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知道沧源,还是因为百度的这个活动。在我的想象之中,沧源是一个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地方。因为做旅游攻略,知道了很多的地方,很多的城市,很多的景点,很多的奇闻异事,但是确实是第一次听说沧源。得知自己将要去到这里以后,回来查了一下沧源的资料,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地处东经98°52′~99°43′,北纬23°04′~23°40′之间,沧源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1949年4月,沧源佤族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了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1964年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临沧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2010全县辖6乡4镇,93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国营勐省农场,总人口1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3.4%,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1%,占全国佤族人口的40%以上,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自从得知可以参加百度旅游的沧源8日深度游,心情就一直很好。哪怕在外面兼职各种赔笑挨骂被打击,心里面始终都有一丝期望在。到点后,将工作撂给同学,星夜兼程的赶回重庆,一番准备收拾之后,就等待出发了。爸妈总是这么给力,听说我要参加这样高大上的活动,就开始各种叮嘱我,还叫我去买衣服啊啥的,装点门面。这辈子有这样一对慈爱的父母,值了。晚上拉上妹妹去逛街,两个人腐败了一千多大洋后,赶最后一班地铁回了学校,虽然下着雨天气不好,可是心情一直很好。结果虽然第二天六点就要起床去赶飞机,晚上还是折腾到一点多,nozuonodie!!
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次同行的人都是如此厉害的人,总是后知后觉。回来开始翻看大家的游记,又是获益匪浅。感谢的话很多,还是留在最后吧!本次旅行路线,比较适合自驾游。按照这次实际的行程,还算宽松。如果自己没开车过去,那么包个车玩儿是不错的,很多时候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喜欢拍照的话,随时停下来拍个照啥的方便些。
(微博请移步:一颗小白桦)
接下来——
准备起飞~
【行程简介】
D1临沧-沧源 (宿沧源县城)
指定车辆在临沧机场接送本次活动人员,临沧到沧源行程约220公里,集合地点沧源东方毅酒店,入驻酒店后,晚上进行欢迎晚宴,进行活动参与人员介绍,县内基本情况介绍
D2沧源县城—崖画、天坑—司岗里溶洞—返回县城(宿沧源县城)
早餐后,组织了与沧源当地佤文化专家,以及当地摄影界或新闻界人员座谈,沟通了解沧源旅游资源和佤族风俗文化。,午餐(勐来老魏饭店午餐)后将串连几个成熟旅游景区进行游览(崖画、天坑、董棕林[白垩纪时代曾遍布全球,恐龙食物之一,被称作植物界的活化石]、司岗里溶洞),返回县城(阿佤民族风情园晚餐)
D3沧源县城—广允缅寺—农瓦山谷—班考十七组—国画长廊—县城
早餐后,徒步探险农瓦山谷,近距离拍摄原始董棕林(勐来老魏饭店午餐),午餐后,参观班老十七组、国画长廊,返回县城后参观广允缅寺。
D4沧源县城—永和口岸—碧丽源茶山—嘎多—县城
早餐后,前往县城内的永和口岸(到缅甸的口岸),观云海;然后参观碧丽源茶山(碧丽源茶山午餐),午餐后前往嘎多月亮古寨参观,晚上返回县城住宿(出水洞晚餐)。
D5县城—勐冷天池—勐卡傣族风情寨(午餐)—翁丁寨—宿翁丁寨
早餐后从县城出发到勐冷天池,然后到勐卡傣族风情寨考察参观,(勐卡午餐)。下午到翁丁寨,参加“摸你黑”迎宾、拉木鼓等活动,并参与热情好客的佤族民俗联欢活动(翁丁晚餐)。当晚在在翁丁寨住宿采风。
D6翁丁寨—班洪芒库——班老芒黑、万亩胶林(中餐)—到班老白塔体验佤族佛教文化(住宿与晚餐)
D7班老—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沧源县城 (宿沧源县城)
由保护区工作人员向导,尝试寻找拍摄野象,欣赏南滚河景色、山洞及原始森林。并穿越丛林,住宿在保护站或附近原始村寨。
D8沧源县城 (宿沧源县城)-临沧(送站)
【奔向沧源】
今天一天的行程,主要是赶路。百度的活动真心给力,全程都是飞机飞机。今年坐的飞机有点儿多。六点多起床,从大学城赶往江北机场,本来时间很紧,结果飞机晚点儿两个多小时,在江北机场呵呵了。找了个书店站着看书,一直到腿都麻木掉,才发现快要登机了。下午两点多到了昆明长水机场,跟部分同伴会面了。同行的就看到一个年龄相近的妹子(小青年),其他的三个摄影师(国家地理)让我心情激动不已,赶紧摆出一副好孩子的形象,其实心里已经乐开花了。
飞临沧的飞机准时起飞了,一个小时不到就到了临沧。
临沧机场很小,有点儿不太习惯。出机场,就看到了前来迎接我们的人。当时不知道,现在想起来那个场面还是挺激动,记得先跟大枪哥和小游握手了。这一车的同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要一起度过,想来心情很好。上了中巴车,我自愿去坐了后面,与行李箱为伴。
中途在近水楼吃了饭,第一次吃到沧源的大餐,我就是哪种没心没肺的人,胃口大开,吃的很爽。大家第一次介绍了自己,算是有了第一印象。旁边坐的北欧,比我还小一岁,有伴儿了。
接下来就是三个小时的漫漫车程。路况很不好,七拐八拐,不过真心佩服司机大叔的技术,一路飞奔。从临沧到沧源的路很长,我坐在车里各种颠簸难受,痛并快乐着,一种旅途中的感觉瞬间袭上心头,有一种很深的期待。
由于与三位摄影师坐在了后面,一路上听他们聊天,涨了不少知识,原来摄影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九点过到达了沧源,入住当地最好的酒店(东方毅佤王大酒店),第一天就这么过了,我和徐大师一个房间,心情激动ing。
沧源,我们来了!
【沧源第一天】
旅行的第一天,心情激动无法言语,很珍惜。
徐大师六点过就醒了,然后我也醒了,然后我俩就起床了(我只想说,到底谁疯了!)起得太早,我俩出去转了转,然后徐大师先回宾馆休息去了,我在县城逛了逛,对沧源县城有了一个最初印象。这里到处都是在建的宾馆啊,酒店啊啥的。可以预见的未来,这里将会成为一个人流涌动的旅游胜地。很庆幸自己在大开发之前来到了这里。
县城随处都在建这种风格的房子。
上午是官方安排的一个交流大会,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佤族,互相沟通了一下,听这些东西,既涨见识,有得很多体会。佤族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神话传说,文字,风俗习惯,真是很难得。
接着就去了我们在沧源的第一站——广允缅寺。原谅我见识短浅,还以为这寺叫做广允缅,后来才知道这缅寺叫做广允。(没文化真可怕!)
【广允缅寺】
始建于清代,为小乘佛教建筑。穿斗式木架结构,由一围廓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形五重檐亭阁组合而成。殿堂内墙壁及藻井均有彩画,大殿内墙面的10幅壁画保存完好。建筑艺术上,汉式建筑的外形与傣族寺院内部有机结合,别具一格。
(交通:位于思茅(普洱)州沧源县城勐董大街北侧,到沧源县后步行即到。沧源县距昆明840多千米,昆明各大汽车客运站有客车前往。)
广允缅寺里面还有僧侣在修行,在广允缅寺,很多细节的地方都值得深究。模特可以开始臭美了,不过红色衣服还真是挺应景,墨镜也是酷酷的。
广允缅寺是一个传统,历史悠久的地方,很漂亮,拍了许多照片在这里。最后一天的时候我再次回到了广允缅寺,在这里待了半个多小时。
中午是一顿饕餮圣餐,见识了不少的沧源美味。餐桌上有两样虫子,一样是竹虫,一样是虫蛹。我两样都是第一次吃,没有什么害怕的情绪,直接吃,还吃上瘾了。后果很严重,下午的时候身上过敏,很痒,所谓祸从口入,下次一定要小心。
吃完饭,大家就一起去了董宗林,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现在都还能够回想起哪里蓝天白云的场景。云南的天气特色是:“十里不同天”,总是能够看见阳光从云缝中透出来,很是特别。董宗林里面有一段一个多小时的步行道,那里面景色很特别,是一个还未被游客踏足的地方。
【勐来董棕林】
“董棕林”是围绕着著名沧源崖画谷景区分布的,全长约20公里,故称“林带”,它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观赏植物。据1995年云南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等部门专家组对沧源县生态和人文资源的全面考察资料载:“勐董河年均气温19.3℃。”在《景观资源表》“植物景观”中有“勐来董棕林”等记载,
在“挺拔娟秀的百年董棕”里说:“……树冠如幌如伞,冠顶包叶如钢针,直刺青天,巨大的棕叶,……状似芭蕉扇;微风吹过,叶片抖动,沙沙作响,恰若孔雀开屏。高大的树干和油绿色巨大树冠使董棕特别显眼,棕叶婆娑,婀娜多姿;散生的董棕孑孑而立,别具特色。”结论是:“董棕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热带、亚热带风景林树种,……岩溶峭壁下斜坡地带成片的董棕林参差披拂,棕叶摇曳,与岩溶峭壁相映成趣,风景独具一格。”这是云南专家组考察后的共识和评价。这是笔者初进阿佤山工作时,眼球最受吸引的树,曾誉名为“美女树”。
进入勐来董棕林,就看见了家家户户正在织布的妇女们,她们帜的布非常的漂亮,颜色多样!!下图就是一个正在织布的妇女。头上盖着一件衣服。
民宅里也是正在织布的妇女。
拖拉机估计是这里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很拉风,想开。
村子里有许多的小孩子,很多的小孩子都没穿鞋子,看见我们这一大波游客来了都很兴奋的,这些小孩儿特别的可爱,也不太怕生人。
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孩儿,抱了一下,哈哈,要赶紧生一个自己的。
还有拉着跟小孩儿合影的,虽然有人笑得牙齿全漏了,可看看小孩儿不明所以的表情,我就乐了。
村子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平地,估计是平时的活动场所,很美很喜欢。
在村子里逗留了好一会儿,拍照也拍了,玩儿也玩儿了,我们就开始想着董棕林出发了,首先要进入甘蔗地。
董棕林里面的风景是蛮不错的,而且看得出来游客并不多,里面的很多东西非常的原始,而且都要比外界的东西大一个size,很惊奇。这个步道走起来蛮有意思。
步道并不长,不过起起伏伏也有好几次,走下来也走了一个小时吧,不过感觉真不错。走到步道的尽头,就会出现一座桥,这座桥也是臭美的好地方,一群人各种拍照各种high!
走过桥,就是一大波美景来袭,蓝天白云下的田间步道令人心醉,走上去感觉更好。
董宗林出来,我们就出发前往沧源天坑。沧源天坑很壮观,上面风特别大,一路下来风景超级美。不过这些地方没有公共交通,要来的话只能够靠自驾。
【沧源天坑】
沧源天坑于2007年被发现,至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天坑周边更多的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坑口修建了一圈简易的栈道,观景台好似旧时的烽火台,游客据此观察天坑的内部。好多地段都设置了警示牌,提醒游客沿栈道游览,切勿越界,否则后果自负。业界较为统一的观点是,首先坑的宽度与深度都要大于100米;二必须是管状或桶形垂直;三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漏斗形的洼地和深坑都不是“天坑”。沧源天坑被认定为“云南第一大天坑”就是根据上述标准确定的。
天坑的壮观还在脑海里回荡,我们就出发去参观沧源崖画,3500年历史的崖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好奇心满满的。在崖画的时候,导游给我们唱了几首佤族歌曲,美妙的旋律立马就将我征服了,再看导游好像都美了许多。
【沧源崖画谷】
崖画一般绘制在垂直的石灰岩崖面上,画面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画面大的高3米,长27米。图像个体大者约0.3米,小者约0.05米不等。可辨认的图像1063个,包括人物、动物、房屋、道路、山洞、树木、太阳、舟船、手印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 沧源崖画崖画是研究云南多民族原始生活的宝贵资料。崖画内容丰富多彩,图像千姿百态,涉及了原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型十分生动,可谓是云南各民族原始社会的百科全书,对今天的文化艺术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崖画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
去看崖画,要爬一段不长不短的山道,其实还是蛮累的,导游一直骗我们说就在前面就在前面,可是还是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也算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心里的期待就更满了。
欣赏完崖画,我们就下山了。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五六点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今晚的安排是吃佤族特色大餐——佤王宴,我们大部队直接开到了一个佤族寨子里头。在来沧源之前就听说过佤王宴的名头,所以很是期待。还是开始吃饭,大家就拍照拍开了,看都看这些相机,心水得不得了,买不起。
【佤王宴】
至尊佤王宴是佤王用来招待部落首领、民族英雄、异族使节及尊贵佳宾的王府盛宴。一般要在召集部落首领,举行会议决定重大事宜、宣布战争、部落迁移、王位更迭、庆贺重大胜利、表彰英雄、接待异族使节和尊贵客人时才举行,一般情况下和一般人是无法享受到的,故称“至尊佤王宴”。所以我们也体验了一把当至尊的感觉。
佤王宴由牛大排(每根长约15—20、30公分不等)、牛毛肚、猪大排(每根长约15—20公分不等)
、烤乳猪、蒸鱼、凉拌野菜和煮青菜、白菜、洋瓜、土豆等杂菜,小黄伞煮小豆汤等各种特色菜组成。并配与用辣椒、生姜、大蒜、苍桑籽、食盐捣碎舂拌而成的佐料。主食有米饭和鸡肉烂饭。饮料有白酒和水酒两种。
有没有看得食欲大动?
看起来有一种很环保,很原始的感觉,虽然大家还在拍照,可是我已经不想拍啦,迫不及待有木有。
吃完佤王宴,我们就出发往县城里面赶。大家都想去看看沧源佤族的特色——木鼓舞。结果到了县城一看,确实有人在跳木鼓舞,不过更多的人在跳快节奏的现代舞,也就是广场舞。看到广场舞文化连这么偏僻的县城也不放过,我也是醉了。后来想想中国大妈早已占领世界的广场舞,又觉得没啥。
在广场舞的一旁,有一拨人在跳佤族传统的舞蹈,叫做什么舞我已经忘了。大致的形式就是所有人随着一种特定的舞姿,不停的绕着一个中心点儿缓慢的转圈,看起来还蛮有意思的,不过加不进去。
在县城折腾完,就回宾馆了。经过一天的行程,大家慢慢熟悉起来,相信后面会越来越赞的。
【我爱沧源】
今天的行程很满。因为打算去沧源最大的特色之一的——佤山云海,我们很早就起床了,也没有吃早饭,七点不到就出发了,到了山顶观云海的最佳位置才七点过一点。等待天明!
【佤山云海】
阿佤山位于思茅市西盟县,云海是西盟县阿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冬春时分,阿佤山夜间辐射强烈,低海拔河谷的暖气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导致了逆温层以下形成了厚厚的云海,覆盖着幽静的山谷。太阳出来后,云海变得绚丽迷人。中午时分,气温升高,这时云层开始急剧地翻滚、奔涌、群山、云海忽隐忽现,千万景象为一体。阿佤山云海自午夜形成一直到次日11时以后,才渐渐消散。一些峰尖刺破云层,突兀矗立于苍穹,像春笋出土,一个个小山帽游离于云海半截的山腰,偈舢板,荡漾于云海波涛之中。我认为佤山云海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她的下面就是沧源县城,真是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下面隐藏的沧源县城。
阿佤山云海,变化多端,十分壮观。在勐坎观看佤山云海,别有一番景致。乳白色的云雾,有时像一层层轻纱覆盖着村寨,有时像海浪汹涌地拍打着岸边,有时像瀑布倾泻江河湖泊。两个山包状的山峰就是佤王山了,据说不是能轻易上得去的。
沧源的云海好看真心是没话说,这辈子目前为止见过的最美丽的云海,壮观,大气,神秘又充满灵性,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最最难得的是,厚厚的云海下方,隐藏着的就是沧源县城,全国还有比这更奇特的云海么?
为了等待云海散去露出下面的县城,我们中途回县城吃了早饭——佤族特色食物米干。看着有点儿像米粉,吃着也像,味道还不错。
在县城折腾完,一大波人接着又跑回了山上,静静的等待着云开雾散的那一刻。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不一会儿,浓雾就开始有变淡的趋势,县城娇羞的开始露面了。简直美得心醉,一顿狂拍!
这是用长焦镜头抓拍的山脚下的村庄,是不是也很美,雾里看花。
还有很远的地方的公路,如梦似幻。
我们带的两个航拍器也升空了,这么美的景色怎能错过。
佤王山也比开始的时候更清楚了。
在这里看了将近两个小时,佤山云海的神奇让每一个人都叹为观止,旅行中的这种发现,真的很令人惊喜。接着就出发前往国门——永和口岸。永和口岸是中缅边境的一个国门,中缅两国在这里交界,界碑看着让人激动,第一次踏出国门就在这里了,出国回国都在一念间而已(偷笑)。中缅之间由于隔着一个特殊的帮派组织——佤邦,所以我们其实可以乘坐佤邦的车偷偷的去缅甸玩儿。
【永和口岸】
永和口岸距沧源县城14公里,距缅甸佤邦绍帕区3公里。耿马至沧源二级公路的终点就在口岸处,交通十分便利,该口岸是西南地区通往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通道。据说口岸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对缅甸的罂粟禁种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如:缅甸过去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而现在茶叶出口中国。这是在国际社会及中国政府支持下,缅甸北部罂粟禁种开垦茶园,实施替代发展的又一成果。当地所产乌龙茶,50%经永和口岸出口,销往我国的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这是我们刚刚穿过的地方,相当于出了个国。
永和口岸的风景很美丽。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各位旅行达人的合照,是不是很有感觉,大枪哥的杰作。
永和口岸的风景超级美,阳光普照,一切都让人感觉是如梦似幻。在永和口岸度过了难忘的一段时光。
接下来就是中午的大餐。中餐在路上一个叫做文秀山庄的地方吃的,也是云南特色的食物。第一次吃鸡肉烂饭好像就是在这里,味道还是不错的。
解决了肚子,就出发去了碧丽源茶山。
【碧丽源茶山】
茶山风景很不错,漫山遍野的茶树,大部分是红茶。在茶山一阵热闹的折腾。最为惊喜是在这里遇见的另一波游玩儿的人,大部分是佤族人,他们尽情的唱着佤族歌曲,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简直令我陶醉。可惜玩儿吉他的是个黑黑的大叔。
我们在茶山还遇见了采茶的妹子,怎么样有没有动心!
茶山的风景非常美,比较原始的自然风光吧,很喜欢,空气也很好。
接下来我去到的地方,路途实属不易。我们准备去到的地方是——嘎多。
【嘎多】
中缅边境深山中的一个偏僻的佤族山寨, 位于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平均海拔1650米,村辖刀里,东丁,农播,嘎多上下寨,九组六个村342户1652人,人均年收入624元,有三个村不通路不通电。这是一个原始村庄,因为原始,所以路况超级不好,一路颠簸,胃都要颠出来了。我们辛苦,司机大叔也辛苦!后来终于到了嘎多,这里确实是一个非常特色的小镇。不过这里也谈不上多原始了。屋顶上的茅草已不见了踪影,全部被石棉瓦所取代,随处可见的电线,电器,拖拉机。不过这里贫穷倒是真的,见到好多个小孩都没穿鞋子。
在进嘎多之前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叼着烟斗的妇女,我们很兴奋的去拍她,她也一点儿都不排斥,就摆出很随意的姿势让我们拍,所以拍了好多。这里的妇女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叼着烟斗,看得我也是醉了,不会觉得不方便么?
同伴带了一些文具,我们一起分发给了小朋友,不过量不够,没有发完所有人。总之,来这里感受下还是不错的。
在村子里面看见许多小孩儿,有写很调皮的,这不下面的几个小屁孩儿玩儿水完开心了,看见我们了就直接朝我们泼水,估计是他们理解的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吧。不过我们得赶紧躲开,毕竟相机不能沾水,差点儿没反应过来,吓死了。
一个民居里面有一个抽烟的老爷爷,简直像是一幅会动的图画,拍出来的照片特别的有感觉。
然后就在村子里面随处转悠,看见了很多,觉得很开心。
在嘎多待了一个多小时,将这个小镇基本摸索完毕。想着这里以后也许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也是醉了,希望这里平静的生活不要受到不应该的干扰。又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回沧源县城,又是难忘的一天。
【司岗里的美丽传说】
今天一大早就起床跟着三位大师去拍摄沧源县城的农贸市场,其他的伙伴都还在睡觉呢。不过我们几个走到农贸市场后,很快就走散了。于是我和货仓哥跟着邱大师一起去拍摄农贸市场,中间邱大师教了我不少的东西,比如怎么在烦乱的场景中找到美的东西,如何构图,如何设置前景背景等等,让我获益匪浅,感觉在邱大师的指点下拍出来的照片都要好了许多。
在市场拍摄完成之后就打出租车回到了宾馆,沧源县城的出租车并不算贵,起步价五元,基本能够横穿整个县城。
我们接下来,就要去到司岗里了。因为佤族的神话传说也叫司岗里,所以对这个地方很是期待。司岗里是一个溶洞,是我到过的溶洞里面比较壮观的一个。
【司岗里】
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现已投资近100万元;从洞口下台阶大约150米才到景点叉道口,右洞现已开发600多米,左洞现已开发800多米。洞里面随处可见的塌方的痕迹,给司岗里增添了一丝的神秘,其入口处的一个大大的斜坡,更是令人激动。
在洞内玩儿起了扮鬼的游戏,:-D
洞里面的钟乳石非常的美丽,可喜相机还不够还,技术也还不够好。
在司岗里里面游荡了大概有接近两个小时,感觉比较刺激,不过司岗里溶洞里面还没有完全开发,以后可能会更加有趣。司岗里出来大家就去吃饭了,又是一顿腐败啊。
接下来的行程,就比较刺激了,也是我最为期待的一个——探秘侬佤山谷,一个真正的原始丛林,以前可是人迹罕至。据说侬佤山谷真正被挖出两个豁口当做出入口之后,我们是第二批进入这里面的外来人。第一批据说是临沧市委书记带队的领导,不过估计他们也没有像我们这样穿越峡谷吧。向导给我们每个人很贴心的准备了棍子,很实用,原始丛林探险必备。这不,大家都准备好了。
开始进入大峡谷。
大峡谷里面的东西size都要比外界的要大一些,比如这种树。
我们在丛林里穿越还是蛮有挑战的,前期基本用脚,后期基本手脚并用。
来到峡谷的路很不好走,还好车队都是性能较好的越野车。不过这也正好说明侬佤山谷的原始性。下车之后大家显示一通找厕所,然后开始武装自己。最开始都说侬佤山谷里面有很多的蚂蝗,大家都开始各种讨论怎么办怎么防,结果,穿越整个丛林之后都没有见到蚂蝗的影子,我只能说:“蚂蝗我想你了。”
我的第一次原始丛林之行,就献给了侬佤山谷,心情激动无法言表,一路都是很好奇的四处看看。不过很快就sb了,路越来越难走,后来手脚并用,相机神马的也全部装到包包里。王叔不带相机进峡谷看来是正确的选择。虽然前路如此多艰,可是兴奋感起来了,一点儿也不觉得了,很刺激。
原始丛林里有许多平时很难见得到的东西,比如巨大的树木,死而不倒的古树,奇形怪状的植物,还有那些传说中从未露面的动物,总之,在原始丛林里一切都显得很新奇。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痛并快乐着的跋涉,我们终于是看见了阳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成功穿越了大峡谷。因为峡谷里面浓荫蔽日,简直连一丝阳光都投不进来,一直有头上的天空被压着的感觉。出了原始丛林,很快向导不见了,我们迷路了,手机没有信号了,呵呵,最后总算联系上了车队。记得那时候的夕阳刚刚挂上山头,很舒服的阳光。几个同伴的鞋子都踩进水里面了,湿了的鞋在夜晚的湿气笼罩下特别的令人难受,于是同行中出现了几位赤脚大仙!
Whatever,难忘的一天就这么结束了,最后来一张晚餐美照!看到大家疲惫的眼神了么,这是装不出来的,还是那句话,痛并快乐着!
【翁丁际遇】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去了南滚河国家公园,这些地方平时很少有人来,路途遥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车队到达了勐冷天池,一路上的风景都很美,不过我们一路开到了大坝上才停下来。
【南滚河国家公园】
南滚和自然保护区位于沧源县西北部,面积约600多公顷。由于是热带雨林区,各种阔叶植物生长迅速,形成平衡的生态群落,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所。珍稀动物有:金钱豹、亚洲象、孟加拉虎、金丝猴、长臂猿、大蟒、巨蜥等,珍禽有:绿孔雀、犀鸟、白鹇、锦鸡等。沧源一带同湖北神农架一样也曾有过“野人”的传说,虽然至今没人能证实“野人”的存在,但这里确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这里的风景很美,而且基本无人前来,我们是这里唯一的客人,感觉很开心。
勐冷天池是一个很灵秀的湖泊,这边的环境非常的原生态,环境基本无污染。
想到还偷偷告诉我说,如果人少的话,他还可以带我们去对面不远的一个山上,山上有一个平原,那上面风景很美,而且还有老虎等野生保护动物可以看,这就是我们的向导,很热情,晚上被拉去他们家喝酒了。
最后那个平原倒是没去成,结果这个向导,居然是翁丁人,晚上留宿翁丁的时候被拉去他家聊(he)天(jiu),白酒就整了好几杯,佤族人民真热情呐。
在天池拍摄了许多美丽的照片,风景秀丽,令人难忘。接着我们就出发去了我心向往之的另一个地方——原始部落翁丁。
【翁定原始部落】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
翁丁离勐冷天池并不远,很快我们就到了翁丁,在翁丁完成入住手续之后,由导游带着我们去熟悉环境,可是很快就跟导游走丢了,于是在翁丁闲逛了一个下午,也算一场探索之旅吧,很难忘。我们还跑去看了翁丁村外的梯田,那里的阳光很美,由于是侧逆光,根本拍不出梯田的美。在翁丁的下午过得很快,夕阳下的翁丁更是显得异常的美丽。
进入翁丁不就,我们就开始在翁丁村里面闲逛,看见一个很可爱的小孩儿。
还遇见下面这个拿刀的小屁孩儿,想拿刀伤人,我就气愤了,上前问道:你家人在么?,他说:不在。于是我果断修理了他一顿,小屁孩儿,,
我们带的飞机又上天了,小盆友都很好奇的来看,后来飞机还被这些小朋友给打下来了,哈哈,笑死了。
翁丁的广场。
我们去到翁丁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翁丁的中心——佤王府邸。这幢豪宅就是佤王府了。佤王府邸里面现在已经没有人在住了,但是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还保留了下来,进去看看很好奇。
这个就是佤王的宝座哟,以前估计是只有佤王才能够坐的吧,现在呢每个人都可以坐了,于是果断上去过了一把瘾。
当然,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猎枪,肯定是要把玩儿一下的。
佤王府里面有一个老爷爷,我们进去之后,还很热情的给我们倒茶喝,茶的味道有点儿苦。
佤王府出来我们就去看佤族特色的木鼓了,下图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木鼓,据说是母的。我也是在这里才知道木鼓还分公和母。这种木鼓我在云南昆明的民族村里面见到过的那一种,不管如何长知识了,蓝大叔还兴奋的上去试了试手感。
然后我们就开始在翁丁自由自在的闲逛了,这里的天气每天都是一样的好,蓝天白云天天见,真的很令人难忘。下图是一个民居,比较典型。
在这里遇见了两个小孩儿和一个老奶奶,看看多会摆pose,反正比我会摆多了。
继续漫游在翁丁的每一个角落。
遇见了一只黑猪,貌似很热情啊,好兄弟,打个招呼吧!!
从翁丁的一面下去,就可以到达翁丁村外的梯田,我第一次看见梯田,也是在这里了。翁丁的梯田也非常的美丽,可惜当时的光线是侧逆光,更本拍不出来她的美。
翁丁的全景,真的是非常的原始,美丽。
傍晚时分,翁丁人家开始做完饭,于是家家户户都升起了炊烟,炊烟笼罩下的翁丁更是显得神秘原始,让我感觉仿佛时光倒流了。
晚饭的地方的一堆夫妇,是我今天白天遇见的翁丁向导的亲戚,后来向导硬是拉我进去喝了几杯白酒,我就说给这对夫妇拍一张照片,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张,真的很感谢!
晚饭又是一道盛宴,卢老师生日,大家一起high。几位大师竟然邂逅了一位美女,也被邀请来共进晚宴。不过美女歌唱得不咋地,把我最爱的董小姐唱走调了。
晚上的时候,和大家在房间里座谈,加深了对大家的了解,感觉自己能够身在这样一个团队真的是很幸运,同时也下定决心多跟大家学习。晚上去看大枪哥和马大师拍摄星空,聊天的空档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生活上的,真心感谢!两点过才在房间和衣躺下,心情依旧无法平静。
【翁丁.佤族祭祀】
今天安排了佤族祭祀的活动,大家都很好奇佤族祭祀是一个什么样子,这种古老的仪式,总是能令人屏住呼吸。心里面很期待。早起的翁丁很美,充满了一种活力感,很喜欢。
这个木桩是佤族的寨桩,是整个村子的中心哟。
遇见两个背着东西的佤族妇女,走的道路是翁丁村外围的路,铺着石板感觉还不错。
走在镇子里面可以见到织布的妇女,这些地方还过着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真的很原始,这时候太阳出来了,照片更美了。
我跟货仓哥一直在翁丁村子里面到处绕,然后又到了一个可以看见梯田的地方,美,这里的还有一些向日葵。
翁丁村也开始醒过来了。
大家都拿着相机到处扫射。
走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打扮的像部落酋长的任务,很惊奇的拍了照片。
又见一个叼着烟斗的大妈,这是这里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了吧。
好事儿多磨,左等右等,十点过祭祀仪式才开始。许多的佤族人民穿着特色服饰,在祭司的带领下,开始了仪式。仪式的过程是很古老的,祭司嘴里念念有词,杀了一只鸡,脚踩着木鼓,木鼓由所有人牵着走,要一直走到广场上去,然后在广场上绕成一圈跳一种特殊的舞蹈。一路看下来,非常有意思,很想知道他们嘴里哼的调子是什么。
据说佤族的木鼓是分公鼓和母鼓,也不知道这祭司脚下的木鼓是公的还是母的。
祭祀的队伍延伸很长,大家好像都挺开心的样子!
这种大场景对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观赏性非常的强,能够亲眼目睹这样的仪式,感觉自己很幸运。
佤族祭祀就以“广场舞”作为了结束,仪式一结束大家也就自动散了,只有我们还沉浸在仪式的神秘中无法自拔。仪式完成之后,我们继续在翁丁溜达,中午就得离开这里了,虽然只来了一天,可还是有淡淡不舍的情绪。
吃完中午饭,我们就又踏上了旅途,一起去参观了一个傣族村寨——下班老村公所永惹村,看了看他们的风土人情。永惹村里面居住的都是傣族人,他们的建筑也是非常的有特色,清一色的蓝色屋顶,在耀眼的阳光下显得特别的有感觉。
永惹村里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缅寺,虽然稍显现代化,建筑风格我特别喜欢。
下班老村公所永惹村附近的公路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独树成林景区。它的主根位于公路两侧,有四组气生根。这个独树成林景区令我非常难忘,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巨大繁杂的树。
很好奇这种树是怎么长到这么大的,真是牛逼。在独树成林景区拍了很久的照片,还找了一些model过来,第一次知道大片时怎么出来的了。
下午快到傍晚的时候,我们去拜访了一所学校,是一个小学。同学很热情,给我们表演了节目,回到校园的感觉令人难忘,童真总是令人感动不已。
放学了。
吃过晚饭后大家一起去品茶。喜欢上了普洱茶。我更喜欢喝普洱茶的熟茶,总觉得生茶比较涩。还有,红茶也是不错的。喝完茶大家又一起去吃了烧烤,真是快乐的日子。晚上回宾馆洗澡写日记,弄完已经是三点钟了,作死的节奏。
【飞行在中缅边境线】
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是班老。班老是我国最后一个回归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回归祖国的怀抱。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在中缅边境线上奔驰,左手中国,右手缅甸,真是惬意。路上又遇见了云海,美得不像样子,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在这里待到云开雾散的时候,看看浓雾下面隐藏着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一路上看过很多次云海,每一次大家都会停车下来拍照。
中途的时候,我们调转车头去看了一个缅寺白塔,白塔在我看来很有异域风情,简直百看不厌,只是拍完白塔的后遗症就是——想换镜头。哪有钱!
中午在班老吃完饭之后。
我们就出发去了芒黑傣寨,一个在我看来比翁丁更加原始古老的村子。村子里面环境很原始不说,村子里面的人更是非常的淳朴。芒黑寨子里面,像我们的到过的大多数地方,主要的作物都是玉米,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是玉米丰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晒玉米,好一幅丰收的景象,感觉很喜庆。我们的飞机一如既往的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芒黑傣寨里面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人们淳朴的笑容。
村民们大都没有见过飞行器,所有当航拍器在村子里面巡航一圈之后,就有许多的村民围观过来了,他们的眼睛真是很令人难忘。在芒黑里面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人们都很淳朴友善,你要给他拍照的时候,他们都会是一副害羞但愉悦的神情,不会拒绝。你要是敢对他们露个笑脸,他们肯定是马上笑容满面,真好。
芒黑寨子里面竟然有一个缅寺,里面还有些僧侣,大的小的都有,这也算是一个大惊喜了吧。我一直觉得这个小沙弥的脸很神圣。
在芒黑的日子阳光也非常好,好到刺眼,都令人难忘。
从芒黑出来,我们就出发去了南滚河,南滚河在夕阳下显得生机勃勃。在南滚河逗留了一会儿会儿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今天的行程到此就结束了。
今天了解到了佤邦的故事,感觉很特别,也为之感慨。有空多去了解下。
【分享大会】
今天是在沧源度过的最后一天了,上午是自由活动,下午三点有个分享会。上午的时候果断出去逛了逛藏原县城。
早上的时候,在宾馆度过了,快中午的时候才决定出去走走,再去逛逛沧源县城。在县城逛了一会儿,本来准备买点儿纪念品,结果没有买成,感觉不好看。在县城买了一个佤族民歌的光碟,很喜欢这边的音乐。听同伴的建议买了两份沧源地图留作纪念。还买了这边的特色——牛干巴。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晚宴的时候喝醉了,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结果就是两手空空回家去也。。
下午分享会,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嘉宾席上心情还是蛮激动的。总结大会开得很不错,边听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开完会就直接去吃了晚宴,据说是天麻鸡,结果吃着吃着我们就针对这到底是鸡还是鸭争论了起来,最后还是没有个定论。
佤族男人喝酒很凶残,佤族女人喝酒更凶残,在一群女人的狂轰滥炸之后,大家都有些醉醺醺的了。于是大家回到宾馆去喝茶解酒,但是佤族人民怎么能够让我们如愿呢?紧跟着提了两箱啤酒两箱白酒追到了宾馆,吓尿了。少数民族的热情,我是第一次如此深刻的体会到。
最后总算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人就在这里聊聊天,因为是最后一天,也都没有早早的睡觉。离别的情绪终于泛滥开来,虽然不喜欢,但也无能为力。最后一杯茶下肚,这次难忘的沧源行就此结束!
【总有别离时】
虽然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这一次的别离,真的是让人比较不容易接受的,难得遇到这样一个团队,大家在一起合得来。
这应该是我们团队唯一的一张全家福了吧,回过头来看,当初拍照时,对身边人其实并不熟悉,很多连名字都叫不上。现在再来看,每个人都成为了活生生的人,ta们的感情,性情都已经非常了解,可正当熟悉起来的时候,又到了别离的时候。不管如何,希望以后大家还有能够再聚在一起的机会!
每一次旅行,都会有一些不大不小的收获,旅途中的感悟,零零碎碎记下来,也成为了我成长的养料。我从不自诩为一个Thinker,但我总是Think a lot。
世界远比想象的复杂,我们看见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所以看待事情应该以包容理解的眼光。永远不能够将某种框框随意的套在其他地方,因为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
少数民族的发展,其实是满受压迫的,有些所谓少数民族特色,其实跟这种历史又不尽的渊源。
开发开发,其实都是以破坏开始,我也不希望沧源的开放能做的多好。丽江的白沙古镇,本来多么好的地方,现在完全推倒重来了,有些人的目光就是这么短浅。
不过所有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这种发展,有时候可以以“落后“为助力,这是不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都有返回原始的欲望。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佤族用抹黑泥的方式表达爱意,我也真的是醉了。
人总是一面展望未来,但也从来不会忽视过往,总是有返回原始的欲望。敬畏自然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就像佤族人民信仰万物有灵一样,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人似乎缺少了这种敬畏。
在边境线上的这些地方,例如班老,在初生伊始还要面临选择国籍的问题。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所不曾经历过的。世界如此奇妙,总是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阴差阳错的事情,造就了现今。
很多的烦恼,都是因为没有搞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太多的诱惑和选择,会让人迷茫,徒生烦恼,进而庸人自扰。还是要弄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行。
各行各业,都会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比如这些户外的人们。这次认识的伙伴们,都是那么的open,开放,开些咋看很露骨的玩笑,开始时还不习惯(可能是我太单纯了),后来才发现,人的真性情就是这样的,这样也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开心快乐。旅行对人而言最大的意义,应该就是促使人去思考,去感受,去大胆改变。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绝对是人生的大智慧。王叔说得对,人生短暂,如果一直纠结,又怎么会不可惜。还是一边努力,一边尽力享受,不留遗憾的度过一生,这样才是正确的吧!
好吧,感慨就抒发到这里,我爱沧源!!我爱这一群伙伴!!!最后再来一大波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