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历史课,上下五千年
出发时间
10月
行程天数
3天
人均花费
3.0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中国的古都,住着一个,走过几个,却还没有去过立都时间最久,经历王朝最多的都城– 洛阳。
从距今4000多年的夏朝开始,共十三朝在此建都。夏商周的神话故事、尧舜禹汤,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东汉三国的诸侯争霸,争夺天下,就以这里为中心;隋唐武周的蓬勃盛世,就从此地发源。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有一半是以洛阳为中心。
01文明起始夏商周
在洛阳东部的二里头,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的大型宫殿遗址。虽然没有文字记载证实,很多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就是夏朝的都城 –斟鄩(zhēn xún)。所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应该是开启洛阳历史之旅的第一站。
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里,有“中国第一龙”和“中国第一爵“:
绿松石龙形器长64.5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大小仅有0.2-0.9厘米。它的样子和我们熟悉的龙不太一样,头是方的,与身体相比显得硕大。头上顶着两个白眼球,显得有点萌。它的发现,证明早在夏代,先民已经把龙作为图腾来崇拜。
青铜酒具“乳钉纹铜爵”是我国目前发现青铜器中最早的一件。前有长流,后有尖尾,宛若一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
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都城,洛阳是最早被称为“中国”的地方。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指的就是当时天下的中心洛阳。
在当时青铜器是最重要的礼器,也代表了国家实力。特别是鼎,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王权,从此青铜鼎转变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
洛阳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就是方鼎造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方格纹铜鼎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鼎。
相传周武王灭商时,找到传说中的九鼎,为了证明自己已取得合法统治权,便组织大量人力,要将其运往镐京。但途经洛阳时,人们怎么也拉不动九鼎了,周武王将此视为上天的旨意,因此下令将九鼎安置在洛阳,此即所谓“定鼎洛邑”。
定鼎立国之后,管理国家和臣民就要严格遵守《周礼》,《周礼》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比如按照周礼,“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所以只有周天子才能乘坐六马驾车。东周王城就在洛阳市内,在王城遗址发现了罕见的六马驾一车的“天子驾六车马坑”。
天子驾六车马坑内整齐排列着26辆车,68匹马,颇有气势。我站在车马坑边,想象当年天子出行的情景,一定是车马彪悍,威风凛凛。二十多辆马车排成两列,马蹄声整齐雄壮,青铜甲士手执铜戈目视前方,旌旗飘扬。六匹健马额头戴着金色的当卢,拉着天子之车缓步行来。天子跪坐在马车车厢里,身着黑衣,头戴冕旒,车顶华盖。街道两边的百姓跪服于地,不敢起身。
02三国魏晋逐中原
东汉定都洛阳,居于天下中心,扼守着古代中国的四个重要政治区域——关中、河东、关东和江淮。东汉末年开始的连年战争,使洛阳遭到严重破坏。公元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董卓自屯洛阳,“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于遗”。又使吕布领兵发掘诸帝王陵墓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至公元196年,杨奉、韩暹等奉帝还洛阳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整个洛阳城一片惨象。
西晋亡国和五胡乱华,更是给洛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时,眼前尽是断垣残壁,杂草丛生的破败景象。北魏重建了洛阳城,但北魏灭亡时,洛阳又一次沦为废墟。
东汉魏晋时期,为避战乱大批洛阳百姓多次南迁,到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定居,逐渐形成了客家人。
因为盗墓横行,墓里放的财宝越多,就越容易被盗,所以魏晋时期大都薄葬。这个和田白玉制成的白玉杯没有任何雕刻与花纹,算是非常简朴了。但其实出土的墓穴也曾被偷盗一空,只留这一个玉杯被埋在墓角落的泥土中逃过一劫。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
建于北魏后期的永宁寺塔,高九层,一百丈,合136.71米,加上塔刹通高约147米,按普通楼房一层3米高计算,永宁寺相当于现在的49层楼房。很难想象如何把木塔建到如此高度。可惜的是永宁寺塔建成后18年就被焚毁,只剩下塔基遗迹。
塔基中出土大量佛教泥塑残像,其中一件泥塑佛面像虽残破,却有一种超绝尘世的美丽和神秘。原来的佛像可能是尊完整的立像,但大成若缺,这件残破的佛像依然让人感到佛的雍容大度和恬静含蓄,不求形式的完整,而求内心的宁静。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
03禅宗释源传九洲
华夏文明第一次大规模吸纳外来文化,是佛教的传入。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闻西方有异神。于是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求法。在大月氏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佛门弟子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却在中国。汉魏之后,中国佛法日隆。由河洛至江汉,由繁华京师至偏乡僻壤,九州起庙,五岳树塔,“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此皆始于汉明帝之创建白马寺。
佛教还经由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因此其他国家的佛教信徒也尊白马寺为其“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山门外,走过这座廊桥,便进入了齐云塔院。齐云塔院是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比丘尼道场的大雄宝殿虽然同样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但大殿的颜色、装饰都与众不同 - 墙面柱面都为粉红色,各处装饰着花鸟山水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白马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传说齐云塔是蛤蟆精被收服后所建,现在站在齐云塔南约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常有信众绕塔行走祈福。
和洛阳的许多古迹类似,白马寺饱受战火破坏,虽然和平时期几经修复,但每每朝代更迭,社会动荡,白马寺就会受到波及,墙颓殿倾,文物被毁。
现在的白马寺经过几次修缮,恢复了千年古刹的气派。因为其祖庭身份,印度、泰国、缅甸来白马寺建起了有自身特点的佛殿。迄今为止,白马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04嵩山少室领武林
洛阳周围的另一个佛教圣地是少林寺,虽然现在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隶属郑州,但其历史渊源还是和洛阳更近。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从此少林寺成为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
达摩祖师北魏时从印度来到中国以禅法教人。卓锡少林寺,面壁九年,开创了禅宗一派,后传衣钵于慧可。禅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初,少林寺十三武僧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少林寺威震四方!
每个少年的心里,都藏着武侠梦,都有个少林寺。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曾让少年的我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到嵩山少林寺出家学武去。
最爱金庸的小说。其中多次出现少林寺和寺中僧人的故事,金庸本人曾两次到访少林寺。2000年,少林寺将昔日秘不示人的宝典辑录成册出版限量发行,出版了一套《少林武功医宗秘笈》国宝级图书。少林寺将这套书赠给金庸,他欣然挥毫题字“少林秘笈,国之瑰宝,拜领珍藏,感何如之”。
少林寺周围还有很多的武校,在这些武校学习的孩子有十几万之多!穿着校服的武校学生在校园里操场上集体打拳的场景真的很壮观。
少林寺坐落在中岳嵩山中的少室山上。到少林寺,一定要去看看少室山西侧的书册崖。千百片白色的岩石直立挺拔,仿若书页。在峭壁上依石修建的栈道,一侧是陡峭石壁,一侧是万仞深渊,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心虚腿软。
05隋唐盛世看武周
洛阳的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在隋唐。由于“地狭人繁”,粮食供应困难,地处关中的长安不再适合作为都城,因此隋炀帝迁都洛阳。隋唐两代数位皇帝先后居于洛阳城,武周时期武则天更是把洛阳改名为“神都”。尽管唐中宗返都长安,洛阳依然以“东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隋唐洛阳城由隋朝宇文恺设计建造,与洛阳的山川地貌结合在一起,把都城规划与天上星辰相对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皇城中轴最南正对龙门伊阙,使宫城、皇城的正南门,与龙门、伊阙相对,将宫城布置在都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象征居于天之中央的北极星,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又被称为“紫微宫”。
定鼎门大街是城的主干道,亦称天街,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这是隋唐洛阳城中最重要的街道,宽度达到116米,比北京长安街还宽。除了皇城和宫城,隋唐洛阳城的外城内还有103坊,形成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城市居民分居各坊,南北西三市对外贸易。
到了武则天时期,在隋朝洛阳城的基础上,武则天又把宫城提升规格,建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应天门、明堂和天堂。
应天门是宫城正南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及接见外国来使等大典的重要场所。武则天便是在此称帝登基。暗红色的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高耸在砖石基座上,形成凹字形的巨大建筑群,气势恢弘。
所谓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 “天子之庙”。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大享祭天,并配祀宗祖。按周礼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武则天却改变传统,将明堂建在了紫微城内,并且作为洛阳城的外朝正衙,呼应天上心宿星座,即“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
不光是改变了位置,武则天还把明堂建得又高又大,东西南北宽约105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明堂,也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
不仅建得又高又大,武则天还开放明堂,让普通老百姓来参观皇宫正殿,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明堂东南的天堂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外面五层内部九层合“九五至尊”,高约90米,其内供养有大佛像。明堂、天堂,是东都洛阳宫城内最高大的两个建筑,它们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去明堂天堂景区最好是下午晚些时候,参观完景区内的展览内容,可以观看定时的表演。当太阳落山,明堂天堂和应天门都亮起灯光,非常壮观。
武则天真是极有魄力的伟人 – 要做就要做皇后,做皇帝;要建就要建最高的塔,最大的殿,最雄伟的门;甚至凿个石窟,塑个佛像,都要凿最大的石窟,用自己的脸塑佛像!这尊大佛像就在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
06石窟大佛守龙门
伊水从龙门山中间流过,传说龙门山曾把伊水挡住,河水泛滥成灾,大禹带着百姓把龙门山挖开,从此伊水畅通无阻,再无水患。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皇帝带头,人们在龙门两岸的石壁上开凿石窟,雕刻佛像,留下了壮观的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一起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今年早些时候去看了也是北魏时期开始开凿的云冈石窟,相比之下,龙门石窟的佛像更加趋于中土化,佛像的形象衣饰更多采用中原汉人的风格,减少了天竺西域的影响。
龙门石窟中最精彩,最特别的是大卢舍那像龛。中间的主佛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命人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佛像面容端庄宁静,微微含笑,慈和中带着威严。不过武则天可不是真的慈和之人,在后宫的斗争中,在篡位的过程里,在还政于李唐的前后,有多少血雨腥风。
但她也确实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 武则天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既恢复了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又打开了庶民与贵族的阶级壁垒;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社会相对安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
洛阳博物馆前的观光塔是仿照“大周万国颂德天枢”而建,原来的天枢塔是武则天的纪功柱,建起后仅20年就被唐玄宗下令拆毁。就像后人对武则天的评价,纷纷扰扰,褒贬不一。眼前暮色中的卢舍那大佛却仿佛毫不在乎,宁静的眼眸只是看向远方,相信那位则天大圣皇帝对自己的功绩德行是很满意的。
游览龙门石窟最好是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去,慢慢观赏完石窟,听完导游讲解的故事,等到太阳落山,石窟被灯光点亮时,龙门石窟变成另一个世界。大大小小的石窟在黑暗的山间明亮,如同夜晚的烛火,卢舍那佛像在温暖的灯光中显出柔和的线条。
07三线古都静洛阳
在洛阳我们住在上阳宫的客省院。上阳宫曾是唐朝时的皇宫,唐高宗和武则天在这里设朝听政。武则天退位后住在上阳宫,并在上阳宫的仙居殿去世。现在复原的是上阳宫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建筑– 观风殿、甘露殿、客省院和洞元堂。客省院原是外国使臣或外地大臣觐见皇帝前下榻的“招待所”,现在也成了酒店。
宿于客省院,夜入梦成访唐使。骑着骆驼,跨过遥远艰难的丝绸之路,终于来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国的城市好大呀,大到一天都走不到尽头;唐国的街道好宽啊,从一头使劲扔石头也打不到街对面;唐国的人真多啊,不同颜色的人混居在一起;唐国的姑娘好美呀,衣带飞舞,丰腴动人。
早上起来在上阳宫里闲逛,竟有唐代仕女在绿茵小径处隐现,走近才发现原来是雕塑。观风殿前空无一人,只有檐角的风铃轻摇。那唐朝盛世、巾帼雄主早已远去,只留下空堂殿宇供人凭吊。
在隋唐盛世之后,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向东南迁移之势已成。处在黄河中游的洛阳盆地也丧失了作为都城的经济区位要素。从宋朝定都开封之后,洛阳的地位逐渐衰落。自元朝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解放后,身处群山包围之中的洛阳,赶不上热火朝天的铁路时代,只能眼睁睁看着隔壁的小县城郑州不断崛起,而洛阳成为了一个孤处盆地内缘的普通地级市。
清晨从上阳宫走到洛水边上,晨练的人们沿着江边的步道锻炼,一轮红日从江对面的住宅楼间升起,同样温暖的阳光照过了五千年,把曾经的文明摇篮、繁华盛世和战火萧瑟都熔化蒸发,远去的是十三朝古都,留下的是如今宁静的“三线”小城 – 洛阳。
08洛阳不看花三日历史游行程推荐
第一天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
第二天
白马寺
龙门石窟
第三天
少林寺,嵩山
应天门,明堂天堂景区
推荐阅读
Jason的游记5.0千11
ThomasLuo2.3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