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LongJ的世界合唱比赛之旅
拉脱维亚、里加等2地

LongJ的世界合唱比赛之旅

出发时间

7

行程天数

10

人均花费

1.5万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引子

我从2008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艺术团合唱团(现名为VIVA合唱团),到今天已是第6年。今年暑假,我随团前往东北欧的拉脱维亚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这项比赛被誉为合唱界的“奥林匹克”。

作为一名中国式学生,从小到大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比赛不少,但称得上世界级的,这是第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了。人生之中第一次随团出国,在这里引用合唱团前辈王宽劼的话:“感谢合唱团,带我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赴拉脱维亚参加世界合唱比赛之前,我们在学校进行了连续十天的集训。我们的指挥任老师是一位70多岁高龄的老教师,他的身上总是散发着老一辈的革命情怀。

集训的日子非常艰苦,有些团员刚刚接触合唱,任老师指挥得非常吃力,很多地方要反复再反复地排练,但效果仍然不明显。

我记得有一次大家都练到了非常倦怠的时候,任老师话题一转,给我们讲起了《毛主席语录》来激励我们。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句话: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还是任老师。

他在排练的时候喜欢打各种比喻来教我们如何唱歌。记得有一次,他教我们唱歌的时候发声要持续不断,后劲要足,“就像烟囱在冒烟一样,是缓缓地不断地冒出来,你们的声音也要这样……”他想了一下,笑着继续说,“哦对,现在大家可能都见不到烟囱,但是你们可以想象一下……”

这个时候底下有人轻轻说了一句:“看得到啊,吴泾发电厂啊。”

全体同学大笑。


(画外音:华东师大闵行校区毗邻吴泾火力发电厂,每天同学们都和大大小小的烟囱说早安晚安)




一次合唱团的大家在排队参观一个景点,眼见队伍迟迟不向前挪动,艳阳高照,晒得人乏力困倦。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发起,合唱团的小伙伴们开始唱起了阿卡贝拉(无伴奏纯人声合唱),一曲接着一曲,本来嘈杂的广场上瞬间变得安静,只剩下我们的声音。所有人都在倾听。

没过多久,前面的团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一群外国老年大叔大妈们在一位“带头大姐”的带领下,竟然也开始唱起了歌。听着听着,曲子竟然非常熟悉,原来是意大利国歌——以前看F1法拉利夺冠时每每都会响起的旋律。

一曲唱罢,全场响起掌声和尖叫声,当我们还沉浸在这样毫无言语交流而带来的奇妙对唱时,身后又想起了歌声。原来是一群印度游客不甘寂寞也唱起了歌!他们站得笔直,眼神凝重,双手向上伸,彷佛在进行一种仪式一般,令人捧腹大笑……

全场瞬间热闹了起来,前面的意大利大叔大妈们又唱起来,后面的印度人也在继续,整个广场变成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对歌现场。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表情,刚才还在抱怨队伍长天气热的心情顿时一扫而空。

或许这就是音乐,尤其是合唱的魅力。不需借助任何工具、乐器,甚至不需要言语,就可以让不同的文化在同一时空中交汇。

(画外音:跟合唱团出去,都是自带背景音乐的。)



此次出国参赛,时间非常仓促,因此我们不得不抓紧一切机会排练。

我记得我们在酒店的侧门台阶上,面对日出时分的波罗的海高声歌唱;我也记得在里加老城黄昏将近的山顶上,友好的市民们为我们鼓掌喝彩;我还记得在中世纪典雅恢宏的大厅里,曼妙的回声笼罩在每个人心中。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酒店小小的会议室里,我竟然唱到泪流满面。入团6年,唱歌唱到哽咽,只有两次,一次是那首任老师改编的混声合唱《我像雪花天上来》,而另一首,就是这次的《小河淌水》。

我们参赛的曲目,包括《小河淌水》,都是中国各地少数民族的民谣。作为汉族的我们,其实是最不会表达感情的。我记得高晓松以前说过,音乐不是我们汉文化的传统。你看边境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擅长表达感情,爱一个女孩子,就给她唱一曲山歌。而世界其他地方,黑人兄弟们、南美洲人、俄罗斯人……都很会唱歌跳舞,也能够自如地表达感情,但对于我们汉族人,却特别困难。

因此,对我而言,对我们而言,要用最不擅长的方式去表演、去歌唱,真的非常不容易。正因为这样,也更考验了我们对曲子的演绎。如果这些歌曲不能从自己的内心唱出来,如果不能全情投入,那么再多的技巧、再好的音色,也会干枯得像一棵朽木。


音乐如是,生活亦如是。



里加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说实话,来到拉脱维亚之前,我连拉脱维亚在哪里都不知道,更别说它的首都里加了。

我没有去过其他国外的城市,这也是里加给我很大冲击的原因之一。你可以在日落时分的街道上,看到一个又一个专注投入的街头艺人;你也可以买一杯咖啡在13世纪的古老城市里坐上一个下午;你可以看到萌娃们在地上画画,你可以起个大早去河对岸看日出;你还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合唱爱好者们打招呼、合影甚至交换Instagram。



记得演出结束,我们一群人一路唱着歌回到酒店。路上远远地看到一对穿着婚纱西服的新婚夫妇,识趣的我们立刻将音乐切换到《婚礼进行曲》。一瞬间,整条大街好像是婚礼现场。我看到新娘脸上洋溢的满是惊喜,新郎则向我们挥手致意。行至转角处,我们以为他们会就此离去。可没想到的是,新郎把新娘重新拉了回来,搂着她吻了下去。洁白的婚纱在暮色时分显得分外美丽。

所有人都在欢呼。


就在这时,随行的小伙伴中,有人顺势喊了一句:

“HappyBirthday……”

……

……

……

接下来的画面请自行脑补……


(画外音:好吧,安慰一下那位同学,也许他们结婚的日子也是其中某个人的生日呢……)




比赛结束之后,我们乘坐当地的公交车回到酒店。

出发来到拉脱维亚之前,任老师特意教了我们几首前苏联和拉脱维亚的歌曲(拉脱维亚以前也属于苏联),其中就有那首著名的《海港之夜》。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我们在里加的最后一晚,明天一早,我们就要启程回国。看着车窗外刚刚熟悉却又马上要道别的风景,想起过去几天在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车厢中渐渐想起了歌声:

“唱啊,朋友们,明晨将起航,驶向雾蒙蒙的大海洋。

今夜好时光,海风轻吹荡,怎能叫我们不歌唱。

来歌唱友情,来歌唱生活,歌声多和谐,多响亮。

啊,别了,亲爱的海港,明晨将启程远航……”



唱着唱着,我看到原本交谈着的里加当地人不再说话,原本听着音乐的年轻女孩摘下了耳机,好奇着,又面带微笑地看着我们……车厢里只剩下我们的歌声。


一路上经过里加老城的道加瓦河大桥,西边的天空突然辽阔起来。时近黄昏,云渐渐溶解于天空,落日彷佛快要熄灭,把最后的红霞涂抹在天边。

我赶紧掏起手机,想把这番美景照下来。可是,无论我怎么尝试,都没法把看到的画面拍下来。

此时,歌声还在继续,窗外是渐渐远去的夕阳。我索性把手机收起,跟着大家一起唱起来……


参与比记录重要得多。






第二天凌晨4点,我几乎一夜没睡,收拾完行李,来到道加瓦河对岸看日出。这里是欣赏里加老城日出最佳的地方(好吧,其实是我猜的)。

回想起在拉脱维亚的5天时间,以及之前集训的日子,彷佛就像看到这太阳一样,获得了新生。

大学毕业两年多,我早就已经不知道集体是什么了,每天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这在我之前的文章《生活并非步入荒原》里有写过:

“二十三、四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是头一次,我们不再与身边的人们保持同步。……很多个独自回去的夜晚,抬头看到暗蓝色的天空中有几颗星星闪烁在絮状的飘渺云丝后面,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审视即将过去的一天:我又做了什么呢今天?……无非是喂饱了肚皮,也填满了时间。”

正是有着这番独自生活的体会,集体感对我而言才更无价。试想,一群人聚在一起唱歌,这在这个追求实用主义的时代,是多么奢侈和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你不觉得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吗?”花了十二年时间拍完《赛德克巴莱》的导演魏德圣这么说。



我想,我做过最浪漫的事,

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爱好,飞越千山万水参加一次世界级的比赛,还因此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

谢谢你们。


2015-07-07发布 阅读量4.1千
20
11
12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往北去——北欧自驾环游12国(三)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

咪欢1.5万10

往北去——北欧自驾环游12国(一)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

咪欢4.7万29

我们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向着梦想出发!
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向着梦想出发~

咏儿234.6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