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在中国这个旅游大国,论自然风光虽不能与西部景观大省如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相提并论,但这里以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著称,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青山绿水,仍旧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相对的,游客也会少一些,喜欢清静的朋友一定会中意这里的山水人物。
贵州旅行的第一站,几乎是不假思索的--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黄果树镇。黄果树瀑布其实是一个瀑布群,周边分布着十几条瀑布,白水河从77.8米高的悬崖跌落进犀牛潭,形成宽101米的主瀑布,水雾缭绕气势雄伟。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其“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确实在我去过国内的知名瀑布中,比如九寨沟树正瀑布、雁荡山大龙湫、广西德天瀑布、庐山三叠泉瀑布等等相比,黄果树瀑布不但落差大,而且跨度也比较突出。
现在从贵阳火车站或者金阳客车站可以方便的乘坐旅游大巴车,约莫两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景区入口。从小就在老爸的香烟壳子上看着黄果树瀑布,马上就要看到实景竟然还有点小小激动。到了门口一看票价,热情就消退了大半--门票180元(包含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三个景点)观光车费50元。其实我只想看看大瀑布,但没有单独的门票出售。正犹豫时候,门口的出租车司机看出了端倪,凑过来说带我们去看瀑布,不用门票出点车钱就行。付了50元车钱才开了十分钟吧,道路左侧就出现了一排农家乐饭店,门口店招都写着“瀑布景观”-原来是这么个看瀑布啊。既来之则安之,反正也要吃午饭了,于是挑了一家比较干净的饭店,在露台上边吃饭边欣赏黄果树瀑布,倒是和下面的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四月初正值黄果树瀑布流域的枯水期,所以水量并不丰富,也没有万马奔腾的雄伟气势,显得有些柔美。如果购买了门票,可以从瀑布脚下爬到山腰的水帘洞。水帘洞长百余米,横穿瀑布而过,水花从洞窗溅入,甚至伸手就能摸到瀑布来个最亲密的接触。黄果树瀑布在1992年曾经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失败,世遗组织当时给出的评语是“景区植被覆盖率低,环境差,人工痕迹和商业化气息过重”,事实上现在半年的水量都是靠上游水库在支撑着,否则将无法呈现瀑布美景。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开发是目前中国旅游业面临的严峻课题。
结束了黄果树的不完美旅程,第二个目的地是毕节市下属的织金县织金洞和黔西县的百里杜鹃景区。从安顺往北,经S209,百余公里即可到达织金洞。这个洞穴即使到现在也不是非常著名的景点,但在“选美中国”评选中可是排名中国最美洞穴第一名!洞穴,是一种极为独特又神秘的景观,织金洞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大、奇、全”。进得洞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已勘察洞长12.1公里,目前开发6.6公里,最宽跨度达175米。散客是不能自由入洞的,需要凑齐一定人数由导游带领入内参观。
洞内的景观及空间造型奇特,审美价值极高,可以用一个“齐”字来形容。这是什么?巧克力熔岩还是冰激凌?
还是这不就是“东海龙宫”里的“定海神针”吗,原来大师兄把宝贝藏在这里了哈!
“南极仙翁”(下图左侧)原来也在这里休养,织金洞真不愧是“洞天福地”!
洞内的各种景观形态丰富,类型齐全,岩溶堆积物囊括了世界溶洞的主要堆积形态和类别,配上各色灯光,绚丽多姿,谁能想到地下的世界如此美丽?跟着导游边听边走,不知不觉的一个多小时过去来到了出口。入口还在山脚下,而出口竟然已经在半山腰,而且小小的出口毫不起眼,回首看看绿油油的大山,是绝想不到山中还有如此乾坤。
在毕节市的第二个目的地是黔西县的百里杜鹃景区,天然杜鹃林带宽1-3公里,绵延50多公里,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真正是“百里杜鹃”,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有“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的美称。这里的杜鹃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有些甚至一株杜鹃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据说最多的一株杜鹃树可以开出七色的花朵!
昨夜下过雨,树枝下落英缤纷,登高远望,姹紫嫣红,群山如披上了彩衣一般。公园主要分为金坡景区和普底景区,此外还有野营区、游乐区和休闲疗养区,观赏美景之外还可以轻松惬意的度假。
毕节没有直达的荔波县的班车,于是又只得先返回贵阳,然后坐班车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荔波位于贵州省南部,与广西河池接壤,是个山川秀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2007年,荔波喀斯特地貌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组成部分,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更为荔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旅游客源。荔波主要分为四大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樟江田园风光景区、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各个景区独具特色,但又全部保持着原生态的多姿多彩,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古朴、神奇而神秘,来此一游,有悦目赏心、超凡脱俗、世外桃源之感。
来到大七孔景区入口,甚至连检票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此时此地,已经没有了任何城镇的喧嚣,只有风声水声和鸟鸣,青山绿水相伴,空气清新,难得的清静去处。大七孔景区基本是一处河谷的地貌,两岸是高耸的绝壁,其上植被葱郁,藤蔓纵横。越往里走,峡谷显得愈发幽深,道路也变成了河岸两边的栈道,水流也开始湍急起来。
似乎头顶有水滴飘落,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座天然的石拱桥,高达数十米,夕阳照射进来,远远看去似乎是通往天堂的门洞,天生桥的名字果然名符其实。继续沿着道路前进,水流开始沉静下来,峡谷蜿蜒曲折,突然阵阵阴风从峡谷尽头的洞穴吹来,原来已经来到了“妖风洞”,黝黑的洞口巨大深邃,似乎要把我们吞没,不禁有些汗毛凛凛。
如果说大七孔展现的是喀斯特地貌的雄奇,那小七孔一定是秀美的代表。小七孔的名称,来源于一座建于1836年的七孔石桥。由于年代久远,气候温润,石桥上爬满了藤蔓,显得原始古拙,桥下的涵碧潭绿的娇艳欲滴,温润如玉。
沿着潭水溯流而上,溪流、瀑布、湖泊、山峦和溶洞等各色标志性的地质景观逐一呈现。水是小七孔的灵魂和脉络,只要沿着水边走,闻着水声去,那一定有美景。
卧龙潭看起来似乎是人工的一个水利设施,但也造就了整齐的卧龙潭瀑布,而碧绿的潭水居然可以和九寨有得一拼。
水上森林则是一片湿地,与其他湿地不同的是,这里还生长着比较高大的灌木等木本植物。于是在一片流水潺潺的湿地上,树下开满了野花,树上还飘零着红叶,鸟语花香蝴蝶翻飞,组成了一幅流动的林间美景。小七孔还有一个特色的景区是鸳鸯湖,湖面并不宽阔但岛屿密布,湖岸和岛上植被繁茂甚至遮天蔽日,阳光从树枝间如利剑一般穿刺进来。我们自行划着皮艇在狭窄的水道间穿行,临近景区关闭时间,就只有我们一艘划艇在水面上,周围安静的有些恐怖,偶尔有水鸟飞起,感觉就像在原始森林里探险一般神秘。
领略过贵州的自然风景,接下来该体会一下贵州的少数民族风情了。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荔波回凯里的路上,我们辗转班车先到了榕江县。三宝侗寨,又称车江三宝,是中国侗族地区人口最多、最密集,历史文化最悠久的侗寨寨群,有着“天下第一侗寨”、“中国侗族瓜果鱼米之乡”、“中国侗族民间故事王国”的美称。这天来到侗寨,天气有些阴雨但反而显得更加沉静。村子里可能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反而清静,一派田园风光。
高高的三宝鼓楼位于村寨中心,层层叠叠,飞檐翘起。寨子里似乎没有游客,村民悠哉悠哉的过着自己的日子,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寨子旁边河水静静流淌,两边高大的榕树郁郁葱葱。
黔东南最著名的景点,也许是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去往千户苗寨的路途还是有些折腾,从凯里要换两趟车才能抵达。班车在下山往寨子的公路上停下了,说今天只能开到这里了,路边也停满了警车。下车一打听,原来是连战退休后到贵州访问,定睛一看,路边的观景台上果然簇拥着连战夫妇。山下的苗寨广场上,已经开始了热烈精彩的民族舞蹈表演。沾了连战的光,今天的民族歌舞表演不但有当地的常规演出,还有从省城来的专业演员,不论是表演的规模和水平都是难得一见。
热热闹闹的表演结束了,广场上的人群散去,大部分游客是旅行团的,也开始打道回府了。我们今晚住在苗寨,所以可以悠闲的在寨子里闲逛。这里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分平地吊脚楼和建造在山坡上的斜坡吊脚楼两大类,基本的格局是上层居住,下层用于工作或饲养等。风雨桥横跨白水河两岸,桥上架设长廊,除了交通要道,也是休憩的好去处。夜晚的苗寨,灯光星星点点,缀了整面山坡,与天上的繁星共辉映。
回凯里的路上,梯田和路边的野花绵延不断,风景还真是不错。但相对来说,贵州的山区还是比较落后,辛劳的农民耕耘着“地无三尺平”的梯田,稚气的孩子举着一串串的烤土豆向班车张望,希望合理有序的旅游资源开发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