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裕年
位于西安北部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耀州药王山,在最近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连续去了两次,虽然这里没有什么太多的著名古迹,但是,这里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活过的地方,有一处药王庙,在这里有他所留下的各种药方,虽然我们现代社会并非像过去一样对待孙思邈顶礼膜拜,但是,孙思邈在东边的几个国家例如日本和韩国还是很有名气的,特别是医药卫生界。
我保存的一本孙思邈的《千金方》,就是根据日本的影印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此可以看见孙思邈的声名远扬,也可以说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
去药王山,几乎可以说是沉浸在中药偏方的世界中,几乎是药方无处不在,任何生活中遇到的东西都是治疗的药物,包括草鞋和夜尿,无所不包……
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剪裁几个位于庭院中的药方书法。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宜通,秋冬固阳事。”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骨头打碎最艰难,寻破山鞋莫等闲。火里烧灰油和贴,管教哭脸变欢颜。”
“自死禽与兽,食之多命促。土木为形象,求之有恩福”。
从以上的药方可以来看出,孙思邈也是挺现代的人,有保健的意思和意识,是可以借鉴的古代良医。
在药王山的南园,有一棵树是长在一座魁星楼的屋檐里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木与古建筑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我们非常喜欢这个奇观之所在。
其实,药王山现在的整体环境并非那么理想,位于耀州的亚洲第一大水泥厂(这种称谓也许还是几十年前的排名,现在也许还有更大的水泥厂,否则我们的污染从何处来呢?)水泥粉尘封闭了这里的天空,仿佛就是在空气中就可以摸到水泥,脚下踩的也是水泥粉,在这里夸张的说,买水泥不要钱,地上一扫就可以采得。
就是在这种恶略得环境中,唐朝古树,依然不畏艰辛,活着,这些树还都活着。
看看我的相片,这么好的盛景在水泥中艰难生长,有多么不容易啊……
看着古建筑与古树相依为命,共同抗御水泥的污染,真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些树木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