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3回:良辰好景相看两厌,塔穆恩古加尔特堡
出发时间
3月
行程天数
50天
人均花费
4.0万
和谁出行
夫妻
【黃劍博采風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6113回:良辰好景相看两厌,塔穆恩古加尔特堡
©原创图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
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部分文字可能源于公共网络。
其实这次我们的时间也不充裕,假如我们是那些欧美的退休老人的话,我会在摩洛哥旅行三四个月,这样就可以将周边的夯土筑垒村堡都走一遍。骑行时周边的景观还是以棕榈林和橄榄树为主,因为靠近沙漠,在冬天极少能看到绿色。
我们出发是从德拉河谷左边的公路骑行,一路经过无数沙漠绿洲村落,小孩子看到游客就伸手要钱,特别是到了一所学校,无数个的男孩子围过来,七嘴八舌的跟着我们,只能对他们说没钱了。
接近扎古拉德拉绿洲(Draa Valley)旁边的提米达尔特筑垒村堡时,我看到一处石山,公路从石山与左侧的山脉穿过,我看到那个地理位置极好,就停车开始爬山,很快就爬到了山顶,视野极为开阔,我拿出相机拍照,看到一辆轿车从远处驶过来,司机看到我爬到山顶了,他也停车背着相机朝山上走。
山顶还有一个城堡,这个石山并不属于杰贝尔萨格罗(Jebel Saghro),我怀疑是一个远古的火山椎遗存,站在山顶可以看到远处的恩阔博村堡和近处的大片棕榈林,德拉河谷的棕榈林比斯库拉棕榈林要繁茂很多(SKOURA)。
在杰贝尔萨格罗(Jebel Saghro)山脉与一直延伸到阿尔及利亚的群山之间,就是平缓的德拉河谷,在河谷中有矗立着一些夯土筑垒村堡,极为壮观。
我下山之后与队友继续朝前面的村庄骑行,很快就进入了一个较大的村庄,有小镇的规模,村民也多了起来,他们好奇地盯着我们看,毕竟骑行的人并不多见,当地的欧美游客以自驾为主,我们骑了一天只遇到另外一对欧美骑行的情侣。
经过没有村落的荒漠时,才感受到在非洲公路骑行的乐趣,一边是巍峨耸立的阿特拉斯山脉,一边是棕榈树林,车辆几乎没有,也没有留守儿童追着要钱了。
我们大约骑了20公里路,到达一个老村庄(Ait Hammou Ou Said),看到一个高高矗立的四角楼土堡(Kasbah),但是怎么也无法走近,在迷宫一样的村庄转悠了半天,村里的孩子知道来了两个外国人,都跑来看热闹。
后面学校的老师也出来交流了几句,原本那座四角夯土筑垒村堡已经改造成了一所学校,并不对外开放,我们也没有办法进入,城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位于德拉河拐弯的地方,城堡修建在一处石堆上,非常坚固,易守难攻。尽管咨询了几个村民,但一直没有办法接近堡垒,一些村民依然保留了水井,四角楼左侧还有一座约五层楼高的夯土筑垒村堡,只有两座塔楼。
村里有一些木门保留了精美的雕刻,一些夯土外墙快要崩塌了,群众使用木棍顶住外墙,我在非斯古城也看到很多需要借助木棍来顶住的歪墙。
村里还有一座门楼,穿过去就到了棕榈树林,我走到村子后面,远处还有另外一个村庄,也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六七个小孩一直尾随我们,有两个少女一直想跟我们学习英语,这个村庄就位于一处高台上,地理位置极好,也是古代商队必经的地方,
我们告别的时候想给孩子们拍照,孩子不愿意,我们挥手说再见,只有一个女孩子鼓气最后的勇气,拿出她的手机表示要合影,拍完,我看到她手机屏幕碎成雪花了。
我独自绕到巨石上眺望夯土筑垒村堡,远处的德拉河谷已经干涸,我看到一个村民推着自行车过了河道,我就想从河道走捷径了,如是我们也效仿之前那个村民,
将自行车直接推着前进,站在河谷眺望夯土筑垒村堡,更加壮观,河道也并非完全干涸了,在城堡下面就有一个水塘,之后我们就真正进入了棕榈林。
漫步棕榈林这片黄神的土地,处处是充满色彩、香气、声响和动感的花园,黄剑博仿佛进入了摩洛哥的微型宇宙,看见诗意,看见奇想,也看见历史兴衰。
我现在进入的是真正的棕榈林,与我之前在城市看到的人工种植的棕榈树或绿化树是完全不同的:棕榈树花园(The Palmeraie Gardens)位于马拉喀什北郊,没有特定入口,这是一片约13,000公顷的绿洲,
种植着100,000棵果树以及茉莉、玫瑰、金银花等。它是高阿特拉斯山脉以北唯一的同类棕榈树林,摩洛哥的树林与中国广东最大的区别是:广东的树林下面通常有灌木和草丛,但摩洛哥的树林下面就是沙土,基本上寸草不生。
相传在一千年前,阿拉伯战士在土地上撒上枣种子创造了棕榈树林。事实上花园是由11世纪阿尔摩拉维王朝建造,使用了类似阿格达尔和梅纳拉花园的灌溉系统,至今我们仍能找到已干涸的坎儿井痕迹。
椰枣是一种棕榈科刺葵属乔木,树能高达20米以上,成熟的椰枣是金黄色的,对于贫民区的人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在过去,椰枣几乎是普通平民唯一的甜味来源,也是数百年来当地原住民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
棕榈树林最神奇的是它的灌溉系统, 摩洛哥向来以万种风情著称,从繁复精致的马赛克瓷砖,到五彩斑斓的中古露天市场,到抵御撒哈拉热浪的迷人绿洲——北非后花园,绝不是徒有虚名,其中最令中国人惊叹的,恐怕就是沙漠绿洲里的棕榈树林了。
在农业灌溉方面,摩洛哥取得长足进步。灌溉技术已推广到十六亿公顷的土地上,占可耕种土地面积的18%和已耕种土地面积的21%。灌溉相关举措已覆盖75万公顷,让22万农业经营者受益,这其中90%是耕种面积少于10公顷的小微农业经营者。
摩农业发展基金投入123亿迪拉姆,为56万公顷的土地安装了灌溉系统,2019年将扩大到61万公顷。尽管如此,非洲农业领域仍是收入最低的行业之一,大量的从业者处于贫困状态。
农业最大的困难就是靠天吃饭,如果是干旱年份,农民就很难有收成了,毕竟农民不是巴菲特,不会将富余的资金拿来投资。如果说2019年摩洛哥农民还可以过了好年,那2020年瞬间就进入灾年了:2020年摩平均降水量为143毫米,
与过去30年间年均降水量相比下降了46%;大坝需水率仅为45%,低于2016年大旱时期水平;灌溉水储备仅为预期的35%。春季谷物作物状况令人担忧,在170万公顷中,仅15%状态良好,41%遭遇旱情,17%撂荒。
受相关因素影响,摩已出现饲料价格飞涨的情况。摩洛哥将首先动用大麦储备,进行价格干预,目前寄希望于未来两个月降水可以改善。随着形势发展摩政府将采取更多紧急措施。
北非不像中国南方是不缺水的鱼米之乡,摩洛哥是彻头彻尾地受到撒哈拉大沙漠侵蚀的国家,当地群众无时无刻不在跟沙漠进行艰苦的斗争。
世界上有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沙漠,但任何一块都无法与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相提并论。撒哈拉沙漠位于北纬35°线与北纬14°线之间,横贯非洲大陆北部,其连绵不断的沙丘、戈壁、砾石平原以及干涸的河谷,从大西洋岸边一直到红海之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超过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殖民统治时代,这个国家损失了1500万公顷森林,1960年建国时阿尔及利亚仅有森林面积3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而且全国六分之一以上的耕地已经荒芜。
阿尔及利亚有238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80%的面积属于干旱沙漠地带,占国土10%的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平原和盆地是它的富庶地区,但撒哈拉沙漠正一步步逼近这个黄金地带。为了国家的生存,阿尔及利亚于1970年规划设计了“绿色坝工程”。
从1970年开始,“绿色坝工程”按照由点到面、连片成带、逐步形成绿色体系的步骤进行施工。由于条件严酷,工程区从当地自然条件出发,选用乡土树种阿勒颇松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另有少量意大利柏、圣栎等;选择雨季进行造林,普遍采用容器苗育苗造林法,造林前认真整地并注意栽植质量。北非军队在绿色坝规划区域内驻防,“一手拿枪,一手拿锨”,边军训,边造林。
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沙漠北移,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牧业,1970年,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5国政府,决定在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联合建设一条跨国生态工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绿色坝工程”,计划用20年时间(1970到1990年),在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的范围内营造各种防护林300万公顷。
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从1970年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植树70多亿株,面积35万多公顷,初步形成一条绿色防护林带,防止了撒哈拉沙漠进一步扩展。后来,北非5国加快造林速度,到1990年,
营造人工林60万公顷,使该地区森林总面积达到10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2%。当地年降雨量多集中在冬季,冬季气温多在0℃以上,
夏季最高气温达42℃;地势比较平坦,草本植物虽已呈现退化,但覆盖度多在50%以上;多数地方无风蚀、无堆积,土壤多含钙质,地下水位多在20米以下。
“绿色坝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国超级生态工程,是生态建设国际合作的典范之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飞沙移动现象十分严重,威胁着周边国家的生产、
生活和生命安全,特别是摩洛哥南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主要干旱草原区、利比亚、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等尤为严重,为了防止沙漠北移,保护农牧业发展,北非五国决定实施“绿色坝工程”。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撒哈拉地区历史上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初以来,北非干旱地区的人口增加了六倍,在这一时期,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植被破坏加速,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的人口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和毫无节制的开垦,导致了农业环境的恶化,每年约有1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
所以大家可以相像,要在沙漠种植棕榈树,没有水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途经棕榈林时,总会看到一些农民在水渠旁边忙碌,我们推着自行车行进时,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农民。
其实绿洲里的人并不多,当时只有赛伊德一个人走在绿洲的水渠旁边,他可能是去菜园子摘菜了,队友就想咨询一下后面的村庄是否有餐厅,但因为语言不通,我们交流较为困难,后来赛伊德貌似暗示说他可以在家给我们做饭,队友就想知道如何收费,因为阿拉伯人对数字的理解与我们不同,而且货币后面的小数点也让人困惑,最终我们居然无法协商出吃饭的价格出来。
赛伊德急得在沙土上写字,但也无济于事,毕竟是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农民,我数次想放弃,因为我们也携带了干粮,不进村吃饭也可以,但队友的意思是体验一下当地人吃饭的感觉,同时也是帮助当地农民,因为在这种地方的农民很难遇到外国游客的。
不过就算不吃饭,他至少可以帮忙带个路吧?如是我们问提米达尔特夯土筑垒村堡(Timidarte)的位置,巧合的是他就是那个村的人,
如是我们推着自行车跟他走进了村庄,那个村子里大部分夯土房子是处于废墟状态的,只有少数保存完好的夯土城堡可以居住。
我们走进村庄就看到一座非常雄伟的四角夯土筑垒村堡,当时就误以为它就是传说中的提米达尔特夯土筑垒村堡,如是我们想走进去参观,结果穿过几个巷道之后都遇到了死胡同,那个五层楼高的土楼非常壮观,
我们很想找到入口,但走来走去依然没有看到任何入口可以直达四角楼,最终又绕回到赛伊德的家,如是我们将自行车停在他们家的院子内,参观了一下他的家,遇到赛伊德的妻子和女儿。
赛伊德家其实是一座小型的土楼,保存较好,对于一个农民有限的收入而言,要持续一座土楼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也是有心想帮助当地的穷人,
尽一些绵薄之力,队友就使用翻译软件跟赛伊德交流,让他老婆随便给我们做一些家常菜,有鸡蛋和青菜就可以了,毕竟他家不是餐厅,不可能储备了很多肉食。
我看到四合院两侧有供门,天井种了树木,房间很干净,屋顶是类似芦苇和木条铺设的,整座房子都是纯正的夯土房子,
我们交待好之后就徒步走到赛伊德家后面的那座四角楼,它是村里最高建筑(可能叫Tinerhir Kasbah),我就想当然地以为它一定是提米达尔特夯土筑垒村堡。
我现在要强调一下,沙漠绿洲有很多筑垒村堡的命名非常随意且具有误导性,很多筑垒村堡被改造为酒店,这个提米达尔特夯土筑垒村堡其实就是一个酒店的名字,之前是一个夯土城堡,类似福建土楼改造成旅馆一样。
我们朝四角楼走去,果然看到院子外面的门居然是敞开的,我们误以为它是一个可能参观的古迹,就直接闯进去了,如果换成在美国就是私闯民宅,屋主可以拿枪对付我们了,但在摩洛哥不会,我们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了,这个四角楼大宅压根就不是提米达尔特夯土筑垒村堡,而是另外一个地主家的庄园。
我们刚穿过一个拱门,就遇到一个年轮人从里面出来,他吓了一跳,但一看我们是外国人,就马上客气了,他居然还能讲一些简单的英语,我说要参观城堡,他就领着我们穿过一层的走廊,直接来到后院,可以看到很多农具和摆设,
后面有一个四合院和开井,中间种植一颗椰枣树,我一直想上那个四角楼,但年轻人暗示我说那个夯土楼现在不安全,这时年轻人的漂亮姐姐也跑过来凑热闹了,之后家里两个女长辈也跑过来围观。
那个美女马上领着我们参观,还带我们去看她家的羊圈,在四合院后面的废墟里,她家在很多夯土围栏里养了山羊和绵羊,队友兴奋地拍摄了视频,
还跟美女交换了联系方式,返回到院子时,屋里的女主人出来了,她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四角楼的历史,但因为语言不通,我们也只听个一知半解。
夯土筑垒村堡的女人对我们两人一起旅行表示强大的惊叹,因为在传统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出游的通常是男人,女人则留守在家里,他们极少看到男女搭档环游世界的。
那么放眼全球,男女搭档环游世界的人多吗?
旅行能让你重新认识一个人。
自我地狱是最难冲破的地狱,它将伴随你到天涯海角。
有人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也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是爱情和婚姻的试金石,结婚前一定要一起去旅行一次,回来后还能在一起,那就是真爱。因为,有人说情侣一起旅行容易分手,这是一种魔咒。
不能与爱人分享,便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年人眼里的队友,只有一身的鸡毛。正如好朋友不见得是旅行的好伴侣,平时生活里还过得去的“半边天”也未必是旅游好搭档。
关于旅行和夫妻关系,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段名言:“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现在的旅行虽没有以前困苦,但也会让两人在疲累之下原形毕露。《旅行》一文里谈过旅游搭子的问题:“真正理想的(旅行)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他列举了理想的旅行伴侣须具备的条件,“不能太脏”,“也不能有洁癖”,“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
结论是:“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何其有幸,年轻的时候曾结识过几个可以一起旅行的异性好友,虽然大部分没有终成眷属,也颇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但就如大观园里的娘们一样,“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大家早已为了生活各奔东西,“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人到中年,结交异性朋友,越来越难,加之已婚已育的中年妇女旅行,势必要带上孩子这个大尾巴,若要和男性朋友一起旅行,愈发难上加难。
婚前热恋期的短期旅行并不能发现问题,因为男女彼此都要展现出最好的一面,还自动加上了冒着粉红泡泡的滤镜,虽然旅途中也有各种争吵,毕竟没到翻脸的地步。到了婚后,大家褪去了滤镜伪装,坦诚相见,男女双方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一起旅游虽不至于闹到离婚,也比平时痛苦得多,加倍地相看两厌。
旅途中的有些事情可能在男人眼里很小甚至微不足道,殊不知女方看得非常重。加之旅行时男女双方朝夕相处日夜相对,很多小矛盾会比平时成倍地放大,如果双方不能处理好,最后也许变成分手旅行。
男女搭档想要环球旅行,足够的银行存款是首要前提,最好是男方要比女方富,这样双方的旅行才能持续长久,毕竟旅行只是把银行里的数字变成了脑海中的回忆。但如果旅行中女方负担大部分开销,女人会骂男人是白眼狼,势必会分手。
但男人比女人富太多也有副作用:男人一变富就会变心,旅途中看到比老婆漂亮的洋妞就恨不得扑上去,这样会导致男人更容易沾花惹草而与原配分道扬镳。这也适合女伴比男伴富的情形,富婆更喜欢找帅哥,她认为自己富得流油,当然可以通过旅行找到能替换掉原配的新男友。
与物质财富相比,旅行中的那些“意外”和收获的精神财富更加可贵,男女搭档能一起环球旅行的案例是极为罕见,偶尔能看到一个,就已经是奇葩了。
我在旅途中倒真看到过很多男女搭档的,但以老年人为主,因为年老体衰了,不再具备沾花惹草的能力了。偶尔看到几个年轻的男女搭档,也大多数是刚认识的热恋中的男女,不知道后续的旅途他们是否会分道扬镳。
第6114回:擎天神摩洛哥脊梁,生土蒂米德特堡缘
推荐阅读
紫依慢游3.0万94
紫依慢游2.9千9
紫依慢游2.8千8
milemilefall1.3万14
紫依慢游3.0千11
紫依慢游4.1千17
冯赣勇4.8千11
歪歪女人2.0千0
歪歪女人2.3千0
_WeCh****0021191.2万10
行走的二次元5.8千11
光影艺术3.6千12
光影艺术2.5千3
摄影师陈芳1.0千1
摄影师陈芳7.8千17
刘晓斌 Fred Liu3.3千1
吴悠09045.6千9
山海于我9.9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