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大地之子,瓜州戈壁上的极致艺术
瓜州

大地之子,瓜州戈壁上的极致艺术

出发时间

3

行程天数

1

人均花费

2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我理解的旅行,是一场至高无上的征程,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告别,是一场从未有过的生活。它允许我错误地选择方向,允许我错误地阐明观点,允许我错误地挥手辞行, 允许我错误地理解生活。在这种征程里,我们都是披荆斩棘的勇士,在这种对话里,我们都是能言善辩的高手,在这种告别里,我们都是毋需承担的过客,在这种生活里,我们都是心情轻松的旁观者,是满心期待的异乡人。

我理解的艺术,是我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方式可以千奇百怪,可以光怪陆离,同时也可以平淡无奇,一切都是艺术的载体,都是艺术的本身,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我们都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那阵阵踏起的尘土,堆砌出一片片的戈壁,风沙带来的,除了偶有的沙面微疼之外,更多的是豪迈的了无边际。此番神韵予以我的感受,远比高山大海要深刻得多。路,在茫茫戈壁上总是显得过于迷惘,那粗粝碎石与荒草细沙相连接起的地表是一望无际的青灰,丘陵在起伏中绵延,抚平身子看得也尽是一条条的青黄终汇在一处的消失点。

在一座丘陵的山头,我曾目睹昏黄之暮,清冷的月亮凝悬天宇,丘陵起伏如线,锁阳城坐落在戈壁的胸怀,冰戈铁马,号角连营。几百年几千年后沉静如水,在岁月沉浮的大地上一片安详,历史跳跃不息。纵观时空,以第三维俯瞰,这本是荒芜的大地却也显出几分毓秀来,风沙侵蚀的痕迹成了它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几处沙蒿和干涸的河床点缀其中成了不可多得的色彩。如今这青黄的画卷上又增添了一抹朱砂色,那是立于自然之中的大地艺术,是瓜州戈壁上的极致艺术。

雕塑《大地之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创作。通过对当下全球大型雕塑的梳理和研究,对目前国内可运用的大型雕塑创作材料进行应用尝试后,选定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的大型户外主题雕塑作品。《大地之子》雕塑主体为用粗粝的红砂岩雕砌出长度达15米、高4.3米宽9米的趴伏在地,恬然入睡的巨型婴儿形象。完成后的作品无偿捐赠给瓜州县政府,并将在瓜州县270县道旁红山坡戈壁滩之上永久放置。这使得原本仅有砂砾和荒芜的瓜州戈壁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们旅行的朝圣之地。

戈壁并不稀奇,雕塑亦然。但若能看到二者合二为一则就显得稀奇,更令人稀奇的是这强烈的对比产生出的巨大冲击力。走近大地之子,本应是稚嫩幼小身躯形象的婴儿却以如此比例呈现,已然令人叹为观止。婴儿本身应是稚嫩、本真、娇弱的生命存在,当婴儿雕塑形象以红砂岩这种粗砾石材,使作品既有震撼的生命力表达及对生命自身的尊重,同时兼具强烈的视觉效果。

我非艺术家,我无法以绝对的艺术论调去评价它存在的艺术价值高低,但作为旅行者,于本无生命象征的戈壁之上见此雕塑,有感颇深。细致与粗犷、稚嫩与久远,巨大与渺小,荒芜与耕种,平坦与崎岖,沉重与轻盈,复杂与简单,微弱与强大,破碎与完整,繁荣与衰败...原本这些无数的对立面此刻在这一个奇点处和谐统一的共生着,这正是大地艺术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延伸感。

大地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庄子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实践物。大地艺术家认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应该没有森严的界线。在人类的生活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饰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亨治圆形石柱。大地艺术的作品都十分注重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与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加强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在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始终强调人与自然亲和融洽,征服自然为已用的意识不强,无论从美学的还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去解读包括石窟、寺庙、造像、壁画在内的中国传统宗教建筑和宗教艺术,情境融合的平淡自然始终是主要面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所在。

历史长河中的西域,虽也同今日是一片广袤的大漠戈壁,但与今天之相比却远没有这般的荒芜。彼时的甘肃,毫不夸张的说,就是此刻摩登的上海,今时开放的深圳。昨日的沙漠正是今天的海洋,驼队仿若就是远洋的舰队,东西方的往来交流,就在那一声声渐行渐远的驼铃声中,就在那一行行往返的驼队的行囊之中。那是一个世界了解中国世界的窗口,一个中国认识世界中国的通道。曾经的光华都已掩埋在尘土之下。而这新生于荒漠上的大地之子让那尘封于沙海砾山之下的岁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就这样,流淌在八千年历史长河中的血脉重新翻腾,久去已远的过往在全新的架构和解读中复活了。

自史前两万年前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开始,人类就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运用雕塑艺术去传达、去表述。而将雕塑完整的建造在人迹罕至的戈壁之上,在整个雕塑史、乃至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从创作形式与观览方式上来看,“大地艺术”与“自然艺术”都是将作品与自然景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形式。这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差异巨大,更无法在具象写实雕塑的框架下讨论。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在荒漠里,将一个宏大的、具象写实的雕塑放置其中,已然让人感到惊奇和意外。如果作为欣赏主体的我们,所秉持的立场被消解,那将何去何从?也许这正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去解读《大地之子》的途径。遥遥戈壁,观者缘何而来?从何而来?又将在何处久立?在眼前这座《大地之子》中,似乎并没有给出过答案。

倘若有这样一件作品,它的存在并不为了“讨好”观者,也不为寻得“知己”,那么它到底为何而作?愚见而谈,其本身已经是以独特的存在场所与形式对“雕塑”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提出了最能探究本质的追问。究竟本质是所谓“立体主义”还是“观者主义”?亦或是“存在”的本身?无论答案几何,雕塑本身的物理存在,其远大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意义在《大地之子》作品里已有所体现。

占地球总面积29%的荒漠是如此的广阔,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又有何魅力,令“大地之子”诞于瓜州?作为中国本土当代著名雕塑家自然有他独到的见解,而作为旅行于此的我们,则更愿意认为在这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物理空间与现实中“一带一路”文化源泉的交汇点,不仅使得大地之子恬适于茫茫戈壁之上,也安枕于漫漫历史文化的脉络之中。

瓜州风劲,吹不乱他伏地而聆的声响,那声响满带历史的余温,因为大漠深处尘封着先祖的辉煌。瓜州沙劲,填不满他悠然的长梦,那梦中尽是当世的昌盛,因为如梭的游人正表述着当今的繁荣。旅途的脚步稍作停歇,我模仿着他的身姿,用稚嫩的脸庞亲吻你广袤的怀抱,感受着你粗粝的臂弯承托着我香甜的美梦。那故去的灵魂总要沉睡在千年的瓜州戈壁,那崭新的一轮生命在渐近的未来悄悄醒来。




2022-08-01发布 阅读量5.4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23
10
9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大西北之青甘大环线(2600公里)
  我和小伙伴们是10月5号再出发,错开国庆高峰时段,开启辽阔的大西北之旅:第一天:

一路涉足_一路回望_依旧前行1.5千1

大西北到底有多美?
五年前几乎一样的时间去了一次大西北,那次主要是青海湖环线,意犹未尽,今年的大西北成了

dre****95956.5千12

去海西-逃离整个世界的恶意
【这是我回到家画的第一幅合影,喜欢这10位同伴,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希望能从我的这篇游记中重温一下我们

猫火火7.3千0

雪天去敦煌!!!——兰州、嘉峪关、敦煌行记
这次的标题同样是以偏概全,甘肃之行只去了三个城市:兰州、嘉峪关、敦煌,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天气预报,但是

白米麦仁粥3.4万45

游记|一路向西,瓜州之行
周末,我们一行人去了瓜州,参观了大地之子、榆林窟、锁阳城这几个景点。一下车,迷迷糊糊

游敦煌4.1千8

来到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来到敦煌:莫高窟的姊妹

一个虫虫的旅行5.9千14

来到敦煌:冷僻旅游地,瓜州锁阳城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来到敦煌:冷僻旅游地,

一个虫虫的旅行5.4千11

【冬季三部曲】一,在甘肃寻找记忆中的冬日阳光
【缘起】看过我之前游记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国庆时候和一个提了20款H9的朋友去了趟阿拉

孟夕11.6万58

记雪后瓜州之行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忙里偷闲,我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去瓜州。早

游敦煌4.6千17

一路向西 邂逅瓜州 你是我最美的遇见~
旅行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当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和热爱每一次旅行,我们的成长将会是最大的收获

游敦煌1.6千6

青海甘肃大环线自驾行(下)
D6 瓜州——榆林石窟——嘉峪关——张掖接上集,在敦煌游完莫高窟感到疲劳之后,经过在

M56****8219.5千13

国庆青甘大环线-青海湖环湖-茶卡盐湖-大柴旦翡翠湖-茫崖翡翠湖-敦煌-金塔hu?
Day1—-2019/09/28 西宁-湟源-刚察-鸟岛

hollyma20148.2千9

旅行甘肃瓜州,牛肉面7元一碗粗细可选,城内绿色城外荒漠?
从新疆哈密出来后,返程经过瓜州,这是雅伦环游中国的脚步第3次踏进甘肃这片土地。不同于第一次的由北往南

雅伦的旅行4.4千1

追寻海子笔下第荒凉,西北自驾7日游攻略
D1西宁-塔尔寺-拉脊山-日月山-青海湖(宿青海湖)  

小主要去耍4.3千3

2019走遍中国-甘肃和宁夏
时间    2019年7月6日—7月29日

带着女儿游中国3.8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