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回:达拉斯市政厅杰作,粤贝聿铭大师陨落
出发时间
10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500
和谁出行
一个人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843回:达拉斯市政厅杰作,粤贝聿铭大师陨落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Jumbo_Huang@126.com,微信号: 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今天睡到七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就下楼,厨房没有人,我看到有烧热水的器具,有人长期住在楼下,右侧单独的一栋房子还有一个集体宿舍,住的人非常多,我是这栋别墅里住得最奢侈的客人了,只能说当地消费便宜,26美金居然能住这么好的独立卧室,同样的价格在迈阿密就只能住2到3平方米的蜗居了。
我出了门,外面下小雨,经过居民社区,再走到马路边,一侧有肯德基餐厅,另外一侧是汉堡王餐厅,我走进去,居然没有关门,进去点餐吃,一位妇女接待了我,我吃了汉堡和墨西哥肉卷,吃饱了出门,对面是两个大超市,主要针对贫民,货品非常便宜,我撑着在国内舍不得拿出来使用的雨伞走到广场上,不过没有过多久这把雨伞就丢失在公交车上了。
我又过马路,在一个教堂右侧候车,旁边有很漂亮的居民房子,在寒风中等了二十分钟,最终上了11路公交车,支付2美金,后来进入市区,在一个车站下车,陆续遇到很多乞讨的人,周围只有我一个游客,我拍摄了几栋高楼的照片,经过幻灭博物馆,走过很多砖结构的老房子,一个蒙面的黑人尾随了我很久。
走过轻轨车站,街道上人迹罕至,天气寒冷,接近红楼博物馆,两位婷婷玉立的美女迎面走来,偶尔能在街边看到一些无家可归者,美国特色啊。
原本以为街道上真的是没有什么行人的,结果意外发现前面的街道上涌现出很多居民,还有警察在路口维持秩序,后来才知道是当地人在举行一个类似马拉松的赛事,很多家庭是拖家带口地出门,刚才我还为达拉斯很衰败,但看到这些中产阶级走在大街上,我突然发现美国这头大象还能散发勃勃生机。
人群中有很多成熟动人风韵犹存的少妇和姣美聪慧的姑娘,还有群众牵着狗,推着婴儿车,场面极为和谐,还有很多奇装异服的人,我喜欢凑热闹,我跟着人流开始往前面走。
2019年达拉斯基督教青年会火鸡小跑比赛是今天的亮点,我以为大街上没有什么人的,结果意外发现远处涌现出很多行人,我跑过去查看,原来是当地群众组织的趣味奔跑和徒步比赛,老少咸宜,
提供免费的瓶装水和香蕉等食物,高等级的会员可以享受营养早餐,我也去组委会那里拿了一瓶水和一根香蕉,我看一个黑人妇女带着几个小孩走了过来,大个子黑仔一个人拿了几十根香蕉,
正常而言一个人只能一次拿一根香蕉的,黑人小孩的家教真是有问题,从小占便宜。在人群中能看到一些中国人(也可能是日本或韩国人),一些健壮的女人穿着短裤奔跑,尽管大部分人要穿棉袄出门,当我拍摄奔跑的人群时,美国人一直以为我是摄影义工,纷纷摆出姿势让我拍摄。
狂风吹来,乌云密布,很多群众不畏严寒,纷纷走在大街上,人群分两波人,一波人是跑步的,另外一波人是健步的,不乏健硕的美女,在街道的尽头是一个土丘,上面有很多牛群的雕塑,大人小孩都聚集在哪里玩耍。。。开拓者广场为了纪念西部牛仔,修建了大型牛仔和群牛雕塑。前面的时广场已经乌泱泱挤满了人群。。。
以前有一群印度人在达拉斯搞集O会,成百上千的德州印度人在此集O会示O威,抗O议斗牛运动。我们知道,牛在印度文化中就是神的化身。2015年,印度禁止了斗牛运动。德州这边依然有斗牛运动,因此印度人极为不满,反对对动物残忍,也只能说印度佬在德州很有势力。印度人在海外崛起,强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抱团。后来我有幸邂逅印度群体,果然声势浩大。
几个洋妞聚集在一起聊天,跑到终点的人可以领取纪念铁牌,义工多是亚洲人,我找一个亚洲男生要了一个达拉斯跑步的纪念铁牌,跑完了群众还凑在一起拍摄合影。。。
我走到达拉斯市政厅,前面是一个湖泊,达拉斯市政厅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城市达拉斯市政府的办公地点(Dallas City Hall),位于达拉斯市中心地区的政府区。现在的达拉斯市政厅建筑是第五代市政厅,于1972年开始兴建,竣工于1978年。达拉斯市政厅是一座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贝聿铭在达拉斯最著名的建筑,是达拉斯市政厅,1972年作品。整座建筑正面前倾34度,不仅能为正门主入口和窗户遮阳,而且具有节能的特点。连接大厅的走廊逐层向上退缩, 自然光自屋顶洒落,整个空间明亮开阔而富有生机。
贝聿铭的建筑总是这样充满了人性的光芒。这位百岁华裔建筑师有句名言我很喜欢“建筑是极富想象力的诗篇”。在旁边的交响乐中心北侧,有一座钢管密布的建筑,是话剧中心,与北京央视大裤衩同出一手。
达拉斯有三件贝聿铭的佳作,能在国外看到贝聿铭的作品,真是三生有幸,今年贝聿铭与世长辞,我有必要纪念一下他老人家:
百岁老人贝聿铭(英語:Ieoh Ming Pei;署名:I. M. Pei,1917年4月26日到2019年5月16日)是華裔美籍建筑师,1983年普立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貝聿銘為蘇州望族之後裔,出生於我國廣東省廣州市,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我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生母莊氏乃清廷國子監祭酒之後,於貝氏13歲時罹癌過世,繼母蔣士雲,為我國駐外使節蔣履福之女。貝氏有一個姊姊、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妻子盧淑華(Eileen Loo)為中國留美學生,婚後育有三子一女,其中貝建中(Chien Chung Pei)與貝禮中(Li Chung Pei)皆是美國著名建築師,堂妹林貝聿嘉曾任香港立法局議員及灣仔區議會主席。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與陳其寬共同設計,由陳其寬執行),近期作品有卡塔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2019年5月16日凌晨,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家中逝世,享年102岁。貝氏一生投入於建築設計,直到八十歲仍在創作。他的最新(最後)作品是位於卡塔爾的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民国初年,贝聿铭之父贝祖贻参与筹组我国银行。民国四年(1915年),贝祖贻调任我国银行广东分行,携妻女离开故乡苏州,迁往广州市,两年后(1917年)的4月26日,贝聿铭于广州出生。
民国七年(1918年),贝祖贻为逃避互殴,举家移居香港,设立我国银行香港分行,出任总经理,贝聿铭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他在香港度过童年,入读圣保罗书院。
民国十六年(1927年)贝祖贻获政府谅解,出任我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一家人就搬到上海。贝聿铭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应祖父贝理泰要求,贝聿铭每年暑假会回苏州,经常前往其叔祖在1917年购得的狮子林。苏州园林的生活经验,影响到贝聿铭日后的设计哲学:“人与自然共存”、“家庭的真正含义:内聚力和历史”。
贝祖贻公务繁忙,贝聿铭与姐弟妹主要由母亲负责照顾教养。贝聿铭之母是虔诚的佛教徒,待人热情,交友广阔,贝聿铭深受其影响。民国十八年(1929年)贝聿铭13岁时,母亲罹癌过世,对他及其家人带来重大打击,其父为忘亡妻伤痛远走欧洲,后奉派出任中华民国驻意大利公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8岁的贝聿铭负笈美国,先在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往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1946年取得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54年成为美国群众。
贝聿铭自哈佛大学毕业后,1948年加入地产商齐氏威奈公司(Webb and Knapp),担任建筑部总监(Architecture Director)一职。1955年,贝聿铭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成立I.M. Pei & Associates联合事务所,经两度更名后成为Pei Cobb Freed & Partners联合事务所。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聿铭负责。
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而是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贝聿铭摆脱密斯风格当以肯尼迪图书馆为滥觞,
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贝聿铭有机会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并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是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
贝聿铭人生中的低谷是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的玻璃幕墙脱落,当时他和他的合伙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于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银大厦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贝聿铭所获的重要职业生涯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8年由里根总统颁予的国家艺术勋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1989年第一届日本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2009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等等。
贝聿铭最著名的建筑设计是卢浮宫入口处的标志性玻璃塔,我在法国游学时也参观过这件作品,然而此设计当时一度遭到巴黎社会的猛烈批评,理由是玻璃金字塔设计过于前卫,与充满古典气息的卢浮宫格格不入。
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上任后,在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朗的建议下,想要对卢浮宫进行改造重整,于是“跳过”招标程序,亲自委托贝聿铭设计,此举引起当地人不满,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将法国历史建筑交予一名美籍华裔建筑师。1984年1月23日,贝聿铭向法国委员们以投影片亲自讲述其构思时,被众多委员反对,法国的主流媒体都在批评贝聿铭的设计,法国世界报上甚至刊出大字标题说,贝聿铭的金字塔将是“死亡之家”。
美国《纽约时报》也严厉批评贝聿铭的设计是“笑话”。贝聿铭忆起那段日子时称,在工程前期的一年是最辛苦的,有接近90%的法国民众反对玻璃金字塔,令他走在巴黎街上总是感到不自在,彷佛是过街老鼠,遭人怒目而视。1985年4月28日,密特朗总统在法国电视台上对反对者们展开了说教,贝聿铭也做了一个一比一的金字塔模型,这一模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贝聿铭的设计被接受了。金字塔后于1989年3月30日落成揭幕。
2015年12月13日,已届98岁的贝聿铭报警称被女看护艾塔·妮可拉席薇莉虐待要入院治疗,导致他前臂出现“大面积红肿及流血及瘀伤”。女看护称是在抢夺贝聿铭手机时抓伤他,事后又声称她捉住贝聿铭是为防止他跌倒。纽约警察当局在事发后两周以伤人罪拘捕艾塔·妮可拉席薇莉。2016年5月,艾塔·妮可拉席薇莉与控方达成认罪协议,要完成8堂情绪管理课程,而且不可再与贝聿铭接触。
贝聿铭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1976年完工的约翰·汉考克大厦(John Hancock Tower)惨遭滑铁卢,可谓他人生最惨重的挫折。
外表披覆纤薄优雅蓝色玻璃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由贝聿铭与其合作伙伴科布(Henry Cobb)设计,在1973年即将完工之际,大厦表面的玻璃开始大量脱落,贝聿铭与科布随后迅速换上胶合板,但在他们找出原因时,已有将近3成的玻璃脱落,这对贝聿铭来说,不仅是专业上的奇耻大辱,更带来重大的法律责任。
虽然专家后来认为,玻璃大量脱落一事,问题不在贝聿铭的设计,而是玻璃本身,但这次的挫败已为他与合作伙伴带来惨重损失,工程延误近4年、费用从8000万美元(以当今汇率换算约新台币25亿元)翻倍暴增至1.6亿美元(约新台币50亿元)。贝聿铭随后与玻璃制造商、业主对簿公堂,直到多年后才终于和解。
贝聿铭的妻子卢淑华是名门之后,与贝聿铭一样到美国留学,就读著名的女子大学卫斯理学院,两人透过朋友介绍认识。
1938年暑期,贝聿铭去纽约度假,某天,他去中央火车站接一位朋友,在喧嚣的人潮中,他遇见了卢淑华。卢淑华和贝聿铭的朋友同行,正准备去著名的卫斯理学院。当贝聿铭得知卢淑华要去波士顿卫斯理学院读书时,热情地询问卢淑华,要不要送她去学校。卢淑华看了看他,表示已经买了火车票,借此委婉地拒绝。之后卢淑华乘坐的火车因飓风停运,贝聿铭借故送她去学校,对她一见钟情。
两人学校相距不远,贝聿铭成了卫斯理学院的常客,不久后,他得知卢淑华读的也是建筑专业,两人志趣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让卢淑华深深爱上了他。就这样热恋了四年,贝聿铭好不容易等到女友毕业,便迫不期待地向她求婚。如今的年轻人可没有贝聿铭当年的耐心,现在的大学生情侣有一点感觉就直接先同居,有时男的把女的肚子搞大了也不结婚。。。
1942年6月20日,卢淑华毕业后的第5天,两人在美国东北部最富丽的住宅区纽约水上公寓举行婚礼。我国驻米国总领事证婚。贝聿铭夫妻育有3子1女。在普林斯顿时,卢淑华生下大儿子“定中”。她放弃了学业,成为一个母亲,同时兼任贝聿铭最亲密的顾问、助手、知己以及贝聿铭的设计批判者。1946年二儿子“建中”出世,之后小儿子“礼中”出世,女儿名字“莲”,几个孩子的名字深刻的蕴含着贝氏夫妇对祖国的情义: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在贝聿铭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从不避讳自己的身份。其中贝建中与贝礼中均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1963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我国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975年,贝聿铭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终生院士,1978至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21世纪到来后,贝聿铭再次回到中国。苏州博物馆称为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Ieoh Ming Pei (貝聿銘) was a Chinese-American architect. Born in Guangzhou but raised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Pei drew inspiration at an early age from the garden villas at Suzhou, the traditional retreat of the scholar-gentry to which his family belonged. In 1935, he mov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rolled in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architecture school, but he quickly transferred to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was unhappy with the focus at both schools on Beaux-Arts architecture, and spent his free time researching emerging architects, especially Le Corbusier. After graduating, he joined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GSD) and became a friend of the Bauhaus architects Walter Gropius and Marcel Breuer. In 1948, Pei was recruited by New York City real estate magnate William Zeckendorf, for whom he worked for seven years before establishing his own independent design firm, I. M. Pei & Associates, in 1955, which became I. M. Pei & Partners in 1966 and later in 1989 became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Pei retired from full-time practice in 1990. In his retirement, he worked as an architectural consultant primarily from his sons' architectural firm Pei Partnership Architects.
Pei's first major recognition came with the Mesa Laboratory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in Colorado (designed in 1961, and completed in 1967). His new stature led to his selection as chief architect for the John F. Kennedy Library in Massachusetts. He went on to design Dallas City Hall and 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He returned to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75 to design a hotel at Fragrant Hills, and designed Bank of China Tower, Hong Kong, a skyscraper in Hong Kong for the Bank of China fifteen years later. In the early 1980s, Pei was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when he designed a glass-and-steel pyramid for the Musée du Louvre in Paris. He later returned to the world of the arts by designing the Morton H. Meyerson Symphony Center in Dallas, the Miho Museum in Japan, Shigaraki, near Kyoto, and the chapel of the junior and high school: MIHO Institute of Aesthetics, the Suzhou Museum in Suzhou, Museum of Islamic Art in Qatar, and the Grand Duke Jean Museum of Modern Art, abbreviated to Mudam, in Luxembourg.
Pei won a wide variety of prizes and awards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 AIA Gold Medal in 1979, the first Praemium Imperiale for Architecture in 1989, and the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from the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 in 2003. In 1983, he won the Pritzker Prize, which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Nobel Prize of architecture.
Kennedy's assassination also led indirectly to another commission for Pei's firm. In 1964 the acting mayor of Dallas, Erik Jonsson, began working to change the community's image. Dallas was known and disliked as the city where the president had been killed, but Jonsson began a program designed to initiate a community renewal. One of the goals was a new city hall, which could be a "symbol of the people". Jonsson, a co-founder of Texas Instruments, learned about Pei from his associate Cecil Howard Green, who had recruited the architect for MIT's Earth Sciences building.
Pei's approach to the new Dallas City Hall mirrored those of other projects; he surveyed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 worked to make the building fit. In the case of Dallas, he spent days meeting with residents of the city and was impressed by their civic pride. He also found that the skyscrapers of the downtown business district dominated the skyline, and sought to create a building which could face the tall buildings and re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public sector. He spoke of creating "a public-private dialogue with the commercial high-rises".
Working with his associate Theodore Musho, Pei developed a design centered on a building with a top much wider than the bottom; the facade leans at an angle of 34 degrees, which shades the building from the Texas sun. A plaza stretches out before the building, and a series of support columns holds it up. It was influenced by Le Corbusier's High Court building in Chandigarh, India; Pei sought to use the significant overhang to unify the building and plaza. The project cost much more than initially expected, and took 11 years to complete. Revenue was secured in part by including a subterranean parking garage. The interior of the city hall is large and spacious; windows in the ceiling above the eighth floor fill the main space with light.
The city of Dallas received the building well, and a local television news crew found unanimous approval of the new city hall when it officially opened to the public in 1978. Pei himself considered the project a success, even as he worried about the arrangement of its elements. He said: "It's perhaps stronger than I would have liked; it's got more strength than finesse." He felt that his relative lack of experience left him without the necessary design tools to refine his vision, but the community liked the city hall enough to invite him back. Over the years he went on to design five additional buildings in the Dallas area.
2019 Dallas YMCA Turkey Trot campaign: The Dallas YMCA Turkey Trot is one of the largest multi-event races in the country. The excitement that surrounds Dallas City Hall Plaza grows each year as more runners and new generations of families turn out to experience the fun, family-friendly atmosphere that is the backdrop for the race and walk. Formerly known as "VIP Area," The Roost is a gathering place for families, runners, and walkers to fuel up before The Trot. Space is limited, so don't wait! Purchase your pass to The Roost when you register and secure your spot! From its humble beginnings at White Rock Lake, to the certified course in Downtown Dallas, the Dallas YMCA Turkey Trot has always featured an 8-mile race. The Dallas YMCA Turkey Trot’s 8-Mile course starts at City Hall, runs past Reunion Park, across the Trinity River along the Houston Street Viaduct to Oak Cliff and back downtown along the Jefferson Street Viaduct. Make sure you check out all the historical sites along the way and the amazing view from the Jefferson Street Viaduct near mile seven.
推荐阅读
黃劍博采風追影6.5千12
黃劍博采風追影5.9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