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与学乡土文化探寻”② 体验“天下第一剑”魅力和“耕云钓月”者风采
出发时间
11月
行程天数
6天
人均花费
1.5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2021年11月4日,“行与学乡土文化探寻与游记写作”培训班离开丽水城区,前往龙泉市开展实践活动。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东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武夷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历来为浙、闽、赣毗邻地区商贸重镇。
龙泉自古人文昌盛,不仅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而且还是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被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
宝剑是中华古兵器的代表,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在秦溪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三剑斩铜剁铁,如削泥去土。
首剑铸成之后,俯视剑身,飘渺深邃,如登高山而下望深渊,似有巨龙盘卧,故名“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后因避唐高祖李渊名讳,以“泉”代“渊”,龙渊改称龙泉。
不过,提起铸剑师,最著名的当属欧冶子的女婿干将和女儿莫邪,这对小夫妻受楚王之命铸造宝剑,费时三年才制成一雄一雌两把宝剑,取名“干将”和“莫邪”。
知道楚王生性残暴,自己将有去无回,干将把莫邪剑献给他之前,把干将剑传给了妻子胎中的儿子。后来干将被楚王杀死,他儿子成年后用干将剑刺杀了楚王,为父报仇。
当然,传说或许只是传说而已,无非是为了印证高超的铸剑技艺。龙泉宝剑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精致,素有“天下第一剑”之誉。
现如今,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珍视。
龙泉宝剑厂古色古香,集宝剑研究、生产、营销、宝剑文化宣传、旅游与一体,是宝剑爱好者必到的打卡之地。
11月4日下午,培训班的40多名学员,乘坐两辆大巴车,前往附近的下樟村采风。下樟村史称云坞古村,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落,因村口有株千年古樟而得名。它距龙泉市城区7公里,毗邻白云岩风景区。
村子很小,却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省级旅游特色村、丽水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下樟村四周群峰透迤、奇岩特秀,山高涧深,常年云雾缭绕,幽若仙谷。一条狭长深邃的溪水贯穿村子中间,小溪上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悬壁式廊屋结构木桥一一白水桥。
小溪的两旁,是弯弯曲曲的石路,因年代久远,石子显得特别光洁圆润。
石路两旁,是黄色土墙、黝黑瓦片的民居,一座挨着一座,高高低低坐落在坡地之上,因势而造,高低错落。
这些建筑大多有几百年的历史,因空间有限,房子前后间距极小。它们大多以石块筑墙基,上部为夯土墙体,屋顶为小青瓦。石刻、木雕、红土墙、小青瓦,无不古色古香,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村南瀑布口上的千年古樟,树根盘绕,树枝繁茂,密叶遮天。村东有古枫高耸入云,村北一条清泉穿境汇入双龙瀑。
千年古樟旁,有一座古老的院子,斑驳的额墙上书写着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云坞书院。仅五六十户人家的村庄,竟然拥有一座沧桑的书院,这个,也太奢侈了吧?
原来,云坞书院是该村的一位老者创办的,他把龙泉市内两幢明清老建筑整体拆建到村里。云坞书院的迁入,使小山村在古朴自然的氛围中又增添了几分书卷之气。只可惜,那院门边破旧褪色的对联,实在是有些大煞风景。
据《龙泉县志》记载,下樟白云岩曾是北宋皇帝宋徽宗避难之所。远在河南开封的宋徽宗,怎么会跑到浙江丽水的一个小山村里来避难?这个我有点不大敢相信。但下樟村民风淳朴,人才辈出,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宋代管师仁、管师复兄弟曾在此隐居读书。
后来,管师仁成了宰相,宋徽宗赞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百姓“人戴其德,为立生祠”。而满腹经纶的管师复,却继续隐居在白云岩幽谷中读书创作。传说,村南瀑布口的那株千年古樟,就是他亲手种植的。宋徽宗要授其官职,被婉言谢绝。皇帝追问原因,管师复答道:“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
耕云,钓月,那是何等的浪漫,何等的洒脱。这样的人生,不是一般人所能奢望的。
山上风盛,把白云刮得四处乱窜。不知是风儿在耕云,还是那管先生在耕云。
在村东的古枫树下面,有块指示牌上写着“叶绍翁故居”,箭头指向了附近的另外一个村子。
叶绍翁,这个名字好耳熟,但我一时想不起他是谁了。此时,爱人轻轻说了一句,“就是写‘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那位诗人。”
哦,这么一说,我终于想起来了。旁边有人轻轻念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家调侃道,这是一首儿童也能读懂,成人也能读懂的诗歌,但成人的“懂”,显然不同于儿童的“懂”,也不知这叶绍翁到底是怎么想的。
叶绍翁故居虽说离下樟村很近,但山路泥泞难走,大多数人知难而退,半路折返,只留下几位勇士拍回几张照片共享。
推荐阅读
锚子摄影人2.7万19
宿说20204.6千9
一个虫虫的旅行4.9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