过不少的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无论教堂本身建筑,广场布局,历史地位。。。。。。我觉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毕竟,教皇居于此。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漂亮。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端正,但不如圣马可广场更得我心。

德国,科隆,科隆大教堂,雄壮。

法国,巴黎,巴黎圣母院,因故事而出名。

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因人而名,建筑本身不见特殊,但葬于此的英国魂们让其卓然不同。

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绚丽!暂且不论高迪的加持,仅仅是自身的光影效果,就足够震撼。

------------------------------------------------

圣家族大教堂,在西班牙成行之前的戏谑印象是违章建筑,是已然跨了三个世纪还没有完工的烂尾楼。

在出发前提前了解巴塞罗那景点的背景资料后,深深感慨这是高迪留给上帝的祈文,是留给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情书。

圣家族大教堂,是每一个来巴塞罗那的游客的必须打卡地。摘录《西班牙旅行笔记》中一段关于圣家族大教堂的文字:我们曾经在冬日的清晨和夜晚,分别造访过这个教堂。尤其在无人的清冷黑夜中,大教堂如同一个尚未苏醒的巨人,你会感觉它是浑厚的,有着千年的宗教根基;它又是现代的,有着最奇特的造型,顶尖缀着高迪式的马赛克,色彩斑斓,在阳光和月光之下,同样一闪一亮。

要说的太多太多,单独整理成册,详见附录《巴塞罗那圣家堂》。

同样,丹布朗的《本源》也写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藏有主人公埃德蒙?基尔希留下的神秘密码的神秘展品将在此展出,故事的高潮部分也是在此发生。

《本源》圣家族大教堂占据了巴塞罗那市中心的整个街区。尽管占地面积很大,但整个教堂就好像没有一点儿重量似的悬浮在地球上空,一组设计精妙的通风尖塔毫不费劲地直冲云霄。这些结构复杂、布满气孔的尖塔高度各异,使得教堂看上去犹如搞恶作剧的巨人堆起来的沙滩城堡一样形态诡异。

《本源》除了用传统宗教造像装饰教堂之外,高迪还采用了无数令人吃惊的造型来反映他对自然的敬畏——龟驮立柱、从立面上突然长出来的树木,乃至与教堂外观比例相称的巨石蜗牛和青蛙。

《本源》一旦完工,十八座尖塔中最高的一座将破天荒地达到令人目眩的五百六十英尺高(比华盛顿纪念碑还高)。圣家族大教堂将因此成为全世界最高的教堂,比圣彼得大教堂还要高出一百英尺。

《本源》教堂的主体由三个巨大的立面遮挡着。面向东方的,是五彩缤纷的“诞生”立面。这个立面犹如悬空的花园一路向上攀爬,上面装饰着绚丽多姿的植物、动物、水果和人物。

《本源》圣家族大教堂尽管外观诡异,但真正让人感到惊讶的只有跨进教堂大门后才能看到。游人一旦进入中殿,肯定会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目光随着歪斜扭曲的树干状立柱,一直向上,直至二百英尺高的悬浮式拱顶上各种光怪陆离地拼合在一起的几何图形,它们就像树枝上的水晶华盖悬浮在空中。高迪声称之所以创造“立柱森林”,是为了鼓励人们用心灵重温早期修行之人的思想,因为对早期的修行者来说,森林是上帝的教堂。

从诞生立面进入教堂,其实也就是从约瑟之门进入教堂。

对面受难立面的门口上方的石像则是圣母玛利亚。

阳光都是通过玻璃窗花投射进来,整体色调上圣约瑟夫一侧偏于蓝绿色调,而圣玛利亚一侧偏于橙红色调。

荣耀里面还没有完成,门口上侧的石像,是圣乔治。巴塞罗那的守护者。背面不再是花窗,而是大片的清色玻璃。

教堂内部太过震撼,计划会在教堂里面长时间停留,所以先横穿过去游览受难立面。

受难里面的门,叫做福音门。

《本源》兰登边沉思边打量着抛光金属单片板上凸起的印刷文字。单片板上是八千多个3D青铜浮雕字母。字母呈横向排列,组成一片大面积的文字区域,而词与词之间几乎没有间隔。虽然兰登知道这片文字是在用加泰罗尼亚语描述基督的受难,但看上去更像是国家安全局的密钥。

《本源》兰登的目光慢慢上移,顺着若隐若现的“受难”立面往上看。“受难”立面是由艺术家约瑟·玛利亚·苏维拉齐斯[插图]设计的。整个立面由一组形容憔悴、棱角分明、俯视地面的雕塑组成,令人过目不忘。主体雕塑是瘦骨嶙峋的耶稣被吊在十字架上,十字架整体前倾,营造出一种即将倒下来砸向观者的骇人效果。

《本源》他们走近大门时,兰登皱着眉头去看教堂里最让人毛骨悚然的装饰,一尊用绳子把耶稣绑在立柱上严刑拷打的巨大雕像。随后他赶紧把视线转向大门上方的雕刻——两个希腊字母,阿尔法(α)和欧米茄(ω)。

《本源》与诞生立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这个立面装饰质朴,由光秃秃的石刻骷髅组成,模仿肌肉和骨骼雕琢而成。

对于受难立面和诞生立面截然不同的风格,圣家堂的继任建设者苏比拉克饱受质疑。他曾这样评价回复:“就我个人来说,并不喜欢(圣家堂的)诞生面。高迪像其他伟大艺术家一样非凡,只是生错了时代。我并不认为(圣家堂)是他最好的作品。”对这句话,我是认同的,至少他建造的的诞生立面,不该是他最好的作品。

这样的观点无损于高迪的伟大,绝不是通过贬低先贤来彰显个性。

首先,通过对比受难立面的成品外观,与高迪的设计手稿几无二致,不存在苏拉比克妄自揣测和发挥高迪的设计。

其次,高迪想给圣家堂赋予的太多太多,想给世人传达的太多太多,反而让诞生立面复杂到成了元素堆砌,个体极具美感,整体凌乱。真的不如受难立面,故事突出且对整体的立面效果不呈现位淹没之感。在诞生立面,描述了一个又一个的圣经故事,其实已然限制了他本人的想象力发挥,外立面始终是按照套路在进行着精细化的舒展。

反而,进到教堂内部,不再考虑更多的象征和表象,单纯的悬链拱大厅,彩色玻璃光影,已然是惊艳绝世的创造,独一无二的圣家堂,独一无二的高迪。进入教堂的人第一眼就被斑斓的色彩所震撼吸引。相比无比繁复诞生立面,一进大殿反而觉得简单纯净,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恍然。

传统的基督十字布局,基督像立在十字中心。祭坛上方屋顶设计了一个圆孔,阳光透过这个圆孔照射进教堂,金黄色的光影像是悬浮在空中的一个光环,神秘而圣洁。两组巨大的管风琴竖立在教堂的一端,光线透过花窗玻璃打进来,管风琴被花窗映得流光溢彩。

《本源》现在大多数华盖都采用固体的建筑结构,圣家族大教堂却选择了布顶作为华盖。这样伞状的华盖似乎带着某种神迹般地悬浮在祭坛上方,其下方像伞兵一样用绳索吊起来的,便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雕像

《本源》跳伞的耶稣。兰登曾听人这么形容它。因为这尊雕像是这座教堂最具争议的一个细节,所以兰登再次看到这尊雕像时一点儿都不感到惊讶。

靠近基督像的部分区域,圈隔出来安置了座椅,并且有宗教人士维持秩序,不能随意走动和大声喧哗。

我们也在椅子上坐着,静静的听完导览器的介绍,感受着圣家堂的气氛。

诞生立面,面向东方,意味着诞生。玻璃多采用清冷的色调。

受难里面,面向西方,彩玻璃采用暖色调,尤其是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璃,让温暖的感觉尤甚。

怎么形容,都无法尽述色彩之美,第一次不从建筑本身,而单单从色彩中,就深深震撼,感受到神圣。

圣家堂内部,高高的大殿拱顶,多彩的光线,无处不在的华丽装饰,时刻传递着上帝的神圣和庄严,绚丽感和深邃感扑面而来。高迪曾说色彩是生命的动人之处,这也正是圣家堂表现出的独有特质。

“高迪特别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玻璃窗花,以三原色的三片玻璃彼此覆盖重叠,调配制造出一种全新的色调。”

不多描述,刷图,自行体会。如有缺憾,实属摄影技术问题。

站在殿堂中央,仿佛置身一个巨大的森林中,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为让主入口的参观者能直接看到中殿、十字和后殿的拱顶,各拱顶的高度以15米的高度差由低到高逐次上升。教堂为拉丁十字架式结构,内部不使用平面,抽象形状由平滑的曲线和锯齿状的节点组合而成。依稀能找到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影子,尖肋拱顶、飞扶壁、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十字平面、修长的束柱。

这个以“自然”为主题元素的大教堂顶部,由很多根高大的立柱撑起,这些立柱模仿大树的样子,柱身倾斜一定角度并以螺旋状翻转,从而避免了竖直线条的机械刻板。高迪把圣家堂的内殿幻化成一座巨大的森林,柱顶“枝杈”精确散开,呈现树木欣欣向荣之姿兼自然流畅的外形。这种独特巧妙的建筑构造形成了壮观的美学效果。整座教堂内观仿若一片开阔的热带雨林,缕缕光线透过拱顶与形状各异的彩色琉璃窗洒下,和谐地洒落其间,投影在地面上斑驳陆离,整个教堂变幻着奇特的光芒,让人惊叹不已。

高迪的圣家堂结构设计在建筑力学上来说,是历代教堂建筑史上最特别的结构。悬链拱和缆索带动拱、以及树枝状结构的柱子,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所以圣家堂不像仿罗马式或歌德式教堂,不需要扶壁或飞扶壁来支撑,却又可以建造出高耸的塔和巨大的窗,以达到歌德式教堂的高大和光线明亮的境界。

圣家堂内部的顶部,圆形、三角形、菱形,各种几何图案对称排列在中轴线的两侧,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形成各种细小元素。

在一个欠曝的失误照片中,意外的看到顶部灯光的星芒设计。

登顶的电梯在拉丁十字的横向侧厅处,有两个分别登上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互不相通。

必须严格按照预约时间登塔。因为上侧的平台无法承受太多的游客。

平台被防护网罩住,避免游客发生意外。基督像背向平台,眺望巴塞罗那城区。

需要把手机深处平台,可以勉强拍下耶稣的侧面。

平台小,且看点不多,风大。呆不了太长时间。

下塔没有电梯,需要步行。可以看到顶部尖塔上设计的象征性的装饰,麦穗发酵饼代表圣体,葡萄圣杯代表圣血。四季水果代表圣灵,春天和夏天的有杏仁、水蜜桃、李子、樱桃、枇杷和梨;秋天和冬天的有石榴、栗子、苹果、柿子、橙子和无花果。

觉得,这个视角框图,分明是天猫的形象广告。

圣家族大教堂令人目眩的旋转楼梯曾经登上《国家地理》杂志“世界上二十个最致命的阶梯”排行榜。在排行榜上,圣家族大教堂排名第三,紧随岌岌可危的柬埔寨吴哥窟阶梯和厄瓜多尔魔鬼堡瀑布悬崖峭壁上苔藓横生的石梯之后。楼梯没有护栏,只有脚踝高的内唇墙。

真正的看点是安装在大厅一安装在大厅一侧的螺旋形楼梯。仿佛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犹如一个巨大的螺旋状鹦鹉螺,螺旋形的建筑在巴特罗之家也曾出现。

《本源》圣家族大教堂充满危险的旋转楼梯可是远近闻名的。楼梯井的落差实在令人目眩——一个骤然下降的狭窄圆孔,一眼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螺旋状鹦鹉螺。其实楼梯根本没有护栏,只有脚踝那么高的内唇墙。这种内唇墙根本起不了保护作用。

回到圣家堂内殿,坐着聊聊天,纷纷扰扰的游客与我们无关。

期待圣家堂的完工,那时,我们会再回来。

------------------------------------------

从圣家堂受难立面出来,恰好又一座公园。暂且叫圣家堂公园吧,不同于诞生立面对面的公园,没有睡眠,但却又儿童活动空间。

很多当地的孩子们就在公园里面活动玩耍。

远景是足够震撼的圣家堂,近景则是妈妈看着孩子在做着游戏。

你在闹,我在笑,这才是童年生活的本来模样。

不仅有鸽子,居然还有很多的大鹦鹉。而且也不惧游客,会和鸽子一样,主动凑上来索要食物。

路旁,巴塞罗那俱乐部的商店。

巴塞罗那第二天晚上

没有合适的公交和地铁线路,顺势也就步行回酒店。

路上的建筑虽然也有些特色,但我们早已审美疲劳。

走回到米拉之家附近的时候,天已经略微有些暗了。

反而回到酒店附近,尤其是格拉西亚大街上,中间的人行步道灯火正好,恰是热闹的时间,回一直延续到晚上23:00之后。

午饭已经领教了西班牙美食,我们主动选择去超市采购,回酒店自己解决。

简单的一餐,也挺好。

时差基本调整完毕,睡得早,清晨也起床相对较早了。大家上基本没有行人。

古埃尔公园距离比较远,乘坐地铁过去。

下了地铁,还有很长很长一段上山道路。公园的设计初衷是一个环境优美的高档住宅区,但因地处偏远郊区、配套不足,房屋无人问津,最后规划成了古埃尔公园。

古埃尔公园又译奎尔公园、桂尔公园,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市北,占地20公顷,原为艾乌塞比·古埃尔(Eusebio Guell)计划建立、由高迪设计的一个高级住宅区,但最终只建成两座房子,其中一座因无人购买最后由高迪买下从1906年居住至1926年。虽然当时不受欢迎,如今这座列为世界遗产的公园已成为世界游人竞相参观的地方,糖果屋、蛇形喷泉、马赛克蜥蜴、百柱厅、世界最长的曲形长椅都是不可错过的热门打卡点。

我们进入公园的地方应该是公园的后门。两旁都是半加雕琢,半时自然的环境,土路,有稍微的扬尘,有些燥。

一样,按照预约时间进入,是一个广场,应该就是瓷座椅长廊所在。正在施工,土多,不觉其美。

公园的中心广场位于圆柱大厅的上方,探出来像个平台,可以看到“姜饼屋”和“瓷砖塔”,在这里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市区。

平台周围的一圈马赛克长椅延绵不绝,看似随意弯曲,实则匠心独具,全世界最长的座椅,其实是百柱厅的屋顶边缘,高迪结合围墙与座椅,做出了如同蕾丝磙边的曲折座位, 并以彩色瓷砖拚贴,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感受,也带动了活泼的气氛,在长椅上聊天时,由于长椅的不同曲度而形成互不干扰的小空间。

摘录《西班牙旅行笔记》中一段关于古埃尔公园的文字:那个门口的像小教堂一样顶着十字架的建筑,你可以感受到高迪的巨手,在那里轻重恰如其分地捏塑着墙面。然后,在几乎是带着指纹痕迹的曲线里,高迪顽童般地凭着他对色彩的特殊感觉,一小块一小块地,向柔性的泥里,摁进那些闪闪发亮,五彩缤纷的马赛克。

《本源》今晚兰登注视着车载卫星图像中高迪著名的桂尔公园,回忆起自己念大学时第一次游览这个公园时看到的景物——人行步道下方歪歪扭扭的树状立柱、星云状的怪异长椅、仿龙和仿鱼状的石窟喷泉,还有蜿蜒起伏的白墙。整个墙壁采取明显的流线设计,看上去就像摇头摆尾的巨型单细胞生物。漫步其中犹如置身于梦幻世界。

绕过这条怪异的走廊,基本就是公园的正门口了,也就是刚才从平台上看到的姜饼屋所在。

面向公园入口处,有两座奇异的立体喷泉,一个是代表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变色龙,另一个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巨型蜥蜴。二者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造型生动。

过了喷泉沿着台阶而上,则是百柱大厅,大厅是由86根石柱支撑,凹凸如云波水澜的天花顶,全部采用马赛克图案装饰。

随俗的比这星星手势。

姜饼屋,其实就是资料馆和纪念品商店。

提到古埃尔公园,自然就会提到古埃尔。天才都不善于与人交际,高迪也是一样,除了工作没有任何爱好,生活上甚至有些傻气、疯癫,古埃尔是他唯一的挚友,更是他的保护人和盟友。古埃尔深信高迪是一位学天才“正常人往往没有什么才气,而天才却常常像个疯子。”因为有了古埃尔,高迪在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而不必后顾财力之忧。美好的故事总是如此,一位绝世天才,一位高能崇拜者,双剑合璧,青史留名。高迪和古埃尔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何尝不是如此。

整体上,很困惑,圣家堂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米拉之家的建筑先河与匠心独运也勉强可算;巴特罗公寓很是有些小家子气了,至于古埃尔公园,则简陋的有些丑陋,不知道世界文化遗产因而而授。

从古埃尔公园出来,乘地铁在格拉西亚大道下站。

基本位于加泰罗尼亚广场到哥伦布广场的三分之二处,就是热闹非凡的波盖利亚市场(Mercat de la Boqueria)。

波盖利亚市场是巴塞罗那最古老、最地道的食品市场,既是当地美食家的天堂,也是世界各地观光客的一场感官盛宴,尤其在早上,各种蔬菜、水果、海鲜、肉类、乳酪,新鲜而丰富,吸引了熙熙攘攘的食客们。去巴塞罗那的童鞋们一定不要错过当地的伊比利亚火腿(Jamon Iberico)、羊奶奶酪(Jamon Iberico)和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海鲜饭(seafood paella)。

生火腿的味道,呵呵。。。。。。反正我没吃完。

高饱和度的照片,冲击着游客的视觉。

【格拉西亚大街】

从波盖利亚市场出来,悠闲的逛格拉西亚大道。这才是我喜欢的巴塞罗那氛围。

道路两面间或看到几栋建筑,我知道“古埃尔宫”就在其中,但也懒得考究了。

反倒是步道上的小摊贩更得人心。

呵呵,一名油腻大汉打扮艳俗的站在窗台上模仿梦露,甚至聊起裙子撩拨游客。底下楼栋门口标识着“成人博物馆”。

大概就在这附近吧,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自助餐厅。

味道竟然比到处找寻的著名美食更加可口美味,看来我们的口味明显与西班牙不搭调。

吃饱了,吃撑了。

坐在临窗的作为,喝着饮料,看格拉西亚大道上人来人往。

马路对面,是一个冰激凌店。(其实就在波盖利亚市场门口)

点了冰激凌,慢慢的享用。

四只猫咖啡馆

几个人商议行程,果断舍弃了古埃尔宫加泰罗尼亚音乐厅,选择去四只猫咖啡馆。

因毕加索之名而闻名世界的“四只猫餐馆”,自1897年开业曾是巴塞罗那现代主义运动的中心,著名的巴塞罗那文青的沙龙。毕加索年轻未成名时,不但在四只猫举办了他的第一个个人画展,还为四只猫制作宣传海报,后来这个海报成为了菜单的封面。

按照攻略所说,咖啡馆位于马丁之家(Casa Marti)一楼,巴洛克风雕饰的门口,摆放着印有四只猫老海报的菜单,任客人在门口翻看。

明明是下午,但由于咖啡馆位于街巷深处,有些光线昏暗,所以一直开着门厅的灯。

【转】4 Gats是加泰罗尼亚语,中文译为四只猫。它坐落在天使们大街旁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道,一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架势。之所以说其与艺术完美邂逅,不仅因为这家小店本身是一件艺术品,更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毕加索咖啡馆。

基本少见游客,偶尔来往的顾客,都是本地人老主顾的做派。

我们进到咖啡厅里面,昏黄但不算昏暗的厅灯,让我们对咖啡馆的四壁看得比较清楚。装饰物据说都是大师们在此的手稿和作品。

店内的装修颇具艺术气息,灯光是暖暖的,墙上挂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

外面的咖啡座,人不多,很清静。往里面走会发现有很大的空间是用餐区,竟然坐满了客人。

我们在咖啡座上点了一些咖啡,孩子们则从柜台取了一些免费的咖啡饼干。

和我们一样三三两两的顾客,衣着整齐,须发考究。透着优雅,难得的是,情侣装。

【转】咖啡馆所表象的是19世纪末的巴塞罗那,是无数人向往的黄金时代,是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也是建筑师高迪、音乐家伊萨克·阿尔贝尼斯等人消磨过时光的咖啡馆,他们在这里发呆、创作、热烈讨论。咖啡馆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场所,同样留下了黄金年代那些风流人物的神魂。

【转】那是1900年,年轻的毕加索经常在这家咖啡馆消磨时光,他喜欢给朋友们画夸张古怪的肖像,然后还挂在墙上,在这里毕加索混迹了大约有3年的时间,最终得到这里的艺术家、激进人物等的认可,举办了他人生第一次展览,还为咖啡馆创作了宣传海报,一个穿大衣的浪荡男子在这喝咖啡。

【悠闲的下午】

从咖啡厅出来,刚好是衔接哥特区和加泰罗尼亚广场之间的购物街。

一个迪斯尼专卖店,成功的拴住了孩子。留下爸爸看护,两个妈妈趁势去ZARA店选择衣服去了。

还有不少的小物品店,没有太多特色,和国内的款式品牌竟也一样。

遇到小偷。2~3人一伙,借着看纪念品作为掩护,会和游客越挨越紧,然后就此下手。我们就是在小偷翻开随身挎包的时候,及时发现。小偷被发现毫不惊慌,就此住手,若无其事的径自离去。

回到加泰罗尼亚广场,继续喂我们的鸽子,流连许久。

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街灯亮起的傍晚时分了。

航班定的比较早,我们从酒店出发的时候,整个城市还在似睡未醒的状态。

R2线,很顺畅的到达机场。

墙上的用各国语言写着“希望很快再见到您!”

再见,巴塞罗那!

行李,需要自助CHECKIN。

机场巴塞罗那俱乐部商店,主海报居然是库蒂尼奥,而不是梅西!

飞机起飞,飞机降落,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近在眼前。

再见,巴塞罗那。

格拉纳达在西班牙语中是石榴的意思。

格拉纳达这段旅程的主题词是“回忆”,不仅仅是因为吉他大师埃雷加《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也不仅仅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阿尔汉布拉的故事》和《攻占格拉纳达》,而是真实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伊比利亚人与摩尔人长达几个世纪的纠缠,是摩尔人叹息退场和基督双王接管阿尔罕布拉宫钥匙的意气风发。。。回望格拉纳达,它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精美的阿尔罕布拉宫,更在于作为时代大变革的关键节点,所代表的的文化文明的多样与共存。

了解格拉纳达,先要了解摩尔人,“摩尔人”一词出自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指在欧洲的伊斯兰征服者。

公元七世纪,全盛的阿拉伯帝国跨过亚洲,横扫北非,与对岸的西班牙仅隔直布罗陀海峡一湾浅浅海。北非土著将阿拉伯语当做母语,与阿拉伯人共同孕育出“摩尔人”。西哥特因为王权争夺邀倭马亚王朝的摩尔人相助(参考明末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兵入关平李自成匪乱),摩尔人渡海毁船,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野心,比满清更是坚决,在10年内占领了比利牛斯山南的西班牙土地。幸运的是在摩尔人统治下,以安达卢西亚为中心的伊斯兰西班牙相较处于中世纪的欧洲大陆,更像欧洲的文明中心,绽放了绚丽的色彩,开始了长达800年的穆斯林统治,大大削弱了中世纪宗教统治笼罩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空的黑暗。

基督教逐渐复起,收复失地期间,圣费尔南多曾带兵围攻格拉那达,摩尔王独自一人前往基督教营地,出现在费尔南多国王面前,坦率宣称自己就是格拉那达的君王“基于对您个人良好声誉深信不疑,将我自己归于您的保护之下。拿走我拥有的一切,接受我为您的奴仆吧。”他跪下亲吻国王的手以示忠诚,费尔南多接受了效忠并回馈其自治藩地的身份,这也是格拉纳达虽然最终作为摩尔人根据地被双王攻陷,但仍在西班牙国徽中保有那颗石榴的原因。

格拉纳达是我们安达卢西亚(省/地区)的第一站,在这里有上帝遇见真主之说。摩尔文化、穆德哈尔建筑的风格在这里有原汁原味的体现,是东西方文化,特别是阿拉伯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大碰撞、大融合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

安达卢西亚位于西班牙及欧洲大陆最南端,曾是基督徒、阿拉伯人、犹太人等各种文明交汇融合之地。这里有温暖的气候,平缓的海岸,丰饶的土地,积雪的山脉,吸引各个古代帝国先后建都,孕育了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灿烂异域文化。安达卢西亚西临大西洋、南为直布罗陀海峡,东接地中海,距非洲仅17海里,是连接欧非两块大陆的桥梁,作为西班牙第二大自治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不断吸引各种古代文明驻足安家,穆斯林统治时期是欧洲最大的黄金集散地,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即使后来摩尔人最终撤离西班牙,但伊斯兰文化深深扎根进了西班牙的传统文化中,摩尔人将自己的建筑艺术和审美从故乡带到西班牙,为这里留下众多宝贵的建筑遗产。

从机场乘坐机场BUS,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到达格拉纳达市区,停车地点后来才发现,其实就是阿尔拜辛区和老城区的中间位置,距离格拉纳达大教堂咫尺之间,这个公交站不大,但貌似很多的交通路线均在此设站。

站点前行几十米就是伊莎贝拉广场,广场正中是哥伦布拜谒伊莎贝拉女王雕像。貌似这个广场,是格拉纳达的地理中心位置。

这个雕像,应该描述的就是哥伦布面见女王的场景。想来自那一刻,哥伦布对伊莎贝拉女王就是有着骑士情结的,他的航海日记里,对于西班牙的称谓始终是“卡斯蒂利亚”,而卡斯蒂利亚其实只是几个公国之一,但确实女王承袭公国。

行前查看背景资料时,发现历史上女王和哥伦布的桥段也是被反复演绎,甚至产生了多幅名画(欧洲在很长时间仍旧是文盲占绝对比重的,知识、文化和宗教的主要载体不是文字,而是绘画和雕刻),尤其是某幅作品中,全场瞩目焦点在哥伦布身上,只有女王娇羞低头,更是被大肆渲染的暧昧。

人物简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阿拉贡国王和卡斯蒂利亚女王,双王联姻成功创建了统一的西班牙王国雏形,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驱逐异教徒包括摩尔人和犹太人,资助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启大航海时代,全球殖民。

伊莎贝拉广场往右是新广场

一直走上去就是阿尔拜辛区,沿着出租车司机强力推荐的河边小路一直走,如果不是左手边的建筑,真有恍惚间回到中国的错觉,西班牙的城市,像格拉纳达那样溪水淙淙绿树成荫的,真不多见!

阿尔拜辛区如迷宫一般错综复杂,眼前是整个格拉纳达城,对面山上是阿尔汉布拉宫,脚下是白色墙

壁的摩尔人建筑,层层叠叠,目醉神迷。石子路边的人家,白色墙壁的小院子被人精心布置,院子里繁花似锦,狗吠深巷,充满了宁静气息,徘徊其中,不愿离去。

格拉纳达位于三座小山之间,彼此两两对望,阿尔汉布拉宫就坐落在其中一座山上的最高处,我们所在的狭窄蜿蜒如同中世纪摩尔街道一样的区域,就是与阿尔汉布拉宫一同列为世界遗产的阿尔拜辛区(Albayzín)。从阿尔汗布拉宫,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所在的这些美丽的白色房子,而我们也仰视,也可以看到山丘之上的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

阿尔拜辛的道路太过狭窄,居然,竟然,还通公交。

两侧的行人需要贴墙站立,礼让车辆。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居然也是毫不慌乱,也不焦躁,自自然然的共行其道。

沿着小路差不多走到尽头处,按照导航指示,很快就找到了预定的酒店。

氛围与韩剧《格拉纳达的回忆》中的酒店相差无多。

我们预定的是公寓式酒店,位于一栋18世纪的历史建筑内,拖着行李一走进酒店的前台大厅,就被经验到了,宛如曾经格拉纳达人家的居家布局,精致而有情调。

进到客房内,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宽敞,明亮。

最棒的是酒店所在的位置,推开窗户,楼下就是阿尔拜辛区的街道。

我们戏谑的觉得,很是适合上演潘金莲与西门庆推窗邂逅的桥段。

正对着的就是阿尔罕布拉宫,无论是在客厅开窗,还是出去在露台上观赏景色,刚好呈对望的态势。

【转】摩尔人统治西班牙的八百年,基本上都是在内部斗争中渡过,而阿尔汉布拉宫和阿尔拜辛,正如两山对峙,在十五世纪的格拉纳达,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对决。仅占有了格拉纳达附近区域的摩尔人西班牙王国已经如风中之烛,在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联合领导的基督教收复失地运动中风雨飘摇,但摩尔人却还在内斗中不断耗费着有限的实力。当时的摩尔人苏丹阿本·哈桑的儿子布阿卜迪勒在出生时,占星师们曾为他占卜命运,却发现“这位王子将登上格拉纳达的王位,王国将在他的统治期间灭亡”。从此以后,王子就为父亲所憎恶,还获得了“埃尔·佐高比”的称号,意为“不幸之人”。在妃子的谗言下,苏丹打算杀死这位不幸的王子。而王子聪明而勇敢的母亲,她指使可靠的仆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带上骏马等候在阿尔汉布拉宫下,把自己和侍女的披肩和围巾绑在一起,将年轻的王子从塔楼放了下去。王子带着自己的军队把国王赶出了格拉纳达,苏丹又率领人马夺回了阿尔汉布拉宫,最后王子和母亲占据着支持他们的阿尔拜辛区,苏丹驻扎在阿尔汉布拉宫,一城之内,父子如仇雠,眼看着基督教西班牙的军队蚕食着格兰纳达王国的肥沃土地。

小姑娘毕竟是小姑娘,出发之前穿上在巴塞罗那新买的风衣,涂上在飞机上刚刚购物所得的儿童口红。

郑重的煞有其事的。

本计划向老城区方向的,结果刚出门就被反向的喧闹声吸引,带着孩子们漫步过去。

是一名民间艺人在进行泡泡表演,两个细长木棒,中间系着若干长长短短的棉绳,迎风抖动,大大小小的泡泡就飘飞了出来。

阳光下的泡泡,就那么 轻轻的飘呀飘,何止是孩子,大人对这气氛也是享受其中。

泡泡艺人动作兼具舞者的素质,优雅而美丽,当然孩子们关注的是追逐着泡泡,比赛着谁能戳破,尤其当大大的泡泡戳破的一瞬,孩子们会不约而同的发出一阵阵欢呼。

很多游客主动投放小费,我们也是一样,觉得物有所值,给我们的旅途带来温暖明快的回忆。

想来多年以后仍旧会为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而会心一笑。

【转】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西班牙。阿尔拜辛区(Albayzin)是格拉纳达最古老的伊斯兰街区。在阿尔汗布拉宫落成之后,这里就成为了许多阶层人群混居的住宅区,穆斯林们经在这里建立起了伟大的格拉纳达王国。

顺着河边小路向前走去,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来到圣安娜广场。其实没有太多的特色,但是因为与阿尔拜辛的狭窄街道对比强烈,显得宽阔空旷起来。

恍惚间,有韩剧《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印象。

有些累了,孩子们在广场稍事休息。

大人们趁机溜达,说实话,路边一溜排开的耐克,阿迪。。。和国内别无二致。

卖山寨品的小贩,清一色的黑人。

格拉纳达的艺人,是我在西班牙遇到的最好的艺人,大概也是这座兼具天主文化与摩尔文化的城市,赋予了当地人热情开朗的性格吧。

表演者与观看者,都轻轻松松,都享受其中,交换的是彼此的快乐心情,当然,小费是媒介。

目前的主要目标是在广场附近解决午饭。两侧有很多的饭馆,价钱也不算贵。

饿。。。。。。好饿呀。。。。。。

客观的评价,这顿饭居然是我们全程感觉吃的最好吃的,尽管之后去过米其林一星的餐厅。

正值周末,后面的电视上,播放着西甲联赛的集锦和采访视频,努力的想格拉纳达有什么队,貌似真的没有印象。

反倒是此行回国后,才开始关注到格拉纳达足球队,竟然~~~~成绩还不错。

去往老城区的路上,道路相对开阔,房屋建筑也相对近代感更强一些。

当然,路边的小店,无论是阿尔拜辛,还是去往老城区的路上,或者是之后的老城区,工艺品商店始终很多。

【老城区】

从公交站看的位置走进去,很快就能看到不远处的格拉纳达大教堂。周围的建筑虽然与阿尔拜辛区能够感觉到不同,但一样的老旧而不破败,很有“历史厚重感”。

手牵手走在石质城区道路上,临近傍晚的夕阳迎面而来,拽下很长的影子,显得城区的环境明亮而不燥热,感觉很舒服。

街边的艺人在售卖CD,既不招揽顾客,也不理会围观人群进行互动,甚至没有任何眼神交错,只是一个人在沉浸的拍打自己的乐器,不休不止。

乐器不知道是什么,但低沉的音色,与老旧的城区非常搭配。

艺人的背景就是格拉纳达皇家礼拜堂(Capilla Real de Granada)。

这里安葬着西班牙双王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1451年至1504年)与阿拉贡国王裴迪南二世(1452年至1516年)。是西班牙最重要的皇室陵寝之一。礼拜堂圣器收藏室博物馆展有圣髑、肖像、挂毯、巴洛克雕塑和绘画等大量珍贵文物。

伊莎贝拉女王是卡斯蒂亚女王,斐迪南是阿拉贡国王,可为什么要安葬在格拉纳达呢?细想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格拉纳达的收复,象征着基督圣战的尾声,1492年是整个欧洲为之欢呼的年份,双王最大的功绩。

总是觉得周遭的街道装饰和纹样感觉,不是天主教风格,更多的倾向于伊斯兰风格。

不需要导航,也不需要预设目的地,随意向老城区的深处漫步,拐过一个街道,很突兀的就与格拉纳达大教堂不期而遇。

大教堂的体量与周围的空间对比异常明显,格拉纳达大教堂仿佛蜷缩在街区巷弄一样,不得舒展身体,很难有一个视角能够得窥全貌。

【转】格拉纳达大教堂建在原清真寺的地基上,从1523年开始建造,到1704年才完工。开始时原本准备建造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但建造过程中却改了文艺复兴式,这也是欧洲那些建造过程长达百年的教堂常见的命运。教堂由三个巨大的拱形组成,中央礼拜堂圆顶高45米,顶部窗户镶嵌彩绘玻璃,装饰华丽。

大教堂前面的广场,在攻略里面称为卡门广场,很多的游客坐在广场台阶上悠悠闲闲的。广场四周被方方正正的居民建筑包围在一起。

不大,稍微奔跑就可以横穿广场。

小姐俩亲热的坐在大理石扶台上休息聊天,说说笑笑的。

孩子们的笑脸,是我们眼中最明亮的光。

整个老城区基本上都是石质路面,偶尔用碎石堆叠出一些图案和纹样。

老城区里面游客比较多,随着人流往深处走去。

街道里面曲折悠长,在里面随意逛着,想象着曾经的格拉纳达居民的日常生活。

街道有强烈的摩尔风格,无论是马蹄形的拱门,还是两侧的纹样装饰。

小店很多,里面的纪念品质量先不说,单单是色彩的浓郁色相,就让游客有逛店的兴致。

累了,从小巷穿梭回去酒店休息。

西班牙的食品店,买些花生,回去就啤酒。

碰杯,为了我们同行的有趣旅程。

我喝大口,一指!

你随意。。。。。。

吃过晚饭,抬头开窗外的阿尔罕布拉宫,已经有了灯火。

从窗口向下望去,街灯亮起,还有很多的游客,只有夜之繁华,不见日落萧条。

抬头,阿尔罕布拉宫如在头顶俯视着阿尔拜辛区。

一时兴起,从酒店出来回到街道上,顺着街灯无目的的乱逛。

和白天走过的河边小路,感受有所不同,游客少了几分赶路的匆忙,多了几分流连的安闲。

公交车,仍如同白天一样,从人群中慢慢,慢慢的挤出来。

越是深深走进小巷,就越是呈现浓浓的伊斯兰的风格。

店铺悬挂的织物装饰,花色和纹路都是繁复的几何图案,一看就是阿拉伯的特色。忽然有些感慨,1492年基督教收复格拉纳达,及至后来下达异教徒的驱逐令,让很多的摩尔人、犹太人在自己曾经的家园成为流民和异客,但几百年过去生活习惯、文化细节却如阶上苔藓一样,既然抹不去,就保留下来,把它融合,吸纳,最终成了独特的格拉纳达特色。

教堂,十字架,基督主题浮雕,恰好和上方的摩尔建筑阿尔罕布拉宫形成鲜明的文化对比。

鲜明的对比,让一切历史的有心人,会有感触和震撼。

累了,回去休息了。

酒店就在铜像目光所及的方向。

在西班牙之行前,做了一下背景知识的功课。

吉他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是无法绕过的标识,被誉为名曲中的名曲,是作者参观格林纳达阿尔汉布拉宫后,夜里通过吉他轮指技法吧个人感受体现了出来:“深情地凝望着阿尔汉布拉宫,面对宏伟的建筑和斑驳的古迹产生了世事沧桑巨变的感慨以及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据说整曲气氛烟雨蒙蒙、凄迷忧伤,烘托出宫殿的古老与人世的沧桑,异常贴切阿尔罕布拉宫精致而柔靡,绚丽而忧郁的艺术风格。

华盛顿欧文,恰好长宿宫里研究历史,感慨摩尔人“将东方文明的光辉,射在愚昧的欧洲的西部土地上”,写出名著《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详述了穆斯林统治时期发生在宫内历史故事,既有阿拉伯统治时期的开明豁达与辉煌灿烂,也有阿拉伯文明在这里的衰败退落。对于西班牙而言,对华盛顿·欧文的敬重是有道理的,借他之手将幽居美人面上一层破旧粗砺的薄纱拂去,让世人得以目睹阿尔汉布拉宫的绝世容颜。欧文因为对宫殿的迷恋而更愿意去追寻历史的真相,复原曾经的摩尔人,复原曾经的摩尔人故事。

维克多·雨果赞美格拉纳达古城:“没有一个城市,像格拉纳达那样,带着优雅和微笑,带着闪烁的东方魅力,在明净的苍穹下铺展。”看过一些格拉纳达和阿尔罕布拉宫的历史资料,觉得雨果的描述有些自得而不实。个人认为最精准的描述是:“在绝望的平静中的精雕细刻”,“一种无实利目的的生命倾泻,一种不考虑时间逻辑的审美创造。”

【转】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的著名宫殿,是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埃米尔国的王宫,为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阿拉伯语意为“红堡”。格拉纳达是一座见证了各种文化冲突碰撞,融合共生的古老城市,凯尔特伊比利亚人初建,西哥特人后续经营为重要的宗教和军事集镇,摩尔人占领格拉纳达后成为独立的苏丹王国,阿拉罕布拉宫即是王宫也是军寨;再之后天主教双王驱逐摩尔人,收复伊比利亚半岛,成为阿拉罕布拉宫新主人。摩尔人的末代君主交出王宫钥匙和宝剑,意味着穆斯林退出欧洲大陆,欧洲再次是基督的欧洲,这一天欧洲几乎所有天主教教堂的钟声齐鸣。

文明与理智是让文明延续的重要力量。感慨于摩尔末代君主的退让和新王伊莎贝尔的宽容,败方没有癫狂自毁换来两败俱损,胜方也没有狂妄自大来可以抹杀对方宣示胜利。传说坚守格拉纳达君主为避免美轮美奂的阿尔罕布拉宫毁于战火,将城市主权拱手相让;而阿莎贝尔女王也感叹于阿尔罕布拉宫的华丽,没有通过破除伊斯兰教的遗迹而显示自己的权利,反而极大限度地保护这些异教精华,并嘱咐后人不得破坏阿尔罕布拉宫,做为征服者,建在墙壁刻上带有Y和F的图样,小小傲娇而已。

西班牙的影视资料是这样介绍的。

影视作品中阿尔罕布拉宫最知名的是韩剧《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玄彬!

出发,目标,阿尔罕布拉宫

清晨,早早起床出发(9:30),因为阿尔罕布拉宫就在酒店仰首目光可及处,也就不必导航,顺着感觉摸索小路上行。

还好,即使小路也有地图指示,让我们不虞错失道路。

上午的时分,洒下清晨的阳光,暖暖的挺好。

小路很偏僻,非常偏僻,碎石的道路,前后没有一丝的游人和居民,要不是抬头看着宫殿愈加显现,几乎以为走错了道路。

老旧的道路两侧,有一些废弃的平台,从这里眺望我们酒店所在的阿尔拜辛区,清晰可见。

继续前行,两边的碎石夯土墙愈来愈高,渐渐有了军事堡垒的味道,游客没见到,反倒遇到了小学生不知是上课,还是晨练完毕,或者外出活动。

绕过石质的高大城墙门洞,也就是阿尔罕布拉宫的一个入口了。

游客很多,而且纳瑞斯皇宫需要预约。

从这个入口进去,先是花园区域。

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中分布着很多花园,最大的花园为Jardines del Paraiso,占据着整个景区的东部,里面有大量植物,水池,花卉。

说实话,不如东方园林更有灵性,也不如法式花园那么格律规整,宽阔宏大。

也就是宋体字一般,胜在清楚工整而已。

直接去的纳瑞斯皇宫。还没到预约时间,门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

幸好,我们提前购票,并预约。如果临时到这里,肯定是进不去纳瑞斯皇宫的。

整体的参观游览过程证明,西班牙普遍预约排队的机制,不仅仅是对古迹的保护,也是对游客的权益保护,预约的仅是进入时间,游客驻留多久也不加干涉,但因为有了这个机制,让景点避免了国内进店最常见的人山人海的窘境,不必去名胜古迹买票看人去。

排队的时候,孩子们倒也不算无聊,靠近城墙垛口边,自得自在的和玩具玩着过家家的游戏。

远望去,是阿尔拜辛区。

侧面,就是阿卡萨巴碉堡,貌似那边才是导航指示的皇宫入口。

纳塞瑞斯建筑代表着从公元八世纪开始于科多巴(Córdoba)倭马亚朝辉煌的时期的结束,是整个阿尔罕布拉宫的精华和重点。

黄金中庭,确实是有金碧辉煌的味道,四四方方的一座天井,目之所及,都是精美雕花,仰首可见蓝天。

这点和我们的建筑风格是有区别的,我们虽然也是讲究四方院落,但绝不愿将墙壁修建这么高大,让整个院落呈现烟囱状。

我们习惯的是略有上仰可见蓝天的姿态。建筑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隔绝。

【转】来自北非大漠的摩尔人有一种天生对水的崇拜,因此阿宫内随处可见水池、喷泉,这些水都源自远处大山。对水的巧妙运用,使得阿宫处处浮现出一种妩媚灵动的风格。池水中映射的光与影,旖旎神奇,使整个建筑极富内涵,仿佛天方夜潭中描述的阿拉伯神殿。宫廷院内四季鲜花遍地,遍植草木,傍依青山,愈显整体环境宁静而清新。阿拉伯人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将高山雪水引入王宫,灌溉喷泉水流,如今看来依然设计精巧。狮子大厅那些喷水的狮子,其内在精巧机关直至今天也颇感费解。(个人觉得,确实是谬赞)

在纳斯里德王朝统治期间,阿尔罕布拉宫从军事要塞逐步转型为一座由多座宫殿组成的生活综合体,并通过输水灌溉系统与要塞之外的赫内拉里菲花园相连。使得其作为宫殿城市的身份更加稳固,而不再是一座纯军事防御性质的、生活条件恶劣的冰冷结构。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看到彩虹,总是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

尽管不是雨后折射,而是狭缝衍射而成,但对于孩子而言,没有区别。触手可及的感觉更是亲切喜爱。

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内院):桃金娘中庭、狮子中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的布局都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就这四个中庭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子中庭”。

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作为历代苏丹避暑的夏宫,中庭的东边,有“国王厅(Hall of Kings)”和 大使厅(Salón de Embajadores),六个漂亮的拱门、三座柱廊和蜂窝状雕刻的双拱门,把长条形的大厅分隔成段,两端的尽头,各有一间房间。这里被称为国王厅。

【转】最美的庭院之一,桃金娘厅Patio de Arrayanes,青翠的桃金娘树篱围绕下的水池是静谧的,如镜子一般倒映着蓝天和精美的建筑,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门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而清澈水池中的倒影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完全的对称结构,水面将世界一分为二,一份现实的一份捉摸不定的。苏丹是坐在这样的格子里头,逆光,面向大臣。这样苏丹可以看清大臣的脸而大臣看不见苏丹的表情,达到君威莫测的效果。

同样也在这里,就在国王厅,苏丹向国王和女王称臣,阿拉伯人对欧洲的统治结束了。

【转】爱神木中庭(El Patio de Arrayanes)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的名字。又名桃金娘木中庭(Patio de los Mirtos)。这个名字源自于中庭被爱神木丛围绕着中间的池塘而绿色恰和中庭白色的大理石形成完美的对比。又因其中间长 34 米宽 7。10 米的池塘而称为池塘中庭(Patio del Estanque o de la Alberca)。池塘将中庭分为二部份,且水源来自两方的喷泉(分别位于池塘的二底端)。中庭二边各有房间,在短边则有数个柱廊。。这些柱廊其上为立方体的柱首,其中有 7 个半圆形的拱门并以镂空菱形和赞美神铭文作为装饰。中央拱大于其他六个,,并以坚实的扇贝,一系列美丽的植物及柱首则是蜂巢式为饰。

其实吧,皇宫的金色和水的绿色,大多应该归功于滤镜的效果。水不清澈,甚至有些污渍。但无可否认,仅仅是滤镜能呈现出盛世美颜,就可以称之为美女了。至少不用PS就是绝美照片。

大人有大人的游乐,孩子有孩子的游戏,在阿尔罕布拉宫的整个行程中,自洽的很。

拿着小小玩具,心中演示着种种场景,仿佛尽到了主人对宠物的关爱一般。

偶尔也会被妈妈拉来补充照片情境。

大使厅是最雄伟的宫殿,为宝座室并做为公务接待大厅。

传说则是:当初哥伦布说服天主教君主批准且女王提供了她的珠宝赞助他的西印度探险即是在此完成。

四壁繁复的雕花墙壁层层堆叠,不仅没有密集恐惧症的担忧,而且延伸至屋顶,灿若繁星。

【转】透过隐蔽的深窗,可以窥见宫外的热闹,而外界却无法得见屋内的旖旎香艳,特别是那些神秘而又风情万种的蒙纱阿拉伯美妇。宫殿里的高处有很多隐蔽的小窗口,宫内的女人可以推开小窗向下窥探王宫内的各种活动,而下面的人却注意不到她们,所以这些小窗又叫‘侦查窗’。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内向的建筑,它通常与女性的纯洁相提并论。

隐藏在王宫内部这些窗子后面,可以远眺平民们居住的阿尔拜辛区。

在各个宫殿之间,通过走道相连,走道上有不少的阳台。

末代苏丹王后(在中国应该叫太后)在她的儿子和基督教徒谈判投降时,就是在宫殿的莫一个塔楼的阳台上告诉他的儿子:“看这片你投降的地域,并记得你所有的祖先因身为格拉那达国王而逝,而王国在你手中失去”,诛心之言,残忍而无情。想来她的权力欲望远远大于她的儿子,抱怨的不是身为君主的苏丹何去何从,而是不再有苏丹王后的威势权力。

继续游览,是姐妹厅。

姐妹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是美丽完美无瑕的蜂巢结构(钟乳石)穹顶。其采光非常讲究,光源来自于侧边的小窗户。因此,穹顶如同是一个美丽且精致丰富的花团。

如锦!

再继续游览,是狮子中庭。

是阿尔罕布拉宫里与桃金娘中庭齐名的中庭,是皇室家族休息的地方,这个地方到处充满雕刻。【转】过去这里雕刻有四种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但现在颜色都已褪去,但看起来还是非常美。这个厅是创建人的儿子构想修建的,借鉴了修道院的建筑特色,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利用无数圆柱的构想。这些圆柱代表树干,柱头装饰象征椰子树叶,当格兰那达绚烂的阳光斑斑驳驳地洒在柱子上,就如同坐在用石头筑成的人间天堂里,很惬意。

这里还发生了一些忠诚与背叛的惨剧,是我不喜欢的历史颜色,自动忽略。

与矩形集中水面的桃金娘院不同,狮子中庭的设计是十字交叉水渠,水渠交点为石狮喷泉。

【转】中庭由124根纤细的雕花圆柱组成,环绕着狮子庭的喷水池,由12头狮子支撑,过去12头狮子可以计时,每过一钟头就有一个狮子喷水。庭中四条道路象征天堂上的四条路,分别由奶、酒、水、蜜糖制成。

【转】狮子院的建成有着许多偶然性,有任何一环出了问题,狮子院便不会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其建设者穆罕默德五世被兄弟篡位,渡过海峡流亡至北非避难,后来传奇般的联合天主教势力复辟登基。恰在流亡期间有机会接触他所知文化中从未有过的艺术,狮子中庭基于伊斯兰园林艺术,吸收了古罗马的审美情趣建设。整体体现对天堂想象的物化,线性的水渠将庭院空间划分为四块,代表了世界的四个部分。四条水渠代表天堂中的四条河流。纤细的柱子组成的柱林仿佛沙漠绿洲中的棕榈树林。水渠从室外庭院直接延伸至室内,和柱廊一起打破了空间的界限,成为室内外整体设计的典范。

在这座宫殿是将纳塞瑞斯艺术发挥地最辉煌完整的作品。这座宫殿的美丽无比的情感与和谐。光,水,颜色和精致的装饰这座宫殿变成了感官的奇妙乐趣。在此宫殿少了穆斯林主流的抽象及几何装饰,取而代之的以自然风格为主。除了基督教的影响外,这可能是由于穆罕默德五世和其基督教徒外长佩德罗长久友谊所致。

这也是我们到了庭院觉得视线清爽的主要原因。

【转】从外面看,矮矮的建筑群方头方脑,显得有些沉闷;实际上王宫内部建筑内部宛若仙境。潺潺流水与清脆柔美的喃喃低语交相辉映。伊斯兰文化 体现的就是外表朴实,内在华丽,正如伊斯兰女人的穿着,外面包得严严实实,不是黑色就是白色,但是内衣的款式和花样上却眼花缭乱。

游客们一般都会喜欢靠近窗口留影纪念,繁杂到极致的窗框,庭院的幽幽绿色,偶尔的一缕阳光,至少让宫殿有了一些生气,不显阴暗。

伊斯兰建筑中不能出现具体实形的人物和动物,因为古兰经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状象来作为装饰物,因此所有的装饰只能使用线条文字和几何学花纹。当阳光投射在这些镂空和雕琢的装饰上,总是能给人一种舒适和美丽的感觉。当然,密集恐惧症者除外。

墙壁、窗棂、柱子乃至每一个角落,没有一处不雕花,繁复细密的雕刻纹饰,不断重复的几何图案,精巧的瓷砖和马赛克,以及看不懂的阿拉伯文箴言,在并不宽敞的空间里展示出了惊人的精巧,给人梦幻般的奢侈华丽,这种装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修辞的方式描绘了天堂的奢华和迷幻,在绚丽的空间生发出一种优雅和梦幻,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了国王的财力和高贵的身份。

西班牙的摩尔建筑,“装饰”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典型的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

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图案。阿拉伯的装饰基本说来就是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进行空间上的诡秘重复,进而达到出其不意的装饰效果。

阿尔罕布拉建筑师最关心的是无论空间的大小尽可能地装饰每一个空间。再多的装饰元素都不够。室内拱门的大部分都是假的拱门,没有结构,他们功能只是装饰用。墙壁上挂满了美丽的和极其丰富的陶瓷和石膏,附已雕刻细致的木框等。

特有的建筑和装饰,让阿尔罕布拉宫的景观辨识性极强。

汤姆克鲁斯电影作品中,就曾出现。

达拉塞花园(Jardín de Daraxa),又名橘子树花园(Jardín de Naranjos)或大理石花园(Jardín de Mármoles)。在花园里,有翠柏,金合欢树,橘子树和黄杨木围绕着中央的大理石喷泉。

我们一行已算是行程缓慢,驻留时间比较长的游客了。最终走出纳瑞斯皇宫区域,已经中午了。

出口就在卡洛斯五世皇宫 (Palacio de Carlos V)附近。

【转】皇宫的起源是国王及其皇室需要一个地方其包括所有舒适的条件,而皇宫或是夏宫并无法满足他们。于是国王下令建造一宫殿并要求在阿尔罕布拉(Alhambra)的旁边以享受它的美好。负责工程的建筑师佩德罗。马秋卡(Pedro Machuca)是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爱好者。工程在 1527年开始,在 1957 年完全结束。整个建设可分为几个阶段,例如 :缺乏融资,判乱而导致停止工程,等。甚至有时建设被忽略到如此的程度:天花板倒塌。皇宫是呈正方形,其主要外观是宽 63 米,高 17 米。其具独特的圆形中庭。它是在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最重要的建设。只有南方和西方的外墙做装饰,而北南方因连接到阿尔罕布拉宫而没有装饰。

转过皇宫是一个花园。

刚好,休息调整。

花园的风格不再是那种让人不舒适的工整的精修感,而是随意的自然布局和摆设。

孩子们跑上跑下,比宫殿内部明显轻松欢快许多。

西班牙的橘树很多,多到各个城市都是主流树木。

南部的欧洲大陆,伊比利亚半岛濒临亚得里亚海,整体又在大西洋的东侧,冬季丝毫没有冷冽的气象。

孩子们信步走来,照片下的笑容,如春光。

经过蓄水池广场(Plaza de los Aljibes)。

【转】蓄水池广场源于它是于 1494 年田地亚(Tendilla)的伯爵建于阿卡萨巴碉堡及皇宫间的沟渠。这些蓄水池,长34米,宽6米,高 8 米,之后被掩埋包括周围的街道和广场才成现在的方形。广场上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空地,介于阿尔罕布拉的塔楼及防卫城和酒之门(puerta del Vino),阿拉伯王宫 (Palacios árabes),卡洛斯五世王宫(Palacio de Carlos V)间。旅客可从广场享受城市,坡地区和圣山景观

阿卡萨巴碉堡是阿尔罕布拉最古老的一部分,在穆斯林抵达格拉纳达前就已开始建设。

军械广场(Plaza de Armas)曾是作为阿卡萨巴碉堡(Alcazaba)的入口。

【转】军械广场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功能。是由要塞的居民进行了建设。右侧仍然是一个具有二部份的大水池,其中一个是雨水蓄水池,但在 17世纪开始接收来自阿尔罕布拉灌溉渠道的水。附近的蓄水池,碉堡入口左侧,有一个浴缸。在广场中间及部份墙上,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几个阿拉伯式房屋,是属于平民的居所,有的是公职人员,有的是军事人员。在靠近给布拉达塔(Torre Quebrada)有一个大地牢。(貌似这个地牢在韩剧《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中就是天国的钥匙所在之处。)

城堡从外表看上去敦实而方正。

这个防御城堡位于最外侧,高高在上,代表阿尔罕布拉宫的阳性,它具有坚不可摧的防御系统,如有战事,它将保护整个王宫不受损伤。而隐藏在后面的王宫则是阴性的,是君王和妻妾们的居住场所。

热播韩剧《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故事的关键就是“法蒂玛之手”与“天堂的钥匙”。传说如果有一天,这只手触碰到那把钥匙,整个阿尔汉布拉宫就会轰然倒塌,永远消逝。

特意打卡天国之钥和法蒂玛之手。

上帝之手刻在正义之门上方。正义之门位于宫殿建筑群整体的偏僻处,是一座结构为Z字形拱门,这座拱门不同于单一的拱门,其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防御迷宫,雄伟庄严,具有内外两座马蹄型的拱门。

正义之门在外门的上方雕刻着一只大手,寓意会带来好运或避免灾难的护身符(法蒂玛之手)。

天国之钥刻在酒之门(Puerta del Vino)的门楣。

【转】酒之门是阿尔罕布拉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可以追溯到穆罕默德二世时期。如今,它是孤立的但内含蓄水池广场(Plaza de los Aljibes),它很可能是一系列建筑的一部分。自 1556 年阿尔罕布拉的邻居他们喝醉了,没有提交税务而将酒留在这个门。这是一个可能的解释门名称的来源。也有另一种理论,根据该名称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显然,被两个字搞胡涂了?Bib al-hamra'?,这意味着红门或阿尔罕布拉之门,这应是门原来的名字。而?Bib al-jamra?则是指酒之门。

按第二个理论可以证明,因有往上阿尔罕布拉的走道。大门的外立面是最古老的部分,它有一个马蹄尖拱和拱延伸的部份饰以浮雕。符号出现在其门楣与线 :一把钥匙和石膏板具有以下文:荣耀我们的苏丹阿布。(Abu 'Abd Allah al-Gani Billah)即穆罕默德五世(Mohammed V)。在这个门面是一个双阳台,是背面外观的大门,这之后才建成的。外观上的游客可以欣赏与扇贝与多色砖装饰的弓。牌坊上有一个拱延伸的门楣,作为支持第二部份,双阳台,并在拱交错部位则是纳塞瑞斯(Nasrid)国王的纹章即:唯有上帝是胜者(only god is victor)(西班牙语:Solo Dios es vencedor)

这两栋门的重要意义从以下这个事件可见一斑。摩尔人末代君主在阿尔罕布拉宫的大使厅交出了象征主权的钥匙,无颜面对臣民,没有走这两个门,而是从人迹罕至的陡坡下山悄悄离开,当年轻的苏丹骑马离去的时候,站在一个磐石重叠的高地上,回首看了一眼即将永别的绝美的宫殿,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所谓的“摩尔人最后的叹息”。

在这里,那位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对他说出那句千古流传的绝情话:“你倒是该像女人一样哭泣,哭的是没能够像男人那般战斗”。

一个上午的游览,基本覆盖了重点区域,顺着主路准备离开了。

两侧偶尔可见一些店铺和后期的建筑,没有太多的游览意义。

顺着来时的小路下山,一路奔跑。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对我们来说,是美好的,是开心的,已值得留念的旅程。

事后,我们也是盘点行程,觉得格拉纳达是可以增加1日的行程的。

我们在格拉纳达驻留了2天一夜,觉得仍旧没有尽兴,总体来说,如果在这里渡过两个夜晚,不会感觉枯燥和无聊。

最后,附上阿尔罕布拉宫的景点合集,详见《阿尔罕布拉宫解说词》

下午左右,从格拉纳达租车,开始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自驾行程,会途径龙达,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托莱多,终点是马德里。

龙达,安达卢西亚腹地山地丘陵中的一座小城,位于塞维利亚、科尔多瓦、马拉加几座大城市之间。它最早建立于三千多年以前,在古罗马时代发展起来,小城伫立在750公尺高的悬崖之上,带给人惊险壮美的感觉,“建在云端的城市”“悬崖边的白色小镇”,同时这里也是西班牙斗牛士的故乡,是斗牛运动的发源地。因为风景秀美,人迹罕至,也被人称作是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海明威功不可没,缘起于小说《逝世在午后》:“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适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

从格拉纳达租车,目的地~~龙达!

旅游攻略是这样介绍的:龙达古城被太加斯溪分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新桥跨越险要的峡谷将其连接,龙达一分为二,伫立在750公尺的悬崖之上,险峻的峡谷不到100米宽,刀削般垂直向下,一座横跨峡谷的悬桥通向对岸。北端是斗牛士广场,斗牛场,瞭望台、西班牙广场,南端是议政厅,阿拉伯浴室等、老桥等。在新桥之下有一条狭窄步道通往谷底,直达小溪。

订的SPA酒店,夜宿小镇,好好放松,迎接后半程的旅程。下午开车从格拉纳达出发,到了龙达的时候已经算是晚上时分了。

匆匆放好行李,就出去在小镇里面逛哒,小镇很是安静。

从酒店到龙达新桥很方便,途中还会路过一个很小的教堂,还有斗牛场,小广场,公园之类的,由于天色已晚,就没有太多逗留,直接来到新桥。

壁立千仞,从桥边远眺还是非常震撼的。

回到酒店的时候,依然天色幽暗,灯火阑珊了。

一夜好梦,静待来日的精彩。

----------------------------------------

窗外还是一片黝黑,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不远处的山坡。

清晨早早起床,来到小镇的大街上,行人寥寥,行车寥寥,静谧的仿佛整座小镇仍在晨梦中。

每到一个小镇,都莫名喜欢清晨的模样,没有多少行人,自然也没有本属于城镇应有的嘈杂,仿佛街道上的自己成为了小镇短暂的主人。

对应我这个外来游客,有一种占据小镇机体的幻觉。

走不多远就路过昨晚见到的修道院,与昨也相比,有了清洁工和路上的行车,多了一丝生气。

龙达斗牛场,据说是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有点少林寺在武侠江湖中的地位,这种地方必然要有绝世高手或者强横宗派来撑场面的。斗牛场门口站着的两位不是杨逍和范遥,干的也不是赏善罚恶的差事,而是著名的斗牛家族罗梅罗历史上出现的绝代高手。

龙达被称为现代式斗牛的发源地,这里先后出现了两个辉煌的斗牛家族。第一就是在18世纪的罗梅罗家族,他家的三代斗牛士都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斗牛士。另一个斗牛家族就是奥德涅斯家族,其中的安东尼奥德涅斯更是被著名作家,海明威而追捧,作家千里迢迢来到小镇,只为一睹这位传奇斗牛士的风采。

整体上,斗牛场不大,门面更是局促,也就是国内乡村小剧场的规模。

旁边有一个公园,主要位置上是一个雕像,认出的关键字是“龙达”和“罗梅罗”,查询资料,是一位叫佩德罗·罗梅罗的传奇人物,据说他一生中共斗杀了超过5000头公牛,而自己毫发无伤。

说实话,广场看多了是颇有视觉审美疲劳的,相比国内的大场面,太小家子气了一些,也没有太多特色,考虑紧邻曾经的市政厅(就是改造成古堡酒店的那个建筑),据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描述就是聚众在市政厅,而后被扔下悬崖的那个所在吧。

未作考究,笑谈而过。

清晨的新桥,街灯还没有熄灭,给人的感觉略有清冷。

龙达此行的重头戏是新桥,确实是非常震撼。以至于在我们的朋友圈中的评论大多是“震撼”二字。

28MM,35MM,50MM,所有的焦距都没法表述此时的视觉感受,只好用手机不停的全景,全景,全景。。。

天渐渐的亮了起来,我们也回到酒店,感谢孩子们的坚持,让我们享受到行程中的别样风情。

酒店窗外就是悬崖,视野千里,让人们的心胸也是为之一荡。

SPA的位置尤其开阔,冬日的太阳,暖暖的晒在泳池边的窗户上,难得的旅途悠闲时光。

孩子们在泳池里面嬉笑,打闹,由于目前时旅游淡季,兼且是收费的泳池,所以只有我们一行,别无他人,玩闹的自然也是更为肆意。

抖擞精神,此行之后,开始一路向北。

《孤独星球》2018十大最佳旅行城市榜单的第一名,西班牙国粹“弗拉门戈”的发源地。

《孤独星球》介绍塞维利亚:“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能够汇集了世间的一切美好和激情,那一定就是无与伦比的西班牙南部地区塞维利亚。塞城是安达卢西亚区的首府,同时也是这一地区最大的城市,西班牙南部特有的生活方式在此地以最纯粹和最激情的方式挥洒得淋漓尽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生活。”确如此言,塞维利亚这段旅程的主题词是“风情”。

这世界上有许多哥特式教堂,但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在塞维利亚。

这世界上有许多座国王宫殿,但欧洲最早的王宫在塞维利亚。

这世界上有许多西班牙广场,但最大最美的西班牙广场在塞维利亚。

这世界上有许多的歌舞表演,但最炽烈肆意的弗拉门戈在塞维利亚。

世界排名前15的歌剧作品中,有三部(《卡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婚礼》)把故事的发生地设定在了塞维利亚;文学名著《唐璜》(拜伦,英国)《卡门》(梅里美,法国),让自己文学作品的主角生活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甚至拜伦借唐璜说:“他出生在塞维利亚,一座有趣的城市,那里出名的是橘子和女人。没有见过这座城市的人真是可怜。”

从新城区开车到老城区,第一感觉就是道路狭窄,太窄了!所有道路只能单行。

全程都在跟导航和路标反复纠缠,没顾得上照相。下图这样的道路,简直就可以让我认为是康庄大道了。

公寓好赞,两层三居室的房间,而且又厨房,客厅。可以边做饭,边聊天,窗户很多,阳光可以斜斜照进来很多,明亮,而且,暖。

孩子们显然欢喜露台的阳光房,大于室内空间,宁愿穿着外套在阳光房玩游戏。

下午的阳光暖暖的,其实可以把阳光房的塑料围墙卷起来,就成了一个自成天地的大阳台,虽然是冬天,但丝毫没有凉意。

稍微洗漱休整,马上出发,去超市采购这几天的食物。

和国内超市便利店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采购仍旧集中在虾,火腿,香肠这类常规食品上。当然,鸡蛋,牛奶,饮料,水果,大大的买。

采办完毕,一行人开开心心,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的逛街去。

毕竟,塞维利亚的风情,在街头巷尾,在砖瓦草木,不在酒店里面的。

我们有些追求公寓本身的质量,住的区域离核心区域稍远,需要步行大概20分钟吧,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也许我会放弃酒店的舒适度,节省这20分钟的路程。

人是铁,饭是钢。

虽然买了很多食物,但白天做饭太耽误时间了,所以午饭(下午饭!)还是出去吃,虽然大人和小朋友们均强烈表示,自己做的饭更加美味合口。

吃饭的位置基本就是位于塞维利亚的圣十字区,吃过饭,向西班牙广场方向步行,5分钟就到了一个花园,窄长的花园没有太多亮点,但是步行到西班牙广场的必经之路。

官方介绍:穆里略花园建于1911年,为纪念这位17世纪西班牙伟大画家而命名,塞维利亚王宫和大教堂内有许多他的作品。

孩子们的快乐很简单,非常简单,到了哪里都不忘喂鸽子。以至于这几天养成了随身携带白米粒或者面包屑的习惯。

花园整体人非常少,很少,少到鸽子寂寞孤独的在主路上散步。

花园整体是一个长长的矩形,从中间穿过去,基本就远远的可以见到西班牙广场了。

塞维利亚到处都是类似圣母抱着一个儿童的画像。想来应该是某一任的国王尚在年幼时,得到了母亲垂帘听政,最终得以王国中兴的故事吧。

不知道,纯属揣测,有知道的同学欢迎更正赐教。

既然出国旅游,总是喜欢这类隐藏在现代文明之下,可以让我私下揣度发挥的文明对比。

典型的就是马车,电车和燃料汽车共享道路,融洽自得。

在最闹市的街头,轨道交通不仅没有带来交通问题,反而别有一番风情。

既没有见到紧紧张张的交通警示,也不必要落杆亮灯之类,反而大家轻轻松松,自自然然的彼此交错而过。

路过塞维利亚大学,前身是塞维利亚皇家烟厂,当然最有名的是“卡门”的工作单位。

一座18世纪石砌建筑,是欧洲第一家和最重要的卷烟厂,也是西班牙旧政权时期最豪华的工业建筑。20世纪50年代以后改为塞维利亚大学校长楼。

路边还有一个像是展示厅或者博物馆之类的建筑,不做考究,匆匆而过。

一个非常宽阔的路口,西班牙广场就在路口的另一侧。

路中间耀武扬威的,估计是塞维利亚的那位国王吧,很有意思,西班牙整个行程中,我们见到的英雄人物大多是国王,少见治政的贤臣和无敌的将帅。

对我而言,没有那种将星璀璨的大时代背景,一枝独秀的无敌君主就失去了吸引力。

过了路口,首先见到的建筑物应该是路易莎公园的雕像。公园貌似也不小,不过估计到达这里的游客,因为西班牙广场在即,通常都会忽略掉这个公园,存在感极差。

其实,挺不错的一个公园的,玛丽亚?路易莎公园是塞维利亚的主要绿化区域。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在此公园内举行。西班牙广场上新建的建筑物被用作展厅。

【转】西班牙广场位于玛利亚路易莎公园的一侧,最初是为了1929年的伊比利亚美洲展览设计建造的,是一个直径为200米由三座建筑物所形成的半圆形广场,连续不断的建筑环绕着广场边缘,可通过有许多美丽桥梁的护城河到达,广场中心是一个大喷泉。

今天,广场上主要是政府建筑物。广场的墙壁上有许多壁龛,每个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游客可以取走代表各省份的照片。在广场上也可以看到西班牙不同的建筑风格,包括哥特风格,摩尔风格以及银匠风格。对塞维利亚考古或民俗感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参观下由广场上的建筑改建而成的考古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整体色调明朗,设计恢弘典雅,宽广开阔,沿着拱形的广场长廊可以看着彩绘壁龛,每个壁龛都代表了西班牙的一座城市。除了标注了地理位置,壁龛还用彩瓷描绘了每个城市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和地标建筑。

《星球大战》前传中的纳布星宫殿和广场便是在此取景。

西班牙广场还少有的引入了河水和跨桥的概念,很有北京故宫护城河与金水桥的布局特点。再加上来来往往的复古观光马车,好像误入了精心布置的中世纪电影场景。

啥也不说,宽阔的西班牙广场,天生就是全景照片游戏的绝佳背景板。

【转】西班牙广场呈新月形,既可以看到哥特式的穹顶,也能看到摩尔风格的廊柱和天花板装饰,不同的风格和谐共生,雅而有致。

眺望广场,大概下午时分游客本就开始少了起来,兼且广场非常宽阔,基本感觉不到太多喧嚣,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恬静安逸的氛围。

小闺蜜两人说说笑笑,勾肩搭背的到处闲逛。

大闺蜜两人则安安静静的体会着塞维利亚的风情,享受旅途中难得的安逸。

广场上,有不少鸽子,孩子们早就养成了随身携带食物的习惯,从口袋里掏出米粒喂鸽子。

在广场开阔,没有车辆,是一个肆意奔跑的好所在。

间或有复古马车在广场的外道上踢踏走过,刚好是我们追逐打闹,玩笑嬉戏的好背景。

欧式的广场,和优雅的散步更搭配,不需要刻意的POSE,就这么随随便便在广场上漫步走过,随手照下来就是一副温馨美好的异国风景。

坐在台阶前,来个合影,心情和笑脸一样绽放,同行的日子如此美好。

哪怕无所事事的闲坐庭前,不必看云卷云舒,也不必做作的感慨花开花落,只是那么随意的看看图片,玩玩自拍,就挺好。

西班牙广场的走廊,就是星球大战拍摄视角的那个地方,需要走过小桥和一片立柱,顺着台阶基本在建筑2层的高度,从这里可以用30度的视角平视整个广场。

当然,个人认为最好的取景方式是用廊洞的马蹄形阴影框住外面的广场塔楼,背影照很有时光流转的历史沧桑感。

一直逗留到傍晚,直到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们才从广场离开,按照预定计划去看弗拉门戈表演。

塞维利亚夜景

灯光下的塞维利亚,道路上还有有不少车辆,大概我们距离道路有些距离,或者司机本就不喜欢鸣笛按喇叭,所以没有嘈杂和烦躁的交通狂怒症的迹象。

车光、灯光、暮色下的最会一缕日光,反倒给城市的夜色平添几分生气。

轨道交通就这样随意的与我们侧身而过,各自遵守公德,行人不抢路,车辆自燃不需要减速,全程保持着不算快的匀速行驶,反而是最高效的交通规则。

再次回到老城区,按照导航的指引,穿街走巷的向弗拉门戈博物馆前行。由于时间比较充裕,途中遇到有意思的小店或者建筑,也会稍作停留。

信步的走,把所有的相遇,都当作美丽的邂逅。

感受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城市氛围,从看一场佛拉明哥舞步开始,来到塞维利亚,弗拉门戈才是重点,这里是弗拉门戈的发源地,有着最纯粹的弗拉门戈文化,在狭小街区的小酒馆或者小剧场里零距离接触,感受着同一个小小空间里的舞乐波动。弗拉门戈舞蹈是西班牙南部热烈灵魂的缩影,舞者从骨子里迸发出的那股激情和力道,令人极尽震撼。

由于场地不安排座位号,所以大家貌似都心照不宣的来的比较早,等待进去时候挑选比较好的视角座位。

塞维利亚老城区的道路和格拉纳达一样,非常非常狭窄,仅容一辆车行驶,甚至需要行人贴墙避让。

如果有自驾的同学,一定要租小一些的车子,至少容易转弯。我们7人座的福特,经常在路口煞费苦心的转弯。

舞台很小,如同天津茶馆相声的场面,大家圈坐在舞台外侧,可以非常近距离的感受弗拉门戈的节奏。

和相声一样,也是有一个主持人报送开场,进行简短介绍。而后歌手依次上场就坐。

塞维利亚的弗拉门戈,表演舞台差不多15平米,观众围绕而坐不过百人。整场表演由3位歌手,3位舞蹈演员组成

【转】一把主音吉他,一男一女两位歌者外加响板伴奏,你能看清舞者投入的面部表情,和感染力十足的眼神,伴随明快有力的踢踏舞步,将你牢牢的带入情绪和节奏中。弗拉门戈需要近距离的观赏:舞者面部的微妙表情,跺踏地板产生的振动,手掌拍打的力度,衣服、流苏的舞动,手拨琴弦的指法,舞姿的妙曼和细致入微的变化,都可以看的非常真切。这种一两个人的小型舞蹈不靠规模、壮观取胜,舞者的个人魅力与音乐、歌喉的完美组合,在近距离与观众产生奇妙的互动和化学反应,那是大剧场永远无法感受的。

歌手的声音一定要是苍凉而且沙哑的,而舞者的身姿则一定是坚挺而自信的。铿锵的舞步,华丽的转身,高傲的眼神,传递出舞者的热情与不屈。张弛有度的击掌节奏、尽情舒展的肢体、干净利落的踏地舞步、舞者的面容在欢愉、悲伤、痛苦、坚毅等等的情绪中渐进切换,唯独没有漠然和麻木。歌手,舞者,甚至近在咫尺的观众,在小小空间中共同参与了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弗拉门戈演出过程中是禁止照相和摄影的,等到全部节目结束,所有演员会上台逐一进行小片段的展示,我们看其他人在这个时候可以举起相机和手机,也就跟着一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弗拉门戈次要看技巧,首要看情绪。而情绪的核心则是女舞者,观众的情绪和随着裙摆飞起,会随着踏脚落下,会随着响板产生期待。。。

【转】“弗拉门戈舞的女子舞蹈,那是一种饱经风霜之后的自信,是一种历经世态炎凉之后的洒脱,是一种就算痛苦我也没打算哭给你看的骄傲,是一种你不讲理也别指望我会讲理的逻辑,是根本没打算和任何挑衅一般见识苦苦纠缠的格局,是“你不在乎我我还不在乎你呢”的宣言,是游戏还没有开始就看透了对方的幽默,是怕受伤害而撑起来的神气,是知道前程漫漫告诉自己你必须快乐的决心。人们说:弗拉门戈舞在表达爱情,可是那不是纯情少女的爱情,也不是痴情女子的爱情,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然后说,“好,我陪你玩”的姿态……弗拉门戈舞的舞者亮出第一个动作,就明明确确地告诉你,她要做自己。”

来之前,始终担心6~7岁的小朋友无法理解弗拉门戈而无聊,甚至心里都做好了提前离场的预期。

出乎意料,90分钟的全程,不仅全神贯注的观看表演,甚至情绪可以和演员一起伴随着剧情跌宕起伏。问她们是否看懂,她们告诉我:他爱上了她,她不爱他,她爱他,他伤心。。。。。。

一段表演,貌似把大家的热情已经全部宣泄了出来。

夜深了,回酒店的路,安静而略有漫长,大概一天的奔波,有些累了吧。

祝一夜好梦,期待明日的行程。

早上起床,在酒店吃了丰盛的早餐,而后打包好行李寄存,之后一行人继续奔向老城区,也叫做圣十字街区。

按说我们出来的已经挺晚的了,但是居然还是游客寥寥,貌似还在各自休息。

【转】圣十字区紧邻塞维利亚王宫,是塞维利亚的老城区。这里也被叫做旧犹太区,因为在十三世纪费尔南多三世国王攻下塞维利亚后,就将犹太人聚集于此,而十五世纪中叶,犹太人被驱逐,这里大多为富人所居住。在18世纪,街区经历了重建,其中一些著名的前犹太会堂都被改建成了教堂。现在圣十字区的小巷里,还能看到保留古色古香风格的建筑,还有很多很有特色的餐厅、小店。圣十字区由很窄的小巷和胡同组成,这是犹太人的智慧,他们为了躲避塞维利亚夏日的太阳,建造了这样的小巷,就在这些曲里拐弯的小巷中形成了流动干爽的风。

路口可见被汽车刮蹭的如同苦瓜脸一样的石柱,可见昨晚感慨的道路艰难不是个例。

街巷里面的店铺正在陆续开张,还没有太多的顾客盈门。明明已经是上午时分,却带出来清晨的感觉。

走不多远,就到了塞维利亚大教堂侧边的一个广场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吉拉达塔楼和塞维利亚大教堂圣器室

吉拉达塔楼是塞维利亚的地标之一,不论在城市的哪个位置都能看到这座97.5米高的建筑。此塔是由伊斯兰教徒阿莫阿德家族于12世纪末主持修建,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塔顶28个大钟至今仍能用优美的音色为塞维利亚居民报时。

随俗,背对着喷泉丢下一枚硬币。(貌似罗马假日的桥段,结果引申到了很多的景点)

其实吧,孩子们对这些没有太多的感觉,坐着吃冰激凌,拿着插卡音箱听着《西游记》,偶尔互相交流一下故事心得,就已经很满足,很美好了。

大教堂的侧面,有很宽阔的广场空间,而且游客不多。

就当作短暂休整,我们在附近休息喝水。

孩子们精力恢复的很快,在广场上奔跑着,有着远胜于我们的精力。

妈妈们也被孩子们带动起了兴致,一起玩着游戏,并不急于出发。

这样挥霍时间的感觉,太棒了。

想来,多年后,孩子们对于此时此刻的感觉,远比在景区门口排队来的更加清晰和亲切。

马车巡游

向前稍微走很短距离,就能看到依次很多的马车,马夫会主动招呼客人。

孩子们对马非常好奇,马也是非常配合,温顺的任由抚摸。

一行5人和车夫商定好价格,就在马车轻快的马蹄声声中出发了。

坐在马车上,和正常的汽车,公交行驶在一个交通道路上,而不是限定在景区之中,让我们更加全面,更见方便的感受塞维利亚的街市风情。

居然发现从大教堂稍微转弯就来到了大路上,原来老城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大。

靠近河边,提醒我们塞维利亚也是一个港口城市,甚至哥伦布第一次远航的出发点就在塞维利亚。

【转】塞维利亚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是西班牙排名第三的大学。所在的建筑是1950年时由欧洲第一座 香烟厂改建而成的,那可是西班牙旧政权时期最豪华的工业建筑, 而《卡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香烟厂,这座建于十八世纪初工业建筑,是西班牙最大最好的构架之一,是仅次于埃斯科利亚修道 院的西班牙第二大公共建筑,从结构上来说,前厅、院子的空气流通是最大的特点,而从华丽的主立面上,我们能看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转】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Archivo General de Indias)坐落在塞维利亚的古代商人交易所(Casa Lonja de Mercaderes)内,是极有价值的档案文件的文件库,说明了在美洲和菲律宾的西班牙帝国的历史。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所在的建筑由胡安·德·埃雷拉(Juan de Herrera)设计,是西班牙意大利式文艺复兴建筑的实例。1987年,这座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收藏有从征服者到19世纪末的丰富档案,包括塞万提斯的求职请求,亚历山大六世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划分世界的教宗诏书,哥伦布的日志,美洲殖民地美国城市的地图和规划等等

还有一些建筑,记不太清,也没去太多后期考证。

马车比我想象的迅速,不多时就到达西班牙广场前的路易莎公园。

两辆马车交错而过,车夫和车夫,游客和游客,胡互相打着招呼。

重新回到了西班牙广场,只不过昨天是背景的马车,现在我们就在这个背景之上。

车夫非常体贴和友好,可以放慢了速度让我们更好的合影照相,也会配合我们摆拍POSE。

总体来说,塞维利亚的弗拉门戈和马车,是本次行程中很棒的体验,也是我们对塞维利亚的重要加分项。

大家互相交谈着:看,昨天我们在这里。。。。昨天晚上那里。。。。。。

大教堂与王宫

马车巡游的终点,就是塞维利亚大教堂前面的广场,貌似叫做胜利广场。很多的旅游照片均是从这个角度拍照的塞维利亚大教堂。

初见塞维利亚大教堂,是《刺客信条》的海报。大概就是取景于此吧。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原型是一座清真寺,同时后期又融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是西班牙黄金时代最好的见证者。

教堂的体量确实很大,围着教堂的周边逛了逛,客观的说,比圣彼得少了很多的气势,比圣母百花大教堂又少了很多的精致。

相比而言,让我觉得很有新意的感受是教堂前的火车,就这么近距离的围绕着教堂周而复始的行驶。一下子让教堂和尘世亲近了许多。

只是在周围转了转,没有进到大教堂的内部。

大教堂内部最大的看点是哥伦布墓室。从网上看哥伦布墓是一个雕塑群:四个盛装的西班牙男子代表西班牙四个区域,抬着哥伦布的棺木。盛大隆重完全是国葬场面。想必塞维利亚是非常感谢哥伦布的伟大航海发现的。当年哥伦布的新大陆远航便是从塞维利亚港口启程的,之后从南美洲运回黄金的船只返航时大都停靠在塞维利亚港口,让这座城市迅速发展、富甲一方。哥伦布逝世之后,灵柩由巴西运回西班牙后,便安放在塞维利亚大教堂。

再次表明个人好恶,哥伦布具备了作为成功者的诸多恶德,至少我是深深厌恶的。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是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和达伽马,好望角之后神秘东方在召唤;实践地球是圆球的则是麦哲伦,西向的终点是东方的起点。哥伦布的贡献,是发现美洲大陆,并随之开启掠夺美洲财富,消灭温和文明的血腥大幕,是由美洲黄金堆积起来的无敌战舰和西班牙帝国。是利己的,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根本谈不上,反而让阿兹台克文明,印加文明从悠悠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

塞维利亚王宫紧邻着大教堂,我们在胜利广场就可以看到排队等待进入的游客。

同样,也没进到王宫里面,毕竟刚从格拉纳达辗转而来,对于拥有小阿尔罕布拉宫称谓的景点,实在难以付诸热情。

塞维利亚王宫最早期是摩尔人的城堡,西班牙人在后期的改建和重修中并未全部去除原有的建筑,而是取其精华,在继续沿用穆斯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基督教的建筑元素。宫殿规模不大,但花园占地面积可观。看旅游介绍如果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就是了,因为无论是中庭建筑,还是马蹄形拱门,都是迷你版的阿尔罕布拉宫。《权力的游戏》中的多恩王国便是在此取景拍摄。多恩王国的道朗马泰尔亲王也这样说到:“流水花园是我在世间最流连的地方”。

影视资料是这样介绍的。

随意逛逛,从胜利广场一直溜达到圣十字广场

坐下来,吃点冰激凌,暂作休息。

大概午后时分,我们从圣十字广场穿插小巷,回到停车的地方。

之后的行程会途径科尔多瓦、托莱多,最后到达马德里。

塞维利亚的两天一夜,足够精彩,希望后面的行程,仍旧会有精彩的故事给我听。

科尔多瓦繁荣始于8世纪摩尔人全盛时期,遍布清真寺和阿拉伯宫殿,衰败于13世纪光复战争的胜利,天主教彻底胜利,甚至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也被改建成大教堂。但是后期的涂鸦仍难掩历史的底色。科尔多瓦匆匆走过,这段旅程的主题词是“交融”。

格拉那达的阿拉罕布拉宫,是阿拉伯统治在西班牙的终结,那么科尔多瓦清真寺标志着阿拉伯文化在西班牙的顶点。《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林达的震撼。科尔瓦多的主教堂原是天主教的修道院,在拉赫曼一世的时代被拆毁改建成清真寺。到了1236年,它又变成了天主教堂。林达写道:“一千年过去了,嵌入的金片银片一尘不染,仍在那里闪闪发亮。照片永远无法替代那种现场感受—整体的气氛,光影的效果,朦胧和清晰混合的感受;还有,就是色彩,是微明微暗的光在赋予色彩活的魂灵。它们活起来,开始给你讲述一段阿拉伯神灯的故事。”

公元8世纪,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击退西哥特天主教政权,建立“安达卢西亚”成为阿拉伯倭马亚王朝一个省,随后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室皇子穿越北非,渡海逃到西班牙,自称“拉赫曼一世”,在安达卢西亚统一阿拉伯势力建立伊斯兰王国,史称“后倭马亚王朝”,但不敢自称哈里发,只是叫埃米尔(埃米尔在阿拉伯语中有军事统帅的意思,类似后世的总督称谓)。与当时定都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相互敌对,成为伊斯兰的两个中心,也就是我们大唐时期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和“白衣大食(后倭马亚王朝)”。直到公元929年自称哈里发。建都科尔多瓦,成为当时西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科尔多瓦城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齐名,成为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

阿拉伯帝国农业发达,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税。之前的西班牙土地荒芜,之后阿拉伯人建造灌溉工程,农田水利比当时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都先进,反过来,农业与手工业的发达奠定了国家富足的基础。另外通行费和关税也是重要收入来源,科尔多瓦商业繁荣,集中了全世界的精美商品,虽然随着光复战争结束走向衰败,但科尔多瓦融合着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两大文明。时间翻页,无论是非成败,当年的一切都变成了人类共有的遗产。

下午从塞维利亚出发,傍晚到达科尔多瓦,抱着试一试的心思,赶去大清真寺。其实叫做大清真寺,全名应该是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教堂。划重点,是教堂,不是清真寺,摩尔人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在西哥特人教堂的基础上兴建规模宏大的清真寺,而后基督徒收复失地之后又将其改回了教堂。只不过貌似大家都习惯称作为大清真寺。

之前看一下影视资料,是这样介绍的。

开车进入大清真寺区域,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道路狭窄,周折,行人和机动车共用2米左右宽度的巷间小路,关键是:找不到停车的地方!

事后总结经验,应该是我们的导航策略不妥,建议后去的同学们将导航设置在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区域,而不要直接驶向目标景点。基本所有的景点都在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区域内,反倒不如先到了周边,再步行过去更加便捷快速。

最终在河边找到停车场,当时把这个桥当作了古罗马桥(事后得知古罗马桥仅距离这个桥100米),和古罗马桥一样南北走向横亘在瓜达基维尔河上,。

 

不出所料,大清真寺已经关闭了,我们只是在外围逛了逛,拍照打卡,详细的内容留待明天继续吧。

孩子们仍旧地毯式的逛各个纪念品商店。

发生了本次旅游最大意外,孩子居然把纪念品架子碰翻了,大概50公分高的架子上全是瓷质的冰箱贴。我们一块一块的捡起来,和店家确认损坏情况,最后竟让只有一个冰箱贴摔裂了,当即掏钱买下,庆幸,太庆幸啦!!

纪念品有很多安达卢西亚风格的弗拉门戈,或者堂吉诃德,或者中世纪武士的纪念品。精美而且昂贵,再次庆幸,庆幸呀!!

晚饭,按照攻略介绍,去一个好像是米其林一星饭馆的饭馆,去打卡科尔多瓦著名的炖牛尾。

因为之前无论是西班牙海鲜饭,还是PITAPITA,或者其他传说中的美食,我们都觉得索然无味 ,远不如家乡的路边小馆。所以这次特意去排名第一的饭馆希望能一改之前的不佳印象。

但是,未遂,仍旧未觉美味。

饭馆靠近犹太人老区,整体风格仍延续着西班牙各个老城普遍的狭窄街道、白色房屋、美丽院墙,道路两边排列着摩洛哥风格的民艺店。百花巷,没有特意去,因为觉得子啊城区闲庭信步,说说笑笑,已然是一行的最大享受,刻意奔波反倒过犹不及了。

饭馆里面有浓郁的摩尔风格,整齐,明亮,而且干净,还是让我们的心情很好的。

至于菜式嘛。。。。。。呵呵,怀念家乡的味道。

情人节的前夜,喝嗨了!

大人孩子,牵着手,唱着歌,走在老旧的科尔多瓦,感觉正正好。

上午科尔多瓦行程的主题是“大清真寺教堂”。一个非常纠结的名字,西班牙由清真寺改建而成的教堂不知凡几,但科尔多瓦这个是特殊中的特殊,既着重说明“大清真寺”,又明确是“教堂”

关于大清真寺教堂,最有名的历史桥段是皇帝查理五世质疑对摩尔人清真寺的重建工程:“我原本不知道这大清真寺的内部竟然是如此华美,要是我当时就知道的话,我绝不会让你们按传统教堂的样式去重建它。你们建起了一堆随处都能见到的东西,却毁掉了在世界范围内都独一无二的珍宝。”但对我们后世人而言,清真寺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教堂也有很多很多,唯独“大清真寺教堂”是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大教堂的内部经过多次改建工程后,成功地将天主教教堂的整个内饰镶嵌在了先前清真寺的廊柱群中,二者浑然一体却也互不遮掩,俨然成为了一件艺术作品。

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结合与碰撞,造就了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

早上酒店退房,然后开车着,带着行李,居然又是大费周折到达目的地附件的停车场。

(西班牙的交通,对驾驶员可以是HARD级别的挑战了)

重逛昨晚的犹太人街区,感受科尔多瓦的多民族融合的风情,在大清真寺旁边用了简单的早餐,不是我们简单的吃早餐,而是早餐确实简单的就是面包加西红柿和煮蛋,甚至比赛百味差的多矣。

在大清真寺周边闲逛时,就已经可以通过一个一个的院门窥见大清真寺的一隅。它的外观独具特色,有着清真寺特点的四个立面,高高的城墙让整体更像是一座石头城院。

花园是免费的,售票处就在里面,人不算少,也绝对算不上多。庭院一角的钟楼,也是由清真寺的宣礼塔改造而成。

排队买票时,孩子们玩着自己的游戏。还有永远不变的喂鸽子主题。

花园围墙的背景,依稀可见大清真寺的穹顶。

因为历史上的多次整修工程将清真寺所开设的光源全都封闭了起来,打破了原先的线性结构,使得大清真寺的魂不复存在,伊斯兰特色的拱柱围廊成为徒有其表的教堂围墙。

真正的震撼,是进入大清真寺以后,整栋大清真寺教堂用了一千二百九十根柱子,大厅有十一个区域二十一个通道,阳光从顶端的彩玻璃照下来,与整体较暗的室内环境行程斑驳迷离的色彩氛围,俨然有一丝丝圣光的味道。

莫名的就会让人安静下来。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被誉为世界艺术杰作是有其道理的,内部林立的圆柱、重叠的拱券和带有交叉侧 肋的穹窿是清真寺的三大特点,白色的楔形拱石和红砖相间做出马蹄形券拱,既朴素又有装饰意味。

清真寺营造的特殊气氛。在四周几乎是无边际的空间里,它的内部如同是无数精美柱子组成的幽暗森林,柱子上面是变化的各色券拱。色彩是丰富的,还有着岁月沧桑为这协调。它被历史做旧,却一点不颓废。

在这里,摩尔文化与欧洲文化,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呈现着各自的特点,并不生硬。

虽然多次被基督文化进行重建,但仍旧可轻易发现曾经的摩尔印记。

周边是一个一个自成空间的小小祷告室(10平米之内把,大概是吧),大部分都封闭着,但灯光甚至比大厅更明亮,可以隔着栅栏清楚的看到里面。

大殿共有 19 个跨间,殿内圆柱林立,拱券上绘有彩色条纹,无论怎样填充血肉,但大清真寺与生俱来的骨架仍清晰凸显伊斯兰风格。主教台的位置位于建筑的十字正中,而不是基督十字的位置,这里明显的是文艺复兴风格,单以这里来看,基本没有太多的伊斯兰痕迹。

穹顶也是基督元素占据主流。

很多的介绍都用“被教堂吞噬的清真寺”来形容,个人觉得,非常的形神兼备。

坐在教堂座椅上,感受一下氛围,没有什么醍醐灌顶的感觉,权当休息吧。

顺带去了圣器室,金色恍惚了眼。

午餐,仍旧选择的是汉堡王。

至少孩子们喜欢,有伙伴的旅途是快乐的。

科尔多瓦的行程结束,反而觉得这段旅程的主题与其叫做“交融”,不如叫做“嫁接”更为恰当。

不同于我们华夏的融合。我们华夏的融合是一滴笔墨入水,倏忽不见;而科尔多瓦的交融,更像是一滴油画颜料滴入水中,虽不突兀,但可见边界。至于好坏优劣很难断说,但我觉得融合后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收并蓄才是文明发展的保障。嫁接换来的各自强壮,各取所需,终抵不过未来某天的反攻倒算,在西班牙历史上,驱逐摩尔人和犹太教最终还是发生了。科尔多瓦的交融已经算是欧洲少有的宽容了,格拉纳达女王未予焚毁是胜利者的包容,查理五世赞其绝美是占有者的包容,驱逐异教徒时允许驻留是人文的包容,这都是文明之光,是人性之光。同样,科尔多瓦建都的哈里发王国,允许天主教,犹太教共存的宗教宽容,相交于中世纪黑暗,何尝不是文明之光。后世的天主教学着们一样赞赏推崇。

可即使如此,仍旧难脱宗教的局局之气,史书记载过基督教国家使臣来访的情形:使臣从科尔多瓦城走到王宫,3公里的路程铺满毡席,两边的士兵用军刀架起拱道,当使节们低头穿过这寒光闪闪的隧道进入宫殿,地上铺着华贵地毯,两边尽是衣衫华丽的贵族,每当使节们以为眼前这位显宦就是哈里发开始跪下行礼时,就有人喊道,“抬起你的头吧!这不过是他的奴仆的奴仆!”直到他们走到宫殿深处的一个庭院,地上是干干净净的一席黄沙,拉赫曼三世身披粗布衣垂目端坐沙地,面前一本《古兰经》,一把军刀,一个火盆。拉赫曼三世手指《古兰经》对使节们说,安拉命令我请你们顺从他的意志,如果你们拒绝,他手指军刀,我们要用这个强迫你们;要是我们把你们杀了,你们要到那里去—他又手指火盆。据说,当场的使节们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同意了这位哈里发开出的条件,魂不附体地回去了。

华夏文明之所以不同,虽然多次历劫,当仍保持了五千年的文化延续,想来是有其民族原因和文化原因的。其一,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出了一家之见,汉字的力量;其二,华夏大地多神教不会因为宗教归属而自成阵营。基督教在今天之所以和煦包容了,究其缘由,已然有了科学诸学科与天父一同列享神坛,本质上是多神的;其三,农耕民族,土地为天,一方水土即一方人,几十年下来的乡土宗族就是最亲厚最稳固的关联纽带;宗族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有效且高效,一切异数都消弥在了宗族祠堂和乡老聚会中。

总觉得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说法不妥。封建是什么,周公旦早就给了明确定义,春秋战国早就给了最好的注解,秦皇集权天下郡制,汉祖非刘姓不得封王,都已经悄悄变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烽烟离乱后,其实自唐宋以来,或者就番不执政,或者封王不就番,再未出现类似公国,海外总督之类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而为一的存在。有一种说法,我们在前一个千年纪元已经是帝国时代了。只不过华夏名族的温和性让我们是文化输出,追求万邦来朝,而不是武力输出罢了。华夏中国式文明伪装成了国家,这个说法真有意思,国家有兴衰,文明则不朽。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我们不喜欢谈及宗教信仰,是因为华夏文明不需要一个宗教来顶礼膜拜,我们的宗教信仰是自身对于君子道德的自我约束和自动遵循,儒家思想也不过是这种内心信仰力量的外在表述罢了,作为君子的骄傲,使命感和责任心。行程了均有普适性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延续了两千多年,始终是有效的。

偏了,乱了,呵呵,胡思乱想而已。

没去科尔多瓦王宫(Alcazar),行程过半,早已没有了依次打开景点的兴奋度,反而更在意休闲舒适的感受西班牙的城市和风情。科尔多瓦作为历史都城,无论是哈里发还是基督教国王都曾在这座王宫居住,哥伦布也在这里晋见了天主教双王寻求西向航行的支持。 

大概午后14:00左右,从这里有一段长长的车途赶往托莱多,途中计划绕路途径孔苏埃格拉

他一面说,一面踢着坐骑冲出去。他的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当我们开着车来到孔苏埃格拉,也就是西班牙著名的风车小镇时,幻想着原景重现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大战巨人的场景。

“欧耶,这是我最喜欢的景点!”孩子是如此评价的。

可以说没有塞万提斯就没有风车小镇,人们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先认识了《唐·吉诃德》。塞万提斯的影响力在南部的安达卢西亚丝毫没有感觉,到了中部的孔苏埃格拉,托莱多才感觉强烈起来。至于大部分中年的中国人,大概都是因为曾经儿时的动画片《堂吉诃德》吧。

《唐·吉诃德》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幻想自己是个骑士,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处处与时代相悖、结果四处碰壁。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了家乡。

我们一行开着车,驶离高速不远,穿过静默的孔苏埃格拉小镇的街巷,行驶在直通山丘顶部风车的道路上。山下是孔苏埃格拉小镇,更远处则是一片矮丘和平原。

先映入视野的是孔苏埃格拉城堡,小小的破旧的土石堡垒。然后一个一个的白色风车随着山路转折依次排列展现在车窗前,据说有11个风车,没数不确定。

开到山丘的顶部,在风车前的空地上停好车,可以近距离的靠近风车,而且有的风车小屋就是纪念品商店。游客不多,停留的时间也普遍不长,毕竟只是往来科尔多瓦和托莱多之间的短暂驿站。

站在风车前,可以眺望山脚下的小镇,山顶没有风,冬天的太阳暖暖的。

很凑巧,居然看到了堂吉诃德的COSER,别说,从样貌、装扮到神态动作,竟与我记忆中的堂吉诃德几乎没有差别。

穿着中世纪的板甲的板甲,手持长矛,威风凛凛的站在风车前,确实是有七分穿越而来的气势。

拿着武器在风车之间巡游,特别是当新的一拨游客到来后更是兴奋,大嚷着把众人注意力吸引,重现书中的经典桥段,拿着长矛冲向风车。

当然,最后一样是以一个踉跄丢盔弃矛结束。

其实,悠闲地在山顶漫步,看看走走,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已经非常的惬意。

孩子们则自顾自的玩着捡石子,丢石子的游戏,乐此不疲。

停留了一个小时左右,上车继续我们的行程。

不远处,有一座千年古城等着我们。

下一站,托莱多!

【托莱多印象】

塞万提斯对托莱多古城的评价是“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托莱多古城给我的印象是“山之城”。与其说是一座城,不如说是一座山;如果称作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座城。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一直是“都城”,类似我们的长安和洛阳,更类似日本的京都。

古城从空中俯瞰,四周环河,隔河望去,整个小城耸立在坚实的岩石之上,活脱脱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易守难攻符合古代战争的要求,被西哥特人选为京城的原因。可是险峻封闭的地势也限制了它的规模,当国家强大到成为一个帝国,托莱多再难以扩展来满足野心勃勃中的西班牙帝国,迁都到咫尺之地的马德里就成了历史发展必然。

与其说是迁都,不如说是西班牙的国都由1.0版本的托莱多,变成成了2.0版本的马德里,所以托莱多不呈衰败之貌,城市也得以完整保存与呵护。

托莱多,是来到西班牙的旅人们不肯放弃的地方。它非常小,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城市,在那里,历史密密地一层一层堆积起来,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为托莱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和历史遗产,也使托莱多成为西班牙民族融合的缩影基督信徒、摩尔人和犹太人友善和平地共居此城,三教在此并存共容,成为著名的“三种文化之都”,各宗教信徒各信各的神,各有各的经文,你有你的耶稣约瑟玛丽亚,我有我的默罕默德,我等待我的弥赛亚……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处,互不干扰。

古堡酒店

Paradorde Toledo:托莱多国营古堡酒店位于世界遗产城市托莱多古城对面的山头上,能欣赏古城全景。酒店建筑设计古色古香,典雅舒适。

从孔苏埃格拉开车到了酒店,天已经黑了。酒店本身并不高,大概二三层楼的石质城堡建筑。门前亮着昏暗的廊灯。酒店的第一感觉是好局促,好小。

推门进入视野马上开朗起来,倒不是大厅有多大,而是人文的布局与晃动的游客身影。不仅不萧条,反而是置身烟火红尘中的感觉。如果类比形容,有些像西部片中的牛仔在一片荒凉的街巷,推门进入酒馆后,镜头切换的灯红酒绿瞬间。

墙上挂着鲁本斯的十二圣徒,典故如下:

大厅和楼道都是古香古色的布置,确实会让人恍惚置身于古堡之中,心中演绎贵族、骑士和公主的故事。大概这就是西班牙古堡酒店受追捧的原因所在吧。

夜探托莱多

感觉时间尚早(20:30),开车直奔托莱多古城,为明天的行程打打前站,也是去感受古城的夜晚。

开着车行驶在托莱多古城中,深深有一城一山,一山一城的感觉,到处是城墙,将古城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处建筑无分彼此。

甚至开车也是一会儿进入窄仄的小巷,一会儿居然还要穿过仅容马车通过的古城门洞。最为惊险的竟然是在一个宽度标识是1.9米的小巷中90度右拐。可怜我7人座的MPV,打轮不下20次才算将将通过。

好不容易在城墙外围找到一处停车所在,信步逛逛古城。

糕点店,竟然很有国内的特色。

早些回去休息啦,明天再见,托莱多。

从古堡远眺托莱多古城,灯光最为明亮的所在,是托莱多大教堂和托莱多城堡的所在,也就是我们明天的目的地。

托莱多古城

丰盛的早餐,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同样位置远眺托莱多,和夜晚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转载一个托莱多古城的俯瞰图,可以非常清楚的感觉到,一山就是一城,一城就是一山。

开车先到的是阿尔坎塔拉桥。把车停在路边的临时泊车位,在桥上拍照打卡。桥建于古罗马时代,后来被阿拉伯人和基督徒进行过重大改造。

桥下是环城同时也是环山的塔霍河水流不息。

站在桥上可以依稀见到对面小山顶上的古堡酒店。与昨晚的位置刚好形成对望。

之所以比较关注这座桥,大概也是因为书上曾如此描述,让这座桥有了历史的厚重感。《西班牙旅行笔记》描述西班牙国王把自己女儿当作一个政治交易送往外国,此桥正是一千年前那位西哥特人的公主嫁妆车马最后走过的那座桥。此桥之后,再不是托莱多,再不是故乡。

随后开车在托莱多古城里尽量沿着主路行驶,先整体感受一下古城的氛围。

如果把汽车想象成马车,基本就还原了当年托莱多贵族门乘车巡游的场面。

把车停在城墙外侧,从比萨戈拉门步行进入托莱多古城的核心区域。

比萨戈拉门为托莱多城的正门,朝北,建于16世纪中叶。由于东西、南有塔霍河隔断,这是唯一能进入古城的一道城门。门上刻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帝徽――帝国皇鹰。在城墙上刻有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给托莱多的题词:“西班牙之荣,西班牙城市之光“

紧邻着城墙的道路还是非常宽阔的,只可惜没有停车位置。两旁的建筑大多似乎古旧的屋舍。

道路两旁最多的是工艺品商店,较之其他城市,盔甲和刀剑应该算是本地独有的特色。

大部分商店都比较讲究布局,甚至一下摆设让我们有惊艳的感觉。

当然,孩子们和大人对于好玩和精致的感觉,不在一个节奏上的,更多的看的还是小玩意,冰箱贴等等。

从太阳门才算是正式进入到古城区域,其实不算太过显眼的一个城门。

托莱多太阳门是托莱多观光必不可少的,它建于13世纪,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高大,宏伟,挺拔。之所以叫太阳门,有两种说法:一是称门上有太阳、月亮的图案;;是称阿方索十世时代星象测量结果,此门位居子午线零度上,从日出到日落,日光总照着此门。

随着山势上升,可以整体看到山脚下托莱多的外围房屋,当然真正的世界遗产指的是另一侧的古城部分。

信步前向,可以看到比萨克拉门的塞万提斯像,左手拿着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右手叉腰望着街道,刚好就是我们要前进的方向。

古城同时也是很多居民日常居住所在,所以烟火气,市井气很浓,整座城市是一个有着生命迹象的古迹。

喝着啤酒随处闲逛,就这么和托莱多大教堂不期而遇。世界最大天主教堂之一的托莱多大教堂,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最佳的历史见证。 

转:托莱多大教堂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教会总教区的第一大教堂,是西班牙排名第二的大教堂。1247年动工。它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形式。1493年完成。西班牙式哥特艺术风格在教堂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模仿了法国布尔日主教座堂,用主教座堂覆盖从前的清真寺。托莱多大教堂光线和拱顶的奇妙合作是更加引人注目的方面。

从后门进入到大教堂里面,大致看了看,留影打卡也就离开了。毕竟古城才是此行重点,单一的教堂已经很难调动孩子们的热情了。

教堂居然比想象的要宏大很多,绝对无法想象怎么会置身在这个狭窄的居民区包围之中。当然,这也就是昨晚导航无论如何到没法把我们导到目的地的原因吧。

古城的街道,狭窄幽静。整体托莱多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都不算少,但就在这样蛛网纵横的接到中,很快就周遭无人,任由我们随意穿梭起来。

这是什么?镰刀,斧头的红色,如此亲切和耀眼。

一路向山顶走去,那里就是托莱多城堡所在。这座公元3世纪由罗马人建造的石砌城堡,建造在托雷斯城的最高处,阿方索六世将其收复。今天的城堡内设有卡斯蒂亚拉曼查地区图书馆、西班牙军事博物馆等等。

然后,下山,赶去马德里,因为,下午,奥特莱斯。。。。。。

从托莱多到马德里城郊的奥特莱斯~拉斯咯扎斯购物村(Las Rozas Village),大概1个多小时的车程,下午14:30左右到的奥特莱斯。

车不算多,人也不算多。

没有太多可说的,没有想像的大,也没有预期中的便宜。我觉得预留一个下午足以,一天就比较浪费了。

感慨一句,祖国的强大,中国新年的影响力从客服中心就可见一斑。

包括商区工作人员派发小猪糖果,非华裔对此不明所以。当然,不影响领取品尝。

其实逛购物村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些无聊了。他们对名牌,对衣服鞋包完全没有热情,远不如路边的2元店。跟着大人,走,走,走。。。。

喂鸽子,仍旧是无处不在的乐趣。

偶尔陪着妈妈翻翻围巾和包包,避免太多无聊。

直到发现购物村角落里的儿童游乐场,才有了趣味。中中外外的小朋友们,在一个游乐场里玩耍,体验还是很好的。

旁边就是餐饮区,找个座位,喝着饮料,倒也惬意。只是,冬天里的铁艺桌椅太过凉爽~~

【马德里印象】

马德里,竟然没有明显的地理标识和历史标识,很难有所依据提炼出这座城市的核心印象,但是我想“中心”一词受之无愧。

西班牙的首都,地域位置的中心。马德里可以认为是托莱多政治中心的延续和加强,首府在托莱多的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击退了摩尔人,开创大航海,是西班牙历史荣耀的中心,双王拉开了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大幕;托莱多受地理限制,国家中心逐步向马德里转移,哈布斯堡王朝迁都马德里,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西班牙在彼时也成为世界霸主级的强国。强到什么程度呢?这个笑话是最好的佐证。

盛极必衰,再之后,拿破仑占据西班牙,标识也是攻占马德里,此时已经用马德里指代西班牙了。

不过却没有征服西班牙,五年的独立战争拖垮了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兰西帝国。攻占马德里回军法国翻越比利牛斯山时,波拿巴拿破仑轻蔑地对随从说:“欧洲到这里为止”,藐视西班牙不配做欧洲国家,然后5年后,法王拿破仑不得不承认说:“西班牙表现为一个重视荣誉的整体,我无话可说,只能承认,他们赢了。。。”

入驻马德里

晚上8点才从奥莱离开,艰难的兜兜转转定位道路和寻找酒店。真是首都呀,21:30仍旧是大街人潮涌动,车水马龙,才感慨停车竟然的如此困难!最终找到一个小小胡同里面的垂直停车场。

酒店房间很宽敞,位置也非常靠近繁华街区,是一个吃吃喝喝逛街买买的好所在!

清晨醒来,从窗口一眼望去,视野开阔,心情也轻松起来,马德里作为西班牙之行的最后一站,预留了两天,不设目标,打算轻松渡过。

先是去还车,开车到火车站附近,一个存车场的小岔口,要勇敢的开进去。

(我们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停车的位置,又找不到还车点,打算开进停车场再步行的,结果阴错阳差找对了位置)

还车之后,在车站附件吃早餐。孩子们全程插卡音箱不离手,西班牙旅行一趟,听了整套的《西游记》。

国外公共场所,貌似是不排斥狗狗的,无论大小。在这里,小动物对于人类而言,陪伴的意味打过了宠物,与国内不同。

我们亲人与亲人之间,羞于表达;小区里经常看到很多人对宠物的亲昵溢于言表。

这里人和动物之间反而清清淡淡的,彼此陪伴。

吃过早餐步行10分钟左右到普拉多博物馆,已经排了很多人等待买票,广场上有许多现场作画和买画的。

孩子们还是略有无聊,喂喂鸽子和鹦鹉,吃点零食打发时间。好在排队买票的速度超出预期,大概15分钟就搞定了。

普拉多博物馆正值200年纪念,外部正在进行装修。貌似博物馆的四个方向各有一名画家负责镇守。最有名的,最为人所知的是正门委拉斯凯兹的青铜雕像,和北门戈雅的青铜雕像,这两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西班牙的骄傲。普拉多收藏的西班牙本土杰作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跨越了中世纪至20世纪末的艺术发展史,而17世纪的委拉斯凯兹和18世纪的戈雅是博物馆的金字招牌。心如止水的委拉斯凯兹和激情好动的戈雅,如同两面光洁的明镜,映出西班牙绘画大师观察、思考、创作的独特方式。【转】

==============  这桥段太燃了  ==============

腓力四世:“……为了建一间展览绘画的陈列室,需要有人前去寻找最优秀的画家,选出他们最精美的画作……”

委拉斯开兹:“陛下,我或可前往罗马和威尼斯寻找那里最精美的画作,并将它们买下来……”

======================================

博物馆需要安检,存包。进入后先去拿导游册页,同时租中文导览。

导游册页很重要,标识和很多重要作品和游览路线。

普拉多博物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可与法国的凡尔赛宫相媲美。在19世纪末期就被誉为“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绘画作品最全面、最权威的美术馆,藏画中的西班牙部份举世无双,是世界上保有迭戈·委拉斯凯兹和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博物馆有100多间陈列室,陈列着12~18世纪的美术作品3000余幅,馆内收藏有古典雕塑、硬币、金银和搪瓷器皿等,王家图书馆藏书达30万册。博物馆收藏有委拉斯凯兹、戈雅、葛雷柯、左巴朗、里贝拉、里巴塔、提香、拉斐尔、波提切利、法拉安赫里哥、鲁本斯、波许、方德维登、波森、罗拉里、瓦特奥、雷布朗特、杜尔、曼斯等绘画大师的作品。

普拉多博物馆奠基者是哈布斯堡和波旁两个王朝,一如其它欧洲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始于皇室。因其坐落在马德里的普拉多林荫道,使冠以“普拉多”的名称。18世纪末,按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用于自然科学馆,之后改为绘画博物馆,再后来并入“波·里提罗画廊”和“提森·波奈米萨博物馆”这两座不与主建筑相连的建筑形成此行的博物馆整体范畴。

东方之宫现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建于1738年,呈方行,边长大约150米,外形具有典型的法国风格。宫内有帝王餐厅、瓷器大厅、御座厅接小教堂。设在底层的。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不允许拍照,这个策略带来的额外好处是让我们完全可以静下心来,收起手机拿起导览图,眼睛和作品之间少了一层手机屏幕就好比撤下一层滤镜,看到更加本源,更加真实的景象,此刻影响不留在存储卡上而是存在脑海中。拿着导览图,在错综迂回的走廊里寻找Top/Key展品,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游戏,找到目标或者偶遇让自己惊艳的名作,驻足久久凝视,体验世间唯我的境界,绝对是平时少有的珍贵体验。当然,需要我们付出的相应代价是在行前更详细的做好功课,让自己知道预期可见到哪些作品,这些作品有哪些故事。

共有三层,展品主要集中在第0层和第1层。

作品太多太多,不方便一一赘述,整理成了附录《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把我收集到的展品和赏析汇总其中。详见《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从普拉多博物馆出来,一路闲逛向太阳门广场方向漫步。

始终是繁华路段,商铺,车辆,行人,很多。相比较其他城市,更像是现代化的大城市,有些嘈杂,未显特色。

偶尔路边有些有趣味的小物件,在孩子门的要求下,页随手拍了照片。回头看看,还挺有趣味的。

顺着越来越汇聚的人流,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太阳门广场

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太阳门广场呈半圆形,中间有查理三世的塑像,因为这个广场是在他的时代形成。环顾四周,不远处有一栋石面多层的楼房,镶嵌着一块块美丽的红砖。我还留恋着阳光的暖色,脚步不由自主地向那里移去,有一块砖红中嵌入了一幅精美的雕饰,那是一块纪念碑。。。这就是1808年5月2日马德里对拿破仑军队反抗中牺牲者的纪念碑。这个乱哄哄的广场,就是着名的”五月之战“发生的地方。。。

1808年5月2日,照那有名的说法,是”整个西班牙都上了街“。马德里人和法国骑兵,就冲突在这个太阳门广场。。。

1808年5月3日,三十名被法军抓住的西班牙人被带到这里,一批接一批地枪杀了。。。

戈雅,西班牙绘画双璧之一,当时就居住在广场住宅,因此而创作了《五月之战》组画。大概他后期阴暗恐怖的画风也是来源于此吧,至少《农神食子》有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癫狂和恐惧。《5月2日》《5月3日》《农神食子》都可以在普拉多博物馆的维亚奴埃瓦楼看到。

太阳门打卡的景点是熊与树莓的雕像,说实话,不明白它能成为马德里标识的原因。从景点特点而论,太过一般了。

转: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出来玩,他很淘气,跳呀蹦的,走哇走哇,就远离了妈妈。正当他想往回找妈妈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只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后面紧追不舍,情急之中,小男孩蹭蹭几下爬上了一棵大树。他刚在大树上喘了几口气,忽然听到了妈妈的喊声,原来妈妈在找他。可是树底下的那头棕熊正在寻找自己呢。妈妈看到这个场面,肯定要来救自己的,那棕熊就会去伤害妈妈jQuery17109813701957464218_1603325137920想到这里,他在树上冲着妈妈大声疾呼:“妈妈快跑——妈妈快跑——”有人说他的喊声引来了猎人,有人说他的喊声吓跑了棕熊。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没有升华,朴素的孩子关心妈妈的传说,既没有孩子为了救妈妈引走棕熊的亲孝,也没有妈妈舍己救人的慈爱,反而真实的如同家常。我很中意。

广场正中心是卡洛斯X世雕像(记不清,懒得查),

太阳门广场呈半圆形,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这里是马德里政治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更是马德里的地理中心,

广场上(大概是南侧)有一个“零公里路标”,人们可以以太阳门为起点,计算出通往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里程。这个大概直径1尺的圆环,环内刻有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图,地图中央标有“零公里”的字样。西班牙用“零公里”为起点,全国公路的里程碑都从这里向外计算。太阳门广场还是马德里市门牌号的起点。

很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神韵。

买个冰激凌,满足清凉,闲下脚步,可以细细打量太阳门广场。

其实,广场最具看点的还是形形色色的游客与本地人日常生活的交织,形成的市井喧嚣,有行色匆匆,也有惬意悠闲。

饿了,穿街走巷,按照攻略的推荐,寻找传说中的网红吉事果蘸巧克力。

兜兜转转,在一个小巷深处终于找到了这家网红店。确实很火,排队点餐不说,店里店外站满了端着盘子吃的顾客。

目测,本地人居多。

所谓的吉事果,其实就是国内的油条蘸巧克力酱。油条炸得里外金黄(这点和天津油条不一样,油条讲究的是外面焦黄,里面金黄,脆脆的),更类似以薯条为模板进行了一次全身整形。

不过这家的巧克力酱确实香浓,而且稠稠的,更类似于我们的巧克力火锅的浓度。不像之后吃过的其他家,像是巧克力热饮的稀稠度。

受欢迎是有其道理的。

吃过饭(充其量是零食而已),又沿着酒店的方向随意闲逛着回到酒店。奔走一天,确实有些累了。

马德里第一天的晚上

孩子们回到酒店休息!!!!!(孩子们内心估计在呐喊,做计算小超市,怎么能算是休息)

妈妈们出去逛街兼超市采办食品,爸爸在酒店陪着孩子。

天气很好,从酒店望去,发现有的露台上一些年轻人在举办PARTY,很是悠闲的生活。

从超市买了虾,肉,火腿等,在酒店自己开火做饭,实在是吃腻了西班牙美食,远不如自己蒸米饭,炖肉煮虾更合胃口。

丰盛的晚餐,悠闲的夜晚,美好的时光。

有你们陪着,真好。

(事后总结,马约尔广场=天津沈阳道旧物市场;跳蚤市场=天津曙光里市场。不多说,天津人都懂的。)

早早起床出发(10:00),今天兵分两路。有独行快步去商店SHOPPING的,有的则带着孩子去悠闲逛街的。

恰逢周日,今天上午逛街的重点是跳蚤市场,问路被指向了马约尔广场。指路人告诉我们,马约尔广场更好。

“马约尔”就是“人”和“主要”的意思,马约尔广场也就是大广场。马约尔广场确实是为市民而建的广场,周围一圈做着小买卖,广场一侧是咖啡和餐饮,一侧是各种的市民活动。

《西班牙旅行笔记》中,林达说:广场的性格,是由周围的建筑物决定的。这个广场的四周,下面是一圈带着券拱的高高石柱廊,如同一个半实半虚的基座。上面是实的部分,那红色墙面的三层楼,因为压得紧,实体墙面并不是底层券廊的三倍高,上下大致符合黄金分割法的比例。石券廊的白色和红墙形成虚实对比,又形成漂亮的色彩对比。墙面上小小密密的窗户,又使得实的部分,不那么沉闷。再上面,照例是一条青黛色的石屋脊镶边。墙面上,还缀有刺破墙面的尖塔,就打破了“围城”的单调和沉闷。就建筑来说,不仅大的效果分寸感好,每一个细节都是好眼光好手艺的结果。

而今天,在广场中央,画龙点睛一样,点着菲利普三世在马背上的靑铜塑像,因为当年就是他下令建造了这个广场。所以,广场形式也就更有正式的官方意味。

【转】这塑像是在19性纪中叶才移人这个广场的,就雕塑本身来说,做得真是好,这座雕像的生动,在19世纪之后终于打破了广场方正形制的拘束。看着雕塑我忽然想到,欧洲大帝的雕塑,多半是类似的马上英雄造型,记得以前在巴黎大街上看到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塑像,也是同样的思路。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从小看到的领袖塑像,做工如何且不讲,从创作思路来说,就截然不同。在这里,人们对帝王的认识,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英雄,一个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集大智大勇于一身的骑士。我们从小看到的雕塑所传达的领袖概念,并不是一个特别勇猛让你不服不行的个人英雄,而是有权替你思考、规定你前进方向的权力象征。站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在理所当然地等着你崇敬仰慕的。所以,有一阵,我们的领袖雕像几乎不外乎三种模式,手背在身后挺胸站立的,挥手接受欢呼的,再就是举手指引方向的。看一件公共艺术品或许可以看出一个时代。假如一件作品中只看见威权的力量,却几乎找不到艺术家的灵魂,那个时代一定是被压扁了的。因为,艺术家的灵魂是最难被规范的一种。欧洲的希望,或许曾孕育在那些帝王雕塑中,在这里至少还能读到艺术家自己的精神和灵气。

其实,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有不同见解的,因为我们推崇的是儒道法的天下,士子从儒,君王从道,百姓从法。治国的上乘是圣天子垂拱而治,打仗的上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一名马上君王从来不是华夏思维上的上乘君主。除去开国的马上皇帝以外,传颂千年的贤明君主,更是从庙号谥号就可得一窥,“文帝景帝”“仁宗”莫不是能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贤明君主。“武”从来不是一个顶级的赞扬,秦皇汉武的汉武帝刘彻,国库耗费一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是重在“光武”而不是“武”。之后的千年悠悠皇权岁月,少有大作为的皇帝愿意被“武”字盖棺论定。

周日的马约尔广场,就是沈阳道文物市场,一点都不夸张。

沿着广场一圈的走廊,竟然全部都是售卖古币、邮票、勋章、信笺、书籍的。偶尔间或几个售卖工艺品和纪念品的摊位。

买家和买家秩序很好,慢慢悠悠的逛着,随意拣选着中意的物品和老板低声讨价还价。中外淘货捡漏者的神态和心态,难得的完全一致。

其实吧,对孩子而言,这些太过枯燥无味了,更加吸引他们眼球的是广场中心的市民活动。

和格拉纳达一样,用两个细杆,一长一短两根棉绳做成的泡泡工具,成了神奇的道具。孩子们追逐着悬空的泡泡,戳破,寻找,再戳破。。。

当然,如果愿意支付消费,无论多少都会邀请孩子和他一起配合,变出一个大大的泡泡把孩子圈在其中。

玩了许久,乐此不疲,再三说服下,我们才继续后面的行程。

一路顺着街巷去真正的跳蚤市场。

位置差不多到达跳蚤市场附近时,已经不需要导航,被人流裹挟着穿过一些小商街,就来到了跳蚤市场。

人多,实在是太多了,人挤着人,简直质疑回到国内的批发市场,而不是在欧洲城市。

其实跳蚤市场售卖的东西实在没有新意,小物品,小饰品,衣服鞋帽,包包围巾。。。。

这里买皮具的确实很多,而且马具用品也很多。

真正吸引我们的是跳蚤市场的人文氛围,走一段就会遇到在路边或跳或唱的小团体,感觉不该用民间艺人来定位,更像是自娱自乐兼且有些额外收入的平常百姓。

有一种服务很有特色,一般都是年轻漂亮的小姑娘,用老旧的铅字打字机和怀旧的信笺纸,打印一段话。至于是名人名言,还是另有发挥,看不懂西班牙语的内容,也就只好各自揣测了。

摊铺一般集中在道路中间相对摆放,中间仅留不宽的对行空间。在马路两边反而相对空闲,方便大家休息。

孩子整体不算太在状态,毕竟大部分的物品与她们无关。小小的街心花园是更中意的消遣娱乐。

午饭时候,恰好回到圣米盖尔市场解决的中午饭。

市场其实不大,以餐馆为主,并不是以副食品为主。氛围相比较巴塞罗那的市场更好,更有购买的食欲。

吃过午饭,从米盖尔市场向马德里皇宫进发。

不远,而且道路越接近皇宫,越是开阔整齐起来,而且慢慢的没有机动车,让步行的愉悦度明显提升。

途中经过一个音乐宫,基本也就到了皇宫附近。

意外遇到一个民间艺人,用喷罐配合锅盖、报纸、刮刀这类日常废弃物,居然创作出堪称视觉艺术的作品。

哪怕我已经习惯于拿着伪艺术的有色眼镜看待很多街头艺术作品,但不得不承认,他行云流水一般的创作过程,堪称艺术。

几十欧元一幅作品,基本是随创作,随出售一空。

继续向前走,就到了马德里皇宫

马德里皇宫外侧的广场非常的宽阔,视野开阔,很多的市民也是散座在台阶或者草地上晒着太阳,谈天说地。

走过皇宫广场的花园,先是看到国王雕像(手举一个棒槌是怎么回事?),而后就可以看到皇宫的外墙了。

马德里皇宫确实格局和气势都很大。

【转】马德里皇宫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模仿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宫殿内部装饰着西班牙大理石、桃花心木门和精美的壁画,在宫殿室内屋顶上,有Giaquinto和Tiepolo等著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在宫殿里,还可以参观“武器博物馆”,展示自13世纪以来西班牙国王使用的各种武器和弹药。 此外,还有一个展示药品储存柜,药瓶和王室处方药的房间。

没有进皇宫,隔着栅栏照了一些照片。庭院还是很开阔,很美的。

十多天的旅途,西班牙点点滴滴的见闻和风景,如今没进皇宫早已不觉遗憾了。

皇宫的一侧是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堂。

对于皇宫和教堂,丹布朗的《本源》中是这样描述的。

皇宫外围的另一侧,宽阔整齐,但看点不多。

还是回到广场上,十几天的旅途下来,开始莫名喜欢这种阳光开阔的所在。

孩子跟随着本地的小朋友们进到矮树丛中,当作迷宫一样的嬉戏玩闹,不远处的我们听着孩子们的笑闹声,发现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和纯粹。

阳光正好,心情正好,我们的旅途正正好。

回酒店的途中,在社区里面的儿童公园玩了许久,直到天色渐暗。

明天就要回国了,再见马德里,再见西班牙。

开心的一段旅程,又美又可心儿的西班牙。

----------------------------

2020-10-23发布 阅读量2.3万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29
11
23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超及西班牙】八地12日,又美又可心儿
strong style="font-family: Arial, 'Droid Sans',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STXihei, sim

超及2.3万11

西班牙故都托莱多
托莱多为西班牙一座历史名城,有着2000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托莱多是西班牙古代的政

云水游悠1.3千1

颜值爆表的西班牙之旅:我想带你去看的西班牙,不只是马德里和巴塞罗那!
西班牙,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漫游超人WiFi7.8千11

葡萄牙西班牙自由行日记(9)
2020年1月27日年初三,两牙行第9日。今天离开马德里,一路向南晃悠了。先去租车点

M93****125.5千22

暑假畅游西班牙两大城市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大航海时代,他的无

卡卡LEE🏃🏻1.0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