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17:30在夕阳余晖中离开万佛堂石窟,这里离义县县城只有十几公里,时逢国庆,路上的大货车不是很多,但快到义县县城时,有一段路在修,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一直走到县城中心,道路上也是满路尘土。义县县城历史悠久,但市容很LOW,给人的感觉是脏乱差。虽然我们住宿在县城中心,但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小村的路口,街道上尘土飞扬,天黑后一片黑暗。
18:10到达锦州义县京都商务酒店时,已经是满天繁星了。在酒店住下后,到附近的一间餐馆晚餐,餐厅挺大,价格也比较实惠,厨师手艺也不错,但只有我们一桌客人。黑灯瞎火的县城也没什么可看的,晚餐后就早早回房间休息了。
10月4日(周四):锦州市天气:晴,26/9度,南风,3-4级。行程:义县至绥中,今天的景点:义县广胜寺辽塔、奉国寺,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市博物馆、广济寺白塔。
(今天的第一个景点——辽代广胜寺白塔)
早上在酒店房间简单地早餐,8:15开车出发。辽西不是旅游热点,但却完整清晰地传承着文明历史,从东胡、三燕,到辽金、满清,体现着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融合。
义县不大,却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手机导航开了1.6公里,就到达了一个狭窄的小巷子。从小巷子望过去,视线穿过有些杂乱的电线,就能看到一百多米外一座高大的灰色砖塔,这就是广胜寺辽塔,义县的地标。
广胜寺辽塔是须弥座八角形实心密檐式,总共十三层,典型的辽塔风格。砖塔高约42.5米,中间有灰砖伎乐天浮雕,高约50厘米,雕刻精美细腻,有的舞姿、有的手执乐器吹笛吹箫、有的打羯鼓等。上枭每面各浮雕一撑足狮兽屈身昂首,下踏束腰,上顶上枋和地伏。在每个角上雕有一姿态威武披甲戴盔的力士,手执兵刃,一下枋和下枭浮雕有云草纹。上枋和地伏合于一起,作仰莲式承托塔身。塔身建在地伏莲座上,八面都有浮雕。就正南一面在西角柱中间有一拱式龛门,里面有一尊菩萨,坐在莲座上,手作捏决样,头戴宝冠,两旁各有一名协侍,身披袈裟,头顶宝冠,垂手站立,头上均有砖雕宝盖,后有背光,精美细腻、体态轻盈,其它各面姿态虽不近相同,但大同小异,如座佛的手式不一,有的下垂,有的合掌。
(这尊力士像很生动)
(撑足狮兽面容狰狞)
整座砖塔坐落在一个小院里,院门开着,院外东侧有一个小广场,院里有一座汉白玉的观音像,北侧有一间小佛殿。我们刚走进小院没几分钟,有一位中年妇女就追了进来,要收10元钱的门票,我拿出了锦绣江山年票,她就走开了。小院里没有其他游客,院外有一对年轻人,他们没有花钱进院内,不过院墙不高,在院外就能够清楚地看到辽塔的全貌。
(院外的碑是2014年立的,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院内的碑是1988年立的,那时广胜寺白塔还只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院子很小,只有这么一座小庙)
(照片转不过来)
(院墙并不高,站在外面看的清清楚楚,真的没必要花10元买门票)
离开广胜寺辽塔,开车8百米,8:50到达奉国寺停车场,交10元停车费,里程表数807.5公里。
义县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奉国寺可是大大的有名。1961年与故宫、长城、莫高窟一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门票50元,是锦绣江山年票景点。
义县奉国寺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再过一年多就该到千岁生日了。当时,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笃信佛教,自认为是释迦摩尼转世,为了巡游东京时方便礼佛,就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
与昨天去过的朝阳佑顺寺那种香火鼎盛、僧众繁多,诵经声、钵盂声不绝于耳的风格不同,今天的奉国寺没有香火,没有僧众,但作为一处古迹,却处处演示出千年的文明传承。
(景区大门与山门之间是一个大院)
奉国寺是典型的大乘佛教寺院,格局与国内中原很多佛教寺院相似,进入景区大门后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东侧有几间红墙灰瓦的房间——中华名匾展室,里面展示着奉国寺的国宝级文物——元代楠木匾额,还放有奉国寺整体的木制沙盘模型。
(大院里绿化得不错,还有一座小石亭点缀其中)
再沿着中轴线向前,依次是寺院内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殿,大雄殿东侧是财神殿、菩萨殿,西侧是罗汉堂和义县出土文物展室。
(奉国寺山门)
(山门前是1961年立的石牌,证明了这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是一间很小的房间,但其两侧的壁画很精美)
(山门上的匾额是道光年间的文物)
(过了山门是一座四柱牌坊)
(过了山门是一座四柱牌坊)
(牌坊北侧是天王殿)
(天王殿始建于金代天眷三年(1141年),原名万寿殿,后改为无量殿,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
(天王殿四壁上有着精美的壁画,讲的是与释迦摩尼佛相关的佛教故事)
(天王殿上的弥勒佛金碧辉煌)
(天王殿上的匾额是1882年重修奉国寺时,僧众献的)
(天王殿里整根楠木雕制的韦陀菩萨像,这是珍贵文物,现在已经罩在玻璃柜中了)
(天王殿北侧就是大雄殿)
(大雄殿前的铁香炉,这是乾隆48年,也就是公元1784年的文物哦!)
(大雄殿前有两座八角亭,分别是钟亭和鼓亭)
(大雄殿前的石狮子,周身带着沧桑感)
(大雄殿东侧是财神殿)
(大雄殿上供着七尊佛,这里供着七尊财神,难道奉国寺喜欢“七”这个数字?)
(大雄殿的西侧是罗汉堂,那倒没啥特色,但罗汉堂前有一口古井值得看看,这可是千年前建立奉国寺时打下的井哦!)
(罗汉堂前的这块石刻年代久远,据说是元代的,但我看像是现代的)
奉国寺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发表学术报告,称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在两个小时的游览过程中,给我留下五点深刻的印象。
第一点印象是大殿,奉国寺的大雄殿筑于高 3 米的台基之上,殿高21米,为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也是全球古代遗存中最大的佛殿,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尤为一绝的是梁架上的辽代原装彩绘,历经千载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夺目,其中的飞天造型特佳,犹存唐代风标,甚为稀见。
(大雄殿梁架上的辽代彩绘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夺目,其中的飞天造型特佳,犹存唐代风标,甚为稀见。上方的匾额,前一块弥纶宇宙的匾是光绪六年的作品)
第二点印象是佛像,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殿前开七门,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辽代所塑,从东侧起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七尊大佛宏伟壮观、精神超逸,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9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9.5米,每尊佛像前都有两尊高约2.5米的胁侍菩萨立像。据导游介绍,这七佛是依据得道时间早晚,由中间向两侧昭穆排列,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最晚,所以偏居其侧,这在佛寺中独一无二。除了七尊大佛,在拘那含牟尼佛前左侧有一尊菩萨立像,菩萨开口笑着,这种露牙微笑的风格非常少见。还有,在毗婆尸佛背后供有明代所塑的倒坐观音,塑像保留着少有的唐朝以前男像观音的风韵。
(最中间的佛祖,智慧佛祖——毗婆尸佛)
(最东侧的事业佛祖——迦叶佛)
(不仅佛像很壮美,胁侍菩萨也是个个精品,这是迦叶佛前的胁侍菩萨)
(东侧第二尊,平安佛祖——拘留孙佛)
(拘留孙佛前的胁侍菩萨)
(东侧第三尊,健康佛祖——尸弃佛)
(尸弃佛前左侧的胁侍菩萨)
(尸弃佛前右侧的胁侍菩萨)
(毗婆尸佛、尸弃佛、拘留孙佛)
(中间的三尊佛,最中间的就是毗婆尸佛)
(最中间的佛祖,智慧佛祖——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左侧执平安结的胁侍菩萨)
(毗婆尸佛右侧执法轮的胁侍菩萨)
(西侧第三尊,财运佛祖——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左侧的胁侍菩萨)
(毗舍浮佛右侧胁侍菩萨)
(西侧第二尊,姻缘佛祖——拘那含牟尼佛)
(胁侍菩萨很少有张口造型,但拘那含牟尼佛前左侧的胁侍菩萨却在张口微笑,这很少见。拘那含牟尼佛是姻缘佛祖,难道这位菩萨看到了美满姻缘就笑口常开了?)
(拘那含牟尼佛左侧“笑口常开”的胁侍菩萨)
(拘那含牟尼佛右侧的胁侍菩萨)
(西侧三尊佛,释迦牟尼佛、拘那含牟尼佛、毗舍浮佛)
(最西侧的,释迦牟尼佛祖,很少有释迦牟尼佛位居最侧的)
(释迦牟尼佛前的石刻香炉,香炉足是三个龙头)
(佛坛东西两端,对塑天王像一尊,高 3.5 米,拄杵昂首,刚劲威武。这是立于西侧释迦牟尼佛祖像前的天王像)
(立于佛坛东侧,迦叶佛前的天王像)
(释迦牟尼佛东侧的六尊佛祖)
(在大雄殿里拍齐七尊佛像确实很困难)
(侧面瞻仰佛祖)
(在毗婆尸佛背后供有明代所塑的倒坐观音,塑像保留着唐朝以前男像观音的风韵,这种风格的观音像很少见。)
(大雄殿正对着倒坐观音像的后门门楣上有这么一块匾,昭示着观音菩萨的出发地)
第三点印象是匾额,奉国寺有着全球最大的佛寺,也有着最大的寺庙匾额。在寺院东侧有一个中华名匾展室,里面展出的是大雄殿门楣上的三块匾额和奉国寺的木制模型。这三块匾额分别是中间的“大雄殿”匾额,东侧的“法轮天地”和西侧的“慈润山河”。每个匾都高过两米,“大雄殿”匾额更是超过3米,匾上字体外形润美,笔力显得沉着雄浑,功力深厚。匾额的四边,还透雕着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6条龙,或侧隐在舒卷云朵之中翘首俯视,或浮沉在翻卷海涛之间昂首仰望,其雕工精细,玲珑剔透,充分体现出了制作工匠的精湛技艺。关于这三块匾额有着不同的说法,有说这是元代留下的楠木匾额,有说这是乾隆年间制作的,是乾隆爷亲笔题写的。但不管哪种说法,这三块匾额都是国宝级文物。
(现在大雄殿上悬挂的是复制品)
(原件在中华名匾展室)
(隔着玻璃罩拍照,总是免不了反光,借助自拍杆就可以探进玻璃罩拍出原汁原味的国宝。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要碰到国宝哦!)
(照片转不过来,大家只能横着看了)
(匾额上下左右的雕龙也很精美)
(中华名匾展室里还有奉国寺的沙盘)
第四点印象是碑刻,在其他景区有一座元明时期的碑刻都是很珍贵的文物了,可这里有很多辽金时期的碑刻,上面的刻痕还非常清晰,而且也没有什么隔离措施,我都怀疑这是不是真的。在大雄殿参观时,有一位游客摸着一座落款时间是“康熙三十一年”的石碑对旁边的孩子说“这碑有历史,最值钱”,但边上的三块石碑的落款年代是是嘉靖、大德、明昌,分别属于明、元、金,哪一块都比康熙朝要早得多。看来近年来清宫戏拍了不少,大家只知道康熙爷、乾隆爷。
(大雄殿西侧的几通石碑,最左侧的是僧众功德碑,最高的是康熙45年重修奉国寺的碑,其北侧的三块碑也是重修纪念碑,分别是明世宗嘉靖年间,元成宗大德年间和金章宗明昌年间的)
(这通石碑是明昌三年的,那可是公元1192年,距今826年,上面的字迹还是那么清晰,让人难以置信)
(脱帽合影,以示敬畏)
(立于大雄殿东侧,明神宗万历31年重修观音殿的刻碑)
(立于大雄殿东侧的几通石碑,与西侧的石碑相比,时间要晚一些,有明万历年间的,清乾隆、光绪年间的)
(最牛的应该是这座辽代的经幢,上面清晰可见刻着“乾统七年”,那可是公元1107年,距今911年哦!)
(罗汉堂前有很多古老的石经幢,这是金代的,上面“大金国”几个字还清晰可辨)
(这也是800多年前大金王朝时代的经幢,在其他地方恐怕都要好好保护起来)
(这是元代的经幢)
(在奉国寺中,还有些说不出名的老古董)
(像这类明清时期的官碑在奉国寺算是小字辈了)
第五点印象是彩绘壁画,分别处于四个地方,一处是在山门两侧的墙上,壁画沥粉贴金,画工精细,纤毫毕现。
第二处是在天王殿,四周墙体上的壁画描绘的是释迦摩尼从出生到涅槃的八个阶段的故事。
第三处在大雄殿东西两侧的墙上,这是元代的佛像壁画,虽能看出其色彩和线条,但剥脱明显,沧桑尽现。
第四处是七尊大佛背面,观音像两侧展出的明代十八罗汉木板画。
11:00走出奉国寺大门,本想去停车场旁边的义县博物馆看看,但其内部正在维修,不能参观,有点遗憾。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