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篇
走319国道,再上荣乌高速,转包茂高速,在成陵服务区(附近有个成吉思汗陵)稍作休整,也买了一些特色食物,我还买了一个蔬菜夹馍尝了尝,热乎乎的,味道也还不错!晚七时许,抵达榆林如家快捷酒店。
D7
一早,一如往常,在附近寻找特色早餐,多数人在宾馆对面店里吃油条豆浆粥等,我则在隔壁一家点了一份羊杂碎面,配上一份酸菜,好味道,妙不可言!这家店的墙上还挂着榆林羊杂碎面的历史来源:榆林天气冷,喝一碗羊杂碎汤暖胃暖身,加之榆林养羊多,羊素食无病,温和柔顺,全身也都是宝,深得人们喜爱。街头、宾馆都能吃到,就像高邮的阳春面,只是不同店面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干净卫生、料多肉足、老味浓汤或者透明厨房操作都成了众人选择吃羊杂碎面的理由,某种意义上讲羊杂碎就是榆林的代名词,我看后还不能对众人明言,只怕一干人等后悔不跌!待我有滋有味的吃完与大家会合时,发现桌上或粥或面或油条,也许他们喜欢烧饼油条的亲切,只是不品尝地方特色小吃,实在替他们可惜!
这一天的第一站,镇北台,正方梯形,四层,乃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榆林市城北4公里的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
她的北面就是长城,如此一看,这镇北台实际上就是一个观敌瞭阵的指挥中心。
迎面有一棵柳树,硕大粗壮,又像枯树发了新枝,怕是已成了精!
万里长城-镇北台
镇北台城门第一个入口-款贡城
款贡城,顾名思义,为当年献纳贡品的场所。
这儿才是进入镇北台的入口,内城门两字为“榆塞”
登台入口
明万历三十六年碑记,记载衔命创敌,还有大将军杜松两次破敌,登台赏景,感慨跻霄汉间,黄河如带,青山隐隐等。碑蛮新的,应是后人重新复制的。每次见到这样的碑刻,我都是先拍照,回去后再细看内容。
登台向南望 远眺榆林城
东北方向可见古长城遗迹,不知绵延至哪里,还有那烽火台。
整个镇北台每层均青砖砌成,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洞口观敌掠阵,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
图示中左上方的方形小砖城,就是款贡城。
台内各层之间的通道
城洞或者瞭望洞
款贡城前又见古树、枯井
这个镜头古旧味、历史感更浓!
罗哲文题:万里长城第一台。罗哲文是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2012年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离开镇北台,1.5公里便来到了红石峡。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峡内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长城书法艺术一大宝库,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
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艳,景色优美。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崖壁飞檐层阁有44处。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旧时边将、文人来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笔力雄健、字迹苍劲,功力不凡。导游介绍时听到有清代名将左宗棠的题词,只是不记得是哪一幅了。
峡谷内众多石刻、寺窟,功在名山 河山千古
阴刻:蓬莱仙岛 阳刻:大漠金汤
威震九边

山河巩固 重新胜境

汉蒙一家 流沙蓬岛
1941年,抗日爱国上将马占山题的“还我河山”,还真不了解这个人,但一查,大吃一惊:此人是当时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高邮是对日作战最后一役之地,而马占山将军则是在江桥(嫩江铁桥)打响了抗战第一枪!正是此人,诈降运物资人员,三次面蒋请战,多次重创日伪,支持西安事变,因病延安就医,平津战役时弃暗投明,力劝傅作义和平解放了北平,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榆溪胜地
壁上寺窟众多,图为精美的窟顶,上有十二生肖图案。
峡内有天门、地门各一,天门从寺到峡顶,地门从寺至峡底的榆溪河,1929年,中共陕北特委就在此地召开会议。这儿正是一处可以迅速隐藏和撤退的好地点。
对岸崖壁上的摩崖石刻
从山里凿出来的广济渠暗渠
洞外的明渠
远处榆溪河上的普渡桥也是连通广济渠的一个过水通道,形成了水上桥、桥上水的景观。
站在桥头南望榆溪河
逼窄狭长的人行通道,再高傲的人也不得不低头!
行走尚且困难,能想像在崖壁上凿字的艰辛么?
看看时间尚早,我们便赶往下一站---罗兀城遗址
罗兀城遗址位于榆林市南60公里镇川镇石崖底村。遗址北、东、南三面临崖,西面为山坡,城垣呈三角弧状,尚清晰可见。当年西夏和北宋均曾在此屯兵设防,后相继在此凿窟造像建庙,至今,尚存石窟庙宇11处,有万佛洞、三霄殿、圣母行宫、观音殿、真武祖师殿等。其中,以万佛洞石窟规模为最大,古迹保存亦较完整,其中万佛洞也被称为悬空寺。
我们跟着导航从后面的水泥路来到这新建的戏台,戏台迎面就是罗兀城遗址。
罗兀古城

悬空寺石窟
牌坊上的字为“红云山”
虔诚黄金罍 慈善白玉杯(罍字读雷音,意为盛酒水的器皿,却不幸被人刻成了磊字)
红云龙灵四方 武当剑保万民

中间是戏台的看座,两侧是人行的台阶。
传闻寺中有奇树,名叫倒挂改蛤,古时也叫倒掉麻黄。传说杨六郎镇守三关时得一怪病,派焦赞访神医求来仙方:宋王爷的一滴眼泪,悬空寺两枝倒掉麻黄,萧太后头上三根红发,方能治愈。还传真武大帝北游时,见此山紫气腾腾,红云漫漫,于是信手折来一野枝,丢入悬空寺,说道:我道若成,开花结果。后果如其言。只可惜在这免费的景点里,我一人独行找遍了各个角落,也没有能找到这棵树!不过从名字上看,是不是指长在崖壁上的麻黄树呢,要不怎有倒挂二字呢?可回看整个崖壁,都是光秃秃的,除了人工栽植的景观树外,哪有古树古枝的影子?
风沙雨水腐蚀的痕迹,大自然像个雕刻大师,若有风的时候,这山崖畔说不定呜咽四起、鬼哭狼嚎!
迎面是圣母殿
万佛洞这是宋朝比丘和尚率领筹资而建的,工程浩大,内部碾磨灶台齐全,内有很粗的方形石柱顶天立地,正面有五尊石雕大佛端坐其上,威仪大方。传说当年开凿时有神助,白天人挖,夜晚神掘。
宝塔凌云一目江天这般清净
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虚明
进出洞非常不易,洞口窄小,台阶悬陡,一不小心就碰了壁!疼也不能怪人,谁让我如此好奇呢?
进入洞内,壁上柱上有数不清的彩绘佛像,我想既叫万佛洞,肯定有上万幅吧。只是看到这斑驳离析的场景,实在令人扼腕叹惜!
回首刚才通往万佛洞的通道
下山后,直至看到此石碑,我这才大悟过来,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罗兀城崖下的悬空寺,而悬空寺所在的红云山也只是罗兀城的一部分。
回来后,因写游记便再次查考,果不其然,事实印证了我当时的怀疑:我们根本没有看到真正的罗兀城,或者说只看到古城脚下北坡的一截。当然,罗兀城现在仅存一些古城墙的痕迹也只有登上红云山顶才能看到一点轮廓,如此一来,我们只是游览了这儿的悬空寺和万佛洞。
回首万佛洞,山顶上有“红云山”三个字
离开红云山,正要上国道,突然看到路树上系着一条横幅,上面写有沿着箭头方向3公里,有个水库,那个有个饭店,有狗肉、羊肉、驴肉等野味。中午十二点多了,正待寻觅就餐处,当即掉头前往。迟迟疑疑,七转八转,又得山民指引,终于看到了一个水库。
水库大坝边上的野味山庄
吃饱喝好,但不一样的味道,值得一去!餐前,敬上两根香烟,在门口与当地两位老者交流,了解到当年建造水库时一些情形和他们的一点经历。
原计划还要专门去一个叫万佛洞的景点,可在红云山已朝拜过一个万佛洞,也就没必要再去一个万佛洞,也好提前去延安的窑洞宾馆休整。
这样,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成了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南麓,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等古建筑组成,整个建筑依山造势,庄重威严,远处眺望,犹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在行宫大门的正前方,过一个十字路口,还有一个更高大、更精美的牌坊,上面有三层叠加,远远看去就觉得气派非凡,时间仓促,走到十字路口又回头了,回来查考,原来是盘龙山入口的牌坊,正面上方有“盘龙山”三个大字。
“神奇米脂”,米脂的婆姨馁德的汉,盖因米脂了出了貂禅,馁德出了吕布。当然后来在行宫后面的纪念馆里也看到了许多米脂籍的名女性及其事迹。
李自成策马挥刀的雕塑。后面就是依势建筑的行宫。行宫依山据险,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其建筑雄奇挺拔,气势壮观。左边是三层的梅花亭,顶部像嵌着一颗宝珠,光照四方。
从此石牌坊左转进入行宫的正大门,石牌坊上有“治世玄岳”
拐过梅花亭,登十数台阶从此门入行宫
乐楼,对面是一座八面坡凉亭式建筑,是李自成当年看戏纳凉之所
俯视米脂县城,远处还有一城,城门、城楼、城墙可见,问导游说是米脂古县城
山上建筑自上而下依形就势,楼台叠峙,亭殿交错,依山据险,构思奇巧,规模恢宏,正因空间逼窄,通道只能走地下,就像崆峒山上的皇城一样。这个通道上面就是二天门,单檐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中间为带门的过道,是通往主体建筑的咽喉,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玉皇阁下的门洞上有“武当分景”四字,以为奇!一查,前面牌坊上“治世玄岳”四字在武当山上也有,莫非有什么联系?难道武当山上也是祭真武大帝的么?一查,果如此!!!真武大帝原来是掌管北方之神。
蓬莱仙境
斗拱飞檐、灵兽唤天式建筑,无不体现古人建筑工艺之精妙!
启祥殿 现为李自成纪念馆,姚雪垠题写,两侧有配殿,前是垂带踏步,中间是雨露石雕云龙,是李自成当年的议事厅。
兆庆宫,现在里面是米脂婆姨史迹展。
屋脊上的石雕,两端是吞脊兽,中间是花草石刻,分脊是鸟兽雕塑,我已沉醉于其精工巧构之中!
如此精美,令人迷恋!实在赞叹艺人之高超技艺和非凡功夫!
这儿也有钟鼓楼。李自成行宫原本就是真武庙,李自成当了大顺帝后,其侄李过改建为行宫,后人为保护这座行宫,又将其名称改为真武帝庙,这才使我们有幸一睹尊容。
门当,第一次见过这样的,上面居然有10只小狮子(上面2只,中间正反各2只,底座四角各有1只; 对面的门当,中间正面是一只麒麟。
闯王李自成介绍
可惜的是米脂城里看不到养眼的婆姨,若是我们团队里六位美女走到大街上,说不定前来游玩的旅客还会多一些!
不管它了,还是早一点去看看今晚住宿的窑洞吧!
我们上高速、闯山路,过省道,走国道,最后导航又将我们带上一段难以想像的山路,感觉这一天将各种地势地貌的道路都走了一遍似的!其实山路并不怕,只担心的是路很窄,另一辆车是妻弟驾驶的,怕他没经历过而吃怵,进而影响行驶。直至走上喧闹的省道,又经联系(天黑,道路又在改造,无法辨别方向和通行指示),窑洞的主人亲自来带路迎接,这才好不容易到达了真正的窑洞(店主说有70年历史,哇,这可是与抗战胜利同岁啊!)。
这就是传说中的窑洞么?内心开始有点荡漾,这辈子还没住过窑洞!
卧山听泉,好优雅的题词!
拱形顶,青砖炕,黄土墙,粉红的挂帘大红的被,剪纸挂饰,那一串红红的辣椒,主人的用心满足了客人好奇的欲望!
店老板的父亲掌勺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地产晚饭菜!
窑洞前有个石磨,主人在磨上放了一碗小米,看样子有人是为了运动消脂,有人是为了体验生活!
窑洞前面话窑洞,惊险之后的安闲恰是应比神仙还惬意的时光!
D8
早晨才看到后面的黄土山,这是真的住在窑洞里,而不是一种装饰。这正是我们所要寻找到的那种感觉!
店家共有六间窑洞,上图三间是真的,下图是假窑洞,特意砌成窑洞状。
这是我在宝塔山上向下看到山边上的窑洞。
窑洞前,淡淡的雨雾中,对面的空濛山色,那说好的卧山听泉呢?咋没听到泉响,却闻到了雨声!
作别窑洞洞主,并按洞主的指引,我们调整了游赏顺序,由远及近,便于上高速,于是第一站直接就来到了---
宝塔山 圣地延安,标志宝塔。曾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盘龙卧虎高山巅》,潘粤明主演的,电视剧里的肤施县就是现在的延安。宋代韩琦、范仲淹都在此驻守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紧宝塔山”
宝塔山上巍峨的九层宝塔,真名叫岭山寺塔。塔周边种植的树均为中央部委企业、省级单位署名种植。
俯首看延安,右为清凉山,中间是延河,几近干涸,河上有座桥,曾几何时,这座桥与宝塔一样,都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延安!
凤凰山,山上有明代的古长城遗迹。凤凰山、宝塔山和清凉山三座山将延安城夹在中间。
凤凰山与宝塔山之间的南河
1949年,毛主席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回信
很多图片上的宝塔都是这种形态出现。日军多次轰炸延安,而宝塔一直峨立,据说其原因是日军将宝塔当成了定位延安的标识,否则在茫茫黄土高原上是真的无法确定方位的。
延安的第二站,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1938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
中央大礼堂 1942年落成,长35米,宽30米,可容纳千余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礼堂内景,座椅上标注着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每位代表的姓名,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一次会议上确立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看见此文稿,想起当年给女儿起名时的为难,想了好多字词,最终反而是在一篇报纸上无意看到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周年文章时,灵光闪动,脑洞大开,欣赏了这个“延”字,于是便用这个字作为女儿的名,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时,老人家亲手种过的菜地。
中央统战部旧址
刘少奇旧居
毛泽东与江青生活过的窑洞
旧居里展示的伟人著作
毛泽东旧居,1938年11月由凤凰山移住到这里,《纪念白求恩》、《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就是在此地写就。
朱德旧居,老总就是在这里指挥了359旅垦荒南泥湾。
窑洞内景 简朴狭窄
周恩来旧居,总理在这儿筹备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颖超、李鹏在一起时的合影
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的摇纱车
延安第三站,枣园革命旧址
1943年10月,为防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中央住地从杨家岭迁到了枣园。1947年又因国民党的进攻而离开,之后转战陕北,再之后渡黄河,走向了西北坡,直至最终进入北平。
毛泽东住所旁的防空洞
毛泽东旧居
接待宾客的场所
彭德怀从太行山回延安后就住在这里,后来在此制定了保卫延安的战略,1947年又移住到了王家坪。
刘少奇旧居,他在1943年1月就先迁到了这里。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他就在这里主持中央全面工作。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七年间的驻地。
结束了延安的日程安排,顺路从延安北上高速,159公里,沿着包茂高速直奔黄帝陵。
黄帝陵,前区气势恢宏。查资料得知,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地面选用了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当时在游览时就感觉奇怪,特意拍了这张照片回来考证。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肇造文明、奠基华夏的人文始祖。桥山东西都有河,人误以为水是从山一端流到了另一端,故称这座山为桥山。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加之沮水环绕,使得黄帝陵有负阴抢阳之风水,是称“天下第一陵”。
郭沫若题写:黄帝陵
轩辕桥,桥北到轩辕庙前台阶有95级,象征“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也叫龙尾道。
桥下水面即龙池,也称印池,为黄帝用印之水。桥左侧的水面,已开发成游船、快艇的乐园。
轩辕桥右侧的湖水
轩辕庙山门,我玩的游戏《轩辕剑》系列都是根据他的传说故事而来。庙门前立柱上有三副楹联:
开天辟地始祖神灵通四海
人文光辉千秋万照遍九州
人文初祖功德辉煌冠盖群伦泽后世
炎黄子孙团结自强雄振华夏慰先灵
生息昌大惠利千秋
继天立极垂泽万世
此树为黄帝亲手所植的柏树,名唤轩辕柏。据考,桥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以上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
立碑为志。前后碑文记载此柏树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离开黄帝手植柏,继续向前,两侧是碑廊,经诚心亭,来到碑亭,内有数块石碑
孙文亲自攒写
毛泽东手迹〈祭黄帝文〉
蒋中正题写“黄帝陵”碑石
邓小平题写
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
香港回归纪念碑后的谒祖祭文
路上有“夸父追日”鹅卵石,类似南京的雨花石。
过了挂甲柏,这儿是供奉黄帝的正殿---人文初祖大殿,匾额为爱国将领、国民党员老程潜所题。神龛四周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木雕拱卫。
黄帝脚印
站在人文初祖大殿看轩辕殿
建筑多为花岗石或其它块石砌成,而四周环绕着青松翠柏,整个祭祀场所显得格外庄重雄伟,令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
回看人文初祖大殿
轩辕殿
殿前的立柱上书有两幅对联:
祭始祖继宏旨重描九州画卷
仰将来齐鼓桨共创龙裔家园
人文初祖功德辉煌冠盖群伦泽后世
黄帝子孙团结自强雄振华夏慰先灵
天圆 恢宏神圣,通透明朗,简洁稳重,不事雕饰。
苍天之下,人文初祖殿内上位是黄帝浮雕石刻,是用墨玉刻制。
地方 地面是用青、红、黄、黑、白五彩石铺就。
天圆地方、大象无形正是中国古人心目中的世界概念。
浮雕后的碑记
大殿门前,一十八只铜鼎分列两侧。佛家有十八伽蓝,人也有十八界,十八界分为六根、六境、六识。所以许多数字都是九、十八的倍数。
方方正正的祭祀大殿,四面计有立柱三十六根。
从人文初祖大殿登上祭祀大殿有两截十八级台阶,计三十六级。
主道西侧还有一个展览馆,内有书画作品,还有一些复制文物。展览馆外数棵古槐树。
红色隔离带围着复制的指南车,传为黄帝发明,直至宋金后才失传。海军某研究所的刘海涛工程师历经三十多年,采纳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木工卯榫技术设计制造出一种用差速铨轮组装的指南车,并命名为“黄帝指南车”,2003年重阳节安置于黄帝陵。
2008年的《祈福中华赋》,内容提及那一年的南方水灾、汶川地震、奥运圣火和神七升空等。
从展览馆向南,立着有历代御祭祝文碑刻
居然还看到了武当太斗张三丰的诗!
回程中看黄帝陵指示牌,一问才知还要乘电瓶车去,近三公里远,往返需20元,打开包内外翻查,却只找到15元,不得已,只得黯然离开。
但我还是在网上找到一幅图,以全念想。
黄帝陵守护神
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他毕竟是中华人文初祖,不去拜一下心犹不甘,看到这图片,心中遥祝,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憾事!
郭沫若题写“黄帝陵”,看来景区门口的题字是此碑的复制品。后面还有一块原碑,上书“桥山龙驭”,再后面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冢。
至此,结束了对黄帝陵的拜谒瞻仰之旅!同时也结束了设计规划中的所有旅游景点!
重入包茂高速,173公里,下午按计划五点半准时到达咸阳国际机场。
旅程一路走下来,这biangbiang面也是数人念叨了一路,终于有眼尖者在飞机场找到了一家中华老字号---樊记面馆
刚端上来的biangbiang面,白的、黄的、黑的、红的、绿的,实在好看、诱人!
色香味俱全,先挑起一片,慢慢咀嚼品味,渐渐收不住了手和嘴,不经意间,先见到了六个biang,直到碗底又现出一个biang字,满嘴喷香,又联想到自己走到哪儿都喜欢品尝地方特色饭菜,现在我都在猜疑自己算不算一个正宗的吃货!
离店前还没忘记买了几个樊记腊汁肉(肉夹馍)带回给家人品尝品尝!
晚七点零五分,航班准时起飞,下飞机后,找到停车场的小车,一路平安到家!我到家时已是次日零点五分。就这五分钟,将我们出游的时间变成了八天!
这一天的晚十点,Jeep车也回来了,经停各家送上行李(乘飞机人员来回都是携带随身行李,免去了在机场等候取行李的时间),至此,算是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虽累但很开心且印象深刻的行程,同时也印证了“很容易得到反而不容易留下记忆”、“要得到也必须付出”的这些至理名言!!!
结语篇
总结此行有十个特点:
1、好走的路也不好走,高速、国省道上大货车尤其多,且高速大多限速80;
2、西北人烟稀少,高速服务区少且多为停车休息区,无餐饮、油品供应;
3、西北空旷,景点散、路线长,自驾游安排的时间尽量能够更长一些;
4、景区费用总的印象比南方贵得多,景区内收费也过多,有来一个宰一个之嫌;
5、地方特色、经典餐饮小吃众多,实在吃不过来;
6、特色住宿也不能错过,内蒙的蒙古包、陕西的窑洞等;
7、西北多悲调,遗憾没能抽空听一次正宗秦腔;
8、一路向西,会有时差,越向西天黑得越迟,做计划者应充分利用好时差;
9、景点独特性强,历史味厚重,值得一游;
10、若时时间允许,要尽量避开暑期和节假日。
用一组数字来表述:
一个游团,两辆小车,三个民族,四个省区,五大帅锅,六位美女,七天计划,八天行程,九号到家,十分圆满!
参加人数十一位,分四批出发,游览了二十二个景点,再分三批回家。
出行前,一友送行,回来后,另一友接风,同行的教授餐桌上归纳了数个好,包括景、住、食、行、游、情等等,且在当晚又随口赋了打油诗一首:
陕甘宁蒙四省游
精心谋划安排巧
五男六女十一人
高邮出发西安汇
租车自驾自由行
风味餐饮特色明
自带酒水畅饮欢
紧邻景区住宿近
经典景区名声大
蓝天白云景色美
同学知己感情深
欢声笑语一路飘
登清送行启旅程
十天旅游平安回
长松接风众人赞
美丽相约厦门行
从这首打油诗的末句可以看出,在接风酒宴中,众人已将明年初夏的旅游目的地确定为厦门。晚餐回来后,我又将微信群名从“我和草原有个约会”调整为“厦门等我去看海”!
直至国庆前夕,在游记即将完成之际,我也凑趣自娱,填了一首七律《陕甘宁蒙游》:
又是一年夏后秋,
朋侣结伴西北游。
山川壮丽尤堪醉,
饮食琳琅不胜收。
黄河东西千里梦,
长城南北一路歌。
俯仰天地何所愿,
潇洒人生尽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