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转折之城”遵义游记
遵义、息烽等5地

“转折之城”遵义游记

出发时间

3

行程天数

5

人均花费

3.5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2021年3月,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来到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贵州省遵义市,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先辈足迹,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领略了伟大祖国的壮美河山。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全省占地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多的设区市,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这座黔北重镇最为自豪的,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召开遵义会议,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扭转了航向,从此“红色圣地、转折之城”彪炳史册。

遵义历史悠久,先后被称为痒州、郎州、播州,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改名遵义县,源自《尚书》“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意思是说为政者应处事公正,遵循天理以治天下。因地理位置、地形条件限制,这里的开发程度一直较低。但近年来与贵州全省的跨越式发展同步,经济增长较快,按经济总量计算稳居贵州第二大城市、西南第五大城市。

这次在遵义待了3天、贵阳2天,加上以前去过的黄果树、荔波樟江、西江苗寨、梵净山等地,感觉多彩贵州美如画,旅游服务顶呱呱。春风拂面的3月,满眼绿色,山花烂漫,街道很干净,空气质量好。居民也很热情,问路指路没遇上一个显得不耐烦的,导游、司机、服务员都很上路子,比邻居经常被曝光的忽悠你去、强迫消费好多了。

 

这次旅行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山、湘江河、捞沙巷、天鹅湖公园

第二天:苟坝会址、枫香镇花茂村、茅台渡口、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塔、赤水河、1915广场

第三天:娄山关行军拉练、埋锅造饭体验、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

第五天:贵州省博物馆筑城广场、南明河、甲秀楼、花果园“白宫”、“双子塔”

 

 

  

 

 【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由一系列建筑组成,包括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以及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邓小平住处、李德博古住处和红军干部大会会场、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展室面积6千多平方米。 

关于遵义会议,大家都很了解。这里说三个重点:(1)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的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城琵琶桥(现子尹路)96号原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私邸二楼召开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 “围剿”的经验教训。(2)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是前后一系列重要会议的成果,之前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为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后来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为遵义会议的贯彻提供了保证。(3)一系列重要会议,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由毛泽东同志1964 年11 月亲笔题写。这是老人家为全国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字。

游览的重点是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陈列馆。流程是,先到遵义会议会址,在一楼听讲解、看建筑外观(会议室在二楼,被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一般情况下不对外开放),然后到遵义会议陈列馆参观。

 牌坊的两面分别写着“慎笃”“慰庐”

彭德怀、杨尚昆住室

假装到二楼会议室看过

遵义会议陈列馆以长征为主线,通过“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遵义会议,光辉永存”五大主题,突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作出四项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陈云记录遵义会议四项决定的手稿影印件。

周恩来长征时使用的望远镜

聂荣臻长征时使用的左轮手枪

李德长征时使用的匕首

红军在遵义印刷宣传品的石印机

一渡赤水时白军留下的子弹和弹夹

参加红军的部分少数民族战士长征到达陕北后的合影

1945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的讲话中指出 “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陈云与遵义会议”陈列室

据考证,“长征”一词是由朱德总司令首先使用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使用的并不是“长征”一词,而是分阶段使用“突围”“转移”和“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以前,红军文献中一般使用“突围”和“转移”;从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中央红军一直往西挺进,在此期间使用“西征”。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使用“红军万里长征”一词。布告共156字,以韵律文的形式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落款是“红军总司令朱德”。这是目前发现“长征”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雕塑“力挽狂澜”

红军山

红军山原名“小龙山”,位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距离遵义会议会址1公里。

沿280级台阶而上,是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而建造的红军烈士纪念碑。

碑高35米,象征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碑上镌刻着1984年11月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的外部由四个头像托着一个大圆环,头像分别代表老红军、青年红军、赤卫队员和女红军,圆环外面有28颗星,寓意中国共产党1921年至1949年28年的夺权历程和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环形浮雕描述红军攻打遵义及四渡赤水的情景。

红军卫生员给干人儿子喂药雕像。解放前,贵州穷人被称为“干人”,意思是被压榨得一干二净。

一群战士正在锻炼

顺便说一句,遵义会议纪念馆等景点位于遵义老城区,参观游览要在游客集散中心换乘专门的公交车。

【湘江河】

湘江,也称湘江河,长江水系乌江的支流。干流发源于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全长155公里,在遵义境内流经汇川区、红花岗区、新蒲新区、绥阳县、湄潭县、桐梓县、凤冈县、播州区8个县(区),是当地生产生活、水电开发利用的主要水源地,被称为母亲河。

水质很清澈,环境很优美,虽然不是节假日,依然有许多居民在河边闲逛、散步、钓鱼。

湖南也有一条湘江,长征之初的1934年11月,红军在湘江之战中损失惨重。仅仅2个月,历史发生了改变。1935年1月红军第一次攻克遵义后,有一天毛泽东询问身边人员“是不是有很多湖南人跑到遵义来做生意?”回答“流经遵义的那条河就叫湘江。” 毛泽东听后一怔“怎么,遵义这条河也叫湘江?”从而将毛泽东诞生地湖南的湘江与崛起之地遵义的湘江联系在一起。

长征诗词壁

湘江河上的桥梁别具特色

石龙桥,解放后政府新建的第一座石拱桥,1956年建成时称纪念桥,1982年更名石龙桥。

翻板坝

可桢桥,一年四季挂满绿植。这是为纪念浙江大学原校长竺可桢对遵义乃至整个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2002年桥梁建成时特地命名的。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遵义,学校本部的文学院、工学院、史地所和师生宿舍等分布在湘江河两岸。

新华桥,始建于明代,原是一座平板石桥,清代康熙年间一位名为照彻的江苏僧人化募资金重修,得名吴桥,又名万寿桥,解放后更名新华桥。

添秀桥,1986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层人车分流立交桥。

狮子桥,原名通远桥,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嘉庆年间重建。当时一位富户中年得子,以为天不绝嗣,便重建此桥以谢神灵,易名为嗣子桥,谐音“狮子桥”。

一切围着茅台转

【捞沙巷】

捞沙巷是遵义有名的美食街。不“捞金”不“捞银”,为什么叫“捞沙”?小巷位于老城东南,地势较低,以往山洪暴发时泥沙俱下,这里首当其冲,清淤捞沙是常有的事,故名捞沙巷。

小巷不宽,人群拥挤。油香麻辣,扑鼻而来。

吃了一碗羊肉粉,20元。量大,肉片薄,香辣爽口。据说遵义最有名的是“虾子羊肉粉”,你点上一碗,如果服务员端上来的粉条里只有羊肉没有虾,不要以为他骗了你,因为“虾子”是地名,遵义市红花岗区一个号称“中国辣椒城”的乡镇。

【天鹅湖公园】

天鹅湖公园又称人民公园,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市政府对面。

新新之轴公园,遵义新城区中轴线景观工程

市政府大楼

蜿蜒的“飞廊”,采用全钢架空形式,连通天鹅湖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两侧是公园绿地和彩色步道。

白天的景象,少了朦胧美,更加高大上。

【苟坝会址】

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苟坝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马灯、毛泽东小道、新“三人团”、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有满眼的菜花黄、梨花白、桃花红。

进村了

此情此景,不说几句显得没多少文化。来,来,来——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

毛泽东小道。1935年3月10日,毛泽东在风雨之夜提着一盏马灯,穿行在苟坝村的小路上。当天中央政治局开了一整天的会议,研究攻打打鼓新场的建议电报,多数与会者赞成攻打,只有毛泽东持反对意见。半夜,毛泽东放心不下,提着马灯,走过泥泞小路,找到周恩来力陈己见,后又说服朱德,终于在政治局继续召开的会议上改变了原有部署。历史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红军以静制动,躲过了可能灭顶的劫难。几天后,政治局会议通过提议,成立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史称新“三人团”。至此,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历史性任务在苟坝圆满完成。

大龙井、小龙井

简朴的会议室,改写了历史

电视剧《花繁叶茂》拍摄地之一。该剧2020年5月在央视播出,通过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为代表的乡村变化,讲述了新时代干部群众携手扶贫奔小康的故事。

毛泽东诗词书法展览

红军马灯馆

毛泽东住居

山花烂漫春光美,粉黛云雾醉游人。

马灯,点亮中国前进的方向。

苟坝会议陈列馆

雕塑,毛泽东提着马灯疾步行走。

红军在苟坝时使用过的马灯、水壶、军号

墙上的马灯

【枫香镇花茂村

花茂村靠近苟坝村,苟坝会议期间红军曾在此停留住宿。以前叫“荒茅田”,是一个“出行难、饮水难、村民增收难”的典型贫困村。近年来村里一班人在上级支持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围绕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特色高效农业有机融合推进精准扶贫,成功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示范点。

2015年6月16日,在贵州考察的大领导来到花茂村,询问当地脱贫致富情况,沿着土墙和木栏相伴的乡村小径,看到鲜花盛开,道路两旁的房子干净整洁,有感而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追寻大领导足迹:红色之家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交谈。

太阳出来了,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难得,难得!

陶艺馆

灯杆上的马灯

 【茅台镇】

茅台镇是遵义仁怀市下辖镇,大名鼎鼎,无需赘言。只说一句,茅台是“中国第三城”。2021年2月19日,茅台酒的市值达3.09万亿元,超过深圳市GDP,紧随北京市、上海市之后。

这个酒杯,看上去轻盈,实际上很重啊。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进行四渡赤水战役,其中三渡渡口在茅台镇。

我们参观了茅台渡口、红军过茅台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塔,游览了赤水河、1915广场。

红星桥,建于2016年1月,是一座人行铁索桥,当年红军在这里三渡赤水。

茅台渡口纪念碑为水泥混砂材质,通高11.7米,由长方形碑基、梯形碑座、四棱柱形碑身组成。

纪念碑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茅台渡口、贵州省仁怀县人民政府一九八〇年三月”,由贵州省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陈恒安手书。

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位于茅台渡口上方,通过“遵义大捷,进军仁怀”“鲁班战斗,攻占茅台”“四渡赤水,摆脱强敌”“红军笔下的茅台酒”四个主题,再现红军四渡赤水的历史、茅台镇与中国革命的红色情缘。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红军摆脱优势敌军追堵拦截的光辉战例,尤其茅台三渡赤水河,更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军大佯动,对于保证整个战役的全胜,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决策核心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被他视为军事生涯的经典之作。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红军使用过的手摇电话机、弹夹袋、手雷、望远镜。

四渡赤水纪念塔高25米,寓意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塔身通体赭红,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位重叠,浪形柱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恰似腾空的浪花。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革命事业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赤水河,又称赤水,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场坝镇,流经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镇雄、威信、叙永、古蔺、毕节、仁怀、习水、赤水、合江等地。流域内盛产美酒,红军四渡赤水,因此被誉为“美酒河”“英雄河”。

茅台国际大酒店,据说入住的客人有机会买到平价茅台酒,但是一般人住不进去,网上也没有酒店预定渠道。

1915广场,位于赤水河畔,2015年为纪念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100周年而修建。标志性建筑是当年被打破的酒坛造型。

行走小镇,酒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身临其境,你也能闻到空气中的酱香酒糟味道哦。

彩虹桥

杨柳湾街

娄山关

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重崖叠峰,沟壑纵横,山路崎岖,地势险要,自古为黔北第一险隘、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红军在此有过两次重要战斗:第一次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前,红一军团顺利进占桐梓,保证了遵义会议召开。第二次在二渡赤水后,红三军团回师黔北,攻下娄山关,消灭国民党吴奇伟两个师,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毛泽东闻讯写下《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在娄山关,我们穿红军服,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吃红军饭……上午开展行军拉练,体验埋锅造饭;下午参观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满满一天的山间生活,略感疲惫却很充实。

毛泽东诗词馆

45分钟,走了6公里,中途休整,不少人看到稍微平整的石头,一屁股就坐下。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据美国记者斯诺记录,红军当年平均每天行军71里(35.5公里),路没有今天的好走,还要躲避别人追捕。最厉害的是勇夺泸定桥,红四团创造了一天一夜急行军240里的奇迹。

体验坑洼崎岖的山路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有人受伤,准备担架

生火、添柴、刷锅,洗菜、配菜、炒菜,上菜、摆台、吃饭……我们是认真的

下午的游览顺序:先从游客服务中心乘景区公交车到娄山关战斗遗址参观,听工作人员讲解战斗情景,在毛泽东诗词碑前集体诵读《忆秦娥·娄山关》,随后从关口乘景区公交车到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瞻仰,之后步行,参观小尖山战斗遗址,过长空桥,观雁鸣塔,最后经纪念林、百仗梯到娄山关陈列馆参观。

娄山关口。镶嵌在关门上方的“娄山关”三个草书大字,由时任贵州省民政厅厅长黄丕谟1932年题书。

毛泽东诗词碑前集体诵读《忆秦娥·娄山关》

工作人员讲解战斗情景

这里“娄山关”三字由老红军、书法家舒同题写,颜体行书,字径2.3米。

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两根并立的石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斜斜的尖顶,代表红军战士的两把刺刀,又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碑座南侧是张爱萍将军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北侧是汉白玉浮雕,刻有娄山关战斗中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英雄群像;东侧是“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

群山之间一条道,纵然插翅也难逃

小尖山,海拔1400米。石碑上写着“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

经过长空桥,从小尖山来到大尖山。桥名来自《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长空雁叫霜晨月”。

雁鸣塔,名字也来自“长空雁叫霜晨月”。

前看后看,左看右看,茫茫群山之间确实只有一条道。

登顶六勇士

纪念林。娄山关战斗前,黔军为侦察红军动向将山上树木全部砍光、烧光,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飞机播种、人工植树,形成了现在的葱郁树林。

百仗梯,长330米,垂直高度80 米。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这几天在遵义学习参观有一个感觉,无论是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苟坝会议陈列馆,还是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今天的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工作人员讲解的、图片展示的、资料呈现的,内容大同小异、几乎一样,游客难免失去新鲜感,如果从不同角度分门别类、各有侧重,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城南6公里,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关押中共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的秘密监狱。

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了三大集中营,其他两所为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江西上饶集中营。息烽集中营对外挂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对内称“新监”或“大学”;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分别称“中学”“小学”。

息烽集中营自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8年时间里先后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1200多人,包括杨虎城、马寅初、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张露萍、许晓轩等,其中600多人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400多人下落不明。小说《红岩》中的“小萝卜头”也曾在此关押。

集中营旧址占地5.7万多平方米,1938年之前是一位刘姓地主的庄园,国民党军统看中后强行征占,把整个庄园分为办公区(天堂)和监房(地狱)两部分。监房分别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及特斋命名,共9栋52间。

木笼,放风的地方。放风时将囚犯分别集中到这些小木笼里,因人多拥挤,有时人晕过去之后无法倒下,直到重新放回监房才被发现。

睡觉的地方,逼仄简陋。这么小的空间,十几个人,一年四季,每天吃喝拉撒都在这里,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感化室,阴暗潮湿。原为庄园地主饲养牲畜的地方,后被改造为监房,人在里面只能低头行走。著名学者马寅初曾被关押在这里,还成功感化了一名看守,真是莫大的讽刺。

忠斋,中共狱中秘密支部诞生地。在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等人努力下,息烽集中营中共狱中秘密支部于1941年成立,领导大家在狱中坚持斗争。

雕塑“抗争”,反映革命者对国民党残暴统治的不屈意志。 

猫耳洞,一个天然溶洞。因为位于地下很隐蔽,严刑逼供时外面听不见受刑者的叫声。

“小萝卜头”囚禁处。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江苏邳县人,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幼子。1941年8个月大时随母亲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在西安大雁塔胡宗南司令部、重庆白公馆监狱、贵州息烽集中营,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歌乐山下的松林坡,年仅8岁,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

“小萝卜头”上课的教室

中正室。特务开会的地方。

纪念馆内部正在改造提升

 【阳明文化园】

中国阳明文化园位于贵阳修文县东北,是依托“龙场悟道”核心地阳明洞打造的文化旅游景区,占地面积3455亩,总投资67亿元,2014年3月开工,2016年10月完工。

王阳明(1472—1529年),本名王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曾子、孟子等儒家文化的基础上,汲取陆象山的“心学”观点,开创了新“心学”,核心是“知行合一”。

景区牌坊,由花岗岩砌筑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石牌坊。总长23米,宽4.8米,高14米,重1500吨,采用“板凳挑”和榫卯交结构件造型,四面八柱样式,既富有贵州地方建筑特点,又暗喻欢迎四面八方游客。

左右两侧分布的八个立柱上写着:黔中王门、江右王门、楚中王门、浙中王门、北方王门、南中王门、闽粤王门、泰州学案。

1506年,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修文龙场驿,正是在此期间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

铜像高15.08米

“真三不朽”石,表达对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的敬意。这块巨石来自太行山,重152吨。石材的天然纹路如同水墨画卷,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场景。原本想在上面刻字,但总觉得不太完美,最后索性留白。

王阳明纪念馆

王阳明小时候上学时,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了先生一个问题:“何为人生第一等事?”先生认真地想了想说:“唯读书登第尔。”他听后摇摇头,说:“登第恐未为人生第一等事,或读书做圣贤尔。”

他不只是说说而已,后来一直按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标准探索前行。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王阳明的临终遗言。这八个字既是他一生的概括,也是对世人的最后教诲。一生中做到内心光明,这就够了,没有任何遗憾。正如他自己在《中秋》这首诗里写的那样: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贵州省博物馆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东路,距主城区南明区较远,从贵阳站乘坐地铁需40分钟。

馆藏品总数8万多件,分为民族贵州主题展厅、古生物王国主题展厅、历史贵州主题展厅,亮点是民族文物、贵州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反映地方历史人文和文化多样性的各类文物,其中苗族服饰库和苗族银饰库位居全国第一。镇馆之宝有铜马车、金凤冠、鱼龙化石、《信宿帖》等。

省级博物馆参观过不少,实事求是地说,贵博的藏品一般,展厅布置、参观导引等方面也有改进的空间。尤其令人抓狂的是,展厅内玻璃反光很厉害,要想清楚地观看、拍摄藏品,无论怎样选角度总是不满意。

在一楼大厅,巧遇身穿民族服装的美女,大大方方地让我拍照。

镇馆之宝:鱼龙化石。这是盘县混鱼龙化石。

东方恐头龙化石

乌沙安顺龙化石

周氏黔鱼龙化石

孙氏新铺龙化石

半甲齿龟化石

镇馆之宝:铜马车,长1.12米,通高0.88米。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汉墓中最完整的铜马车,由近300个零部件组成。令人惊叹的是,覆瓦形顶蓬由厚度仅0.1毫米的素面铜箔拼接而成。

虎钮錞于,一种铜制打击乐器,在战争中用于指挥军队进退。

金盘、金杯

带盖金碗

遵义型铜鼓。铜鼓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些民族的传统器物,既是乐器,具有音乐伴舞作用;又是部落酋长或氏族首领的权力重器和礼器,用以表现主人的权势和富有;还是神器,用以祭祀和娱神。

遵义型铜鼓的花纹和图案比较简单。这件铜鼓直径54厘米,通高33厘米,鼓足55厘米,鼓面有十二芒太阳纹、晕圈、乳钉和游旗纹雏形,最外圈有四组蛙足印迹。

各种戈、剑

立虎铜釜

镇馆之宝:嵌宝石五翟金冠,俗称金凤冠。出土于播州土司杨粲的墓葬之中,分别属于正妻张氏和侧室柳氏。两件金凤冠的造型大同小异,只是一件凤的数量少了两条,因此被称为七凤三龙金冠、五凤三龙金冠。

土司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类似于特区行政长官。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治,通常采取和亲、互市、朝贡等方式。唐朝开始采用羁縻政策,对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以土官治土民”,宋元之后演变为土司制度。这种制度的初衷是以夷制夷,特点是世袭继承,缺点是容易形成地方割据。明清两朝开始“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这样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真正拥有统治权,巩固和强化了单一制国家的政权制度。

彝族土司绣蟒长袍

地方长官印章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瓷碗

另外一件镇馆之宝楷书《信宿帖》(北宋宰相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没见到。据了解,为保护文物,2018年临时展出后,一直在深宫“静养”。

两个小时,参观完毕。

与贵博相邻的贵州省图书馆

对面的贵阳国际会展中心

贵阳火车站,远看像一艘帆船

 【筑城广场

筑城广场位于南明河畔,因贵阳简称“筑”而得名。建成于2011年,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可容纳10万多人。

标志性建筑——“金芦笙”雕塑

多彩贵州文化展示中心

 【南明河】

南明河是流经贵阳市区的一条河流,属于长江水系乌江支流。沿岸有河滨公园、筑城广场、甲秀楼等景点。

 

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南明河上,取“科甲挺秀”之意,是贵阳的地标性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遗存。

这是一座三层木质阁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颇具江南园林风格。上次来贵阳时参观过,这次旧地重游,就没有进去,趁早晚拍了拍外观。

翠微楼(南庵)

 【花果园】

贵阳花果园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建设总额超过1000亿元。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居住小区,入住人口达14万多户、约50万人。

高大密集的建筑,堪比香港和东京。小区内部及周边交通十分拥挤,早晚高峰期间经常堵车,打车时司机一听“花果园”,第一反应是拒载。

这次到花果园,主要是看看网红打卡地“白宫”和“双子塔”。

贵阳“白宫”的正式名称是花果园艺术中心,因通体白色、欧式建筑风格,被网友冠以“白宫”。据说造价达27亿元, 是当地一位老板的私人住宅。

双子塔的正式名称是贵阳国际贸易中心A座、B座。东塔A座为写字楼,西塔B座为精装公寓及费尔蒙酒店。

最后说一说吃住行。

贵阳遵义一带物产丰富,拥有酱香白酒、优质烤烟、红绿白茶、地道药材、特色食品“五张名片”,特产有茅台、习酒、董酒,遵义红茶、湄潭翠芽等,美食有羊肉粉、豆花面、黄焖鸡、鸡蛋糕等。

因为气候多雾潮湿,所以饮食上偏辣偏酸,辣椒可以除湿,酸味可以代替盐巴,几天来我们每顿都是吃酸喝辣。

一路上羊肉粉吃了不少,有的可以,有的就是个名气。说起来不好意思,开始听说羊肉粉,以为是把羊肉加工成粉末,还疑惑这怎么吃,有这个必要吗,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粉条啊。

刺梨,维C之王。贵州盛产水果,刺梨、蓝莓、火龙果、枇杷、桃李、柑橘、板栗、核桃、蜜柚,等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形地貌,加上污染较少,农产品的品质较高。茶叶含铅量全国最低,据说国内很多大牌厂商,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这里的茶叶,回去之后贴上自己的品牌,就能卖出大价钱。

茅台买不到,也买不起,尝一尝当地的散装酱香酒也是好的。

辣子鸡

接着说“住”。

两个城市的酒店总体上不贵,服务规范,干净卫生,环境也好,山青水秀。

世外桃源

最后说说出行方面。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地丘陵地形地貌导致交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但贵州在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这几天奔波在黔北大地,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在不行就打洞有了更深的认识。

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层次感很强,观赏性很好。

山区特色“背篓”,在城市里越来越少了。

省内公交、地铁目前不支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可安装贵州通app。但充值之后用不完的余额不能退款。估计应用程序设计者的初衷,是让你留下来或者下次再来。

贵山贵水迎贵客,贵茶贵酒敬贵人。再见,多彩贵州。

感谢阅读。

2022-07-21发布 阅读量5.4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3
3
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国庆去贵阳 2020年的第一场自驾游
如果不是疫情原因,大概今年五一,暑假我都会出来旅行。最后,一直到了今年国庆节,才开起了第一场自驾游。

A-llure8.1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