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芷江
出发时间
7月
行程天数
2天
人均花费
400
和谁出行
夫妻
芷江曾经是沅州府,统辖湘西多地。多年前在黔东的施秉、镇远一带见过的㵲阳河,出黔入湘后改称㵲水,穿城而过。屈原一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让我对芷江怀有芳草萋萋、花香袭人的期许。
㵲水很清澈,微波缓淌,引市民或近岸戏水消暑,或挥臂中流击水。西下的太阳照耀东岸,金黄一片。临水一长溜仿吊脚楼民居,都改建成了商铺客栈,供旅人傍㵲水思古,枕㵲水入梦。水面无舟楫。游记散文大家马力笔下“滩头纤夫缓移着脚步,乌篷船沿㵲水而去”的场景,已随㵲水流走了。唯横越两岸的龙津桥,依旧是马力所见的“青瓦覆顶,亭阁悬水”,十分夺人目光。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的两个宝贝,芷江的这一个,近250米长,枕卧㵲水四百余年,是宝贝中的极品。
桥上很热闹。行人接踵,商铺比肩。还有几处桥栏廊椅,供人歇息闲坐。侗家的风雨桥还有一个好听的别名:花桥。青年男女花前月下的地方,曾经令人神往。
过桥到西岸,沿岸一条青石板路,老旧民居杂乱交错,与热闹的东岸相比,好像是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270多岁的天后宫就隐藏在这片旧民居当中。天后宫是供奉妈祖的地方,由福建客民在清乾隆年间建造。天后宫大概正在修缮,不开放,只能隔着铁栅门看一眼。据说此天后宫门坊柱栏上的浮雕是石雕佳作。尤其“洛阳桥”和“武汉三镇”两幅,有绝无仅有石雕技艺的美称。猜想石雕匠人也是福建人,借“洛阳桥”抒发思乡之情。
芷江城外七里桥,是抗战胜利受降旧址。一座洁白的受降纪念坊,筑成“血”字形。中国军民浴血抗战,在1945年8月21日那天大功告成。受降坊旁有数栋黑色平房,是抗战时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旧址,抗战末期陆军总司令部也设于此,战后选为日军受降地。芷江得此殊荣,名扬中华。受降堂的桌椅仍是旧物,按洽降时的原样陈列。七十几年前日本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就在这里代表日本政府低头请降。墙上几幅黑白照片无声地叙述着当年的场景,让人闻听曾经激荡的岁月遗响。
一群象征和平的白鸽在受降纪念坊前振翅飞过。
和平真好。
推荐阅读
轩尼诗@19638.4千13
快乐老猪5.0千7
一朵ZSN7.5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