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胡歌的步伐,一起去看看那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出发时间
6月
行程天数
6天
人均花费
2.5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上周人民日报发布了跟着胡歌一起去看看#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视频
云南沧源翁丁村,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蓝天白云茅草屋,密林炊烟古村落。在这里,你会感觉千年的时光静止了,保留完好的茅草屋,到处高挂的牛头、充满神秘色彩的人头桩,无一不在倾诉着佤族的传奇。
沧源翁丁村,前段时间刚去了一趟,那是受邀请去到滇西南进行线路体验。刚好前段时间,胡歌也去了~
在出发去临沧之前,就已经对这个地方充满向往。
临沧在云南西南方,北面是大理,南面就是缅甸,距离昆明近600公里。这里是佤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23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据可考的记载,在商朝时就有人类族群居住于此。
这一次旅程,就是来探秘这个人迹罕至却风景秀丽,并且少数民族风情独特的古老地方。
出发!探寻神秘的世界!
从昆明乘坐飞机到达沧源佤山机场只需要50分钟,一下飞机,迎面而来凉爽的风令人精神振奋,抬头发现沧源佤山机场原来建在山中,山顶边飘着厚厚的云朵,像一大团棉花糖,这是沧源的初见印象。沧源机场虽小却非常精致,下机时,机场上只停着两架飞机,乘客穿过航站楼走几步就到达出口。
从机场到县城的酒店又花了大概50分钟,沿着山路开车而下,弯弯曲曲的山路没有路灯,需要胆大心细的司机驾驶才放心,说实在的我是有点胆战心惊的感觉。
县城道路宽敞干净,路两旁的房屋楼层虽然不高,但整体没有衰败落后的感觉。下榻的金佤国际大酒店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外观以北欧建筑风格为主,室内外都用了纯大理石装修,加入了佤族文化特色的设计,洋气中彰显出一份独特。酒店对面街上有几家餐饮店,可以品尝当地特色食物。
早餐过后,出发前往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嘎多村月亮古寨。它地处沧源的东南边,与缅甸交界,海拔有1960米。进寨有两条路,一条是当地算是捷径的的土路,下雨后路面泥泞,行车危险,因此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程较远的水泥道路。一路上,车辆绕山而行,各种弯道绝对超过了九九八十一弯。
花了大约2小时,队伍到达了沧源最原始的佤族寨子——嘎多村。它在崇山峻岭之间,没有泛滥的商业开发,映入眼帘都是传统的木屋。村子在山谷之间,对面就是梯田。这些房屋都是用木材和石棉瓦建造,屋顶都会有两片木板形像的牛角,牛角里面分别有两个月亮,月亮古寨也因此而得名。
房屋有两层,下层中空,一般是用来堆放杂物,上层有一个小楼梯进去,有点悬空而居的感觉。屋子中间有个火塘,当地居民平时就在这里生火做饭。
寨子中心的广场上有一棵大树,佤族民歌《月亮升起来》的创作者李江平就是在这棵大树下写成这首歌的。这首歌还被誉为佤族的东方小夜曲,是佤族青年男女用以表达情感的歌曲。
广场两侧有两栋新房子明显和其它房屋不同,屋顶为淡蓝色新式石棉瓦覆盖,上层有卧室和独立卫生间。询问后才知道,原来都是村子里为了招待外来的参观人员或游客而建的。
佤族的妇女都戴着色彩鲜艳的头巾,背着小包,用来装小物件。这里大部分人都有抽烟斗的习惯,走在路上,也看到不少老妪都叼着烟斗。佤族人民吃苦耐劳,可以看到他们脸上带着的淳朴笑容。还有他们很好客,路上碰到有一家人,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家喝茶。午饭是在村子里的农家乐吃的,食材都是村民自种,口感新鲜,看上去还营养丰富的样子。招待我们的村民(推广员)还以水代酒,为我们唱起了佤族敬酒歌。
下午,离开月亮古寨,我们绕着一圈又一圈的山路去看沧源崖画。从入口到达崖画的石壁,需要爬一段水泥阶梯,大约30分钟路程,沿路的树干上都挂着佤族的图腾牛头骨。水泥阶梯尽头建有看台和凉亭,是为了方便游客观看有3000年历史的崖画。
崖画上的图形看起来是人物、动物和各种符号,叙述着当时原始居民的情景和故事。参观的时候,还遇到一位有趣的游客大叔,他告诉我,他35年前就到过这里,把崖画的很多传说讲得活灵活现。
看完崖画就下山了,还路过了一片新建成的政府回迁村,房子的外观还是佤族的建筑特色,不过房子里都是很现代化的东西。村民日常生活自给自足,参观过程中看见有一位佤族妇女坐在门口织布,她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织出来的。
接下来去的地方是是“千米国画长廊”景点,因远看像是中国的山水国画而得名。崖边的田里建有约2公里的栈桥,一边慢慢散步,一边欣赏旁边悬崖的壁画和周边的田原风光,别有一番悠闲。悬崖上有一片古老的董棕林,董棕树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这些树长在悬崖斜坡上,笔直挺立,高大健壮,让人忍不住按下快门。
走完“千米国画长廊”后,我们去到了司岗里溶洞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佤语“司岗里”意为“葫芦、山洞或孕育器”,“里”就是“出来”的意思。“司岗里”意思即是人类就是从这里出来,据说这里曾经有古人类居住。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国境线上,国境线的另一边就是缅甸。我们来到其中一个关口——永和口岸,穿过边防,越过界碑就能到达缅甸。
此处视野开阔,望眼过去都是蓝天白云,高山密林,风景在地平线上延伸,让人心旷神怡,俯仰间连吹过脸上的风都是自由自在的感觉。缅甸佤邦的门楼很华丽,前后都有雕像,而中国的门楼就朴素很多。口岸外面往下山走一段,可以看到著名的“佤山云海”。阿佤山云海壮观美丽,散去时还能俯瞰整个沧源县城全貌。
重点来啦!那就是——晚餐。我们要享用曾经是佤王用来招待部落首领、民族英雄、异族使节及尊贵宾客的王府盛宴——佤王宴。
只见一整桌美食,以芭蕉叶铺底,上面依次摆放着阿佤山区纯天然绿色食品,有鸡肉烂饭(佤族日常一种特色食物)以及烤猪、烤鱼、牛排、烧鸡、青菜、凉拌野菜、糯米饭、杂粮、水果等,各种食物色彩斑斓,令人食欲大增。
吃饭过程中,有一帮佤族姑娘走了进来,一边敬酒,一边唱歌,唱多久就喝多久,所以不胜酒力的人很快就会醉啦。吃饱喝足回去休息啦~
第三天出了县城,沿着新修的县道,欣赏一路的云山雾海,这里的风景美得天然,基本上停车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第一个目的地是勐卡老寨,这里是傣族聚居地,居住着80多户人家,大约有400人。
这里的房屋普遍都是吊脚楼,下层放杂物养动物,上层住人。天蓝色的石棉瓦屋顶,屋檐上有装饰金边和孔雀头。傣寨建在山坡上,走到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村庄和远处的梯田高山。傣族人民同样很热情,见面都会像朋友一样聊聊天,还主动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
看完傣族老寨,又来到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寨。这里是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是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被评为“临沧市十大优美村寨”之一,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保留最为完整的佤族群居村落。佤族的图腾是牛,去往翁丁村的路上,可以看见沿路有一排排的柱子上都挂着牛头骨,非常壮观。
到了翁丁寨门口,就有佤族人民排队唱歌欢迎,并且会在来宾的脸上涂黑(一小块地方),这是佤族的一种民族习俗——“摸你黑”,因为佤族是以黑为美,在客人脸上点黑,是欢迎的意思。
整个翁丁寨保护得非常完好,这里有佤族村寨的各种传统元素,如寨门、寨桩、撒拉房、打歌场、祭祀房、木鼓房、人头桩、牛头桩等,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原始部落气息。
翁丁村四周有农田,一条河流穿村而过,村寨的四周有大树和围栏保护,村里有两个带着传说的林子——“神林”和“鬼林”。神林村东,鬼林在村西。翁丁的民居布局有自己的特点,几户房子合在一个区域,四周有宽阔道路间隔,有一定防火隔断作用。
翁丁寨里最大的一间房子是佤王府,游客可以进去,有的村里老人专门给游人煮茶,完全是以佤族的传统迎接礼。屋里还有佤王的木宝座和枪械架等,可以穿上寨主的服装拍照留念,在留影中体验一把“山寨王”的感觉,挺有意思。
翁丁村里面部分村民家都可以提供食宿,所以吃住在里面都不成问题。
吃完翁丁村农家乐午餐后,就驱车前往孟定镇。孟定的气温比沧源高,镇内聚居傣族、汉族、佤族、景颇族、德昂族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数以傣族最多其次佤族。
途中参观一处未经开发的景点“独树成林”,路过一个德昂族村寨。德昂族老人坐在路边,可以看到她们传统服饰的是绿色短上衣黑色条纹长裙。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圈圈的藤编著腰箍和银腰链,戴得越多证明越勤劳越多人喜欢。
“独树成林”在村边的山上,由一棵大榕树长成了一大片树林,这棵大树要十几个人牵手才能围绕一圈。这棵巨大榕树的气生根向下生长,长入土后不断长大而成支柱根,就像另一根树干一样。榕树气生根不断往外扩展开树散叶,时年月久就长成了一片树林。大树旁边还有一个小天坑,也是自然界的奇观。
下一个来到芒团造纸村,这里是以傣族为主的村落。临沧耿马县的芒团村,有传承了600多年的白棉纸制造技术,至今仍在当地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
芒团村的土法造纸手艺经过浸泡、蒸煮、淘浆、抄纸、晾晒5个流程,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11道工序。做出来的白棉纸纸质坚韧洁白、柔软光滑、久存不陈、防腐防蛀、力撕不破。
在这里,游客也可以动手亲手制造一张属于自己的白棉纸。
整个村子充满着傣族风情,在政府的帮扶下设立了许多民宿客栈,以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
最后参观附近的洞景佛寺,佛寺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埋藏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而闻名海内外,甚至东南亚地区很多佛教信徒都慕名前来参拜。
匆匆的行程已到末声,依依不舍地返回临沧。这一次的探秘之旅,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惊于山路的九曲十八弯,叹于崖画的古老神秘,享于佤王宴的特色美食,喜于亲手造出的白棉纸,愉于少数民族同胞热情相待,乐于沧源原始古老的山山水水。这次短短的旅程显然是去不够,如果可以的话,真想在那里多留几天,更加深刻体验那种独特的民族风情,回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想再去一次。
推荐阅读
55旅2.2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