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的朦胧
出发时间
12月
行程天数
12天
人均花费
1.8万
和谁出行
夫妻
从墨尔本到悉尼大约不到一千公里,我们乘飞机前往。这样的距离在国内坐高铁是最合适的。但澳大利亚还没有高铁,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就提出了建造高铁的计划,但直到如今仍然还在计划中,并且讨论修建高铁计划的热度不减。澳大利亚人出行大多采用两种方式:路途短的开汽车,路途远的坐飞机。澳大利亚有4.5万公里的铁路,世界上超过4.5万公里铁路的国家并不多,人均拥有铁路里程数澳大利亚一定世界第一。可是这里人们还是很少乘火车出行,因为火车的车速太慢。
我们乘坐的飞机接近悉尼上空时开始降低高度,我透过舷窗向外望去,只见群山连绵,绵延的山坡被茂密的森林覆盖。无边的墨绿向海洋一样辽阔,非常漂亮。
降落前约十五分钟,飞机的高度更低了。突然我看见在下面山林中有两大片弧形山脊飘出浓浓的灰白色的云雾,云雾顺着山坡向上升腾,升上天空后,随风向北飘去。仔细看去,那不是云,而是烟雾,是燃烧着的森林冒出的烟雾。
在计划到澳大利亚旅游的时候,悉尼附近的山火已经开始燃烧。至今已经两个多月了。当时想当然的认为,等到我们到了澳大利亚,山火应该早就被灭了。但是没有想到,山火少了两个多月,不仅没有被扑灭,反而越烧越旺。我们从飞机上看去有两大片山火,火线沿山脊铺开。灰白色烟雾裹挟蒸发的水汽缓缓升腾,聚集在高空后,又缓缓散开,漂浮在悉尼城的上空。悉尼的天气是晴天,坐在飞机里向上看万里无云,阳光灿烂。而脚下的悉尼,却在烟雾的笼罩下朦朦胧胧。
飞机降落后,我们踏上悉尼的土地。悉尼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悉尼背靠连绵的山林,面向无边的大海,地理位置极佳,蓝天白云是悉尼永恒的背景。加上富庶的经济条件,远离中东北非等多事之地,治安情况良好。因而 悉尼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到了悉尼,先解决吃饭问题。悉尼有一处热闹的鱼市场,有点类似国内的大排档。澳洲海鲜在国内非常有名,也非常昂贵。这里是澳洲海鲜的产地,由于没有运输费用,海鲜价格比国内便宜不少。澳洲龙虾三四斤一只300多澳币。感觉两人吃一只龙虾一顿吃不了,有点浪费,便舍弃了。直径约一尺多的大鲍鱼,两斤多一只,约100多澳币。这样大鲍鱼国内很少见,于是便欣然下单,要了大鲍鱼,加面条,共138澳币,合人民币600多。
吃饱喝足后,开始悉尼的游览。
悉尼的今天没有蓝天白云,情形有点例外。天空飘着淡黄色的云彩,这不是一般的云,而是夹杂着烟尘的云,它像穹顶笼罩着大地,让人感到有点压抑,空气中能闻到丝丝焦糊味。查了悉尼的天气状况,但气象信息只有天气,温度,风力,没有空气质量指数。也许悉尼常年空气质量优良,用不着发布PM2.5的数据。但是凭直觉,悉尼的空气指数一定暴表了。
悉尼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闻名遐迩的悉尼歌剧院,它独特的造型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有人说它像船帆,当年英国人就是乘着悬挂三角帆的船登上澳洲土地的;也有人它说是贝壳,悉尼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贝类是大海最常见的动物。不管哪一种说法都带有典型的海洋印记。但在我看来有点像开放的花朵,静静地躺在海湾边,接受海风轻轻的吹佛。
走近悉尼歌剧院,站在贝壳型的歌剧院下抬头仰望,只见建筑表现为几条漂亮的弧线伸向高空并在高处交织,线条极其优美。美丽的曲线好像是无声的弦律,萦绕在天际。淡黄色的外立面光滑而洁净,更显典雅和高贵。歌剧院周围是一片很大的广场,游人虽然很多,但散布在广场上看上去三三两两。悉尼歌剧院虽然不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歌剧院,但由于它标新立异的构思,别出心裁的设计,独一无二的造型,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歌剧院由于建造在悉尼而扬名,悉尼又因为歌剧院而更加精彩。悉尼与歌剧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歌剧院对岸有一处悉尼皇家植物园,那里是悉尼重要的旅游景点,站在皇家植物园可以隔着窄窄的海峡眺望歌剧院。从这个角度望去:歌剧院建在半岛之上,剧院的基础部分是宽大的高台,这高台看上去像是轮船的船身,贝壳型的主题造型犹如几片张开的风帆,整个歌剧院也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可惜的是这时悉尼空气质量极差,浓浓的雾霾像细纱挡在人们的眼前,悉尼歌剧院不再光彩夺目,它和港湾大桥的身影只有朦朦胧胧的轮廓。
悉尼皇家植物园是一片很大的公共绿地,在绿地一角有一条在石头上凿出的长椅,这长椅叫做麦考利夫人的椅子。十九世纪初拉克伦·麦考利担任新南威尔士州的总督,其太太麦考利夫人相随来到悉尼。拉克伦·麦考利要定时回英国述职,而每逢其丈夫回国时,麦考利夫人都会在这里坐着,期待丈夫早日归来。这时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毕竟遥远的路途,凶险的航海过程会让亲人担心。今天二百年过去了,看到这椅子还依稀感受到麦考利夫人“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的惆怅,也还似乎看见淹没在历史尘埃下的她那朦胧的身影。
悉尼真是朦胧的。
悉尼西面100公里处是蓝山国家公园,这片山林在阳光下常常能看到蓝色烟雾而得名。蓝色烟雾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在山间雾气产生折射所致。
蓝山应该是好地方,举目远望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森林,被人们称作是洗肺的好地方。不过现在看来不可能了,燃烧了好几个星期的山火,把这里的空气弄的很糟糕了。现在非但不能洗肺,还会把肺熏黑。站在蓝山高处,对面的山坡上森林茂密,林中有三四处地方有淡淡的青烟袅袅升起,可能是大风把山脊那边火场的火星吹过来引燃了树叶。山脊那边约三四公里远的地方,山火还在燃烧,浓烟滚滚飘向天空。空中有两三架直升飞机在灭火作业,飞机下吊着水袋往来于火场和水源地之间,不时可以看到从飞机下吊着的的水袋里洒下水花。巨大的火场和小小的飞机形成很大的反差,我感觉火场上空的飞机有点像火飞蛾,救火作用非常有限。这时间,这地方看风景绝对不是时候,看山火倒是恰逢其时。蓝山的景色也在朦胧中。
在返回宾馆的路上,我们透过车窗回望火场,发现山脊上冒出的烟更浓了更大了,灰褐色烟云翻滚着蒸腾着升上高空,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非常震撼。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有点像原子弹爆炸。可以断定那地方大火失控了。
在宾馆看到电视里不停播放森林火灾的新闻。我的感觉悉尼救火方法非常单一,就是用水浇。天空中的直升机拖着小小的皮囊,在大火上空盘旋犹如一只飞蛾,洒下一点水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消防人员手操水枪救火,水枪的水来自消防车自带的水箱,可谓杯水车薪。距离火场较近的居民为了自保,在自来水龙头接上皮管来把自家房屋浇了湿点,以尽可能提高抗火能力。所有这些好像作用有限。感觉熊熊大火面前,这些措施都无法遏制火势发展。
山区的水源本来不多,在山区救火用水扑不是强项。没有看到森林救火时行之有效的开辟隔离带,阻断火路的方法。也没有看到国内森林救火常用的手提式风力灭火机。看得出面对灾害,这里的救灾能力,动员能力,应对能力极其低下。看来这个信奉上帝的国度把希望寄托给上帝了,只有祈求老天爷帮忙,多下点雨。
有关火灾的信息也比较混乱。山火何时成灾,到今天都没有明确的说法。山火的成因是什么也众说纷纭,有说是森林自燃,又有报道说抓了不少纵火者,且纵火者少年居多。关于过火面积那就更是五花八门。有说累计过火面积5000平方公里,有说是百万公顷,也有说光新南威尔士州至少有270万公顷森林被烧毁。数万动物葬身火海,其中包括近两千多只澳大利亚的国宝考拉。至于悉尼空气污染指数报道说冲破了2500,创下历史纪录。
在澳大利亚一路走来还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什么原因我也朦朦胧胧。那是家家户户的房屋都会竖着高高的电视接收天线。无线传送优点是方便,价廉,但画质很不稳定。无线电视信号用超短波,电波是直线投送,容易受到建筑物的反射,输电线干扰等影响。不知道当地人是怎么解决无线传送的画质问题,难道是他们能容忍电视的朦胧画面。
悉尼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景点。如建造于100年前的海湾大桥依然雄伟,澳大利亚人为之骄傲了一个世纪;圣玛丽大教堂欧洲中世纪的遗风依旧,高大的内庭透出华丽威严和神圣;邦迪海滩人潮如涌或坐或躺,二百多年了至今乐趣不减;悉尼军港码头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静静停泊,澳大利亚周边虽然没有强敌,但由航海起家的国度还要保持军事上的优势。所有这些景致都是在朦胧的雾霾中观赏,同时也多多少少能体味到朦胧的遥远。
悉尼的游览结束了,可悉尼的森林大火还在肆孽。在朦胧雾霾中游览了悉尼,在游览中感受了悉尼的朦胧。离开悉尼前,并不是基督徒的我从心底里祈祷,真心希望老天爷能帮帮忙,早点下雨,浇灭那森林大火,让悉尼早点脱离朦胧。祈祷不为别的,只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只为还在森林中苦苦挣扎的考拉。感觉扑灭这样的大火澳大利亚人是指望不上了。
2019.12
推荐阅读
啟明視角1.9万22
foxfairy8.3千14
_cmb****41875.8千1
M39****70783.6千0
幽云孤月7.9千21
vivi爱行走7.8千16
浙A木木5.4千18
黑米粒 Hmily_Song7.0万12
Sally198910107.1千17
澳洲张小坏5.4千12
na****nxy1.1万14
毕军的游记1.1万20
goericgo6.1万23
暴走的托马斯2.3千2
阿兰那行5.4千11
一个上海人5.6千13
山水二人转5.2千5
山水二人转7.1千11
M32****67731870
山水二人转9.1千15
Pompom和Yingying2.3万26
山水二人转5.9千14
山水二人转7.1千11
山水二人转8.7千13
wdh43213.3千5
菊儿的空气5.1千21
老虎山羊7300
菊儿的空气6.9千16
望随性_shen6.7千22
家有爱鼠1.2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