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地利人文之旅:美景与心灵彼此碰撞,诞生出哈尔施塔特这座天堂
从前,只知道奥地利非常美丽,但关于它一切信息,皆来自网络书籍,所以它真正的面目在我心中很朦胧。而这次,终于有机会一睹它芳容。
我问当地人,这里什么地方最值得一看,几乎每个人都告诉我说,"哈尔施塔特镇"是人间天堂。有了他们推荐,我立刻预订了从维也纳到哈尔施塔特的火车票......
不过,初到这里时心情是迷茫的。这种心情不是失落,也不是震惊,如果实在要用词来形容,应该是"突然"。在这里,我像一个世俗凡人,突然闯进一个至幻至美的境地,感觉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会破坏掉这如画般的和谐与安宁。于是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用敬仰与谦卑之心,去欣赏、研究着这里一切。
哈尔施塔特湖:诠释着奥地利人精神——吟诗的浪漫,战斗的意志
每到一个地方,我就本能的喜欢那里的山与水。山在我意识中,代表着雄心与磅礴,水意味着无尽的柔媚。两者相融,便有了独特的质感。
每个地方的山水,又映现着当地人天然个性,走了很多地方,也见识过很多山水,但哈尔施塔特湖,却让我思绪万千。
到此地后,我先后于早上和第二天黄昏,拍摄了两张湖水照片。当把两张进行比较后,一下便从形态上,看到奥地利人非比寻常的个性。
清晨的哈尔施塔特湖,展现着轻逸,又无拘无束的一面。湖水在晨风吹拂下微微皱起,两边青山翠谷,像迎接着爱人一般,将泛着波光的湖水迎进怀中,然后放开,让它流向远方。而沿岸错落有致的建筑,以及空中飘浮的云朵,又似为它们的温馨与和谐默默祝福。
黄昏时分,曾经欢快的湖水,温存的山谷,此时已冷峻而威严。尽管有风,但风也不再柔和,反而让我感到一种凌冽;尽管夕阳仍在,但照在湖面与山谷时,尽显一片苍茫与肃杀。
看到这一切,我明白了。
对于奥地利人,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平易近人,随和友善。但同样是他们,在面对战争来临时,永不会流露恐惧与胆怯,即便牺牲,也宁为理想奋起一战。而这湖,不正像奥地利人那种时而温雅,时而刚烈的性格么?
湖边新教教堂:别致的外形,吸引眼;慈爱的神谕,感化心
我站在远处,许久地望着这座教堂。
小镇任何方位,都能看到教堂高耸天空的塔尖。从建筑外形来看,它确实没有其他地方著名大教堂有气势,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观赏性。哥特式的塔尖,灰砖所砌的塔顶,以及镶嵌于四周的钟表,透过翠绿山谷隐隐散发出格林童话般的梦幻感。
走进教堂,我立刻被庄重肃穆的气氛笼罩。仔细看教堂陈设,同它外表一样,一如既往的朴素。它最华丽之处,莫过于耶稣祭坛了。
画中,耶稣正慈祥的为门徒们布道,光透过两边彩绘玻璃投射进来,更让画像显现神圣感。我虽非教徒,但此刻,身心也在神谕下有了通透的清净。于是我走到像前,默默在胸前划了十字,向神做出祈祷。
木屋小镇:繁华中,融合了山水的宁静;奔放中,突显着绿色的生命
我只想说,此刻,前所未有的惬意感流淌在心间。
苍翠的山谷,宁谧的湖泊,首先就让小镇呈现出别样秀美。一座座依山而建的木屋,像极了国内南方水乡。一丛丛繁茂绿植泼洒而下,将无数间木屋亲密覆盖。木屋柔美的绿,对映着对面漫山遍野的苍翠,一眼望去,彼此似在遥相呼应。
悠闲漫步在狭长街道上,便真正感到这里人对生活的爱。每家门、窗、阳台,都被漂亮的饰物装扮起。那些绿植、鲜花、彩带、金属,此刻已成为装饰材料。
屋主们除了用这些装裱居所,还将其制作成各种精美工艺品放门口出售。原始的材料,经他们灵巧的手,变成了一个个麻线编织品,粗陶制品,以及民族娃娃。其精巧之程度,让我愈发对当地居民佩服。
既唤做"木屋小镇",自然以木为主。经过一家木品店,伙计聚精会神的操作着机器,浓郁的锯末味充斥了整间屋子。堆杂着废料的操作台上,快完工的小猪一字排开,笑容可掬的望向门外。它们看似简单,可我却明白,它们饱含着大自然最原本的纯真。
吃完饭,天色已近傍晚,我坐在湖边露天餐厅小憩。我喜欢那种时时被绿色包围的感觉,感觉在这种环境下,内心更有一种安全感。树上垂吊的数盏灯笼,用朦胧却充满诱惑的光照在我身上,让此时的我,有了永远沉醉于此的欲望。
迷雾,在山谷间曼妙起舞。
我知道,它们很快会将一切覆盖,最终与平静的湖水连为一色,然后,继续在水上轻快地起舞。我却有些按耐不住了,好想抛却现有安逸,跳上一旁游船,驾驶着它在迷雾中尽情游弋。不过,回头看到老板吃惊的眼神,方知道刚才举止,一定被怀疑成神经质。于是用笑容掩饰了尴尬,然后快速逃走。
另类的骨骸教堂:对逝者,另一种思念的方式
这里其实是另一座教堂,属于天主教。教堂在建成时,就一直执行着当地一种风俗——去世十年的人,其骨骸都要从地下移出,安放在人骨教堂内。
当地人为何要这样做?
其实,这与哈尔施塔地理环境有关。
哈尔施塔虽依山傍湖、景色优美,但面积有限无法下葬太多人。所以,这里慢慢有了不成文规定,凡埋葬十年骸骨,都要迁出存放此处。
最初别人介绍骨骸教堂时,我有些惊惧,以为会看到一片毛骨悚然的画面。其实我想多了,这里不可怕,反而很温馨。
1200多个头骨有序排放着,其中一多半写着逝者名字和生卒年月,还有很多被家人精心画上了各种花草图案,以此纪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开始我有些不解,为何要在头骨上画花草?后来明白了,这些花草,不正象征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吗?之所以为亲人画这些图案,就是想让他们的灵魂能永远陪伴自己,生生不息,永不堕地狱。想到这里,我心里有了些许感动,并对他们更加敬重。
探寻盐矿: 激发每一个人,探寻未知的欲望
这里算世界上最早的盐矿了,它于2010年停止作业,成为当地有名的游览区。
说起盐矿,不得不扯一些曾经的欧洲文明。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老的凯尔特人就在此居住。而居住的原因,是此地发现了可提供人生命的山盐。
另外,人们在盐山谷地出口处,发现了大量的史前古墓遗迹。最古老的墓穴,据考证是公元前800年。考古人员在墓穴中发现了大量的铜、铁质刀剑,以及众多铜质陪葬物。同时年代越晚的发掘层,发现的陪葬品越多。
此后若干年里,盐矿一直发挥了它巨大的经济作用,为奥地利人的生活,甚至是维也纳皇室财政收入提供着保障。正因为盐矿为当地带来的巨大繁荣,使当时很多诗人、画家、音乐家等前来发展。他们的到来,为这里遗留了无数美奂绝伦的艺术作品。
盐矿离镇中心不远,我在镇上住了一晚后,第二天就直奔盐矿。这里票价虽然30多欧元,但其中包括了来回缆车以及门票,另外观光时间至少5、6个小时,所以不算贵。
因底下温度和地面相差非常大,比较寒冷,我与其他游客们在导游安排下,套上了厚厚的矿工服。
我随着轨道推车,缓慢朝着440米深的盐矿底部下沉。
此时,脑海中忽然蹦出了很多东西。
我感觉自己像《地心游记》里探险家黎登布洛克一样,带着众人,勇敢向未知地下世界进行探寻,然后与各种困难抗争,直至发现宝藏取得了胜利。
然后又想到《印第安纳琼斯》里的场景,琼斯潜入地下那座千年古墓中,与德国人斗智斗勇,最终发现了法老的神秘法柜。
那当我到达地底后,又会遇到什么呢?
其实,我也发现了宝藏。这些,都是纯度极高的晶体盐,它们在如此深的地下,经灯光照射散发出瑰丽而奇异的光芒。
再往前走,会发现无论一座蜡像,一条昏暗狭长的隧道,或者一块锈迹斑斑的铁栅栏,都像极了探险影视剧里那种魔幻、神秘的场景。
那么,这瓶价值一欧元的当地特产矿盐,就权当我对地底彻底探险后,留下的纪念吧!
哈尔施塔特之行就此告一段落,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所有一切风光,已被尽收眼底。不过归途中我一直在想,它为何被称为最美小镇?也许,它的美不仅在于景色,更在于当地居民们那温雅、友善,却永不服输的心。
的确,这种品质会让每一个接触到他们的人,都开始在心中产生依恋,他们的微笑,令人心动;他们的执着,让人感动。如此个性满满的居民,有谁会轻易将他们遗忘呢?至少,他们热忱的微笑,一直回荡在我记忆中......
来源于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旅行色影
2.7千
0

xyong2001
4.8千
11

KKKKKG
1.1万
19

段小湃湃
2.2万
32

Aurora-跏坐
4.3千
6

Aurora-跏坐
8.4千
12

Freshy23
4.7千
11

kittyfromvenus
3.9千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