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不都土得掉渣 洋盘起来就是金枝玉叶 如肇庆堂 建造者脑回路清奇
出发时间
12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1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文图/勒克儿
01百侯镇:客家人传说的缩影版
在中国有着这样一群人,在过去一千七百多年时间里里,不断从中原出发南下闯荡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群人就是中国客家人。从宋代制作政府簿籍起,客家,这一颠沛流离却始终自强不息的汉族民系,开始走上历史舞台。随着朝代更迭,战乱不断,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进入东南这个“蛮夷之地”时,沿海地区早已是广府、福佬人的地盘,山地由此成为客家人最后的选择,被迫迁移到分隔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几乎是“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的五岭——湘粤闽赣交界的山区。
无山不住客,无客不住山,说的就是他们。山,是客家人最好的选择,也是客家人可依赖的天然港湾。如果说千年来客家人南迁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那梅州大埔百侯镇的前世今生,就是这本书的概要——这个镇的各姓家谱记载表明,他们的祖先,就是宋朝末年随客家民系第三次大迁徙,辗转到此定居,距今有七八百年历史。百侯镇地处大埔这个山区县的中东部,是最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镇。
说“八山一水一分田”很抽象。大埔全县境内地形数据可以让你豁然开朗——全县四周皆山脉,梅江、汀江、梅潭河纵横切割面积很小的山间丘陵和盆地。盆地周边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境内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等,仅仅各占全县总面积的一成,剩下的8成区域,皆是海拔100—500米高中丘陵。
高峻延绵的山脉和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带交结。仅仅占总面积一成低丘、小盆地,就是客家人主要的耕地来源。在这样物产匮乏、交通不便、耕地紧张的环境下,也就孕育出了客家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太平天国乱世以后,出于躲避战乱、和获取财富的目的,大埔的客家人既有主动下南洋淘金的,也有被动以“卖猪仔”、“契约劳工”等形式被贩卖至东南亚、南亚甚至北美,命运多舛,令人叹息。但是客家人始终以勤劳节俭、刻苦自强的品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寻找生机。
屈强介立,不信神、不信命,只信自己的双手,客家人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大山里的哲学相结合,造就了自己的传说。这个传说的缩影版,就在百侯镇——全镇现有户籍人口3万,但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也有3万,而镇内“三胞”亲属就达1.4万多人,占全镇人口的40%以上!山区条件艰苦,造就客家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生活信条。这个信条的客观载体,第一是“不读诗书,有目无珠”的客家谚语;第二是开百侯文脉之先的杨淮,把“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的训诫写入了族谱,世代传承。
经济虽然落后,学习却能改变命运,客家涌现出各行各业众多的精英人物,令人叹为观止——明末后,这里共考中翰林5人、进士24人,举人134人。“诗书世家””同榜三进士”“一腹三翰林”“翁孙八进士”“同堂七魁”等被世人传为佳话,百侯镇一时更是成为粤东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百侯走出12位将军,省部级及军级干部也有6人,厅(师)级以上干部达100人,高职称建设人才上千人,各种人才遍布海内外。难怪百侯镇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人才之乡”三乡美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02百侯镇:国内客家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
走进百侯,万万没想到,一个典型的“九山一水一分田”山区镇,不仅文化名人、将军辈出,更是客家民居的大观园。在这里,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竟多达120座,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这些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中,既有众多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也有星罗棋布的大小祠堂;既有客家特色的官厅式民居,又有旅外华侨引进颇有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群落。其中通议大夫第、肇庆堂、中议大夫第、继志堂为广东省文保单位。
被称为客家民居中的金枝玉叶“肇庆堂”,就坐落在百侯镇侯南村。这是百侯镇最典型的一座中西合璧建筑,是侯南村人杨敬修的两个儿子杨得榕、杨得明建于1917年,费时3年,耗资8万光洋(相当于现今的1亿人民币),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建造所采用的瓷雕、木雕、石雕、灰雕和彩绘工艺之豪华,令人咂舌,所用建材更是百年前的尖货,比如,屋内的彩色玻璃,就是从意大利购买并千里迢迢运回,价比黄金。它不仅是一座客家民居的建筑精品,更是一幅民间雕凿、雕塑的立体画屏,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肇庆堂官厅客家建筑雕梁画栋的设计已够奇葩了,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屋主竟在主体客家建筑旁,又建造了一栋附属建筑。这建筑虽是附属物,但画风却剑走偏锋,一反官厅客家民居传统套路,整体风格纯典型西式罗马款式,在整个百侯镇侯南村所有建筑中独孤求败!建造这西式洋楼时,二楼地面铺设人造大理石,楼顶及楼下天井地面以当时极为珍贵的红毛灰(即水泥)为原料的混凝土地坪。其所需大部分石材、木料都是从外地或是海外运回来,并请来福建、江西、潮州的能工巧匠打造,为了能让西式洋楼原汁原味,还专门请了外国人当监工。
据说肇庆堂竣工后的乔迁之日,选择其母亲七十寿辰日,红纸铺满地几乎没到膝盖,从汕头请来的戏班搭棚唱了一周大戏,宅内设宴100台,对来往行人施粥施饭三天三夜……肇庆堂之所以如此奢华,那因为屋主杨氏兄弟是潮汕地区首屈一指的药材商,生意做的非常嗨,据说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府和军队药品供应。其房屋中堂横匾“仁登寿域”四个字,就是由当时的广东军政领袖(时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所题,由此可见其生意嗨的程度,更遑论陈炯明的侄女还嫁到肇庆堂这层亲戚关系。
相隔肇庆堂百米处,则是另一枚客家民居奇葩——海源楼。
这个客家楼与肇庆堂同一年开建,与肇庆堂纯罗马西式的附属建筑物不一样,它是中西建筑风格合璧的另类客家民居,是名叫杨潮荣的富商建造。杨潮荣的财富来自在马来西亚经商兼做“水客”,据说赚得不见得比杨氏兄弟少。这一建筑地处百侯镇侯南村村头,楼高三层,主体为百年前最牛X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楼糅合了南洋建筑风格,富丽堂皇,同时吸收了客家走马楼传统建筑优点,是清末至民国百侯“华侨之乡”水客众多的象征和见证。
目前这一建筑,已经成为百侯镇以侯南村、侯北村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景区的主要客栈。客家人口中的“水客”,是指常年往返于南洋与广东家乡,给隔海相望的两边亲人带货、带信乃至带路的人,与四川川东方言“说话不算数的人”大相径庭。在当地众多水客中,海源楼主杨潮荣可谓老大,江湖人称“大水客”。
与海源楼相隔不到100米,便是太史第。这个典型的清代传统的殿堂式围龙屋,是百侯镇著名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建于乾隆年间,距今200多年,是百侯镇最老的古建筑之一。清朝的翰林学士,亦有“太史”之称。翰林学士的宅邸,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作为“太史第”,第为“府邸”之意。
“太史第”的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比肇庆堂小,占地只有2061平米,建筑面积1678平米,座东向西,三堂二横九厅十八井,石砖木结构,后厅有横匾“谦受堂”,意味“谦受益,满招损”,两旁有一对联:同榜题名十秀七魁三进士;合门著节一廉二孝两忠臣。目前是百侯镇的农耕博览馆。
从太史第一路向北,依次还有100—600多年历史的大夫第、杨氏家庙、素谦公祠、州司马第、绍裔堂、永庆堂、谷诒堂、南麓公祠、进士第、继志堂……各种堂、第、公祠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更遑论还有梅潭河对岸的侯北村N座古民居……写下去简直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不是一篇游记所能涵盖的,囿于篇幅,只能点到为止。
03侯南村神奇的三十六巷
从杨氏家庙旁的三十六巷入口起,便是中国古村落侯南村著名的三十六巷片区。这个片区里,就罗棋布着近100座古客家建筑(堂、第、祠)。那三十六巷,就穿插其间,巷巷不同又巷巷相通,简直就是一大迷宫。
三十六巷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始建于康熙初年。当时地方政府要在百侯设兵营,村民拒设之后,由百侯进士杨之徐带领村民以六世祖杨安“五星归恒”之坟墓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巷道,巷道两侧围以高墙,村民房屋都围在高墙之内,就类似条条大路通罗马,每条巷子还设有石门,派人手御、打更,定时开关,严控出入,抵御流寇。
昔日,侯南村民住宅密集,栋甍相连,鸡犬相闻。如柿窠坪至兰台书屋通议大夫第、大巷口通古街道百子圩、坎头园到迎登天府、世魁第至笃尾塘、池屋灌至下祠堂,等等。陌生人进入村中心,难辨石街路。虽自古有“百侯三十六巷,巷巷都一样”俚语,但三十六巷每条巷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十字巷、庵下巷、廊环巷、斗芳巷、新洋巷、观音巷、石屋下巷、三角板巷、十八断巷、荷塘仔巷……巷子的命名没有统一规则无章可循,有按巷道形状命名的,比如人字巷;也有按围墙内屋主姓氏的,比如说黄屋巷。
在侯南村穿三十六巷特有乐趣,虽然每条巷子看上去长相都差不多,但每个巷子通往的住户,大门上都挂有不同的《家风家训》。当然,如果看见某《家风家训》的内容之前已经见过,那恭喜你,你又绕回原路了。
在三十六巷东绕绕,你不经意间,很可能就到了开国少将杨永松旧居——恭励公祠。杨永松1918年生,侯南村人。1931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1年,以副兵团级离休前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是目前屈指可数的在世开国将帅之一。恭励公祠是杨姓十一世祖恭励公裔孙子建造于乾隆年间,主屋占地面积近2000平,建筑面积1070平。
在三十六巷西绕绕,你不经意间,很可能有幸观赏到梅州市级非遗“五鬼弄金狮”和广东省级非遗“鲤鱼灯舞”——鲤鱼灯原系汉族发源地黄河流域广大群众歌颂夏禹治水功德的舞蹈,舞蹈内容是由民间传说和神话演变而成的。相传大禹治平洪水后,万民庆贺,有五尾金鲤溯河而上,千里破浪,力跃龙门,参加庆祝。 舞蹈分出草、相会、游戏、交尾、冲浪、跳龙门以及欢庆等七个小节。相传清乾隆年间,杨缵绪卸任陕西按察使后其侄三粼跟随其返乡,将鲤鱼灯舞传授给村民。200多年来,发祥于中原的民间舞蹈,落户百侯,再经许多爱好者加工整理,已具备比较完整柔美动作,乐曲吸收汉乐和民间小调,音、色、动作极为协调。
“五鬼弄金狮”是流传于大埔县民间的一种狮子舞。舞狮剧情贯穿唐僧上西天取经的一段传说故事——话说唐僧途遇毒雾作瘴,获悉仙狮能除此害,便命孙悟空二师兄沙和尚前往请、引、弄等,以求得仙狮出山驱邪除害。舞狮场景以两个孙猴子、沙僧、二师兄加一个驼背佛——这五鬼与金狮对舞、互相逗弄为主要情节,表演上糅合武功、杂技,属于独具韵味的一种地方特色狮子舞,极具观赏性。
上述也仅仅是在三十六巷东西方向绕来绕去,已经晕头转向,如果再去南北方向绕几圈,那估计天黑了你也走不出来……
推荐阅读
勒克儿9.0千11
行者老湖6.3千11
勒克儿6.2千11
勒克儿5.7千12
勒克儿7.6千11
勒克儿8.7千11
鱼不惊人7.9千11
行走de世界7.3千12
猪唛9.0千0
食色公子1.5万0
开心菜菜4.0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