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沪浙 三人自由行
出发时间
5月
行程天数
4天
人均花费
1.0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这又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游程,三位相处多年的老朋友,借着去上海办点事的契机,来了一场四日游。
因为生在江苏,周边景点基本玩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在路途中穷尽脑汁,想想还有哪些地方没去过,或者说哪些地方以前去过却因时间太长而淡忘,于是我就定下了游镇江的北固山、苏州的锦溪古镇、上海的朱家角古镇、浙江的天目山这五个景点。旅途快结束时,又有人相邀去镇江的茅山,本来茅山我至少去过三次,此去最吸引我的是茅山道长能亲自接待我们,说是还要给我们展示茅山的四件镇山之宝。如此神秘而令人神驰,便没有了不去的理由。
D1-1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临近长江边,山势险固,石壁嵯峨,因此得名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
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 甘露寺高踞峰巅,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屡废屡建,寺内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规模虽不大,名气却不小。
沿东吴古道拾级而上
甘露流芳
狠石,又名石羊,相传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时,孙权就坐在石羊上与刘备共商破曹大计。
祭江亭 飞檐斗拱,造型飘逸,又名凌云亭。
客心洗流水
荡胸生层云
此身不觉出飞鸟
垂手还堪钓巨鳌
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此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苟安,不图收复中原失地,写下了对国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两篇佳作: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西侧
东边
东西北面,水阔天高,有吞天吐地之势。
天下第一江山
相传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见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南徐净域
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江的别名。
中国镇江市与美国的坦佩市分别种下的友谊树。
铁塔 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甘露寺 地处北固山北峰之巅。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 ,寺额为张飞的亲笔。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至今京剧中《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一传统剧目,已深入民间。
古甘露寺规模宏大,宋代有僧侣500多人。明、清是全盛时期,寺宇、殿堂、僧屋计有200多问。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甘露寺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
D1-2
锦溪古镇
这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留存诸多人文景观、古迹名胜和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建筑。著名的景点有通神御院,陈妃水冢,莲池禅院等。境内河巷纵横、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现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因水而筑,临水而建,房屋多为一、二层的砖木结构,青瓦白墙,临水开门窗或建筑水埠码头。两条沿河的街道形成了古镇的主要商业街。 先后获得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等荣誉称号。
入口处有一石牌坊,上有“水乡佛国”四字,两侧有联:
长堤映月水冢香散白荡雪鸥寻故知
飞阁凌霄片云钟度禅院梵音有新声
似乎是锦溪的一个标志性的水上长廊。
湖中心的陈妃水冢,在镇南五保湖中。宋隆兴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殁,立水冢而葬。锦溪镇过去也叫陈墓镇。
石板铺街,石块护坡,绿荫树下,小船悠悠,著名作家沈从文喻之为“睡梦中的少女”。
水边长廊,避雨遮阳,可逛可憩,枕水人家。
古镇水道有6公里之长,致古桥众多,素有“36座桥,72只窑”之美誉。
D2
朱家角 位于江浙沪交界处,属上海青浦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号称“上海第一大镇”。内有北大街、东井街、西井街、大新街、东市街、胜利街、漕河街、东湖街、西湖街等几条老街, 其中北大街在2005年11月被评选为“上海市十大休闲街”之一。
宋元期间渐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水路西有淀山湖,横有淀浦河,纵有朱泖河,上与太湖水系相通,向下直通黄浦江。航道宽阔,四通八达。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便利,商贸云集,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标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生意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江南水乡千年古镇---朱家角
小桥流水,古街香樟,沿街店铺,摇船灯笼,石坡码头,白墙黛瓦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幅水乡古镇风貌。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天不作美,下起雨来,街道被洗得干净整洁,古朴风味更浓。
漕港河边的园津禅院
漕河及泰安桥
北大街上的涵大隆酱园,创建于一九一五年。
大清邮局
最出名的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座五孔联拱石桥,桥下是淀浦河。
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街上有很多这样的小吃店铺,著名的阿婆粽、古镇汤圆、酱猪蹄,还有各种精致的糕点都可以在这里品尝到。
雨渐大,游人或避雨或离开,行人渐稀。
结束后,去上海办理事务。
D3
天目山,古名浮玉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位于浙江临安区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韦陀菩萨应迹道场。
天目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她赋予了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苏轼、元代的张羽,都留下了优美的诗章和传世之作。明代有100多位文人登天目山穷幽探奇,吟咏志游,留下诗文160多篇。
天目山,是集儒、道、佛诸教于一体的三教名山和历史文化名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这里分经编《文选》,西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修道于此,东汉《洞渊集》称天目山为道家第三十四洞天。晋代佛教入山,曾有寺院庵堂50余座,最盛时僧侣多达千余人,为日本临济宗永源寺中兴的发祥地,在东南亚的影响也非常广。
禅源寺
历史上曾与杭州灵隐寺齐名,四周环山,景色极为幽雅。抗日战争时期,为浙江省一中所在地,浙江大学内迁,曾暂驻于此。1939年,周恩来同志曾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
虽久经战火,风雨侵蚀,仍有部分遗迹幸存。
夫妻树
一路溪流淙淙相伴,一路苔痕遍地相随,似绿野仙踪,原始苍桑感十足。图为途经古石桥。
千年古道上,巨树参天,像一个个守候的卫士。
路边有石碑
大树王
清代乾隆南巡游览西天目山时,封此树为“大树王”。传说这棵大树的皮可治百病,游人、香客竞相剥取,致其于20世纪30年代枯死。但是,大树王虽已死90余年仍傲立不倒,枯干上还寄生出一棵翠绿的新枝。
左侧有国民党员老于佑任题写的“大树王”碑;周恩来也曾与人合抱过此树。
新大树王,距大树王不远处,柳杉林中出生的后起之秀,现乃中华一绝。
五世同堂 这是一棵世上最古老的银杏树,有12000年之久,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为世界“银杏之祖”。在其根基处已萌发出22枝小植枝,也不知是多少世同堂了!
开山老殿 建于元代,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里面是禅宗文化展示厅,还有胡适手书的对联十分有趣: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半月池
D4-1
燕山公园
我们住宿在溧阳的一家国际大酒店,酒店右前方有一个大公园,远看风光无限,早起后便来到公园逛逛。
有山有水,景随路转。
曲线优美,绿植养眼。
人造瀑布,山水交融。
健身步道边的拱型花门。这是很大的一个公园,我们整整逛了一大圈,除了儿童游玩处没去。
D4-2
茅山,地处常州金坛与镇江句容交界处,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历史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 茅山道教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奉三茅真君为开山祖师,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清宗坛”。
茅山
怀奇峰异壑素称福地
拥三宫五观在传洞天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上面是纪念馆内外展览图及实物。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雕像是陈毅、粟裕,碑名为张爱萍将军题写。
1938年4月底,红军进入茅山地区,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为夺取全国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神奇之处是在上山台阶处放鞭炮,山顶会传来红军军号声,“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便成了世界一绝。
茅山风景区我已来过数次,这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欣赏茅山道观的镇观之宝。
同行友人之表弟乃一道人,与茅山道长熟悉,为我们欣赏镇山之宝打开了方便之门。
景区电瓶车上行至九霄万福宫,被一道友请进了道观边的一个休息厅,沏上茶水,静候道长。待道长来寒喧几句后,他便拿出随身钥匙打开保险箱,取出一盒,打开,便开始了一一讲解,最后还给我们每人赠送一个香囊,内有一张盖有玉印的符。
北宋时期,宋哲宗之母孟氏不慎将绣花银针吞入腹中,御医束手无策,孟氏坐以待毙。哲宗遂张榜全国求贤。经宰相王安石推荐,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应诏入宫,用茅山道教秘传符篆和丹药令孟太后转危为安(符灰、丹药与线和水服入,吐出时线已穿在针眼中)。哲宗大喜,深感茅山道士医术神奇,赐号刘混康“洞元通妙法师”,住持京师上清储祥,可与皇帝直通书信。并赏赐金银,敕赐元符万宁宫。后来,宋徽宗继位,再次邀请刘混康进京,并赐予了他八件宝贝,分别是茅山道教九老仙都君玉印一颗、合明天地日敕玉符一道、御赐宗坛玉圭一笏、哈砚一座、宣和御赐玉靶一口、《上清大洞秘篆》十二卷轴、《上清大洞券简词》十二卷轴、《辽王诗简》一卷。刘混康不愿留住京城,一年后,回茅山,这些宝贝便被茅山道教视作“镇山之宝”。后来由于历代战乱等原因,丢失了后面四件,只有玉印、玉圭、玉符、哈砚这四件宝贝还珍藏于九霄万福宫中。其中:
玉印:上面刻着篆体阳刻“九老仙都君印”六字,相传是秦始皇传国玉玺用剩下的玉料所制;亦说此印是用战国“和氏璧”的一部分刻制而成,有“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黄表”之说。又传说朱元璋曾将此印收至宫中意欲改制“奉天承运文宝”玉玺。但三刻三试玉印上仍是“九老仙都君印”六个字。无奈之下,只得于洪武十三年(1379)将玉印送回茅山。;
哈砚:这是一方玉砚,往上哈气,便有水珠,舔笔而蘸,墨色成丹。砚台上还有两道小纹,形似两条鱼龙。最神奇的是每至中午和子夜时分,两条鱼龙会在砚巢穴内汇合,名曰:子午归槽。后曾国藩的儿子来茅山把玩时失手跌落,损伤了左上角,至此就再也没有过出现子午归槽神迹;
玉符:又名镇心符,白玉所制,上刻篆体阴文“合明天、帝日敕”,具有驱除邪恶保平安的功能;
玉圭:茅山是道教上清宗坛,又称宗坛玉圭。只有祭奠天地道祖时方可执圭,这块长34厘米的玉圭上部纹理远看似翩飞蝙蝠、近看似飞龙在天,中部似云雾缭绕,底部似层峦叠嶂,且能随季节变幻,呈现不同玉色,春秋之时常有“汗水”渗出。
近前再拍一下四宝照片
敕赐九霄万福宫 位于茅山的最高处、也是茅山影响最大的一座道观,又因它坐落在茅山主峰大茅峰之巅,通常也被称为顶宫。明万历年间赐建。
敕赐元符万宁宫 也叫印宫,这里原本就是存放镇山之宝---玉印的地方。是故茅山有“顶宫一炷香、印宫一颗印”之说。
回首众妙之门,道深山幽、林密水秀、渊源流长、历史悠久。因缘际会,甚是难得,欣喜至极,妙不可言!
推荐阅读
M42****92744.5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