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春风来,万树樱花开(武汉赏樱记)
出发时间
3月
行程天数
2天
人均花费
32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人们赞美樱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
这次是参团2日游,但为“零团费”。不是旅行社的购物游,而是合众保险公司组织客户出去玩一趟。
且行且珍惜。
寄情山水,人们的本真欲求。
站在行驶中的大巴上,抢了一张窗外的风景。之前一会儿有处藏在深山中的湖泊,比这美十倍,可惜待我取出相机时,早已一晃而过。
生活中,我们没得到的,往往觉得就是最好的。但是,那景真的很美,很像我去过的九寨沟的长海。
南面珞瑜路,路南侧为29层的五星级酒店,东临鲁磨路,东南方向正对广场另一侧的会展中心。外可揽光谷繁华,更能远眺东湖,处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包绕之下,是一处稀缺的可直接对话全球的商务基地。
车观。距上次去正好3个月整,但那次是风高月黑的夜晚。
一个地方,两个名字。又叫施洋烈士陵园。不知哪个才是正名。
夜晚,别去。你懂的。
路过。三个月前的这天也是路过。
悲催的是满载60人的大巴,由于武汉地接社导游说反了方向,致使我们在下午3:00才到达简朴寨酒家用午餐。
是简朴寨,不是柬埔寨。
武汉还有俭朴寨。
两次到古琴台,都木有走进去。这是说明我还未遇到知音的节奏么。
此行的一个特别任务:参观合众保险公司开发的优年生活社区。
当团员们聚精会神地倾听介绍时,我却游离人群。
社区外景。内景的视觉效果不强,故未拍。不过,可以告诉诸位看官的是,室内设计不错。
三三两两的游人,陪伴着长江上的第三座大桥。
浪漫的夜色,浪漫的情侣。
长江,气吞山河。
武汉长江的江景,不输别处。
晚八点,用晚餐。实至名归。
地点:醉江月酒楼。
我还认为是月江醉。
没有走进户部巷,只在巷口拍了张照片,就催着上车了。
又一次错失。人生中总是有许多错失。
对于住,我从不讲究,有张能躺稳的床就可。
跟团游的特点就是住在城郊的酒店。旅行社也要吃饭,靠这招刨点利润。正常。
在大巴上,意外看到二七纪念馆,神速般拿出破旧的单反相机。
套用旅行社的行话:车观。
次日6:30叫早,早点后,从汉口赴位于武昌的武大。
不知道是否叫江滩公园,姑且妄称之。
中国十所最美的大学,名符其实。
武汉大学濒临东湖,环抱珞珈山,校园内绿树成荫。
武大,其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中国第一所公立现代大学)。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
恋爱、学习,两不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智商、情商,都高。
余汗的是,人生缺少一场校园恋情。
校园里,到处是游人,让人恍愡所来之处不是大学。
武大,23座校门。这是什么概念。
学生,游客,混搭的群体。
除了樱花,百年老房子,也是武大的看点。
武汉大学不仅有樱花,还有值得一看的一幢幢优美的民国建筑。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
这些外墙已经斑驳褪色的古朴建筑,每一栋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悠远的故事。
不是景区,胜似景区。
武大的确很大,慢慢逛、去图书馆翻翻书,没有一天是拿不下来的。
武大,最大的看点是樱花路。
28日,一场雷阵雨,将樱花路上的樱花,化作了春泥。
30日,来到樱花路。在错的时间,来到对的地点。但我,没有一丝遗憾,没有一丝抱怨。
我初识樱花,是在文坛名人的生花妙笔中,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尽管象征热烈、纯洁、高尚,我对它一直敬而远之,因为它的根基不在神州大地,解不开我的中国结。我常常会对身边的梅花、桃花心驰神往。
随着阅历的堆积,我对樱花的了解有所深入。
游人依然蜂拥而至。处处遇见了我们老俵,到处看见了挂着赣字的车牌。
旅游产业是无烟工厂,是朝阳产业。带动很多产业发展,比如武大的小摊点。
又比如武大的学生经商大军。我很欣赏这些有经商头脑的学子,她们努力地替家里分担着责任。
懂事的孩纸,想的是尽早自食其力。
大学里的画家,也走出了艺术宫殿,走向了民间,接了地气。
樱花大道看美女,很有卖点。眼球经济。
樱花年年有,年年定期绽放,但女人的青春美貌却是一去不复返。
樱花有情,岁月无情。
观花的人群。既观花,又观美女。
火爆。整得不像校园了。
它带给人们一种春光乍现的美丽,开落自如的豪爽气概,代表着一种悲情,一种凄美。
曾在昆明、南宁、海口等地走马观花过一些樱花,如绯寒樱、关山樱、牡丹樱等品种,但身为那些城市的过客,“无心观花诉衷肠”,樱花在我眼里和心底并未留下多少声息。多个春暖时节,我去了北方城乡观赏花草树木。樱花安插在里头,在百花丛中花期开上十几天,虽眼福大开,但始终唤不起我灵魂深处的青睐和情愫。也许,我未曾以一介平民、凡夫俗子的立场去观赏樱花、品评樱花。
我转而以平常心去关注樱花、倾心樱花。在中国的有些区域,气温、土壤和风向等条件,足以让樱花树经久不息地生长。比如南方以南,冬末初春,樱花捷足先登,“一夜春风来,万树樱花开”,持续两个月才“花消香断”,耐人寻味。它生存内涵的扩张和地理位置的迁徙,逐渐改变了我的审美情趣。樱花专注于意识形态的流露,花开花落,无须人相怜,无疑,这也是高尚的、让人敬仰的。
满眼的樱花,红如胭脂,灿若云霞,迎风摇曳,蔓延芬芳。樱花树下游人如织,秩序井然,相机拍个不停,人赏花,花品人,此时的天空,阳光紧闭羞涩良久。我们相依漫步,樱花树那份恬淡、静谧和淡泊,热情、奔放、纯洁和高雅,让人深深陶醉。我拾起一片轻落的花瓣,美丽冲淡了忧伤,惬意贮满了奉献。
当一个人对视野所及的人和景怀有真情实感时,会不经意间地靠近细微而超脱的距离,久罩的心绪,从繁琐杂事当中蝉蜕而去。
樱花不是日本独有,天朝的并不输东瀛。
樱花树下的人群早已云散,樱花依旧驻地含情以待。
樱花就像晚上燃放的焰火,绽放得艳丽无比,却又短暂。
尽管樱花大道的樱花已含羞离去,但校园四周开得正艳的樱花尚在默默地等待我的到来。
没有樱花的大学,能称为好大学吗。
停驻,抬头间,她把长发在素手的轻巧承转间绾出一个髻,含蓄的眼眸与樱花的婀娜姿态彼呼此应。
我按下快门,光影、色彩与线条,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或许,因了这镜头,停留了她最美妙的时刻,时光仿佛不再老去,我的内心充满享受。
花,花中花。花观花。
导游叮嘱大家10点在下车处集合,谁知有两人11点才来,辩说什么在武大迷路了,在我大咒一阵“乡下人”之后就没人迟到了。
好久没跟团游了,有点不习惯,原谅我“乡下人”一样的骂行。
大巴从幽深的武大出来,向新开发的楚河汉街进发。
汉街因楚河而生,沿南岸而建,总长1.5公里,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据说也是世界最长的商业步行街。
坐在一艘豪华游船的船头,尽览两岸金碧辉煌的风景。武汉,还有哪儿比这里更美轮美奂;中国,又有几个城市,能够媲美这里,在大气中深藏着温柔,在闹市中隐藏着精致。
与汉口的江汉路步行街不同,武昌的楚河汉街从文化氛围、消费层次、配套设施等各方面,都应该比前者要高一个档次。
在汉街的中部,还有大众戏台,其间还点缀着屈原广场、昭君广场、李白广场、岳飞广场、张之洞广场等,通过纪念湖北历史文化名人,来提高楚汉文化的影响力。
有汉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楚河汉街,让游客可以桨声灯影里夜游楚河,也可以看看汉街特色各异的建筑,吃吃周边的美食。
现在有了不到楚河汉街就不算到过武汉的说法。
汉街的主体采用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质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仿古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了上百年。
许多逛完街的人都意犹未尽地说,最让人难忘的是楚河汉街的文化味道。
汉街的文化味道还融注在街名地名上,雕刻在大理石上。逛汉街如同穿过2000多年的时光隧道,你可以邂逅楚汉历史文化名人:同屈原一起吟唱《离骚》,问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万达广场,在中国处处可见其身影。
五星级酒店,欧式大桥。
红灯笼造型建筑就是汉秀剧场。这里有世界顶尖的综艺节目,“汉秀”剧场由马克·菲舍尔先生设计,建筑外形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红灯笼造型。
街上,有些店、摊,极具个性。
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
毕竟楚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是秦统一,楚国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不可估量。
博物馆的对面是美术馆。
如果说博物馆是老气横秋的暮年,那么美术馆就是卖萌耍宝的俏皮菇凉。
东湖风景区,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
武汉是水城。偌大中国,城镇万千,像武汉这样湖塘密布,齐揽江之奔流、河之狂放、湖之灵动,可以说是独占天赐的。
当一个城市因水而鲜活起来时,那些浮华的珠光宝气也会失去所有的颜色。
常有人将东湖与西湖比较——如果没有那么多文人参与,西湖不会那么差,而东湖是用它本身的自然环境让人流连。
低垂入水的杨柳枝,还有郭郑湖、团湖、后湖交联沟通的东湖水,每种都是遮不住的天然美。
武汉人对于东湖,都有一种固执的认定和喜欢。
尽管青山港建成,武丰闸合上,东湖与长江连接的脐带被剪断,它依旧未失野性。遇到大雨磅礴,骨子里的野劲喷涌而出,猛然反扑的浪一阵高过一阵,望不到边界的水如大海般,掩映迷蒙的山影。
行吟阁。关于屈原。关于天问。
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在公园大门留个影,或是席地而围的野餐,再去湖中荡个舟,成就了武汉人的时髦周末活动。
东湖一步步展开它的美丽面纱,将一幅壮阔的山水图卷展开在世人面前。很多以前没有开放或者开发成景区的地方,逐步显出真容,一个又一个依托东湖的园区和景点,抓住了武汉人的心。
东湖之美,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凤求凰,嘻嘻。
在武昌的首义路南端,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因为它红墙红瓦,武汉人亲切的称它为红楼,这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旧址。
红楼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其前身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
进入红楼参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如花的年龄,美好的时代。
姹紫嫣红。
古人已乘黄鹤去,空留彫刻在人间。
争奇斗艳,看谁是选美冠军?!
正值发春的季节。
北广场上,雪松苍苍、绿草如茵,更有一排排棕榈,一方方花坛,一条条曲径,参差交错,绚丽多姿。
南广场上,彭、刘、杨烈士雕像用红砂石重新铸造,1000年不会风化。
即便到了冬天,首义园内的鲜花也能绽放。因为,花坛下面有一个地热恒温设备。
气派的广场。
游累了,可到剧院歇会脚。
绿茵中的剧院。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亥革命博物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看我今天中华复兴梦。
辛亥起义。
团里有10多个人吵着要自费去黄鹤楼,跟团导游和地接导游带他们去了。不知导游有提成否,这两天导游没带我们进一家购物店。她们靠什么生活呢。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
眺望黄鹤楼。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
分成两支队伍的人,磨蹭半天终于在首义广场汇合了。
17:00司机发动大巴,23:00各回各的家。
推荐阅读
行影135
1.4万
18

湖北旅游向导
4.1千
12

雄鹰王浚
5.7千
11

吴言心旅
5.0千
21

湖北旅游向导
3.6千
0

吴言心旅
4.7千
22

湖北旅游向导
1.0万
11

湖北旅游向导
7.3千
11

小旅兔
2.3万
11

吴言心旅
4.5千
22

小旅兔
5.6万
11

小旅兔
3.5万
12

吴言心旅
2.6千
24

小重山云
4.5千
10

只要看见星星我就会做梦
3.1千
5

M40****096
4.2千
17

yuneyu旅游日记📷
1.1万
8

a简安然
2.6千
12

红粉飞飞521
6.6千
7

麻小薯
6.5万
17

江涛视觉
3.8万
17

爱吃黑布林
5.4千
17

河流好摄1
456
0

_cmb43****1627440
7.6千
13

Rommel
6.5千
19

橙懂事
5.0千
17

只要看见星星我就会做梦
6.8千
13

橙懂事
2.1万
28

a****no
5.9千
12

Nimo_D
3.8千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