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南极——另类圣地
南极洲

南极——另类圣地

出发时间

1

行程天数

16

人均花费

7.5万

和谁出行

夫妻

写在前面:

花甲已过,却从没出过远门儿,最远,只打卡于韩国、日本和泰国。这次对我们(夫妻)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在十六天的行程里,我们要借助海、陆、空交通工具,去完成一次四万多公里的探险旅行,远到如果丈量的话,整整绕地球转了一圈儿还有余。

南极,源于儿时异想天开的憧憬,更为夕阳时迫不及待的圆梦。

确定南极行之后,做了不少功课。首先,要在南极最好的季节夏季去,其他时间是南极的冰封世界。其次,要分析船只的大小及等级。船大超过500人时不能靠岸,承载人多在南极登陆会受到限制。南极条约IAATO相关规定:在南极海域所有登陆点同时登陆人数不得超过100人。

也就是说,想与南极无距离接触的话,选择小点的船更好,登陆机会更多。因为在与南极大陆相连接的岛屿登陆了,才算真正踏上了南极大陆。基于此,我们确定要选择200人以内的船。于是,亚特兰蒂号载客(198人)和海钻石号载客(197人)作为备选被锁定。之后又不厌其烦的浏览于网上,查找口碑好同时又符合我们备选条件的极地探险船。

最终,我们跟随夸克公司——海钻石号考察探险船,完成了南极圆梦的夙愿。

2020年1月18日,启程南极。

此行团里分几条线路飞往阿根廷。我们从北京出发,芝加哥中转,休斯顿经停,再转机至阿根廷的布宜若斯艾利斯集结。最终,从布宜市飞往乌斯怀亚登船。全程在飞机上度过长达30多个小时,这是人生中第一次特殊的飞行。

北京——芝加哥,中午12:15起飞,因有过乘机晚点的记录,早早到达,稳稳的提前了4个小时。机场值机处还未上班。

芝加哥飞往休斯顿途中,窗外亮丽的一抹夕阳红。

休斯顿机场也叫乔治.布什洲际机场,老布什生于德克萨斯州,机场大厅中专门设有乔治.布什塑像及生平介绍。

休斯顿至布宜若斯艾丽斯航班上,首次感受美国老年空乘优质服务,这班飞机的时间长达10小时有余。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老有所为的工作状态,很令人钦佩。

阿根廷时间1月19日中午,抵达布宜若斯艾利斯。18日离京时是隆冬,19日到布宜是盛夏,两个距离相差最远的国度,时差整整相差11小时。

布宜(也称布市、布宜诺斯、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首都,她有很长的名字,多达21个字(圣迪西玛特立尼达德圣玛丽亚港布宜诺斯艾利斯)。本国人也多称——布宜诺斯或BA,而外国人则更不能驾驭这沉冗的全称。当然,长自有长的涵义……

入住市中心喜来登酒店。

舟车劳顿,在此休整一晚。五星级酒店的舒适度,充分缓解了26小时空中飞人的疲惫。布宜的导游林先生引领我们下午3点多入住酒店,他告知大家晚7点吃饭,中间这几个小时可以洗漱休息一下,但不要睡觉,并加重语气重复说:“不要睡觉哦”。

不要睡觉,一定有他道理。正好利用晚餐前,这段宝贵时间街上走走,喜来登对面的雷蒂罗火车站。

雷蒂罗火车站,步入大厅时,瞬间被恢弘的气势与细腻浪漫的建筑风格所吸引。独具匠心的法式建筑,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是公认的阿根廷著名建筑之一。

布宜街景

很奇怪,布宜街头人很少,导游说阿根廷的大中小学,夏季的12月初到次年的3月初,整整三個月是暑期放假。而大部分人在这期间会选择外出度假。

布宜街景

布宜街景

布宜的街头,随处可见大奔驰公交车,市容干净整洁,鲜花盛开草坪碧绿,行人步态从容缓慢。也许因为暑期,这座城市显得出奇的宁静。对了,这里有烟民的福音,在布宜只要是室外,无论大街小巷不禁烟。

著名的纪念钟塔,在1982年马岛战争前称为英人钟,有8层,高75.50米。这是1910年五月革命百年留念时,当地英国社区馈赠布宜的礼物,英式风格,非常美丽。

夜幕降临时,纪念钟塔灯火齐明,灯光在静谧的夜空中闪烁却不耀眼,在斑斓的灯光和朦胧的月色中,似乎感受到这个拉美国家浪漫而又温婉的气质。

晚上一觉天明,果然时差一下就倒了过来,第二天立感精神十足。倒时差,这是经验之谈不能小视。果真有团友未听忠告,进门就睡,而落得没观美景、没吃晚饭、关键是午夜清醒,哈哈,时间还与国内在同步。

金属钢花,是必打卡之地,钢花是利用再生资源制造,根据太阳能蓄电原理,每天日出而开,日落而闭。其实钢花对我们来讲只是一个景点而已,但导游细说,钢花的设计者其实是有独特的创意,作者通过这朵钢花表达,希望当年的阿根廷尽早渡过金融危机,使经济复苏,像钢花一样常开不谢。另外,以金属作为钢花材料,是呼吁阿根廷以及全世界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所以,这朵钢花便含有深刻的寓意了。

路过七九大道车子没有停留,只拍下大道的一小部分(2条车道)。从车窗往外目测,感觉有很多条隔开的车道。据导游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道,只算車道宽约140米,加上绿化地帶宽约168米。最宽地方总共22条車道。比长安街还要宽,一晃而过的感觉没有长安街的宽度,但这些公诸于世的数据应该无误,车道及隔离带较多,使视觉的宽度大打折扣而已。

七九大道是为纪念阿根廷1816年7月9日独立而命名。

雅典人书店,这里原来是个歌剧院,后改为书店。2000年时重新装潢设计,穹顶壁画由意大利画家萨纳雷诺·奥兰迪绘制,主题象征爱与和平。

雅典人,是出版社名称。正中央原幕台改装后供读者休息,人们在这里阅读、小憩或品尝咖啡。

书架错落有致,书籍浩如烟海。优雅静谧的环境中,有不少是游客,都是为一睹雅典人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当地人或是游客,当人们身心融入其中时,心灵会得到极度的滋润。

书店分为四层,整个建筑尽显豪华高雅,更象一座浓浓书香的艺术博物馆。

英国时尚杂志在2012年世界上最漂亮书店评比中,雅典人书店获第二名。

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在全球最美书店评比中,雅典人书店获第一名。

诺大书店,终于看到熟悉的面孔——二楼有售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的钢琴曲唱片。

琳琅满目的书籍中,也不乏小读者的各种读物。在阿根廷,人们对书的需求很高,喜欢阅读,喜欢实体书店,而不喜欢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比如电脑或手机。整个布宜诺斯艾利斯书店的密集程度,排全世界前四名。

五月广场—玫瑰宫也叫总统府,是总统办公之地。总统是否外出就看上面国旗的升降,我们来时总统在办公,因为旗子在飘扬。导游讲,总统上班乘坐直升飞机。

总统府正门前是五月革命领导者之一、国旗设计者贝尔格拉诺将军骑在骏马上的铜像。1938年,阿根廷议会决定,将贝尔格拉诺将军逝世的6月20日作为“国旗日”以此纪念这位开国将领。

五月广场——图中右侧大楼是布宜市政府,左侧白色建筑有整齐拱门的,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总督府。现为五月革命历史博物馆。

五月广场——天主教堂内,大主教正在做弥撒。 

五月广场——天主教堂外,肃穆的墙壁上挂有熊熊燃烧着的火炬,这就是著名的“阿根廷火焰”。这火焰是1950年为纪念圣马丁逝世100 周年开始点燃的。火焰下面的铜字是:“这里安放着圣马丁将军和独立战争中其他无名英雄的遗体”每到国庆日、名人纪念日以及平日里,人们都会前来教堂缅怀和祭奠。

五月广场——金字塔尖型纪念碑高13 米,是为纪念在1810 年五月革命中献身的爱国志士而修建。塔尖上矗立着一座自由女神塑像。这里被阿根廷人视为共和国的心脏。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同时诞生,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来到广场,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成立拉普拉塔临时政府,从此开始独立。是阿根廷的象征以及共和国独立的纪念地。很多历史性建筑和政府机构也都在这里。

我们到广场正值中午,来往游人熙熙攘攘。

博卡区——阿根廷著名足球俱乐部博卡青年队就在这里,这是博卡主场的一个入场口,门口上方悬挂着博卡青年队的队徽。阿根廷博卡足球俱乐部,建于1905年4月3日。世人皆知,这是一支久负盛名的世界级足球队。

博卡青年队主场也叫“糖果盒”可容纳观众三万八千人。场外周边路窄人多车水马龙,想给“糖果盒”拍一张完整的照片都很难。

行车过程中拍下博卡队训练场地,导游历数了博卡青年队的历史以及曾经的无数荣誉,这其中有许多阿根廷球星的名字,我虽不懂足球,但能记住马拉多纳和梅西的名字。其实在中国,这两人的名字已尽人皆知。

马拉多纳与梅西,这两位足球巨星都曾是博卡青年足球队队员。导游在介绍两位天才球员时这样做比喻:马拉多纳踢球风格是“蛮牛式”,而梅西则是足球场上的“幽灵”。

这位带伤坐轮椅的老者,想必一定是铁杆的博卡球迷。

阿根廷人对足球的热爱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小小篮球场一样把足球踢的风生水起。

博卡区的“卡米尼托”街,据说是世界十大上镜率最高的景点。不足三百米的街长,却宛如走入色彩斑斓的奇异世界。小街外墙用明艳色彩粉刷,墙壁的浮雕和壁画栩栩如生。二楼阳台招手塑像是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名号为方济各。他也是首位出于拉丁美洲的天主教教宗,且是首位出自耶稣会的教宗。

此景点是“卡米尼托”街最具标志性的游客打卡地。

小楼上及小街两边的雕塑随处可见。

这条街也被人称为海员街。工人大都来自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他们所搭建的房屋带有浓郁的欧洲建筑风格。多色彩是把涂刷船只剩余的各种油漆带回家,用于涂刷门窗建筑及街墙的艺术涂鸦,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多彩街。由此可见,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依然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对美的追求。

街边阳台三人塑像分别是:左起马拉多纳、贝隆夫人、探戈之父卡洛斯·卡德尔。可见当年的马拉多纳,在阿根廷也是万众瞩目,风光无比。

确切的说,这里既是阿根廷探戈舞的发源地。博卡是河口的意思,一直是码头工人、水手聚集居住的地方。因此,这个百年前曾经被正式划为船舶停泊处的博卡区,汇集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舞蹈和音乐,在这个混搭着欧美风情的特色街区中,拉美的热情奔放与欧洲的高贵优雅,渐渐地被和谐统一。形成了阿根廷探戈——激情、性感、典雅、含蓄相交织的独特风格。

探戈出身卑微,最初是在港口等社会底层场所表演,被上层社会不齿,但这种表演逐渐形成一种艺术形式为各阶层大众所青睐,其魅力无法抗拒。在布宜的街头、小巷、公园及景点,有人的地方都会回荡着迷人的探戈舞曲和热情奔放的舞步,舞迹无处不在。时至今日,探戈已作为阿根廷国粹向世人展示。

精彩的街头探戈,曲调时而奔放时而忧伤。阿根廷人90%都具有白人血统,是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的后裔,他们借助忧伤的舞曲表达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一支舞曲完成后,舞者会向观众收取100比索。少点也没关系,但要给一些,这也是对舞者的尊重。

充满五光十色的涂鸦博卡区,不羁的艺术风格使这里别具一格,斑斓靓丽,除天空不能上色外,其他均可任意着色。离开人头攒动的主街巷,在“卡米尼托” 街的尽头,我也打卡留念。

布宜商业街百年咖啡老店,1882年开业至今已有138年历史。

终于寻到这家百年咖啡店,美美的品尝了一杯。出行以来,飞机船上都有咖啡,在家也煮咖啡,但都无法与之相比。老店咖啡入口的瞬间,享受到咖啡的极致。糖袋上有注1882是老店开业时间,一杯咖啡价格5美元。

在布宜的行程中,没有安排贵族公墓的游览,但我们寻机利用转商业街的自由活动时间,驱车赶往雷科莱塔国家公墓。 

正值盛夏的午后,艳阳高照下的墓园,没有一丝的阴霾气息。与我国风俗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墓地是阴府之地,一般不是祭日或清明不会涉足。更不宜让幼儿出入。但西方人有不同的理念,他们认为逝去的人升入天堂,如天使一般圣洁,带小孩子来没有丝毫顾忌。甚至贵族公墓周边的房价也因此而抬高。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周围的高档住宅区。

这是直对大门的公墓主道,路很宽也很长。

走入雷科莱塔国家公墓,即刻被其优雅的氛围所吸引,园内古木参天,黄杨碧绿,这是世界最著名的10座公墓之一。络绎不绝的游客穿行在纵横静谧的墓园。尽管这里逝者与游客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墓园内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有带团导游在解说,但都是外国人。若能听懂讲解,会了解更多长眠于此历史人物的故事。无奈,出国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不通。

两侧多排公墓间距不足两米,鳞次栉比的墓室紧贴一线。阿根廷这个民族,他们对死亡纪念之重视,要远远超过出生时的庆祝,因为他们认为出生时,人生刚刚开始,只有在死亡时,人生的过程意义才会完整的显现。

所以,通过这里的公墓也可窥见一斑,就是后人对逝者的隆重纪念方式。当然穷人也一样,但不会有这样的规格与奢华。

公墓又称贵族公墓,建立于1822年,占地面积10英亩,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里面安息着历史名人及历代精英,阿根廷建国以来的正副总统也安葬于此。公墓凭借着高贵的定位,成了身份、地位和荣誉的象征。

这里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主人公,贝隆夫人的墓室。这位阿根廷曾经的传奇人物,由于当时政局动荡,死后遗体被秘密送往欧洲,几经周折,最终从欧洲运回阿根廷,按照娘家意愿安葬于此。

艾薇塔,既是贝隆夫人,生平:1919年5月7日-1952年7月26日。享年不过33岁。她的一生充满神奇与争议,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小演员,到阿根廷总统的第一夫人,她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为穷人谋利益。她成立了社会福利机构,提供救济金、住房以及衣服给穷人。得到基金救济的贫苦大众把她视为女神,是当时阿根廷的精神领袖。但她的行为激怒了当时的军队和贵族。也因为艾薇塔致力于为穷人谋福利,她一直受到富人和中等阶层的排挤。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贝隆夫人在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

墓园的设计极其考究,东方人墓地多是墓穴之上立碑刻字缅怀,而西方人是以另一种方式寄托哀思,在墓室之上雕塑圣母像、十字架、耶稣及天使等,有些逝者会被放大原型塑成大理石或铜塑,放置墓室之上,这是一种更直接的纪念形式。

这里的陵墓已不仅仅是祭奠场所,而集文化、信仰、艺术于一身。许多雕塑别致的构思,不乏艺术名家之作,满园墓室精致,似一座座微型的艺术宫殿,也因而吸引了各国游者前来观赏。我们是为贝隆夫人而来,但没想到整个墓园的人文气息、艺术氛围以及欧化的建筑雕塑,令人叹为观止。

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中是"空气清新"的意思,在去南极途经布宜往返的短短两天中,就喜欢上这个美丽的城市,她既充满着南美风情,又散发着欧洲的浪漫,因她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早年有西班牙及意大利等各国移民的加入,使欧美文化逐渐融合一体,有多元的文化魅力与生命力,布宜远离欧洲,却能如此的神似欧洲,因而有着“南美巴黎”的美誉。

此次布宜之行,感受到阿根廷举国上下以探戈和足球为荣为傲,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或运动形式而存在,更是深植于每一个人内心的阿根廷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已融入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

布宜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观赏和了解,短暂的两天时间只能是走马观花,有许多擦肩而过的遗憾,深感意犹未尽。

1月20日晚,布宜至乌斯怀亚飞行了3个多小时,飞机很小,乘客满载不到200人,旅游旺季时一天最多有五——六个航班。

我们抵达达乌斯怀亚,当地时间已近10点,夜幕刚刚降临。

乌斯怀亚唯一的中餐厅——竹子餐厅,凡中国游客基本都在此用餐,可想而知在旅游季这里生意的火爆。餐厅很会经营,用餐形式为自助餐。

帝王蟹,80美元(大),40美元(小),如果爱吃海鲜,两人还是选大的。

回程时,品尝了心念已久的帝王蟹,味道很鲜美,吃起来比任何一种蟹类都要爽,主要是蟹大肉很多。但帝王蟹并不是随时都有,因为阿根廷对帝王蟹的打捞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我们在回程时提前预定,才能吃到如此的美味。

竹子餐厅和蔼的阿根廷老人,他烤的羊排色、香、味,是我吃过最棒的没有之一。我们去南极往返乌斯怀亚的三餐都安排在这里。每餐必点一份烤羊排,而且一定要肋排哈。在最后一餐吃了大半只帝王蟹后,我还居然又点了一份羊排,美食捕获了胃口无法抗拒。

圣马丁大街,当年流放到这里的犯人囚禁之地,现已重新装饰,修整为博物馆。

乌斯怀亚邮局,我们在这里寄往北京的明信片,每张邮寄费6美元。

邮局窗外,偌大的涂鸦墙。

乌斯怀亚港口前的售票亭,这里买票,可以乘坐快艇海上观光,去鸟岛、海豹岛、企鹅岛……,最重要的是,可以去看世界尽头的灯塔。

小城主街道的纪念品商店,其中旅游指南、纪念册、冰箱贴、明信片,应有尽有。

偏远的小城,依然有见贝隆夫人塑像,在阿根廷,艾薇塔家喻户晓。

“阿根廷国家三号公路尽头”的标志牌,上面标注:这里是泛美公路的终点,距布宜诺斯艾利斯3,079 公里,沿泛美公路北上至美国阿拉斯加则有17,848公里。

这条穿越之路,不知是多少旅游达人及自驾者的向往之旅,这是一条具有挑战性穿越的公路,能在泛美公路上自驾一次,是很多自驾者梦寐以求的心愿。但据了解,真正实施很难,因为整个泛美公路沿线,要穿越10多个国家地区、沙漠无人区以及热带雨林等,精神体力是一方面,沿途治安也是不可小觑的因素。

这条夯实的土路是3号公路的终点,也就是美洲大陆人类陆路交通活动的最南端。

坐落在火地岛公园内的邮政小屋,是世界上最最南端的邮局,在此可将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

景色怡人的拉普拉塔河, 拉普拉塔,在西班牙语里是银子的意思,也称为“白银之河”或“银河”。

看似静静的罗卡胡,远处的蓝天白云、朦胧的山脉以及眼前此起彼伏的排排浪花,这静与动的美令人流连忘返。领队告诉我们,湖的对面是智利,一湖连两国。

壮观的马尔帝斯冰川,我们回程时,专为它而来。

在去往马尔帝斯冰川观景时,崎岖山路上出现一片怪树林,东倒西歪、形状怪异,像群蛇乱舞,据说这奇妙的景观,是因常年的强劲风速所致。也有称其为“醉汉林”。

马尔帝斯冰川下面的无遮蔽地带,生长着大片绿茸茸的苔癣。原始风貌一览无遗。

前面是乌斯怀亚港湾,远远望去天衣无缝,云海一体,极地风光无限。

布宜候机厅,小小男子汉。

布宜候机厅,小兄妹各自身背自己的背包和用品,还在帮助妈妈推着行李箱,行程中有很多这样的画面,小小年纪懂得自立和分担,令人欣慰。 

机场安检排队时,所见温馨至极的画面,父亲怀里的小天使,出生只有14天。是航班上最小的乘客。

美丽的海豚鸥——Dulphin Gull,因其鲜艳的鸟喙,也被称为红嘴鸥。它们喜在泥泞含沙的海岸边,以淡菜贻贝和腐尸为食。乌斯怀亚海边漫步着许多海豚鸥,或起飞或漫步,气定神闲。

乌斯怀亚海边,岸上依次排列着各国探险家的半身塑像及辉煌的探险经历。他们面向大海,静静地注视着平静的港湾,似乎在给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没有他们,人们对第七大陆的认知,不知要错后多少年。

乌斯怀亚,这个安静的似乎有点清冷的小城,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3200公里,但距离南极大陆只有800公里。正因为她特有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人类前往南极的启程地,也是所有船只,在这里停泊的驿站以及补给的重要基地。任何一个想从水路去南极的人,都要从这里坐船前往。

这里在100多年前还是蛮荒之地,因其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很长时间内没人愿意来这里定居。阿根廷政府只能把重刑犯人流放此地。乌斯怀亚主街道上,圣马丁大街当年囚犯监狱以及火地岛公园中的小火车,都留下了当年犯人生活和劳动的印记。

现在,近八万人口生活在乌斯怀亚,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的城市依山傍水,使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与比格尔海峡之间的这座小城,散发着清新自然、质朴宁静的气息。这个吸引了全世界对地球探索的小城。正因为她与众不同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地球上最南端的城市,也有称为世界尽头,更是世界的天涯海角。

我们是一月下旬到达乌斯怀亚,这是她最好的季节,平均温度6-15°,我们在此停留时,天气很好,穿一件抓绒外衣或薄羽绒服足以。

1月21日,乌斯怀亚港口,水天一色,白云缭绕。海钻石号送走上一航次极友后,在那里静静的等候着我们。

5层标准方窗房,10天往返南极,这里便是我们的栖身之地。

下午4点登船,501房间,大约19平米左右,宽敞明亮是船头第一间客舱,方便去甲板、多功能厅、船头瞭望室及船长驾驶室。行前准备时还在想,风大船摇,是否要直接睡地上。其实多虑了,两张床与船头成90度。这样在过魔鬼海峡的摇晃时,不会滚到地上。这个房间及位置另我们兴奋不已。

房间每天都有客服打扫,使凌乱的屋舍干净整洁,暖心的是,枕头上每每会留下一块儿巧克力。

楼道及各楼层的扶手上都放着防晕呕吐袋

当整个行程的巡游和登陆结束后,雪地靴整齐摆放自己房间门外,船方消毒后统一收回。

穿靴提示:一定要将防水裤腿放在靴子外面,因为下冲锋舟登陆时,有时海水较深,防水裤在靴外不易灌入靴内海水。

探险队员和大家见面,没想到在众多的探险队员中,有位来自北京的 “女探” 正在做自我介绍。她是我们南极行的摄影指导王云老师,后来才知她很厉害,哈哈,不是人很厉害,是照片照的厉害,国际评委,获奖无数。

全部探险队员都身兼数职,个个都是多面手。他们中有鸟类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地质&冰川学家、历史学家…...可谓是天文地理,人才济济。

登船后第一课,救生衣使用及实操,这是船行前的重中之重。

五楼多功能厅,探险队长授课,防落水,上下冲锋舟时“水手式”握手,这是第一次知道“水手握”对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各种科学讲座在此进行。

鸟类学家在授课

地质&冰川学家在授课

三楼主餐厅,餐厅入口两侧消毒装置,每餐双手必消毒。这对封闭式的船只来讲尤为重要。

欢迎晚宴西餐品种

欢送晚宴西餐品种

安静的四楼小餐厅

比起三楼大餐厅,显得舒适而富有情调。

船长晚宴我们点的惠灵顿牛排,每个桌上都放有中国老干妈辣酱及腐乳,这种中西合璧的吃法贯穿整个行程。在航海中,辣酱和腐乳最初仅仅是锦上添花,但行程还未过半,它已是雪中送炭。顿顿西餐少了食欲,老干妈辣酱及腐乳解救了大家。不过船方很照顾我们这船中国人,每天会有五香煮蛋、大米粥和类似汤面等食物。

当晚要过德雷克海峡,船医针对不同乘客发放晕船药。

三楼餐厅外,每天会发布次日活动安排。

四楼提供咖啡和热水,一些自费酒类也在这里。

四楼咖啡厅,第一天登船时的甜点,平时也会有甜点粥和方便面等食物,不用担心饿肚子。

船上多处备有姜糖,可随时品尝。此行对姜的情有独钟,是源于之前看过南极游记中的友情提示。

往返德雷克海峡,我们是咖啡厅的常客,尤其每天吃点腌制的嫩姜片,对防晕止吐很有效。(餐厅、咖啡厅都有备)

六楼船头瞭望室,这里视野开阔,航线前方一览无余。还有架钢琴,可以即兴弹奏,端来一杯咖啡或红茶,惬意且享受。

六楼船尾吸烟区。我另一半除了吃饭睡觉及听课,基本活动区域就在此,美其名曰“打鸟”。

七楼船长驾驶舱。船长是位英国绅士,幽默无比,只要不影响他工作,可以进出自由,甚至可以佯装船驾过把瘾。

此外,1-2楼是船上工作人员区域,3-4楼是舷窗房,5-7楼是方窗房、阳台房及豪华客房。船头及船尾甲板,大型庆祝酒会在此举行。

海钻号是一艘中型观光型探险船,甲板楼层:7层,排水量:8282吨,船身长度:124米,宽:16米,航速:15.5节,抗冰级别:1D,满载游客:197人,探险队员:20人,全部船员:144人。冲锋艇:18艘。船始建成于1986年,2016年又做了现代化设施的装修改造,是美国夸克公司所属的探险邮轮。

此行我们之所以选择海钻石号,基于三点:1、它有极大可能穿越南极圈。2、有较多的登陆机会。3、房间约19米,大而舒适。海钻石探险船不属豪华一类,但船内各方面设施都很齐全。

1月21日晚六点,海钻石起锚,暂别乌斯怀亚。

驶入比格尔水道

夕阳中,乌斯怀亚慢慢消失在远方,落日的余晖把比格尔水道映衬的温柔恬静,没有一点波澜,但我们的心却不平静,兴奋得像孩子,穿梭在各个楼层及甲板上,神秘的南极之旅就此开始……

比格尔水道

比格尔水道

午夜即将进入德雷克海峡

“......清风吹拂,白色泡沫飞扬,浪沟自由追逐,我们最先爆发,进入寂静的大海......"

                                                                   — 来自《古老的水手船歌》(1834)塞缪尔.泰勒

德雷克海峡,对任何一个想去南极的人,都有着强大的、无可排除的心理障碍。坐船前往南极,它是必经之路。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这里常年风力在8级左右、浪高8至10米属常态,所以有杀人西风带和魔鬼海峡之称。海峡长300千米,宽达970千米,深度为5248米,是世界上最宽也是最深的海峡。历史上因它的凶悍风暴,曾让无数船只倾覆于此。

这条海峡在1577年被一英国人发现,从而找到了一条不需要经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新航道。也是南美洲进入南极洲的最近海路。从此,该海峡就以其发现者——英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命名。

在确定南极行之后,其实对德雷克海峡也心存恐惧,但每每想起随着年龄的增大,从精神及体力各个方面不宜再推迟,需尽快尽早去实施。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这里指的不仅仅是物质上,潜意识里的准备更重要,即不断建立和输入有利于战胜晕船的信心,不回避已知的风险信息提示,做足最坏境遇(八米风浪)的思想准备。相关的物质准备必不可少,如晕船药、防晕贴、调胃醒脑药等等。

另外,通过这次穿越德雷克海峡,有几点体会值得分享:

1、可以到茶室咖啡厅,人多兴奋,能分散注意力,缓解晕船不适。

2、可以随时享用船上备有的姜糖和腌制的嫩姜片,这对调胃止吐有很好的帮助。

3、晕船时不要从室内看海浪,摇曳的船与海浪之间的此起彼伏更令人眩晕。

4、以个人而言,往返德雷克海峡,无论风浪大小还是服用防晕药为妙。

登船当晚,探险队长见面会上告知,在通过德雷克海峡这两天,卫星云图观测没有大风大浪。但无风三尺浪,领队还是建议吃一粒防晕药,果然毫无感觉的一觉天亮。但船上依然有不少人晕船。

回程风浪较来时要大得多,除六层甲板外的其他甲板全部关闭。大家基本都在房间休息,咖啡厅人很少。整夜睡眠都在房间杂乱的交响曲中度过,桌上物品除固定的台灯外,全部落地。很不幸,在最后一天德雷克海峡航行中,有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士,在甲板摔倒致骨折。据说当晚风浪其实也只有5米。不可想象若8米风浪将是何种景象。

往返德雷克海峡,很幸运没有遇到大风浪,我们夫妇有小晕但无大碍,船上的各种讲座基本未缺席,这比预期的想象要好得多。

对于南极,一直以来,它的广袤、荒凉、奇特与神秘,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期待自己人生的某一天能踏上这片土地。

1月24日上午,广播告知,海钻石已驶出德雷克海峡,船上所有人都兴奋起来,因为德雷克海峡没有发威,似乎很温柔的放行,让我们穿过它无边无际的海域,真是意想不到,我们竟顺利的走近了南极半岛。

驶出德雷克海峡后,初见冰山矗立海上,偌大冰山夹在阴沉的天空与黝黑的海水之间,显得阴森压抑,它们孤独的行走在南冰洋的海上,谁也说不清始于何月何年。

但不同的颜色,说明它们有不同冰龄。

冰山露出海面的高度,只是海下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90%在海水下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消融速度而定,夏季,海上冰山消融快于海下,冬天,海下冰山消融快于海上,当出现头重脚轻时,为达平衡会发生翻转,互换位置。据说这种场面极其壮观但也非常危险。尤其对附近的动物及船只。

24日下午,原定的长城站登陆改为了巡游。

随着逐年赴南极人数增加,从2018年开始,登陆长城站要得到国家海洋局比准,不是所有来南极的旅行团都能如愿登陆造访。显然,我们进行巡游那一定是没有得到登陆批准,与原定能登陆计划有了出入,这很遗憾。

长城站,位于南设特兰群岛西南的乔治王岛上。建于 1985 年 2 月 20 日,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的第一 个科考站,夏天会有约 45 个工作人员在站上,冬天则有约 14 人在这里越冬。在站上会有一些研究, 比如气象研究、潮位测试、地磁研究、上层大气物理学研究、卫星图像研究等。长城站基地离北京 17592 千米,将近地球圆周的一半。

这个矗立岸边的大锚,是当年建立考察站抛锚停船后,便将大锚立于此地,作为永久纪念。

当天在长城站附近的巡游,水陆之间,近在咫尺,我们冲锋舟与岛上三名工作人员大声彼此问候:她们高喊:“你们好!”,我们直呼:“同志们辛苦啦!”有如见到亲人的感觉。虽然没有登陆,但在遥远的南极,这种互动似乎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站的距离。

帽带企鹅

帽带企鹅

帽带企鹅

帽带企鹅

长城站巡游后,我们见到了第一种企鹅——帽带,曼妙而呆萌的帽带企鹅,很惹人喜爱。

金图企鹅有鲜艳夺目的嘴巴,但我更喜欢帽带企鹅,头部独特的黑帽黑环,凸显了头部的清晰轮廓,使两只黑色眼睛炯炯有神。

在两天德雷克海峡穿越后,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船上张灯结彩。

船方为197名乘客准备了大年三十的传统美食—饺子。大家齐动手,在南极过春节,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没想到,探险队员都会包饺子。

哈哈,饺子不敢煮,最后改成蒸饺了。

魅力无穷的餐厅厨师长——崔西,为我们的饺子给她点赞!

年夜饭后,前台公告通知,明天大年初一,试图接近或穿越南极圈。早睡早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激动时刻。

早上6点广播叫早,告知大家海钻石即将进入南极圈,因天气恶劣海况复杂,无法打开船头前甲板,庆祝进入南极圈的鸡尾酒会,改在六层船尾甲板。

2020年1月25日晨7点,天气阴有零星小雪气温1°,海钻石号带领我们穿越了——南极圈66°33’49”。

空中飘的雪花似小冰渣化成小雨,在凛冽的寒风中,探险队长尼奇激动的宣布:“朋友们,此刻我们已穿越了南极圈”! 甲板上激动人心的沸腾场面。尼奇还带领大家向发现南极大陆的探险英雄们致敬!这个环节很令人感动,所有来南极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些人类的探险先驱。

生活本该是一场大胆的冒险,感谢海钻石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恶劣的天气中把我们带入地球之巅——最遥远的南极圈。

本来还准备做一次登陆,但因海况复杂冲锋舟几次试水,都因风大浪高无法试行,不得不放弃在南极圈的巡游和登陆,其实这是最大的遗憾。但反过来想,在恶劣天气中我们能穿越南极圈已该满足。在南极就是这样,一切都是未知的,都要看天行事,天气主宰一切。

此时的心,无以言表,有生之年终于圆梦南极!对于海钻石的选择,值得庆幸,它没有辜负我们。

在淅沥的小雨中,目睹船工起锚,告别南极圈。这面迎风招展的南极探险旗,在行程结束时起拍价100美金,最终竞拍410美元,被一美女极友获得。

起锚后的海钻石,突然被两只齐头并进的座头鲸紧紧追逐。

眼前的座头鲸连头部都露出水面,我们在船的左侧甲板观鲸,看其喷出巨大的水雾。鲸鱼喷水,有说是在嬉戏玩耍,有说是在呼吸换气,还有说是在筛留食物,即:将捕食磷虾同时吞入的大量海水,闭合嘴巴之后,再将海水排出,留下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吞下。似乎后者更有道理,在专家授课时也有这样的讲解。

这两只鲸鱼轮番表演,似弥补我们未能在南极圈登陆的遗憾。能进入南极圈的船只不多,这鲸鱼见到我们也很兴奋。

在护送海钻石一程后,鲸鱼以下潜前的完美谢幕与我们道别。

明天1月26日,我们将第一次登陆,目标——彼德曼岛。

1月26日上午,户外无风气温3°,虽无太阳但也算风和日丽。因为在南极阴天是常态,全年只有20几日是晴天,所以今天的天气已是非常之好。为安全起见,每到一处,探险队员会先行下水,了解海况试行后,大家再下船登上冲锋艇。

来南极前,在选择船只破冰等级时,还在纠结海钻石的破冰级别较低。其实一月份的南极,正如探险协会老师告知的那样,冰已融化无需破冰。这些散落海面的浮冰也成为海上一景,把静静的海面点缀得冰魂素魄,宛如仙境。

穿梭在浮冰中,冲锋艇与浮冰强力相撞的震动及响声,着实让我们有些恐惧,在强烈的冲撞摇摆中,不能慌乱,我们紧紧拽住安全绳索,体验了一把冲锋舟破冰前行的小小刺激。

Petermann彼得曼岛长不到 2 公里,由最早搭乘蒸汽船的德国捕鲸和海豹远征队于 1873 年至 1874 年发现,以德国地理学家 August Petermann 命名。

静静的penola海峡之中,由远而近的冰山、岩石、港湾、企鹅以及阿根廷科考的紧急避险的红色小屋。似一个强有力的臂膀,把海钻石号紧紧的拥揽在山水之间,绝妙之美景映入眼帘,这是一幅无法复制的画面。

仰天大叫的企鹅,不知在诉说着什么?有说在唱歌、有说在求偶、有说失去了小企鹅,也有说……在南极,有许多匪夷所思的动物行为和故事,是鲜为人知的,还有待于人类去了解。

巡游时,美景目不暇接。

彼得曼岛,我们看到最多的是食蟹海豹。

它们分布于南极大陆周围浮冰上,随着浮冰移动。

食蟹海豹看上去慵懒肥胖,体重约200——300公斤,体长在2—3米之间。是鳍脚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高枕无忧

寻声张望

蓦然回首

这是一只颜值高的小鲜肉。

食蟹海豹并不是吃螃蟹,只是名字而已,在南极没有蟹类。

在浩瀚的南极洲的海水里,生活着无数的磷虾,是一种粉色的小虾,包扣鲸鱼和企鹅,都已磷虾为主要食物。

哈哈,不知是否在与我们打招呼。

穿梭在浮冰中的冲锋舟上,我负责视频,另一半拍下食蟹海豹呆萌的画面。

彼得曼岛,我们遇到的第二种企鹅——阿德利企鹅。

他们与帽带企鹅有个共同点,均为黑白两色,眼睛也很突出,不同的是帽带企鹅是黑眼圈,而阿德利企鹅是白眼圈,看上去有点傻傻憨憨。

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三种企鹅。白雪衬托下的金图企鹅,确实很美,极其养眼。红色的嘴巴,白色的眉宇,但就是很难看到它们的眼睛。而帽带和阿德利都凸显了双眼。

金图企鹅是流线体型,站在那里,白色衬衣、黑燕尾服,显得道貌岸然。所以有“绅士企鹅”“南极名流”之称。算是企鹅中的明星。

看金图的肢体和神态,似在自言自语:“好像有情况”。

“怎么,又来人了” ?

“呦,这么多人……”

“不想老被拍照,还是躲躲吧”。

飞奔中的金图企鹅。

匆忙跳水前的刹那。

不知这只金图企鹅,看到我们后的一系列表情动作为哪般?

彼得曼岛也称之为企鹅之岛,据科学家估计,在这里生活的金图企鹅,目前已超过3000多对。

南极的蓝冰,最为耀眼。这是彼得曼岛巡游时,看到的弯月蓝冰,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中,时而湛蓝时而翠绿,视觉的享受无与伦比。

看冰山时,可以调动思维中的超级想象力,眼前这块儿蓝冰,我把它想象成一顶公主帽,帽面的凹凸纹路,似刻意的精雕细琢,帽上那条环状色带,像极帽子的丝带。无论远观近看都惟妙惟肖。 

这块环型蓝冰,在不断的消融中,剩下绝妙的牵手。

泛舟海面,四面八方,都是白雪冰山和蓝冰的世界,除相机快门的声响外,只有天地间的静谧。蓝冰的通透与纯粹,能瞬间撞击你的心扉,置身于此,仿若隔世。

探险协会领队李老师这样说:“到南极拍照,不用找景,静下心来拍照就好”。

一步一景,景景壮观。

远处山巅起伏,云雾缭绕,看前面的黑山石,似一幅浓浓的泼墨画卷。

这里没有斑斓之色,低调的黑、纯净的白和沉默的蓝,彼此惺惺相惜。

无论是巍峨的千年冰川,还是层层年轮的万年冰山,亦或隐隐闪现的千万年的蓝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有无数隐秘的未知。人类在它的面前,只是沧海一粒,是宇宙万物的一瞬。

北京的冬季,3°气温并不很冷,但在南极,没有阳光同为3°时,还是感到寒气逼人。

时间过得很快,在探险队员的反复催促中,不得不告别彼得曼岛。这个冰雪的世界,美景比比皆是。有些依依不舍。

茫茫大海,在加足马力回船的冲锋艇上,迎着微风,看着海上留下长长的白色水花时,感慨太多......

登陆前,要对全体人员的穿着物品进行除菌清洁。南极,有山水无草木,不得将任何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种子带入南极,以保证它的原始环境免遭人为的生态破坏。

回船后,要把雨靴进行冲刷消毒,以备再次之用。确保对南极大陆的环境保护。

海上航行的10个日夜,惊喜与失望时时刻刻都伴随着,在长城站未能如愿登陆后,船方与乌克兰科考站协商,我们意外的获准造访。

乌克兰科考站——目前是第24批来科考站工作的科研人共有12人(含2女性)。主要研究有关气象和生物等科研课题,其中对鲸鱼的基因做主要研究,对企鹅的数量做观测统计。  

这里原来是英国科考站,但在五十年代英国人把这里全部转交给乌克兰人,包括房子、设备及资料。从整个科考站外观以及进入室内的参观感觉,这里各方面条件与长城站无法相比,显得有些寒酸。来南极前看过长城站的介绍,在4200平方米的面积上,就有各种建筑25座,涵盖所有科研工作及生活之需。何况,不只是长城站,在南极已建好的还有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想想都为祖国骄傲。

据说科考站只花了一美元的超低价格转送给乌克兰人。可理解为,英国人急于想走,已不在乎金钱的价格。另外,科学无国界,对南极共同的科研价值,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乌克兰人接管了这个小儿简陋的科考站,一美元的转交费,还被英国人遗忘在站内酒吧台上。我在想,这遗忘的一美元,是否是真的遗忘……

尽管科考站狭小简陋,但环境干净整洁。

室内工作时,能看到窗外企鹅的活动,一目了然。

科考站的工具屋

墙上展示的各种绳扣系法,以便在户外探险及科研活动中应用。

在南极没有人类居住,面对雪域冰峰的世界,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工作,需要有强大的毅力承受着漫长的孤独。墙上这些滑雪用品,可以调剂一下他们枯燥的生活。

2020年4月23日,在南北极考察公众号中看到一文,标题为——北极冰海大营救。其中介绍(德国北极星号,Polaerstern)破冰船,在北纬84度随冰漂流。从2019年10月份开始,北极星号已经冻结在北冰洋的茫茫冰海中快半年了。由于全球突发的新冠病毒,原定的换人计划无法实现。船上科考队员虽然熬过了漫长黑暗的极夜,但已有队员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还有队员也出现了精神失常的症状……最终,5月1日报道,两架双水獭飞机奔赴漂流在北冰洋的北极星号破冰船,不远万里撤离了几名严重心理困扰的队员。

去过南极后,又看到上面报道,被远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献身于科学研究的精神而感动,他们值得全人类的尊重。

科考站也有南极纪念邮戳,可以给家人朋友邮寄明信片。

离开乌克兰科考站,巡游中看到这艘小船停泊在平静的港湾,想想都为船的主人捏把汗,到南极探险仅有勇敢不行,信念才是使然。否则,这么小的船,很难过德雷克魔鬼海峡这一关。

巡游时所见冰川上层层条纹,探险队员介绍这一层层覆盖的雪痕,就像树的年轮。

回船后,广播通知:晚上欣赏Lemaire Channel利马水道的壮丽景色,并在六层同时享用南极 BBQ烧烤。

利马水道于1873年由德国人达尔曼发现,1898年被法国人格拉氏测量,之后被比利时人刚果命名为利马水道。利马水道又称雷麦瑞海峡,是进出南极腹地的必经之路。

尽管当天雾气重重,天色昏暗,但利马水道给了我们另一番景色。烟波浩渺的海面,漂游着各种海冰,云雾缭绕的山水间,依然很震撼。

水道总长11公里,宽1.6公里,最窄处只有800米。当我们在六层甲板沉浸在观景与美食的狂欢时,探险队长与船长同在驾驶舱,船长亲自掌舵,穿梭在时而宽阔时而狭窄的水道中央。可见,在这里驾驶极其艰难

游弋的蓝冰与海钻石比肩同行

侧甲板前的冰山,仿佛触手可及。

回程翻看照片时,深感船长超人的技术与责任的重大。行前浏览了数篇南极游记,若遇海冰拥堵尤其是游动的海冰时,为安全起见,船长可以放弃穿越利马水道,有些时候进入水道后,遇大冰或散冰集结也会折返,使无数南极极友抱憾离去。显然,我们是幸运的,对船长、探险队以及所有服务于我们的海钻石工作人员,内心充满了感激!

水道冰山前,偶见连片的小小荷叶冰,当一块块平滑的冰在波浪的推挤之下互相撞击后,它们的边缘会被磨得圆滑,形成一个个小圆盘,看起来很像荷叶,这种浮冰很美,但却少见。

水道浮冰与蓝冰接踵而至,明显感到船行驶的很慢。

形状各异的蓝冰,在雪白的浮冰下,倒映出清澈湛蓝、深幽诡异的蓝光,令你多了几分遐想……

南极探险无处不在,眼前又见一只探险船,远望似一叶小舟掠过海面,船尾还拖着皮划艇,船上站着一位深衣男士,飘扬的旗子有点遮挡,看不清是哪国勇士。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一些继往开来勇敢的人。

甲板烧烤,包扣探险队员200余人,排队取餐,秩序井然。

各色食品应有尽有(此照片为极友提供)

烤肉最受欢迎,焦香四溢弥漫整个甲板。

室外很阴冷,尽管甲板烧烤很有仪式感,但大家都在以最快速度进餐。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赏景是今晚的主题。 

我总是这样让人见笑,味蕾全开,大块朵颐。

欢乐的场面,探险队员拉着另一半强行拍照,友谊之情溢于言表。

甲板烧烤独特游戏,“疯狂的帽子”比赛,哈哈,左侧男士用浴巾做的帽子,脑洞大开,很有创意。

感觉船上人人都是摄影师,只要发现有鲸鱼、海豹时,长枪短炮蜂拥而上。

利马水道——中间这位美女就是探险队长尼奇,加拿大人,多年参加南北极极地探险组织活动,露营、登山、单板滑雪……有超强的户外探险活动经验。专业强而又极其敬业的尼奇还非常富有亲和力,大家都很喜欢她。

利马水道,是我们南极行的亮点。这个南极半岛上壮阔、壮观、壮美的风景画廊,给我们带来了愉悦和享受,目睹了它的宁静、超然与恢弘。她也是南极洲最漂亮的航道之一,被称为“柯达海湾”(Kodak Gap),是多少摄影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离开利马水道,在宽阔平静的海域开始了南极跳水。有几十人踊跃参加,虽有年龄限制,但60开外依然有人参与。

哈哈,帅哥的水中倒立,姿势优美,迎来阵阵喝彩。

这是跳水全程中,亮相最酷的美女。

其实,极地跳水并无危险,每人腰间都栓有安全绳,但在寒风中能敢于跳入冰冷刺骨的南极大海,需要自信和胆量,很佩服他们。

1月27日上午,依然没有阳光,室外气温3°。我们8点20分先行登陆尼克港,9点50离港巡游。正前方高处已融化的雪山处,是我们登陆的终点。

前面谈到,南极公约规定,每次登陆人数不能超过100人。我们全船总共197人(有少数老人不登陆),加上20名探险队员,18只冲锋艇需分为两组,一组登陆一组巡游,一个半小时后互换,登陆和巡游顺序也是下次互换,昨天上午的彼得曼岛我们是先巡游,那今天上午则先登陆。

远远望去,登陆的S曲线蜿蜒而上,看近实远,在规定的一个半小时往返,需要很强的体力。

尼克港(Neko Harbour)位于安德沃德湾(Andvord Bay)东岸,距离埃雷拉海峡约 11 公里(7 英里)。它以过去常常使用的“尼克”号漂浮鲸工厂船舶命名。

有少部分人留在山下,大多数人则选择上山,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观景台。

雪很厚,已没过雪地靴脚面,在厚厚的积雪中,每前行一步都很艰难,行程未过半已是汗流浃背。这样厚的雪地记忆中只在儿时见过,哈哈,如果时间充足,真想堆个雪人儿留在南极岛上。

穿衣提示:船上授课时有提不能穿棉质内衣,主要是若大量出汗,棉质材料吸汗后不易挥发,湿透的内衣黏附在皮肤上难以保温。易引发感冒,低温下还易造成冻伤,要引起注意。

终于站到了观景台上,瞬间被眼前壮观的景色震撼。只有观山之心,不具爬山之力,是无法将尼克港的美景尽收眼底。同理,就像来南极一样,不经过德雷克海峡的风暴,也无法看到南极大陆的美轮美奂。

登高望远,这里可以清晰看到冰川上的巨大裂缝,不时会有散碎小冰落入水中,会激起阵阵涟漪。这个观景台,留下我们所有上山极友的足迹。

冰川巨大的冰舌在这里伸入海中,时有雪崩发生冰层断裂。我们有幸两次听到到冰雪狂泻的如雷巨响,随着震耳的轰鸣声,冰川前沿涌入海中。这是极其震撼的景观。 

皑皑白雪之上,大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尽兴摆拍,肆意仰卧,每一个人都有与这片大地融为一体的冲动。

尼克港安排登山,意义非凡,这是此程唯一一次登山活动,当双脚踏上这片土地(实为雪地)时,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所谓南极行,不仅仅是在南极洲的海域,航行和巡游而已,登陆与南极大陆相连的岛屿更重要。昨天我们登陆的彼得曼岛、乌克兰科考站等,都仅仅是南极的岛屿,不与南极大陆相连。而今天所登陆的尼克港,是所有极友共同的愿望与目的,这里是世界的第七大陆,我们终于如期而至。

尼克港巡游时,又见大明星。它们舞动着笨拙的身躯,萌宠无比,那神态和舞步,能与天鹅媲美。

哈哈,前面那只在干啥?

后面企鹅急忙低头检查,看有没有弄脏自己。

尼克港大约有 250 对金图企鹅登陆和筑巢。数量较少,这是巡游时近距离的与企鹅接触。有时威德尔海豹也会在鹅卵石海滩上爬行。但我们没有看到。

水中浮冰连片,企鹅穿梭在浮冰中时隐时现,恍如置身仙境。

座头鲸

座头鲸

座头鲸

不是每只鲸鱼,都有上面精彩的连贯表演。有些鲸鱼只露出背鳍就急忙下潜,而这只鲸鱼非常友好,下潜前展现的带水尾鳍很好看,似一挂珠帘。

巨浪冰山

帽檐冰山

船型冰山

南极的水永远是灰黑色,尤其是阴天。而冰山的形状却千奇百怪,无一雷同。有的像巨浪、有的像帽檐、也有的像船只......很多冰山的水线之上会有凹槽,深度不一,这是因为裸露海面的冰山夏季会部分融化,冰山一旦变轻就会自然上跃,使原来与水线平行的冰山高出水面。假如没有这个上跃的凹槽,尤其还是斜线上升的凹槽,我们就看不到,这座极其逼真的船型冰山。南极浩瀚无际的海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神奇。

对面船是我们的极友,有三个老红帽是当年云南西双版纳的老知青,都已年过古稀,他们参加了所有的登陆和巡游,带着录像机随走随拍,做成彩视留下珍贵记忆,很了不起。

此行程还有82岁的老者,我们回京后摄影指导说我们之后一航次更有93岁老人。看来,对老与否的界定,标准已不在于年龄。

安德沃德湾的蓝冰,是我们几天来在南极海域,见到的最大、最蓝、最美的一块蓝冰。整个蓝冰呈凹形,似一个小小港湾,雪白的冰层下,那幽幽蓝光随着水的波纹,时浅时深,忽明忽暗,像水下游动着蓝色的精灵。南极飞行员——理查德.伊夫林.伯德海军上将这样描述南极:“我感觉自己落入另一个星球,或是误入了另一个人类未探索过、从未有过的记忆纬度”。冲锋舟马达的轰鸣声已停止,目睹旷世美景,我们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似乎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在南极我们所见的蓝冰,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从原始形态的结晶雪花至粒雪再至粒冰,粒冰中的气泡受到挤压,逐渐变成更加坚硬纯净的冰块。严寒的冬季,结成的冰变得越来越密实坚硬,挤掉内部的空气,冰内部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至消失。这些从缝隙中闪现的蓝色——通透、洁净、纯粹,经过千万年的挤压变得晶莹透彻。当阳光中波长较长、衍射能力强的红橙光都能穿透冰层,而波长较短的蓝光被致密坚厚的冰层散射。冰块便呈现出水晶般美丽的蓝色。

1月27日下午,计划登陆库弗维尔岛,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登岛活动。

上岛的那一刻,密密麻麻的企鹅,集体高歌,像无伴奏大合唱,使这个寂静的世界一下鲜活起来。这里的金图企鹅很多,企鹅粑粑的味道也很浓重,远远的扑面而来。

库弗维尔岛位于埃雷拉海峡,在亨热岛和阿茨库托斯基半岛之间。该岛由德热尔拉什于 1897年至 1899年间发现,并以法国海军中将Cavalier de Cuverville命名。

库弗维尔岛是数量最多的金图企鹅聚居地,科学家估计大约有5600多对企鹅夫妇在此筑巢。也是南方巨鹱,黑背鸥,南极燕鸥,雪燕和贼鸥的繁殖地。

企鹅在我们身旁穿行,若距离近五米时我们止步让行,这在南极是明文规定。

我们行进中遇到的企鹅,离我们只有2米远,大家立即停步,企鹅似旁若无人,大摇大摆走过去,这种场面想必它们习以为常,已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不会去躲避你,而你要给它让行。

一月是南极的夏季,企鹅时而在岸边玩耍。

时而在水中嬉戏

翩翩绅士,也有不雅,有时它们之间的争吵,是对方动了自己窝内石子,但此时的嘶吼我们不得而知。

企鹅多用石子堆集为窝。南极返回后,在我们极友群里,有人炫耀自己偷偷带回了南极大陆的石子,整个群里都在谴责这位极友的行为,因为南极的企鹅每年都要在陆地交配产卵孵蛋,完成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石子筑的巢,就是它们生儿育女的家园。试想每一位去南极的人都带走几粒石子,是不是企鹅的仰天大叫中,也包含着它们的无助与悲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赴南极旅行,这块世界上唯一没有污染的净土,这方人类只是过客的大陆,不要遭到我们人类人为的破坏。

这是两个家庭,每只企鹅身前都有两只小企鹅,企鹅夫妇一般只育两胎。

宝宝告诉妈妈饿了,一般而言,企鹅只着重去抚养一个孩子,强者生存。瘦小的那只最终会夭折,被淘汰。

父母轮流去捕食,留下另一只企鹅和小企鹅在等待。

看发育中的小企鹅,那神态,让人怜爱。

金图企鹅主要栖息于南极半岛和南大洋的岛屿上, 通常在近海较浅处觅食,主要食物为小鱼和南极磷虾。出水金图,浑圆的体态,像是刚刚捕食归来,洁净的羽毛,黑白分明,红嘴点缀,极为好看,不愧是家族中的明星。

 在科普讲座中科学家介绍,金图企鹅在所有企鹅种类中,最能适应气候变化。相对于其他企鹅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对抚育后代,有极强的责任感,夫妻共同孵蛋和觅食,彼此轮换,从不间断。

这只企鹅像觅食回来,肚中已有满满食物。

宝宝早已急不可待

这种世代的喂食方式,使企鹅家族延续至今。

金图企鹅也叫巴布亚企鹅,体形较大,身长约60-80厘米甚至更大,重约6公斤。

金图企鹅,是企鹅家族中的游泳健将。别看它们陆地行走时,身长腿短像个不倒翁,但入水后时速可达约36公里。它们一般在近海捕食,有时也要到80公里以外的地方觅食。也许周而复始的长途跋涉,练就了它们水中飞快地速度。

黑背鸥

远处岩石上的两只黑背鸥,Kelp Gull,左顾右盼,像是在寻找什么。它们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在南极岛屿很常见,以腐肉为食。

飞翔中的黑背鸥

在库弗维尔岛时,近距离见到了企鹅的天敌—贼鸥,它们不怕人,还用像钩子一样的尖嘴叼抢我们手中登山杖的绳套,可见不是一般的凶悍。

陆地上,虽然成年的企鹅并不会受到威胁,但贼鸥却会抢夺它们的蛋和幼企鹅。这只贼鸥降落在企鹅群里,企鹅的目光都转向虎视眈眈的贼鸥,全力保护自己身下的小企鹅。

我们在登陆时见过被叼食过企鹅的残留骨架,不忍拍照,都是贼鸥所为。

这些贼鸥体长约60公分,它们是唯一既在北极又在南极繁殖的鸟类。贼鸥不仅是企鹅的天敌,也是海豹的天敌。它自知以自己的身高体重,不能与成年企鹅及海豹抗衡,所以在企鹅和海豹的繁殖分娩季节,贼鸥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它们的栖息地,叼食企鹅蛋、雏企鹅以及刚出生的海豹幼崽,只要有贼鸥出现,预示灾难会降临。

库弗维尔岛,最后一次在南极岛屿上停留,南极行中全部企鹅、鸟类、海豹、鲸鱼等图片都出自另一半之手,我对摄影技术一窍不通,只能把旅途点滴用手机随拍记录。

巡游中,老红帽尽情拍照录制视频,忙得不亦乐乎。

结束最后的登陆和巡游,告别南极大陆。

南方巨鹱

波纹信天翁

黑脚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

南方巨鹱

灰鹱

回程的德雷克海峡,没有了冰山和企鹅,但一望无际的海面。成群的南方巨鹱、灰鹱和各种信天翁追随着海钻石,它们时而空中盘旋,时而掠过水面,展翅翱翔在天水之间。在甲板拍照时,感觉无从下手,眼花缭乱。

在南极登陆或巡游的几日,太阳公从未露出笑脸,而返程时的德雷克海峡,给了我们火烧云的落日。

这般壮丽的夕阳落在海平面上的景色,是我们意外的收获,也给南极行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南极航程即将结束时,船方组织的南极慈善拍卖会上,这张海钻石号10天行程的航海图,最终以1250美元被一位男士极友获得。这次拍卖会的所得善款,全部捐给南极企鹅守望者基金会。

告别会上,探险队长代表全体探险队员感谢大家。而我们,对南极这个陌生世界所有的认知和体验,都通过他们得以实现。在与科学家共同步入遥远荒野自然环境的探索中,受益匪浅。更要由衷感谢他们。

船上三巨头——船长、探险队长、商务部长致辞,南极之旅圆满结束。

全部极友每人获得船长吉里、探险队长尼奇签名的南极探险证书,上面写着:2020.1.21——30日,我们曾穿越南极圈。证书右上方是我们的房卡,船方送给每一位极友留作纪念。

1月30日,结束了彻夜的颠簸摇荡。清晨,走上甲板,海钻石已静静地停在乌斯怀亚的港口。

晨曦中,偶尔乍泄的一缕阳光,留下岸边倒影的瞬间。别了,乌斯怀亚!别了,南极!

结束语:

南极行程结束了,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极地探险。虽然路途遥远,行程有些艰辛,又有不低的费用,但亲历的体验与心灵的追求得以实现时,那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述。这个单调得只有黑白蓝的三色世界,纯粹至美,造物神奇,充满了自然的魔力,更充满了震撼和奇特的刺激,很值得一去。

本篇游记有感而发,照片也是记录整个行程的即兴拍照,只为分享快乐与体验。文中有极友帮我们拍的合照,也有抢拍时入镜的同行极友的美照,在此一并感谢!另外,也要感谢我的另一半,若没有他全程拍摄的动物照片,这篇南极游记的内容,就不完整,会有很大缺憾。

关于南极行的补充:

1、防水裤是赴南极所需重中之重,薄款即可,户外工厂店有售,是南北极考察队专用防泼水裤。

2、出行需带牙膏牙刷及拖鞋,船上不备。

3、阿根廷联通每日最高付费人民币25元,船上买流量75美元10天。

4、防晒品必带,防雪墨镜必带。

5、可带防晕贴,不必带防晕药,船上有备。

6、不必带登山杖,船上有备。

7、不必带咸菜等食物,船上有备辣酱及腐乳。

8、船上提供腌制的鲜姜片,对晕船引起的反胃呕吐很有效果。

9、阿根廷——1月气温30°左右,穿夏季衣服。

10、乌斯怀亚——1月气温13°左右,穿春秋季衣服。

11、南极——1月气温0°左右,穿冬季衣服。

12、文中企鹅、海豹、鲸鱼、鸟类等照片,使用佳能:1D4及佳能:G1X3相机拍摄。

13、其他图片使用国产手机:1+7T拍摄。

2022-07-06发布 阅读量1.8万
39
19
13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南极南极南极
魂牵梦绕无限向往的南极,终于成行了,几乎提前一年预订了位置。2月24日晚8点半去机场

milemilefall8.9千6

南极攻略丨Top10南极热门登陆点
以“倡导并促进安全的、环保的有关私营旅行团赴往南极旅行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目标的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

极之美6.1千10

远方的远方、正南偏南——2019南美、南极之行
一、前言

尹泡喵8.7千4

南极旅行丨南乔治亚岛的前世今生
从郁郁葱葱的南美洲丛林深处到冰雪覆盖的亚洲山峦之巅,从欧洲熙熙攘攘的都市到非洲的广袤平原,《七个世界

极之美6.6千20

疫情前夕的春节丨穿越南极,带回爱与希望!
2020 年的春节期间,我们前往南极的探险队员们已经全部顺利回国。此次旅行正好撞上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他

极之美8.2千24

南极——另类圣地
写在前面:

宽乃1.8万19

南美四国.绚丽多彩~南极之梦.梦想成真
2005年10月我第一次来南美洲的巴西旅行,当时这是我到过的世界第6个大洲,7大洲只有南极洲没有去过。哪时就

东北老全1.3万18

一盒酸辣粉激励的南极潜水行程记录
临走之前我在某宝买了帽子做我们的队服 萌呆了德国团队

小七爱摄影1.5千0

2019行走世界最南端——南极篇
南极,世界的最南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一个从未奢想过要涉足的地方,因为它的遥远它的高昂费用令人望

南旋风1.4万15

极地攻略1:史上最全极地邮轮汇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冰天雪地的南极和北极就如同异域星球一样陌生。冰雪皑皑的世界让唤醒了我们心中已然固封

木鱼跑步7.8千0

一路向南,世界尽头:地球上最后的净土!
南极是一片令人向往又畏惧的“时空”,这个被公认的最后一片没被人类开发的区域,它不属于

橙子在旅行travel5.5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