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古道#嘎的拉山,帽子被吹飞淋成落汤鸡⑯
出发时间
9月
行程天数
20天
人均花费
5.0千
和谁出行
一个人
01Day13:边坝县—玉湖村
身处远离城市的陌生之地,每天重复着不知多少次的蹬踏,在这单调且富有节奏的行进中,从峡谷到山岭,从乡村到田野,心境也随着风景的变化而变化。
清晨整理好行囊退房下楼,很多店铺还没有开门营业,看到有人沿街推车叫卖早餐,赶忙取来保温杯,跑过去买了包子卤蛋,灌了一壶豆浆;
好多天没吃到像样的早餐了,趁热吃饱好有力气骑车,今天又要爬座山……
一路逆流(怒江支流)而上,两侧山坡林木茂盛,道路在山谷间蜿蜒盘旋,弯道一个接一个,视野也随之开阔;这比看不到尽头的漫上坡要轻松一些,不仅可以躲避太阳的暴晒,从心理上减轻了压力,爬坡也没那么累。
下午2点半临近山脚,紧挨着道路右侧出现几座低矮的民房,都比较破旧,要知道一路过来看到不少××援建的房子,××村党员活动室,名头显眼也很气派,甚至连厕所都是宽敞明亮的。
看现场情况,屋顶长有杂草,围墙破败,说明存在的时间很长了,想必是已经废弃了,但是见到有人牵着牛从房前走过,难道是为了放牧作为村民临时的居所,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半个小时后天色突变,环顾周围没有可供躲避的地方,只能继续往前;好在运气不错,在雨打湿背包前钻进了边坡下的管涵里,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当云层遮挡了太阳,可能就预示着一场风雨的到来。
行至今日,习以为常。
在涵洞里躲了约半个小时,云层散去重见天日,探出身爬上边坡,一抬头看到挂在车把上的雨珠闪闪发光,取下防雨罩和雨披,抖落掉雨水装进背包,沿着山路爬行;在阳光的照射下,地上的水气慢慢蒸发、升腾……
身处远离城市的陌生之地,每天重复着不知多少次的蹬踏,在这单调且富有节奏的行进中,从峡谷到山岭,从乡村到田野,心境也随着风景的变化而变化。
一场风雨过后,天地变了模样。
从山脚爬升到半山腰,对面的山尖上覆盖了一层白雪,确切说是冰雹。脚下所站的地方海拔4800米左右,浮云就在头顶上空涌动,仿佛伸手就能抽一团下来,挂在单车两边装上一双翅膀,带我越过山岗,乘风归去,消失在浩瀚的天际……
六点钟爬到垭口,路牌显示海拔4998米,不见太阳空气湿冷;这是改建之后的新路,想必原来的垭口海拔更高。老式的垭口路牌都比较高,远远就可以看到,换成现在这种双杆,相比减少了风阻,提升了稳定性,但失去了象征垭口的“气势”。
除此之外,经幡、隆达、哈达、风马旗也是在垭口常见之物;在藏民族文化里,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都离不开这些,比如:转山、拜湖、煨桑等等;
近些年来关于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始出现禁止撒龙达挂经幡,但问题不是出在这种行为上,根源在于市场上劣质的商品,忘记了初心!事实上藏民族的生活方式恰恰很环保,这一点在牛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雨水模糊了眼镜,看不清前面的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转过头看到路边有人影闪过,顾不上放好车跑了过去,迎面碰上被头巾捂得严严实实的那人。
她指了指门口的黑帘子,我便一头扎了进去,进屋摘下眼镜什么都看不清,等擦完戴好眼镜,发现角落里有个男人正在打酥油,一边忙一边招呼我坐下来,晚些时候雨渐渐小了,女主人才风尘仆仆地赶牛回来,此时加我屋子里一共四人。
晚上女主人做了面糊糊,里面有牛肉和面条,男主人怕我不习惯拿来糌粑,并教我如何捏;一开始遇到的戴围巾的那个人在洗脸,这时候才看清原来是他们的女儿。
我进门后一直忙着收拾被雨水打湿的柴火,他们对我的突然出现很好奇,男主人略懂汉话,聊天中说起还有一个孩子在昌都念高中,并拨通的电话和他儿子通了话,说到手机出了问题想让我帮忙看看(估计是男主人想换手机了)。
一直聊到夜里9点,我以为大家都会住在房里,毕竟有位置有被褥,女主人关了灯,跟着老公和女儿出了门,这才明白一家人另有住处,伴着房顶窜来窜去的老鼠声,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唐蕃古道第十三天#
边坝县到玉湖村 ,里程55公里,累计882公里,均速8.4m/h,累计上升1085米,海拔范围3545米--4965米,出发时间8:59,结束时间20:04,运动时间6小时32分钟
今日开销:65元住宿:借宿村民家30元购物:苹果月饼24元
推荐阅读
指路_骑行旅行修行6.9千8
指路_骑行旅行修行6.8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