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10月,阳光明媚的国庆刚走就猝不及防的迎来寒风,怎么都不想出门。从昔日和小伙伴一起计划出门旅游到一人在家里睡到自然醒,点个外卖,追个剧没有安排的懒散状态,那种睡到天黑醒来房间里漆黑一片,如果我不说话,房间就没有一点声音,那种落差,很是揪心。
我今年才毕业,成天拿着要考试的借口窝在家里,那也不想去,连出门买个饭都嫌路远。其他的同学有的忙着工作,有的忙着考研,而我却对未来的路好迷茫,不知道要干嘛。妈妈让我出去走走,散散心,可这么冷的天气,原本就很宅的我更不愿意出门了,闺蜜或许看不下去了吧,特意请一天假把我从家死拉硬拽出了门,就近原则去了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牌坊)
下司古镇是很小,但小而精致,朋友上次来因为时间原因,没能静下来好好去感受这里的恬静,趁着拉我出来散心的机会二次造访下司古镇,慢慢的品读下司古镇的生活格调,也好让我远离沉闷。
褪去了国庆的黄金堵车日,这一路高速比以往快很多,时长2小时就到达古镇了,古镇想得很周全,设有很大的停车场,减少了我们找车位的时间。下了车迎面吹来冷风,贵阳的冬天比下司来得早,这个点我早就穿上了外套所以一点也没觉得寒冷,反而多一丝凉爽。古镇门票不贵,29/人次,也没网上说的那么贵,这年头,网络键盘侠也成为一种职业了吗,还是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给键盘侠吃饱了没事做在网上散布谣言说古镇票价很贵。所以啊,还是自己到过才知。
站在桥上望着不着边际的河流混着这冷风,想象自己就是电影主角。导游解说这是黔东南人民的母亲河,名为清水江,古代人们以陆运为主的时候成为了商贸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在此进行交易,也将他们的文化和习惯带到了下司古镇,因为清水江,下司古镇还被人誉为“清水江上的明珠”
(清水江)
走进古镇清江街,看起来是条最常见的商业街了,感觉正是这街记录了这里的本地居民每天的生活状态,小孩在街边玩耍,大人在店铺里忙碌,没有嘈杂的汽笛声,没有灰尘漫天的空气。从未见过古镇内有类似肯德基、华莱士、烤肉串这些商业门店,这里的店铺卖的都是老百姓自己做的本地特产特色,如下司面条、刺绣小礼品、下司当地的腌制食品等,且价格也很亲民。逛完清江街,感受当地人口中的以前民国初年,清江街是商人们贸易必经的街区,马帮队伍,挑夫队伍从这青石板路上走过,承载了岁月的兴衰,场景在脑海若影若现。
不经意看见座落在一角名叫甲乙丙丁的休闲吧,名字感觉很随意又很别致容易记住,走进用旧粮仓改造的甲乙丙丁,改造风格有种小家碧院的感觉,整个粮仓保留了大通间的设计,没有进行隔间等设置,使得空间格外通透,房顶的框架结构也保留了粮仓原本的模样,懒人总是走两步就累,于是决定在这吃午饭休息下,感受下司的静美。吃上一份当地特色面条,喝两杯咖啡,时光正好。应聘公司的面试短信打破了这份宁静,瞬间心情好太多,可能是因为来到了下司古镇,才会那么幸运吧。
(甲乙丙丁)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清江街锣鼓响起,不知是谁家那么热闹,比较八卦的我跟随迎亲队伍前去看究竟,到芦笙广场才发现原来这是古镇里的一场婚俗表演,媒婆的客串让我印象很深,一个七尺男儿客串的媒婆扭起腰来比我还灵活。
(喜遇下司)
这一场汉族小伙迎娶苗族姑娘的路途上风俗连连,穿过九台阶梯的连心桥,寓意着新婚夫妇生活幸福,长长久久。走过码头街,祭拜过码头仙魂,祈福以后的日子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最后到达婚房,进行传统的祭拜之后,媒婆解说到新娘发放喜糖给各位宾客,希望各位在下司喜遇喜走,把所有喜气带回家,也寓意新婚夫妇四季分明、甜甜蜜蜜、白头偕老,我也躲在人群堆里抢喜糖,希望能沾沾新娘的喜气面试成功。
(喜遇下司演绎)
临近夜幕,古镇内一片宁静,今晚打算在古镇住一晚,汐月花锦这个客栈名字很有诗意,说是主题民宿,更像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店员介绍:这是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博士后 建筑学院副院长助理 孔德荣先生带领几位留学归国的学子回乡创业的作品,而因一次来古镇考察时发现,夜晚倒影在清水江上的月亮,与江面上的花朵相互映衬,画面十分美丽。由此联想到将月光及花朵结合起来,作为民俗店名,用月光的夜色代表汐月,花开富贵代表花锦,所以汐月花锦便由此得名。
(民宿大厅)
(房内)
昨天逛了一天了收获也满满,这里的民宿风情,这里苗家人的热情,这里的随处可见晒太阳睡懒觉的下司狗,这里的特色美食,这里在家门口嬉戏的小朋友,每个都场景都印在心里,写在文章里,今天就写到这吧,我也该走了, 再见亦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