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四的早上,广州还是二十多度的气温,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色。父子俩坐了四个半小时的动车,一下子就来到了只有五六度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都匀,一走出动车,感觉好冷!一下子又仿佛回到了寒冷的冬天。
这次的目的地是凯里,原来计划是先到贵阳,然后在贵阳坐动车到凯里的,但由于当天贵阳到凯里的动车只剩下晚上9点多那一趟了,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我选择了从都匀到凯里。
到达都匀是 中午1点15分左右。出了都匀车站,右边有一个都匀汽车东站,以为这里会有到凯里的班车,结果去看了一下,发现并没有去凯里的班车,其实也不肯定这个车站是否在使用,里面没有一个乘客,只有售票处有两三个工作人员。
我们在车站旁边坐“高铁1线”公交车到都匀客运总站,30分钟左右到达客运站,然后赶上了2:30分开往凯里的班车。从都匀到凯里约一小时车程,在凯里城南汽车站下了车,坐9路公交车,4点钟左右终于到达了下榻的酒店——凯里中瑞天禧酒店。
在酒店休息了一会,很快就到了晚餐时间了。来到凯里,当然要试一下当地最有名的凯里酸汤鱼了。通过“大众点评”,发现在酒店旁边就有一家评价比较高的苗婆酸汤鱼餐馆,果断就选择去这家试试。餐馆离酒店就几分钟路程,餐馆不是很大,但还算干净卫生。团购了一份两人份的酸汤鱼套餐,味道真得不错,酸酸辣辣的,对于不怎么吃辣的我来说,酸辣度刚刚好。
吃完晚饭,时间还早,我们到街上到处走走。晚上的凯里到处都是灯光璀璨,树上挂满了彩灯,建筑物上也是张灯结彩的。逛到8点,我们就回酒店休息了。
万博广场上的花灯
年初五一早,在酒店吃了早餐,我们坐12路公交车到凯里司客车站。打算坐车到郎德苗寨,但是凯里直达朗德的班车要到10:30才有,还要等一个半小时啊。正在犹豫要不要改变行程时,旁边一位大姐走过来和我说,可以坐到雷山大塘的车到朗德,这趟车是途经朗德苗寨的,下车点就是郎德下寨门口了。果断买了9:30分的那趟车票(票价是17元),从凯里到郎德约40分钟车程,途中还会经过南花苗寨和季刀苗寨。在郎德苗寨下了车,就可以看到郎德下寨游客服务中心了。
游客中心和乘坐电瓶车的地方
通往下寨的风雨桥
郎德苗寨是分上寨和下寨两个寨子的,郎德上寨是开放的旅游景点,也是2008年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在游客中心买了观光车票(往返车票10元),贵州省的旅游景点现在在搞促销,A级景区对广东省的居民是免费。从下寨坐电瓶车到上寨,也就几分钟车程。下了车,远远地就已经看到寨子门口有一大群人了,是苗族的十二道拦门酒在迎宾。
十二道拦门酒是苗族迎宾礼仪的最高礼节,据传,大致在距今25代人前,苗族从都柳江流域迁徙到雷公山区定居后一段很长的时期,联姻开亲还要回到今从江县丙妹一带去,去三天,来三天,冬日糍粑冻,夏日鱼肉馊,携带的礼物不能食用。为改变路途远的状况,西鸽、黎劳两个大理老在今榕江县小丹江羊排寨议榔,规约雷公山区的苗寨之间可以开亲,并同时约定接亲送亲,为了热闹双方要30人以上,为了隆重最多设12道拦门酒。由此,形成今天的雷公山区苗族12道拦门酒迎宾习俗。
走到近处,只见在通往寨子门口的小路上,已经站满了人,在路口,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两只牛角杯,旁边站着两个穿着盛装的苗族姑娘,这就是拦门酒了。而寨子晨的男人都站在上面,吹着芦笙在迎宾。一路往上走,隔着两三米就放着一张桌子,也没细数是不是有十二张桌子了,我正在担心怎么闯过这拦门酒。刚好有游客走到苗族姑娘旁边拍照,正好可以混进去了。谁知道,刚上几级楼梯,就被一个苗族姑娘拦住了,一只酒杯伸了过来,看来是逃不过了,只好喝了。酒是米酒,有点甜,度数不高,还好酒不是很多,一口就没了。正准备继续往前走,喝第二杯时,苗族姑娘们都撤了,怎么回事?原来到了歌舞表演的时间了,姑娘们都要回去参加表演了,我们也跟着苗族姑娘们往表演的广场走去。
郎德苗寨的歌舞表演都是由寨子里的居民表演的,可以说是原生态的表演。每次表演几乎都是全寨出动的,十分隆重,表演完了。表演的歌舞主要有:《敬酒舞》、《锦鸡舞》和《芦笙舞》,表演时间大约40分钟左右。
看完表演,我们在寨子里走了一圈,据了解,郎德苗寨始建于元未明初,距今已有670多年历史。寨子是依山而建的,铜鼓广场周围算是寨子的“商业区”了,寨子里仅有的几家商铺和餐厅都在这里。再往上走就是民居了,也有几家客栈。寨子里都是独具匠工的吊脚木楼,还有古色古香的鹅卵石道。郎德上寨不是很大,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逛完了。
出了寨子,发现寨子对面的空地上正在进行斗鸡比赛。过去看了一会,还是蛮有趣的。看看时间已经12点多了,因为要坐12点半的车回凯里,我们就坐观光车回到游客中心了。
在游客中心的马路对面就是郎德车站了,从郎德回凯里是10元钱车费,回到凯里司客车站已经差不多一点半了,在车站附近的世纪城广场吃了午餐后,我们走到北京西路坐17路公交车(4元)到下司古镇。
车程大约一个小时,下了车,从马路对面的小路走进去,没多远就到了下司古镇的游客中心了。凭身份证进了景区,过了下司大桥,就可以看到大桥牌坊。在清代,在长宫司东设分司,因地处平定司下游而得名“下司”。大桥牌坊是进入下司古镇的标志性建筑,这是有着苗族文化特点的建筑,又是一座三间四柱的汉族建筑牌坊。
穿过牌坊就进入古镇了。一进入古镇,就显得十分热闹,到处挂满了红灯笼,街道两旁都是商铺。再往前走没多远,就到了芦笙广场,这里刚好正在进行一场清代时期下司的婚嫁表演。广场上有一座古戏台,是古镇戏曲演出的专门场地。戏台下面是进入老街的通道,走过通道就是新民艺创客中心了,不过这里没什么看的,都关着门,只有一家卖银饰的老板在打银饰。跟着迎亲的队伍,来到禹王宫,主持人介绍着禹王宫的历史,可惜我站得太远,也没听清楚他说啥。介绍完禹王宫,主持人又带着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子的家里。在这里,主持人介绍完下司的婚嫁风俗后,表演就结束了,游人们也各自散开了。
这里可以说是古镇里的居民区了,建筑多以民居为主。下司民居多为青瓦木楼,三间两进,也有五间两进,俗称长五间。该建筑既有苗侗吊脚楼风格,也与时俱进增添了商业内涵。
在古镇里逛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就坐公交车回酒店了。晚上去了另一家酸汤鱼吃晚饭,不过就比苗婆酸汤鱼差些了。吃完饭,因为下着小雨,我们也没有逛街了,回酒店休息去了。
年初六早上,因为中午要坐高铁到贵阳,所以还有一上午时间。酒店周边也没什么地方好玩,就打算到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看看。博物馆离酒店不远,约20分钟路程左右。博物馆周边正在修建地下停车场,周边都被围了起来,而博物馆的正门口就在万博广场。博物馆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一楼是鼓楼展示厅,现在正在进行一个“黔东南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图片展暨书画作品展”。二楼和三楼,由“黔东南概貌馆”、“少数民族风情馆”、“少数民族服饰馆”、“龙舟馆”和“现代民间工艺美术馆”等主题馆组成。参观完博物馆,直接回到酒店,退了房,就坐车到凯里南站,坐高铁到贵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