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九华佛教名山金秋揽胜(图)
出发时间
9月
行程天数
1天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安徽九华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一直是记者梦寐以求很想去的一个地方。在此之前,虽说四大佛教名山,记者只去过峨嵋山与普陀山,但是相比起没去过的九华山与五台山来说,总觉得去五台山机会较多,而九华山机会可能略少,故一直惦记的九华山也多一些。
“九华圣境”石碑(摄影:冯赣勇)
2012年9月,借到安徽芜湖参加上汽集团主办、奇瑞汽车公司协办的“中国汽车行业审计研究会年会”的时机,在会议在结束后,会务组织安排了一个到九华山的活动,于是九华山之旅也顺利成行。9月14日,乘旅游大巴车从芜湖出发,经过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风景区。
景区内的僧人(摄影:冯赣勇)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应友人邀请,游历九华山,他远眺九峰状于莲花,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当时就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诗句,此后“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一直应用至今。作为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三大山系之一,九华山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
水畔寺庙(摄影:冯赣勇)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既是世界一流旅游胜地、也是国际重要佛教道场。九华山自汉代以来沉积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今天的风景名山、历史名山、文化名山、佛教名山。
山中庙宇(摄影:冯赣勇)
在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九华山获得诸多的荣誉,从明代起,九华山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九华山又先后获得“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等荣誉称号,被誉为“莲花佛国”。
九华山化城寺(摄影:冯赣勇)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由于九华山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地域广阔,想在一天的时间里游完根本甭想。于是记者在一天的游览中,先后观光了前山的化城寺、正天门、上禅堂、月身宝殿、百岁宫及后山的天台古拜经台、地藏古洞、天台、花台等景区。
化城寺藏经楼(摄影:冯赣勇)
金秋时节来到九华山览胜的游客如织,记者一行随人流进入风景区经过甘露寺、太白井等一系列景点后来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的“总丛林”。东晋隆安五年(401年), 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化城”源出于《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传说释迦摩尼与小徒下乡布道,忽为山险所阻,小徒饥渴交加,坐地不起。释迦牟尼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小徒顿为振奋。所谓城实乃佛祖点化而成。因化城寺地处高山平地,四面环山如城,故名之。
化城寺月牙池(摄影:冯赣勇)
来到化城寺前,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传说为当年地藏放生池。寺殿前后有四进,分门厅、大雄宝殿、后进和藏经楼。此四进随地势渐高,结构自然,门楹窗柃、斗拱梁柱和台阶基石均刻有精巧美观的图案。殿内有康熙御书“九华圣境”横匾和乾隆御书“芬陀普教”横匾。后殿首明代崇祯皇帝御书“为善最乐”横匾。初建于公元757年的原化城寺,早已荡然无存。
山中僧人(摄影:冯赣勇)
现存寺庙的山门和藏经楼为十六世纪所建,而大雄宝殿和后厅为十九世纪重建。这些建筑除四壁砖墙和瓦顶外,内部为木结构。柱、梁、檩、椽全部采用闩缝对榫、互相楔咬的传统方法,不用一颗钉子。门楣、斗拱和横梁上都镂刻着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以及花草图案,施以重彩。尤其是大殿正中的藻井,层层叠进,九条木雕的金龙围着中心的硕大宝珠盘旋飞舞,祥云和瑞蝠穿插其间,令人叹为观止。
化城寺留影(摄影:孙明和)
站在化城寺前居高临下向前望去,只见眼前670平方米的大池塘--月牙放生池碧波澄潭的景色宜人。九华街上多是两层小楼的黑白相间的徽式建筑屋舍鳞次栉比,街巷东西横贯,溪水在街下流过,淙淙有声,如隔岸弦鸣,一副世外桃源的恬静。
九华山商街(摄影:冯赣勇)
离开化城寺经过几条热闹的商街来到一个小路口,顺着石阶而上,途中经过龙庵、净土庵、无量禅寺、正天门、上禅堂、灵官殿等景点即来到高处的月身宝殿。由于9月15日是九华山第30届传统庙会的高潮日,只见很多香客都聚集在殿前的屋檐下准备过宿到第二天。这里香火异常旺盛,人流如注,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焚香味儿,为了确保火灾的发生,武警消防队员都在此严阵以待。
前往月身宝殿(摄影:冯赣勇)
自唐代至今,九华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肉身菩萨)达15尊之多,现可供观瞻的肉身菩萨有5尊,其中一尊仁义师太肉身是九华山,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条件下,肉身不腐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之谜,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份庄严神秘的色彩。而九华山月身宝殿中的肉身为慈明和尚,俗名陈万超,字福如,法名道参,江苏高邮人。
殿前香火旺盛(摄影:冯赣勇)
月身宝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称“老爷顶”。位于西神光岭头,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称地藏坟。因基塔之地曾现“圆光”,故后人名其地为神光岭。
留宿过夜的香客(摄影:冯赣勇)
月身宝殿周边风景独秀,光彩异常。掩映于万木葱茏中的肉身宝殿,在殿南北两侧寺宇的拱卫之下,成万萼护苞群龙攫珠之势,益发显得古朴庄严、重辉异彩,历来为佛教圣地九华山最精华最神圣的地方。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地藏菩萨诞辰这天,更是人头攒动,香火鼎盛,守塔之香客溢于阶外。肉身殿居神光岭头,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索道缆车(摄影:冯赣勇)
中午在九华山钟楼宾馆用过午餐后,记者一行来到丛林寺庙祗园寺的百岁宫缆车站,从这里乘由奥地利吉拉克.格拉文达公司引进的缆车,经过不足十分钟的行程即可抵达供奉明代无瑕和尚真身的千年古寺百岁宫。
百岁宫山门(摄影:冯赣勇)
坐落于插霄峰之上的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百岁宫肉身殿后则为佛堂和僧舍。它的4个楼建筑层内有巨岩横陈,有磐石镶嵌,岩石与建筑、建筑与山峰有机结合,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百岁宫(摄影:冯赣勇)
现在的万年寺为五层古典走马通楼,雄居在悬崖绝壁之上,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形势十分壮观。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无瑕在此,以野果为食,用舌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
从百岁宫上俯瞰(摄影:冯赣勇)
在百岁宫圆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的无暇禅师又名海玉和尚,顺天苑平人(今北京卢沟桥),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天启四年(1624)钦差王大人来九 华山摘星亭敬香,夜见置缸处屡放光霞,异香不散,视为神奇,三年启缸,颜面如生,装金龛供奉并奏闻朝廷,天启六年(1626)明思宗朱由检尊无暇禅师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赐无瑕肉身塔名“莲花宝藏”。并以此建佛殿,造戒堂,立方丈,安单接众,易庵为寺。
大鹏听经景观(摄影:冯赣勇)
从百岁宫下来后乘景区巴士来到九华山后山的缆车站,只见这里排队等候上山的游客长达几百米。九华山索道站为了不愿长时间排队等候的游客出售VIP缆车票,价格高于原票价的近一倍。为了节省时间只能用金钱买时间,经过12分钟运行,缆车抵达天台景区的古拜经台。
天台摩崖石刻(摄影:冯赣勇)
九华山古拜经台在天台峰下,距观音峰约2华里。通往天台之路要绕寺而过。该寺始建于唐,经历代修建,现在面积898平方米。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僧人建此寺纪念,名为“大愿庵”(佛教称金地藏“大愿菩萨”)。因为“拜经”较通俗易记,所以都称它“古拜经台”。
其乐融融(摄影:冯赣勇)
拜经台大雄宝殿,1994年住持僧圣明法师发心重建,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重檐歇顶,框架结构,造型庄重、浑厚。殿宇前面三尊大佛,左右文殊、普贤,后面海岛观音,两旁十八罗汉。从大雄宝殿旁上石阶十余步,即到金地藏拜经遗址。上筑敞厅式瓦屋一间,高约二丈,宽丈许,供有金地藏坐像。右边墙壁上嵌有“古拜经台”字样的碑刻一方。台后有峭石20米高,造型酷似“老鹰扒壁”,僧人称“大鹏听经石”,相传是金地藏拜经的地方。地面突出一块长方形岩石,上有古拜经台美景凹下的脚印。
天台景区俯瞰(摄影:冯赣勇)
从古拜经台顺着808级石阶攀登而上即可抵达全国重点寺院的九华山天台寺,即地藏寺,又名地藏禅林。天台寺位于安徽九华山的天台与玉屏峰之间。相传唐时新罗僧地藏在此禅居,留有“金仙洞”遗迹。宋代高僧宗杲《游九华山题天台高处》诗云:“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说明宋代已有寺宇。明洪武元年(1368)居士阵履泰捐资,住持僧昭莲重建,遂为丛林。
清净之地(摄影:冯赣勇)
相传嘉靖年间寺僧玺玉居山护林,佛德高洁,享年110岁。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僧人尘尘子行脚至天台峰结茅而居,庵名“活埋庵”。据乾隆《青阳县志》载:“尘尘子,名杜多,能诗工书法。年七十犹坐蒲团,严冬着单布衣。圆寂后六年其形趺坐不仆,皮肉如生。”后僧徒在庵旁为其建舍利塔。
拜经台的香客(摄影:冯赣勇)
清中叶,天台峰周围48座寺庙已形成“八刹”,均从属天台寺。至道光时荒废。另据陈蔚《九华纪胜》卷十四载:“云峡下,面阳阿中,印信石畔,旧有天台寺。天台寺遗基侧其上有金铜千佛塔。”咸丰年间寺毁于兵火。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1920年住持僧彻德募建佛殿,寺前有额“天台正顶”。1921年住持僧兰田重修天台石板路。1936至1949年住持僧义方重整仪轨,大振沙门。1953年青阳县人民政府重修寺院。1983年国务院批准天台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连心锁(摄影:冯赣勇)
原天台寺横卧于天台、玉屏峰间的凹地上,坐北朝南,块石木结构,硬山顶,是一座三层走马通楼的民居式殿宇。因地就势,布局奇巧,古朴和谐,浑然一体。东面以峰脊为屏障,南面以玉屏台为墙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8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
峰峦叠嶂(摄影:冯赣勇)
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个建筑借高耸的悬崖峭壁以隐蔽,既御风寒又十分坚固。其山门在大殿山墙南面,是一直径3.4米的卷拱石洞,进深4.2米。山门上镌有“中天世界”和“非人间”两方石刻。
九华山景(摄影:冯赣勇)
入山门,过弥勒佛像后,三进殿堂相互通连。东、北两侧为对峙的悬岩,径直可入2层的大雄宝殿和地藏殿。由此转折向东,沿岩石上的台阶而上,再转折向北即进入3层的万佛殿。殿长10米、宽13米,满堂有形态各异的木雕小菩萨像,悬立梁柱之上。楼后有偏门通往观音殿、客房和云水堂。原建筑总面积1540平方米。
天台古拜经台(摄影:冯赣勇)
天台寺周围景点众多:寺南青龙头上有六角形石亭,高3米,名“捧日亭”。亭内供有石雕佛像。亭旁有天台,四周悬崖峭壁,有铁柱环护。捧日亭为池州知府李曰章于清乾隆三年(1738)建造,并作有《捧日亭赞》以记其胜。
远眺观音峰(摄影:冯赣勇)
寺北有两块巨岩立于山巅,对峙如门,只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竖镌“云峡”二字,左边岩石上横镌“一线天”三字。在天台寺与十王峰之间有一长100余米、高近30米、宽10余米的青色岩石,人称“青龙背”。在青龙背岩石一侧的长长的铁链上挂满了数不胜数的连心锁。
落日余晖(摄影:冯赣勇)
站在天台景区最高处俯瞰,九华山秀美壮观的景色尽收眼底。下山时,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排队等候终于乘上了索道缆车。途中一缕夕阳照进缆车厢,顺着窗外向西远眺,美轮美奂的火红太阳挂于西边的天际,这梦幻般的晚霞美景,为此次金秋游九华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唐伯虎201211.3万0
风子红3.9万11
青岛老哥自驾游中国🇨🇳1.5万34
云游四海翁5.8千13
一部手机游池州5.6千12
奔跑吧阿常1.6万17
背包客的笔记6.8千11
乐天山人6.4千12
清水蓝天(痴差疯晕)5.6千16
E04****507.5千13
一部手机游池州4.7千5
你看我有四只耳朵啊2.5千6
一部手机游池州3.7千0
你看我有四只耳朵啊3.6千12
胡港港1.3万18
胡港港1.2万25
一部手机游池州6.5千11
一部手机游池州5.9千11
云起来了3.0千5
云起来了6.6千13
云起来了5550
云起来了6.4千15
一部手机游池州2.1千3
云起来了6.3千16
燃烧的白光7.6千19
云起来了6.7千15
云起来了6.5千17
蜜景4.8千11
跟我去旅游14.3千18
一部手机游池州6.3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