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历险记——前南诸国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自驾游(续二十七)
出发时间
8月
行程天数
38天
人均花费
3.1万
和谁出行
和朋友
总行程第三十一天 9月23日 锡吉什瓦拉到苏恰瓦 From Sighisoara to Suceava
原计划:
锡吉什瓦拉要塞广场 Fortress Square→山上教堂The Church on the Hill→东正教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要塞广场 Fortress Square→摩尔多维查修道院Moldovita Monastery→苏切维查修道院Sucevita Monastery→普特纳修道院Putna Monastery→ Humor修道院→沃罗内茨修道院Voronet Monastery
车行全程:462 km
上午游览锡吉什瓦拉 (Sighisoara)老城区。
著名古城锡吉什瓦拉(又译斯哥莎拉)位于罗马尼亚中部的穆雷什县,1191年作为一个村寨首次记载于史料中,当时是受匈牙利国王邀请,一批日耳曼工匠、手工艺者和商人(即所谓的特兰西瓦尼亚的撒克逊人,有的游记写成德国人是错的,因为那个时期还没有德国,German是日耳曼人的意思)来到这里,在一座古罗马要塞遗址上创建了锡吉什瓦拉,成为特兰西瓦尼亚的七个设防城市之一,目的是加强匈牙利王国的东部边界,抵御入侵者。1339年成为手工业中心,在享有850多年的文明后哀落。但其老城区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远留存下来,成为特兰西瓦尼亚撒克逊文化的杰出代表。
锡吉什瓦拉 (Sighisoara)老城区(历史区)不大,围着外围转一圈(下面的路线图中封闭的环路)也就是2公里多。但城区保护得十分完好,几乎看不到近代的建筑物,可看的景点也不少。
锡吉什瓦拉老城(Sighisoara Old Town)又称锡吉什瓦拉城堡(Sighisoara Castle),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的要塞,据说还是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乃至整个欧洲唯一一个有人居住的中世纪的要塞。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因为它有850年的历史和特兰西瓦尼亚撒克逊人的文化遗迹。老城由一道1920米长的城墙环绕着。城墙建于14世纪,是为了保护小镇免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军队袭击而建。14—16世纪陆陆续续又在城墙上增建了14座城楼和5座炮台。这些城楼由中世纪城内各种手工业行业公会出资兴建并以行业公会的名字命名,其中有制革匠塔、理发师塔、锡匠塔、首饰匠塔、搓绳匠塔、皮毛商塔、屠夫塔、织布匠塔、裁缝匠塔、鞋匠塔、制锁匠塔、箍桶匠塔、铁匠塔和钟表匠塔等等。如今只剩下9座塔和2座炮台。幸存的9座塔分别是鞋匠塔、裁缝匠塔、屠夫塔、皮毛商塔、搓绳匠塔、锡匠塔、制革匠塔、钟表匠塔(钟楼)和铁匠塔。
早饭后开始我们的行程。出旅馆门,左手是鞋匠塔,右手是天主教堂。
鞋匠塔(亦有翻译成靴子塔的)的建筑造型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尽管塔楼的高度很低,但由于其六边形的外形和一座容纳两个小而优雅的观测塔的屋顶,一个面向东南、一个面向西北,使得这座塔很有趣。提到旧塔最早的文献是1522年。塔内曾存放大量火药,这就是1676年被大火完全烧毁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塔楼于1681建在先前被破坏的塔的遗址上。这座塔曾经有一座炮台,在1846被拆除。
裁缝塔是建于十四世纪的14座城楼之一,它位于钟塔对面,是进入锡吉什瓦拉老城的第二个大门。这座塔因其庞大和简单而被认为是堡垒中最美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塔之一。塔的底部有两个通道,古时候,两扇大门是使用栏杆垂直滑动进行开关的。1676年,裁缝塔发生了火灾,存放在塔内有大量的谷物、弹丸、胸甲、戟、和大量的火药。火药爆炸引发了塔楼和西北走廊的上部破坏。目前的外观是由于火灾发生后的修复。修复后,西北走廊变成了一个仓库;之后,拱顶被恢复并恢复原来的形状,重新开放给公众。
我们昨天就是从这里驾车进城的,当时就很吃惊,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
屠夫塔建于15世纪晚期,有三层楼,五个射击孔。这座塔最初的形状是八面棱形,16世纪被重建为一个六角形的塔并被加高,因为其正前方有一座小堡垒影响了它的视野。幸运的是,1676年的大火并没有影响到此塔。
皮毛商塔的可以追溯到15世纪,1676年毁于火灾,灾后修复并升高。正方形的皮毛商塔大小和形状中规中矩,但塔身上部略微向外扩伸又有其独特之处。
皮毛商塔与屠夫塔几乎是毗邻的两座塔楼,两者之间只有T?rle门和一座房子,形成了罗马尼亚穆雷县锡吉亚瓦拉中世纪建筑的典型组合。
学者阶梯是从市区通往学校山(School Hill)山顶的通道,建于1642年,是锡吉什瓦拉最古老的原始建筑之一,据说是为了方便学生们去山顶的学校上学而建。学者阶梯全程共有176个台阶,用条石和卵石铺就、上面用木质长廊覆盖。阶梯原汁原味,长廊顶部和两边均以木头建造,里面至今也没有安装电灯,光线来自两边的木板缝隙,乍一走进去,显得比较黑暗,眼睛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阶梯长且陡,爬到顶端已是气喘吁吁。建议穿一双轻便的鞋,最好带上登山杖。看到一个老外穿着高跟鞋,上去还好,下来就只能赤脚了。
山上教堂(又译山顶教堂)全称为山上福音教堂,又称圣尼古拉教堂。是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第三大的教堂。这座教堂得名是因为它坐落在老城的制高点——海拔429米高的学校山(School Hill)山顶上,以其巨大的气势居高临下主宰着整个城市,从各个方向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
山上
教堂始建于13世纪,原本的建筑风格为座古罗马式。14世纪到15世纪之间,在德国建筑学派的直接影响下,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许多建筑(包括教堂)由古罗马式转变为哥特式,山上教堂也不例外,现存建筑为哥特式晚期风格。但与西欧晚期哥特式建筑不同的是,山上教堂以简单为特点。因为大多数撒克逊教堂兼作堡垒用,外墙结构都是加固的,不适合西欧哥特式那种更为丰富华丽的外部装饰。教堂的石碑铭文中记载,改造工作始于1429年,直至1488年在圣尼古拉的赞助下才完成,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一些改建和装饰工作仍在继续。历史上该教堂遭受过两次重大损害,第一次发生在1704年匈牙利围城期间,当时屋顶和钟楼被烧毁,大钟倒塌。另一个不幸的事件是1838年的地震,当时唱诗班拱顶完全倒塌,后来用木头仿制品取代。
教堂内部空间高挑,中殿内有4座15世纪时建造的石制雕像,时间久远的壁画也值得一看。这些壁画绘于14-16世纪,是几位哥特式和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作品,是特兰西瓦尼亚最珍贵的壁画之一。
山上教堂无疑是该市最有价值的宗教建筑纪念碑之一,也是罗马尼亚哥特式建筑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曾被授予欧盟人类遗产奖。
大概是较少看到亚洲面孔,那些孩子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那眼神就如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看老外的眼神类似。一些胆大的孩子会说一句“空尼基哇”,显然把我们当成了日本人。我说“No, we are not Japanese, we are Chinese”,他们就笑了,交头接耳不知说些什么,个别孩子会再回一句“你好”。
搓绳匠塔的位置比较特殊,它不在城墙上而是在学校山上,在山上教堂的后面。
据介绍,制绳塔是学校山山顶古老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与金匠塔(Goldsmith's Tower,现已不存在)一起护卫山的西北角。据信这座塔是锡吉什瓦拉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可追溯到13世纪。塔的基础是建在前撒克逊城堡的墙基,塔身设计成楼简单的方形。如今这座塔是山上福音公墓的护墓者的居所。
锡匠塔的建筑最富表现力,塔高25米,塔基是旧塔的一部分,为正方形。塔身呈五边形,到上面突然放宽并且变成八边形。屋顶截面则是略微不规则的六角形,里面的木制品是一位当年著名的木匠大师的杰作。
锡匠塔于
1583年进行了几次修缮。在1704年至1706年对抗匈牙利人的围攻中起着特殊的地位,塔面留有弹痕至今可见。
锡匠塔另一个特殊之处就是与之相连的城墙较高较宽,除此之外,城墙上部有带屋顶的廊道,下部有储存空间。
可惜的是这里已经私有化了,禁止游客入内,只能隔着铁门拍几张照片。
钟楼(也就是钟表匠塔)位于老城中心,是要塞防御体系九个塔楼中最具有气魄、最漂亮的一个,也是锡吉什瓦拉的地标性建筑。它建于14世纪下半叶,16世纪扩展到64米高。塔的作用是成为进入城防要塞的大门,并容纳镇议会,故也被称为议会塔(Council Tower)。在1676年的一场大火(当时镇上的火药堆积物爆炸)中遭受重创,修复时改建成为现在的巴洛克风格。1894年又加上了五颜六色的瓷砖。四个小角楼(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其他城镇也可以看到)象征着该镇拥有司法自治权,以及决定死刑的“刀剑权”(ius gladii)。
钟楼上方有一只大钟,最初是一座木钟,制造于1604年。现在的钟是由约翰·基尔谢尔于1648年重新制作的,配备了两个大表盘,一个朝向城内,另一个朝向城外。两个钟表盘旁边各有一个壁龛,内面有几个小人偶。
上面的照片是朝向城内一侧,据介绍,壁龛下层左面是手持橄榄枝的和平女神,右侧是一个鼓手,每当整点时敲击他的铜鼓;上层中间是手举宝剑(或棒)的正义女神与手持天平的公平女神,两边两位天使分别代表白天和黑夜。
做攻略时在网上几乎找不到
制革者塔的任何介绍资料,无论中文还是外文,只有人说“ 从锡匠塔再向山下走不远就是制革者塔”,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那座塔就应该是了,它的确在锡匠塔与钟楼之间。
朝向城外的钟面傍边也有一个壁龛,下格有两座小塑像,据介绍是执行死刑的刽子手和整点打鼓的鼓手(正义和公平两位女神再加上刽子手,象征着该镇拥有司法自主权和死刑的强制权)。上格有7个木人(有的游记说是铜人,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木人)是古罗马神话中的七位星神,分别是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和太阳,用以表示每周周一到周日的7天。它装在一个轮子上,由钟表的机械装置驱动,每天半夜移动一格,故从外面一天只能看到一个。
现在钟楼内是锡吉什瓦拉市历史博物馆(History Museum),也可以登上塔顶,俯瞰锡吉什瓦拉童话般的大片红色屋顶。
这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建于1289,以前是中世纪罗马尼亚多米尼加修道院的一部分。15、17世纪分别经历过两次大火。1888年修道院被拆毁。教堂内部和外部之间存在着一些风格上的差异:室内巴洛克风格盛行,巴洛克风格祭坛和来自安那托利亚的挂毯让人印象深刻;教堂的外观则为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简单的立面保留了哥特式晚期建筑的大部分元素。去的这天正在修缮,不能入内参观。
铁匠塔位于多米尼加修道院教堂的后面,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受到围攻的情况下保护教堂。铁匠塔建于1631年,是一座紧靠堡垒墙的侧翼塔,从城墙内部来看,它看起来相对较小,但从城墙的外侧看时,它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1680年,在塔内发现了六辆车:一辆双人车,三辆中型车和两辆小货车;三支手枪,一支步枪,七支枪,三百磅铅和三百枚火药。
市政厅位于修道院教堂和钟塔附近,这座建筑建于1887-1888年间。在上层有一个巴洛克式的大厅,通常在这里举办学术音乐节和许多其他著名乐队的音乐会。
锡吉什瓦拉东正教教堂(又称圣三一教堂)并不在古城内,而是位于Trrava May-River河的对岸,当时那个地方是伊丽莎白公园(Parcul Elisabeta / Elizabeth Park)。这座圣三一教堂是按新拜占庭风格设计的,由建筑师杜米特鲁彼得雷斯加珀设计建造,由画家Anastasie Demian根据Rela技术制作的室内画。教堂在1934年兴建之初,曾有人提议把它建在老城中心,万幸的是这个建议被拒绝了。否则这样一座建筑风格与古城区风貌相违和的庞然大物出现在老城区内,该是多么大煞风景!
威尼斯人的房子位于中心广场和钟塔之间,这栋建筑的一楼是游客服务中心。
威尼斯人的房子之所以被如此称呼,是因为它的窗框是由石头构成的,模仿了威尼斯人的风格。这座建筑可以追溯到16世纪。传说锡吉什瓦拉的市长爱上了一个威尼斯女人,就把她带回到了锡吉什瓦拉。他们虽然很幸福,但是她太想她的家乡了,所以市长决定给她重建房子,并设计为威尼斯风格。
要塞广场,又译为老城广场或城市中心广场,是锡吉什瓦拉老城的核心,旁边很多餐馆。
这里还是弗拉德三世(弗拉德·德古拉Vlad Dracula)的出生地。弗拉德三世1456年至1462年间统治现在的罗马尼亚地区,他是个民族英雄和骁勇的战士同时又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对待敌人恐怖残忍的方式和惩罚他人专横武断的作风为他赢得了一个现今人们熟知的绰号“穿刺王”。后来爱尔兰小说家Bram Stoker写了一本小说《Dracula》,书中虚构的一个主要角色“特兰西瓦尼亚的Dracula伯爵”是一个吸血鬼。当然,除了名字以及与土尔其人多次交战的情节的相同以外,两者并无联系。但吸血鬼Dracula可比弗拉德三世出名的多的多,故当地人索性将错就错,将广场旁弗拉德三世的故居按吸血鬼电影里的情节布置起来,称之为“吸血鬼城堡(Bran Castle)”。除此之外,广场周围还有各色各样特色建筑,包括雄鹿屋(Stag House)、岩石上的房子(House on the Rock)等。
要塞广场 Fortress Square
雄鹿屋位于老城中心广场的一角上,是锡吉什瓦拉老城里保存最完整的特色房屋之一,建于17世纪。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建筑物的墙角处装饰着一只鹿头。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座建筑一直为本市市长所使用,现在,它是历史文献档案馆。市长楼位于要塞广场上,楼下有两个门洞,穿过门洞,就是裁缝塔。
不大的老城,却消耗了我们不少时间,再加上女同胞逛店购物,挑挑拣拣,讨价还价,更使得时间格外紧张。取车后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就直接出发。
这一带人口比较密集,时不时地途径小村庄,速度上不去。一般限速在30到40公里
经过数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苏恰瓦的摩尔多维查修道院 。
苏恰瓦 Suceava是罗马尼亚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锡雷特河支流苏恰瓦河畔。十四世纪初建城,十四世纪后期至十六世纪中为摩尔多瓦公国的都城。有建于十四至十六世纪的城堡、教堂、钟楼等古迹。
罗马尼亚国家在没有统一之前,由三个公国组成,即:摩尔多瓦公国、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和罗马尼亚公国。从1388年到1566年,苏恰瓦市是摩尔多瓦公国的首府。摩尔多瓦公国的一代名君斯特凡大公(1457-1504)率领军民顽强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维护国家独立深受后人崇敬,被誉为罗马尼亚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据说,斯特凡大公英勇抵抗土耳其的侵略,每打一次胜仗就修一座修道院。因此他在位期间建的教堂数量最多,成为教堂建筑史上的顶峰时期。苏恰瓦地区许多举世闻名的修道院大多建于15--17世纪之间,它们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苍翠的土地上。
苏恰瓦修道院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它们的造型之特殊和分布之密集,而且在于修道院教堂外墙上精美绝伦的壁画。这些彩色壁画历经了500多年的风蚀水磨至今不褪色,令人叹为观止。
摩尔多维查修道院(Moldovita Monastery)是摩尔多瓦的配特鲁·拉雷什(Petru·lales)大公于1532年下令建设的。它是个建筑群,这其中除了一幢王室的行宫外,有一座主教堂,还有修女的住所,四个角楼是防御工事。四周围墙高6米,厚1.2米,俨然是个坚不可催的城堡。虽然是城堡的风格,但其精美的艺术水平比其他修道院毫不逊色。摩尔多维查修道院独特之处是,它的外墙绘画色彩偏桔色,明丽鲜艳,修道院内保留着许多极其珍贵的王室之物。
按照原来的计划,下午还应该参观四座修道院,时间不够了,只能放弃,非常可惜。建议各位在做计划时,留有余地,既要抓紧时间,同时还得放缓脚步。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开手排挡的老头8.7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