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之外(我的济源旅游地图之10)
出发时间
5月
行程天数
5天
人均花费
1.3千
和谁出行
一个人
01老城的博物馆
博物馆在计划中,不太符合我的风格,喜欢在野地里跑,觉得黑黢黢的屋里闷气,特别是眼神不好腿不好,看不清东西又没地儿坐下来休息。这次特别安排了博物馆是为了看从济渎庙龙池里出土的北宋玉简。
楼上楼下,两个小时吧,没有遇到其它参观者,进门登记证件时,前面一行是今天的另一位来宾,大约是上午吧。
小馆的说明很有趣,单说馆藏来源,博物馆没成立前市文管所移交,这很正常;某某处出土,这就很正规了;民间征集也是博物馆的路。还有不少是市公安局移交的,这没跑是从盗墓者那里缴获;还有什么公交公司之类的单位移交,真不知道他们与文物有何关系。
县级博物馆应该也挺难的,真有好东西上级馆肯定要调走的,但正因为如此,小馆里的东西特生活,手法可能笨拙,形制也简陋,但告诉你的故事都是上大人不屑说的。
02新城的城展馆
听名字就比较官气,位置又在市政府东侧,周边绿树成荫,楼照着传统的西式来,中间有个穹顶。展览做得很下力气,但依然是参观的人不多,比博物馆强点儿,有一段时间,听到别的展厅里有讲解员的声音,整个展厅的背景音乐也响起来了。我的收获是在里面看到不少规划图。
在旧城区的“西关”站上免费公交车,一路南去,越走路越宽,景儿越新。“市政府”站下车处的大十字路口,让人感觉有“地”的阔绰:
西北角是政府,大门巨大,但里面楼不高,距离大门又远,门外几乎看不到;
西南角是军队的地盘,正好有向空中喷水降温打炮车经过,跟搞啥仪式似的有气势;东南角是市民中心,不知道是干吗的;东北角就是科技馆和城展馆了。
整理了这些天,在济源步行的街拍,既不像博物馆那么陈旧,也没有城展馆那么堂皇。
03下街
从济渎庙出来去奉仙观,查交通,发现坐公交也要走不少路,不如步行吧。向东不远处,便是转向南的红绿灯,街上没车,街边少人,一个扯着布篷遮阴的小摊下,摊主大嫂戴着头巾,这是回民区啊。
请教去奉仙观,大嫂认真地想了一下,指着南边远远的牌坊:看到吧,到那儿,你可以直着走,再到路口右转,也可以先右转,再左转,这边近些。回民街上没有树,房屋的阴影也因为正午而短小,不好意思靠人家那么近。民居的形制没有特殊的,绝大多数是近年来盖的二三层小楼,门头民族宗教气氛挺浓的,楼房之间夹着一间土房,就在路边,像极了早上才在封门村看到的那些废弃的,明明是城里啊,后来在城展馆看历年规划图才知道直到1981年的规划中,这里还不是县城的城区。
快到牌坊时右手边出现了清真寺,瞧着不大像这几年内修的,虽然不很斑驳不是古董,但样式是中式的,建造时的思路跟现在盖清真寺完全不同,遵循的仍是在地化风格。
最显现的是大门头上顶着的横匾,打眼一看就是毛泽东的字“清真寺”,后面还有具体的日期“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九月”,这寺这么“名贵”?回家查一下,原来1940年9月,延安在青年文化沟建了座清真寺,毛泽东一生唯一一次为宗教场所题名“清真寺”,不知道毛是否授权全国的清真寺都能用。
横匾的上面是块竖匾,小得多,仍是“清真寺”,下款是:皇清乾隆贰拾捌年岁次癸未贰月己丑朔,说明1763年是这座清真寺建造或重修的年份。大门以里有一道屏门(肯定不是二门),上悬横匾“格天降泽”,上款“澄翁马老阿衡大人硕德”,下款“中华民国拾一年六月吉旦”,比较少见的是在“格天降泽”的下面有特别长的一串小字的人名(我站在寺外十几步远的位置根本看不清),最后比较大些的字是“教下敬赠”。
我来理解一下:“阿衡”应该是“阿訇”,当时可能还没有统一写法;这位阿訇应该姓马名澄,是德高望重的老教长了;下面那些人名应该是这座清真寺的教民,可能是在一位特别的日子或为什么特别的事儿送的这块感恩的匾。有趣的是这块匾在民国11年模仿乾隆28年用大写数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古人也是写小写数字一二三吧)写了“拾”却换了小写数字写了“一”,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想起滁州的琅琊山上的“六一亭”后面崖壁上就刻有“六弌亭”三字,用个异体字,让人过目不忘。
清真寺边上就是小学,不知道最初是不是利用了清真寺的宗教学校,校门口墙上嵌的字是“下街小学”,但挂了块牌子却是“北海回民小学家长学校”,一个小学校用不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吧?后来从奉仙观出来等103路回酒店,十分钟没来车,步行一站,看到103车站,大字写着“纸坊小学站”,具体的公交车线路上的站名又是“健康路小学站”,看来改名不光是大学的时尚啊。
济源的公交分城区与郊区两部分,前者免费。要说免费公交乘坐起来果然很爽,连证件也不用看不用刷,网上说一共有11条线路是免费的,最后算了一下,我坐过4条线路(就是这几路车,哪儿都到,说明城市不大),都是抬腿就上,迈步就下。这体验全国唯一,2010年和妈妈去绍兴,当地就对全国的老年人实行免费,我妈早过了年龄,但因为显得很有活力,还被要求看身份证呢。
查行程时,看到一篇宣传文章,说济源从2019年2月起城区内公交全免费,好像说是全省头一份,照我看全国都是头一份。再查呢,没有后续文章,担心会不会是某一个阶段的福利,便上政府的官网去看,最晚近提及此事的是2021年4月30日的一份文件,可以放心了。而郊区车是要钱的,上车扫码付,微信、支付宝均可。
济源公交汽车站,在西关内,头一天我就报过到了。门头上有售票安检的字样,但室内根本没售票,只有安检门和查行李的传送带(后来我想从边上出车的门走出车场,发现人家管理还是蛮严的)。检查人员对车辆的班次一问三不知,查过行李让我去车场里问。进了车场,一广场的“村村通公交”,车分大小两种,应该是根据线路的需要安排吧。
找到我将要乘坐的25路、18路车(都是在百度地图上查到的),都是每天6点40分首班,然后分别是半小时和40分钟后再发一班(这个百度上没有)。我在25路车的阴凉底下问一个蹲着的小伙发车规律,他说不知道,等着呗;又来了一位推着行李箱的女人,她说头回坐这车,等着呗。看来这“村村通公交”比过去县乡之间的客运一天只有一两班,完全满足了乘客不用卡点儿的需求呀。
济源的郊区车路号都小于那些免费的公交车,这挺有意思,北京的大一路跑哪里?天安门前的长安街呀!2、3、4、5也在核心区周边。济源不是,市区跑的都是大号,能说这是以农民为本吗?
04槐仙街
这一带算是最熟悉的,根据公交车站的位置选住在这里的酒店,边上又正好有一个美食街可以解决就餐问题。放下行李,先去了汤帝庙和城隍庙,后者各地都有,某年在荆紫关的小镇上,一个饭铺老板自豪地说:我们这里过去是城市,因为有城隍庙,而不是土地庙。
汤帝庙应该北方比较多吧,济源的在汤帝路的最北头。建筑顶多也就是清代的底子,新修的痕迹也明显,虽然也属于景点,但更重要的用途是街道上的老人协会所在地,所以过了五点照理该关门游客,大门去虚掩着,穿过院子,迈进大殿,才看到几个老年人坐在敞着的大门两边的阴影里。回应我能不能进来的询问,老人们好像有点不好意思:我们就是聊会儿天,随便看。
从正殿出来,我走向偏殿,聊天的一位妇人跟过来为我开已经上了锁的偏殿,我问:这是原来济源城的里还是外呢?
她答:这里是西关外了。
那拆了的城墙在哪里呢?
她想了想:我都忘了。
我试探地说:公交站那儿?
“那不到,那是城里了。”老妇人肯定地说。
我就猜,差不多在我住的酒店一带吧,正好是汤帝庙到公交站的中间。我又指着东边:
城隍庙,在那边?
她点头:**对面。
口音好重,听不懂。妇人解释着:槐树。又在我手上写下一个“仙”字。
幸亏这个信息,因为汤帝庙东侧是条大路,很容易就顺着拐弯了,我坚定地去找,在傍晚热闹的大街上,一片杂七杂八的车辆和招牌之间看到披着红的“槐仙”。与槐仙隔街相望的是城隍庙的招牌,但它下面的KTV更为醒目。小路曲折,尽头便是KTV背后的城隍庙,庙里的香火还在,人说那楼原是城隍庙的地盘,不知道有没有旧碑能证明这一切,然而在今天,旧碑的记载算不算数呢?
回到大街上槐仙边上的“槐仙旅游餐饮街”,已经是人头攒动了。从北到南选没有吃过的,一路吃过去之后日日逛回来就奔这里吃晚饭,某日回来早了,见到这条满是烟火气的街道从无到有的过程。
夏天的下晚五点太阳还毒得很,看到一条宽阔的、“干净”(仅指没啥人)的槐仙街竟然很不适应,一辆“房车”驶来,那顶上分明盖着瓦呢,紧接着各色车辆纷至沓来,满眼的招牌便树立起来。让“房车”们排好队,顺着管理部分设置好的黄线,两道黄线之间,便是我每天穿过的拥挤通道。车后还有黄线,那是一个个摊位的餐桌地盘,待阳光完全被东侧的大楼遮掉,摊主们就将迎来最早的一批食客了,很快,做的、吃的、逛的,街上就热闹起来。
车卸了,但见那些匆匆来的摊主都抄着手站定,抬头看天,手捉着草帽的我猜是风太大。终于一个年纪稍大的男人下定决心地说:铺吧。不仅他的手下,邻近的摊主们也行动起来,各家的地盘上支起一张张折叠桌,铺上极薄的白色塑料桌面,以坛坛罐罐小心压好。一个摊主告诉我,每天都要干到天亮,看到我吃惊,他轻描淡写地说:现在4点就开始亮了。
仔细查了地图,这条“槐仙旅游餐饮街”并不叫槐仙街,行政区划的街名叫“舞楼街”,怪不得城隍庙里的信徒说原来庙的地界儿很大呢,搞不好庙的戏台正在这“舞楼街”上,不是很多戏台在庙门外吗?戏台是庙的标配,好像绝大多数地方,叫戏台、戏楼,但在河南叫“舞楼”的多,很配祭祀的庄严,就是孔子说的“风乎舞雩”的那个“舞”。
“烙馍卷菜”,看成“饸饹”,女摊主纠正我“烙馍”,馍不是馒头吗,烙的不是饼吗?咱也是北方人啊!摊主拿出烙馍,和头一天卷面筋的薄饼一个样。也行有菜有主食,再来个粥,一锅锅问,停在“麦仁粥”,这个没吃过,端到桌上,一粒一粒的觉得像是薏米仁,起码麦仁不能那么大吧,也许我听错了?这顿饭一直在回忆摊主当时的发音:麦仁、薏仁……
济源的粥摊挺多,绿豆粥、八宝粥、小米粥、南瓜粥,还有牛奶、豆浆,一车八九个火眼,不仅夜市上出摊,早上更是主力,汤帝庙左近应该有个学校,每天早上,跟着匆匆上学的孩子很容易发现这些粥摊。粥摊的周边自然会有其它的早餐车,最常见的是卖“不翻”的或者叫“鸡蛋不翻”。
架在火眼上的也算是个鏊子吧,中间鼓鼓的,向四围低下去,但不像做煎饼的鏊子那样一坡到底,而是到了边沿上突然跌出一圈深沟。把鸡蛋磕开在鏊子上烤,始终不翻面,待将熟时扣上一张早做好的米浆饼。回来查网才知道了,这原来是小浪底渔民的吃食,讨舟船平安的口彩,最初是把米浆在鏊子上不翻烤熟,现在加了鸡蛋,而且米浆饼也不是现场制作了。
某日买不翻时,会做生意的女人特意介绍鏊子不用铝的,安全。盖子有铝的,也有生铁的,有一只上面还有字“粗粮饼折锅”,回来一查,网上还有卖的,只是不知道“折锅”是一种锅,还是做“饼折”的锅。
05轵城镇
轵,是个古老的地名,聂政便是轵人,置县也早,在秦代,但是后来,后到隋朝才析轵设济源县,直到唐初,行政区划的轵县彻底消失,如今这片土地的名字叫“轵城镇”属于济源市。
济源的公交18路直到济源四中,所以没有想到“轵城镇”,直到看到四中对面的实验中学,它前面冠的是“轵城镇”,中国的事情讲究上下有别,这面对面的两所中学的校长肯定级别不同吧?
下车就看到一个跨街的招牌“济源市第四中学”,下面是其校训,出檐下面不那么显眼的位置还有一行字,短小些又用了黑的底色,认真一看,竟是李准给写的校名,字写得也有点哆嗦,应该是年纪比较大的时候写的吧?李准好像不是书法家,但是河南人,不知道是否济源人,有名的作品《李双双》好像是山区的事儿吧,还有《大河奔流》倒是黄河边的事儿。这题词的写法也有趣,横书右行,落款“李准”在右侧,而时间“辛未四月”却在最左边“济”字的左边,不知道书者这么写的,还是刻字时调整的,想起在下街清真寺借用毛泽东的字,这不会是个集字吧?查了一下辛未年是1991年。
进了四中的小街,走了好长一截路,才看到朝东的校门,四条柱子上挂了四个招牌,什么警校共建单位啦,什么家长学校啦,连学校工会都要挂出来,横额上除了跑着字儿的电子板,还有一行字是“行政教学区”,一个中学难道还有家属区吗?很快,看到小街的对面是学校的操场,很大。再走几步是一个黄色的门头,门已经填实了贴着招贴画,但上面是繁体字“济源市第四中学”,简简单单,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留下来是为了进行校史教育的吗?
从大明寺出来,顺着小街两侧的胡同逛,发现家家墙角都有一块凹,有的高些有的低点儿,还有的用砖砌出简单的花样,但下面都会用木板或水泥板遮盖,说实话有不佳气闻,虽然不是很冲。我猜到是院内的厕所,很快就看到凹墙边上的蓝色牌牌,大字是“厕所革命利国利民”,小字是编号和服务电话,落款是轵城镇人民政府,左上角是轵城的标识:金文的“车”字,右边仿的是铜车马的马,“城”字应该也是从字帖上扒下来的。
回家查了一下,这厕所革命还是一挺大的事儿,特别是这几年,连主席都发言了。虽然看到院外的造型,但不了解其结构,百度上说:中国对农村地区家庭的“卫生”厕所标准是,要有墙壁、屋顶、门和窗,面积不得小于两平米,可以是抽水厕所或旱厕,但须设有地下沼池。难道这是沼气池的口?
出小街,向北有条比较宽的路通镇政府,路口上挂了条特别长的横幅,而作为标语就显得字儿小了,特意走过去读:5月10日、11日西轵城村有两个村民,因网上刷单等被诈骗2万余元!醒醒吧,天上不会掉馅饼!心不贪,利不占,防诈骗!!!轵城镇政府宣。这哪里是标语,简直是一篇告示啊,有时间有地点,连具体的金额都有,还那么多告诫和叹号。两万元,镇政府都要出面还是穷吧,也可以说为群众那是操碎了心。
街头的标语还有这一幅,写着部队番号的,画着一排十几个诸如风筝、无人机、烟花、孔明灯、热气球之类的图片,说根据国家某某法律严禁这些行为。
济源还是个钢铁之城,向西去轵关便经过那里,直接就在街边,那些设备。
济源还是著名成语“愚公移山”的所在地,尽管王屋山我没去,但城里头有纪念碑,也算是标志性建筑了,可惜都是乘公交时经过。
离开济源是直接在济源火车乘的火车,火车站前有一块“原城遗址”的四至碑。“原城”是1963年6月公布的省级文保,济源市人民政府2006年8月立碑(这级别不能乱),背后简介说:这块地方略高于四周地面,从龙山晚期直到战国的遗存都有,比如龙山的卜骨、西周的贵族车马坑。还说据《竹书纪年》“少康归于夏邑,十八年迁原”,这里是夏代中期的都城“原城”。
不远处还有一形制相同的碑,叫“中华赵姓发迹地”,便是民间性质的了:中国大众文化学会2013年8月22日颁,济源市赵姓文化研究会2019年10月1日立,不过能与原城碑相对而立,而且原城碑黑地,正面背面的字会是白的,赵姓发迹地碑黑色,字全是金的,这赵姓在此地仍有不小的势力吧。
关于赵家,我们最常听闻的应该是元杂剧《赵氏孤儿》、寓言《东郭先生和狼》和成语胡服骑射,至于这些主角的源头赵衰的衰字读音,我记得十分清楚是上大学时读元杂剧《赵氏孤儿》时,了解故事背景时才知道的。没想到离开济源的最后一站为此番旅游的地图描上又一处标记,而且还是回溯到这片土地更久远的历史。
推荐阅读
Rella爱生活7.1千12
小甜游世界8.3千11
背着背包go8.3万12
一朵ZSN7.1万12
嘉鱼夏鱼7.7万12
梦想旅行家65.4千12
流浪人小报5.7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