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采风:福建闽西畲族风情录(图)
出发时间
5月
行程天数
3天
和谁出行
和朋友
畲族是《中国民族体育》拍摄组拍摄的又一个少数民族。畲族主要居住在中国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和福建、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1999年5月13日至15日,我们在上杭民委相关负责同志的协助下,前往福建省上杭县的官庄与庐丰两个畲族乡的风土人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拍摄。
闽西畲族村(摄影:冯赣勇)
畲族自称“山哈”,意思是住在山里的客户。公元7世纪初,畲族先民生息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交界一带,被称为“蛮”、“蛮僚”等。也有人认为他们与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东夷”中的一支“徐夷”有一定的渊源。而被广大畲族人认可的传说是,畲族的祖籍在中国广东潮州的凤凰山。
乌饭节祭祀(摄影:冯赣勇)
畲族的“畲”字,含有“烧荒种田”的意思。它蕴涵着畲族人民“四处迁徙、刀耕火种的历史和生活的艰辛。著名的史诗《高皇歌》叙述了畲族的起源和迁徙的经过。畲族人民在千百年劳动生活的发展历史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民族传统文化,而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打醮祭祀之一(摄影:冯赣勇)
畲族的传统节日是每年的“三月三”的“乌饭节”以及“封龙节”等。在福建上杭的官庄畲族乡,每年都要选择在农历四月十五日举行隆重的“封龙节”。相传这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给畲山“封龙”。封龙这一天,被当地畲族人称之为“集福建醮保禾丰收”的祭祀活动异常热闹。
打醮祭祀之二(摄影:冯赣勇)
畲族乡民在本乡的祠堂或家庙中,先是在民间乐队的伴奏演唱的音乐中,焚香祷告祭神祭祖;接着全村男女老少手举大旗敲锣打鼓地从祭祀堂中出来,围着稻田走上一大圈,这其间燃放的鞭炮连响成片,震耳欲聋。象征着国泰民安,人畜兴旺,生意兴隆,读书高考名标金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封龙这一天,畲族人还有禁用铁器,禁挑粪桶的习俗,并且不下地劳动,可见畲族人是多么重视这个民族传统节日。
畲族少女(摄影:冯赣勇)
在封龙节上,畲族乡民还群聚预定地点或登高举行赛歌表演。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二重唱等,畲族人也把二重唱称作“双条落”。山歌基本是七言一句,歌词有严格的韵脚,男女唱歌最喜爱的是用“假声”来清唱。
畲族舞狮之一(摄影:冯赣勇)
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明珠。在祭祀求神拜佛,招待客人,节日或平时的生活劳动中,人们都以歌对话,对答如流。而情歌对唱更是畲族青年寻觅情侣的重要方式之一。
畲族舞狮之二(摄影:冯赣勇)
难怪畲族有“畲家男人要娶亲,不会唱歌就别来”的说法。搞对象时要情歌对唱,而定亲后更是歌不离口。新郎家迎亲的队伍,从启程开始,到女方家办酒席,新郎面临的难题数也数不清,若非能歌善应者,很难闯过迎亲的一道道难关。
畲族舞狮之三(摄影:冯赣勇)
畲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开展的十分普及。其中像舞狮、武术等活动自明朝洪武年间开始,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每逢春节和每年的“三月三”乌饭节,畲族乡民身着自己编织刺绣的服饰,敲锣击鼓,燃放鞭炮,欢聚一堂,进行舞狮、武术的比赛。
畲族舞狮之四(摄影:冯赣勇)
世道沧桑生生不息,如今的畲族舞狮、武术运动,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程式,伴着节奏强劲有力的锣鼓,造型威武、生动可爱的“雄狮”,在 “大面和尚”与“猴子”的逗引下,做出腾空、撕咬、翻滚、跳跃等动作,表演者之间其默契诙谐;技艺高超的演技妙趣横生,令人百看不厌。
畲族武术之一(摄影:冯赣勇)
畲族舞狮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狮子下山、狮猴相会、狮猴戏和尚、狮猴归山等套路,它是一项融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民族体育活动。舞狮的表演者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较为高超的表演技巧。表演时多为两人一组,一头一尾地构成狮子的身型,身披狮衣下的两个演员在腾、闪、跃、扑、翻、滚等一系列连贯的动作,都要配合的相当默契,特别是在狮子立起的一刻,往往也是最精彩的瞬间,一人要站在另一人的肩上,这种高难度的动作,如果没有一方结实的身体和二人力量的协调是很难表演成功的。
畲族武术之二(摄影:冯赣勇)
难怪每当一场舞狮表演完,表演者个个都大汗淋漓,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劳动和矫健的身姿为欢庆传统佳节的畲族乡民们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和美的享受。畲族舞狮除在畲乡村寨的传统节日中比赛表演外,也曾多次参加中国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表演项目,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而且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畲族武术之三(摄影:冯赣勇)
在风光秀美的畲乡山寨,畲族乡民在舞狮的表演中还要穿插着一些武术项目的演练。畲族武术的表演项目很多,畲族人民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各种武术项目发扬光大,硕果累累。
现场工作照(摄影:胡晓飞)
畲族武术有拳术、棍术、刀术等门类,重在强身健体,防身护身,功防别具一格,虎虎生威,阳刚之美一览无遗。拳术以“八法拳”为主,有“三箭摇角”、“十二劲功”、“铁牛入石”等八个套路,还有“翻门拳”、“六九拳”、“勒步拳”、“五虎下山”等。其中“五虎下山”内容包括“猛虎拜月”、“猛虎献拳”、“猛虎掏心”、“猛虎打滚”总共108招。打法灵活多变。
爱习武青年(摄影:冯赣勇)
畲族棍术以“钟家棒”最具特色,它包括“开武子五棒”、“柳叶子棒”、“七星子五棒”等。钟家棒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上杭畲、汉起义军钟三、钟子仁训练义军所创。这个棒在各门棒派风格、八法的基础上创造棒法密度,稳、准、快的棒术,打击敌方,前所未见,畲民为纪念畲族首领钟三和钟子仁一代宗师,把它取名为“钟家棒”。此外,还有连环棍、金龟点水棍、三节棍以及刀术、杷头勾刀对打等,惊险精彩,令人叫绝。畲族的传统武术真可称得上是中国少数民族体育中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畲族妇女(摄影:冯赣勇)
畲山的山高水美,养育了几十万的畲家儿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艺术宝库,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上杭畲乡的传统武术中,气功的表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于这项运动在中国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多次获奖,因此为畲乡争得了很大的荣誉。
畲族硬气功(摄影:冯赣勇)
气功是中华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独特项目。畲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通过练气、运气、练意等练功方法,达到了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效果。官庄畲族乡民蓝昕泉就是一个祖传三代的练功者。他表演的“肚压千斤”与“头顶开花”两个项目异常精彩,深受畲族乡民的欢迎。
摄制组与民委同志留影
气功表演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主要是在欣赏时,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较强。由于表演者的肉体之身要承受令人不可思议的耐力,因此给人以非常刺激的观感。实际上,气功也是一项既科学;但却要付出长时间的坚苦锻炼而成的运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恐怕是对气功等体育活动的最好写照。
闽西永定土楼(摄影:冯赣勇)
“肚压千斤”表演时,表演者背躺在平放着非常锋利的钢钉板上,腹上放一块坚硬的巨石,助手抡起大锤,毫不留情地向大石板砸去,石板断裂,而人却安然无恙。“头顶开花”表演时,表演者头顶五、六块建筑用红机砖,通过意念引导的作用,运用丹田之气的中宫直造法,头顶百会穴就能出神入化,力擎千斤。此时,他的助手一锤砸下,五、六块砖头立刻砸断,表演者却完好无损。
土楼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畲族的“乌饭节”是畲族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上杭庐丰畲族乡,每到“三月三”,乡民们用一种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以祭祀缅怀祖先。“乌饭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唐代,畲族的先民、首领雷万兴等人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只得靠吃一种叫“乌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最后胜利。后代为纪念他们才把三月三作为节日。节日期间,畲族乡民聚集在宗祠家庙中通过舞狮表演、山歌对唱、民族舞蹈等各种娱乐活动来庆祝畲家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盼望着年年五谷丰登,畲家人畜兴旺,幸福安康。(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北京麦子1.8千0
文小象5.6千12
私享世界6.7千11
皓蜀黍是个怪蜀黍1.1万17
伊人舞剑行天涯1.4万13
马小样的後花圜8.3千17
保温瓶11.4万25
方小姐的秘密花园9.8千17
陈美辉说2.4千12
微笑灿若春花6.7千12
开手排挡的老头6.7千19
许窝垭327.2千11
小樱子angel1.0万12
灵龙谷景区3.2千12
萤火虫团建5.4千10
小丽寻觅记2.8万11
南鸢北燕8.4千35
云游四海翁5.9千12
浅若夏沫447.8千11
阝可阝击3.8千9
若有所思CS3.5万12
HiBorn1.1万13
在水一方056.7千12
小丽寻觅记5.4千12
在水一方053.7千12
带你去远方看风景6.2千12
带你去远方看风景4.7千11
陈美辉说4.9千11
韦苡珊8.2千18
夏之愉悦5.1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