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游甘孜.德格篇】 匠人之心 世界奇迹 ——德格印经院
出发时间
12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200
和谁出行
亲子
想去德格走走并不是偶然,有这种想法应该是两三年前的事了,这个深居川西高原位于川藏公路317线四川与西藏江达比邻的小城一直吸引着我。一次,朋友给我带回德格印经院经板印出的经书,我在其中看到了古典的精美和文化传承, ,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从而勾起起了我对德格印经院的向往。
红尘中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人们时常会觉得疲惫。于是,短暂抽离去到一些宁静的地方以期寻求些许心灵的寄托和安慰。当耳旁不再有汽车的轰鸣,当都市的霓虹不在眼前闪烁,便是这一种心境。对于我来说,每次远行,也总是会有一些机会去一些寺庙,佛学对我这样的人来讲,应该还是并不是很陌生,不过我去寺院不是为了寻求庇佑或是逃避,更多的是去感悟,去体验。
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藏族群众都会来到此,顺时针绕着印经院一圈一圈地转经,川流不息。而我随着人流在此放纵思绪穿越时空去寻觅历史的踪迹。这里的砖墙玄瓦,这里的参天古树,这里的灌木秀草,都是那么从容有序,那么古朴厚重,那么宁静神秘。
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德格印经院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彭措泽仁手持刻刀,娴熟地在木板上刻下藏文。这样的雕板再用宣纸或藏纸印刷,便成为在藏区广为流传的藏传佛教经书和各种藏文化典籍。
在德格印经院,有着延续近300年的雕板印刷技艺,通过互联网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善地德格”,被《了不起的匠人》节目组“相中”了。在这档文化类节目中,聚焦亚洲顶尖手工艺匠人的生活,用微纪录的形式展现12件精美手作器物制作过程及当地的人文风情。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榜上有名,一度引发网友热评。
印经院内时光流转,彭措泽仁手中那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善地德格”记忆情感的雕板,将向网络时代的人们讲述“滴水穿石”的故事。
在岁月的洗礼下,德格印经院弥漫着沁润着古老印刷文化的馨香,显露出苍劲厚重的人文底蕴。这里或许能包容天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在这个高原深处,藏区腹地,竟有着如此殊胜的一座藏文化宝库。
感谢每一次的远行,前行的路有平坦,有崎岖.一步一叩首,在时间的长河里德格印经院在幽静中守候着人们的信仰,诉说着一个让人们无法释怀的谜!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万发皆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于今,身边已很少磕长头的朝圣者,没有双手合十的信徒……蓝莲花开,极乐佛现,或却心中那份信仰无异。
(一)雕版流程
要制好一块符合印刷要求的印版,必须熟悉其工艺和每一个环节操作,并严格把好以下几道工序关:第一个是印版的加工,第二是印版的雕刻,第三个是印版的校对,最后是印版的收藏。
木刻版制作材料选择秋季刚落块的红桦木,选材制板需要有经验的人员担当。先是上山寻找选择适合雕版的优质树材。然后将砍下的原木锯成若干段,劈为约厚5厘米的板材,放置通风处阴干。待木板烘干后,放进羊粪中沤一个冬天,到次年再将木板取出水煮,尔后将木板再行烘干后制版,按书籍版本的规格,将板材裁成若干块,每块的正反两面刨平磨光。然后,需要木刻的文字图案写在薄纸反贴在木板面上,再刻成反文木版。这是关键阶段,要挑选优秀的工匠把好版面配字设计关。将所要刻制的图书进行严格细致的三次审校后,刻工们便依据纸横上的字迹进行雕刻,刻完后编审师在清样上还要进行三校。版面改动较多的必须进行重刻,改动小的进行补刻,直至完全准确无误方才可将印版放在酥油里浸泡一天后取出晒干。再用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熬水洗净晒干,至此一块印版的制作才算全部完毕,可入库按目录依次上架和进行印刷。经过上述工序流程加工的印版,历经百年依然不腐不裂不变形,通常情况下,技艺娴熟的1名工人每天能刻制一块书板的单面。画版刻制工作量更大。
画版制作首先是由画师描绘图样。图案有严格的量度标准和绘制规则,随意发挥改动或臆造佛像、坛城、佛塔者,不但不能获取功果,反而会广积罪孽。因而这是创作画版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画版造型的成败。可以这样说,每一位木刻画版的图案画师,都是顶级绘画师。如在德格印经院所藏画版图案绘画作者中,司徒曲吉迥乃、珠巴普布泽仁、增巴绛央、嘉绒拉堪、唐拉泽旺等都是藏区鼎鼎有名的画师。然后创作完好的画图交去刻工雕刻,刻工从刨光、刮平木板到上板、雕刻,再由印工在布或藏纸上印刷。在雕版创作中,刻刀的齐备,会磨会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初学刻工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他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铁匠铺里定制购买,多数刻工自己会做得心应手的刻刀。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每位刻工都要具备一块天然青石岩磨刀石,1983年德格印经院进藏寻找磨刀石,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旦嘎乡开矿青石岩磨刀石运回一千多斤,供刻工使用。
德格印经院的雕刻工匠都是以师带徒进行培养,所有工匠都要经过严格考核,筛选技术达到完全熟练的人,才能从事雕刻的任务。雕刻艺人不仅要求技法娴熟,而且还要求有较好的藏文文法功底和绘画基础,特别是雕刻画版的工匠必须懂得构图和绘画的基本技能。藏民认为德格印经院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古印版都是经过众多高僧大德开光过的,印出的典籍和画版有更好的加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每一块木刻画版的制作都是通过画师,刻工,印工的分工协作而共同完成的,每个工序都凝结着每位工匠技师们的心血智慧和精细技能,也是他们勤奋努力的最佳艺术成果。最后印好的画版还得由喇嘛开光加持,才能成为一幅具有加持力的精美完好的画版。此后便可以用来修法时供奉、观想或者用来做唐卡画的底本。
藏传佛教造像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信徒们进行宗教教义的宣传供奉所需,而且与密宗修行者的修持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藏传佛教的修持具有严密的仪轨、义理和神秘、奇特之处,所谓“三密为用”、“四曼为相”,也就是修行者通过对本尊的观想达到“三密相应”、“即身成佛”。喇嘛、本尊、佛陀、菩萨、护法、坛城、佛塔等雕塑或画像,都以备修法时供奉、观想。
(二)印刷流程
首先,印刷组从磨墨组和裁纸组分别领取墨汁和纸张,印刷工把裁好的纸一迭一迭放在盛满清水的大盆里适度浸泡后进行适当晾干。第二天由坐在操作凳上的印工,将印版斜放在面前躺板上,左手拿纸,右手持圅布滚筒,待坐对面抹墨工人持墨筒在印版上抹匀墨汁后,左手将纸铺放在印版上,右手持滚筒在印版自上而下缓缓推过三次,再将印版翻至背面印成双面,才换另一块印版,如此循环往复。待每天所印工作完毕后,将印刷的成品一张张晾干,再清点张页汇册入库。
装订组便从库房领出印好的图书,按页码顺序将每部书张页配齐用牛毛线穿紧,再将配齐的书分部、集放在磨书架上,每函书之间夹一张红纸以示区别。然后用加楔方法将其整齐平放在磨书架上,由装订工人持粗刮刀不断推、拉,刮去超过磨书架框沿的书页毛边,基本刮平后,又换刀孔较细的刮刀再行推磨,直至书籍边沿完全平整。再涂上一层红色颜料,稍稍晾干,撤开磨书架,将每函书上各加封面封底,标好左边书头上用纸做的函头标签,标有简略书名和函序,函序一般是按藏文字母顺序。这样一套书的印刷才算完毕,可入库后进行索取。索取者将经典以经衣包裹,再放置上下两层经板护夹用捆经绳捆好而成,可以用来供奉或念诵,研究或学习。
交通,从成都出发到德格:
方式一:公共交通
首先从成都新南门车站乘车至康定——次日康定乘车至德格即可(全程811.6km)
方式二:自驾
先走318,经成雅、雅康高速到达康定,从新都桥分路到317,经过:道孚、炉霍、甘孜,然后到达德格
方式三:飞机
成都至甘孜格萨尔机场的航班,一周四个往返航班,分别是每周二、周四、周五、周六;机场有直达德格县城的大巴
德格印经院门票:50元/人,院内禁止拍照,不得大声喧哗。为了更好地了解这座藏文化宝库,您可以请一位解说小姐姐或小哥哥,以免走马观花
住宿推荐:旅游在路上一路辛苦,一家舒适的酒店岭.格萨尔一定能洗去旅途您长途奔波的疲惫。
推荐阅读
暮秋子1.7万9
暮秋子8.5千13
暮秋子2.0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