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4回:皆伐破坏栖息生态,间伐劳工大象伐木
出发时间
7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40
和谁出行
一个人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844回:皆伐破坏栖息生态,间伐劳工大象伐木
公益类分享型科普文章
砍伐森林有两种方式:皆伐和间伐。顾名思义,皆伐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人为的破坏性极大的砍伐方式,与人类的贪婪有关,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比一百年前减少了70%,因为利益的驱使,现在地球上每分钟有十个足球场的雨林被破坏,皆伐就最具破坏性的。
皆伐是林业和伐木业采取的一种方法,指一致地伐光一个区域内的大部分或全部林木。这一方法和渐伐和母树一道,被林务员用来创造特定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指定的、需要充足阳光或于大量年龄相近的林分内生长的树木种类。一些国家的伐木企业和林业从业人员工会常常会以科学、安全和经济为由支持这一作法,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会破坏栖息地并造成气候变迁的森林砍伐。
间伐也叫渐伐,它对森林的破坏相对较小,是一种可持续的砍伐方式,应该大力推广,但渐伐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也不容易进入森林,所以有些国家为了方便,依然采用先修路再皆伐的破坏性砍伐方式。
緬甸的森林砍伐率位居全球第三,每年都因為過度開採、伐木及農業發展而損失一成八的森林。但在以前,緬甸的森林砍伐还是以间伐为主,实际上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缅甸的间伐主要依赖大象,如果没有大象,就没有间伐,但如果依赖大象伐木,又会招到动物保护者的非议,真是左右为难。
有人说伐木场大象的一生是生而为奴直到死亡,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难道大部分群众不是工作到死的吗?人活着要工作,大象也一样,工作本身并不可耻。
相反,近年来伐木业衰退,缅甸大象陷入失业危机,今后疫情重挫泰國養象業,保育組織预测有逾千大象面臨餓死。。。
大象伐木在200多年前从英国引入缅甸,以前这个行业的大象有4500多头,但现在在逐年递减。据说近年来缅甸有7,000多头驯化了的大象,占全世界驯养大象数量的30%,缅甸还有6,000多头野生大象。缅甸伐木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雇用了2,700头大象。。。
伊洛瓦底省达榜县区地区乡村的农田受到一群野象的骚扰破坏,而野象又是受到“绝对保护”的野生动物,对之不能采用“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策略来对付。如果有人为保护自己的农田而将野象击毙的话,该有关农夫马上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只凭人力驱赶,效果不大。这时林业局的职工们只好动用手中的驯象来驱赶之。这时就引起一些人们的提问:缅甸林业局属下的大象到底有多少头?如果全国各山林地区的野象都同时行动,同时向人类“宣战”,进犯有关农田稻地的话,林业局手上的驯象应付得来吗?
据说缅甸林业工作局的一项重大的工作就是维护大象。在缅甸林业局手中所拥有的大象头数共为3079头,这些大象的维护费用相当高。大象的生性就是只适宜生活在山林中,它们只会居住在山林及深林之中,饮用天然的泉水。所以如果人象发生矛盾、冲突,多数是人类越界进入这些大象(这里可能是指野象)的“领土”之中了。缅甸林业工作局的规定,一头大象年满18岁时就要为其配备一名驭象员及一名助手,这个费用全由国家财政负担。
缅甸生产木头时尽量要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所以多用大象来伐木。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要开路,要为机械准备地方,开采后森林很多地方都会变成光秃秃的红土区了。缅甸采用大象伐木时,对于要砍伐的大树,尽可能做到不影响附近的中小树木。从哪一个方向砍伐,树要倒向哪一边,都仔细规划好后用大象之力来伐木,这些大象就称为“劳工象”。
3000多头大象中劳工象只有1500头。劳工象的待遇与工人一样,工龄也与人的工龄一样,18岁正式参加工作,而且必须体格魁梧、强壮健康才行。这些劳工象满55岁时就让之退休,进入大象疗养院,缅甸还是要负责它的一切,不能“放生”,因为还有猎象人的危险存在。幼象和小象也需要特别维护照料。
现在以大象为基础的旅游业也开发起来了,缅甸林业工作局属下的19个大象营地共有256头象,这些象不是“劳工象”,而属于“少年象”。大象也和人一样,13和14岁属于少年期,从5岁开始就对它们给予训练,可以说是“未成年的大象”,这些都是缅甸在大象营地所进行的工作,与生态环境维护工作息息相关的就是这大象维护工作了。
现在19个大象营地的开发工作比缅甸预期的还要成功,游客比期望的还要多。现在林业局属下的3000多头大象,在缅甸林业局的档案中都有它们的“身份证”。另外私人饲养的大象有2500头,世界上作为家象、驯象饲养的可能是缅甸最多的了,共有5500多头。另外就是在山林中的野象了。
缅甸是东南亚野生大象的最大栖息地,但专家警告,由于偷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买卖,这些大象很可能会在十年内灭绝。
一直以来,缅甸都是大象的偷猎天堂,除了象牙,象皮也被纳为偷猎目标。偷猎者的手段十分野蛮,通常用带毒的飞镖或高速步枪射杀大象,大象被剥皮或斩首之前,会遭受长时间的痛苦。过去五年间,至少有115头野生大象在丛林里被偷猎者屠杀。
除了被偷猎的大象,缅甸还有一群“失业”的大象。数百年来,大象帮缅甸人在丛林里伐木。2014年,为了减少森林砍伐,缅甸政府开始禁止出口原木, 5500只伐木大象里,约有一半面临失业。
缅甸之前的地方政府对大象有严格的劳动法规,规定它们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55岁退休,有强制性产假、暑假和优良的医疗保障。政府还经营着专门照顾怀孕、退休大象的营地与社区。尽管这些大象被人类俘虏,还要承受多年的艰苦工作,但有研究表明,这些缅甸工作大象的寿命是欧洲动物园大象的两倍。
18岁的驯象师Kalu和大象Pho的年纪相同,Pho在8岁时被捕获。他们俩一起长大,亲如手足,Kalu给Pho喂食,和它聊天。在政府禁止原木出口后,一些大象主人开始出租他们的大象,用于在节日和宗教仪式上表演。Pho在佛教仪式等场合表演,每天可以为主人赚到50万缅元(2267元),驯象师则得到5000缅元(22.67元)。而整头大象的市场价值约为8000万缅元(约36.3万元),每天消耗的食物是5万缅元(226.7元)。
在缅甸,保护大象的声音越来越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都在行动,对护林员、驯象师、缅甸大象应急小组成员的培训也在增加,2017年就有15名偷猎者被逮捕。缅甸政府还组织了公开仪式,焚烧违禁猎取的动物身体器官。根据非政府组织“拯救大象”的说法,象牙的批发价格已经从2014年的每公斤2100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不到1000美元。
现在,全世界只剩不到5万头野生亚洲大象,其中约有1000到2000头生活在缅甸,比起20年前的1万头,数量急剧萎缩。濒危之际,缅甸面临着拯救大象的艰巨挑战,因为除了偷猎,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也在威胁着大象原有的栖息地。
缅甸是大象分布国中最特殊的一个,它在工作象管理、科研等各方面都走在最前面。在过去,人们多认为伐木业工作象是自然赠与缅甸的最宝贵财富,是森林中的最佳工作工具。
它们是全天候、多用途、水陆两栖、对森林伤害小的丛林越野工具。随着环境和动物保护意识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伐木产业的问题。但即使是现在,外界对大象产业的批评也较少波及到缅甸。随着亚洲各国各地禁伐、限伐,工作象逐渐退出伐木业,进入旅游产业。唯独缅甸仍在合法利用工作象进行这种重体力的工作。缅甸有50%以上的人口依赖于林业,而约一半的木材有大象参与采运。
缅甸瓦卡鲁普闷热丛林中,在陡峭的山坡拖着巨大的树干上上下下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缅甸伐木大象的所有者说,还有比这更糟糕的:那就是根本没有工作。森林的退化,以及三年前颁布的一项禁止原木出口的法律,让缅甸陷入大象失业危机。数百头大象失去了工作,而许多大象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它们变得更易怒,”64岁的漆盛说,他的八头伐木象现在每个月只能工作几天。“没有工作,它们越来越胖。公象整天只想交配。”在世界上圈养大象数量最多的缅甸,大象拥有近乎神秘的地位。数百年来,在连现代化机器都仍然无法涉足的丛林中,它们帮助从中运出珍贵的柚木和硬木。现在,大约5500头圈养厚皮动物的未来,成了负责监管它们的政府官员的头等大事。
“失业真的太难受了,”苏德佩(U Saw Tha Pyae)说,他的六头大象在过去两年都没有工作。“不能伐木了,因为树已经不多了。”缅甸著名的大象专家凯吴玛(Daw Khyne U Mar)估计现在有2500头失业大象,其中很多在缅甸东部丛林,距离泰国边境大约两个半小时路程。这一数字意味着大象的失业率达到40%左右,而缅甸人的失业率约为4%。
“这些大象大部分不知道该做什么,”凯吴玛说。“大象主人负担很沉重。养大象花费高昂。”成年大象体重约一万磅,每天需要400磅食物,而除了马戏团和伐木外,工作机会有限。
伐木非常辛苦。但大象专家说,繁重的工作是缅甸大象仍然相对健康的一个原因。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缅甸的伐木象有严格的工作和娱乐计划,其寿命是欧洲动物园中大象的两倍。相比于动物园动物19岁的年龄中值,这些大象的年龄中值为42岁。
一些伐木象可以活的更久。“你经常可以看到工作的大象可以活到50、60岁,”居住在泰国的大象行为专家约书亚·普拉尼克(Joshua Plotnik)说。“这一切都归结于营养和妥帖的照料。”
专家表示,目前已知的是大象在工作中会表现出满足感,而失业可能会让它们意志消沉。
“我不想将它们拟人化,”一家大象救援中心,泰国金三角亚洲象基金会的大象和保护活动负责人约翰·爱德华·罗伯茨说。“但是,如果你把那些给它们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娱乐和伸展的东西从生活中拿走了——那是很艰难的。”
对缅甸大多数人来说,事情正在好转。经济发展迅速,而在经过多年残酷的独裁统治后,民众正享受新获得的自由。但这里民主的曙光意味着大象命运的逆转。在过去几十年里,当缅甸人遭受地方不合理的统治时,生活对大象而言无疑更轻松一些。
2008年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乔治亚·梅森(Georgia Mason)说,肥胖似乎是动物园大象寿命降低的主要因素。她说随后的研究发现,出生在动物园的幼象比那些出生在伐木营地的重15%。
随着森林退化和伐木业衰退,失业大象的数量也可能会增长,而政府正在探索将一些大象放归山林的可能性。
总部设在美国的动物保护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的大象协调员西蒙·赫奇斯(Simon Hedges)表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但他和其他人告诫说,还需要解决圈养大象传播疾病给野生种群和袭击村庄掠夺食物等问题。
“一些更为进激的组织认为可以将所有的圈养大象放归野外,但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赫奇斯说,他去年在缅甸参加了由缅甸政府主办的关于大象未来的会议。“大象体型巨大,是一种危险、可怕的动物。很难让它们远离农作物。”
大象所有者会定期将自己的大象放入丛林觅食,而且常常被迫因它们毁坏庄稼而赔偿村民。“丛林里已经没有太多空间供它们生活了,”大象所有者漆盛(Chit Sein)说。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自1990年以来缅甸森林覆盖面积已下降了42%。
在他们等待解决方案时,大象所有者正以各种方式应对失业的状况。有些人将他们的大象卖给了泰国商人,在那里这些大象将进入泰国的旅游业,被用在大象表演和丛林穿越等活动中。严格来说,未经官方许可而出口大象到泰国的做法是非法的,但大象所有者说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
但其他所有者说,他们不能忍受出售大象的想法。“我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我的大象,”苏打比(Saw Tha Pyae)说,和许多大象所有者一样,他的大象也是继承自父母而来。“但我绝不会卖它们,绝不!我太爱它们了!
缅甸的大象面临失业的痛苦,泰国的大象面临被饿死的痛苦。
泰國旅遊業因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受重挫,在遊客幾乎絕迹的情況下,不少飼養大象的業者難以負擔龐大開支,有保育組織表示,該國有逾1000頭大象面臨餓死。
泰國約有4000頭被圈養大象,每頭大象每日可吃掉200公斤食物,在經濟好景時要餵飽及確保牠們健康已不容易,如今正值旱季更是雪上加霜。在泰北湄曾縣負責管理一個大象保護區的麥克雷(Kerri McCrae)表示,附近有村民把約70頭大象帶到保護區,只因近日的旅遊業已不能為他們帶來任何收入。麥克雷說,現在首要是餵飽大象,但問題是如今並沒有足夠的森林可提供食物餵飼大象。她要每日駕車3小時,才可尋找得足夠的草和粟米稈給5頭由她照顧的大象。
救救大象基金會創辦人查樂特表示,若一直缺乏資源,這些包括部分懷孕的大象將會餓死,或被帶到街上乞討。部分大象亦面臨被賣到動物園或要被迫重投非法的伐木業,而泰國在1989年起已禁止伐木業使用大象。
大象不僅是人民心中的吉祥物,還從事耕田、運輸甚至演藝等工作。然而,食物不足、疾病侵襲、過度勞累卻使大象生存愈發困難。象牙走私與販賣屢禁不止,對大象的虐殺愈演愈烈。亞洲象面臨生存的危機,甚至滅絕的危險。本版今天帶著您走進老撾、泰國、緬甸等地,看看大象的勞作、交易、虐殺與馴養、保護,試問東南亞大象的命運如何獲得拯救,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生物能否和諧共生。
“瀾滄”在老撾語中的意思是“百萬隻大象”,老撾也就被稱為“百萬大象之國”或“萬象之邦”。然而,人民日報記者在老撾首都萬象,卻沒有覓得大象的蹤影。據《萬象時報》報道,老撾平均每年有6隻小象出生,卻有15到20隻大象死去。數據表明,從1975年到2008年,老撾馴化大象的數量從900隻下降到700隻,到2012年,僅剩下了450隻。據亞洲象組織估計,老撾僅有約400隻野生大象。
泰國大象的數量近年來也在銳減。泰國國家公園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局統計,泰國目前隻有不到3000隻野生象和約4000隻馴化大象。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亞洲象專家小組2004年曾估計,緬甸的野生象有4000—5300隻。而據緬甸野生動物考察隊提供的數據,緬甸境內現在則隻1130—1850隻野生大象。
法國亞洲象組織的創立者吉爾斯·毛瑞爾對本報記者說:“未來60年裡,如果再不採取保護措施,老撾的大象將會瀕臨滅絕。”
在緬甸的哈卡到洞鴿一代,有一條著名的“象郵之路”。在這條路上,60多隻經過訓練的大象,終年穿梭往來為人們送信。在泰緬邊境一些村落,大象代替牛替人們耕田。在過去200年間,大象在泰緬老都被用來從事大規模拉運木頭的工作。
在老撾,大象現在還扮演著伐木業的“搬運工”角色。在瀾滄江—湄公河的老撾段,伐木工人在森林裡砍伐原木后,就讓數千隻大象將原木搬運到河邊的沙灘上,再用貨船運到通公路的碼頭。在泰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禁止伐木,退出伐木業的大象被送往各大旅游景點,走上畫畫、踢球等“演藝”道路,或供游人騎行。
在距曼谷東北400多公裡的“大象之鄉”素林府,每年11月都要舉辦大象節活動,包括大象巡游、拔河、踢足球及模擬古代戰爭場面的表演。在素林府塔敦縣的大象村,村民世代以馴象為生,家家飼養大象。
泰國素林大象村中最受尊崇的馴象大師、79歲的龍繆告訴本報記者,他壯年時曾在叢林裡捕獲過100多隻野生大象,馴化后再轉賣給東南亞各地的伐木公司。而四五十年后的今天,龍繆的故事已經成為傳說。“盡管泰國政府已不允許捕捉野象,但人們可以購買別人家養的大象,人們尤其喜歡購買還沒有脾氣的小象。”龍繆說,“一隻成年象的價格為90萬泰銖(約合3萬美元),一隻幼年小象的售價為120萬泰銖(約合4萬美元)。”
老撾亞洲象保護中心創始人迪菲約對本報記者表示,老撾一隻成年大象的售價已經從10年前的1萬美元上漲到2.5萬到3萬美元。成年雄象因為有更長的象牙,價格更高。因為價格太高,在老撾,有的大象甚至有多達6個主人。
據英國慈善機構大象救助管理委員會網站的報道,緬甸的大象專家是亞洲國家中最多的。在大象管理、獸醫和象夫技能上,緬甸也領先於其他亞洲國家。緬甸在曼德勒和若開邦各建立了一個大象保護營,還創建了“大象退休之家”,集中收容那些失明、步行困難和心臟病發作的41歲至52歲之間的年邁大象。
東南亞媒體近年來不斷透露出馴化大象的過程,頻頻引發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象夫們會將大象囚禁在狹窄的木籠裡,強迫它們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為了懲罰不聽話的大象,有的象夫甚至還會用棍棒狠戳大象的耳根處,大象當即就會發出陣陣慘叫聲。泰國野生動物機構的一位負責人說,某些不法分子甚至還靠加工出售大象肉和生殖器官賺錢。
大象的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萬象時報》的報道說,老撾當地的馴化大象中,大多數都在20到49歲之間,其中,30到39歲的成年象最多,20歲以下的大象隻有13%。此外,大象象群還面臨著疾病的威脅。亞洲象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中,34.1%的馴化大象都患有肺結核,且在雄性大象中更為多見。為了搬運木頭,大象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區和省之間遷移,容易成為新型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長距離攜帶者。
“老撾人越來越不願意飼養大象了!”迪菲約说近年來,老撾森林面積正在急劇變小,越來越多搬運木材的大象,開始變得無事可做。此外,一隻懷孕的母象需要懷胎2年,育嬰2年,其間都不能參加工作。老撾的樹木越砍越少,很多象主根本等不了4年這麼長的時間,而且小象在15歲之前也不能工作。
大象一旦被馴養,基本沒有機會自由地接觸異性,許多大象由於超負荷工作,也缺少“談戀愛”的興趣。這導致大象的生育率下降,老齡化問題加劇。據《萬象時報》報道,母象如果懷孕生產,一旦生下小象,就需要支付給公象的主人高達1500美元的酬金,這筆錢對於一些貧窮的老撾人來說,簡直是天價。
大象面臨的食物危機也越來越嚴重。迪菲約說,“大象最喜歡吃的是香蕉和甘蔗,但這些食物隻能作為獎勵,在大象的日常飲食中最多隻能佔5%,否則,大象會過於肥胖,不利健康。大象的主食還得靠森林裡的葉子、野草、竹子和香蕉樹,而這些食物已經越來越少。”
“一隻成年大象每天要吃250千克的食物,簡直是‘食品焚化爐’啊!大象吃不飽,就會從一片森林遷移到另一片森林或到農民的庄稼地裡覓食,常常會毀壞當地的房屋和農田,利益受損的農民就會獵殺大象。這樣的人象沖突時有發生!”迪菲約說。
野生大象和養殖象面臨的生存挑戰並不一樣。對於野生大象而言,泰國、老撾、緬甸等國家的政府應該採取措施保護大象賴以生存的森林,加大力度打擊對大象的捕殺行為、禁止象牙交易。對於馴化大象而言,區域內的各國政府應該注重提高大象的繁殖率,這是阻止大象滅絕最有效的措施。。。
Jumbo Huang Notes: Clearcutting, clearfelling or clearcut logging is a forestry/logging practice in which most or all trees in an area are uniformly cut down. Along with shelterwood and seed tree harvests, it is used by foresters to create certain types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to promote select species that require an abundance of sunlight or grow in large, even-age stands. Logging companies and forest-worker unions in some countries support the practice for scientific, safety and economic reasons, while detractors consider it a form of deforestation that destroys natural habitats and contributes to climate change.
Clearcutting is the most common and economically profitable method of logging. However, it also creates detrimental side effects, such as the loss of topsoil, the costs of which are intensely debated by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interests. In addition to the purpose of harvesting wood, clearcutting is used to create land for farming. The human demand for wood and arable land through unsustainable logging regimes like clearcutting has led to the loss of over half of the world's rainforests.
While deforestation of both temperate and tropical forests through clearcutting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media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other large forests of the world, such as the taiga, also known as boreal forests, are also under threat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Russia, North America and Scandinavia, creating protected areas and granting long-term leases to tend and regenerate trees—thus maximizing future harvests—are among the means used to limit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learcutting. Long-term studies of clearcut forests, such as studies of the Pasoh Rainforest in Malaysia, are also important in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preserv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worldwide.
The Asian elephant (Elephas maximus), also called Asiatic elephant, is the only living species of the genus Elephas and i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Southeast Asia, from India in the west, Nepal in the north, Sumatra in the south, and to Borneo in the east. Three subspecies are recognised—E. m. maximus from Sri Lanka, E. m. indicus from mainland Asia and E. m. sumatranus from the island of Sumatra.
The Asian elephant is the largest living land animal in Asia. Since 1986, the Asian elephant has been listed as Endangered on the IUCN Red List, as the population has declined by at least 50 percent over the last three elephant generations, which is about 60–75 years. It is primarily threatened by loss of habitat, habitat degradation, fragmentation and poaching. In 2003, the wild population was estimated at between 41,410 and 52,345 individuals. Female captive elephants have lived beyond 60 years when kept in semi-natural surroundings, such as forest camps. In zoos, Asian elephants die at a much younger age; captive populations are declining due to a low birth and high death rate.
The genus Elephas originated in Sub-Saharan Africa during the Pliocene and spread throughout Africa before expanding into the southern half of Asia. The earliest indications of captive use of Asian elephants are engravings on seals of the Indus Valley Civilisation dated to the 3rd millennium BC.Part of the Photos were from ADAM DEAN, other part of photos were from public report website, right belong to the anthor...
第1866回:凯瑟琳约翰逊神算,女数学家物理学家
推荐阅读
曾姜公6.4千12
可煌在泰国呀8.4千12
盛开之夏沫suri5.4千11
泰国旅游度假5.8千20
泰国旅游度假4.2千13
拍照的阿步5.2千15
angelfu8.4千11
一起去旅游哦1.2万12
55旅6.8千22
一起去旅游哦6.1千9
一起去旅游哦1.6万11
飞奔的绵羊8.7千23
晚安sky浪子5.8千11
Mrs莫吉托7.1千10
泰国旅游度假4.4千18
泰国旅游度假4.2千15
碧雪袁老师3.1千6
小猪猪爱旅行1.2万6
小猪猪爱旅行8.9千11
一起去旅游哦8.5千12
一起去旅游哦3.7万12
我的环游记7.6千11
38****7371.9千0
泰玩乐4.0千7
泰玩乐1.2千0
添喜lucklily4.4千9
大菜一碟6.1千19
泰玩乐4.8千7
泰玩乐3.8千10
泰玩乐3.8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