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尋美拾遺錄,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Huang Explorer Sail
第1323回:多祝皇思扬通经史,十年寒窗一举成名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Jumbo Huang":Jumbo_Huang@126.com,微信Jumboheritagelist)。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仙劍波斯臥龍崗》)
老围的宗祠已经是残墙断垣,我对旁边住豪宅的人有很大的意见,他自己的房子装修豪华,却对祖宅的维修极为吝啬。
我将这个老围屋命名为《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232:菩萨世居。在它右侧还有另外一个老围,只剩下右侧一个角楼,半圆形的月池里堆满垃圾,老围禾坪上堆着柴禾,有人在前面晾衣物,因为有一个妇女在附近忙碌,我不好走进去参观,我将它命名为《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233:蝶恋世居,
我离开这个村庄之后,继续在烈日下走到《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234:德合祖祠;在德合祖祠的左侧有两座角楼,但右侧的角楼消失了,从宗祠的对联“苏湖世泽,淮海家声“来看,这个老围是胡氏的故居。
老围后面的几栋老宅更破败,一些快倒塌的外墙使用木棍支撑。绕过竹林和更多的破败民居,我走到一栋碉楼前面,很多村民养了狗,走过鲜花盛开的小径,我来到了另外一个胡姓聚居的大围屋,老围中间是祠堂《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235:文阁公祠福德堂,2001年时族人捐款维修过,我参观完老村,又走到乡道,在田心油坊看到一对母女骑着摩托车驶过,在田野里看到更多分散的民居。
我返回到车站,11:40分上了一辆停在丁字路口的小巴,途径增光,搭乘汽车时我从车窗看到沿途毫无规划的农民房,毫无美感,经过惠东农业银行所在的十字路口,汽车驶过同心商贸城,到处是雷诺眼镜店,驶到惠东大道,过桥时看到大量拔地而起的新住宅楼,再途经了惠东义乌商品城,经过了沃尔玛和飞鹅岭,过了九龙鼎和中某盛小额贷款公司。
近几年小额贷款的火爆发展,让很多利欲熏心的人加入了骗子的行列,于是也开了一个小额贷款公司,不过这种一般都是骗局,声称自己可以为你贷款,其实是收费,骗取借款人的资料等等,一些群众进入了贷款的圈子,结果欠了很多家小额贷款公司钱,现在都还不上了,但是对方通过法院起诉,群众有偿还能力而不还款是会坐牢的。
如果在借贷过程中使用虚假材料,骗取贷款的,可涉嫌诈骗犯罪,仅仅只是民间借贷不能偿还的,属于民事纠纷,并不涉及刑事犯罪,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要求判决还款。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还牵涉到诈骗贷款罪,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伪的经济合同,证明文件或者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担保以及以其它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如果诈骗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汽车驶过了南湖公园和第七地质大队惠东基地,很快到达了银基大道尽头的汽车总站,瑞景湾等地产公司的大里住宅楼项目正在施工,几栋三十多屋高的居民楼傲视惠东,真是赶农民上楼的架势。
经过了惠东国际新城楼盘和凯旋华府,后面是维也纳国际酒店,我在汽车站转车,搭乘另外一辆巴士,上车支付6元,是自动投币或者刷卡的,不设找币,12:10分经过洋口村,老屋村,这里分布着一些围屋,碰到一群骑行的男人,之前我乘巴士时花费了8元,坐113路花费5元,坐8路车2元,所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并不贵。
汽车行驶在市区,到处是大兴土木的现象,新建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经过惠东县平山街道平多路沙公凹一号的恒大雅苑,恒大这次选的地方实在是大跌眼镜了,做的再漂亮户型再好但地方如此偏僻,我担心有几个人会去买?那边农村地方渺无人烟,想吃点东西都难!小孩教育老人看病也是很大问题!回家路也偏远!想买可是地理位置太差了吧?开发商的脑子发热了吧?
我看到十几栋近三十屋高的住宅楼从农村拔地而起,我不禁手心捏了一把汗,不寻常的地产突进现象。
汽车驶过了九龙峰风景区和中和集团,路过西华寺和狮岩寺,路边出现一个古围村,前面就是皇思扬了。
我下车就经过一个在建的洋房,它后面就是接近坍塌的老围。我走进勤丰村,在古村小巷看到一位驼背弯腰的干瘦老太婆正挑着担子艰难地走在石板路上,两个桶内是粪,我追上去跟老人家聊天,才发现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在客家围前面的空地里开垦出一处菜地,她正要挑粪去种菜,她提醒我说今天降温了,马上要刮风要下雨了,
她还真是古道热肠。我发现现在农村基本只剩下老人在种田了,年轻人都往城市跑,因为各类媒体每天都在讲述1%的精英成功的故事,99%的人都想成为那1%的幸运儿,明知道大部分都会成为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蚁族,却还是有大量农村的年轻人前仆后继移居城市。因为在城市里,一个人可以通过上市套现或者创业成功等非常渠道实现资本的极速积累,比如一个共享单车的创始人可以通过出售公司而轻松实现十多亿元的资本增值,而农村基本没有这样的机会,除非说能出现像美国孟山都那样的奇葩农业公司。
就像有专家研究的那样,现在我国农村生活现状较为突出的是人口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婚姻问题、养老问题、大病问题和传统习俗的分崩离析问题。而现在乡村里所感受到的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奄奄一息的感觉。以总人口在城里和村里的分布比例看,生活在城里占绝大多数,
生活在村里的占极少数。现在很多乡村里居住的有:绝大多数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二成的是60岁以上的,不足一年的是50岁以上的,现在在乡村里,45岁以下的都叫做年轻人,而自嘲是没本事的人,都是星散的老龄人口,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慢慢地这一辈人开始凋零,大多都是辛勤劳动到最后,也就与世长辞了,随着一座座新坟的出现,乡村确实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
传统习俗和乡土体系的崩溃导致乡村的“三叩九拜”等习俗已不复存在,城里的冷漠、传统文化的缺失、西方文化的侵蚀,让城市里的体系变得畸形,真正适合我国城市的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信仰,没有宗教,吞噬着靠老一辈人以“宗亲道义”维持的老本,让群众匪夷所思。特别是一些经历了各类文化运动的老人,他们原有的传统礼仪也被迫抛弃了。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土地分包到户以来,乡村里农民满怀希望,满洒汗水的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而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地却出现无人耕种及耕种人口老龄化问题。因为广种薄收,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以至于现在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怎么种地,怎么劳作了,可以说许多人忘记怎么挑粪和握䦆头了。
加上我国一贯重视基础设施和高楼大厦的建设,导致出现史无前例的民工潮现象,青壮年男人出去修路建楼,留下老弱病残等守着家里的田地劳作,表面上看我们不缺廉价劳动力,其实是以牺牲亲情和传统为代价的。再回到现实,看到八十多岁的老妪还在自力更生地劳作,她为什么不进养老院或者康乐中心呢?当一些城市里的投机致富者在海外享受着无微不至的五星级退休服务时,被他们间接剥削的群众就只能悲苦地劳作一辈子了。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642: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是岭南民间建筑之精华,又名黄沙洋和黄狮,处于西枝江畔,距惠东县城25公里,距多祝镇一公里。皇思扬古围村的古建筑群按“设治防御”需求所建,施工技术巧妙绝伦,具有居家生态和世俗传统文化的东方气派。该村目前属于“广东省古村落”之一。
我踩着鹅卵石走向西门,门上镶嵌一块青麻石刻楷书“皇思扬”。此门始建于何时无证查考。村人只懂得“皇思扬”三个字来历不凡。据说是皇帝寄望古村人要把萧凤来、萧宪章的风范发扬光大。萧凤来是乾隆年间的武进士,萧宪章是咸丰十年间为官,咸丰十一年,皇帝赐两道旨,是赞萧宪章的母亲和祖母的旨麻布上用毛笔写成:“奉旨承皇帝诏”字眼工整,
引人注目。其中一道旨是赞颂萧宪章之母熊氏“赋质温恭,秉心柔顺,事夫洛慎,备四德以流徽育子,勤劬展六韬而树绩”。意思是赞熊氏教子有方,使其成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海丰梅垅新屋黄姓,把萧宪章的灵牌做得比他们的祖先牌还大,放在他们祖牌的中间来敬奉朝拜。现在每年海丰的新屋黄氏都有狮队到黄狮来。
“皇思扬“的字面意思是皇帝都思念着要为其扬名的地方。
皇思扬古村有一些大池塘,一些池塘接近干涸,民宅比较分散,大部分是砖砌的,少数是夯土房。比较著名的古建筑有:
“武魁楼”又名“官厅”,是因萧凤来考取功名而得,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为七开三进深,四角为两层碉楼,青麻石大包门。第一进为山门,门楣原挂有“武魁楼”镏金匾额,在“文革”时被毁。进门为影壁(已拆),即屏风,使人无法窥视它院内部,又便于产生空间交换的感觉,两侧小屏门为下人及平时出入,中间的大屏门只有官宦豪商之类的贵宾才能有资格进出,
后有宽阔的青石板天井,以通风采光之用,也有聚四方水之意,第一进是接见贫百姓之用。第二进是主厅,是办案议事之处,其上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高低俯仰,勾心斗角,欲争有让,具有力学原理;梁的两端雕有表示如意吉祥的花草纹,抱头梁上一对虎虎生威的木狮,上置斗拱,以承托上梁架的斗拱,这模式不仅设计精巧严密,而且也完全将它做成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而上梁更是不遗余力,
精雕镂刻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第三进是后厅,是接见官宦贵宾之用,村中有人考中举人、进士也在这里设宴庆典。山门、主厅和后厅两旁均置十多间厢房,各厢房的布局和装饰都有明显的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的区别,整个“武魁楼”建筑布局都渗透了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内涵。现“武魁楼”建筑已被列入我县第三批文物保护之一。
“翰林第”府是光绪十二年间萧敬开封武功将军,戴二品花翎的府宅。此府宅的建筑装饰具有别的风采。不仅门楣、屋檐装饰讲究,而且隔扇、门棂、窗,均以木雕、石刻和棂条,喻各种象征吉祥寄托希祈的鸟兽花草图案文字,穿凿雕琢。美观雅致,府宅布局匠心独具,透门穿内,使你感到屋中有屋,门中有门,最后为一个“中”字。此宅还有前后花园,使你有感舒适无余。
驿路的畅通带来了商贸的繁盛,在南粤古驿道沿线,孕育了许许多多因商而盛的美丽村落,皇思扬古围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走进古村,看到那里局部正在施工维修中,《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236:关西学堂门口堆满了砖头,一边是黄沙,更远处堆集了大量的鹅卵石。
我返回到西门,碰到一群游客,其中有位美女替我拍了一张照片。在惠东多祝镇,皇思扬这个古色古香的客家村落还是家喻户晓的,古巷里有一份古典幽静,古韵犹存的感觉。在这儿最适合穿着古装或者祺袍拍照,肯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皇思扬古围村有原始古朴的大门,以及房屋内古旧的陈列,都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走进城门,先参观《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237:皇思扬杨氏宗祠弘農堂,旁边分布着更多的宗祠,只是有部分民居已经坍塌的非常厉害了。
再走到许氏宗祠参观,它右侧有一个世赤公祠,非常残破,杂草丛生。我走到城门顶的协天宫参观,再走到石砌的大兴门,非常坚固。
古村北、西城门和部分民围成一个小城堡,城堡内有协天宫、北帝爷庙,四个姓氏的宗祠和民居,古村人的发迹,都是祖先创下的基业,故村人把宗祠当作最尊贵的东西来保护。北门是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墙身下半部是青麻石,上部是青砖,布有枪眼,用于防御,屋脊有灰塑龙,
西侧山墙开一石拱门,门上有阳刻楷书“大兴门”三个字,为忌北煞,“大兴门”上面装置五只灰塑蝙蝠,表示“五福临门”,化凶为吉。入拱门右转又有拱门,这是北门西开,一方面显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性强,别一方面还有“西丁北财”的意思。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的一种精神寄托。
城堡内的祠堂建筑既精美又显得尊贵。雕梁画栋,就连门楹、窗棂都有表示吉祥的花草和动物的画样,生动玲珑,工艺精巧。因萧氏数代为官,祠堂就有“钦赐花翎”、“旨赏戴蓝翎”的御匾高悬。
我还参观了义昌祖祠等萧氏宗祠河南堂,大部分祖祠重修过,再走过一些老宅时,看到一个木工正在加工圆木,一个老妪走过,在龙光书室前面发现了很多功名名柱。
清朝的科举制度,给皇思扬古围村人施展才能带来了好的机遇,繁星璀璨,人才辈出。其中最令村人自豪的就是萧风来武进士,官嘉庆十五年,适逢萧凤来母亲八十大寿,且五代同堂,皇帝钦赐恩准,建石牌坊,以表彰其功德。
牌坊是四柱三开门,分三层,正门上层有皇帝钦赐的“圣旨”、“恩荣”和皇帝钦颂“介寿怡谋”的楷书,据说是当时上书皇帝亲手谕书,字迹端庄秀丽,笔划刚健有力。牌坊高约十米,中间大门宽四米,石柱上有蝙蝠、八仙过海、双龙吐珠、文武百官、九龙海谆等精美浮雕;中间层有数百个石刻文字,
每个约五平方厘米;下层前后有石狮二对,石鼓一对,石狮形态雄威,含珠带笑,显得栩栩如生。整座牌坊的结构模式美丽壮观,气势雄伟,施工技术巧妙绝伦,二百多年来都耸立在村前。它是皇思扬古村在清朝鼎盛一时的里程碑,但在文O革破“四旧”时已被炸毁,尽管它是全国皇帝圣旨赐建的牌坊之一。
嘉庆二十年 (公元1815年),嘉庆皇帝为表彰广西新太协副将萧凤来的卓著战功,在其父萧元高曾氏夫妻俱80大寿且五代同堂时,御书“介寿诒谋”牌匾一方并恩准建造。“文革”期间,牌坊主体被人为毁坏。 为使圣旨牌坊重现当年风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皇思扬村村民开始收集散落的原圣旨牌坊的构件。2004年,皇思扬村向上级文化部门提交 《关于修复皇思扬村石牌坊的请示》。近几年来,当地有识之士也多次提出关于修复皇思扬古围村圣旨牌坊的议案和提案。11年前各级政府和皇思扬外出热心人士等筹资200多万元,开始对皇思扬古围村圣旨牌坊进行修复。
皇思扬古围村距今已五百多年,先后有黄沙洋、皇思扬、黄狮三个村名,在皇思扬古围村生活的人们主要有萧、杨、许、郑四大姓氏。他们是明末清初从福建漳州迁至这里围寨建屋,繁衍生息,谋划“天人合一”,图展未来的建筑布局,打造基业。奠基的几户人家起先是开垦荒地,男耕女织、和衷共济。直至乾隆嘉庆期间,才成为有几千人口的村庄。
皇思扬古围村建筑设计上讲究房系、姓氏划分、以及天文、地理、人和的因素造型建筑。在古建筑物四周以房屋为屏,占地约20万平方米,屋连屋,墙连墙,把四姓的民居紧凑相连。建筑庞大,人口几千,形成了古代的大围村。古围村的建筑群内有城门、神庙、青丝观、书院、学堂等,村内分布有近十口古井,水质清甜,水美人寿。建筑物群除祠堂是梁架殿堂式结构外,大部分住宅是二进或三进硬山式结构。屋檐、门楹、窗棂,有灰塑、石雕、木雕。这些是以蝙蝠、龙、鹿、花草等为题材,表示吉祥如意,整幅画生动形象,内容丰富,装饰华丽,工艺精巧,堪称岭南民间建筑装饰之精华,也隐含了古围村的古代文化基业的内涵。
皇思扬古围村在清朝有过鼎盛时期,村人非常重视文化,经商有钱就设私塾、办书斋、兴学堂,当时全村就有十多间的书室。村人认为入仕为官是光宗耀祖,福荫子孙的义举。据四姓的族谱记载,当时考取二十多位进士、举人,官居一品至六品。村中随处可见精美的镏金匾额和楹联,有武魁楼、翰林第、大夫第、将军第、都尉第等。石柱有40多条,当时村里每出一名举人,就树两条旗杆夹,并注明年号、科名。这是“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标志。
村里的名人有萧凤来,又称肖凤来,讳缙升,号梧栖(1759到1830),多祝镇皇思扬村人,武进士及第,诰授武显将军。十多岁时考得武生、武秀才功名;公元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广东省乡试中式第二十八名武举人,成为皇思扬村有史以来的第二名武举人;公元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参加全国甲辰科会试,又中式第三十三名武进士,时年25岁。中进士后即被分发贵州为官,旋即升为清江协都司。
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诰授武德骑尉(五品),公元1797年(嘉庆元年)诰授武翼都尉(从三品)。公元1798年(嘉庆二年),奉征四十一教匪,在广元、开县、太平、南江等县,连年转战一百八十七次,屡获胜仗,擒斩匪首六名,匪徒无数。赏戴孔雀翎,提为广西平乐协副将。公元1809年(嘉庆十四年),调任新太协副将,历署广西左江镇、右江镇总兵。当时广西土人造反叛乱,嘉庆皇帝颁旨肖凤来领兵征剿,经征战多年,
终于剿平叛乱,抚顺土人,受嘉庆皇帝嘉奖,公元1815年(嘉庆二十年)升广西右江总兵,诰授武显将军,钦赐戴花翎,官居二品。肖凤来家族在归善县声誉颇好,乐善好施,五代同堂,其兄弟及子孙后辈近十人中举人、官居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等,诰授将军、都尉多人。
公元1815年(嘉庆二十年)其父母双登80岁大寿时五代同堂,其功勋、善事被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兵部侍郎广东巡抚探知,具奏皇上恭请旌表,嘉庆皇帝御钦赐“介寿怡谋”牌匾、圣旨准建“恩荣”牌坊以作表彰。
公元1815年11月,凤来因公进京述职,途经广东就近请假探家,回家后第二天其父突然寿终,守孝期间母亲逝世,凤来既伤双亲辞世兼淡泊名利,故称病恭请嘉庆皇帝恩准卸仕而得批准,时年56岁。肖凤来61岁至71岁的诞辰均不张屏烛厌繁华。卒于公元1830(道光十年)。
肖凤来官居一品,曾任广西左江、右江两镇总兵,屡立战功,战绩显赫,为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官清正,和易笃厚,好善乐施,深受同寮的敬重。
当地除了肖凤来,还出了另外一个名人,他叫吕龙光, 字慕津,一字宾南,少负隽才,曾为村中醮会撰联: “绿豆初生合掌向天求雨露,禾黄米熟低头伏地谢苍穹。”博通经史,下笔千言,立就。
道光二年(1822)高中会元。后经殿试中式第37名,赐进士出身。历任四川永宁、峨嵋知县。兴利除弊,诸多善政。峨嵋向有兄死娶嫂之俗,龙光严禁之,犯者置于法。不数月而俗革。捐廉金创置峨山书院学金。造桥三座,重建文风塔。编《峨山志》,搜残补缺始成全书。道光八年(1828)和二十九年(1849)两充四川同考官,赏拔悉当。年五十三卒于任。
据说,吕龙光性格直爽,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痛恨阿谀奉承,这与当时“花钱买官做,做官发大财”大行其道的官场格格不入。吕龙光初入官场便得罪了当朝权贵,虽少负隽才,但只被派发到当时较为偏僻的永宁、峨嵋两地,始终做知县。尽管这样,吕龙光仍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凤岗村人非常崇拜这位远在他乡的知县,把他那种好学上进、刚正不阿的精神视为“龙光精神”代代相传。
萧宪章,咸丰十年间为官,有御赐三令旗,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其威名令四方刁徒闻风丧胆,曾为平息海丰梅垅一宗村邻恶性争斗散尽家财,救了姓黄的一村人。咸丰十一年,皇帝赐两道旨,是赞萧宪章的母亲和祖母的旨麻布上用毛笔写成:“奉旨承皇帝诏”字眼工整,引人注目。其中一道旨是赞颂萧宪章之母熊氏“赋质温恭,秉心柔顺,事夫洛慎,备四德以流徽育子,勤劬展六韬而树绩”。意思是赞熊氏教子有方,使其成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
第1324回:西枝江一门蔡屋围,奉政第走出四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