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滨江小邑靖江,除了汤包和猪肉脯,究竟是座什么城?
靖江

滨江小邑靖江,除了汤包和猪肉脯,究竟是座什么城?

出发时间

10

行程天数

2

人均花费

500

和谁出行

一个人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又到了贴秋膘的季节,有多少人的靖江之旅,是奔蟹汤包而来,携猪肉脯而归,而靖江不仅仅是一座美食之城,也是一座滨江之城,更是一座历史之城,英雄之城。

靖江,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又称马洲、阴沙、牧城等,古时为长江故道,东汉时江道南移,渐成沙渚,三国末年涨沙成陆,吴孙权牧马于此,至明成化七年建县,始有“靖江”之名,距今已有551年的历史。

秋风飒爽,正是寻古探幽的好时节。

千古中流寄一洲的孤山、流转七百余年文脉的马洲书院、泉水潺动的四眼井水、古色古香的万寿坊、钟声煌煌的古钟楼、巧夺天工的魁星阁……掩映在在城市的绿树草坪中,悠悠古韵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融合在靖江这座滨江小邑的慢时光中。


行程安排:



第一天上午:东线第一帆渡江战役纪念公园——马洲书院——鼓楼广场(魁星阁、钟楼、四眼井、万寿坊)下午:岳王庙——刘国钧故居——孤山寺
第二天:南园汤包——西郊盆景园——弯腰沟红色旅游基地——猪肉脯一条街——返程
💰门票:基本免费,孤山寺进寺10元。

🚗交通:自驾导航搜索🔍“东线第一帆”,开启寻古之旅。



靖江孤山:乾坤千古浮孤屿,吴楚中流寄一洲


孤山是靖江境内最早的陆地,据史料记载原是长江江面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因江水冲击,泥沙不断在山脚下淤积,到东汉前后,渐渐形成陆地。

孤山海拔55.6米,孤山三面陡峭,只有南坡平缓,东西狭,南北长,远看像一只坐南朝北的大石狮子,靖江县志里称它“形如狻猊”,是扬州以东江北地区的唯一一座山丘。

孤山诗钞

孤山古木葱茏,空气爽朗,拾级而上,可远眺整个靖江城貌,古今往来多少圣贤乡党,都曾在此登高望远,留下不少精彩绝伦的诗句。

孤山是元朝朱⼀冯笔下的“千帆影外群山拱,万里流中一柱浮。薄暮月明天似水,坐来凉气侵高楼”;是明代商臣笔下的“孤山忽自拥平沙,下界犹连十万家。渔灯明灭缘遥岛,鲛宝参差带落霞”;

孤山是明代沈奎诗里的“烟静空江四望收,吴楚中流寄一洲”;是明代徐涧眼中的的“凭高人意爽,入殿佛香清”;

孤山是浙江人童佩心里的“寺门翻海气,僧榻卧风涛”;也是明苍雪禅师念中的“翠螺一点堪幽绝,回首苍茫吐月中”。

孤山寺

据传,远在孤山还是一座孤岛时,便有名曰“大德”的高僧,来此开荒拓土,降妖伏虎,建寺办道,靖江历史上最盛时有160多座,东有西来庵,西有岳王庙,南有宝塔寺,北有青龙寺,居中有孤山寺。其中孤山寺位于孤山之巅,始建于唐初,原名正见寺,是靖江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寺庙。

阳光透过树枝,在杏墙投在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副水墨丹青,进寺内如入远离尘嚣之处,居士僧人皆如春风化雨一般。

孤山曲径通幽,香烟缭绕,山门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三宝楼在山顶依次铺展开来,引人入胜!

寺内有六块明代石刻砌在墙内,石刻上古迹斑斑的画面,描绘着靖江“马驮沙”的故事。


马洲书院:三废四建,传承700余年靖江文脉


白马驮沙,吴帝牧马,武穆忠魂,靖江在岁月沉淀中,汇聚了其独特的人文风情,根据靖江县志记载,自建县至废除科举制,累计文举出了35名进士,140名举人;武科出了进士3人,举人39人。

这自然得益于靖江建县前即有马洲书院的传承,马洲书院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复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再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饱经沧桑,三废四建,马洲书院传承七百多年靖江文脉,是靖江创办最早、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座书院。

据记载,宋室南渡时,孔若罕旅居泰兴,一百多年后的咸淳年间,其五世孙孔元虔弟兄二人,于西沙崇圣寺旁建“马洲书院”,是靖江历史上首座书院,标志着靖江文脉的形成。

清代靖江又先后建成骥腾书院、东川书院、正谊书院和崇文书院,正谊书院后由知县贾益谦改名为“马洲书院”,现今的马洲书院坐落在靖江市第一中学内,原型为原正谊书院旧址上的靖江县高等小学堂。


魁星阁(文昌庙):魁星点斗,独占鳖头


首任知县张汝华始建学宫文庙,靖江便出现了一座学宫、四家书院的文化新气象。后来为了靖江文运昌盛,因着靖江地势在学宫的东南位置,正谊书院东侧修建了一座巍峨高大的魁星楼,如今文庙学宫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一座魁星楼见证着古往今来的悠悠学子。

魁星楼建在高一米的台基之上,三层宝塔式建筑,六道飞檐间双龙戏珠,外用木质材料,内为砖墙结构,墙为红墙,预示着文运昌盛。千年传脉,士林流芳,马洲书院与魁星阁两处遗址古迹,延续传承着靖江的人文风情。


钟楼(崇圣寺):江南园林的温婉韵味


寒山寺,寒山寺,夜半钟声,夜半钟声到客船;观音寺,观音寺,朝夜钟声,朝夜钟声报时辰。

崇圣寺,又称观音寺,知县张汝华将其迁入城内,建于衙前港,是靖江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且有遗迹延续至今的寺庙。历经沧海桑田,古崇圣寺钟楼、四眼井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鼓楼广场里钟楼、四眼井、万寿坊,人民公园内梅花阁、桂花厅,均与崇圣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钟楼初建于明隆庆年间,位于崇圣寺门前数十步处,上下两层,底层四周回廊环抱,歇山重檐、雕花额枋,斗拱纵横交错,脊顶高耸形似游龙,角背高悬状如飞凤。

一口青铜铸就的大钟,悬挂于钟楼上层的横梁上,如今看到的钟已非原钟,而是后来在苏州重铸,刻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铭文,朗朗钟声不仅可以报时,更能使人自警自律。


四眼井(崇圣寺):结构精巧,设计奇妙


四眼井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建造它的是当时崇圣寺的一位叫“了凡”的和尚。四眼井上方建有歇山顶四角亭,四面拱门,螭首为脊,雕有凤鸟蝙蝠、二龙戏珠,与近在咫尺的钟楼相映生辉,透出江南园林的温婉韵味。

四眼井结构精巧,设计奇妙,独特之处在于它有四个状似眼睛的井口,俗名“四眼睛”。当井内水位降至拱圈分割处以下时,若以井为镜,探身自照,四个井眼会同时映出身影,井内回声此呼彼应地回荡许久。


万寿坊:诉说着靖江城的如烟往事


万寿坊原为崇圣寺的山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时任知县赵应旟筹资兴建,赵应旟也是一位书法大家,并亲笔题写了“万寿坊”匾额,祈愿靖江这座城能够传承万世之美好。如今的万寿坊,为2003年建设钟楼广场时在原址北侧百余米处、人民公园南大门前重建。

绿意昂然的人民公园与钟楼广场,成为靖江老城的城市之肺,在喧嚣繁忙的城市中,成为了市民休憩的地标,散落其中的遗址古迹,静静地诉说着靖江城的如烟往事,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寄托。


岳王生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南宋建炎年间,岳飞曾驻守靖江,相传靖江先祖为感恩岳飞护渡之德,兴建岳王生祠,是靖江最早的古迹之一,也是岳飞唯一的生祠,生祠镇的镇名即来源于此。

今天的岳王庙四进式宋制院落,山门石刻横匾额题有“岳忠武生祠堂”,两侧院墙上嵌有“精忠报国”方块石刻,堂内碑刻有岳飞文官像。

过山门即为古朴庄重生祠大殿,名为思岳殿,殿前双龙壁已有800余年历史。

大殿单檐歇山,斗拱三铺作,走进大殿,两侧柱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坐像耸立殿内,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态英武,表情肃穆,两侧岳飞八稗将栩栩如生。

岳王像后书有岳飞名作《满江红》,岳王庙四周回廊环抱二殿,嵌有词碑、诗碑和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等,让人漫步之中回味无穷。


刘国钧故居: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爱国之志


刘国钧故居粉墙黛瓦,古韵悠悠,院内花木青葱,光影斑驳,是一座江南风韵十足的院落,由国钧堂、灯芯绒文化馆、刘国钧纪念馆组成。

刘国钧,靖江市生祠镇人,因其在民族纺织印染工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被誉为“民族工业的骄子”、“纺织巨子”,曾多次捐资兴办教育、修建岳庙,不忘桑梓之情。刘国钧故居由旧居、敬修堂、善狳厅等部分组成,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西相对的岳王庙和刘国钧故居遥相呼应,有人说岳王庙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精忠报国”的卫国精神,而刘国钧故居体现了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自强自立回报社会的爱国之志。


弯腰沟:靖江“小延安”、“小莫斯科”


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靖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战争时期历来是前沿阵地。自孙权牧马于此,到江防要地,均在靖江发生了无数战役。弯腰沟是靖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重要区域,这里曾是靖江县委、县政府、独立团的驻地,兵工厂、被服厂、弘毅中学也分布在此,湾腰沟也因此被称为靖江的“延安”。

弯腰沟红色旅游基地,以现存靖江老县委县政府旧址为核心,修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时看到有学校的学生前来瞻仰参观。整个基地坐落在一片田园风光之中,金黄的稻穗在秋风舞动,如今的岁月静好,正是纪念园里的无数先烈奋斗而来。

走过一座石桥和不忘初心的石牌坊,是革命烈士纪念瞻仰区,四周石墙浮雕记录着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烈士牌碑后,记录着一位位烈士的姓名。

纪念馆是粉墙黛瓦的建筑群,底上两层展示着靖江人民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也是靖江革命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


东线第一帆:渡江战役千里战线的东线起点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靖江是渡江战役千里战线的东线起点。1949年4月21日,73年前的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20余万人,从靖江飞渡长江,一举突破江防,挥师南下。

1999年,曾任十兵团司令员的叶飞将军题写了“东线第一帆”,2019年,渡江战役七十周年之际,在当年渡江战役的旧址建起了“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

东线第一帆纪念馆里,记录了靖江人民万众一心,做好支前工作,筹集粮草、修筑公路,支援大军渡江,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纪念公园里绿水淙淙,草木青葱,红枫林色彩斑斓,一处处军民练兵的雕塑,临江广场上铁帆高悬,渡江战士昂首冲锋,再现了当年渡江战役军民同心飞渡长江的画面。


西郊盆景园:水石盆景里的山水诗画


苏州士族喜欢把山水诗情寄托在苏式园林里,而靖江人则喜欢把山水诗画寄情于水石盆景之中,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靖江一代代盆景人孜孜以求,追求着盆景的艺术和生活的艺术。

在西郊盆景园里,我们就遇见了一场山水盆景的艺术盛宴,靖江山水盆景是盆景艺术中的一朵艳丽奇葩,起源于汉唐,发展于明清,兴盛于当代。利用形态各异的石料,经过艺术构思和技术加工,缀以植物、亭阁摆件及汉白玉浅盆烘托,创造出移天缩地的山水景观,就像一首首无声的诗,一幅幅立体的画。

以漓江翠影、云山叠彩为代表的山石盆景,入选国家邮电部发行的中国山水盆景邮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摄《山水情》的专题片。

悠悠岁月,文脉悠长,一山秀美,十里江绿,蒹葭苍苍的驮沙福地,成为星光熠熠的江畔明珠。


2024-12-16发布 阅读量4.8万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4
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靖善靖美,2日寻芳自驾游:大暑已至,请收藏这份清凉
住在江南,总惦记着江北的诸多好。大暑已至,耐不住江南的热,又开始畅想江北清凉。此次周末溜娃自驾游选择

轮痴尼玛次仁1.5万20