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轵关,打卡第一站(我的济源旅游地图之1)
济源

轵关,打卡第一站(我的济源旅游地图之1)

出发时间

5

行程天数

5

人均花费

1.3千

和谁出行

一个人

轵关,无论怎么算,都是济源第一要去的地方。认得“井陉”这个地名,这个“陉”字,便听说过“太行八陉”。这八条横谷,连通着太行山两侧,北京人最熟悉的是军都陉,因为居庸关;最具色彩的名字是飞狐陉,而最南端的便是“轵关陉”,今天的百度百科“太行八陉”的第一陉就是它!

应该说这是晋朝人最早说的,因为大家都引《述征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书的作者是随军的文化人,收集了不少地理知识并归纳总结了一下。这个排序大约来自古之地图吧,以南为上,轵关陉便名列第一了。

“陉”字,如今好像就在这太行山里用,其实《尔雅》里说山绝为陉,应该不是太行山专用,为啥在别处看不见呢?在晋朝之前,《战国策》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史记》有“白起攻南阳太行道”,都没有用到“陉”字,这是为什么?

出租车沿G327连固线向西,进山不久便有个大弯,几乎是180度的掉头,就在弯顶上斜出向北,上个很高的坡,如果不是当地人熟悉地形,即使有导航,很可能会在这个突兀的转弯处犹豫一下而错过路口。从约定出租车,我就再三地追问过“封门口老村知道吧”,司机师傅也一直漫不经心地说放心吧,瞧他果然上坡的速度,我才知道那并非拉客的套话。

从上坡处开始,路变窄了,不再是柏油的了,但是行车并没有觉得颠簸,路不傍山的一侧,护栏的蓝色还很艳呢,也没有什么雨打风吹的痕迹,看上去蛮新的,护栏外间隔的树也不粗,仿佛新栽不久。我说:以为去老村的路很难走,怕你的车上不去呢。师傅道:这还叫好走?现在都走下面的公路,这上面的,他们都不管了。

一直上坡,又拐了两个调头的大弯,远远地看到高杆上挂着蓝底白字的村名牌“封门”,这不是个好词啊,但很形象,关口嘛。不过这关口,有点敷衍,两侧的山包很低矮又平缓,可以想像如果修座关楼得费多大的劲儿。

过了山口便是封门老村,穿过去,照着地图指示一直奔玄坛殿去(其实不用看地图,就一条公路)。虽然地势时有起伏,但非常有限,周边的山谈不上雄壮陡峭,与网红的郭亮村的路那是完全不同(毕竟这是太行南缘,山已有了颓势)。

转了三四个弯,便是玄坛殿,那是一处高地,公路从上下两个小殿之间穿过,开始还以为是为了修路破坏了原来的庙宇格局,读到重修记,原来想多了。

路下面的是玄坛殿,对联:胯下黑虎留圣迹,手中铁鞭有神光,供奉武财神赵公明的。嵌在墙上的碑记说:建于大明,盛于大清,毁于民国,年代久远,创建人无考。后面一段词挺好玩“旭日东升,山河红遍,祖国昌盛,民生安乐,旅游业正兴,圣德感召,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善男信女出资投力,根据地理规则,在原址大兴土木,清瓦净砖,重建玄坛殿宇,又塑金身,禳病祛灾,招财进宝,恒祈太平”。落款的时间是2018年农历三月二十。

路上面的是昴日殿,看地势应该是特意堆土成山,再于其上建殿,对联: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两殿对联都是下联在右),供奉的是昴日星官,与赵公明完全没关系。碑记说明为何在此建殿:布昴星君落驾封门村鸡鸣山除妖渡婴,古人祭礼遇雨雪,常在此举祭典,又免老弱病残路途艰险之苦。后来“风剥雨蚀,庙宇荡然无存”,再后来“今逢盛世,弘扬道教正能量,发展旅游业,在当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长秋信士投力捐资,合心协力,重建昴日殿,又塑星君金身”。落款时间是2017年农历六月二十九。

看来,这处旅游景点也算是一气呵成了,偶尔有辆车通过,但下来的游客只有我一位。倒是始终伴随着一个声音:尊敬的游客,您已进入国家公路林区……大意是防火,不得打猎之类。循环播放,兴许是太阳能电池的喇叭吧。小路至上来到一个交叉口,除了来去两路(很明显路面修得好)在山脊上,同侧伸出两条更小的土路分别下山去,从地图上看,殊途同归都去往封门面粉厂,然后顺着连固线去往封门新村。

让司机独自往回开,我沿着来时路步行走走,周遭山是绿的,但路边都是农田鲜有大树,不知道是为啥。或许有历史渊源,作为通道,如果搞得林木深密,不是容易被打伏击么?瞧山间的树木的确大多是这些年种的,加上玄坛殿那儿的广播也像是有管理的林区,所以既然谷地里已经是老百姓的农田了,便不在规划林地。

是不是路有加宽?

穿过农田的道路很好走,但不完全是顺地势而铺道,比如这处“封门桥”,桥下的田块重重叠叠,夹着的那一道小沟,里面的水真没看到有还是没有,只看到桥下重重叠叠的垒石,不像是新建的,但还蛮齐整,不大可能有多么古老。桥体明显看出有不同的砖石,应该是多次修补的痕迹吧。桥基很厚而拱券很小,说明即使行洪期,这条无名河的水量也是有限的,另外,不远处封门村边有一处很大的蓄水池,也说明这里还是比较干旱的。

过桥顺着一条小路向南步行了一段儿,挺典型的北方浅山区的农村,有起伏却道路平整好走,有植被却随时会暴腾起土来。

不晓得这里的一块块农田算不算大寨式的梯田,有一块不知道是水冲的吗,豁了个口子,被农民很认真很结实地补上,明显不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司机一截一截地挪着车等我,自然不好随心所欲走逛,回到主路上,往北便是山坡,杂草中发现碎石垒的一个窝窝,决定上去看看,但小路上牵牵绊绊长满了各色不认得的草,这里跟北京的植物还是有挺大的区别。

走近发现是个水管头,边上有个水泥墩,上面有标识,白底红字还画着红框框“基本口粮田项目”,这是不是就是新闻里说的18亿亩农田红线的一部分?吃口饭不容易啊!

继续上山的小路边是不太粗的管道,路不大好走了。

关注轵关周边知识的学习时,浏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江涛先生的论文《洛阳盆地与晋南早期交通道路之“轵关陉道”》,记述了轵关陉沿途的各种遗迹,最后一段:

晋南地区与洛阳盆地……的文化互动交流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就至少存在有中条浢津道、虞坂巅軨道、轵关陉道三条主要的交流道路。地理位置重要之处都是作为道路的控制点或枢纽,一般也是聚落中心点和军事要点。道路除了先民日常通行外,还是盐、铜等重要自然资源的运输通道,也是重要军事要道。

除了高屋建瓴的专家论文外,网上还有广大网民的草根考证,一位家就住在中原特钢的叫“老韩”的先生做了一篇《轵关陉起点考证》,我正是看了他的文章,建议司机不走国道的。老韩说网上多认为讲去轵关经李八庄,就是我最终走的那条路(司机说特钢那边在修路),但他认为:那条河谷到封门口必须翻山,而中原特钢的这条谷不需要,另外轵关陉命名的“轵城”也在南边,不会绕到北边的李八庄,再向南去封门。

老韩说从济源西行“过东张村即进入太行山余脉、南北两座山相夹的虎岭河河道,沿河道继续西行五里到达虎岭山岭脚下的虎岭村”(便是连固线由北向南翻过山之后向西去的位置)。老韩继续说:更为重要的依据是,在山口东方红渡槽下的韩庄村曾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玄坛殿”,玄坛殿供奉着道教中财神赵公明的神像,而玄坛殿东侧也曾是古老的集市和客栈。过往的客商,短暂休息,进得殿来,进一炷香,保路途平安、保四季发财。足以证明这个河滩曾经是商贾要道……过去整个河滩区域统称为“玄坛殿*”,1937年曾经发生过“玄坛殿惨案”,国民党在距离玄坛殿一里多的沟口非常残忍地杀害了以烈士薛子中**为代表的29名革命者,根据县志记载,叫“玄台殿惨案”。

*玄坛殿?这济源的玄坛殿好多,据说赵公明是赵衰的祖先呢。玄坛殿文革被拆,其位置建了大型冷却塔,应该很好定位。

**薛子中是《黔滇川旅行记》的作者,现在谈论这本书,大多从历史人文旅游的角度,甚至与一众有名的民国文人的游历考察笔记并列,被编入《民国人文地理丛书》,殊不知这是他为了找党沿着长征的路线一路追去的副产品。

田里的麦子已经快熟了,收割起来应该很需要人手吧,但周边很少见到人,照理外出打工的这会儿都应该回来了,如此静谧的轵关陉,一点也没有史书上紧张气氛。

除了麦子,这里还产油菜,此时村边、崖畔此时都结满了豆荚,要是春天,也应该是看油菜花的一个好去处吧,可惜离时髦看花的城市远了点,乡间的人在即将收获的此时才是最兴奋的。

一路从玄坛殿下来至封门村,只远远地望见了一排长屋,说明这一带住户的确比较少。

进了村,也尽是些废弃的老房子。

直到漫步至墙边围出的菜园,才有一两个妇女从院中出来。

司机与他们闲聊,说是老村里不过剩下十几户,就管管地,大部分人都去下面的新村生活了。这两年宣传得热闹的脱贫攻坚不是有一条叫异地搬迁吗,这封门村搬到新村去算吗?新址蛮近的,不过是迁到国道连固线边上去。

村里的老房子傍着山根,可能是为了把好地留给农田吧,山真的不高,我仅爬了几步便上到山腰,正好对着一处屋脊。退到山脚的公路边,司机师傅在草丛里踢着:那,这是原来关墙的石头,小鬼子把关炸没了。

网上一篇《封口阻击战》,作者贾万祥经过采访,比较详细地记述了1938年2月宋哲元部的那场战役,其中有一位伤员在战斗结束之后逃出来时的描述,只是说城门开着,并没有说当时就被炸毁(也有文章说是解放战争中毁掉的)。小时候听说,火烧圆明园后剩下很多东西,后来都是被老百姓废物利用拖干净了,想这封门关城亦如是吧。

封门关,据说是清代才这样叫的,之前一直称轵关。一般喻其窄,所谓“一轵(车)之险关也”,的确,“轵者,车轴之端也”,但轵关者,应该是轵地、轵城之关钥,这个“轵”,便不仅是一辆车,而是《刺客列传》所说“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的“轵”了。

原来济源这块地方儿叫做“阳”,再具体一点叫“南阳”,先秦的地理认知范围,以河(特指黄河)之北为阳,太行山之东即“东阳”,之南即“南阳”。周有诸侯国为“樊”,最初在陕西,后来东迁至“阳”,所以这地儿又叫“阳樊”。古时地广人稀,一姓一氏,走到哪里,就是某国,比如说商有几个国都,其实就是叫商的部落搬了几个地方,最多是商的头领对周边的小部落比较有影响力,便被后人认为他的驻地便是国都了。

某日,周王把阳樊之地赐给晋国(保不齐,当年“樊”来到“阳”,就是这届周王的某位祖辈“赐”的),为啥呢?周王哥们儿打架时,得到了晋文公的帮助。晋派兵大张旗鼓地开过来,樊人不服,守臣苍葛(为啥是他?早几年樊侯因为叛王,被捉到京师去了)站出来发表一通道理,真把晋文公说服了,同意樊人不归顺晋国,离城而去。这就是有名的“出阳民”(估计有过从陕西搬到河南的经历,樊人还想着再次搬迁,不过史无后续了)。

后续便是“轵”登场了,苍葛带着阳樊的百姓退出城,在旷野驻扎下来,因担心晋文公会改变主意追来攻打,便将战车排列起来,作为临时的防护屏障,所谓轵轵相连。大约为了纪念,或者后人指称,这一带便有这“轵”这个地名。“太行八陉”这个总称出现不那么早,但被先民探索出来的谷道可是不晚(有考证说:舜就生活在轵关陉一带,太康从这条路东进,夏桀从这条路西逃),命名时出口这一带就是轵城最大最有名,所以便有了“轵关”“轵关陉”。

2021-09-02发布 阅读量6.1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24
11
1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太行山两日行,相约济源秋日里的大自然
红叶满山、落英缤纷的时节是极美的,初秋的微风夹杂一丝凉意,却竟然让人觉得舒适。想来,这是一个十分适合

Rella爱生活7.0千12

游太行山脉,赏金秋森林步道奇景
六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的太行山脉,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作用下,形成了如今巍峨耸立的太行山。2020年的我,在

小甜游世界8.3千11

袅袅秋风动,秋风生济水——济源赏秋之行
前言说起济源,白居易曾三次游济源,留诗12首。有一篇《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写

背着背包go8.3万12

秋日宝藏打卡 | 所有的美好在「济源」不期而遇~
前记说说这次旅行一剪素衣罗裙,一杯醇香梅子酒,一眼万年,只为和你相遇。穿过那数千年的

一朵ZSN7.1万12

河南济源人气景区,“愚公移山”发源地,一到秋天美得不像话
秋天是徒步赏景的最好季节,阳光明媚,天高气爽,秋色满目,山野五彩缤纷,让人无比惬意!

嘉鱼夏鱼7.7万12

深秋往事,走进山水济源,探寻千年的愚公精神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里是愚公故里,这里是秀美

梦想旅行家65.4千12

河南低调小城,常被误认为属于山东,却拥有全国唯一直通北京的森林步道
济源大概是河南最低调的城市,以至于许多人经常将济源与山东济南混淆在一起,一字之差的两

流浪人小报5.7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