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四日文化之旅 了解世界七大奇景
出发时间
3月
行程天数
6天
人均花费
6.0千
和谁出行
夫妻
经过一个月的筹划决定到吴哥旅行,在携程确定好行程选择了旅行社,网签了签证。由3月10日南京飞广州转机到达暹粒。探访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吴哥古迹。
暹粒现在是柬埔寨著名的旅游城市。初步印象:是市容不整,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落后,但对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很友好。也许是经济落后原因水果和衣服等产自本地的商品价格低,但是餐饮价格比较高。基本使用美元,零钱用当地货币瑞尔,一美元等于四千瑞尔。
柬埔寨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据记载大约6000年前,高棉人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只是可惜,他们本国却没有有关于自己文化历史的记录,他们最早的记录是神奇的收藏在中国的历史书中。
在中国最早有关于柬埔寨的记录最早可以追述到东汉末年,就是三国时期,那个时候东吴就和柬埔寨有着来往。但是最详细的记载,是中国宋末元初时期,有一位周达观的人,他记录的《真腊风土记》。在《真腊风土记》中记载了古吴哥城辉煌灿烂的过去。
吴哥文化遗迹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在吴哥王朝时期,极力吸引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并且建造一系列大规模的寺庙,分布于暹粒城内及周围区域。现存的吴哥建筑群包括吴哥城(大吴哥)、吴哥寺(小吴哥,又称吴哥窟),以及其他的建筑约600座,散布在约4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中。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时,吴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1431年暹罗军队入侵后,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个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在柬埔寨密林深处发现了吴哥建筑群古迹。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在历时300余年的吴哥大规模建设时期,可以看出许多建筑艺术风格方面的变化,所反映的宗教内容则从印度教崇奉的湿婆、毗湿奴诸神到大乘佛教崇奉的观世音菩萨。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暹粒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光酒店就有五百余家,大多数居民从事与旅游观光业相关工作。
行前看了些台湾教授蒋勋的多次来吴哥研究的资料,有了初步的印象。
通王城的南门
第一天行程(小圈)天气晴38度
通王城:也叫大吴哥,全城共有5道城门,其中东、南、西、北4道城门均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还有一道城门位于东北方向的“胜利门”通向皇宫的空中宫殿。吴哥通王城的每一座城门都非常相似,城门上方建有3座石塔,中间那座石塔较高,石塔上刻有四个方面的“佛像”。胜利门,它是出征将士们得胜回朝的凯旋之门。每座城门之外,各有一座横跨护城河的大桥,桥的两旁各设置有27尊石雕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大部分石雕的头都被法国人砍下拿走。城内包括巴戎寺、巴方寺、战象台阶等景点。
巴戎寺:建筑形式之复杂与象征意义之强烈,在吴哥经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神秘与迷人的宗教圣地之一。身为国庙的巴戎寺经历多次建筑改变,造成丛林塔的形式。位居中心的四面佛塔群有 49 座,加上 5 座亦是四面佛塔式城门,代表当时鼎盛吴哥王朝所统辖的 54 个省份。巴戎寺位于吴哥城的心脏地带,距离四座城门皆为 1500 公尺。正面面向的代表胜利繁荣的东方,回廊墙面有浮雕装饰,以东侧南段及南侧东段较为精致。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面带微笑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游客们引申为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
面带微笑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石雕像
巴普昂寺:寺庙已经大面积坍塌,随之展开了艰难的修复工作:第一次修复尝试在1960年红色高棉执政时期被打断,砖块位置的记录遗失;第二次尝试在1995年由法国领衔的考古团队发起,到2005年仍在修复中,并禁止游客进入。
巴普昂寺正在修复
战象台阶:(也叫斗象台)出了巴戎寺继续往北走,不远处就到了斗象台。这里是吴哥国王选坐骑的地方和观看大象搏斗的地方,也可观看军队操练的场地,台子下面是宽阔的场地。周边的围墙上雕有许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有些雕像都还很完整。
斗象台南侧广场
斗象台壁雕
茶胶寺:茶胶寺的建造者是阇耶跋摩五世,著名的女王宫也是这位国王在位期间被建造的。茶胶寺是古代吴哥第一座完全用砂岩建造没有任何的雕刻艺术而成的大型建筑,是吴哥建筑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名字原意是“祖先的水晶塔”或“琉璃塔”,想必原本是要建造一座精美华丽的寺庙。如今的样子和国王的本意相去甚远,它可能是整个吴哥遗址中最朴拙的一座寺庙了。由于毁坏严重,中国政府花费了巨资用了十几年帮助修复的。
茶胶寺修复部分都是用水泥粘接的
塔布隆寺:(又叫塔布茏寺,塔普伦寺)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塔布隆寺是阇耶跋摩七世公元1186年为纪念他母亲而修建的,神殿内供奉“智慧女神”,传说是依据阇耶跋摩七世的母亲形象而塑造雕刻的。塔布隆寺是它现在的名字,意为“祖先梵天”最初是“皇家寺庙”的意思。电影《古墓丽影》中的巨树、古寺交织缠绕在一起的场景,而是一片稀稀拉拉的树林,沿着尘土飞扬的土路往前走见到一个像桥一样的石台,石台旁边有几棵参天大树,塔布隆寺基本上是平面结构,五层围墙一层层地包围着中央的圣塔。在第四层围墙内外原来有护城河环绕,现在痕迹都已模糊,而且被大片树木所覆盖。
塔布隆寺外景
塔布隆寺的建筑被空心树侵占挤压变形
空心树无处不在
小吴哥:也叫吴哥窟是一座非常庞大的寺庙,占地162.6公顷,宏伟壮丽。整座建筑重量超过300万吨,动用了30万能工巧匠和6000头大象,耗时30年才建成。小吴哥建筑庄严匀称,比例和谐,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极高水平。墙面雕刻生动自然又细致,为高棉古典艺术代表作,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历经近千年的风雨,仍岿然不动,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小吴哥城外有一百米宽的护城河 石桥在修看到的是浮桥
小吴哥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有两重石砌墙。面积1000×850平方米,外墙之外有壕沟,壕沟宽190米,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300米,周长约5.6公里。吴哥窟正门向西,与大吴哥王城南门外大道连接,门楼上立三塔,门内是一庭院,院东有一长147米的大道通向内围墙入口。大道两侧各有藏书室和池塘一处。每一层平台的四周都绕以石砌回廊。廊内有庭院、藏经楼、壁龛、神座等。各层均有石雕门楼和连接上下层的阶梯,阶梯的栏杆上都有7头石雕巨蟒盘绕,阶梯两旁还饰有精美的石狮子。全部宝塔,门楼都饰以石雕莲花,约有1万个。
小吴哥城内
小吴哥规模宏大,是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包括台基、回廊、蹬道、宝塔,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黏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细部装饰瑰丽精致。当时的石工可能还未掌握拱券技术,所以吴哥窟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
小吴哥主殿前面的石阶佷陡曾摔死过游客背面修了木梯可攀登
小吴哥国王的浴池四周回廊基本完好
小吴哥回廊的壁画记载着当时高棉人的生活
小吴哥回廊的壁画记载着当时高棉人的生活
第二天行程(大圈)天气晴38度
圣剑寺:与塔布隆寺相对应的是今天一早参观的圣剑寺,它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据记载在吴哥古迹保护博物馆(没找到这座博物馆)里有一尊石碑,上面记录了在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时阇耶跋摩七世(1181年—约1219年)。是柬埔寨吴哥王朝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学者普遍认为他奠定了现代柬埔寨的基础。
圣剑寺外景
在他执政期间,带领部族讨伐征战,逐步将真腊王国由一个破败小国发展成为一个统辖54个省的强大帝国。吴哥遗迹的大部分都是他主持建造的,他为父亲建造了圣剑寺;为母亲建造了塔普伦寺;为臣民百姓修建了治病的涅盘宫;为自己重整了巴戎寺。阇耶跋摩七世用他建造的这些寺院表达了他的宗教思想,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圣剑寺十字走廊中心的标志墙上的孔是放珍珠的
圣剑寺神像
涅盘宫:“涅槃”本是佛教用语。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叫做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涅槃宫建于12世紀,是佛教庙宇,建于一座小岛上,当时人们看病要乘船到达岛上。现在为了参观方便修了数百米长的木桥。
涅槃宫的北门
寺内有一个大水池,四边各连接一座小水池,池水可通过四座雕有四个方位的石像流出;传说此水有治病的疗效。可惜此时,水池的水还未汇集池塘,据说到雨季后期才能出现池满溢流的情景。虽然没能看到池满溢流,当时的人们在主池底部种满草,雨季池水涨满,药草于水中自然分解而成为药池,药水由大水池流入小室中代表阴器的扁平凹槽,再由各出水口流出,底下设有莲花座,病患便跪在这里以药草水淋身治病。由于四座小水池传说有着不同的疗效,病人分别被判别病症,将遵循指示去做药水浸泡。
传说的药池用来治病
塔逊寺:又称塔逊将军庙。建于12世纪末,是阇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佛教寺院,后又由他的儿子因陀罗跋摩二世进行了扩建。塔逊寺也是《古墓丽影》的主要拍摄地之一。关于这座寺庙的来由,有人说是阇耶跋摩七世用来祭祀战胜占婆族入侵的塔逊将军而建的,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国王的父亲,现已无从得知。但从寺名来看,前者好象更加合理一些。意为“吉祥白象的宝石”。
塔逊寺要坍塌的大门
塔逊寺坍塌的院落
东梅奔寺: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修建的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庙。
东梅奔寺大门
建造于公元953年(渝帆注:相当于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北宋建立前夕),与皇室火葬场——变身塔(又叫做比粒寺)几乎是相同时期建造,所以建筑形式上极为相似,同属于婆罗门教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须弥山造型:金刚宝座塔形式的三层五塔结构,中央建筑物是一个正方形,中间最高的塔楼代表须弥山,四个角落各有一座较矮的塔楼,整个侧面看起来则是个山形构造。它的建筑材料,与其它的寺庙大多用砂岩建造不同,东梅奔寺同时使用了所有坚固耐久的高棉建筑材料:砂岩、砖、红土和泥灰。建筑平台还是以砂岩为基础,但位于正方形平台最顶端的是中央塔,及周围四座略小的庙塔,均是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建筑材料。
建筑部分完好的东梅奔寺内部
比粒寺:位于东梅奔寺的南侧约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同东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时期,但规模比其巨大。
比粒寺的塔身
比粒寺是进行火葬仪式的地方。比粒寺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可以看到烧焦过的痕迹,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定是达官云集,不能随便进入的。是典型塔山建筑,基座上建造砖塔。它的结构与塔松寺很相似,因属红砖结构,在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一些游客在此看日。
比粒寺塔身内部用来火花人的尸体
斑黛喀蒂寺:在吴哥古蹟群中有点小众,因此这里明显要安静得多,但是寺庙的面积可不小,里外共四层,布局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外墙基本已全部坍塌,寺庙里面很多地方也坍塌得只剩石柱。根据寺庙的遗留下来的雕刻可以知道,这本来是座印度教的寺庙,阇耶跋摩七世(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时期将其修建为佛教寺院,因陀罗跋摩二世时期又将其规模进行扩大。
斑黛喀蒂寺门外
整个寺庙略显玲珑精致,传说是国王和皇后泳后小憩的地方,寺庙的东门正好面对着皇家浴池,那里还有至今还有一个看台,听说是皇室举行沐浴仪式的平台。在游寺庙前可以先跑去对面的看台上瞧瞧哦,因为斑黛喀蒂寺的东门刚好是游玩的入口。斑黛喀蒂寺的建筑风格有类似吴哥城门的四面佛陀雕像,垂目微笑,门口的左右两边凹陷的转角处各有一只巨型金翅鸟浮雕,双手抓住那迦的尾巴,双脚踏在那迦身上,跟圣剑寺有点类似。
斑黛喀蒂寺内巨大的空心树
豆蔻寺:台上的红砖庙塔组成。该遗址由亨利·马夏尔和乔治·杜鲁维在1930年代清除植被,在伯纳德·飞利浦·格罗里耶的倡导下,由印度出资从1962年至1966年进行了对庙塔的修复,全部采用红砖修复,新加入的砖块都标记有“CA”字样(意为“保护吴哥”)。
豆蔻寺发黑的两座塔是原始的其余三座是后修复的
寺庙面朝东方,周围有小型护城河环绕。从外部看,它古典的线条和对称性尤为引人注目。中央塔和南塔的上层结构用层层缩小的巧妙方法构成了焦点透视。圣所的内部以雕刻在红砖上的毗湿奴和吉祥天女(的大型浅浮雕而闻名。这种雕塑艺术在占婆寺庙中非常常见,但在高棉遗迹中却很少出现。
巴肯山: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
正在修复中的巴肯寺
巴肯寺正对罗洛寺建筑群,台基为金字塔式的五层,各层有塔,层层而上,极为壮观。在山顶可以俯瞰吴哥窟全景、吴哥古都和周围的景点,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沿略为陡峭的山路走约10 - 15分钟,可达巴肯寺,我们上去时正在修复。
第三天行程(外圈)天气晴38度
班提色玛寺:班提色玛寺是吴哥古迹建筑群中保存得较为完好的其中一座。一早到达游客不多,不高的石寺上有青苔野草侵蚀的痕迹,绿灰融为一体,给人宁静之感。
班提色玛寺大门
班提色玛寺是层层推进式的建筑,每一进都建造在一个四五层台阶高的平台上,即不是平地也不需要登高。每一进并不直接相连,然而间距之小却又使最底下的台阶几乎相连。班提色玛寺还有个特点四面回廊与主寺虽在一个平面,但主寺周围有约两米深的凹地,推测在当时是有水,在其它地方好像没看到过。
班提色玛寺内部
女王宫:也叫班蒂斯蕾(即“女人的城堡”之意),位于距吴哥城约25公里的地方,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被誉为“吴哥古迹中的明珠”。
女王宫外景
女王宫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时期,而于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时期完成。
该寺是古代高棉雕塑的最精华作品之一,为红色砂岩修建而成,寺院前的神道长约67米,建筑主体区域面积大约为500平方米。寺院整体为红色砂岩雕刻而成,内部四座寺院守卫雕塑被移至金边国家博物馆,现有雕塑为复制品。
女王宫院内
女王宫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称于世,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这里是吴哥最重要的景点游客非常多。
碰巧的是正遇马云带领一行人的保镖和警察护卫下到此参观
巴孔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根据1935年发现的寺碑记载,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
巴肯寺
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六十多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它算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5阶式的高塔据说是象征印度教里的神山「须弥山」,神殿里供奉的是湿婆神。
巴肯寺受大树侵扰的建筑
罗莱寺:是柬埔寨吴哥地区修建于9世纪下半叶的印度教寺庙。它和神牛寺、巴孔寺共同组成了罗洛士寺群,而罗莱寺是最北端的一座。罗莱寺则是三座寺庙中最晚建成的。893年,高棉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将其奉献给湿婆和他的皇室成员。
罗莱寺正面
罗莱寺由四座修建在同一平台上的砖制庙塔组成。国王修建它是为了纪念他的长辈:前面的两座献给男性长辈,而后面的两座献给女性长辈;高一些的两座献给祖父母,而矮一些的两座献给父母。这些庙塔最初有外墙环绕,通过门楼可以进入围墙内,但墙和门楼都没能留存至今。
罗莱寺侧面
神牛寺:由六座砖塔组成。塔建于砂岩平台上,分为两排,每排三座。庙塔面朝东,前排中间的塔最为高大。至圣所供奉因陀罗跋摩一世的三位被神格化了的先祖和他们各自的妻子:前排中间的庙塔供奉高棉帝国的创建者阇耶跋摩二世;它左边的庙塔供奉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父亲;右边的则供奉他的祖父。后排的三座庙塔分别供奉前面三位男性先祖的妻子。中间的两座塔上都有印度教神祗湿婆的雕像。神牛寺的台阶上除了两尊石狮子,台阶下还有四尊卧牛,印度教的神牛是最威猛的守护神,保卫着国王的祖先。
神牛寺
第四天行程天气多云38度
崩密列: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这座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与众不同的崩密列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崩密列不属于常规的吴哥景区范围内,所以一般的旅游团行程中很少会包括这个景点,因为确实有些太荒僻。
到崩密列路上五头龙 五头龙是王权的象征
崩密列坍塌成了废墟
崩密列在废弃的庭院和塔之间,树木草丛茂密地生长着。崩密列护城河呈十字型对称建造,中心为未修缮好的残垣断壁。很多年来,这里一直都是难以到达的地方,不过铺筑的道路使得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
崩密列保存较好的围墙有八九米高
游客可通过木栈道进入崩密列参观
崩密列内部的一些雕刻都反映出佛教特色的主题。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建筑的损坏也是较为严重,难以恢复其原样了。寺庙的历史无人知晓,由于损坏留给后人的信息也十分缺乏,只能从建筑特色和风格猜测是12世纪时的建筑物。
空心树是导致建筑毁坏的主要原因
寺内的杂草丛生,寺庙坍塌,都体现出了一片荒凉的气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里成为了电影导演们的最爱。(《古墓丽影》取经地就是其中之一),坍塌的建筑物和存留的建筑物爬满了藤条、也长满了青苔。为了游客安全景区修了木质栈道供游客行走。
残留的双层墙
从崩密列留存的围墙看此处原始建筑宏伟不次于吴哥窟,仅围墙顶部宽度有六米,目测围墙高度有八九米。部分围墙是双层墙,墙之间宽度有两三米,有部分还能看出内外墙中间是暗道。在通往崩密列的两三百米的路上是青石路,两侧残留石雕卧龙。足以表明这里当时的重要性。这里在红色高棉时期曾是红色高棉灭亡前最后的阵地,路西侧曾是地雷区。
崩密列藏经的经室
洞里萨湖是此次吴哥最后一站,为了能在湖上看日落和导游商量下午五点从暹粒出发到达码头,乘船到湖上看越南渔民生活,越南渔民是战争结束时自愿留下来的。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
洞里萨湖上的学校
一座座浮船漂在洞里萨湖的湖面上,这些渔民把打的鱼送到码头卖给柬埔寨人换取收入,再买回生活用品。浮船也有商店、学校、卫生所。由于日落时有云彩太阳的颜色比前几天差很多。
洞里萨湖的日落
此次行程涵盖了吴哥古文化遗迹最主要部分和最精华的部分。
这是所住酒店附近就是西哈努克在暹粒的行宫
总体感受吴哥古文化遗迹不愧为世界七大文化遗迹。一方面是建筑宏伟,所有建筑都是石头堆砌的且不用任何粘结物,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空心树疯狂生长挤垮了这些建筑。另一方面是精美的雕刻艺术把印度教和佛教的神及纹理展现的如此精致。充分说明吴哥鼎盛时期古代文明、经济繁荣、宗教盛行的景象。从建筑物看都有手指粗的孔,导游解释是大象拉石头栓绳子所用。所用石料全部从60公里外的山上开凿运过来,有资料显示吴哥遗迹建筑群当时动用了300万人,用了上百年时间建造堪称世界奇迹。
3月15日从吴哥机场转广州回南京。
推荐阅读
Rinko咩咩
1.6万
20

段小湃湃
1.1万
26

M27****5116
5.1千
22

老两口的美好生活
1.0万
15

环球旅行家神威
6.0千
17

看天上云卷云舒
6.0千
11

看天上云卷云舒
5.3千
12

看天上云卷云舒
5.2千
12

黄昏独坐
1.5千
10

黄昏独坐
3.4千
18

Vicky灬
7.1千
23

黄昏独坐
1.7千
6

云水游悠
7.1千
22

云水游悠
6.8千
24

ele****610
4.1千
11

天山老顽童
6.3千
11

SZ驼鸟
1.6千
0

百毒不侵的斌斌
3.8千
8

百毒不侵的斌斌
3.3千
8

百毒不侵的斌斌
6.7千
13

拍照的阿步
5.2千
12

拍照的阿步
4.7千
9

吴哥百晓
5.3千
9

拍照的阿步
3.2千
3

Charles刘
5.5千
7

拍照的阿步
3.2千
3

伍天意
7.3千
22

在路上的Z小姐
7.7千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