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对肯尼亚没什么概念,觉得作为赤道上的国家,应该也是终年炎热的。查阅资料才知道其虽位于热带但地处高原,海拔一般近2000米左右,一年四季气候温暖舒适,是地道的“四季如春”的国度!
我们是于2013年8月5-16日参加携程的肯尼亚、阿联酋12日旅游散客拼团。中国护照去肯尼亚是落地签证、阿联酋是电子签证,都无需任何单位证明、财产证明、亲子关系公证等等。只需按肯尼亚的入境要求提前10天打预防黄热病的疫苗,拿到黄皮书。
建议在国内买50小盒清凉油、兑换好2、30美元一元零钞(也可在内罗毕机场换)以便付给酒店行李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清扫员小费,视情况给他们两盒清凉油加一美元;再带一些小包装点心、糖果、圆珠笔等学习用品以分给碰到的非洲儿童,这将会使自己在旅程中受人尊敬,并同时提升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由上海浦东机场集合,原本互不相识的一行30人开始了异彩纷呈的追梦之旅!(顺便吐槽下:作为非北上广地区居民,每每出境时都会感慨必须转机的麻烦!)
下图为三段航程及飞行时间:
全程乘坐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阿提哈德ATIHAD航空公司的航班,不知是否因为阿联酋太富有能雇佣到水平最好的飞行员,全程飞机起降都非常平顺,特别是落地时毫无触地顿挫感。
也许是因为中国乘客数量激增的缘故,每个航班上都配有一位中国空姐,飞行中通告会以英语、阿拉伯语、汉语三种语音,所以不必担心不会英文。而且航空餐都印有三种文字的菜单,主菜可自由选择(发餐顺序会造成后面轮到的乘客无法得到自己心仪的主菜):
经济舱饮料也比较丰盛,红白葡萄酒、咖啡、红茶、橙汁、番茄汁、可乐、雪碧、矿泉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刀叉是不锈钢而非塑料的,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大河南旅客集体偷走新加坡航空提供的不锈钢刀叉丑闻。
经过8.5小时的飞行到达阿布扎比机场,机场汇聚了各国各色人等,熙熙攘攘,真看出中东是全世界最hot的土地了!当然白种人、阿拉伯人是主体。大厅装修风格极具阿拉伯特色,所以非常值得拍照留念。等候转机时间约3.5小时,可四处逛逛,特别是卖阿拉伯风格工艺品的商店里有很多值得买的纪念品,价格不贵,一只满负载的骆驼约七八十至一百多人民币不等,一只比宜家花园灯还大的阿拉伯风格挂灯也一百多元,因为旅程才开始,我以为后面反正还得来阿联酋玩几天并最终由此机场回国,所以就没买,结果,就与这些我非常心仪的纪念品失之交臂!因为在迪拜购物时mall太大且忙着去找其他计划内的大件商品根本没时间没机会碰到卖工艺品的店铺,回程时就不再有机会进入候机厅了,在登机口的小小纪念品柜台商品乏善可陈。后悔啊!
阿布扎比机场据说比迪拜机场小多了,可在我看来其占地面积仍旧非常大,且没看到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清一色的ATIHAD!香港汇丰银行的广告到处都是。由于夏季日间气温高达近五十度,所以机场接驳bus车窗都贴了遮阳材料(见下图左下巴士),乘客能看清外面,但从外面看似乎车子是没有玻璃的呢!
首次到达阿拉伯人的地盘就体会了一番传说中的“阿拉伯式低效率”:没有任何解释的晚办理登记手续40分钟,好不容易上了接驳巴士,开到一架罕见的黑色飞机旁,下图就是在巴士上透过遮阳窗拍到的窗外我们的飞机:
结果,飞机舱门紧闭似乎空无一人,巴士司机耐心的等了好久反复查看自己手上的派工单,后忍不住下车到飞机上打探,几次往复又打电话又看单子的,终于机舱门开了出来个工人装束的男子,叽叽咕咕了一阵司机回到车上继续等,满车乘客居然都莫名其妙但非常安静的等着!半个多小时后终于开始登机,落座后还是不开!只见行李车慢慢吞吞来一辆、间隔好久再来一辆……唉!真服了!最终等来三位黑、黄乘客后飞机终于起飞了!
机场除平坦宽阔的沥青地面外几乎到处都是黄沙,植物只是偶有几株椰枣树、几丛沙漠野草而已。这使我觉得很震撼,因为除了去新疆喀纳斯的路上走过准葛尔戈壁外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平坦辽阔一望无垠的大沙漠!看上去一片黄白浩渺什么都没有……对于我这热爱植物、山川的人来说,真很难欢喜。
再次登机飞行约4小时到达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肯尼亚Kenya。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Nairobi机场之简陋超乎我的想象!
以前我见过最破败简陋的是山东临沂机场,我们青岛流亭机场内部也乏善可陈。但内罗毕机场除大多了之外还真难说有哪个地方更高档。同为第三世界国家,天壤之别。而Kenya可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可见非洲兄弟在发展程度上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在飞机上看到的第一眼非洲大陆:
内罗毕机场附近:
肯尼亚对中国人实行落地签证,填好入境单,持护照和50美元签证费入关即可,也许不是从非洲其他国家入境的没要黄热病疫苗证书(黄皮书),海关柜台、座椅、工作人员制服等旧旧的、破损的、皱巴巴的透出经济困窘的样貌来。此处没好意思拍照,拍了行李提取处的地面:
出得机场后等旅游车时拍的航厦外观:
我们一行30人分乘5辆Game Drive Bus,是丰田面包车改装的,每车六人都在窗边,我们一家三口和来自上海的三位同车,排在全团最后一辆,5号车,中年黑人司机叫:马嘟嘟(音)。接下来的9天我们七位就一直在一起,是一个基本独立的小团队。
由机场去市中心的丽晶酒店Laico Regency Hotel,一路体会了闻名遐迩的内罗毕大堵车(其实比我国一二线城市堵车轻多了,感觉他们堵车主要不是因为车太多而是路过窄),正值傍晚下班时间,路两旁居然看到非常多的步行者,原来内罗毕公共交通很不发达,且堵车非常严重,很多人都习惯步行上下班(奇怪他们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呢?很多人也是白领装扮不至于买不起自行车的)。路两边几乎都是土路没有正经的人行道,垃圾也随处可见,所以步行的路上真的不干净!但我们初来乍到还是充满好奇,一致赞叹肯尼亚人身材真是一级棒啊!这比例!这身条!几乎全是大长腿、瘦高、挺拔!全然没有美国黑人那种肥壮。
内罗毕路边等车的人群:
在车上拍的市中心街景,据说这些是内罗毕最高的楼群:
我们住的Laico Regency Hotel位于市中心,
这是我们的车队排队进入酒店大门时(大门有荷枪实弹的守卫):
完全没想到!拖着行李进大堂时要进行类似机场一样的安检!这让我们初次体验到非洲安全问题,比在路上看到某路口安全人员荷枪实弹意外许多,看来非洲治安确实隐患大。作为非洲第三大强国,我想肯尼亚周边穷国环伺也是治安弦紧绷的原因吧!索马里、苏丹、乌干达这三个邻国可是著名的赤贫动乱之国:
酒店中庭及自助餐厅:
丽晶的大堂,两部客梯正中上方挂着肯尼亚总统半身像。
在非洲的第一顿晚餐是自理的,且导游提醒说尽量不要自行外出。我们在酒店内的意大利餐厅吃了披萨、意面,不算贵,人均100吧,味道很赞。
我的房间位于大堂上方,从房间看出去的内罗毕市中心夜间景色,图片正中Johnnie Walker的广告很显眼。之后发现内罗毕欧美威士忌广告真的很常见。
早餐后要出发去安布塞利看乞力马扎罗山了。这是酒店大堂门外:
我们在肯尼亚的行程是:内罗毕落脚住1夜——南下去安布塞利(乞力马扎罗山下的草原、动物、马赛民居)住1夜——回内罗毕住1夜——西进:马赛马拉大草原(看大量动物和过河大迁徙)住2夜——北上纳瓦沙、纳库鲁俩以观鸟为主的大湖,住纳瓦沙1夜——继续北上去以树屋酒店知名的阿布戴尔国家森林公园住1宿(途中停留赤道标记留念),早餐后赶往内罗毕机场离境。下图是旅程图示,其中黄色小字是在各旅游目的地所住酒店名称:
7日一早赶往安布塞利,这是肯尼亚境内观赏坐落于南部邻国坦桑尼亚境内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m)的最佳地点。
以下乞力马扎罗peak借用了网络图片:(若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沿途看到内罗毕有些道旁树上栖息着很多巨大的鸟,任由树下车水马龙:
8点许路过机场时,远远看到机场方向冒着滚滚浓烟、交通管制了,后来才知道内罗毕机场凌晨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同情之余也庆幸我们幸亏昨天安全抵达。
后来得知机场火势相当大(见下面网络新闻图片),直到我们一周后离境时还深受影响,这个暂且按下以后再表。
赴安布塞利沿途看到肯尼亚的土地是赭红色的,是否含铁量很丰富呢?
接近国家公园时柏油路没有了,这才意识到出团通知里为什么要求带PM2.5口罩、纱巾了!
密封不良的汽车在安布塞利地区干燥的大地上飞驰(我们的司机还全程开着他旁边的车窗啊!)尘土飞扬,几天下来口罩内侧也渗过细土来。
路边有人居住的地方多是铁皮屋,总是一派脏乱差的景象,垃圾塑料袋遍地,令人感慨第三世界为什么常常有乱丢垃圾的恶习呢?
安布塞利国家公园大门口:
等待办票间隙有不少马赛人来车前兜售工艺品,主要是黑木木雕、手工饰品,他们居然都会几句的汉语!看来中国人来这儿的也很多啊!有位挺老的马赛妈妈耳垂挂着饰品、坠成个鸽子蛋大的洞、牙齿也不太整齐干净,看着真有点可怖(担心马赛人认为照相会摄走灵魂,所以没敢拍照),可据说他们认为这是很美的,跟海南黎族、东南亚长脖族类似。原始文化里总有些奇特的审美观。文明世界常以文化遗产保护的名义要求保持这些生活习俗,可是我很想知道,假如他们是这些原始部落的一份子,他们自己愿意这么生活吗?就像假如中国某个地方还保有千年传统给妇女缠足可以吗?我总是觉得人间还是有些普适的人道,还应该提倡平权、文明、进步与发展,有些该成为历史尘埃的就不要去阻挡。
事实证明肯尼亚全程旅游下来,安布塞利国家公园入口大门外的工艺品是最便宜的。还价后,一个35cm高的爸爸妈妈双人黑木木偶10美元、一艘20cm带四五个小人偶的黑木船仅7美元!但我当时觉得'以后有的是卖纪念品的、旅程才刚开始就买带着太麻烦'就没买,结果就像过境阿布扎比机场时一样,悔之晚矣!
安布塞利国家公园地形比较平坦,8月草都枯黄了,比较稀疏,9天的肯国行程中,这里是最干旱缺水的。进入公园后陆续看到各种动物们:
入住安布塞利国家公园内的 Ol Tukai Lodge。
很难想像,酒店所在位置堪称荒原中的绿洲,巨大的院落没有围墙,只有一圈铁丝粗粗围挡,绿树掩映中是一幢幢或独幢或双拼的单层别墅。
远看我们酒店所在的草原绿洲:
进酒店前遇到路边一些狒狒,这是在行进中的车上抓拍的:
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现海外度假胜地,肯尼亚的度假酒店在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格调、绿化、卫生、服务等诸方面都秉持了与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同的高水准,我们全程住的酒店各具特色、令人舒服。
这是Ol Tukai Lodge度假村大门:
进门就是停车场,右手是我们这五辆车的车队队长:
拖着行李走过长长的木栈道,两边是碧绿的草地、各种棕榈树、金合欢树绿茵如盖,时而有猴子跳过:
木栈道全景借用酒店网页图片:
下面几位老外进入的就是大堂了:
进得大堂一律受到殷勤欢迎:免费给每位客人奉上热毛巾、冰凉的鲜榨果汁。各自落座等待领队领钥匙。Ol Tukai Lodge的大堂陈设充满了浓郁的前英殖民地非洲风情,令人流连。大堂里有免费wifi,网速挺快。房间可能由于太分散的缘故没有wifi。
这是Ol Tukai Lodge大堂和餐厅等所在的建筑:
拿到钥匙,跟着行李员找客房去。院子很大:
院子里狒狒、猴子随处可见,我们刚进房间时没关门,一只猴倏地一下跑进来跳上桌子翻袋子找吃的!早听说艾滋病最早是非洲狒狒传播的,所以还真吓了一跳!
Ol Tukai Lodge的露天游泳池,酒店周边车过尘土飞扬,但室外游泳池居然非常干净澄澈:
别墅门窗看上去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有些简陋,但室内家具陈设非常干净、高品质,不亚于国内一般的五星级标间。豪华舒适软硬适中的2*2大床罩着肯国度假酒店常有的西式大蚊帐,洗、卫、浴间各自相对独立,饰品、壁画很有非洲特色,家具是品质非常好的厚重原木,这比国内大多数五星酒店要高端大气啊!以下两张客房实景图摘自其酒店网页,跟我住的房间一模一样:
这儿的自助餐非常美味,食物种类虽然不是非常多但味道都很不错,特别令人意外的是居然有两位黑人厨师在现场按客人配料要求炒制中国家常菜!有洋葱青椒茭瓜圆白菜胡萝卜等蔬菜,可炒牛柳和虾仁等海鲜,用地道的中国酱油啊!遗憾没有拍照。厨师会简单的中文、没去过中国,但炒出来的中国家常小炒还挺正的。
再贴点儿酒店院子的景色:
下午三点出发去开始我们此行首次Game Drive! 精彩的行程就此展开!
这里的改装game drive car都装有两三米高的天线,相互间可随时通话联络,所以一辆车发现稀奇动物很多车就都赶去了。这车头安着俩旧网球的就是天线:
这是我们有幸观赏到的两只花豹:
豹子吸引来很多车,也看到很多专业级别的旅友、摄影家都携带很惊人的摄影装备,瞧这位仁兄的大炮:
在这两只花豹不远处分别有只大象、鸵鸟:
下图中远处车阵就是被那两只花豹吸引去的:
这只孤独的老角马落单了,看上去病弱不堪,估计不久将成为某猛兽的猎物了吧?自然界里很残酷,老弱病残都会被淘汰,只有优良基因才得以延续下来。人类是智能生物,人工干预健康与寿命的能力越来越强,很多社会都已面临老龄化问题,中国更是未富先老了,当代人类接近30方离开学校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开始自己养活自己,接近60退休颐养天年,8、90离世,一生的三分之二时光是需要别人供养的,只区区30个年头的青壮年光阴里得背负越来越沉重的养老扶幼助弱的责任。逆天而行的人类,不知还能走多远?
去过马赛马拉之后才知道安布塞利的动物数量相对很少!但由于是追寻动物的初始之旅,我们在这儿时并不觉少,一路还是非常欣喜、惊奇。特别是只有在这儿才能看到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雪峰下的象群!此情此景令人难忘!所以安布塞利虽然看不到成千上万的动物群,但还是很值得一游的,四处寻觅著名的the Africa‘ s big five非洲五大兽 :大象 elephant 、狮子 lion 、豹子 leopard 、犀牛 rhinoceros 和野牛 buffalo的感觉真心兴奋刺激。之所以这五种动物被称为the Africa's big five是因为相当年英国殖民者在此打猎时觉得这五种动物最难猎杀、最危险,搞不好人反而会成为它们的猎物。
这片沼泽聚集了很多亲水动物,我们看到了多种鸟、大象、河马、鳄鱼 :
此时陆地上非常干燥,象群走过,卷起一片尘雾,居然很有些梦幻美:
鹭鸟逡巡在大象身边寻找食物,看上去他们是很有爱的朋友:
湖边是个bird's eye的山丘,停车、去洗手间,爬到山顶转转。这个洗手间的建筑风格和安布塞利国家公园大门是一样的,在空旷的草原上居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下山继续game drive,天色已晚,看到一群丑陋的鬣狗:
非洲屋脊上大草原的晚霞好绚丽!霞光中一只鸵鸟在闲庭信步:
回到酒店,美美享用晚餐,这家的甜点品质相当不错!不是太甜很合我胃口。我们所住酒店非洲水果一般有哈密瓜、菠萝、西瓜、非洲香蕉、苹果。非洲香蕉可能都未熟透就摘下了,硬硬的真心难吃。肯尼亚的水质很好,沐浴洗发非常滑润。夜深人静,窗外群起虫鸣。
第二天清晨早起,看到了著名的乞力马扎罗朝霞,天气晴好,我们还幸运的看到了乞力马扎罗山头的终年积雪!随着全球暖化,乞力马扎罗的雪线越来越高,终年冰川积雪已剩下很小一个顶了!几年后夏天再去估计就看不到乞力马扎罗的雪了!因逆光且有点远,较难拍出最佳效果的人物风景照。
check out:
肯尼亚的酒店行李服务很及时,偌大的院子里每当你拖着行李时,马上就会有行李员来帮你,也不怎么言语,也不索要什么。当然事后你也不好意思不给些小费。
离开Lodge不远就遇到一群野猪(疣猪),也许是看到我们了,卷摇着小尾巴列队跑远了,小短腿麻溜的跑动、小尾巴卷卷摇摇的真有趣:
幸运依旧,象群就从我们车队里穿过,一点儿都不怕人:
亲眼看到了非洲最具代表性的画面!乞力马扎罗山下的非洲大象群:
对照一下网络图片:
还碰到了长颈鹿一家:
就以长颈鹿结束我们的安布塞利之旅吧!我们也真的对下次再来翘首以盼!
出了这个公园大门,我们就和Amboseli say 再见了!
回程路旁:
很多照片是隔着脏脏的车窗玻璃拍摄的,以致未处理的原片乌蒙蒙的:
沿途风光:以下两张张左上白线是乞力马扎罗peak
不久,路过马赛村落,这是自费每人20美元的参观项目。马赛族是肯尼亚非常有代表性的原始部落民族,参观的马赛传统村落其实感觉已无人常住,专供旅游参观了,因为并未看到日常生活用具、用品、晾晒衣物之类。所谓村子,不过是一小片方圆200米的、被两米高荆棘团团围住的、一组用树枝和泥巴、牛粪糊住搭起的简陋棚子:
马赛人表演一些舞蹈、钻木取火(下面两张同车毛姐摄):
马赛人弹跳力惊人,村口迎接的黑小伙时不时秀秀自己的立定跳高水平,多妻制的马赛族,男人有魅力的标志是拥有多少头牛羊和立定跳高能力有多强。村子及周边举目可视的范围没有任何人工硬化地面,真是原汁原味的原始民居。我们饶有兴致的四处转悠,土壤红红的、干干的,叫不上名字的荆棘、芦荟、仙人掌很多,连树都是热带沙漠植物。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此处土里面暗藏很多蒺藜,我们很多人鞋底被扎了满满一层蒺藜!好不容易才扣掉。有位团友鞋底较软且薄,脚都被扎伤了!没拍照,借用一下网络图片,就是这种讨厌的东东:
离开马赛村落时,毛姐招手想把饼干分给孩子们,没想到他们蜂拥而来,有被挤开的女孩儿大哭,那场景令人非常心酸,他们都穿着统一的校服,红圆领短袖T恤、蓝短裤。我们在肯尼亚看到的所有学生都穿着不错的校服,一般英伦风,比我们中国大陆的校服漂亮。但食物短缺问题可能还是比较大的。
接下来直奔内罗毕。沿途在几个驿站休息。在这个驿站看到三组画面令人唏嘘不已:看到旅游车远远奔过来希望得到点儿什么的儿童、头顶背水的妇女、白富美的游客:
由安布塞利回内罗毕沿途看到的肯尼亚乡村生活:铁皮屋、铁皮屋、木货架……
忽而感慨:中国,真好!
(安布塞利旅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