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兰州向东第二站 | 天水甘谷大象山
天水、甘谷等2地

兰州向东第二站 | 天水甘谷大象山

出发时间

4

行程天数

1

人均花费

50

和谁出行

和父母

       甘谷大象山是一处石窟艺术与古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胜地,殿宇窟龛错落有致、疏朗自然,亭台楼阁、斗拱飞檐,是传统古建艺术珍品;雕塑自然、书画壁画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型艺术的独特风格,自古闻名遐迩。

       石窟东距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100公里,西去武山水帘石窟40公里,三处石窟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和长期的历史背景相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甘肃东部佛教石窟寺艺术的特有风格和体系。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300多年。

       甘谷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积淀。据甘谷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鲵鱼彩陶瓶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图腾——龙的雏形以及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保汉简、精美的北魏石造佛像、造像塔到华贵浪漫的唐三彩风首壶;从万民敬仰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七十二贤之一的孔门弟子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到“行完而洁”的翰林学士巩建丰等名贯千古的陇上先贤,无一不反映甘谷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映衬出甘谷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里自古商贸活跃,汉唐时期为古丝绸之路商旅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盛名,明享“商旅之家”的美誉。

大象山全景

       大象山横岭之上楼阁鳞次,祠宇相望。自山脚攀登而上,经韦陀殿,再穿越飞栈阁道直上至最高处三圣殿,上有石刻:“白云封处”。山上楼阁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密布山岭,层层楼阁,座座殿院,逐台登高。有墨翟殿、伏羲殿、鲁班殿等。相传鲁班殿为大象山建筑全部竣工后用所剩零块木料拼凑为梁架而建造,殿宇结构奇巧,玲珑剔透,独具匠心,充分显示了精湛的建筑技艺。窟龛以大象窟为中心向左右罗列,西侧紧倚飞云岩,有七窟,东侧攘连松花崖,有十四窟,大佛洞窟两旁依山势建有长长的走廊将窟龛相连。

       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正式命名为大象山。大象山是历代文人墨客前往览胜,赋词作诗赞颂之地。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有庙会,游人络绎不绝,热闹不凡。登山屹窟北望,渭水烟波东泻,铁路、公路横贯渭川、通济渠水畅流,渭北山丘莽莽,景象秀丽壮观。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

       凿窟习禅,流行于我国北朝时期,大象山石窟至少能为研究我国北方佛教宗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线索。据史料记载,甘谷大佛石窟造像可远溯至北魏,具体年代已经无从稽考。现存释迦牟尼大佛像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趋完美。大佛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阔10.4米,高大魁梧,温顺善良,坐于30米高的石窟内,栩栩如生。

       据史料记载,大象山石窟大规模开窟造像大约始自姚秦,佛事活动盛行于北朝以后,鼎盛于唐。甘谷大象山永明寺设戒碑有云:“陇右密迩关中,襟带五凉,当姚秦北周之际佛教盛行于禹城。而大陕西来吾陇甘谷为必经之地。窟像设之胜若麦积崖,大象山直遥应敦煌而无逊色,而2000年来高僧大德传胜衍绪亦不亚东南。”

       大象山不但因大佛、古建筑群而闻名,更为独特的是每至古历四月八“浴佛节”前后,满山遍野的紫丁香花争相怒放,香味益人。寺院里,梵钟声声,香烟袅袅,木鱼笃笃,佛号声声,神光赫赫。商贾游人慕名前来,为陇上名山增添了又一道风景。宋代《太平寰宇记》载:“悬崖有大象一躯,身长九丈。自山巅至山下一千二百三十丈,有阁道可蹬,盖自古为胜迹矣。”明清时期,大象山的宗教活动更为兴盛,佛、道、儒三教并存,各凿洞窟,各建庙宇。游客四时不断,特别是每年四月八日的浴佛节,数以万计的游人,参加春游盛会,热闹非凡。大象山石窟以其丰润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华夏的人文景观,成为甘肃省东南部三个主要石窟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和国内诸多石窟雕刻不同的是,大象山石窟群都凿于高出地面约300米的悬崖峭壁上。包括大象库、睡佛窟等。

       大象窟即6号窟,亦称大佛殿,是大象山石窟的主窟。窟内石胎泥塑大佛像是全国大型造像中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从造像技法圆润流畅、丰满细腻的特点看,当为盛唐时期作品。宋、明、清各代都有维修和重妆、挂彩。大窟周壁有小龛70余个,龛前有金刚、白鹤童子、人面鸟等悬塑小像。大象窟檐原为木结构三重檐楼阁建筑,经年久风雨侵蚀已坍塌,现拱型龛楣为1985年国家拨款建成;同年还补塑了大佛的手足和膝下衣纹等残损部分。如此巨大的造像,在甘肃东部地区所有石窟中仅有此例,是渭河流域唯一的唐代大佛,也是全国大佛开凿相对高度最高的造像。填补了这一地区唐代造像的不足。其余石窟大多为平面近方形,不少洞窟都是带有僧房的禅窟,这些以僧人为主的佛窟,在内地的各石窟中比较罕见。

       睡佛窟位于三星福、禄、寿洞东侧。北向,平面长方形。前壁紧靠小禅窟右上角辟明窗。清代重塑莲叶观音像,以高度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尊宁静善良而又悠然自得、半卧莲叶之上的观音菩萨。造像超越佛教规范,失履半卧。艺术家用泥巴塑造了一尊栩栩如生的劳动人民所敬仰的神尊。

       如今,大象山下新修了公园和商业区,不仅方便了游客吃、住、行,也给当地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四月,绕大像山公园走一圈,春风拂过,芳香四溢。

2020-04-16发布 阅读量7.2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问答
25
10
9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天水旅游浅寻
河南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

慕容双芊6.7千16

2019走遍中国-甘肃和宁夏
时间    2019年7月6日—7月29日

带着女儿游中国4.0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